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检验》课件-总论_第1页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总论_第2页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总论_第3页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总论_第4页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第一章总论31寄生、寄生虫、宿主寄生虫的生活是及其感染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2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56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是研究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对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的研究,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诊断或辅助诊断,使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及时有效地揭示寄生虫病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保障人类健康。1寄生、寄生虫、宿主生物种间的共生关系寄生虫学检验在生物界,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在其生命的某一时期或终身与另一不同种生物有密切关系,即被称为共生。共生的三种类型寄生虫学检验1、片利共生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e.g.鮣鱼与大鱼共生的三种类型寄生虫学检验2、互利共生彼此受益,相互依赖e.g.白蚁与鞭毛虫共生的三种类型寄生虫学检验3、寄生一方获益,另一方受害寄生虫: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即营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宿主:受害方,被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2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感染阶段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的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

1、直接型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直接型(蛔虫)

2、间接型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间接型(丝虫)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世代交替有些寄生虫兼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完成一代的发育,称为世代交替。e.g.疟原虫、弓形虫、吸虫等感染阶寄生虫学检验段寄生虫的感染阶段能侵入人体并引起人体感染的发育阶段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的分类生物学分类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寄生虫学检验蛔虫生物学分类1、医学蠕虫: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软体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做蠕形运动。(1)线性动物门蛔虫、钩虫、蛲虫等寄生虫学检验(2)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肝吸虫、血吸虫等

绦虫纲: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寄生虫学检验日本吸血虫猪带绦虫猪巨吻棘头虫寄生虫学检验

(3)棘头动物门寄生虫学检验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2、医学原虫: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1)肉足鞭毛门鞭毛虫纲: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等根足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等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寄生虫学检验(2)纤毛门结肠小袋纤毛虫等疟原虫大滋养体寄生虫学检验(3)顶复门为组织细胞内寄生原虫,有疟原虫、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等。(1)甲壳纲:蟹、虾等(2)唇足纲:蜈蚣等(3)蛛形纲:蜱、螨、蝎子等(4)昆虫纲:一类最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蚊、蝇、蚤、虱等寄生虫学检验3、医学节肢动物:与人类健康有关的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间接传播疾病或直接致病,也可作为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寄生虫学检验中华按蚊绿蝇寄生虫学检验其他分类按寄生时间永久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

按宿主选择性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寄生虫学检验其他分类按寄生部位分类消化道寄生虫肝脏与胆管寄生虫脉管系统寄生虫神经系统寄生虫皮肤与组织寄生虫呼吸系统寄生虫眼部寄生虫泌尿生殖系统寄生虫寄生虫的命名寄生虫学检验学名:拉丁文属名在前,种名在后(斜体)。

AscarislumbricoidesLinn.1758

(属名)(种名)命名者命名时间中文译意:蛔类似蚯蚓的中文译名:似蚓蛔线虫寄生虫学检验4转续宿主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宿主的类别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寄生虫学检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发育和变态所必需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4转续宿主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宿主的类别寄生虫学检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一个以上的中间宿主,按其寄生顺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4转续宿主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宿主的类别寄生虫学检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有些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过程。是重要传染源。4转续宿主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宿主的类别寄生虫学检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转续宿主:滞育状态的寄生虫幼虫所寄生的非正常宿主。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4转续宿主1终宿主2中间宿主3保虫宿主宿主的类别寄生虫学检验肺吸虫的生活史成虫----人(终宿主)

-----虎、豹等动物(保虫宿主)幼虫-----川卷螺(保虫宿主)

-----溪蟹、蝲蛄(第二中间宿主)

-----野猪(不能发育为成虫)

(转续宿主)例:吸肺虫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的发育阶段寄生虫学检验虫卵

幼虫

成虫

三个发育阶段五个中心环节寄生虫学检验感染人体体内移行定位寄生排离人体排离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感染阶段或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该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感染方式:感染期虫体侵入人体的途径体内移行:多数寄生虫侵入人体后需要经历或长或短的体内迁移、发育,才能到达寄生部位定位寄生。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1、体内寄生虫被清除,并可防御再感染。2、体内寄生虫被部分清除或未被清除,对再感染具有抵抗力。宿主称为带虫者。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引起寄生虫病。寄生虫学检验宿主与寄生虫的相互作用有3种不同结果:

1、掠夺营养蛔虫——以人体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为食血吸虫、钩虫——以宿主血液为食引起宿主营养不良、贫血等寄生虫学检验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机械性损伤蛔虫----肠梗阻钩虫----咬伤肠黏膜,使黏膜糜烂出血寄生虫学检验蛔虫性肠梗阻3、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虫体崩解产物对宿主均有毒性,可引起组织损伤或免疫病理反应。寄生虫学检验

棘球蚴囊液——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1、寄生虫抗原的特点◆复杂性与多源性◆属、种、株、期特异性不同种、株或同种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诱导的免疫反应,不能杀伤其他虫种或同种寄生虫的其他发育阶段。寄生虫学检验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免疫逃避:寄生虫逃避了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存活下来。可能机制为寄生虫学检验2、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制(1)组织学隔离:组织、细胞和腔道内(2)表面抗原的改变

a.抗原变异 b.抗原伪装与分子模拟

c.表膜脱落和更新(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3、寄生虫感染后具有实验诊断意义的免疫物质(1)IgE抗体水平升高(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速发型皮肤超敏反应阳性寄生虫学检验4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一、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能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寄生现象。二、多寄生现象

人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寄生。在消化道的寄生虫较普遍。寄生虫学检验三、异位寄生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复杂性。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寄生虫学检验五、幼虫移行症

人或某些脊椎动物可作为某些蠕虫的非正常宿主(转续宿主),当其侵入体内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肤、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局部或全身的病变。寄生虫学检验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流行因素寄生虫学检验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温度、湿度、雨量等。

2、生物因素,如血吸虫病。3、社会因素,如肝吸虫病。二、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学检验1、传染源

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

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寄生虫学检验3、易感人群

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一般而言,人对人体寄生虫普遍易感。常见传播途径寄生虫学检验(1)经口感染如蛔虫——经口吃入或喝入含感染性蛔虫卵的蔬菜、水、饮料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方式。(2)经皮肤感染如血吸虫——人接触疫水尾蚴从皮肤侵入。寄生虫学检验(3)经媒介昆虫感染,如疟原虫——蚊叮咬感染(4)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虫(5)经胎盘感染,如钩虫、弓形虫常见传播途径寄生虫学检验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寄生虫学检验寄生虫病的防治概况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防治原则寄生虫学检验曾在我国流行的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疟疾黑热病钩虫病丝虫病6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