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_第1页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_第2页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_第3页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_第4页
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新理论第三节新新贸易理论中国传统贸易理论1、调剂余缺论计划经济自给自足2、国际收支调节论资金短缺促进出口3、国际贸易盈利论强调增加对外贸易的收入有重商主义的思想1、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16-17世纪进入全盛时期,18世纪后开始衰弱。产生历史背景:西欧各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削弱,商品货币经济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的依赖日益加深。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货币

金银货币成了财富的唯一代表

1、金银(货币)即是财富,财富即是金银(货币)2、一国所拥有的金银(货币)越多,该国就越富有,越强大3、出口是获取财富,进口是财富减少,实现国家富强的最佳手段就是要努力保持国际贸易顺差。4、因此,按照重商主义的观点,贸易就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game):一方得利必定是另一方受损。2、基本思想重商主义3、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2)奖出限入政策(3)对外贸易垄断政策国家垄断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出口工业。(4)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1、古典学派学说:(1)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说”2、H--O原理3、战后学说:里昂惕夫反论及相关学说一、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

AdamSmith(1723-1790)哲学家、教育家,曾就读于格拉斯大学和牛津大学。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古典经济学派奠基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最早对管理思想进行论述,代表作《国富论》,12年思考,12年写作完成,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性质与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1776斯密是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了“经济人”“看不见的手”“大市场,小政府”等经济理论观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提出了绝对优势原理,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经济学界的“牛顿”;经济学的“圣经”“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优势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国富论》第424~425页一、绝对成本说1、产生的时代背景2、对重商主义的批判3、绝对成本说的含义4、例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在国际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那么该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更高的劳动效率(或称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劳动效率较低(或称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会被更有效地利用,而且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双方都会受益。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都生产更有利。劳动生产效率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商品价格差异——国际分工与贸易——国际贸易利益(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贸易商品2、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生产技术不同,有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供给。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6、完全竞争市场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2)贸易基础技术水平不同劳动生产率不同

生产成本不同商品绝对价格不同国际贸易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二、比较成本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出版。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andTaxation(1817)在该书中,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提出了比较利益理论,该理论一直被认为是西方国家主流派国际贸易学说的基石。比较成本论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二、比较成本说1、产生的时代背景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1815年颁布《谷物法》英国工业革命后,谷物自给困难,价格上涨,输入逐渐增加。但执政的地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主张限制输入,于1815年制订了运用关税等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谷物法》。由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该法1846年被废除。二、比较成本说1、产生的时代背景2、比较成本说的含义各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分工和贸易原则: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通过相对比较寻找“更优”,实现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二、比较成本说1、产生的时代背景2、比较成本说的含义3、例证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原则。比较优势陷阱三、相互需求说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的理论弥补了比较成本论的不足,最早从理论上论述了贸易条件,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另外,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静态经济”的概念。《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三、相互需求说(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互惠贸易的范围贸易条件贸易利得的分配相互需求程度贸易条件的变动三、相互需求说(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1.互惠贸易的范围毛呢钢铁产品产出量国家英国德国10单位10单位15单位20单位分工前毛呢钢铁产品产出量国家英国德国20单位0单位0单位40单位分工后国际交换比例(T):10:20<T<10:15三、相互需求说(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2.贸易利得的分配贸易利益的大小取决于两国国内交换比例之间范围的大小;贸易利益的分配则决定于具体的国际交换比例;交易条件三、相互需求说(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3.相互需求法则(2)结论:实际的交换比例,即均衡的交换比例,是总进口和总出口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交换比例,它取决于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小结1、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建立起市场经济分析框架的经济学家,他的贸易思想是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斯密的“绝对成本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着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的双方都会从交易中获益。。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不同。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所得。

。3、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是以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为基础,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和进出口商品交换比例问题。他认为贸易双方得利的范围和进出口商品交换比例介于双方国内商品交换比例之间。穆勒的这一论述使得比较优势论成为更加完善的理论。阿费里德·马歇尔运用数学工具阐释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以几何图形使得这一学说“精密化”。四、要素禀赋论(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H-O-S(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埃利·赫克歇尔

EliHecksher(1879-1952)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1919年《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的基本论点。《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伯蒂尔·俄林BertilOhlin(1899-1979)瑞典著名经济学家。1933年《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这本著作所创立的贸易学说被经济学界誉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古典发展到现代的标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1、基本假定要素在内部自由流动,但在国际上不能自由流动单位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不存在规模经济效益两国需求模式和技术水平相同,经济处于静态没有运输成本,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1、基本假定2、主要内容(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贸产生的直接原因(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价格差产生的主要原因(3)不同的成本比例小麦单位成本

纺织品单位成本美国

英国

1

2

3

1成本比例图1(单位:美元)(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1、基本假定2、主要内容(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贸产生的直接原因(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价格差产生的主要原因(3)不同的成本比例(4)相同的成本比例小麦单位成本

纺织品单位成本

美国英国

1

2

2

4成本比例图2(单位:美元)(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1、基本假定2、主要内容(1)价格的国际绝对差:是国贸产生的直接原因(2)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是价格差产生的主要原因(3)不同的成本比例(4)相同的成本比例(5)要素的价格差与供求比例比较成本差异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供求比例不同例(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例生产函数:小麦=5单位土地+1单位劳动纺织品=1单位土地+10单位劳动美国土地:1美元;劳动:2美元。7:21=1:3英国土地:4英镑;劳动:1英镑21:14=3:2(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要素供给要素需求要素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分工和贸易(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1、基本假定2、主要内容3、结论(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萨缪尔森Samuelson

(191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当今世界经济学界的巨匠之一。缪尔森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保罗.A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947年成为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1970年,《经济分析基础》的水准得到三度肯定,协助他赢得诺贝尔奖。1941年发表《实际工资和保护主义》和1948年前后发表的《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两篇文章中论证了自由贸易将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1、主要内容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1、主要内容2、例证韩国劳动力多工资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少利率高

日本劳动力少资本多工资高利率低

资本密集型产品

工资↓利率↑均衡利率↓五、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VassilyW.Leontief

(1906-1999)美籍著名经济学家,投入产出的创始人。因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法,获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著作:《美国的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地位的再审查》(1953);《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1956年)五、里昂惕夫之谜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贸易分工模式可使贸易双方共同获利。?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形成背景(二)“新”在何处?1、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2、承认市场不完全竞争一、技术差距论(一)代表人物美国波斯纳(二)主要内容技术领先国可以利用需求时滞与模仿时滞的差距,通过出口技术而获利。⑴需求时滞: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开始需求该产品的时间差距。⑵模仿时滞:从技术创新国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模仿生产,进口变为0的时间差距。⑶反应时滞:从新产品问世到进口国仿制的时间差距。⑷掌握时滞:从仿制到进口变为0、开始转向出口的时间差距。一、技术差距论如图:

t

t1

t2t3A国生产B国出口(t3)B国生产(t2)B国进口模仿时滞反应时滞掌握需求时滞

T时滞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代表人物美国弗农(二)主要内容是关于产品生命不同阶段决定生产与出口该产品的国家转移理论。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每一个周期的特点总结:研发费用较高,主要供应国内市场新生期→成长期→出口国外市场成熟期↓↓→国外开始模仿,竞争加剧销售下降期↓→让与期↓→本国出口下降,国外生产增加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优势↓↓↓↓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Q出口>进口进口>出口贸易开始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欧洲成为净进口国美国成为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成为净进口国t1t2t3t4t5三、重叠需求理论(一)代表人物瑞典林德(二)主要内容用需求结构相似解释发达国家间的工业品贸易。(1)出口是市场的延伸而非开端,因而会先出口到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2)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贸易三、重叠需求理论(一)代表人物瑞典林德(二)主要内容用需求结构相似解释发达国家间的工业品贸易。(1)出口是市场的延伸而非开端,因而会先出口到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2)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3)一国的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人均收入水平。四、规模经济贸易说(一)代表人物美国保罗.克鲁格曼(二)主要内容用规模报酬递增解释发达国家间的工业品贸易。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五、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代表人物美国格鲁贝尔和劳尔德(二)产业内贸易的内涵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流。(三)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的动机)

产品的异质性(重要基础)规模经济(重要成因)偏好相似(重要条件)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