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_第1页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_第2页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_第3页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_第4页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教学后记(9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篇一【教学学科】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内容】17、古诗两首【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新字,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总课时目标】1、会认“庐、瀑、炉”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窗”等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分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会认《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3、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瀑布雄伟壮观,生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1、会认《绝句》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3、体会到诗人描写的景色的美丽,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心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教师引导活动:1、说到古代大诗人,你会想到谁?2、想学习他们的诗歌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位大诗人的诗歌。3、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4、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两首诗呢?谁能把诗的题目读出来?学生学习活动:1、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诗人的名字。2、产生学习愿望,齐读课题,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3、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4、个别读诗题,认识“庐、瀑”二字。二、自读第一首诗教师引导活动:1、你想怎样来学习古诗?根据学生回答点拨。2、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把古诗读通顺,看谁读得正确。3、能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吗?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号。4、在学习中,你有了哪些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吧。学生学习活动:1、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的:读准字音、看插图、了解诗歌意思、朗读吟诵、表达感情。2、自由轻声读,认识古诗中的新字,把古诗读通顺。3、边读边想诗意,标注不懂的地方。4、同桌交流。三、读诗歌、识生字、正音教师引导活动:1、出示生字卡片:认识这些生字了吗?2、谁能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学生学习活动:1、个别读生字,齐读。2、个别大声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错。四、朗读、了解诗歌大意教师引导活动:1、出示图画:“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你读懂了诗歌的哪些词句呢?组织交流,对错误的理解引导纠正。3、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你理解?适时点拨指导。4、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为什么?5、想象自己就是诗仙李白,此时站在庐山瀑布前,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会怎样吟诵这首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呢?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学生学习活动:1、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伟,想象诗人的心情。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3、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4、抓住诗中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意。5、想象,并反复吟诵,体会感情。6、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感受诗歌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五、赛读教师引导活动:1、哪些同学认为自己朗读得很棒,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2、我们来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好吗?3、会背诵这首诗歌了吗?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听读,评价,进一步体会情感。2、小组内朗读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个学生朗诵。3、个别学生背诵,评价与鼓励。六、拓展教师引导活动:1、看到这样壮美的景色,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2、配乐朗读。学生学习活动:1、交流自己的想法。2、交流自己喜欢的音乐。听音乐,配乐朗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教师引导活动:1、谁能背出《望庐山瀑布》?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学生学习活动:1、个别背,集体背。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二、自读教师引导活动:1、你打算怎样学习《绝句》这首诗呢?根据反馈进行方法选择指导。2、巡视自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学习活动:1、说说自己的打算和安排。2、自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诗歌讲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三、读诗歌、识生字教师引导活动:1、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交流识字办法。2、谁想把诗歌读一读?学生学习活动:1、个别认读生字。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好办法。2、个别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正音。四、交流、感悟、朗读教师引导活动:1、出示图画:“图画中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2、你看出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了吗?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理解情况。3、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呢?适时点拨。出示图画帮助理解:图中画了诗歌中的哪些景物?4、你喜欢这首诗中的什么景物?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意思。5、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6、谁能用朗读表达诗人的愉快心情?想怎样读?7、你希望在什么样的音乐声中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好?学生学习活动: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2、交流自己对诗歌中语句的理解。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门泊”的意思。4、说话:喜欢哪些景物,同时了解诗意。5、交流,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7、配乐读诗歌,说说自己的感受。五、背诵教师引导活动:1、谁会背诵了?怎样背得又快又好的?2、在学习诗歌中,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引导发现诗句上下联相对。3、还想背诵诗歌吗?注意两两相对的词语。学生学习活动:1、个别背,交流背诵经验:熟读成诵、理解背诵等。2、自由交流观察所得,肯定同学的发现。3、描一描,体会、交流自己的写字经验。六、教学效果测评教师引导活动:1、仔细观察这几组字,能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吗?2、同桌互相背一背,讲一讲诗歌,评一评,谁学得好,谁的进步大。3、课外学习的诗歌会背了吗?背给同桌听听。学生学习活动:1、比一比,再组词:今令绝含岭决柳银炉迎跟护2、同桌互背诗歌,并表扬能讲出诗歌意思的小朋友。3、给大家背一首自己学的诗歌。《古诗二首》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教学难点: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诗中的3个生字及1个多音字“还”,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三、解题:师:齐读课题《早发白帝城》,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四、指导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五、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复习[y1]

“夸张”手法的运用。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六、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5、背诵。七、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八、作业:1、必做:背诵并默写古诗。2、选作: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小池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诗中的1个生字,并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4、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二、新授: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3、学生自由读诗。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5、全班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y2]

?(4)学生自由练读。(5)指名读。2、指导朗读三、四句。(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5)全班朗读。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y3]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1、全班比赛背。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3、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六、指导生字。1、给生字组词。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七、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2、画画你心中小池的样子。

[y1]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y2]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y3]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古诗两首》篇三教学目的: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如:第一句诗。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如:第二句诗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3、朗读指导,并背诵。①自由练读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四、拓展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学生畅所欲言。2、写字指导重点写“异、遥、插”字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1.课文挂图。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第一课时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指导看图,感知图意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互查。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朗读节奏参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再读感悟,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4.有感情朗读。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方法: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字条连诗。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3.情境背诗。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当堂作业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拓展阅读《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第二课时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b、交流学习收获。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趣味活动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4.赛诗会。方法: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当堂作业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四、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字条连诗。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3、情境背诗。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五、识字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第二课时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五、趣味活动1、生字连词背诵。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4、赛诗会。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六、识字写字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3、书写生字七、拓展活动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古诗两首篇四这一课共编排了两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这是诗人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全过程。诗的题目是“寻花”,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写花,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这不同角度写,使人印象深刻,不觉得重复。后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菊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咏菊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请学生给大家背诵学过的古诗。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描写了引人人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只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二、解题,介绍作者。.1.请学生根据注释解题。(在江边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杜甫,字子美。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高峰。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诗歌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三、抓字眼,明诗意。1.自读古诗。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字眼)。(“黄四娘”是谁?“自在”什么意思?“娇莺”什么意思等?)2.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自在”是指自由自在。“娇莺”是指黄莺娇柔的歌喉。)3.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两句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低垂下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句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放开娇柔的歌喉不断地啼唱。四、提问题,悟诗情。1.“话”的意思弄明白了,那么怎么把诗中的意思变成头脑中的画面呢?我们不妨针对诗中词语来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2.给前两句提问题,悟诗情。(1)鼓励学生提问题,教师可做示范。(“什么样的小路上,开满了什么样的花?这些花压得枝条都怎么样了?”)(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当时的情境怎么样呢?也就是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3)出示一张场景图画投影片,启发学生思维。(黄四娘家门前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小路旁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鲜花,成千上万朵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地弯下了腰。)3.给后两句提问题,悟诗情。(1)学生分组讨论提问题。(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2)针对这些问题来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五;想画面,咏诗句。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看到、听到后的反应。(感叹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2.指导朗读。(采取学生练读、评读的形式,要求读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看到景物后的喜悦心情。)六、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1.学生自画。2.集体交流。七、作业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1.板书课题:菊花。2.师生交流有关诗人的资料。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他是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元和十年,与白居易等酬唱频繁。诗与白居易齐名,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元氏长庆集》。二、抓字眼,明诗意。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舍斜尽2.再读古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绕舍”什么意思?“似”什么意思?“更”什么意思?)3.分组互助学习,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字词的意思。(“绕舍”是指环绕着房屋。“似”是好像的意思。“更”是再的意思。)4.师生共同讨论,理解诗意。“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两句的意思是:一簇簇秋菊环绕着房屋开放,好像是到了隐士陶渊明的家,我一遍又一遍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觉得太阳已渐渐西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百花中我并不是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可观赏的花。同桌互相说一说诗意,指名说。三、提问题,悟情境。1.学生分组针对诗中词语提几个“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2.师生共同归纳。(1)秋天的菊花丛开得怎么样?(2)谁一遍又一遍地怎么样观赏菊花?(3)菊花开过后花坛什么样?3.针对这些问题想一想,你头脑中的画面是怎么样?(开得正艳的菊花这一丛、那一簇,在房屋的周围竞相开放。我绕着篱笆看看这丛,又看看那簇,有时还蹲下来认真观赏。菊花开过后,这房屋的周围也就再没有可观赏的花了。)四、想画面,咏诗句。1.想象当时的画面,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发出由衷的赞美。)2.咏诗句、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采取分组练读,评读的形式。3.试背这首诗。。五、选做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一)、看拼音写词语(二)、按要求填空。1.“菊’’共——笔,第四笔是——。2.“陶”共——笔,第九笔是——。3.“此’’共——笔,第五笔是——。(三)、多音字组词。卸别叫更(四)、解释下面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江畔独步寻花》:江畔:蹊:留连:自在:恰恰:独步寻花:《菊花》:秋丛:绕舍:篱:尽:更:(五)、无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诗句的意思。1.——自在娇莺恰恰啼。2.——似陶家,遍绕篱边。(六)、知识积累。1.你所知道的唐代的诗人还有2.你还知道杜甫写的什么诗?能写下来吗?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篇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意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唐代有一位诗人胡令能,年轻时当过修理铁木器的工匠。他爱写诗,写诗出名后,远近的人还叫他“胡钉铰”。有一天,他来到乡村迷了路,四下张望,终于发现了一个小孩。他想向小孩打听路怎么走,可是小孩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诗——《小儿垂钓》。2、板书课题,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分别讲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二、初读。1、板书全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出示词语:蓬头稚子垂纶莓苔遥招手不应人。指名读,齐读。3、学写生字:稚,侧。学生描红。4、指名多人读诗。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齐读。三、理解诗意。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蓬头:头发很乱的样子。稚子:小孩子。(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了解这里的“蓬头”其实是指由于孩子较小,头发细柔而不易扎束,并不是真的乱蓬蓬。)纶:丝线,这里指钓鱼线。垂纶:钓鱼。侧坐:侧着身子坐,带有随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应:应答。2、指名多人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通过评价激励与引导学生。四、练习表演,理解诗情。1、古诗是高度的浓缩了的文学作品,简洁明快的几十字,有的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有的就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的就像《小儿垂钓》这样,是一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你们想演一演吗?小组合作,练习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主要是问他们原因。2、小组表演。第一组教师采访。第二组开始让学生采访和评价。要点:(1)这个学钓鱼的小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在表演中通过什么来表现的?(2)为什么这么远招手?招手是什么含义?随机板书:认真专心天真可爱五、学习《池上》。1、短短28个字,简简单单的“遥招手”这个词,诗人胡令能向我们描画了一个专心学钓鱼的可爱孩童的形象。孩子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开心果,也是诗人非常乐意表现的一个主题。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另一个诗人的一首“童趣诗”(板书)。2、猜诗人。出示《池上》,师范读。3、生自读,读准,读通,努力理解。4、学生交流诗意。指名说,评述对词语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说,基本到位后同桌互说。5、体会“童趣”。领悟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童趣的。引导学生对“偷采”进行探讨,通过“不解藏踪迹”一句(对照插图)体会小孩的行为与“偷盗”是不同的,诗歌正是通过这句反应了小孩的天真纯朴。6、练习读背。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童趣诗”,诗人通过学钓鱼和偷采白莲这两件小事,为我们描绘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七、作业。1、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2、读背这两首古诗。板书设计:小儿垂钓池上蓬头稚子学垂纶,童侧坐莓苔草映身。趣路人借问遥招手,诗不解藏踪迹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天真纯朴天真可爱古诗两首篇六21《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小池》。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学犯错误的形态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一课时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

前两行——小娃采莲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3、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谈理解。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五、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2、依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画。第二课时一、回顾总结学法二、学习《小儿垂钓》1、指导解题。“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2、简介作者——胡令能。3、自学古诗。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2)齐读诗句。(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蓬头:头发散乱。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垂纶:纶,诗中指钓鱼用的线。指钓鱼。(4)指导看图,讨论。哪个词写出了小儿的外貌特征?哪个词写小儿垂钓的姿势?路人向小儿问路,小儿为什么“遥招手”、“不应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儿垂钓得怎样?(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5、指导朗读。6、小结。(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小孩?(2)引导学生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课外自学其它古诗。三、作业默写古诗《小儿垂钓》,再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古诗两首》教学后记篇七佚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经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4、理解前两行诗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听录音。(2)、自由练读。(3)、指名读e评价e再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4)、齐读。(5)、指导背诵。三、作业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古诗两首》教学后记篇八【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会认“刘、菊”等生字,会写“于、首”等字。3、背诵古诗,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秋天的美丽景象,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理解“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及词语卡片,录音机和课文插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卡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秋天的景色,一片片的红叶告诉我们这是秋天的景色)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⑴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刘菊残君橙橘首枝记⑵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识记方法)⑶学习书写刘、首、枝、记:①认真观察范字。②分析字形。③指导书写: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改成“点”。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首:下半部是“自”。④学生描红、临写。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⑴每人读一遍古诗。⑵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那句就说那句。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不怕寒冷。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说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3、读给你的伙伴听。4、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四、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自由读,指名读。2、说说你喜欢那句,并试着背下来。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五、启发思考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那个季节,说说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荷尽橙黄秋末好景君须记菊残橘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于径斜枫3、说说记字方法:于:同“干”比较。枫:用旧字“风”带出“枫”。4、描红、临写。5、再读古诗。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⑴自学: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⑵小组交流。⑶集体汇报交流。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⑴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⑵看图想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