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此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C.最适宜人口数量 D.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A.资源数量 B.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地区的对外开发程度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ML与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图为P、Q两水站文测得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回答下列各题。3.该地纬度为()A.23°26′NB.46°52′NC.43°08′ND.66°34′N4.甲图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西南向东北D.自南向北国际上有两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下列各题。5.相对于“内含式”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数量多C.人口密度小D.经济发展水平快6.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则()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根据交通部初步统计的数据,2018年春运40天,全国公路发送旅客约32.6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运送旅客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水路运送旅客约4200万人次。全国铁路40天发送旅客约2.66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送约1000万人次,增长约1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2018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D.省际人口迁移8.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9.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①客流量过大②出行时间分散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④民工流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1.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人类活动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B.大气受热过程原理C.温室效应原理 D.热胀冷缩原理13.此时“穿堂风”近地面气流的运动方向是()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下图是甲、乙两地区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乙地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甲图可以表示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模式D.乙地区5160岁男性多于女性15.乙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一般是()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C.社会养老负担减轻 D.劳动力日益短缺16.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据此完成下题。上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7.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A.上海、福建B.新疆、湖南C.黑龙江、海南D.西藏、云南18.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经济水平C.养老制度D.婚姻家庭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9.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④到⑤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20.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A.尼日利亚B.日本C.澳大利亚D.美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回答下列各题。21.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C.是流水沉积而形成的D.是风力堆积而形成的22.以下对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发育着黑土C.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很大D.淋溶作用很弱,不易被侵蚀下图为我国黔东南山区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3.该村人口年龄结构形成的原因是()A.死亡率高B.自然增长率高C.青壮年外出务工D.少年儿童大量迁入24.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度加大②留守儿童增多③失业率高④劳动力短缺⑤人地矛盾突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25.图中代表水圈的是()A.甲B.乙C.丙D.丁26.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尘埃B.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C.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D.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27.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的各种水体处于孤立的、静止的状态B.地球表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仅指大气圈的底部C.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D.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包含岩石圈28.地壳和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氮和氧B.氧和硅C.硅和氧D.氧和氮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下图“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下列各题。29.该省(市)2010年以前人口总量()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30.下列属于该省(市)在2006—2010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诱因的是()A.劳动密集型产业B.水陆交通便利C.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收入高D.城镇房价增长快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洋流分布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反映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a、b中,适宜开采油气的是_________。(2)该地区_____(季节)水汽输送量最大,河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在河口处往往形成___________(答地貌类型)。(3)图中洋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4)该地区植被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3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据2009年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1)列举在材料一、二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目前我国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说明对我国乡村的影响。(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本地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3.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甲图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乙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活动依次是、、。(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3)若要在乙图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选择位置并简析理由。34.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类型看,乙处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从外力作用方式看丁处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20182019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地理答案1.B2.B【解析】1.16亿是我国能容纳的“最多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故选B。2.一个地区或国家资源数量越丰富,能供养的人数越多,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资源的交换互补,人口容量越大;但人均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个人占用的资源量越大,人口容量越小,因此呈负相关的是B。【点睛】注意区分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两个概念的差别: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即最大人口规模;人口合理容量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最适宜)人口规模;通常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3.C4.A【解析】3.甲图中OM、OL分别是北半球某地树木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长的影子,可判断3α和α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可得该纬度为43°08′N,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4.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物体正午影子一定指向正北方,且ML与河流PQ正好垂直,则PQ指示东西方向;从乙图中看出,P点流量变化小,而Q点流量变化大,因PQ两点间有一湖泊存在,对河流干流流量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以下流量变化减小,据此可判断河流由Q流向P;据以上方位的确定,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5.C6.C【解析】5.“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大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国家,该模式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6.因为我国人多地少,若我国也发展“外延式”城市扩容模式,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7.C8.C9.D【解析】7.我国春运旅客以返乡探亲、外出旅游等为主,出现时间多以短期为主,属于人口流动现象,故选C;人口迁移要求长时间变更居住地,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春运旅客是短时间内人口的往返现象,故A、B、D错。8.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农村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因此春节前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即由城市返回农村;春节后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务工人员回城市上班,即由农村返回城市,故选C。9.我国春运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客流规模极大,总量达三十多亿,在这三十多亿人次中民工流所占比重大,故①④正确;春运旅客出行时间集中,短时间内须发送大量旅客,使春运压力大,②出行时间分散说法错误;公路线路多,里程长,是当前春运旅客运送的主力,而不是导致春运压力大的原因,③错,故选D。【点睛】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人口迁移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长时间(时间多在1年以上)变更定居地,短时间的出行如旅游、出差不属于人口迁移;在空间上,通常要跨越行政区(县及其以上),没有跨越行政区的不属于人口迁移。10.D11.B【解析】10.略。11.甲地冬春季节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炎热;乙地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风东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所以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的不同。B项正确。12.A13.C【解析】12.因堂屋北侧的植被和南侧的水泥地的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升降运动而形成“穿堂风”,该原理与热力环流最接近,选A。13.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选C。【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14.D15.D【解析】14.甲地人口金字塔为“扩张型”,反映了该地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A错;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而不是高低高模式,C错;乙地人口金字塔为“收缩型”,反映了该地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B错;读图乙地5160岁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8%,而5160岁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5%,说明乙地5160岁男性人口数量多于女性,D正确。15.乙地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增长,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小,A、B错;青少年儿童比重小,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C错;出生率低,新增人口少,劳动力将日益短缺,D对。【点睛】考查人口金字塔图的判断,学生要掌握三种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及人口金字塔反映的人口问题:(1)扩张型(年轻型):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主要在发展中国家)。(2)静止型(成年型):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缓慢的增长。(3)收缩型(老年型):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主要在发达国家)16.C【解析】我国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不一样,如珠三角地区主要依靠对外开放的优势,而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①模式;浙江温州地区以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而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②模式;苏南靠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化发展,从而推进城市化;符合③模式;东北地区以丰富的资源为基础,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符合④模式。故选C。17.C18.C【解析】17.黑龙江和海南两省南北纬度差异大,是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C正确。18.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C正确。19.D20.A【解析】19.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但图中没有出生率、死亡率数据,不能判断出生率的大小,A错;②到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B错;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C错;④到⑤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在减少,D对。20.②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达3%,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快;尼日利亚为非洲国家,当前人口增长速度快,A对;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为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人口增长缓慢,B、C、D错。【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增减是人口增长模式一节的重点考点,学生应理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自然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不变(达最大或最小值);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21.D22.A【解析】21.黄土高原土层厚度极大,厚厚的黄土并非本地岩石风化的产物,而是在干冷的气候条件下,西北风将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的大片裸露沙土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风力减弱而在此沉积,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厚厚的黄土堆积,故选D。22.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再加上人们长期的耕作改良,土壤肥沃,A对;黑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B错;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以风力作用为主,人类活动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重要原因,C错;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D错。【点睛】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风力的沉积作用,而黄土高原上沟壑的发育、千沟万壑景观的形成是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在解答问题时应审清题意,若将黄土高原的成因看成黄土沟壑的成因就容易误选流水侵蚀。23.C24.C【解析】23.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故答案选C项。24.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故答案选C项。点睛: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1、人口老龄化(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25.B26.B27.C28.D【解析】25.丁有“蒸腾”作用,说明丁为生物圈;蒸腾的水汽达到甲,说明甲为大气圈;大气降水到乙丙,而乙有下渗作用,说明乙为水圈丙为岩石圈,故选B。26.空气成分以氮气为主,其次才是氧气,A错;水圈联系了大气圈(蒸发、降水)、生物圈(蒸腾)、岩石圈(下渗、蒸发),B对;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C错;图中地球圈层中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D错。27.水圈中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和运动的,如海洋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会来到陆地,A错;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B错;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植被的破坏会减少蒸发,使大气中水汽减少,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地下水减少,C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圈层为: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故D错。28.地壳中的元素主要是氧、硅、铝、铁、钙等,大气中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等,因此地壳和大气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布是氧和氮,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学生应掌握四大圈层的特征和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影响等知识,解题时要灵活迁移运用知识。29.C30.A【解析】29.影响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的因素有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读图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所以2010年以前人口总数持续上升,C对。A、B、D错。30.根据材料,该省位于我国东部,2006—2010年期间,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吸引内地其他省区劳动力迁入,人口机械增长呈正增长,A对,C错。水陆交通便利是人口迁入的一个原因但并非主因,B错。城镇房价增长快可能导致人口迁出,D错。点睛:了解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两者合是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导致大量劳动力人口迁移。31.(1)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a(2)冬;地表径流;三角洲(3)自南向北;降温减湿(4)垂直;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解析】(1)图中反映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a、b中,适宜开采油气的是a,背斜是储油构造。(2)该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水汽输送量最大,河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在河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地貌。(3)图中洋流是寒流,流向是自南向北,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4)该地区植被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32.(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3)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出现该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初中科普教育课程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腱鞘囊肿术后护理措施
-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100道口算题(19套)
- DLT448-2000-14执行标准与规范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工作原理
- 精神科手卫生与患者关怀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村办公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力学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2024年)小学体育篮球规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