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10000字(论文)】_第1页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10000字(论文)】_第2页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10000字(论文)】_第3页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10000字(论文)】_第4页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目录TOC\o"1-3"\h\u245911引言 1222131.1研究背景 114550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07001.2.1研究目的 1144051.2.2研究意义 1296331.3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 2178881.3.1研究方法 2294771.3.2研究内容 22010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3300322.1风险管理的特点及方法 3222612.1.1风险管理的特点 3192512.1.2风险管理的方法 4285862.2风险管理的过程 522712.3风险管理的意义 58559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683963.1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6193993.1.1信息化建设总体滞缓 681813.1.2建设质量较低 6116573.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728013.3总结 813058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及成因 932755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978404.2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的成因 1097515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对策 12226035.1政府对策 12262285.1.1加强政府引导 12306835.1.2制定法律法规 12208505.1.3构建服务平台 1258835.2企业对策 1372675.2.1推进技术改革 13254235.2.2提升管理水平 13157635.2.3重视培养人才 14175016结语 1527199参考文献 161引言1.1研究背景信息化作为互联网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信息化表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效果日益显著。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但是由于自身资金不足、人才紧缺等原因,信息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相关数据显示,信息化项目成功的概率只占10%-2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忽视风险因素、缺少相应防范措施造成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可见,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的研究十分必要和紧迫。同时,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和迅速普及,给传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的研究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策略,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中小企业在我国数量上的迅速增长以及在我国的经济比重中逐渐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十分必要,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强调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并针对其找出原因,提出建议。1.2.2研究意义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了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由此,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现出来,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也因为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受到了深刻的变革与冲击。我国的企业想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本论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管理有一定意义。1.3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分析1.3.1研究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2.在万维、知网等论文网站搜集相关资料;3.参考国内外学者的压就成果;4.个人的分析与总结。本论文的研究与分析都是结合以上几种方法得出来的,对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3.2研究内容首先,论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分析了研究的方法与内容;然后阐述了风险管理和企业信息化等相关概念;继而,介绍了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接着,总结并概括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并对信息化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上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研究,从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提出防范信息化风险的政策建议。2风险管理理论概述2.1风险管理的特点及方法2.1.1风险管理的特点风险管理是机构管理者权衡保护措施的经济成本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在这种平衡关系下,将风险最小化,这也是在企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原因。风险管理是企业进行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生产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进行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风险的是否发生不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损失程度不确定。由于周围的环境总是变化的,许多变化因素又是无法提前预测与预知的,这些都引起了风险的不确定性。(2)风险具有客观性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例如,自然界的地震、台风、洪水,社会领域的战争、瘟疫、冲突、意外事故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但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正是风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保险活动或保险制度存在的必要性。(3)风险具有普遍性人类的历史就是与各种风险相伴的历史。在当今社会,风险渗入到社会、企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面临着生、老、病、死、意外伤害等风险;企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等;甚至国家和政府机关也面临着各种风险。正是由于这些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构成威胁的风险,有了保险存在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4)风险具有可测定性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不可预知的,但通过对大量风险事故的观察发现,风险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运用统计方法去处理大量相互独立的偶发风险事故,可比较准确地反映风险的规律性。根据以往大量资料,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测算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并且可构造出损失分布的模型,成为风险估测的基础。2.1.2风险管理的方法(1)风险管理控制法控制法基本上是事前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在损失发生之前通过各种管理和组织手段,力求消除各种风险隐患,减少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控制法包括回避风险和预防风险两种方法。第一种: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回避风险的一个基本方法是放弃或者拒绝可能导致比较重大风险的经营活动或方案,比如终止现有的高风险产品、服务的生产和新产品、新服务的引进;另一个基本方法是改变生产活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地点等。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人们难以对风险事件的具体状况作十分准确的估计,不能确定风险事件是否应该回避;二是即使存在很大的风险,人们依然不愿放弃该风险事件中可能蕴含的盈利机会;三是风险回避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的。第二种: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尽量消除损失可能发生的根源,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预防风险的基本点在于遏制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是风险管理中最积极主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回避风险方法的种种局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预防风险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分析风险因素、选择控制工具、实施控制技术、评估控制后果等。预防风险措施主要有调查措施、损失防范措施和减少损失措施。(2)风险管理财务法财务法一般是事后的风险管理,如果风险极有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造成公司损失,公司利用各种财务工具尽量保障公司正常的生产、营运或者使公司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风险管理的财务手段主要包括自留风险、转嫁风险和对冲风险三种方法。第一种: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公司自担风险,由公司自行设立基金,自行承担风险损失发生后的财务处理方式。自留风险须具备三条件:一是企业的财务能力足以承担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坏后果;二是损失额可以直接预测;三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无其他更好的方式可以选择。第二种:转嫁风险。转嫁风险是指公司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有意识地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地另一方承担。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转嫁风险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或违法的行为,相反它不仅是公司防范风险的合法手段,也是公司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比如保险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风险转嫁行为。第三种:对冲风险。对冲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很常见,对冲风险就是用现代的金融财务工具、衍生工具等调换的手段来降低风险。2.2风险管理的过程第一步:对象确立。其目的是为了明确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以及对象的特性和安全需求。对象确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的业务目标和特性确定风险管理对象。第二步:风险评估。在确立风险管理对象之后,风险评估针对确立的风险管理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第三步: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和实施合适的安全措施。风险控制的方式主要有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现存风险判断、控制目标确立、控制措施选择和控制措施实施四个步骤。第四步:审核批准。审核批准包括审核和批准两个部分:审核是指通过审查、测试、评审等手段,检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结果是否满足企业的安全需求;批准是指机构的决策层依据审核的结果,做出是否认可的决定。2.3风险管理的意义首先,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企业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其次,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增强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是追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企业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最后,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企业的资产是企业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企业的资产安全对企业来说也十分重要,做好风险管理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3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3.1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3.1.1信息化建设总体滞缓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部分。据统计,2013年,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约有1900万家,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实现利润和税率占全国总量的43.8%,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量的66.2%,中小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重要支撑主体。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比较落后,还有待发展。综合考虑企业信息化投入和实际效果,中小型企业中,11.9%认为企业信息化非常有效,79.7%认为比较有效,这两类合计达到91.6%。认为收效不大的占6.7%,认为目前没有实效的占1.7%(如图3-1所示)。这说明绝大多数企业对企业信息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只是对信息化建设初期或是表面层次的调查,其实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有许多状况令人担忧.图3-1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效调查图3.1.2建设质量较低在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但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存在有明显差距,国有大型企业因其自身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信息化发展较快,成效显著。其中,92.5%的企业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的企业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的企业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36.5%的企业建设了ERP系统;28.8%的企业建设了客服中心系统;20%的企业建设了制造管理系统;11.3%的企业建设了供应链管理。但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却举步维艰,资金不足,信息化程度很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曾进行了“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从结果上看中小型企业的建成企业网比例为90.5%,并且有72.7%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共享。75%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如图3-2所示)。据《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的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如下:调查表明,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中小企业网站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图3-2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比图3.2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通常企业资源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瓶颈之一。根据研究与实践分析表明,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对自身信息化的基础缺乏研究。如企业自身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实施贯彻力度,信息化的经验等。信息化目标不明确,对是否实施信息化持观望态度,不了解管理上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不了解信息化能够解决的正是管理上的问题,不了解过去的优势正在消失,如规模,品牌,成本,技术,市场等,不了解竞争的焦点是什么,进而容易导致企业陷入IT黑洞。组织人员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概念认识不清,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于技术改造。资金短缺。企业收款难,资金拖欠问题严重,自有资金周转较慢;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高;企业自身经营风险高,自有资金相对缺少。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动大。中小企业信息化通常缺乏高水平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人才,中小企业也常常面临人才外流问题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效的人才培养与保持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绩效评估不合理。3.3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很不理想,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能真正进行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步实施与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成功中小企业不多,整个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购买能力有限,使用环境较差,计算机大多数还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上,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业务过程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大多数的企业对网站的应用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和信息查询。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的总体概述就是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产品普及率低;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层次差异较大;电子商务参与度低。信息化领先企业和后进企业差距正在拉大,同时也出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地域发展的不平衡。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及成因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1)社会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是指企业遇到的来自其经营环境的法律、社会、政治和经济(如战争、内乱、政策变化等),或者由于自然界产生的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而可能给项目带来的风险。(2)战略规划风险战略规划风险是指在信息化建设整体思路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和信息化规划方面存在的风险。战略规划失误主要表现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总体结构不清,信息战略错误;缺乏科学的信息化建设策略,盲目照搬其他中小型企业应经应用成功的建设方案,以致项目无法成功运行。(3)组织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包括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思想混乱、管理职能虚化、员工凝集力下降等方面。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科学管理之上的,稳定的业务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而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业务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很容易在信息化实施和产品应用环节出现风险。管理风险存在于企业信息化实施工作的全过程,轻则增加成本、延长进程,重则导致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4)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般认为企业人力资源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风险;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的风险;员工队伍稳定的风险。中小企业受资金、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人才缺乏现象严重。信息技术人才不够或水平不够,这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带来了很大障碍。(5)业务流程风险流程风险包括营运风险、授权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营运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财务风险,信息化项目投资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包括信息化软件费、网络硬件费、实施服务费。(6)执行控制风险执行控制风险是指由于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导致项目完工期拖延的风险。执行控制风险包括息化软件选择、实施服务商选择、实施进度控制、实施成本控制等方面。4.2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的成因(1)社会环境风险成因政策、法律的改变,可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冲击;环境风险包括系统安全风险、关联方业务合作风险以及自然灾害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减缓甚至组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2)战略规划风险成因中小企业在由传统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当中,企业相对来说缺乏整体的信息应用规划,特别是符合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与企业资源适度配合的整体规划。这是因为,首先,领导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忽视了信息化项目的高风险等固有问题;其次,普遍存在跨部门信息化进程的协调问题。这样在应用企业信息化整体的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造成企业的资源分散,最终导致难以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3)组织管理风险成因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综合性强、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除了涵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外,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供应商、客户、分销机构等,而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业务不规范,体制不健全,且管理风险存在于企业信息化实施的全过程,很容易造成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4)人力资源风险成因对于人力资源风险的原因,第一,企业奇缺CIO(首席信息官);第二,缺乏信息管理师,进而导致企业信息化缺乏内动力,无法正常高效地运行下去;第三,企业缺乏信息建设方面的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员工,导致企业无法很好地实施信息化建设。(5)业务流程风险成因由于企业的业务总是变化的,所以企业的信息系统总会跟随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发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系统的投入会更大,由于其本身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隐含的成本而容易被忽视。(6)执行控制风险成因实施过程中,服务方缺乏相应的实施规范,忽视或者不深入进行项目的可能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等或者监控力度不够,使信息化实施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实施结束,缺乏相应的验收,或是验收标准的差异,导致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失败。信息化风险的生成机理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内因,由信息化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第一,信息化的无疆界特征;第二,信息化的低成本特征;第三,信息化的开放性特征;第四,信息化的匿名性特征。另一方面是外因,是信息化的风险源;我们把其中重要的归纳为十个方面:第一,自然灾害;第二,安全生产事故;第三,网络攻击;第四,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欺诈;第五,病毒和蠕虫;第六,内部泄密;第七,使用不当;第八,因内部因素而造成的信息、数据的修改和丢失;第九,因外部因素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篡改和丢失;第十,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高端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在系统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保证企业业务目标为最终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企业的安全状况,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结合企业的安全需求,按照等级保护的原则选择保护方式;在整个企业的范围内,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风险意识的文化等等。归根到底,这些问题都是要通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来解决。5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的对策5.1政府对策5.1.1加强政府引导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实施这种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作用。首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进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政府所实施的相关指导;其次,要充分发挥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地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各级政府的信息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也要向中小企业有一定倾斜,坚持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方针,加大企业信息化工程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5.1.2制定法律法规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人们的信息行为日益增多并且头绪繁杂,这就需要政府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这些复杂的信息行为进行一定的界定与规范,从而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所以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信息管理法规,以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为了解决网上交易的安全与电子合同认证的问题,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网上合同法,以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为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应当颁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法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在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5.1.3构建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与立法保障之外,社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也是必须的。尤其由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受到企业经济实力、人才智力的限制,更是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所以说,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因素与有效资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服务,这也是政府行使经济保障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构建信息查询网络。加入WTO之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要想快速、精准的收集想要得到的信息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政府可以以不同的行业为立足点,构建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查询网络。这一网络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中小企业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极大地降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5.2企业对策5.2.1推进技术改革首先,依托技术开发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产品设计开发的柔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快捷化,才能适应以用户为中心的市场需求。而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开发中的应用,正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现实途径;其次,通过技术引进推进企业信息化。技术引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有利于尽快缩短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当今,在世界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引进也必须与信息技术的引进同步进行。要注重在引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引进过程控制技术,在引进硬件设备的同时引进软件系统,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努力掌握配套软件的应用。应特别注意克服重硬轻软的倾向;再次,以技术改造为载体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中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推进企业信息化。要以技术改造为载体,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有设备的技术重组和现代化设备的购进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技术设备的系统集成,实行生产过程的管控一体化,使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5.2.2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把管理观念的创新放在首位。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要从生产管理为主向经营管理为主转变,从只注重实物管理向注重无形资产,特别是信息管理转变,从生产商品向资本增值乃至信息增值转变;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以效率为中心的观念和以知识生产率为中心的观念。其次,要重视企业基础管理。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定额、计量、标准、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使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之上。5.2.3重视培养人才人才是企业非常宝贵的资源,中小企业为了顺利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人力资源对策,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招聘和引进适合企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信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多开展人才培训活动,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过人才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企业信息化正常运作。6结语信息化是当前社会企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这一大潮,中小企业唯有积极迎接挑战,为此中小企业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