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江苏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3月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苏州市震泽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荷鸿林藕肥的日子,荷塘就瘦了,原本的碧绿和粉红已被浓浓的秋色逼开去。水排干了,膏腴般的黑泥里卧着无数洁白粉嫩的莲藕。几只秋鸭摆着笨笨的身子,伸着长长的脖颈在浅浅的泥水中寻找着什么,间或叼起一枚白亮亮的小鱼来,得意地“嘎嘎”直叫,惊得停在残荷上的翠鸟扑扇着翅膀不情愿地飞开去。秋荷挖着藕,不时抬起头掠掠额前的头发,朝村口打量。天很高,云却很低。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树下不时有穿灰布军装戴八角帽的战士来去匆匆,可秋荷却没有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微微的怨来。男人有好些日子没回家了,说忙。前天秋荷借口给战士们送莲藕,去了一趟驻扎在村外五里亭关帝庙里男人的连队,却没见着男人。那一脸稚气、才十四五岁的通信员小叮当告诉秋荷说连长上营部开会去了,不知啥时候回来。秋荷是连长的女人,自然战士们都和秋荷熟稔,有好些个战士就要秋荷唱山歌听。秋荷声音清清脆脆,唱起歌来悠扬动听。经不住战士们的怂恿,秋荷站在庙门口的老樟树下清了清喉咙就唱了起来:“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佑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没见着男人,秋荷心里就空落落的。可秋荷又想,男人是连长了,管着百十号人,忙是应该的呢。秋荷发现这一段天边整日都传来隆隆的枪炮声,还有飞机时不时贴着后龙山飞来,低得好像用竹竿都捅得到。每天都有红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开过来,先来的住在百姓家里,后面来的就住在祠堂里、寺庙内、屋檐下。再后来,山上的竹林里、村路边,连收割完的稻田里都住满了,数都数不过来。家家户户的门板都被借去当床板了,但哪里够呢?红军就打稻草铺,被子铺在稻草上睡觉。秋荷听男人说,这些都是从江西方向撤过来的部队,那边的仗打得很辛苦。最近,秋荷总能听到有“得得”的马蹄声飞快地从后龙山的山岭上疾驰而过。好些夜晚秋荷都拥被而起,竖着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双眼溜溜到天明。看来又要打仗了,秋荷心里突然就有了不祥的感觉。秋荷,秋荷。熟悉的脚步声在荷塘边停了下来,秋荷听到男人急急的叫声。秋荷低着头,将两手伸进泥里,捞着藕,装作没听到,心里却兀自笑开了花。男人摘了军帽,脱去上衣和鞋,解了绑腿,“扑哧”就跳进荷塘,哗啦哗啦朝秋荷这边走过来。黑油油的塘泥在男人的脚下向两边湮开去,男人的脚板像犁又像船。男人走近秋荷无话,从秋荷手中接下荷锄,一下一下挖起藕来。很快,汗水就从男人坚实的脊梁上一道一道往下淌,小河流水似的。“秋荷。”男人停下锄,唤了句。男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说,秋荷,明天我要走了。秋荷手上的那根藕“啵”的一声就断了,那两节断了的藕在水上,连着许多细细亮亮的丝儿。秋荷低了眼,问,去哪?男人的眼光越过高高低低的荷塘,望向村后起伏的山脊,后龙山顶一轮夕阳正缓缓而落,溅起漫天红霞。男人说,听说是往北走。说完,男人笑了笑,不说了。和秋荷一道用筐装了藕,“嘿”的一声,藕担就上了肩。男人迈开头步在前里走着,藕担在宽阔的肩上“吱吱呀呀”地叫着。回到家,夜幕就合起来了。村庄黛青色的屋顶上到处都升起袅袅的炊烟,飘飘拂拂的,像女人长长的头发。她升起火,和了面,有些手忙脚乱地给男人贴藕饼。村里的旧俗,有男人出远门,家里人都要给他贴藕饼,据说荷花仙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柴火毕毕剥剥烧得很旺,将男人的脸膛映得通红,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不一会儿,屋里飘荡起藕饼浓浓的香味。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以往男人也常离家,秋荷从没这样慌过。秋荷有了预感,男人这回一走,真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了。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冒起一股股细小的烟雾来。起风了,屋外的枫树上传来宿鸟“归儿归儿”的啼叫。秋荷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今晚,村里不知有多少人家也在贴藕饼呢。在浸淫着浓浓藕香的夜晚,秋荷靠着男人宽广的胸膛美美地做了个梦。秋荷的美梦是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的,醒来时发现身边空落落的,男人早已没了踪影。秋荷慌了,起身追出屋去,跑了几步,复又回身用手帕包了藕饼,匆匆出了门。天上阴沉沉的,下着细密雨丝,凉风习习。整个村子人喊马嘶,军号一声比一声紧,一声比一声急,吹得人心里凉飕飕的,直打战儿。秋荷追出了村口,只见当头一杆红旗被山风扯得呼啦啦地响,山路上的红军密密麻麻的,蚂蚁搬家一般正朝北开去。秋荷在迷蒙细雨中手搭凉棚在队伍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发现那些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布军装的红军战上个个都像自己的男人,可又个个都不是自己的男人。村口站满了泪流满面的乡亲。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秋雨打在秋荷的脸上,冰凉,秋荷已分不清是雨还是自己的泪。那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红军队伍在淅淅沥沥的秋雨中愈行愈远,愈行愈远。藕饼从秋荷无力的手中撒落了一地,香气弥漫了秋荷一身。男人没吃到秋荷的藕饼,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好多年以后,两鬓秋霜的秋荷听儿子说,那个秋雨绵绵、落叶纷纷的清晨从自己眼前走过的队伍踏上的漫漫征途叫长征,她还听说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选自《福建文学》2021第7期,有删节)注:鸿林是一位出生在闽西北水乡的客家人,他的故乡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荷丈夫因事忙碌好些日子都没有回家,小说通过小通讯员之口,巧妙地交代了秋荷丈夫的身份和忙碌的原因。B.秋荷所唱的歌词,既表现了秋荷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表现了秋荷等红军家属对男人革命事业的支持。C.出征前秋荷送行的描写,关注点从秋荷的小家庭转向整个村子,也映射了整个时代,战火还在蔓延,安宁难以维持。D.小说的结尾提及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的壮烈,体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增添了小说的历史厚重感。7.文中多次写到“藕”与“藕饼”,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描写藕肥荷塘瘦的景象,突出了水乡的环境特色,营造了诗意与安宁的氛围,也为人物命运埋下伏笔。B.男人说要走时,秋荷手上的藕断了丝却连着,既表现她的震惊,也暗示其内心的缠绵。C.秋荷在丈夫走后追出屋子,又回身用手帕包藕饼,表现出秋荷对丈夫的不舍与担忧。D.秋荷雨中送别,藕饼撒落,表现其内心的伤感,也预示着她与男人无法再聚的结局。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秋荷的女性视角,叙述红军出征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情感表达更为细腻,使红色小说彰显了世俗温情,意蕴悠长,B.小说叙述采用双线结构,秋荷的期盼与送别是主线,男人的备战与出征是暗线,两条叙事线索照应交叉,使叙事更加多变灵活。C.小说以小见大,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夫妻间的离情别绪,以普通人的故事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大历史。D.小说的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有韵味,渲染了当地有鲜明特色的景物与风俗,连沉重的结尾都写得很节制,使红色小说呈现出诗意的美感。9.小说两次描写枫叶,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6.B7.A8.C9.①第一次描写枫叶“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村口火红的枫叶比作火把。表现出秋荷对丈夫强烈爱与思念之情。②第二次写“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红叶落满秋荷一身”,以景衬情,(或:运用比喻,将红的枫叶比喻成鲜血)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出秋荷送别丈夫时悲伤、绝望的心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表现秋荷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理解牵强,歌中几句唱词无法看出爱情的内容。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物象及作用的理解能力。A.“为人物命运埋下伏笔”错误。开篇环境描写营造了诗意与安宁的氛围,而人物命运却是凄苦的,二者构不成伏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夫妻间的离情别绪”错,从“男人静静地坐在樵栏上往灶膛里添柴……男人的一双眼睛就亮亮地盯着秋荷看……秋荷不知怎么的,心里却慌慌的……秋荷这么想着,眼睛就红了……男人见了,安慰说,秋荷,我很快就会回来的……秋荷一听,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掉在了烙饼的锅里”可知,表现夫妻间离情别绪的还有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开头写“秋意已经浓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枫树像喝醉了酒,不经意间叶子就红了,像燃烧的火把,在秋风中飒飒作响”,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村口火红的枫叶比作火把。枫叶如燃烧的火把,照亮回村的路,八路军战士们都在树下来来往往,而秋荷期待的该回家的男人却迟迟不见踪影,表现出秋荷对丈夫强烈爱与思念之情。结尾写“秋荷无力地靠在枫树上,枫叶红得出血,纷纷扬扬落了秋荷一身”,以景衬情(或:运用比喻,将红的枫叶比喻成鲜血),烘托秋荷送丈夫离去的凄凉难过心情;枫叶飘落的景象,暗示文章结局,与“男人自那天清晨离开家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有三千客家子弟血染湘江”的结局相呼应,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烘托出秋荷送别丈夫时悲伤、绝望的心情。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茅草地艾芜当我在南国天野里漂泊的时候,没饭吃,便做工;得了流汗换来的工钱,就又向一个充满新鲜情调的陌生地方走去。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有味的容易事,然而,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到大商埠八莫,又没钱吃饭了,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然而,谁要我呢?至于做什么,在我倒全不成问题,文的方面如写字,武的方面如挖土,都来过。同我一块儿住的一位苦力,把从我脸上眼里发现的苦楚,向店里的人尽力宣传了。一位汉子听了他的宣传,热心地替我找事做。这夜我回去的时候,他带着一种安慰病人的声音,说道:“看来你还是读过书的,你得到那家店里去教几个小孩子。能吃苦,更好,他们开店的,要你早晚招呼客人,这,轻便呵,并不是叫你跑路抬人!”他随即把店主的姓名告诉了我;那地方叫茅草地,恰在两天不见人烟的山路中。带我到深山客店里去上工的,是那位把我形容得过分可怜的苦力,恰好要抬客经过那店子,就自告奋勇,做我的引荐。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到时,我象客人一样先到那店里住下。不久,引荐我的苦力找着我,不平地挥着拳头,原来那店主根本就不请一个教他孩子的人。怎么办呢?只得仍象一般客人似的睡去,然而,哪里睡得着。八莫那里的息店钱,既欠着,这儿又新增了一笔!第二天早上,引荐我的苦力和着他的伙伴,把夜来留宿的客人,全抬到群山里去了。我,没奈何,老着面皮住下去。这一天的午饭和晚饭,一直是老着面孔去吃的。象这样需要老着面孔去过的生活,倒不如饿饭好。店主人要向我发作的话,终于说出口了,可是话却出乎意料之外的和善。他说:“我没钱,哪能请一个教书的呢?从前只是向人说说罢了,并不是一定要的。”他打量了我的小包袱和枕边一本破书,脸上做出微笑说:“来了没法,也莫怪他了。距这儿不远的深山里,有座洋学堂,听说要请个教汉文老师,你去包成功的。”“对呀,那里请多久也没找着人哩!”老板娘也来打总成。后面尾来两个孩子,一个是十二三岁的男孩,惊奇地看我,又望我的书;一个是八九岁的女孩,拉着她妈的手,短发覆额的小面孔有点羞,大概这就是我在八莫做梦做先生时的学生了。次日早上,踏着坡上的萦迁小径,穿入雾的山林,向陌生地方去了。衣袋里塞着钢笔墨水瓶杂记簿这一类的小朋友,它们曾随我在许多荒凉的山野里作过东西南北的漂泊,曾同我在小客店的油灯下度过不少寂寞的晚间。走倦了,坐在山坡林下,把脑里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的情绪,在膝上随意抒写。正午,在一座山岭上发现炊烟缕缕的山村人家。似觉梦想的丰收,已收获一半。徐徐走进这山村,却给我一个有味的惊奇。人家自然全是茅屋,但前后的房檐,都拖到地面。门前悬挂水牛头颅的骨骼一二块,黑而弯曲的角仍然留在上面。间或屋外树下有赤脚的女人席地坐着,把一条条的棉花用手搓成线,帮助她的工具,没有纺车,只一根尺来长末端带铁饼的细竹条。遇着一个男子,问他学校所在的地方,谁知他全不懂。他短衣着裤,嘴唇红得可怕,头上包的黑帕。然而,他会意地把我引到一座木建楼房的门前,正是我要找寻的学堂。我走进去,简单地说明来意。一个白衣修女,从头到脚端详我,及到听完,答道:“是的,要一个教员,但要懂得克钦①话哩。”所用的精力都等于零了。下山的路上,茫然望着远山的落日。这儿没有成群归巢的暮鸦,没有喧声噪林的画眉,只有苍茫的黄昏景色,悄悄地潜来,渐渐把周遭卷入无涯的深蓝。我记起这时从小窗里透出灯火的故乡的家,灯下共语的每一个熟悉的容颜。次晨,早起的店主把我从梦里拍醒。他说:“肯帮我做活吗?今天就动手。”“什么?……做活!”我简直呼吸停止了。于是依照他的命令,把每一间屋里地上点缀的口痰,鼻涕,瓜子壳,香烟屑,扫除干净。夜来客人盖的被窝收去折好。侍候客人洗脸吃饭,叫一声,应一声,殷勤奔跑。客去后,打扫马屎马尿和溅污了的稻草,扫成一堆一堆,然后用竹篓挑到远处去抛掉。等我把膝以下全弄污的脚秆洗净了,女主人便吩咐快到不远的江边,挑每天缸里这时应添的水,马上两个油桶改做的装水家伙,就在我一前一后摇荡,一路溅着水珠。流汗的工作稳定了,第四天午后,檐下土阶上摆了一张矮小方桌,两个小孩之外,又添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围着坐,每人面前放着书。店主及其妻都堆着一脸欢笑,用甜蜜腔调敦请我去做半下午的先生。这边两张笑脸向我讨好,那边六只小眼睛向我祈求。从此把职兼下去了。他们在我上工的那天,都从我的姓下加大哥两字呼叫,到这时大家用另一种口吻称为先生。可是以后每次当客人投宿时,店主就拿出老板气概,仍遵旧章喊“汤大哥,打洗脸水来,快点哪。”就这样,由春末兼职到秋深,才又漂泊到另一个繁华的都市去了。1932年(有删改)[注]①克钦,云南人称为山头。解放前地图,称为野人山地。现在中国的克钦族,叫做景颇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体观察体验生活,既真实,便于抒情,又扣住“我”的行踪,直接展现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B.小说两次写“有味”,都是主人公内在感受的真实表达,既前后照应,又写出新奇独特的感受之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C.苦力没弄清情况就介绍工作并置“我”一人于客店,店主人看似和善却有预谋很狡猾,都表达对人物复杂心理行为的讽刺。D.“我”看到店主人两个孩子便想起曾经的梦、上山时带着钢笔等细节,都点出读书的影响,为最后同意店主人要求作准备。7.关于文中的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山中环境的描写,随情节发展自然展开,不事雕琢,但体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情。B.山村的房屋构造、布置用具,烘托生活条件落后,暗示我与此地格格不入,此行会无果。C.“远山的落日”“苍茫的黄昏”山间自然景物描写,既写实,又是“我”心情的真实写照。D.小说环境描写有实有虚,眼前与过去穿插,丰富了内容,带读者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8.在茅草地,“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9.艾芜说“河是喜欢走着不平的道路的。人也得像河一样,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内涵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6.C7.B8.(1)惬意转向不安。以为找到合适的活维持生计,但店主不招教师。(2)店主推荐“我”去深山洋学堂应聘教书,又升希望。(3)带着教书梦想上山却又希望落空,感到茫然。(4)店主请我做活,重燃希望;明白其真实意图后,仍坦然面对。9.(1)“我”在南国一直面临生存困境,有身体挨饿、做工疲劳、无业彷徨的苦闷无助,体现了人生的变化不平。(2)“我”经历种种磨难仍积极乐观,底层苦力、乡野村民各有不易但都坚韧生活、愿意帮助他人,传递了勇于前行、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3)小说观照了苦涩的现实,又不失幽默风趣。灰色生活的自嘲中蕴含着积极的浪漫主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C.“讽刺”错,根据原文“同我一块儿住的一位苦力,把从我脸上眼里发现的苦楚,向店里的人尽力宣传了”,这里苦力把“我”的情况说出去,是看“我”有“苦楚”,并非“讽刺”。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B.“暗示我与此地格格不入,此行会无果”错,根据原文“人家自然全是茅屋,但前后的房檐,都拖到地面……”,此段环境描写,写出了当地的环境之落后、贫苦,对“我”找工作不成功并无“暗示”作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当“我”听苦力说店老板要找老师,在赶去时,“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可见,“我”当时的心情是惬意的;但当“我”听到老板说“我没钱,哪能请一个教书的呢”时,“我”的心情转向不安。当“我”听到店老板说“距这儿不远的深山里,有座洋学堂,听说要请个教汉文老师,你去包成功的”和老板娘的话“对呀,那里请多久也没找着人哩!”后,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当“我”到达洋学堂,听修女说“是的,要一个教员,但要懂得克钦话哩”时,“我”“所用的精力都等于零了”,希望落空,内心感到很失落。【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中“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人生路,在原文中的体现有“当我在南国天野里漂泊的时候,没饭吃,便做工;得了流汗换来的工钱,就又向一个充满新鲜情调的陌生地方走去”“到大商埠八莫,又没钱吃饭了,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可见“我”在南国生活困苦,不得不做体力工,体现了人生的“不平”;“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我”虽然生活困苦,困难重重,但依然有“美好的幻象”“愉快”地“吹着得意的口哨”,可见“我”非常乐观;在困难生活中,“苦力”替“我”“宣传”,帮“我”出谋划策,寻找合适于“我”的工作;“我”“遇着一个男子,问他学校所在的地方,谁知他全不懂”“然而,他会意地把我引到一座木建楼房的门前,正是我要找寻的学堂”,还有店主让“我”开始做工、教孩子,体现了当时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以及“我”“走倦了,坐在山坡林下,把脑里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的情绪,在膝上随意抒写”体现了“歌着,唱着,笑着,欢乐着”,体现了“我”及人们的乐观;“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有味的容易事,然而,实际经验着,才并不全符脑里所起的美好幻象”“仍旧使用随身带着的法宝——做工”“于是我愉快地起身,一路不时吹着得意的口哨”,小说语言幽默风趣,体现了苦涩生活中的积极浪漫。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终以身死问苍天孙皓晖太阳出来了。汨罗江畔晨雾渺渺,青山绿水陷在了无边无际的迷蒙之中。屈原从茅屋中走出来了,扶着一支青绿的竹杖,消失在弥漫的晨雾里,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孤峰。晨雾消散,那个身影像一座石刻的雕像,久久地伫立着,久久地仰望着湛蓝深邃的天空。渐渐地,苍翠青山吻住了半边红日,晚霞彤云飞金流彩,天空充满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一种主宰一切却又永恒地保持着沉默的威严。山下,汨罗江水被霞光照得青绿中透着金红,渔船正在江中缓行晚靠,隐隐有问答酬唱的渔歌传来。那位圣哲般的老渔夫,依然肩扛鱼叉鱼网,漫不经心地从江畔走来。偶然,他抬头看了一眼那熟悉的茅屋,眼神闪过一丝惊异。那柱像渔火一样准时点燃的炊烟没有了,茅屋上挑着一幅长长的白幡,门前也没有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渔夫目光缓缓地向山顶移动着,木然地站住了。白发飘飘的老人伫立在高高的孤峰顶端,山下是湍急的汨罗江。老人仰起了高傲而执拗的头颅,凝视着流云飞动的长空,长长叹息一声,沉重极了。上天呵上天,你醒着吧?不!你定然睡着了,睡着了。你有双眼吗?不!你定然没有生得双眼,没有!没有!那你为何要做天?为何要受人的顶礼膜拜?上天呵上天,都说你是太古自生,不是人造,不受人制,洞察奸邪,惩恶扬善。真是这样么?不!你混混沌沌,无边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天空神秘而沉默,七彩流云的漩涡仿佛积淀着久远的愚昧,平静、麻木而又诡异。太阳完全沉没于山后了,天际陷入了茫茫昏暗。老人仰天大笑,笑一阵又大哭一阵,摇着头,拭着泪,释然而又迷惘地喃喃着:“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老人大笑着,从高高的峰顶跃入了一片幽明的汨罗江。“屈原大夫,回来了---”老渔人悠长的喊声响彻河谷,“渔哥们,救屈原大夫!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山间火把也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们边跑边喊:“快救屈原大夫!快,跳水了-”茫茫江面上,渔人们的喊声渐渐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哭声。鲁仲连与春申君闻讯赶来时,已是三日之后了。汨罗江的春水静静地流淌着,空旷的山谷唯有大片的水鸟在那座孤零零的茅屋上空盘旋飞舞,嘶哑悠长地嘎嘎鸣叫,弥漫出无尽的悲怆。骤然之间,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春申君,屈原大夫不足效法。”鲁仲连平静得有些冰冷。“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春申君猛然跳起,竟对着鲁仲连大喊起来。“立国不赖一贤。”鲁仲连依旧平静得冷漠,“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君自思之。告辞了。”春申君大急:“噢呀,仲连,你如何能在此时离开我了?”“春申君,时也,势也。”鲁仲连笑了一下,分明是无奈地苦笑,“我接到密报:燕国乐毅正在奔走联络,意在灭齐。本想扶楚带齐,不想楚国衰颓如山倒。仲连总得尽力周旋,保住齐国,给天下抗秦留得一线生路。”春申君惊愕了,良久沉默,低声道:“仲连,黄歇纵然无能,也要拼力撑持住楚国了。齐国若有急难,也好有一片根基。”“春申君,仲连先行谢过。”鲁仲连叹息了一声,“春申君,临别一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君姑妄听之: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鲁仲连戛然打住,对着春申君深深一躬,飞身上马,风驰电掣般去了。春申君痴痴地望着鲁仲连的背影,骤然一个激灵,向着茅屋深深一躬,猛然飞身上马,飞出了幽静空旷的汨罗江。(节选自《大秦帝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登上江边的孤峰,眼前所见天空奇异而神秘,流云繁复变动,也是屈原在投江之前复杂心境的写照。B.老渔夫从江畔走来,由“漫不经心”到“闪过一丝惊异”,源于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及他对屈原的好奇。C.“向着茅屋深深一躬”,春申君在茅屋前表达对屈原的敬意,也对自己撑持楚国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D.小说采用人物独白、对话等多种手法,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状态,使表达丰富灵动,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7.关于文中谈论屈原之死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春申君认为屈原对楚国有着巨大的意义与价值,故而对屈原之死表现得很悲痛,瞬间枯瘦苍老。B.鲁仲连对屈原之死表现出“平静得有些冰冷”,认为“立国不赖一贤”,这源于他性格的冷漠。C.渔人们哭喊,春申君对着鲁仲连大喊,两次呼喊背后所蕴含的对屈原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D.屈原以身死问苍天,渔人们放歌于江上,一壮烈,一悠闲,其实质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8.在投江之前,屈原通过两次问天宣泄情绪,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9.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写屈原之死:“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本文增加了渔人搜救、仲连话别等情节,有何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A8.①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与失望。②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愤怒与绝望。9.①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②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使屈原形象更立体,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③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④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对屈原的好奇”错误,应为“对屈原的关切”。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B.“性格的冷漠”错误,应为“他认为屈原对楚王是愚忠,其行为不值得效法”;C.“两次呼喊背后所蕴含的对屈原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错误,这两处呼喊前后照应,都彰显了屈原在楚人心中的崇高地位;D.“都是对楚国现实不满”错,渔人们的悠闲之态,未见其对楚国现实不满。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你混混沌沌,无边无际,不识人间是非功过,全然没有公平、正义与爱心!你,你还是天么?”,屈原斥责上天“不识人间是非功过”,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质疑与不满、对现实的悲愤。“上天呵上天,不要责怪屈原骂你问你。你要有灵魂,有双眼,你可能早早都悲伤死了,激愤死了,对么?是了,你听不见屈原的话,你不过一片流云一汪大气而已!真想让你变成威力无边的神座。你?你答应了?答应了?呵,上天答应屈原了!上天开眼了!啊哈哈……”,屈原意识到上天“没有灵魂”又幻想其有灵魂,以表达对上天行为的释然与不解、对现实的绝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增加情节,使得原本简单的“自投汨罗以死”的故事情节更丰满;同时“‘渔哥们,救屈原大夫!屈原大夫投江喽——’顷刻间山鸣谷应,江面上点点渔火竞相而来,渔人们在船上喊成了一片:‘屈原大夫,你在哪里——’”,这样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很感人,使故事内容更具悲剧效果。在仲连话别的情节中,黄、鲁二人对屈原之死的态度对比,如“骤然之间,春申君变得枯瘦苍老,软瘫在茅屋前竟是泣不成声了”,春申君对屈原之死深感悲怆,觉得“没有屈原,黄歇何堪!楚国何堪!”;而鲁仲连却认为“屈原之心,已经在放逐岁月中衰朽了。纵是秉政变法,也是刻舟求剑了”“屈原之失,在于愚忠。楚怀王之颟顸昏聩,正是楚国衰落根源,屈原却始终寄予厚望。最终如何?楚王悲惨地死了,屈原也跟着悲惨地死了”。通过二人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屈原对楚怀王、对楚国一片忠心,想要变法图强,这样使屈原形象更立体。鲁仲连的一番话很有哲理,如“要撑持楚国,便不能效法屈原”“仲连以为: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无能,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君若奋力振作,联结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狡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伸颈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这样在感性叙写中融入人物的理性思考,深化了作品主题。对于屈原,艺术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塑造正面形象,歌颂其忠君爱国的品格;但本文却认为屈原是“愚忠”,认为其做法不值得效法。这样就由习惯于扁平人物塑造转向了圆形人物塑造,作品创作别具一格。传统习惯中人们对屈原的品格一直是赞颂的,而此文却思考屈原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对楚国有利,能否打破楚国衰败的局面,塑造了一个与传统认知不同的屈原,因而打破了读者对屈原的传统认知经验,带来新奇的阅读效果。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两灌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7分)完璧阿英“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①学徒抬眼,眸子黑亮,被他杂糅的外乡口音逗乐:“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②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惊叹:修旧如旧,不留痕迹,属上乘技法。③他将包裹缓放于柜面。学徒欲上手相助,被他以眼神挡回。包裹解开,一层又一层。一本古籍,躺在二人之间。学徒不禁轻呼:“好书啊!”罕见的明内府珍本,凤纹封面,黄绫签条。漫长岁月里,它避过了虫蠹鼠啮,水浸风化,品相近乎完美。他戴上手套,小心翻动书页。开本宏阔,墨色饱满浓郁,卷首卷尾均钤朱印。学徒再三赞叹。及至翻到某页,学徒才猛然呆住。那页纸枯皱残破,像被踩烂的落叶,与书体仅余一绺相连。可推测出,曾遭外力野蛮撕扯。学徒以目光摩挲那处伤口,不住叹息。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语音亦锐利如刀:“你说,该如何惩罚那毁书之徒?”学徒切齿:“鞭笞火烤也不为过!”他神色稍缓,说:“如此绝世孤本,修复所用纸张宜选用颜色、质地、厚薄相近的同时期旧纸。工艺要求也颇苛刻,先精心调出浆水,涂于纸上,待纤维疏松膨胀,再将修复纸与原纸粘合。过程看似简单,但须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见不到你师父,我怎能放心?”学徒嗫嚅道:“其实……我也可以。”“你?黄口小儿!若你晓得这古书的坎坷经历,便不会出此狂言。也罢,就给你讲一讲。”学徒方知,这部书原存于本地一座藏书楼。八年前,保定城沦陷,日本人觊觎库中古籍。他整理珍本,连夜装车运走,历经盘查,追击,抢劫。随着战火蔓延,多次转移,翻山过河,辗转数省,至南国。又沿漓江,入深山,于巨岩之腹,觅得一石洞藏书。为免受潮,他斫巨木,搭支架,置书其上。每遇晴天,便搬出晾晒。日夜巡检,以防虫兽。一晃已逾八载,他由一个白面书生,变成手足粗砺的山野之人。那一洞书,安然酣眠于战火之外。某次,他出山采买,从兽口救下一个女子。不久,二人成婚。日本投降后,他联系舟车,将书运回。临行时,幼子还未满月。二人眼中不觉潮湿。“那,这本书因何被毁?”学徒问。他接着讲述。这批书籍当年离开保定前,曾被他的师弟拦下,说同城另一家藏书楼,④日本人去“借”书,主人不允,当天,其妻便无故横死于街市。藏书楼主大恸,但仍不松口。不知日本人又使出何种伎俩,第二日,那楼主竟自缢于檐下。几个门生亦蹊跷失踪,生死未卜。师弟坚称,若为护书而付出人命代价,太不值得。时间紧迫。二人争执,互不相让。情急间,他抄起这部珍本,怒指师弟:“你忍心将这无价宝物,拱手让给鬼子糟蹋?”说罢手臂一挥,书竟脱手,像断翅的鸟,惊恐坠向地面。师弟忙冲上前,一把抓去。一页纸瞬间被攥为一团,几乎与书体脱离。他呆愣不动,锥心般痛。师弟却咬牙说:“我亲眼看到,那死者的幼子抱住父亲悬空的腿哭泣!若能少亡一命,这一楼书,又算什么!”学徒脸色渐渐苍白,垂泪道:“我就是那藏书楼主之子,后来被师父收养,传我全部技艺,与我相依为命。”霎时,他浑身凝冻,沉默良久。三天后,他再次来到听风庐:“能否修复?可有进展?”学徒声音沉郁:“您上次提到的‘师弟’,我知道是谁了。”他叹口气:“那本书,你师父可曾看过?”“看过……不,没看过。”“怎讲?”“师父净手后,轻抚封面,还未触摸内页,就突然抽泣起来,让我为他整理行装,出了趟门。”“出门?他不会是躲我这个师兄吧?”“师父说,他去寻纸。听风庐的各类存纸,皆无法与此书匹配。”“寻到了吗?”“寻到了。只是这铺子,也不再是师父的了。明代合适的纸,只那一处有。人家欺他心急,用一片巴掌大的纸,换走了这间听风庐……”他吃了一惊:“我要当面告诉师弟,这几天,我终于想通了,也不再记恨他……他就那么不想见我?”“他无法‘见’您了,他……是个盲人。”“什么?!”“日本人设宴,逼他交出藏书。为避免再有无辜者被害,师父连干三杯后,两手各持一箸,自戳双目,从此日日听风……”他身体一晃,险些栽倒。“师父只想问您,那批书,幸存几何?”“那批书,已完璧返回……不止是我守护的书,还有桂图的珍本善本、浙图的《四库全书》,以及北平、安徽等多地藏书,均是历尽艰辛,迁徙到日寇难至之处。抗战胜利后,才陆续重归故土。”门外石阶忽有响声,一根光滑的竹杖,探进帘来。(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年12月)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战争为背景,用“师兄”护书的经历以点带面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地图书馆及藏书楼开展的护书行动。B.小说擅长采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师弟”虽未正面出场,但其高大、正直的形象鲜明可感。C.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学徒与“师兄”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D.小说先后插叙了古籍受损的过程和“师弟”变盲的经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的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杂糅的外乡口音”暗示师兄多年来漂泊他乡,辗转多地,为保护古籍而历尽艰辛。B.句子②中同时运用比拟和比喻修辞描写线装书被修复完好的状态,以此衬托修书人技艺高超。C.句子③中“缓放”“挡回”两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对古籍的珍视,也暗示了古籍的坎坷经历。D.句子④中“借”字加引号,具有特殊含义,表现出日本侵略者强取豪夺、明借实抢的卑劣行径。8.小说以“完璧”为标题,有何寓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9.本文为小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假定你是评委,请以“古典美”为关键词阐述其获奖理由。(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6.C(“小说故事情节主要靠学徒与师兄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推进”错误,本篇小说心理描写没有推进情节的作用。)7.C(“‘缓放’‘挡回’两处动作描写”错误,原文“被他以眼神挡回”,可见“挡回”是神态描写。)8.(5分)①“完璧”指被日本人觊觎的大批古籍珍本完好无损地重归故土。②“完璧”也象征师兄弟争吵时不慎损毁的绝世孤本即将被修复得完好如初。③“完璧”还象征师兄弟二人即将化解误会,关系和好如初。(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9.(6分)①故事内容展现古典美:小说主要情节围绕古籍的修复与保护展开,其中对古籍珍本品相和对古籍修复技艺的描述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②人物品质体现古典美:危难之际,师兄舍身护书,师弟舍己救人,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精神具有古典君子风范。③语言风格呈现古典美:全文多用四字短语,语言凝练典雅,文白间杂,呈现出浓厚的古典韵味。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辰河小船上的水手沈从文我独自坐到这只小船上,已过了十天。起先我尽记着朋友“行船莫算,打架莫看”的格言,从不发言过问。我的衣袋中,虽还收藏了一张桃源县管理小划子的船总亲手所写“十日包到”的保单,但天气既那么坏,还好意思把这张保单拿出来向掌舵水手说话吗?我口中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计算到所剩余的日子,真有点儿着急。三个水手中的一人,似乎已看准了我的弱点,那水手向我说道:“先生,你着急,是不是?不必为天气发愁。如今落的是雪子,不是刀子。我们弄船人,命里派定了划船,天上纵落刀子也得做事!”我的座位正对着船尾,掌舵水手这时正分张两腿,两手握定舵把,一个人字形的姿势对我站定。想起昨天这只小船掯入石罅里,尽三人手足之力还无可奈何时,这人一面对天气咒骂各种野话,一面卸下了裤子向水中跳去的情形,我不由得微喟了一下。我说:“天气真坏!”他见我眉毛聚着,便笑了。“不碍事,只看你先生是不是要我们赶路,想赶快一些,我同伙计们有的是办法!”我带了点埋怨神气说:“不赶路,谁愿意在这个日子里来在河上受活罪?告我看是什么办法!”“天气冷,我们手脚也硬了。你请我们晚上喝点酒,活活血脉,这船就可以在水面上飞!”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正当,便不追问先划船后喝酒,如何活动血脉的理由,即刻就答应了。我说:“好得很,让我们的船飞去吧,欢喜吃什么买什么。”于是这小船在三个划船人手上,当真俨然一直向辰河上游飞去。经过钓船时就喊买鱼,一拢码头时就用长柄大葫芦满满的装上一葫芦烧酒。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出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船停时,真静。一切声音皆为大雪以前的寒气凝结了。只有船底的水声,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使人感觉到它的声音,几乎不是耳朵却只是想象。三个水手把晚饭吃过后,围在后舱钢灶边烤火烘衣。我再也不能孤独的在舱中坐下了,就爬到那个钢灶边去,同他们坐在一处去烤火。我询问那个年纪较大的水手:“掌舵的,我十五块钱包你这只船,一次你可以捞多少!”“我可以捞多少,先生!我不是这只船的主人,我是个每年二百四十吊钱雇定的舵手,算起来一个月我有两块三角钱,你看看这一次我捞多少!”我说:“那么,大伙计,你拦头有多少!全船皆得你,难道也是二百四十吊一年吗?”“我弄船上行,两块六角钱一次,下行吃白饭!”“那么,小伙计,你呢?我看你手脚还生疏得很!你昨天差点儿淹坏了,得多吃多喝,把骨头长结实一点点!”小子听我批评到他的能力就只干笑。掌舵的代他说话:“先生要你多吃多喝,你不听到吗?这小子看他虽长得同一块发糕一样,其实就只能吃能喝,撇篙子拉纤全不在行!”“掌舵的,你在这条河里划了几年船?”“我今年五十三,十六岁就到了船上。”“拦头的大伙计,你呢?你划了几年船?”“我照老法子算今年三十一岁,在船上五年,在军队里也五年。我是个逃兵,七月里才从贵州开小差回来的!”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上了船后那小子又惊又气,全身湿淋淋的,抱定桅子荷荷大哭。他一面笑骂着种种野话,一面却赶快脱了棉衣单裤给小水手替换。在这小船上他一个人脾气似乎特别大,但可爱处也就似乎特别多。想起小水手掉到水中被援起以后的样子,以及那个年纪大一点的脱下了裤子给他掉换,光着个下身在空气里弄船的神气,我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感情。我向小水手带笑说:“小伙计,你呢?”那个拦头的水手就笑着说:“他吗?只会吃只会哭,做错了事骂两句,还会说点蠢话:‘你欺侮我,我用刀子同你拼命!’,老子还不见过刀子,怕你!”小水手说:“老子哭你也管不着!”拦头的水手说:“不管你你还会有命!落了水爬起来,有什么可哭?我不脱下衣来,先生不把你毯子,不冷死你!十五六岁了的人,不害羞!”正说着,邻船上有水手很快乐的用女人窄嗓子唱起曲子,晃着一个火把,上了岸。我说:“大伙计,你是不是也想上岸去玩玩?要去就去,我这里有的是零钱。要几角钱?你太累了,我请客!”他妩媚的咕咕笑着。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取了值四吊钱的五角钞票递给他。于是推开了篷,这个人就被两个水手推上了岸,可是他却出我意料以外,上岸不久又下了河,回到小船上来了。小船上掌舵水手正点了个小油灯,薄薄灯光照着那水手的快乐脸孔。小水手向他说了一句野话,那小子只把头摇着且微笑着,他赶忙解下了他那根腰带,原来他棉袄里藏了一大堆橘子,腰带一解,橘子便在舱板上各处滚去。问他为什么得了那么多橘子,方知道他虽上了岸,却并不胡闹,只到河街上打了个转,在一个小铺子里坐了一会,见有橘子卖,知道我欢喜吃橘子,就把钱全买了橘子带回来了。我见着他那很有意思的微笑,我便也笑将起来,不说什么了。天气如所希望的终于放晴了,我同这几个水手在这只小船上已经过了十二个日子。(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说过了十天与末尾说过了十二个日子,都是说时间,但表达的心情不同。B.只因有求水手们早赶路,所以我不质疑水手“先划船后喝酒活动血脉”的合理性。C.这一段船上经历看似偶然,三位水手的三种资历、性情其实构成了水手们的一生。D.恶劣的环境、微薄的报酬并未消磨水手的活力,简单粗粝的生活中有生命的强韧。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多个“笑”,表现了拦头大伙计性格的多个侧面,使这个人物形象格外鲜明生动。B.文章多次写到“野话”,既营造了真实感,也委婉批评了湘西社会粗鄙的风俗。C.文中有对青山、河水、水声的描写,既衬托了我的内心,又调节了叙事的节奏。D.作者尊重不同人物的说话习惯,俗趣与雅兴相糅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8.作者曾说:“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本文中人与人之间的温爱也随处可见,请分析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温爱。(4分)9.本文是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颇有代表性的一篇,如果让你介绍作者这一系列作品的特色,你会突出哪几个方面?(6分)6.B7.B8.(1)水手之间的温爱。如小水手掉到水中,年长的水手赶紧救援,上船后又赶紧脱了棉衣单裤给他穿。(2)水手对我的温爱。如水手知道我欢喜橘子,就把我送给他的钱全买了橘子赶紧回船来。(3)我对水手的温爱。如我体谅水手,知道天气不好,不因为赶行程不因为有约定而为难水手,还给水手零钱,让他们买喜欢的东西。9.(1)突出内容上的特点,独有的湘西景观、风俗、人情,富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色。(2)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对乡风民俗的认同和赞赏,对小人物的理解、同情和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重造民族生命的理想和愿望。(3)突出语言和表现特色,语言质地澄明简洁,诗意灵动,典雅和土俗并存,真实地展露了他们为人的简单和真纯,直逼生命的本相。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两个厨子苏童白厨子怒气冲冲地漂着那条破了胆的鱼:早知道你这么笨,还不如我一个人于。黑厨子卑琐地赔着笑脸,垂着手站着。白厨子朝黑厨子翻了个白眼:你站着干嘛?还不快去把那块骨头的肉副出来?就你这么笨的人,也敢来陈家的宴席做厨子?黑厨子给一大块猪肉别骨头时异常认真,一边别着骨头一边咽着唾。剔根骨头要这么长时间,白厨子说,这样下去八点钟也开不了席。有肉别不下来,这么一长条肉粘在骨头上,太可惜了,黑厨子说。你以为陈家在乎这点肉屑子?白厨子上来把那根大肉骨头夺过去,往装垃圾的萝筐里一扔,说,剥大葱去!黑厨子顺从地走到屋角去剥大葱,目光却还留恋着垃圾堆里的那根肉骨头,还有一长条肉没剔下来呢,他轻声嘀咕着。我上了老邓的当,他还说你在德大饭庄做过红案,你算什么狗屁红案?我手脚是笨了点,可我不要工钱。黑厨子嗫嚅道,说好了的,只要管我一顿饱饭。一顿饱饭,喊,一顿饱饭!黑厨子没有听见白厨子的话,他的眼睛闪闪烁烁地亮着,盯着萝筐里的那根肉骨头。那根肉骨头的大半部分被掩在白菜皮里,但仍然有一端倔强地露在外面,骨头上粘附的一层粉红色的肉也仍然清晰夺目。我做了二十年厨子了,一做酒席不吃就饱,就那肉,半块都吃不下去。黑厨子没有听见白厨子的话,他的眼睛盯着萝筐,呼吸突然急促起来,他的脸上出现一种焦灼而痛苦的表情,一只手迟疑着伸向萝筐,抓住了那根肉骨头,然后他回头替了一眼白厨子,嘴里慌慌张张地应了一句,就是,就是吃不下去。我说我自己呢,白厨子嗤地笑了一声。黑厨子附和着也笑了一声,但他的笑声听上去突兀而紧张,白厨予猛地回过头,警惕地扫了黑厨子一眼:让你剥葱,你把手伸到萝筐里干什么?我扔这些烂葱叶呢,黑厨子弯腰站在那儿,用身子挡着白厨子的视线,他有点结巴起来:箩筐满了……我去把垃圾倒掉吧。手别乱伸。白厨子的目光犀利地盯着黑厨子瘦削的背部,他大概想到了什么,突然冒出话来,上门厨子的规矩你该知道吧?我懂规矩,老邓说随我怎么吃都行,但什么东都不能带。黑厨子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他似乎想把两只手从箩筐里拿出来,但两只手不听话,十根手指抓紧了那根肉骨头把它往垃圾深处埋,最后用白菜皮盖住了肉骨头。他直起腰来,对着箩筐叹了一口气,又摊开双掌看了看自己的手,看见他的十根乎指都是油汪汪的……这时,身后传来碗碟碰撞的声音,白厨子回过头就看见了一只慌乱的小手从窗外伸进厨房,抓住了碟子里的一块卤肘花,白厨子怪叫了一声冲出去,对着厨房里的黑厨子高声叫喊着,快出来!但厨房里没有动静。院子里乱成一团,喊声引来了家丁,折腾了近半个时辰。家丁找到了小男孩,女佣扬手一记耳光,横眉立目:敢跑到这里来偷东西?白厨子偷夺回卤肘花,推开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