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案例一(课件)_第1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案例一(课件)_第2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案例一(课件)_第3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案例一(课件)_第4页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案例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09年8月,白鸟库吉在《东洋时报》上发表文章《中国古传说之研究》,提出“尧舜禹抹杀论”。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的方法。白鸟库吉王国维司母戊鼎甲骨文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发展: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发展历程发展历程盛行: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时期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的辉煌时期,主要有哪些青铜器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食器、水器、酒器等。鼎:煮食物、祭祀的器具。爵和觚:盛酒器。盉:盛酒器,调酒器。斝:温酒器,也用作礼器。壶:用于盛水、盛酒。鉴:盛水器。盘:盛水器。主要用途商周时期,其他青铜器主要用途主要用途主要用途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不同等级的人们用到的青铜器种类及数量不同。材料一说明不同阶层用到鼎的数量不同。材料二说明身份高和身份低的人用到的器物是有区别的。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逐渐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材料一

“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春秋公羊传注疏》材料二

“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礼记·礼器》从材料来看,铸造青铜器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周礼·考工记》锡。制作工艺

司母戊鼎,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馆村。此鼎形制雄伟,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当时村民锯下一只鼎耳,由于历史原因无法找到,现在看到的完整鼎耳是后来补铸上去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制作工艺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商朝晚期青铜礼器,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6厘米,重34.6千克。曾遭到日机轰炸,经过战火洗礼后,修复获得重生。整个器物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制作工艺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内低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大型青铜器,利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器内铸有铭文,像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之为“金文”。甲骨文含义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

王懿荣

发现、收集、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国际上将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发现

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子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商人占卜流程图人大造字方法上休河问明人大造字方法上造字方法

造字方法休从会意:把两个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造字方法河问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的新字。

意义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它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的存在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今天的我们,应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感到自豪!青铜器时

期特

点原始社会后期商

周概念发现内容影响造字方法甲骨文出现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工艺高超商后期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铸造大型器物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史料价值: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字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课堂小结1.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C随堂练习2.《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这反映了我国铜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AC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史研究中尤其历史时期,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甲骨文使史学家对《史记》中资料的高度可靠性有了重新认识;发现的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牙器、兽骨等遗物和墓葬、建筑遗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晚商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的能与文献相对照,有的则从根本上弥补了文献的不足。

——钱益汇《论考古学与历史研究》

(1)从材料中的“殷墟”“甲骨文”这些词语,判断这些文化遗存属于哪一朝代?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4.(1)商朝。(2)观点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论述:远古时期,特别是商朝以前缺乏文字记载,人们口耳相传。考古发现的文物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成为研究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发现,使我国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综上所述,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观点2: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结合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论述:略)观点3:考古发现能与历史文献相对照或弥补文献的不足。(论述:略)(1)图一中的“卜辞”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这种文字的名称是什么?它在我国文化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商朝。甲骨文。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2)从图二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春秋时期牛耕技术出现;春秋时期铸铜业发达;春秋时期青铜器应用于生活领域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