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射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射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射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射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射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工程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1工程名称 11.1.2工程承办单位 11.1.3工程主管单位 11.1.4工程拟建地点 11.1.5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1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21.3预期效果 21.4资金来源 31.5工程结论 3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42.1承办单位概况 42.2根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52.2.1根本现状 52.2.2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0第三章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23.1工程建设的背景 12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23.2.1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能够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33.2.2 143.2.3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目前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 163.2.4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开展面临的空前机遇 16第四章目标与预期效果 184.1开展目标 184.2预期效果 18第五章工程选址原那么和建设条件 205.1工程选址 205.1.1选址原那么 205.1.2工程选址 225.2建设条件 225.2.1交通条件 225.2.2气象、地质条件 225.2.3城镇规划及社会条件 245.2.4公用设施条件 245.2.5施工条件 24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256.1建设标准和指标的采用 256.2建设内容和规模 256.3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案 296.3.1设计理念 296.3.2平面布局原那么 306.3.3新型农村社区平面布局方案 316.4新型农村社区建筑方案设计 326.4.1设计依据 326.5根底设施建设方案设计 326.5.1道路交通 336.5.2给排水工程 376.5.2.1给水工程 376.5.2.2排水工程 386.5.2.3消防给水 396.5.3电力电讯工程 416.5.4绿化工程 446.5.5沼气、天燃气利用 476.5.6环卫设施工程 516.6配套的公共效劳设施方案设计 53第七章环保、消防及防灾 567.1环境保护 567.1.1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567.1.2环保措施 567.1.3主要污染源分析 567.1.4主要污染物治理措施 577.1.5环境影响评价 587.2消防及平安 587.2.1消防设计 587.2.2平安设计 597.3防灾减灾 59第八章节约能源 618.1设计依据 618.2设计原那么 618.3节能措施 618.3.1节约用水 628.3.2电器节能 628.3.3节约用材 62第九章工程风险因素分析及躲避措施 639.1工程风险因素分析 639.2对策与建议 64第十章组织机构与工程实施管理 6610.1组织机构 6610.2工程组织管理 6610.3实施进度方案 68第十一章工程招投标方案 6911.1招标原那么 6911.2工程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6911.2.1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6911.2.2招标组织形式 6911.2.3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见下表 6911.3招投标程序 7011.3.1招标 7011.3.2投标 7111.3.3开标、评标和中标 72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7312.1投资估算 7312.1.1估算说明 7312.1.2投资估算依据 7312.1.3编制方法和估算指标 7312.1.4总投资估算 74第十三章资金运筹与还贷方案 7813.1资金筹措方案 7813.2资金筹措 7813.3资金使用与还贷方案 7813.4归还分析 7913.4.1***整体开展状况 7913.4.2***近三年财政状况 7913.5 2010年至2018年财力情况预测 812010年至2018年财力预计 8113.6 ***开发投资财力情况分析 81第十四章效益分析与结论建议 8414.1效益分析 8414.2结论与建议 8614.2.1结论 8614.2.2建议 87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工程名称工程名称:***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工程工程承办单位工程承办单位:***开发投资项目法人:***工程主管单位工程主管单位:***人民政府工程拟建地点工程拟建地点:***所属7个乡〔镇〕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证书编号:资质等级:乙级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开展的实施意见》;〔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3〕《建设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豫政〔2006〕33号〕;〔5〕《***省2006-2020年统筹城乡开展规划纲要》;〔6〕《***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那么》;〔7〕《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8〕***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08]95号〕;〔9〕《***市城市总体规划》;〔10〕《***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方案纲要》;〔11〕《***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12〕《***村镇规划》;〔13〕工程承办单位提供的根底数据、技术资料等。三、我村根底设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1〕根底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上级资金扶持成为我村根底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我村现阶段根底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缺乏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开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到农村根底设施,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根底设施,希望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这方面所存在的矛盾。〔2〕局部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到户,在某些工程中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根底建设工程的通报和宣传工作不够充分,至使村民对村级建设工程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三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缺乏,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本钱增加,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没有充分利用。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工程建设的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我村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就曾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土地征求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为的情况,导致了广场的建设工作一延再延。〔3〕根底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在根底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不可抗因素等存在损坏,蚕食等现状。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比方,我村的水源地以及村级文化广场的维护等问题。四、我的几点建议〔1〕村领导及上级领导在规划我村根底设施建设之前应立足长远,突出重点,与村实际结合。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级大的事情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那么,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根底工作要做到位,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2〕村领导要为村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农村根底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根底设施建设中来。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开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开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要学会“走出去”,只有通过比拟,突出我村重点、特点,并很好的联动市场,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开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3〕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对根底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根底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后期维护费,将其纳入工程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4〕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建设新农村,农民才是主体,政府只是一个主导者。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所以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广泛宣传,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基层工作中最难的局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五、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开展,城市现代化开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根底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是城市向城镇延伸的一个重要标识,也为以后的城乡结合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判断,城市、农村的结合是未来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就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片宽广的农村大地上来,同时,也为一直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探明了方向。研究工作的范围该工程通过***省***新型农村社区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就工程的现状、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工程选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工程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1.3预期效果1、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节约土地1.13万亩,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2、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利用节约的土地,开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1.4资金来源本工程总投资26042.47万元,其中:银行贷款19000万元、自筹资金7042.47万元。1.5工程结论农村社区工程的实施,将会使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明显提高、农村根底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开展。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该工程科学、可行,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该工程建设,尽快发挥该工程的社会效益。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2.1承办单位概况***开发投资前身是财政局资金办公室。2006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公司隶属市政府,为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出资人,市属投融资和工程主体。注册地址为******大道财政局六楼;根本帐户开户行为农发行***支行;贷款卡号***************;主营业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投资;公司于2007年7月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本部注册资本5000万元,投资人为***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辖四个子公司,分别为:***、***公司、***及***。共有在职职工317人,其中公司本部25人,子公司292人。公司法定代表人***,男,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67年2月出生于******,96年1月至99年任***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99年至2007年5月任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2007年5月至今任***开发投资总经理、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从事经济及投资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2.2根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根本现状1、***根本概况***辖13个乡镇,34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市区人口18万。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6%;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35.6%;全市用电量8.3亿/千瓦时,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分别增长17%、7.8%。2009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1000余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2、人口结构状况本工程将66个行政村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整合区域包括**镇、***镇、***镇、***、**乡、**乡、**乡7个乡镇内经济相对兴旺的村庄。本工程整合区域内总人口为76077人,户数19138户,户均人口3.97人,人口占***全市的15.53%。男女比例到达104.7:100,其年龄结构如下列图:18个整合区域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规划到2020年,区域人口到达80763人。3、区域经济概况本工程整合的区域中大多处于平原,个别为山区,2009年区域内生产总值15.43亿元,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21%。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1:4.2:3.7。2009年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50元.区域内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工业、第三产业为辅。局部靠近城市区域的居民,经济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4、土地利用现状目前整合区域内现有总用地129554亩,其中农业用地94693亩,工业用地6796亩,村镇建设用地21817亩,其它用地6248亩。具体见下表: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用地性质面积〔亩〕129554946936796218176248所占比例〔%〕10073.095.2516.844.82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总用地农业工业建设其它面积〔亩〕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各类用地中,农业用地〔耕地〕占到了73.09%,人均耕地为1.24亩,其次为村镇建设用地,户均建设用地为760平方米,工业用地及其它用地占到总用地10%左右。5、现有村庄建设现状本工程对整合的66个行政村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总建设用地面积21817亩,其中:住宅用地面积11920105.96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88592.21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747297.58平方米,绿化面积79283.64平方米,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409460平方米.现有各类用地面积见下表:现有村庄各类用地面积统计表序号内容村庄总建设用地〔亩〕村庄人口数〔人〕居住用地〔平方米〕公共建筑用地小学面积〔平方米〕幼儿园面积〔平方米〕村委会面积〔平方米〕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商店面积〔平方米〕养殖场面积〔平方米〕公共设施面积〔泵房、

配电房等〔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其他房屋面积〔平方米〕其他占地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数量1***社区8002750482472.4314664.66361032011567004009027013.002865.912***社区7903051470790.2216269.783750180118965057011029969.703179.603**社区12002887747431.3415395.233440490138540018010028358.743008.694***社区11504422688474.4223580.783510420135670060014043436.914608.395***社区3002650151147.1914131.403560370142340030010026030.712761.706***社区5101040305876.125545.9134704601256100010001000015010215.831083.847***社区14385241664549.4927948.1833705601023620300020000048051481.885461.918后***社区190260001013530.3531995.6336742561238320160015000024058937.466252.909***社区15206306905575.9233627.40364128912963204013061943.286571.8010***社区9805532357601.1229499.973390540127860010020000030054340.345765.1711***社区510386371300.1320599.853508422102160010020000030037945.904025.8212***社区15067874687430.9524892.583554376114560010020000030077345.608205.8913***社区202465431037228.7634891.233564366123560010020000030064271.316818.7814***社区11974210703641.8322450.26347445610241803002001055041354.454387.4515***社区17805581990058.4229761.27330962111498004510005019054821.675816.2416***社区220232321395746.4817234.983389541105910001801334026031747.653368.2317***社区12482677782738.0214275.38357036012565004523026295.932789.8318***社区7602218464512.7711827.723498432124880010020021787.222311.49合计=SUM(ABOVE)21817=SUM(ABOVE)76077=SUM(ABOVE)11920105.96=SUM(ABOVE)388592.21=SUM(ABOVE)63281=SUM(ABOVE)7459=SUM(ABOVE)=SUM(ABOVE)21737=SUM(ABOVE)10790=SUM(ABOVE)=SUM(ABOVE)8760=SUM(ABOVE)2226800=SUM(ABOVE)=SUM(ABOVE)4170=SUM(ABOVE)747297.58=SUM(ABOVE)79283.64存在的问题与分析1、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发现,农村土地利用率不高,废弃土地、荒芜用地随处可见。由于村庄建设缺乏规划,造成土地大量的浪费。农民建房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先富先盖,后富后盖,随意性很大。这些农户迁入新居后,村中的老宅大局部被闲置,形成空心村,本工程区内户均建设用地760平方米,几乎是规划新村的2.7倍。尤其是最近出现在粮田里盖房的现象,成为耕地的又一杀手。废弃土地复垦不到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差的村庄成了空心村;一些乡镇集体企业撤并后,原企业用地局部出现荒芜;特别是近些年来,大修公路成风,修好新路后,旧路弃而不用,造成土地闲置。由于复垦费用大,这些土地利用率几乎为零。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普遍较小,造成土地浪费和利用率不高。农村土地根本上按照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的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进行分户经营,大量的田埂、沟堰占用了不少耕地、土地利用率偏低,造成耕地的严重浪费。加之农业效益较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农村土地撂荒现象。2、土地污染现象不可无视工、农业污染,加剧了耕地质量的下降。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局部环保不达标企业进入乡村,造成空气污染,水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另一方面,农民过量不科学的施用化肥,使土地养分失衡、土壤团粒结构破坏,板结现象严重,土地质量明显下降。3、农村居住环境较差,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不容乐观由于农村缺少建设性规划,使得村庄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庄建设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的粗放式开展状态,以家庭为单元的低效率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民住宅呈现“遍地开花”的零散格局。农村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农业生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农村地区环境状况随之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阔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开展。大局部村庄道路泥泞、窄小,缺乏给排水设施,垃圾遍地,人畜混居、卫生医疗、幼儿教育、文化活动等设施短缺或质量不高。第三章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工程建设的背景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08]95号〕,在调查了解了乡镇和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根底上,为指导新农村社区建设及管理,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政府经综合考虑,确立了此工程的建设。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其中需遵循的重大原那么之一就是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坚决不移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开展的载体和平台,其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能够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筹城乡开展目标任务的要求,村容整洁是统筹城乡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开展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1、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根底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开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根本建设,改进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开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课题中应有之举,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根底和保障。

2、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开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3、是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局部。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开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开展不均衡的问题。4、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统筹城乡开展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开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开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开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根底设施共同开展的运行机制,让广阔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央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富民政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免交提留款,扩大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市农村经济开展迅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上看,***农村建设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新型农村社区地位日益凸现。随着镇、村合并,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及地方经济的开展,一些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及经济强村因根底条件较好,正越来越多地集聚村民,凸现出新型农村社区的明显地位,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2、农村面貌迅速变化。***村级经济逐步增长,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日渐增强,带动了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面貌大为改观。3、根底设施不断改善。根底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成为近年来***村级建设的重点,2006年***省村村通建设现场会两次在我市召开,村级主干道路修建、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电网改造等有了新的进展。4、农民参与热情高涨。广阔农民对党的农村政策衷心拥护,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中来,农村形势一片大好,这些都为***统筹城乡开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奠定了坚实根底。因此,在搞好试点的根底上,分期分批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逐步实现居住环境的城市化;通过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效劳体系,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效劳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集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善、就业结构的转换、公共效劳的均衡,最终实现农民消费方式的城市化。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解决目前农村现存问题的需要***农村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经过近年来的开展,***农村建设,纵向比,成绩很大;但横向比,尤其与先进地方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突出表现:1、大局部村庄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小、建设乱,土地资源使用粗放;2、村级建设无序,空间布局杂乱无章,造成社会资源和个人财产的巨大浪费;3、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效劳设施不健全,各项管理很难有序推进;4、建筑品位普遍不高,缺乏人文内涵,没有地方特色;5、人居环境不优,农村生活质量欠佳,脏、乱、差状况亟待改变。因此,面对农村现存的诸多问题,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集中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聚集、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群众观念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开展。推行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开展面临的空前机遇***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总面积8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总人口49万。全市共有13个乡镇、34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农村人口、农村经济所占比重很大,“农”字的分量在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大局中举足轻重。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开展已经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400元,城镇化率已超过35.6%,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城乡开展的新阶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条件日臻成熟。同时,城市的建设和开展已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谋划和加强“三农”工作。从全国宏观环境看,中央明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实行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措施,并在宏观调控中把“三农”作为重点加强的环节,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惠农政策,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机遇。综上所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将间接地提高农民素质。节约了土地资源,利用节约的土地,开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一产中别离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加快各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开展。工程具有前瞻性、必要性。第四章目标与预期效果4.1开展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规划、分步推进”的原那么,通过完善根底设施,改善居住环境,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将重点区域内的七个乡镇的66个行政村,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4.2预期效果1、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节约11345.5亩的土地,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目前,村庄建设占地面积21817亩,户均760平方米。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在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到2020年,户均按280平方米标准计算,规划村庄建设用地占地10471.5亩,与现在相比,节约建设用地11345.5亩,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整理出来的土地,可用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2、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利用节约的土地,开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集聚,将重点区域内的七个乡镇66个行政村整合成18个新型农村社区,使村庄规模由原村均1150人〔假设按自然村算,那么规模更小〕到2020年每个社区平均到达4000人以上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小镇的居住规模,有利于规模化管理及生产的集聚,也更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型农村社区现状和建设规划集聚比照表村庄数量〔个〕总人口〔人〕村庄规模〔人/村〕备注现有〔2009〕66760771150含2-5个自然村规划〔20203-6个行政村第五章工程选址原那么和建设条件5.1工程选址选址原那么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要加强对拟建新址的周边环境、地质环境、经济条件及社会条件的调查,防止使搬迁对象再次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进行二次搬迁,在尽量靠近原址的根底上进行新村的规划建设,其具体选址原那么如下:1、交通便利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上,新选址集聚的新型农村社区要靠近主要的交通线路或者有专门的线路与交通干线相连,距离交通干线不易过远,这样便于社区居民出行的便利,同时要防止外来车辆穿行社区内部。2、中心集聚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时,一般是以3-6个行政村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进行集聚,选择新型农村社区时,选择那些地势较为平坦、人口较多且尚能满足建筑社区的土地等条件的自然村落,这样可以减少居民搬迁量,便于利用现有村庄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节省资金,同时村落搬迁于此地,也便于村民的融合与管理。3、靠近城镇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要选择靠近市区或经济较为兴旺的乡镇的区域,该区域一般为城镇规划开展用地,随着城镇化规模的推进,该区域会成为城区重要组成局部,对于加快城镇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区域经济兴旺,有利于安排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4、就近原那么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要表达出就近原那么,在同一片区域内,居民的生活习惯相近,彼此之间也有一定了解,耕作土地首尾相连,通过住宅社区集聚在一起后,更容易使村民之间进行融合,生活与生产也较为便利,假设个别村庄搬迁距离太远,会造成一定的生活差异及土地耕作上的不便,搬迁的村庄距新型农村社区一般不超过3公里,以新型农村社区为中心,辐射1.5公里半径区域为宜。5、环境优美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应选择那些现有植被、水体或山体环境保护完好的村落,这样便于充分利用林木资源、水体资源、山体环境,为住宅社区的环境营造出一定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要防止选择在洪水、山体滑坡、大风沙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的区域。6、民主自愿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要遵循民主自愿的原那么,应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对于不愿搬迁的村民,要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7、有利于生产、安排就业的原那么在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结合城镇规划,合理安排居住、生产用地,在给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做到生活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实现方便就业、安置多余的劳动力。8、政府引导原那么工程选址上,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而非村庄与村庄之间随意的合并与别离。政府要在论证村庄合并的可行性之后,引导村庄之间的合并,减少合并后村庄的矛盾,做好利益协调工作,优化村庄治理。工程选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共涉及重点区域内的7个乡镇66个行政村,用3年时间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时遵循以上8条选址原那么,以选择最优化、最能促进社区开展为目标。5.2建设条件5.2.1交通条件***地处中原腹地,紧邻***省会郑州,襟带辐射豫北,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从***出发,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通达郑州、安阳、焦作、鹤壁、濮阳等城市,沿京珠高速公路南行,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左右。5.2.2气象、地质条件〔1〕地质地貌***地形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平原占总面积的34%。平原地带为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的过渡区,土层深厚肥沃,平坦辽阔。山区和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乡、乡四个乡镇。〔2〕水文条件***地处海河流域,目前水库容量5708万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境内长度21公里,南水北调通水后,***每年可获得4300万立方米优质水。新型农村社区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泾流通畅,补给充足,水位通常在10-25米之间。〔3〕气象条件***地处北纬35°19′,东经113°51′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土地肥沃、光热充分。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4.0℃最热月平均气温27.3°C最冷月平均气温0.2°C年平均降雨量573.4mm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2400h历年平均风速3.3m/s主导风向西北风〔4〕抗震设防据《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5.2.3城镇规划及社会条件本工程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建设为村民集中化生活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维护社会安定、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开展及创造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得到当地群众的欢送和政府的支持,有良好的社会根底和条件。5.2.4公用设施条件工程建设地根底设施可以先利用现有新型农村社区的设施,同时政府配套良好的电力、电信、给排水、道路网络,以及学校、文化娱乐等效劳设施。5.2.5施工条件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沙石、水泥等境内都可采购,通过汽车运输到施工场地。水、电等可就近引入,各种条件可满足施工需求。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6.1建设标准和指标的采用目前,农村社区国家还没有出台规划、标准标准,本工程建设标准和指标采用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建设规划标准,并结合已经建成的农村社区经验确定。6.2建设内容和规模本工程为***新型农村社区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和规模如下:根底设施工程道路交通:新建村外配套道路67223平方米,村内配套道路1481442平方米,根据区域土质、气候、降水,采取水泥路面道路形式;同时村庄配套广场34831平方米,停车场204654平方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村外配套道路67223平方米0.006403.342村内配套道路1481442平方米0.0057407.213村庄配套广场34831平方米0.005174.164停车场204654平方米0.0051023.27合计9007.98给、排水:村外配套排水管网65390米;村内配套水井53眼,水泵53台,水泵房面积2918平方米,设置给水管网160810米,排水管网138170米;消防栓180个。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村外配套排水管网65390米0.008523.122村内配套排水管网138170米0.005690.853村内给水管网160810米0.002321.624水井53眼0.526.55水泵53台0.2513.256水泵房2918平方米0.045131.317消防栓180个0.118合计1724.65电力电讯:村外配套电力管网48663.1米,电信管网26700米;村内配套路灯3037盏,电力管网193550米,电信管网54330米;变压器48台,配电房2803平方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村外配套电力管网48663.1米0.008389.302村外配套电信管网26700米0.000513.353村内配套路灯3037盏0.20607.404村内配套电力管网193550米0.004774.205村内配套电信管网54330米0.000527.176变压器48台3.00144.007配电房2803平方米0.06168.18合计=SUM(ABOVE)2123.6绿化:绿化面积655980.6平方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绿化面积655980.6平方米0.001655.98合计655.98天燃气:村外配套天燃气管网长2930米;村内配套天燃气管网长15700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村外配套天然气管网2930米0.00154.392村内配套天然气管网15700米0.001523.55合计=SUM(ABOVE)27.94〔6〕沼气:村外配套沼气管网长37738米;村内配套沼气管网长67553.8米,沼气站2890平方米,采取集中或分散型式设置沼气池。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村外配套沼气管网37738米0.000518.872村内配套沼气管网67553.8米0.000533.783沼气站2890平方米0.06173.40合计=SUM(ABOVE)226.05〔7〕环卫:设置公厕80个,垃圾中转站2517平方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公厕80个2.00160.002垃圾站2517平方米0.06151.02合计=SUM(ABOVE)311.022、效劳设施工程:教育设施:总建筑面积为84650平方米;卫生室:建筑面积7338平方米;文化大院:总建筑面积10352平方米;便民超市:总建筑面积26325.2平方米;村委办公场所:总建筑面积为9862.2平方米;金融及邮电效劳设施:建筑面积6876平方米。详见下表:序号工程工程量单价〔万元〕投资额〔万元〕1教育设施84650平方米0.065079.002卫生室7338平方米0.045330.213文化大院10352平方米0.045465.844便民超市26325.2平方米0.061579.515村委会9862.2平方米0.045443.806金融邮电6876平方米0.045309.42合计=SUM(ABOVE)8207.786.3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方案6.3.1设计理念在规划设计中,***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表达节能和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以建设生态型、节能型和舒适型的根底设施和效劳设施为规划目标,满足设施的宜居性、舒适性、平安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综合性质。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且对城乡开展具有前瞻引导功能的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在规划中遵循了以下设计理念:第一、从城乡一体化的开展角度来看,新型农村社区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质量较高的居住环境,社区内各种效劳设施配套齐全,以及多种绿化的组团形式,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农村居民创造了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二、从生活与生产的角度看,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在满足国家规定的日照和通风要求的前提下,节约土地,使更多的居住空间具有良好的视野景观。同时,农田、养殖场、小型企业等布置在社区周边,形成了生活与生产既相互别离,又共同促进城乡开展的格局。第三、从住户的角度来看,新型农村社区在充分保证居民生活平安的根底上,沿主要街道设置了文化活动广场、绿化公园、并且配有不同年龄段的运动休闲工程。没有城市喧闹的空间,却有着城市化的效劳环境,人感觉生活在公园里,使生活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平面布局原那么1、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新型农村社区珍贵的土地资源进行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2、充分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的通风、采光、朝向及出入口位置等优化和便捷性,使空间、实体和场地构成有机的建筑格局;3、要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精神,建筑物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到人的活动需求,创造人性化的、不同层次的、丰富生动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4、设计中的场地分析,应将范围扩大至场地周围相关环境及景观,而不局限于场地范围之内,使建筑物成为周边区域的一个景观标志;5、在尽可能条件下,加大绿化空间,美化新型住宅社区的居住环境。新型农村社区平面布局方案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到达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新型农村社区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开展。〔1〕公共效劳设施用地本次规划将公共建筑用地分为社区效劳设施用地、教育机构用地、商业效劳用地、医疗保健用地、金融邮电用地五大项。主出入口设办公区〔村委会大院、文化大院〕;村中心大街设村民广场、公共设施〔学校、卫生室〕等,便于村民休闲、医疗等。〔2〕道路广场用地村内道路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广场设置在村庄入口及村中心,广场设计以硬质铺装为主,设置健身园、休闲苑等,兼以绿化,形成社区公共活动核心空间。〔3〕景观绿化用地规划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手法,把绿面和绿线相连,沿沟、渠、村内道路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居住区环境。〔4〕生产及其它用地生产设施用地:在住宅社区附近,选择适宜的场地,合理布局养殖业、村办企业用地,注意养殖场、企业与社区之间的隔离,以免对居住环境造成影响。6.4新型农村社区建筑方案设计设计依据〔1〕《住宅建筑设计标准》〔GBJ96-86〕;〔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3〕《建设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标准》〔JGJ50-2001〕;〔6〕《建筑结构可靠度涉及统一标准》〔GB50068-2001〕;〔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95〕;〔8〕《混凝土结构标准》〔GB50010-2002〕;〔9〕《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0-2001〕;〔10〕《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02〕;〔11〕其它有关的现行标准和规程。6.5根底设施建设方案设计根底设施的好坏,能够表达新型住宅社区整体生活水平的上下,是衡量经济社会开展的一条重要标志。因此,新型住宅社区必须按规划有方案有步骤地抓好根底设施建设。道路交通1、交通现状目前现有村庄内主干道以宽4.5-6米左右的水泥路、土路为主,次要道路以土路、碎砖石路为主,道路相对较窄且雨天泥泞,只有局部村庄内道路设施较好。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调整后,需对社区内道路、社区与主要交通干线之间的道路进行建设。2、规划道路等级构成道路等级系统分为主要连接干道、新型农村社区主要道路、社区内次干道及宅间道路。〔1〕主要连接干道指社区与主要交通干道之间的连接道路,根据社区规划的需要及道路的车流量,道路宽度设计为6-9米,采用水泥路面。〔2〕新型农村社区主要道路主要指新型农村社区的中心大街,根据各社区经济和环境条件的情况,可采用石块铺装道路、也可采用水泥路面,道路宽度在9-12米。〔3〕次干道一般为中心大街通往各家住宅区域的道路,道路为6-9米,采用水泥路面。〔4〕宅间道路为一般宽3-5米左右的水泥路面。3、道路工程方案道路铺装主要以混凝土路面形式:即水泥路面,由水泥、砂、碎石、水等材料,按照适当比例配合、搅拌、振捣、抹光,经过凝结、硬化而成的路面,此路面作为永久性路面。4、硬化路面建设程序〔1〕线路测量和计算,主要内容是:按规划确定道路具体走向位置、道路标高〔与房屋地基略平〕、纵坡度〔不得大于8%〕、转弯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米〕、视距〔不得小于15米〕,回车场地及工程等。〔2〕铺筑路基。按设计图放线后整理路基,碾压夯实。〔3〕定位放线,安装路缘。路缘可采用砌砖,埋放条石,预制板等,安装时注意标高和保证路型路缘整齐美观。〔4〕建造水沟、桥涵、敷设各类管线。〔5〕路面施工。按各类不同性质的路面实施,但要保证路拱〔横坡度1.5-3.5%〕,路面平整以及混凝土路面热胀冷缩要求和路面不出现夹层。〔6〕路肩铺设。即对路面两边采用铺石或素土夯实,每边不少于40厘米,用以保护路面两侧。〔7〕结合村庄整治改造建设排水沟。〔8〕种植行道树。单行株距阔叶林3-5米,其它1.5-2米,双行株距2-3米,根据具体树种确定。5、停车场设置停车场的设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集中停车场设置主要满足今后社区开展的需求,结合车流统一安排。设分散式与宅、院设置结合,停车按每户0.5~1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6、广场为更好便于社区村民集会及举办娱乐活动,在新型农村社区设置1-2处广场,广场设计力求与村庄日常活动相结合,广场采用水泥硬化,广场局部栽植高大乔木,种植花草,美化广场环境。道路交通工程详见下表:新型社区道路.广场主要建设工程一栏表序号名称村外配套道路〔平方米〕村内道路长度〔平方米〕规划广场面积〔平方米〕停车场面积〔平方米〕1***社区243044033125973982***社区269651495139782073***社区255147430132277664***社区3907854642026118965***社区234241554121371296***社区9195164147627987***社区46311057872399140998后***社区53021046032747161409***社区557210218928871696410***社区488811300125331488211***社区34137162517691039212***社区695817106136052118213***社区578213806429951760114***社区37208022819271132515***社区493111421625551501316***社区2856559821480869417***社区2365422241226720118***社区19606084510155967合计=SUM(ABOVE)67223=SUM(ABOVE)1481442=SUM(ABOVE)34831=SUM(ABOVE)204654给排水工程.1给水工程1、概况目前,农村广泛使用浅层手压压水井单户供水,压水井位置不能选择在牛栏、猪栏和厕所附近,防止水质污染,饮用水要经卫生检验,有条件的要逐步建造小型水厂或水塔供水。2、用水量计算生活饮用水应不少于100升/人·日的标准;生产用水按产品生产实际需要用水量计算;消防等不可预见用水量,按日最高水量的20-30%考虑。3、水质水压要求〔1〕水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2〕水压水泵选择及变频调控要到达水压高度,确保楼房及生产生活用水的水压要求4、水井及水泵房设置〔1〕设置要点平面布置。分为生产构筑物和建筑物〔含水井活取水点建设、泵站泵房〕的布置。纵向布置。它是各构筑物设置标高、管道、竖井的标高等的布置。〔2〕建设方案打井取地下水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水质要到达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取用地表水时应注意水源的保护。泵房设置与井配套,采用一井一房原那么,井、房协调一致。泵房采用砖混结构。5、给水管网给水主管沿主要干道铺设。主管为DN100—DN160,入户支管为DN32、DN25〔住户投资〕,管道均采用PE管,管道位置设在道路一侧铺设,管道埋深根据道路设计纵断面走,但不少于0.7m。给水管道每隔50m左右设一个检查井,给水管接点处采用柔性橡胶圈接口。供水管道铺设,注意主管与支管交界处安装阀门,并设置检查井。在设计时,铺设水管与泵房建造同时进行。.2排水工程1、排水方式〔1〕合流制,即由一条管网〔水沟〕共同排除雨水和污水;〔2〕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别由不同管网〔水沟〕排出。具体采用什么排水形式,视当地地形条件、原有排水设施等情况,通过技术与经济指标,综合考虑确定。2、排水量计算以常住居民生活排水量为基准,并考虑到其它排水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并考虑中远期生活排水及雨水问题。3、排水方案根据现状地形图,本着尽量减少土方量,保证排水畅通的原那么进行排水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结合竖向设计,采用排水暗管与地面坡度相结合的排水方式,排污管网采用干支管网方式,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小型污水处理站,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污水做集中处理。.3消防给水消防用水量按照《建筑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06)规定,各单体按一次火灾计算,消防用水量按15L/S,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计,消火栓采用SX100型地下式消火栓,设置为直径100mm和65mm消防栓出口,消火栓均采用旁通式,并在消火栓井内的支管安装阀门,消火栓不大于120m设一处。给排水工程详见下表:给、排水工程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序号名称村外配套村内配套排水管网长度〔千米〕水源井〔眼〕水泵数量〔台〕给水管网长度〔千米〕排水管网长度〔千米〕水泵房面积〔平方米〕消防设备〔个〕1***社区2.36225.814.99106102***社区2.62226.455.54119103***社区2.48226.105.24106104***社区3.80229.358.03171105***社区2.28225.604.81106106***社区0.89112.201.8946107***社区4.504411.089.52199108后***社区5.164412.6810.90225109***社区5.424413.3311.452381010***社区4.754411.6910.052121011***社区3.32338.177.021461012***社区6.776616.6414.303181013***社区5.625513.8311.882511014***社区3.62338.907.651591015***社区4.804411.8010.142121016***社区2.78226.835.871191017***社区2.30225.664.861061018***社区1.92114.694.037910合计=SUM(ABOVE)65.39=SUM(ABOVE)53=SUM(ABOVE)53=SUM(ABOVE)160.81=SUM(ABOVE)138.17=SUM(ABOVE)2918=SUM(ABOVE)180电力电讯工程1、电力工程〔1〕用电负荷估算规划住宅社区内根据其用电情况和用电特点,用电量按建筑面积及效劳设施规模计算,采用单位面积用电指标法计算用电负荷,居住住宅按10-20w/m2,学校商业按20-40w/m2计,同时要考虑到空调、消防、路灯及动力等用电,生产用电另计,供电参数为电压380/220V,50HZ,三相交流电,功率因数经补偿后应在0.9以上。〔2〕配电房设置工程拟在主要用电点附近设置配电房,变压器容量大小根据具体用电量进行计算,变压器采用户外式安装,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按R≤4Ω设计。配电房采用砖混结构。〔3〕供电线路10KV高压线路采用LGJ—70mm2电缆,采用线塔及埋地的形式铺设;低压供电线路线采用线杆与穿管埋地敷设,低压导线采用阻燃型铜芯电缆;建筑物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和干线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电压为220V/380V。消防设施及照明应急灯等二级负荷。〔4〕社区主要街道亮化方案路灯照明由低压网引入380/220V电源,路灯采用单侧布置,灯杆高度为6.0m,灯具采用形式可与村庄整体风貌相结合。线路敷设:电缆敷设采用直埋方式,埋深0.8m,电缆过路口处采用φ100UPVC波纹管保护,出路口0.05m,管内穿铁丝。路灯分支线采用BV-500V-2.5mm2铜芯导线,灯杆内敷设。路灯控制:路灯控制采用路灯控制中心集中控制,控制设置终端设在节能开关箱内。2、电讯工程为提高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水平,应有高效、方便、高质量、多样化的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系统。电讯、计算机网络的光缆采用地下管道铺设的方式接入村庄,在村内设总的电讯交接点,计算机网络中心,根据功能需要在各个单体设假设干个语音、数据点。电讯线路铺设采用地埋式,设于主干道的一侧,通信光缆埋设穿uPVC管,穿线管孔分别为6孔、9孔、12孔,不大于75米设人孔井一个,并设过路管。电信同沟敷设,和宽带入户率到达80%以上。电力电讯工程详见下表: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村外配套村内配套规划电力管线长度〔千米〕规划电信管线长度〔千米〕路灯总盏数〔盏〕规划电力管线长度〔千米〕规划电信管线长度〔千米〕变压器〔台〕配电房面积〔平方米〕1***社区1.760.961107.001.9631752***社区1.951.071227.762.1821173***社区1.851.011157.352.0631754***社区2.831.5617711.233.1821175***社区1.700.931066.741.8921176***社区0.670.36422.650.7431757***社区3.351.8420913.343.7431758后***社区3.842.1123915.274.2821179***社区4.032.2125216.044.50423410***社区3.541.9422114.083.95423411四和新村社区2.471.361549.832.76211712***社区5.042.7631420.035.62211713***社区4.192.3026116.654.67317514***社区2.691.4816810.713.01317515***社区3.571.9622314.203.99317516***社区2.071.131298.222.31211717***社区1.710.941076.811.91317518***社区1.40310.78885.641.582116合计=SUM(ABOVE)48.6631=SUM(ABOVE)26.7=SUM(ABOVE)3037=SUM(ABOVE)193.55=SUM(ABOVE)54.33=SUM(ABOVE)48=SUM(ABOVE)2803绿化工程1、绿化原那么〔1〕适地适树的原那么绿化中选择的树种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一些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园林树种。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贯彻“适地适树”的原那么。〔2〕因地制宜原那么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尽量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以栽树为主。植物配置宜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果好、有经济收入的品种。2、绿化方案〔1〕道路绿化道路沿线的绿化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表达。从而到达最正确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道路两侧的绿化以浓荫蔽日的常绿大乔木与花灌木间隔种植,从而创造和谐舒适的步行或车行环境。选用的树木、树种应为白杨、速生杨、梧桐、槐树、雪松、合欢等乡土树种为主,搭配的花冠木有大叶黄杨、紫薇、女真、美人蕉、月季等。〔2〕村庄周围绿化其绿化美化措施主要是房前屋后、庭院周围的绿化美化,多采用乡土气息浓厚的果树如柿子、桃李、苹果、葡萄、枣、梨、核桃等多种果树以及速生杨、泡桐等经济林木,而且应保存房边的菜地,进一步衬托乡土气氛。〔3〕社区入口及广场绿化依据广场的环境特点进行规划,在景观营造上,采用全景式空间景观设计,创造一个自然、生态、亲和的环境。从植物的综合特征出发考虑广场植物配置色彩、姿态的多样化植物。配置的植物主要有松树、广玉兰、碧桃、合欢、月季、芍药、牡丹等花草树木。各社区绿化面积详见下表:绿化面积一览表序号名称规划绿化面积〔平方米〕备注1***社区237122***社区263073***社区248934***社区381295***社区228506***社区89677***社区451918后***社区517359***社区5437410***社区4770011***社区3330912***社区6789413***社区5641814***社区3630115***社区4812316***社区2786817***社区2308318***社区19126.6合计=SUM(ABOVE)655980.6沼气、天燃气利用为保护农村生态资源、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本工程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工程,采用秸秆制气等再生型、清洁型能源。集中设置沼气池,对村民实行集中供气,同时加大推广天燃气、太阳能的利用力度。1、沼气工程〔1〕沼气池容积确实定在农村,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气量0.3~0.4立方米,4~5口人的家庭每天煮饭、点灯需用气1.5立方米。沼气池容积=用气量÷产气率。在夏季每立方米池容产气率0.25立方米以上,冬季产气量下降,4~5口人的家庭建池6~8立方米较适宜。沼气池建设可根据社区内实际情况,采取分散式或集中布置的形式。分散式即分散于各家各户建设沼气池;集中式采用社区集中建设几个大型的沼气池,由社区统一管理和供应。〔2〕沼气池建设标准执行GB/T4750-2002《户用沼气池标准图集》,采用活动盖式圆筒形沼气池;池型结构可因地制宜选择混凝土整体浇注或砖混结构,沼气池池深2米左右;进出料间中线夹角应大于90度,小于或等于180度,出料间盖板采用标号不低于C15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并在一侧安装提板环。〔3〕沼气管道铺设沼气管道应尽量缩短线路,以节省金属和投资的原那么,就近埋设,室外管径采用12-16mm,室内管径采用8-10mm。埋深不小于0.7m。沼气管道一般采用聚氯乙烯管。2、天燃气的利用〔1〕天燃气是一种清洁、卫生的能源而且还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农村社区建设应大力提倡并积极采用天燃气,重点推进以点带面。〔2〕天燃气管道应尽量缩短线路,以节省金属和投资的原那么,就近埋设,主干管径采用110mm,入户管径采用60mm。埋深不小于1.2m。管道具有钢级不低于〔L360〕X52、设计压力不低于4.0MPa的防腐钢管。沼气、天然气建设详见下表:沼气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村外配套村内配套规划沼气管道长度〔米〕规划沼气管道长度〔米〕沼气站面积〔平方米〕1***社区157628221702***社区118221161703***社区133023811704***社区275949381705***社区3947051706***社区115120601707***社区283750791708后***社区395370761709***社区867155217010***社区788141117011四和新村社区1478264517012***社区00013***社区51649244.817014***社区3586642017015***社区2562458517016***社区3744670217017***社区2948527717018***社计37738=SUM(ABOVE)67553.8=SUM(ABOVE)2890天燃气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名称村外配套村内配套规划天燃气管道长度〔米〕规划天燃气管道长度〔米〕1***社区2***社区3***社区4***社区5***社区6***社区7***社区8后***社区9***社区10***社区11四和新村社区12***社区29301570013***社区14***社区15***社区16***社区17***社区18***社区合计=SUM(ABOVE)293015700环卫设施工程1、公厕公共设施配建的公厕,按其效劳人口来确定公厕的建筑面积。独立设置公厕的建筑面积,一般地区公厕的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集中区区域设置公厕,根据实际情况可按800米至1000米设置1座公厕。公厕一般不低于二类标准,公厕统一设成水冲式,配备水冲设备;厕所内瓷片贴墙、瓷砖铺地,到达整洁、卫生、无蝇、无臭的要求。2、生活垃圾〔1〕垃圾收集采用“每户分类收集——村集中——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2〕生活垃圾及其他垃圾均要及时、定点分类收集,密闭贮存、运输,最终有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3〕生活垃圾收集的效劳半径不宜超过70米,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建造垃圾容器间,市场及其它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的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4〕垃圾收集点、垃圾装运站的建设应该做到防雨、防渗、防漏,保持整洁,不得污染周围环境,并与村容村貌相协调。〔5〕规划在沼气池一侧建设集中垃圾处理场,同时配备一小型环卫车辆,安排环卫工人,保证垃圾日产日清。最终垃圾可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规划在村委会中心区位置和居住区主要道路两侧设置果皮箱,果皮箱要轻便耐用,便于倾倒,造型美观。3、医疗废弃物要符合国家相关医疗条例的规定。医疗废弃物要单独贮存、运输和处理,要提高其容器和运输工具的密闭性,并严格按平安卫生规程操作,防疾病传播。主要建设工程见下表:环卫设施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序号县区名称公厕个数垃圾站面积〔平方米〕备注1***社区3912***社区31013***社区3964***社区51465***社区3886***社区1347***社区51738后***社区61999***社区720910***社区618311***社区412812***社区826113***社区721614***社区413915***社区618516***社区310717***社区38918***社区372合计=SUM(ABOVE)80=SUM(ABOVE)=SUM(ABOVE)25176.6配套的公共效劳设施方案设计新型农村社区内公益性公共效劳设施宜集中布置,其配套水平应和社区人口规模相适应,并与新型住宅社区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社区内一般应设置学校、文化站〔室〕、便民超市、卫生所、金融及邮电,村〔居〕委会。1、学校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内人口在4000人规模左右,应设置学校一座,学校建筑规模在3000-7000平方米左右,建筑以1-3层为主,不宜过高。幼儿园与托儿所建筑可以合建。学校总建筑面积为120072平方米。2、卫生室每个社区配备一处标准化的卫生室,建立社区医疗站、保健活动室,着重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满足日常居民看病的需要,每个卫生室建筑面积在200-800平方米不等,区内总卫生室面积10350平方米。3、文化大院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社区内设置文化大院主要有文化科技活动站、图书资料室、村民活动中心。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缓解基层村民看书难、读报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的问题,丰富和活泼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开展能力。总建筑面积14310平方米。4、便民超市社区内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和必用品的需求,在社区内设置1-5处便民超市,每个超市面积在300-700平方米,社区内超市总建筑面积36392.2万平方米。5、村委办公场所社区内按照社区级或村级单位进行设施配套,每个社区内设置一处村委会,满足村委日常办公的需求,建筑控制在300-700平方米以内,设置总建筑面积为13910.2平方米。6、金融及邮电效劳场所每个社区内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