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1.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B.明明如月,何时可缀?忧从中来,不可断绝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D.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2.以下各项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寄蜉蝣于天地,缈苍海之一栗B.安能催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无边落叶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下列句子与《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4.下列现象都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的一项是()①出远门的人带上一包家乡的泥土,如果在异地他乡水土不服,总是想家时,就用这泥土泡水喝。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城市建设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和汗水。③农村很多村庄以姓氏命名,例如王家村、庞各庄等,这些姓氏就是世代居于此地的家族的姓氏。④孩子对父亲直呼其名,表示亲近,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让父亲感到未受排挤的安慰。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选择类5.以下各项中最不能用来证明“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终日而思矣锲而不舍B.蚓无爪牙之利凌万顷之茫然C.无以成江海举匏樽以相属D.青取之于蓝不拘于时7.以下句子中宾语前置现象最多的一项是()A.使不辱于诸侯/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何为其然也/师不必贤于弟子/句读之不知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客有吹洞箫者D.大王见臣列观/而今安在哉/臣请献白璧一双三、名著阅读8.下列对费孝通《乡土中国》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地缘结合在一起的人们更便于不讲人情地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B.乡土社会遵循男女有别的原则,也就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C.乡土社会中的文盲,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不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社会生活。D.在“差序格局”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界限明确。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无用的”知识罗素①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当代世界。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现代知识已带来人们普遍健康状况的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如何使用毒气去毁灭大城市的方法。同以往比起来,我们今日世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有用的”知识。②同样必须承认许多传统文化教育是愚蠢的。儿童花很多年的功夫去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法,而终究既不能也不想(除了小部分之外)去读希腊文或拉丁文著作。从各方面考察,现代语言比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可取。它们不仅更有用,而且能在更少的时间内给予更多的文化知识。文明的进展如此迅速,使得古代知识在解释当今问题上,比起现代国家和关于这些国家的最近历史的知识更少得到运用。③但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④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愈来愈趋向于被动,趋于懒散地观看他人的技艺和表演。这些人的娱乐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总比不上那些受过教育而且具有与工作无关的广泛的智力兴趣的人。由于技术进步,机器代替了人类劳动,人们的闲暇增多了,那些有充分的智力活动和兴趣的人,自然能沉浸在高尚的快乐中。所以,普通人必须去接受提高自己心灵涵养的,当然也包括实用技术知识的教育。⑤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忽视了人的理想训练与技术训练具有同等的必要性。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许多野蛮因素,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轻或重地表现出来。如一些人背后说长道短,令人厌烦。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时也是残忍野蛮的,但他们比起那些心灵未经开化的人,较少如此,行凶斗殴的人在学校学习很少能达到中等水准。这些人除了虐待他人没有其他快乐。最为人们普遍向往的两件事是权力和颂扬。一般来说,无知的人只能诉诸粗野的方式来获得这两者,包括体力上的征服。文化教养提供给人的是很少有害的权力形式和较多使自己受到称赞的有价值的方式。⑥也许“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促进心灵沉思的习惯。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人遇事过分轻率,不仅行动之前没有经过周密考虑,而且对有的行动从智谋上加以考虑也难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以各种奇异方式表现出他们的偏见。⑦心灵的沉思习惯具有遍及从最浅薄到最高深之处的优点。例如从被跳蚤咬、火车误点或与同行争吵等这些小苦恼开始。这样的烦事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义行为的反应,或者像对待人类暂时救治不了的病害一样无可奈何,然而它们对人的影响却破坏了许多人的善良习性和生活乐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从一些奇特的知识中找到不少安慰,这类知识与这种现时的苦恼有着确实或空想的关系;即使没有这种安慰,也能从人们的思想中当下消除这种苦恼。当我们受到气得脸色发白的人攻击时,想想笛卡尔《论情感》中题为“为何那些气得脸发白的人比那些脸发红的人更为可怕”的一章,就会感到欣慰。⑧虽然文化上粗浅的快乐足以解除实际生活中的一般苦恼,而沉思更为重要的功用则关乎生命的灾难、死亡、痛苦、残忍以及国家民族陷入不必要的悲惨状况。独断的宗教已不能再带来慰藉,为了使生活不趋于黑暗、枯燥,不致充满肤浅的自我肯定,必须寻求某种可以代替的东西,现今世界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愤怒群体,其中没有一个能具备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每个群体都宁可文明毁灭,与不愿作丝毫的让步、对于这种偏狭,任何专门教育都不能提供解救的办法。因为它属于个人心理上的问题,解毒良方应求之于历史学、天文学以及一切无碍自尊心,相反能让个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学科,需要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片段知识,而是足以激发整体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识:艺术与历史,对英雄人物生活之了解,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极其偶然而短暂的地位的了解——所有这些都同人类特有的自傲心情相联系。从广阔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感情结合中最易产生出智慧来。⑨在所有时代,人生充满着苦痛,在我们今天较前两个世纪人生苦痛更甚,个人与公众的不幸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来控制:在意志方面是拒绝回避不幸,在智力方面是认识它,如果能补救则寻求补教的办法;如果不能补救则根据对它的关系的看法,将它视为不可避免的而接受它,并且记住那些存在于它之外的其他地区、其他时代和星空的深远之处,使得它变得可以忍受。(选自作者写于1930年的《幸福之路》,有删节)9.第①段中“有用的知识”指______10.下列有关“‘无用的’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用的’知识”重视理想训练,以此尽量消除人的野蛮本性。B.“‘无用的’知识”更能促进人的心灵沉思,促进人的完善发展。C.“‘无用的’知识”能消除人类现时的苦恼,让人得到一些安慰。D.“‘无用的’知识”不是专业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觉悟。11.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高尚的快乐,主要建立在与工作无关的智力与个人兴趣上。B.未受教育的人的快乐常通过体力上的征服等粗野方式实现。C.艺术、历史学科能矫正人类的自傲,较其他学科更具智慧。D.人生的苦痛,只能靠意志与智力的交互作用来认识和接纳。12.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温热①晩上,载着两岁的儿子回家,一路絮絮叨叨地说着话。突然,前面路当中有一团小小的黑色。大晚上,坐在路当中的猫。②我前面的一辆车也看到了它,闪了灯,没反应。又逼近,还是没反应,眼看快要撞到它,刹车,猫这才起身,往马路边人行道跑去,是只黑背白腹的土猫。③猫也玩碰瓷?④前车突然往左边猛打方向,紧贴着隔离绿化带开了过去,右轮勉强避过的地方,躺着一个白色的身影。再近些,那个身影后垂落着一条黄色斑纹的尾巴。③我心里暗呼一声,糟糕。靠马路沿停下,跑过去。是一只成年公猫,除了耳朵和尾巴是橘色纹路,身上全白,没有血迹,没有碾压的痕迹,估计是几分钟前刚被路过的车辆撞飞的。体温仍在,但是它像块抹布垂在手里完全没有反应,一只眼睛闭着,一只半睁。探手摸胸腹,也是柔软温暖,体温尚在,但是没有明显的呼吸和心跳。⑥还有救吗?⑦几乎没犹豫,把后箱的防水布铺在副驾驶上,把猫平放上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儿子有点害怕,哭喊着要回家。⑧“没事没事,前面就到家了。”⑨还是哭。⑩“宝宝,刚才有只小猫咪被车子撞了,怎么办呀?(11)后面立刻止住了哭声。(12)“猫咪怎么啦?”(13)“受伤了呀。”(14)“在哪?我能看看吗?”(15)“妈妈先把你送回家,你跟奶奶睡觉,妈妈带猫咪去医院看看好不好?”(16)“妈妈,猫咪好臭。”(17)“对呀,是只流浪猫。”(18)“什么是流浪猫?”(19)解释不了。(20)安置好儿子,赶紧去宠物医院。大猫保持原来的姿势侧躺在座椅上,毫无声息。伸手摸,还是温热的。那么,是有希望的吧?(21)我对死亡的概念,只有冰冷一词。小时候养的小动物们,很多并不长命,喂得好好的,睡一觉以后醒来,就成了冰冷的身体。这让我对带有体温的动物几乎有一种执念,有时候半夜醒来,也要爬起来去摸摸沙发上安然睡着的狗才能安心。(22)我喂养过一只流浪小猫,活泼亲人却被路过的大狗咬成重伤,奄奄一息。那只小猫,在我找到的时候也是温热的,腹部伤得很重,内脏外露,不像今天这只那么安静,有短促的呼吸。正要送医却渐渐没了气息,只剩一点点抽搐。(23)所以,面对这只大猫时,温热也许只是个借口。把它抱到路边仔细查看时,我心里已经知道,百分之九十五没救了。但还是要去。(24)也许还有救呢,体温还在啊。(25)到医院的短短五分钟路程,是我在那天晚上走得最远的路。甚至在心里自问自答,如果有救,要花不少钱,救吗?救。一条生命啊。(26)到医院,一个女医生在做当天的病历整理,我把猫放在听诊台上。电话响了,她出门接电话。诊疗室灯光惨白,我对着安静躺着的大猫,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才发现,大猫真的很大,摊开几乎占到半张桌子,半手长的白毛早就成了灰毛,乱糟糟结成块,刚才那只半睁着还莹亮水灵的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蒙上了一层翳,没了光彩。(27)戴着听诊器回来的医生认真听了会儿胸腔腹腔的声音,说了句我意料之中的话:“已经走了。”我摸了摸它的爪子,脏兮兮的粉色肉垫有点凉,但绝不是冷。身上仍有余温。(28)真奇怪啊,走了。不是死了。不是没了。这是宠物医院特有的人道吗?一只一生流浪在街头,从没人爱过的猫,终于在宣告生命终结的诊疗台上,获得了和人类一样的尊重。(29)鼻子一酸。(30)返回的路上,在车后面找了个盒子,它蜷缩着恰好能躺进。大猫看起来好像睡着一样,头倚着盒边,两手卷起拢在胸前,腿直直地抵到盒子外。接下来怎么办,好好找个地方安葬它?瞎想着,又路过刚才发现它的那段马路。路灯昏暗,车头灯照向的地方依次明亮,刚才抱起它的那块地方,路边人行道上有一大一小两团黑影。(31)是刚才坐在马路当中守护大猫的那只黑白猫,和跟它长得一模一样的黑白小猫,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姿势团着手蹲坐在地上。我停了车,它们没有躲闪的意思,木木的看我。这一对是母子?那车上的大猫,是丈夫,是爸爸?也许在它们眼里,有个人类救走了它,它受的伤,就一定会好起来呢?也许它们觉得,这样等着,可能有一天它就回来了呢?或者就算再也见不到了,也是各在天涯好好地活下去呢?(32)我傻站了会儿,回车上,启动,车子慢慢向前滑行,反光镜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越来越远,隐入夜色。(33)屏了很久的泪,终于落下来了。(34)对不起,再见啊。(本文有删改)13.第三段画线句的描写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4.请分析画线句“鼻子一酸”在文中有何作用?15.有人说文章删去(32)~(34)三段更好,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16.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②。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③。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注】①离开洛阳去南方②赊,遥远。③槎(chá)木筏。17.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8.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委婉B.沉郁顿挫C.高亢豪放D.平淡质朴1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两句。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乙《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20.解释加点字:(1)今夫天下之人牧()(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21.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孰能与之?()A.给与B.跟随C.赞许D.参与(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A.征收B.证明C.争夺D.讨伐22.把两篇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②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23.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请结合甲文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24.孟子旨在劝说君王施行“仁政”,但甲乙两文的论说角度却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洞庭①游记》序明文震孟②①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遗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③。惟赵隐君凡夫④仅一至______。其他游者不能记,记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⑤,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⑥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⑦争高竞爽,吞今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可无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深之天趣,四快也。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言语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疏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⑧;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在,几与五岳四渎⑨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⑩,相得益彰,山灵恺豫⑪,又复何如!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③余接摈废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绕。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长已游,他日虽游而已,不必记游也。【注】①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③石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④赵隐居凡夫:隐士赵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运不好。⑪恺豫:祥和快乐。2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也B.焉C.耳D.耶26.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27.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B.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C.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D.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28.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9.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③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候”应为“侯”;B.“缀”应为“掇”;D.“渡”应为“度”。故选C。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缈”应为“渺”;“苍”应为“沧”;“栗”应为“粟”。B.“催”应为“摧”。C.“箫箫”应为“萧萧”。D.“授”应为“受”。故选A。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中,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A.拟人和对偶,“舞”把“潜蛟”人格化,两句结构相同、意义对称。B.作者通过看到的光与影的美丽联系到了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等待”把地坛当作人来写,赋予地坛以人的动作。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作樗蒱。故选B。4.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的能力。《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农民从泥土里面讨生活,同时也被束缚于土地。传统社会安土重迁,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离开这片土地,所以对这片土地非常依恋。由此可见,①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而②是社会发展迅速的表现,不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乡土中国》中,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格局是一种“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影响下的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与“熟人”之间关系的亲疏依据某种标准来排列,这就是所谓的“差序”。所以就出现了家族世代居于一处的现象,并以家族的姓氏为这些村庄命名。由此可见,③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乡土社会以血缘为基础构造,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但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于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更多的是有智慧和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于是尊卑不靠年龄体现,长幼也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由此可见,④不具有乡土社会的特性,而是社会发展迅速的表现。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句意: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这句话说的是向老师学习,能够体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B.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这句话说的是君子广泛学习的重要性,能够体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C.句意:所以不积累每一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湖海。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可以体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D.句意:因此无论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这句话强调的是从师原则的问题,不能体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故选D。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考。“而”,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句意: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B.“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C.“以”,和“无”构成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句意: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以”,连词,表目的关系;句意:举起酒杯来互相劝酒。D.“于”,介词,从;句意: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于”,介词,被;句意:不被时俗拘泥。故选B。7.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被动句;句意:出使却不被其他诸侯国侮辱。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君子博学而参乎己省;句意: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判断句;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句意:为什么你吹的箫声会这样悲凉呢?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师不必于弟子贤;句意: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句意:不懂得断句。C.被动句;句意: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判断句;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意为: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D.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于)列观见臣;句意:大王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句意:而现在在哪里呢?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臣请献一双白璧;句意:请让我送给您一双白璧。故选B。8.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C.“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错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不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社会生活。。故选C。9.直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知识10.D11.C12.作者首先承认“有用的知识”对当代世界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教育角度提出教育除了教给人们有用的知识达成实用目的之外,还要重视无用的知识这个论题;接着分析无用的知识更能训练人的理想,改变人的残忍野蛮,更重要的是促进心灵沉思,减少偏见,让人具有全人类的整体眼光;最后得出面对当今个人与社会的不幸,唯有心灵沉思的智慧能帮助人们认识、直面和忍耐不幸这一结论。【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结合“在开始谋生之前,人们没有时间什么都去学习,无疑‘有用的’知识是最有用的。它建立了当代世界。没有它,我们就没有机器、铁路、飞机”,从“谋生”一词可知,“有用的知识”指直接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知识。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不是专业教育能提供的,而出自心理的觉悟”错误,原文没有这种说法。原文表达的是“教育除了直接的实用目的外,还应有其他目的”,可见无用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专业教育,而不仅仅靠个人的心理的觉悟。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较其他学科更具智慧”错误。原文是“相反能让个人以合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那些学科,需要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特殊的片段知识,而是足以激发整体人生目的概念之知识:艺术与历史”,这里只是强调艺术与历史能让人以合理眼光看待自己,激发整体人生目的,而没有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13.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垂死的流浪猫比作抹布,写出了流浪猫处在生死边缘,“完全没有反应”也出了流浪猫伤势之重。“体温尚在”“体温仍在”,写出流浪猫外形和状态以及有救助的希望。14.14.这个短句独立成段,从内容上看,反映了当时“我”内心的复杂的情感:既有流浪猫终究未能得到救治而丧生的难过,又有因医生的话语感受到流浪猫作为一条生命在临终时得到了尊重的宽慰。15.15.删去好,答案示例:第㉛段连用5个问句,既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流浪猫的关切,也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发读者对流浪猫命运的思考;在作者的发问中,有动物之间相互守望的温情;也借猫观人,引发人类对自己情感世界的观照(反思),使主题含蓄丰富。至此结尾戛然而止(或删去行文更简洁),结构相对完整,拓宽读者的情感想象空间,回味无穷。删去不好,答案示例:原文在内容上顺承上文,表达了作者没能将流浪猫救治成功的遗憾与愧疚,使主题集中鲜明;在结构上,让情节有照应,㉜段与开头的情节相照应;第③段的落泪与⑧段的“鼻子一酸”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结尾直抒胸臆,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16.本文表达了对世间那些弱小、卑微、无助生命的同情、关爱与尊重,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有启示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或他们),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冷漠。生命从来不分高低贵贱,关爱弱小,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生命形式,才能赋予生命更完整且美好的意义。17.B18.D19.内容上:写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丽景色:河边的青草已经抽芽生长,河面上的水上植物也已经开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边。这一派美丽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这不是家乡的美景,自己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禁不住离愁上心头,再好的风景也无欣赏的兴致了。形式上: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用美丽的早春景色,反衬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对仗相关知识的把握能力。对仗是古典诗歌格律的表现手法之一。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分析本诗,8句4联,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符合律诗的规定。可见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中对仗是律诗中有别于绝句的重要标志,它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要使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分析本诗颔联,“芳林”对“候馆”,“逢”对“噪”,“旅雁”对“山鸦”;分析颈联,“春入”对“花开”“河边草”对“水上槎”。可见共有两联对仗。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分析本诗“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语言可知,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符合平淡质朴的特点。故选D。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题,一是回答诗歌的内容,二是分析情感的表达技巧。“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写在水路看到的景象:春意已进入到河边的青草,也就是说,青草已经抽芽,长出来了,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水上植物也已经开了花,就在木筏的边上。本诗的题目是“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是作者要离开洛阳去南方,从而写给洛阳的朋友的一首诗,是一首送别诗,所以河边水上的这一派春天景色,倒是很美的,可是作者并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来欣赏这良辰美景;相反地,这美景反而更勾起他的离愁。“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美丽的早春景物,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以及对亲友的思念。可见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来看,运用的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20.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遗弃21.BC22.①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②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23.比喻生动形象,具有直观性,又含义丰富,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刻性。孟子将人们盼望不弑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旱苗盼雨。孟子以苗“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和暴君的态度。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由水之就下”,无法抗拒。孟子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天下莫不与也”的道理。24.甲文中,孟子认为残暴的统治会失掉民心,如果实行仁政,则民心归附,就能以此统一天下。乙文中,孟子认为要先义后利,将仁义放在首位。【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句意:如今各国的国君。(2)“遗”,遗弃;句意: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与”,跟随;句意:那有谁里跟从他呢?故选B。(2)“征”,争夺;句意: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诚”,如果,果真;“是”,这样;“由”,通“犹”,好像;“就”,趋向。②“苟”,如果;“后”,以……为后;“先”,以……为先;“餍”,满足。23.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孟子见梁襄王”一章,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天下莫不与也”的道理。孟子将人们盼望不弑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这时天空“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乌云像油一样地蔓延,泛着光泽,大雨像满溢一样哗哗倾泻,那么禾苗自然会“浡然兴之”,蓬蓬勃勃地生长,更为茂盛。孟子以苗“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和暴君的态度。孟子形容天下之民归附不嗜杀人者,“由水之就下”,无法抗拒。槁苗望雨“孰能御之”,民之归附,“沛然谁能御之”,反洁得让人毋唐置疑。要天下“与”之,都跟随君下,关键在君王不嗜杀人,如甘霖惠旱苗,则民便如水归沟壑,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两喻相衔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深感贴切。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把握能力。由原文“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可知,孟子认为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而如今各国的国君,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由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孟子认为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所以孟子认为国君要先义后利,将仁义放在首位。参考译文:甲《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之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那有谁里跟从他呢?’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长时间干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了他呢?如今各国的国君,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乙《孟子见梁惠王》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轻义而重利,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25.C26.①素食游山,无尘俗之累;②无人烦扰,与僧同游有情趣;③民风淳朴、人情之乐;④孟长之文极妙,自己无需再作文可以纯粹赏玩。27.D28.第②段承接第①段“游之四快”的最后“一快”,推进文意,指出“文人不遇,乃山水之甚幸”,被贬谪的文人与山水情怀相投,因而能够写出山水真正的神韵,表达了在山水的祥和宁静中获得慰藉的快乐,也透露出贬谪的不平。29.①使用四字句较多,有写景,有抒情,写出了自己被贬幽居环境之僻远寂寞;②使用排比的手法,句式整齐,突出了作者对孟长文章的赞美;③使用散句,表达了自己对孟长之文的推崇和将尽兴于山水的期待。【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前面说“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意思是“至于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等人,都没有乘船游览过石公、龙渚”,此处“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意思是“只有赵凡夫一人仅仅到过一次罢了”,只有“尔”“耳”“而已”可以解释为“罢了”,而“耶”一般放在疑问句末尾,“也”“焉”没有“罢了”的意思。故应选C。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可知,游览的时候吃着素食,不用酒、肉、音乐来污染山的灵气,这是第一种快乐。即素食游山,无尘俗之累。由原文“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