高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一、考题呈现:2024届武汉二月调考第22题.语句比较题。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文中划横线德句子改成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没有了绝望和悲观”,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①从语义和衔接上看,原文以“绝望”和“悲观”作主语独立成句,强调突出“绝望”和“悲观”都没有了,同时照应前文“从此他也改变了生活态度”,衔接也更为紧密。②从句式上看,“绝望”和“悲观”两句句式一致,前后整散结合,语言形式更加丰富。③从结构上看,作为整段结语,“他成为……人”这一总结性评价更合适。(1点1分)二、题型模式:1.给出一文段,在文段中以波浪线形式画出一句话来,我们称之为“原句”。

2.题目就这句话进行改写,改写的句子语义基本相同,我们称之为“改句”。

3.然后就原句和改句的表达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要求多是“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三、解题思路:问题:“原句VS改句”,原句表达效果为什么更好?

第一步:找不同。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定范围。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析效果。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注意:1、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应放在整段文字甚至整篇文章中来衡量,好的句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者使文章增色不少。

一般不答改后的句子有什么不好,最多分析完原文的妙处后,加一句“改写后的句子达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四、方法指路:一、倒装句式:

原句与改句相比,句子内容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句子内部结构上会有变化,多为倒装句,起强调突出作用。这类题目的倒装类型有两种。

(1)将定语、状语等修改成份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个小分句。例1: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倒装效果分析:“心满意足地”作状语,原句把状语扣出来,放到后面,单独成为两个小分句,“又心满”“又意足”。这样的表达方式起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

例2:原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

改句: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个子高高的、扛着锨、一摇一晃的人。

倒装效果分析:原句将修饰语(定语)独立成句,有强调意味,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姿态、动作特点。【即时对点训练】

题1.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2)在句意不变的前提下,句子的主语是可以变换的,这也是变换句式的一种方法技巧。

在主语不同的情况下,就要分析原句所突出的主语(主体)为什么更合适语境。

原句: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

改句: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

倒装效果分析: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不合语境。

【即时对点训练】

题2.

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能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那间被抛之九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身体的所有温暖仿佛都要被漫入骨髓的冰凉抽去”,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二、长短句:

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子,也是代长为短。

短句的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

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

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

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

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原句:城里人走出家门,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漫步山间,徜徉林中,看轻风曼舞,赏柚花盛开。柚花从花开到花谢,花期虽不长,可它总能让人沉醉。

改句:大家一个接一个,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柚树林中。我们任轻风抚摸,看着眼前盛开的柚花,顿时就陶醉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

①句式上:原文句式整齐,采用对偶修辞,更有气势;

②音韵上:原句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感,更朗朗上口;

③意境上: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例5.

原句:那山是太奇绝了,但缺路,少矿,又不能种粮食。

改句:那缺路少矿又不能种庄稼的山是太奇绝了。

长短句效果分析:

语体的风格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改写后的句子为长句,在气势语气上不如原句。

【即时对点训练】

题3.

原句: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

改句:它把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却长出了红色的枝条与绿色的叶子。三、特殊句式

这里所说的特殊句,是指变陈述句为反问句、感叹句或排比句,改变平淡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句语气较为强烈,表意较为肯定;感叹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

排比句有气势,有力度,表达感情也比较强烈充分。

例6

原句:美丽的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改句: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向往。

特殊句式效果分析:

①原文是感叹句,情感表达效果好;

②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③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

(少一个要点扣1分,答出3点得满分)

【即时对点训练】

题4.

原句: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改句:荷花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四、修辞手法

运用修辞用法来增加表达效果是写作的需要。修辞考查是重要考点,不仅语用题考查,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鉴赏也会涉及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设问、对比、对偶、通感等。先要找准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具体表达效果。例7.

原句: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

改句:此时北京下的雨会把槐花打落,满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

修辞效果分析:

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

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视觉的美感和气味的愉悦感。

③原文运用了叠音词“芬芬芳芳”,更有音韵美给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