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_第1页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_第2页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_第3页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_第4页
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研究绪论(一)问题提出1.当代国家教育发展的需要教书育人,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但现实是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导致当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服务意识淡薄、过分关注自我等问题。所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国家教育问题之一。为此,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以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例,在文件中提到我国的各类高等教育学校应当加强从多方面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服务。当然,政策的支持的固然重要,以往大学的社会服务经验也不可或缺。因此,对作为适应中国本土的近代大学的社会服务的研究便十分必要。而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例,从微观着手,可以了解更加细致、具体的学生社会服务,以便丰富近代大学的社会服务研究。2.以女性学生为主体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女性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当前我国各类高等教育中女性占比均已超过男性。由此可见,女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研究女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活动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地发挥有重要价值。而金陵女子大学作为我国早期专门的女子高等教育学校,开展了多项具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其学生社会服务的研究属于女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研究的一部分,所以此研究具有现实性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在金陵女子大学学习过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追溯其社会服务背景,了解其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总结其活动特征并归纳现实影响。(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近代大学充分发挥了其社会服务职能,多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均有体现。其中金陵女子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在本土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在近代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研究中具有独特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第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直接设置四年制本科教育的教会女子大学,其学校性质具有独特性;其次,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关心妇女和儿童、关注农村,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在卫生改良、知识宣传、医疗救护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最后,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她们将校训“厚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秉持基督教中牺牲和服务精神的视角出发,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向民众介绍基督教义、组织基督教活动。目前,国内关于金陵女子大学的研究比较活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其仍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空间。本文主要研究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问题,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深化对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对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进行研究,通过整理查阅金陵女子大学相关历史资料,系统梳理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内容、特征及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对我国近代大学尤其是教会女子大学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认识和了解。2.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应该走出象牙塔成为共识。金陵女子大学存在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在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厚生”精神为核心的社会服务理念,为我国培养了吴贻芳等一批女界精英,成为我国近代影响力最大的女子高等教育学校。此外,其社会服务取得诸多成效,如设学校帮助失学儿童读书识字提高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开诊所给附近贫民看病拿药减轻了民众的痛苦,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为金陵女子大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给金陵女子大学学生带来锻炼和成长,也促进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而今,本研究以大学学生为主体,深入探析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分析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内容、特征和影响,不仅有利于增强我们对近代大学社会服务的认识,同时可以为当代大学的社会服务更好地实施提供指导,并且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的相关政策制定的提升。(三)概念界定1.大学职能高等学校职能(thefunctionofhigherlearninginstitution)一词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分工与社会发展需要所承担的社会任务”[1]。简单来说,高等学校职能主要涉及两个问题“大学应该做什么”和“大学能够做什么”。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实现了由一到多的转变。西方大学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大学(中世纪大学)、近代大学和现代大学。同时其基本职能也经历了从专业资格培养到培养学者和进行学术研究,再到培养专门人才、进行高级文化素养教育、进行科学研究、与社会合作开展上述工作。当然,我国的当代大学同样拥有除教学与科研外的其他职能,例如社会服务。我国《高等教育法》中的第三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从高校的职责和使命看,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尽管目前大家对现代大学功能的确切定义仍在争论之中,但人们普遍接受其三个基本功能的核心内容,并一致认为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能。故笔者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定义。2.大学社会服务19世纪中期,在英国出现了所谓的“大学扩展运动”,这可以视为最早的服务社会的教育需求。而后,在19世纪后期的美国,随着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推广,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与行动逐渐成为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社会服务的解释众多,诸如以下主要观点:潘懋元主编的《新编高等教育学》中提到,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也可以称为“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负有对社会,特别是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科学、卫生保健各方面工作进行指导或咨询的责任,应当采取各种方式与社会进行广泛联系,尽可能帮助解决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2]。成丙炎、朱红认为,“社会服务的概念可精确化为:从直接满足社会现实需要出发,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社会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为社会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狭义的社会服务则是指高等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提供的直接服务活动,如为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3]。李廉水认为,“高校的社会服务就是在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发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等良好条件,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4]。综上,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概念,其内涵不断扩展,总体可以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上来说,大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也是一种社会服务职能,但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从狭义上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可以指大学通过各种活动直接为社会提供的服务。笔者通过前期对金陵女子大学相关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发现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的社会服务更倾向于狭义的社会服务,例如设立服务组织、开展社会教育等,因此本研究中社会服务的定义为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实际活动。(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通过梳理高等教育学校的职能的变化历史便可发现,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个基本职能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一致,它们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改变而不断确立完善的。溯其根源,第一项职能“培养人才”,是伴随着高等教育产生而出现的职能;第二项职能“发展科学”,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建;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产生于美国,源于1862年《莫雷尔土地赠予法》的颁布,确立于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的提出。威斯康星大学的校长查尔斯·范海斯认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属于大学的主要职能。此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渐发展并扩展到世界,为各国广泛吸收借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GeorginaBrewis的《服务教育:1905-1919年印度和英国的社会服务和高等教育》一文中指出,受各种学生社会服务运动的影响,英国和印度的社会服务被认为是一种实际爱国主义的表达,主张受过教育的人才为社会服务。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国之间交流的加深,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逐渐深化、日趋完善,并构成“服务理想”[5]。荷兰的BenJongbloed,JiïrgenEnders和美国的CarloSalerno的《高等教育及其社区: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研究议程》一文从利益的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提到“各大学为了确保其现代知识经济地位,而重新调整结构,建立更有效的功能大学,为社会提供服务”[6]。奥地利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学的RómuloPinheiro,PatricioV.LangaandAttilaPausits的《一加二等于三?高等教育机构的第三个使命》在论述大学第三次使命(TM)时提及人们对于建立一所更具社会参与度的大学是十分重视的,并为此颁布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公民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塔乐礼宣言(TheTalloiresDeclaration)》[7]。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的MariaAuroraCorreaBernardo与澳大利亚的JudeButcher和PeterHoward共同研究的《社区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中将高等教育的第三个使命确定为社区参与,并认为这是对大学传统教学角色和研究角色的超越[8]。德国的HendrikBerghaeuser和MichaelHoelscher的《重塑德国高等教育的第三个使命:政治框架和大学反应》发现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迁,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这两项关键职能外,增加了第三使命,具体表现为大学活动的三个主要维度:知识和技术转让、继续教育和社会参与。其中,社会参与可以使国家、民间社会、大学和学生自身均受益颇多[9]。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各国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虽然发展的速度与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为适应社会而发展完善,并积累了众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正在实施亦或是探索以更健全的机构、更广泛的内容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2.国内研究现状以“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对于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文献发表时间集中在2005年到2022年,共计77篇文献,其中期刊11篇,辑刊3篇,学位论文63篇。由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即图1)可知起初关于此主题的文献数量非常少,从2011年开始波动上升,于2017年达到高峰13篇。总体来说,我国学者对于民国时期大学的社会服务研究的主题的关注度正逐渐上升。图1以“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为主题的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图(1)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由于美国是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起源地,所以美国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成为我国学界诸多学者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内容,大家通过追溯历史、探究现状取得了较多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大多聚焦于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的历史发展、组织结构、形式特点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的启示。美国大学社会服务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其演变历程是我国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魏署光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变迁及其机制》中认为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可以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以大学世俗化为倾向的社会服务理念萌芽阶段、以知识推广为重点的社会服务理念确立阶段、以联邦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实践发展阶段、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杠杆的社会服务职能成熟阶段[10]。王楠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演进与转型》介绍了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积极的社会影响,进而提到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必须进行转型,价值理念要回归利他奉献的初衷而转向公共性“参与”,职能定位要走向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相整合的路径,其服务路径构建多向度“合作”[11]。大学社会服务的实施需要具体环节的落实,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为我国大学社会服务实践提供了例子,诸如实现路径的确立,设立专门的运行机制等等。焦磊、袁琴的《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的模式、机制及其启示》提到,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演化过程中愈来愈重视社会服务,突出表现为在对十所研究型大学(居于2019年《华盛顿月刊》社会服务排行榜榜前)的社会服务运行机制进行探析后发现,它们都构建了完善的双向互惠社区参与运行机制,主动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责,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12]。陈贵梧的《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介绍了美国大学的社会服务使命的具体内涵,分析、考查了其起源及演变历程,展现了其表现形式,并着重从面向社会开放设施和传授知识、师生参与、振兴经济与推动企业的发展以及建立公共关系这几个维度介绍了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实现的路径,对我国大学师生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意识、践行社会服务理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3]。评价是推动大学社会服务改进和完善的重要手段。刘路、洪茜等人在《美、澳、日三国评价大学社会服务的经验与启示》中曾从大学社会服务评价的角度出发,向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AUCEA联盟的大学社会服务基准框架、美国的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选择性分类”评价和日本政府主导的国立大学法人评价。美、澳、日三国的大学社会服务评价实践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借鉴[14]。我国对国内的大学社会服务研究也卓有成效,其现有研究主要以时间为界划分为近代和当代两大类。当代大学社会服务从部分到总体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以探求更优化的实践路径。例如广西师范大学王冬平的硕士学位论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韶关学院为例》、周浩波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时代特征与实践路径》、曹洪军和邹放鸣的《对中国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反思》等。近代大学社会服务主要为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我国对此阶段的研究较为集中化、系统化,具体研究情况如下。(2)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部分学者从宏观视角出发,系统整合近代大学的社会服务,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南开大学许衍琛的博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研究》一文,介绍了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以开展社会教育、推动农业发展和改良社会风气三个方面为代表对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了解读,并分析、总结出近代中国大学社会服务的成绩与问题以揭示其现实意义[15]。部分学者从微观视角出发,聚焦于某一大学或某一群体,研究近代大学的社会服务,比如高校教师这一群体。刘京京、付延的《抗战时期内迁高校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研究》一文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介绍了高校教师群体在抗战时期内迁过程中开展的社会教育、推广科研成果、改良社会风气等社会服务活动,突出其所发挥的重要社会服务价值[16]。河北师范大学马静仪的硕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社会服务活动研究》同样将视角聚集于大学教师,介绍了民国时期大学教师通过创办组织机构、出版发表读物、公开演讲、咨询展览等社会服务活动来提高民众智识、改良社会风气、为民众谋福祉[17]。此外,教会大学作为我国近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服务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孙秀玲的著作《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社会服务研究》中提到基督教大学以传教为主要目的,在我国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农业推广服务、社会教育服务等社会服务,此举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参与[18]。周谷平、孙秀玲的《挑战与应对: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社会服务》一文中将教会大学看作整体,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教会大学社会服务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并赢得中国民众的支持与认可,此外,还对教会大学社会服务的形式进行介绍,最终归纳出教会大学社会服务的特点以及发展的成效,对现代大学社会服务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9]。陈明霞的《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社会服务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从另一视角出发,探究社会服务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教会大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设立课程专业、训练实践能力等方面坚持实用和适用的原则,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利于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实践型人才,同时突出展示了社会服务的重要意义[20]。张舒玉的硕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社会服务实践研究》主要是以教会大学中的金陵大学为个例,对其社会服务实践进行的研究,从其社会服务实践的产生背景、活动实施的基础与内容出发,分析了其特点与作用、并指出其局限性以及现实意义和启示,从整体对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社会服务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21]。(3)金陵女子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有关金陵女子大学师生社会服务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的相关研究主要为徐海宁的著作《中国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办学研究——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和朱峰著的《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与华南女大比较研究》。在徐海宁的著作中提到,金陵女子大学的服务理念是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早期的一些活动如建立培幼小学、乐群社和平民诊疗所等是带有宗教色彩的社会服务,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其活动从服务教会和教区,到服务社会和国家,再到为人民服务,逐渐由办学理念发展为学校功能[22]。朱峰的著作中也从校训“厚生”的诠释角度出发,谈论金陵女子大学社会角色的变迁,对其社会服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成立爱国团、创办培幼小学、开设平民诊疗所等等[23]。校史是本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张连红主编的《金陵女子大学校史》介绍了金陵女子大学建校及其发展的过程,以及金陵女子大学培养的部分专家、学者、精英及其事迹,充分体现了金陵女子大学的优质教学成果。其中在第四章第三节对抗战时期的成都校区的社会服务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如设立妇婴组、幼儿教育组、挑花组和种鸡改良组等乡村服务处、兴办儿童福利实验所等[24]。民国时期人才辈出,学者思想交流迸发,推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故校长传记同样是我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贻芳作为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其生平事迹、教学思想、办校理念等均对金陵女子大学师生的社会服务产生重要影响。钱焕琦的著作《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中指出了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宗旨之一便是健全学生人格以培养女界精英为国家服务,为此学校从专业设置、突发事件服务、社会服务实践、专业服务等方面充分落实金陵女子大学的社会服务[25]。通过以吴贻芳为校长的金陵女子大学的一系列措施,最终“厚生”精神深植于每一个金陵女儿内心,即每一个学生都养成了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品格。除了上述文献外,部分学者通过对金陵女子大学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形成了具有学者思想的、系统的文献,如孙海英编著的《金陵百屋房——金陵女子大学》和孙建秋编著的《金陵女大(1915-1951):金陵女儿图片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史,并对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及其主要经历进行了介绍。同样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且有价值、可借鉴的资料。在已有研究中,存在大量关于大学社会服务和民国时期大学社会服务的研究,但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的关于学生社会服务的研究较少,且大多是对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列举、叙述,缺少对这一内容系统、细致的分析。社会服务为什么会在金陵女子大学产生并不断发展?作为教会高等教育与女子高等教育的交叉点,金陵女子大学的社会服务有怎样的特征?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社会服务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当今高等教育的学生社会服务又有怎样的启示?从上述文献来看,金陵女子大学的社会服务受到了来自教会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女权运动等多方面的影响,笔者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将以上问题作为本研究的重点,继续探索。(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本文主要以金陵女子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数据库搜集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相关资料,了解金陵女子大学的校史并进行整理和筛选,梳理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之后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深入探究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特征,继而总结归纳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的影响。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在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者研究主题确立后,为了更全面、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研究的问题而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本文确立金陵女子大学为研究对象后,通过“中国知网”“方正”等数据库大量收集金陵女子大学办学期间学生社会服务的一手原始资料,如学校概况、校刊、年刊等,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同时,谨慎使用二手资料,如《金陵女子大学校史》《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校长》《金陵百屋房——金陵女子大学》等,对资料进行扩充。丰富且全面的资料为本次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2.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为了探索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即总结过去、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而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解读和整理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查阅分析,并结合金陵女子大学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金陵女子大学学生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总结金陵女子大学社会服务活动的特征,发现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给学生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影响。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金陵女子大学的社会服务的主体有两部分——教师和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活动,给金陵女子大学赢得良好的声誉。本研究主要以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归纳、阅读分析金陵女子大学的相关资料,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从微观上探究金陵女子大学学生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和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深入分析金陵女子大学学生在社会服务实践方面的具体情况、特征及影响。

一、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陵女大”),是一所在美国五公会的支持下创办的面向全国招生的教会女子大学,于1915年9月正式开学,其首任校长由创始人之一——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德本康夫人担任[26]。金陵女大的学生基于“厚生”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活动,涉及教育、卫生、娱乐等多个方面。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当时社会中民众的生活及生存需求。本章将围绕设立服务组织、开展社会教育以及提供生存援助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概括具体的服务形式与内容、介绍具体的服务实践情况,以更完整的视角还原金陵女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一)设立服务组织金陵女大学生基于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为目的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而服务组织是其参与社会服务的主要活动平台。其中,在以学生为主体设立的服务组织中,金陵女大的青年学生作为服务组织的领导人和组织人,更加体现了学生发挥的重要作用。金陵女大许多学生都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的社会服务活动。以下内容为金陵女大部分学生四年在校期间担任过的课外工作参考:表1-1金陵女子大学学生在校期间课外工作任职表[27]姓名学生会青年会新生活促进会朱梅先游艺部部长会长年刊部部长学生会会长八大学演讲代表刘宗芳工人夜校时事研究股年刊部中文编辑年刊部中文书记柯俊杰救国会代表学联代表会长工人夜校翟宗沛年刊部中文编辑时事研究股崔可石平民夜校校长研究部部长高季容游艺部部长交际部部长迷信破除团团长会长书记摄影团团长学运副主席姓名学生会青年会新生活促进会刘葆华歌咏团星期半日学校长主日学教员副会长家政学校校长会长谢芸英年刊部干事家政学校教书歌咏团崔亚汉主日学教书家政学校校长学联主席杨麓琳中文戏剧团团长学联副主席游艺团团长游艺部部长年刊部部长兼总编辑年刊部部长胡秀梅主日学部长青年会会长青年会副会长迟尚德工人夜校校长家政学校副校长妇女部部长朱月珊游艺部部长体育部部长歌咏团团长孙淑铨研究部部长八大学演讲代表谢文息体育部部长课外活动委员会会长由上表可见,金陵女大学生的活动组织主要以学生会和青年会为代表,本研究将对其下设的部分社会服务组织进行简单介绍。1.青年会在金陵女大建立之初,就设立了女青年会,内部组织有卫生部、德育部、妇女部、主日学、交际部、懿范家政学校等,目的是培养学生道德、增进学生学识、健全学生体格、帮助学生练习社交等。随着学校的发展,青年会的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儿童福利实验所为例:1923年,金陵女大青年会创办培育初级小学,到1933年改为懿范家政学校,1935年,与社会学系合作改为社会服务处,1937年因战争学校迁址而停办,1938年重新开始工作,分为城市社会服务处与乡村社会服务处两部分。1939年在本校三名毕业生的筹备下,金陵女大在四川省的仁寿县设立了乡村服务处,并设有妇婴组、幼儿教育组、挑花组、鸡种改良组等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当地民众的机构组织。而后在1943年,仁寿乡村服务处迁到华阳县中和场,下设幼儿园和妇女班,不仅教授儿童识字,也训练妇女工作技能;而城市服务处的儿童部分被单独分出,在华西坝单设儿童福利实验所。1946年抗战结束,儿童福利实验所与校一起迁返南京,重新开展儿童福利工作,所内资料与设施由华大社会系接手继续在该地办理。该组织的服务对象,“就是学校附近一般劳动界的儿童及他们的家庭。从初生至十四岁的儿童以及孕妇、产妇、乳母、与青年男女都包括在内[28]”。2.学生自治会金陵女大学生社会服务另一主要组织为学生自治会,该会成立于1919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吴贻芳将学生自治会改组为“厚生团”。1947年,为便于外界人士了解与听闻,将取自校训“厚生”之意的学生组织“厚生团”再次更名为“学生自治会”[29]。1932年出版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年刊》中对学生自治会的组织结构及其主要职责记载如下:学生自治会[30]顾问:吴贻芳校长出版股:杨麓琳国货股:章映芬会长:高季容研究股:孙淑铨体育股:朱月珊书记:陈娴平民教育股:吴宁游艺股:陈霞影司库:沈谱救国委员会:魏贞子本会组织与往届相仿。除会长、书记、司康及六股外,新设一救国委员会,盖处此国家多事之秋,本校之救国工作应有与外界联络一致之必要也。①年刊部:设部长,司康,中文书记,英文书记,中文编辑,英文编辑,美术,漫画,摄影各一人负责出版本校年刊。②研究部:设时事研究组及学术研究组:时事研究组:唤起同学对于时事的注意,每日有时事壁报公布,每学期举行时事测验数次。学术研究组:每隔一周举行演讲会敦请中外闻人作学术上之演讲。研究股除指导以上二组工作外并主持华东各大学演辩会事务。③平民教育部:负责本校平民教育之推广,如工人夜校,妇女夜校,识字运动等。④国货部:以提倡服用国货为目的,每学年有国货展览会,举行同学服用国货之调查。⑤体育部:与本校体育系共谋发展同学对于体育之兴趣,每年举行各种球赛,对外比赛。⑥游艺部:设中文戏剧团,英文戏剧团,摄影团,以提倡课外娱乐,每年有戏剧公演,及摄影展览会。⑦救国委员会:主持本校救国运动并与外界相联合。3.抗日救亡组织除此之外,在抗日战争时期,金陵女大部分先进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组织。1938年,金陵女大的学生周曼如等人与金陵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和中央大学医学院的进步学生一起成立了五大学学生战时服务团,负责组织动员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5月,又成立了五大学空袭救护队,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成员,同时金陵女大学生还积极主动地成立了一支空袭救护分队,多次出色完成救护任务[31]。(二)开展社会教育金陵女大的社会教育内容较为广泛,涉及文化普及、职业补习等方面,主要通过创办培幼学校、平民夜校、暑期学校、职业补习训练班等各类学校开展丰富的教育服务活动,来实施社会教育服务。1.文化普及金陵女大学生会在创办的各类学校中传播知识与文化。如,学校女青年会设立面向贫苦儿童的义务性质的培幼小学,教授者多为金陵女大学生;星期妇女半日学校于每周星期日下午一时半至四时开设识字、算学、手工等课程;工人夜校是特地为本校校工所设的学校,每周授课两小时,其教授者为学校学生。再如,仁寿乡村服务处的妇婴组会召开母亲会来普及宣传育儿知识;华阳县中和场社会服务处设妇女班,教以识字、唱歌、手工、卫生常识、珠算等。儿童福利实验所通过开设劳工日间托儿所、儿童半日学校、少年夜校、图书室等开展教育工作。此外,乐群社的公民教育除随时由指导员施以公民教育外,每星期由妇女部主行之礼拜,亦含有公民教育之意义。其中面向未成年的男子设立四维团,目的为提倡礼义廉耻,上课时间为每星期一的十一时三十五至十二时十五分,有国文课;星期二、五,六时半至七时半,有英文班;星期三,珠算课;星期日上午,有手工班。四维团还设有唱歌识字班,但所教之字仅为唱歌班之字。妇女在进行手工技能学习时也伴有文字灌输,每天学习三至五字,时常复习并有时事报告[32]。而为本校校工及临近工友开办的工人夜校,每周授课两小时,也会根据需要选择尺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每个字的意义与用法,同时根据需要开设英文教学,讲解日常用语和对话[33]。金陵女大学生在四川进行文化与科学的知识宣讲,得到当地群众认可。1918年,学生严彩韵将获得的新生最高荣誉奖“理事奖学金”捐赠给金陵女大基督女青年会创办的半日制小学[34]。1926年毕业的邓裕志在因家庭变故休学期间参加了基督女青年会组织的去长沙郊区办识字班的工作,教授纺织女工、女中的工友以及邻居家的儿童进行读书、识字[35]。2.职业补习(1)开办职业补习训练班该校的乐群社亦重视生计教育,设有磨花生浆的组织,对象为需要负担家庭生活但无其他生产方法的寡妇,工作时间为每星期一、二、五下午,每下午约有二角至三角的进款。同时设有缝纫班,工作内容为作小衫裤,为学生织补破袜等,每下午根据其工作的优劣速度可进款一角至二角[36]。面对未婚女子,乐群社设立有姊妹团,每星期三下午二时半至五时有手工班,星期六下午有烹饪班。对于成年男子的副业发展,设有籘工会组织,每星期一、二、四、六下午的五时半至七时半及每星期日的九时至十时,均有一位籘工教员进行教授,如编字纸篓、花篮等[37]。(2)进行社会改良实验金陵女大对社会调查一向是十分重视的,学生在学校要求下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以求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社会,明了社会的问题所在,最终更好地服务中国。金陵女大学生在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后发现,社会中贫民被压迫、剥削现象严重,其直接原因是缺少资金。于是金陵女大学生组织开展了黄包车归车夫和借款给穷人买猪等实验来探索社会改良的最佳途径。①黄包车归车夫实验由改良组出钱购车,选适合的黄包车夫以车行同等价格从组内租车,待租金累计满车价时,便可将车所有权归为车夫本人,车夫此后便可脱离缴车租的责任[38]。②借款给穷人买猪当时社会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是经济困难者无买猪本钱于是与资方合作,资方出钱买猪寄养在替养猪者家中,替养猪者将猪养大后卖掉,二者均分收入。改良组为促进公平,遂发起贷款,经可靠保人担保、调查合格后便可贷款,自己买猪养猪。虽有一定利息,但较之替人养猪更为划算,收入亦可得到增加[39]。此外,在农业方面,仁寿乡村服务处设有鸡种改良组,试验鸡种改良工作[40]。女青年还会通过研究改良肥料、宣传农艺改良方法等,从最基础的农业方面来解决邻居的实际困难。(三)提供生存援助和文体娱乐1.医疗卫生服务金陵女大学生青年会的卫生部向来以改进四周邻居的卫生为职志。以牛痘接种为例,为减少天花的患病率,特请卫生署为附近贫苦人民施种牛痘,效果显著,据《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刊》刊载,“本校青年会卫生部为附近贫民谋种牛痘,曾致函卫生署等情,已志前刊。兹闻卫生署南京卫生事务所派员前来与该部接洽召集附近贫民,施种牛痘,计大人小孩共九十六名云[41]。”此外,会开放诊病室为培幼小学学生以及附近的妇女儿童和贫苦百姓进行医治;会开放浴室为培幼小学学生沐浴;并设有访邻组,在周末或闲暇时探访邻居,针对四邻筹备卫生会以宣传卫生常识;天气炎热,疾病频发,乃设有暑期诊所由留校同学自愿参加服务[42]。儿童福利实验所的医务工作与南京母婴保健委员会及红十字会合作,主要工作有妇婴保健工作、健康检查、预防与接种、门诊部、家庭访视和母亲会,以及营养指导和供应。具体情况如下:①孕妇、产妇、乳母和二岁以下婴儿,及二岁至十四岁儿童均可来所进行身体检查;②疫苗种类有伤寒、霍乱、白喉、牛痘等,年度接种者达上千人;③所内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四周家庭访问,以进行环境卫生、疾病预防、儿童保育等方面的卫生教育;④并为营养不良且经济困难的群众供应牛奶、鱼肝油、维他命丸等救济品,每月可救济百余人[43]。乐群社为已婚妇女开办家庭改良组会进行卫生演讲,教授以保婴育儿方法,训练母亲的婴儿卫生及保养能力;同时,每周一下午有社会学系学生指导八个婴儿院婴儿沐浴及测量体重。亦会与学校卫生系合作,共同举办卫生物品模型展览会、卫生挂图解释,以及卫生短剧表演等[44]。工人夜校的每星期三,会有一小时的卫生常识讲解,以使全体学生知道怎样养生,并改去不良的嗜好[45]。2.社会救济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金陵女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充分的社会担当。1931年,爆发特大洪灾,后又流行瘟疫,死者不计其数。金陵女大成立了专门的金陵基金予以援助,共计捐款2068.26美元[46]。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后,金陵女大的寒假留校学生自发去医院援助,做些简单的护理工作[47]。1934年黄河水灾,大学部教职员及同学共捐得银330余元。1935年,学生服务组织乐群社鉴于四周难民和棚户区居民在衣食方面存在短缺,调查实情后分发棉衣与米票给需要者[48]。1947年,抗战胜利后,苏北由于国共内战的战火蔓延加上自然灾害,大批难民开始流亡,金陵女大师生于圣诞节发起捐款以助难民过冬[49]。3.文体娱乐青年会的妇女部为给予邻居中的妇女劳动者娱乐,特于暇时举行妇女同乐会,以通俗的话语进行“怎样寻真快乐”和“怎样作一个好母亲”的讲演,深入人心[50]。青年会创办的培幼小学,为促进儿童文艺兴趣,每两周开一次文艺会,活动丰富如笑林、演讲故事、报告新闻等,得到广泛参与[51]。社会学系学生亦计划将培幼小学扩展为社会中心区,以培养四邻群众的社会意识与家国情怀[52]。工人夜校每周会进行为期一小时的宇宙现象讲解和一小时的历史地理常识讲解,以扩充民众的科学常识,从而破除迷信观念[53]。二、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特征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下,金陵女大的学生在学校的支持下,于学习之余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社会服务活动。在此过程中,金陵女大学生始终坚守爱国主义初心,通过发挥专业知识优势来满足社会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变迁。(一)服务活动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传播基督福音是传教士的最初目的。金陵女大作为一所教会女子大学,社会服务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其有别于其他非教会大学的一大特色。金陵女大的校训“厚生”就是一突出特征。《金陵女子大学校史》一书中曾提到,“厚生”(AbundantLife)的内涵取自《圣经·约翰福音》第十章的第十节中耶稣说的话,“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54]。金陵女大学生深受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影响。她们在“厚生”校训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去黄包车夫家作家庭访问、指导合作社工人操作、在平民学校、儿童学校教学,宣传卫生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等等。其中突出代表是金陵女大的第一届毕业生吴贻芳,她是一名基督教徒,一向以服务群众要求自己,力求做到爱人。作为在关键时刻接过管理金陵女大接力棒的第一任中国人校长的吴贻芳,她对“厚生”一词理解如下,她说“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55]。”并将此作为自己和学生的行为准则。此外,金陵女大学生的活动组织也极具宗教色彩。为扩大教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校最早成立的以为社会服务为活动重点的学生组织叫“基督教女青年会”,它是在美国教会的支持下成立的。该组织的布道部本着服务精神在每主日上午探访邻居,下午进行礼拜讲道、唱诗、儿童主日学等,以求能施心灵及身体以帮助[56]。(二)以专业知识为服务活动载体金陵女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既是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与付出,亦是借此机会训练技能、发展知识。卫生系学生曾于1933年到江苏第一监狱参观以实地考察监狱卫生,经研究发现狱犯的膳食存在改良的必要,于是陈述意见、拟定计划向卫生署提出建议,督促司法行政部设法改良[57]。家政系学生曾为民众举办膳食营养展览,通过展览向百姓介绍保持营养平衡的方法、如何在价格低廉的产品中摄取有效食物价值等知识讲解,为高物价下百姓膳食营养问题的解决提供巨大帮助[58]。同时,金陵女大的专业设置重视为社会服务,并会调整校内科系设置和课程安排以适应社会发展。例如,卫生学系的《个人卫生》课程介绍为,“专注重增进身心之健康,并矫正体格上之缺弱点,及一切所得卫生之生活。除用课本正式观察式之研究外尚有实地矫正缺弱点之工作,及救护患病邻居之练习[59]。”后来,在社会的推动下,为了解决国家儿童福利事业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学校在相应的专业如家政学系和社会学系分别开设有关儿童福利的主修课程。此举不仅广泛教授给学生专业的儿童福利知识,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使学生将理论、实习与研究相结合特设儿童福利实验室,内有托儿所、儿童团、补习班、保健室、图书室、个案工作室、儿童游戏场及母亲会等,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训练来开展社会服务,指导帮助儿童发展、促进社会教育,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给予四邻以援助[60]。此外,社会学系主持创办乐群社、社会病理学班到淳化镇参观、青年会的拜访工作之一——贫儿院的询问,都是通过专业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的训练来参与社会服务。(三)满足社会现实需求为服务活动基础在对金陵女大的社会服务活动进行梳理后发现,金陵女大学生密切关注社会变化,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存在重重问题,金陵女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活动从卫生、教育、生活等多方面对此进行了回应。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卫生方面。民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政府对卫生情况不重视,加之民众缺乏科学常识,所以社会迷信鬼神风气盛行。最终导致民众中传染病频发,社会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基于此,金陵女大学生积极创办就诊室、暑期诊所等医疗卫生点,为妇女儿童定期检查身体、为附近贫苦居民看病拿药,宣传卫生常识;还会定期开放浴室以供儿童沐浴,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健康卫生水平。其次,在教育方面。民国时期,民众收入低且不稳定,儿童有一定能力后便须外出工作挣钱来养家糊口,农村情况更甚,所以绝大多数家庭很难顾及教育投资方面。加之,“百无一用是书生”类似的读书无用论盛行,导致入学率极低,且中途辍学者多,教育情况堪忧。金陵女大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办平民学校、工人夜校、儿童学校、暑期学校、培幼小学等各类学校,在暇时对周围居民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文化普及和知识讲解,极大地提高了民众的智识。最后,在生活方面。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曾下达关于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通知,具体内容要求如下,“为使全国学生各尽所学,各尽所长,为社会服务,舍己利群,修身达人,特定本年为全国各级学生社会服务年[61]。”金陵女大的学生响应政府政策并积极落实,参与组织各种活动,如调整边区居民营养,举办暑期学校、民众学校等等。在战争结束后的百废待兴之际,金陵女大还在儿童福利实验所设立了营养站,为贫苦儿童和孕妇提供牛奶与鱼肝油;设置阅读室,提供书籍供人阅读;组织聚会丰富生活……金陵女大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尽其所能地帮助民众改善生活,并取得一定成果。总之,金陵女大自创办之初便间接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随着时代的变迁,其社会服务职能逐渐明确,学生开展的活动也日益丰富。究其根本,都是从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民众的现实需求。当然,除开展上述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外,金陵女大学生还会对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宣传、对社会服务经验进行介绍,以增强社会影响力,如金陵女大的毕业生郝映青便曾回校进行题为《实地农村服务经验》的演讲[62]。(四)爱国活动成为服务主旋律吴贻芳女士在校长就职演说上强调,“以训练妇女为国家服务乃学校的使命[63]。”众多周知,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金陵女大的家政系和社会学系学生心系未来、关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并设立了关注儿童整个发展过程的儿童福利实验所,其工作重点之一便是,“计自初生儿起,以至于青年男女(准父母)各阶段之需要与实施之方法多在研究之中[64]。”同时,国家又是以人民为根本,也是为了人民而设立的。金陵女大学生还以解决群众问题为目的,关心四邻的医疗卫生状况、生计情况,积极承担社会义务。金陵女大学生方颖保作词的歌曲《我们都是金陵的儿女》一歌中提到,“不怕黑夜风雨颠狂,金陵要做祖国的灯光[65]。”校长吴贻芳女士也曾说过,“当国家民族需要服务时,吾能有‘我在这里,来差遣我’之态度[66]。”金陵女大的学生在吴贻芳校长的带领下,坚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帮助百姓、救济难民,其表现以抗日战争期间尤为突出。例如,在学生组织——学生自治会下就设有救国委员会,负责主持本校救国运动并与外界相联合[67]。金陵女大学生也曾制订爱国纲领。纲领中提到,学校师生要使用国货而非进口货,要邀请有爱国主义思想宗教情怀的人前来为学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讲演[68]。金陵女大的学生还团结了一批先进青年,自发组织抵制日货、游行示威、爱国宣传、义卖义演筹经费等各种活动,积极参与抗日和医疗救护工作。在国家危难的乱世之中,她们始终在努力,为挽救民族危机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影响金陵女大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厚生”精神的教育与熏陶已经根植于其内心、融入其生命,深深影响着其一生的言行举止。在校期间,她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不仅锻炼和提升了自身能力,更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了解、给民众以帮助,在为学校赢得良好声誉的同时,对促进当时社会的发展也做出巨大贡献。(一)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1.促进学生自身发展金陵女大一向重视学生的社会服务。吴贻芳校长在设立社会学系时曾提出,“每个在校生都要从事一定的社会服务工作[69]。”而金陵女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也确实使学生自身得到了充分发展。首先,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培养了金陵女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寒冷的冬季,金陵女大学生坚持不生炉子,将取暖费节省下来以救济水灾难民[70]。在炎热的夏季,留校学生主动参与协助暑期诊所工作以帮助生病的四邻[71]。诸如此类事件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其次,改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金陵女大学生通过领导和组织社会服务,锻炼和提升了其实践能力。例如,社会实践能力和调研能力的培养。其社会学系的《高级个案方法》课程说明为,“用各方面所搜集之社会调查材料,为进行中国社会调查工作之准备”[72]。社会服务是其完成课程要求和社会调研任务的主要途径,金陵女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活动实地调查记录,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最后,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为金陵女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机会。金陵女大曾设立乡村服务处,暇时对四邻进行走访以了解其家庭环境,研究其家庭状况并予以相应援助。通过服务农民,了解农村现状,对我国贫愚私弱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体会,为后续采取措施改良社会奠定基础。2.获得更多教育资源金陵女大学生深入社会,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贫困孕妇和儿童提供牛奶等营养品、为失学儿童创办学校以读书识字、为增进农民副业教授其手工技能、开放诊疗室为附近居民看病拿药、积极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金陵女大学生通过这些具有切实效果和改变工作的开展,在社会民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如在1932年出版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年刊》的第107页的插画中有一段对话,问:“老太太,你的享受这样的福气,是靠谁?”答:“我们的邻居[73]。”即金陵女子大学的师生。良好的社会声誉进而促进社会对金陵女大更为广泛的宣传,增进更多人对金陵女大的了解,使更多的社会人士认可金陵女大,使金陵女大获得更多的精神和物质支持、拥有更多的有利资源。而金陵女大的学生便可以利用丰富的资源去继续增进和提升自身的智识与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最终形成一个既有利于金陵女大学生发展又利于社会变迁的良性循环。(二)对社会变迁产生的影响1.提高了民众的知识水平近代以来,受经济水平低和教育意识落后的影响,民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此时,金陵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学生组织创办的各类平民学校、儿童学校,教四邻民众和失学儿童识字并为他们讲授基础常识。从一方面来说,民众通过对文字的学习,进而可以阅读书籍,丰富了其业余生活,促进了社会精神面貌的改善。从另一方面看,提高了民众的知识水平,降低了社会的文盲率,提高了国家整体文化水平,极大推动了科学的传播和文化事业的发展。2.提升了民众的生存技能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发现民众入不敷出、经济困难的现状后,金陵女大特别针对此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加民众收入,改善民众生活。不仅创办了职业训练学校,还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了技能训练,最后还创设了工作机会。如学校女青年会设有职业介绍所、学徒介绍所。再如仁寿乡村服务处的挑花组,当地妇女通过手工在白麻布上挑花以绣成桌布、窗帘、床单等并由学校卖至外国[74]。此外还有磨花生浆等工作。她们不仅帮助男子工作,也充分发挥了妇女的重要作用,使女性亦拥有一技之长,可以充分展示自身价值。3.培养了民众的卫生意识民国时期,由于生活环境脏乱、水质恶劣,科技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且巫医盛行,民众缺乏卫生意识等种种原因,百姓饱受病痛折磨。金陵女大学生从现实出发,通过如医药介绍等多种卫生宣讲活动、增加民众对卫生的关注,树立卫生意识。通过每周实行一种卫生习惯的活动督促了青少年健康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定期开放浴室帮助了附近儿童自身卫生的清洁,通过健康检查、营养供应、预防接种等切实提高了民众健康水平。此外,通过上述活动,民众还增加了对现代医疗卫生的了解和对科学的信任,冲击了其身心深处对神仙、佛祖的迷信,以更健康、更卫生的方式生活。后来,当一批又一批作为国家女高级知识分子的金陵女大毕业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着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不仅充盈了自己的人生、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还带给其他人很多帮助。她们社会服务的精神给我们以感染、她们社会服务的实践给我们以启发、她们社会服务的经验给我们以借鉴,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总之,金陵女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铭记。

结语概而言之,近代大学的社会服务活动是时代的要求、是救亡图存运动的必然环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民族危机逐渐深化,作为国内社会重要群体的大学师生必定要有所作为。此时,金陵女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为满足社会现实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深受基督教“奉献与服务”精神影响的、以爱国救民为主旨的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了金陵女大的社会服务职能。当然金陵女大社会服务中也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问题,如作为教会大学的文化侵略性质、社会环境过于恶劣等等。因此,我们在研究之初便明确了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了金陵女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中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通过研究发现金陵女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活动不仅促进了自身能力发展,也为促进民众文化水平和卫生意识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金陵女大学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表现出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怕苦累、勇于担当的行为也让大家关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充分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服务活动对于金陵女大学生而言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是一笔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而关于金陵女大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研究与探讨,对丰富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师生社会服务研究同样具有巨大价值,对当下社会高校学生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亦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13.[2]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成丙炎,朱红.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内涵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573(05):35-37.[4]李廉水.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内涵与功能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04):21-24+64.[5]Brewis,G.(2013).

Educationforservice:socialserviceandhighereducationinIndiaandBritain,1905-1919.HistoryofEducationReview,42(2),119–136.

[6]Jongbloed,B.,Enders,J.,&Salerno,C.(2008).

Highereducationanditscommunities:Interconnections,interdependenciesandaresearchagenda.HigherEducation,56(3),303–324.

[7]Pinheiro,R.,Langa,P.V.,&Pausits,A.(2015).

Oneandtwoequalsthree?Thethirdmissionof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EuropeanJournalofHigherEducation,5(3),233–249.[8]Bernardo,M.A.C.,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