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作业文本对应练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1页
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作业文本对应练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2页
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作业文本对应练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3页
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作业文本对应练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4页
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作业文本对应练第2课孔雀东南飞并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对应练(二)[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终老不复取 B.贱妾留空房C.蒲苇纫如丝 D.箱帘六七十B[A项,取,同“娶”;C项,纫,同“韧”;D项,帘,同“奁”。故选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诉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故:故意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信:书信D[D项,“信”,这里指媒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若属皆且为所虏))B.eq\b\lc\{(\a\vs4\al\co1(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eq\b\lc\{(\a\vs4\al\co1(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伯乐学相马))D.eq\b\lc\{(\a\vs4\al\co1(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B项,都是介词,和,跟,同。A项,副词,暂且/副词,将要;C项,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动词,观察;D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动词,会见。]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卿当日胜贵 B.手巾掩口啼C.交广市鲑珍 D.朝成绣夹裙C[C项,市,名词作动词,采办、购买。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C.否泰如天地D.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C项,否:坏运气;泰:好运气。A项,偏指“姥”,婆婆。B项,偏指“作”,劳作。D项,偏指“母”“兄”,母亲、哥哥。]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B[A项,今义:成人,区别于小孩;古义:婆婆。C项,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古义:处理、处置。D项,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古义:教养。故选B。]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六合相应是年月日干支都相合,即年月日的天干相连,地支相连。A[A项,“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并序》应该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指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①“信”指使者②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格式③却先写作书人,后列受书人(或:却在开头就写明作书人和受书人)[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上山采蘼芜①《汉乐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②。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注】①蘼芜: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②缣、素:都是绢。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9.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诗中出现了故夫、故人和新人三个人物。B.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故人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故人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C.诗歌在极短促的篇幅里,活灵活现地写出一对离异夫妇的对话交流,回忆感慨,写出女方被抛弃的不满,男方悔恨不迭的遗憾。D.新人织缣,质次价低;故人织素,质优价高。新人只是纺织的技能手艺方面不如离异的前妻,这是“故夫”后悔的原因。D[D项,“只是”说法过于绝对,这句话不可作写实来理解。]10.比较本篇和《氓》《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说说她们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比较,比如命运、性格等。[答案]相同点:都美丽、勤劳,但都被抛弃。不同点:①《氓》中的女主人公表现决绝,刘兰芝表现勇敢和具有反抗精神,而本诗中的女主人公缺少这些精神。②《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被“二三其德”的丈夫抛弃,刘兰芝是被婆婆驱遣,这位女主人公也应该是被婆婆驱遣。(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带给人的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辛苦劳累、辗转远征的苦状。B[B项,“形单影只”理解有误,由“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可知,鸿雁并不是孤单的,它们“自成行”,是雁群。]1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塞北”“无人乡”强调环境的萧瑟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与“转蓬”是两个极不相同的艺术形象,却被放置在同一首诗中:鸿雁有信,依节令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它们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诗人借这两种景物表达了自己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神龙藏深泉”四句,诗人写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中也写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更何况远离家乡的征夫们呢?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诗歌多处运用起兴手法。以“鸿雁”和“转蓬”起兴,用“出塞北”“无人乡”“万里余”“自成行”等一系列的语言来表现“鸿雁”远离故土的孤寂,同时又描绘出“转蓬”随风飘荡、无所依附的漂泊之感而引出征夫出征之遥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猛兽”“狐”起兴,引出征夫们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家的无奈。[答案]①借景抒情:借“鸿雁”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②用典:最后一句,作者借“狐死首丘”的典故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同时表达自己永怀故土的坚定信念。③起兴:以“鸿雁”的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借“神龙”“猛兽”“狐”尚且有自己的归宿,引出征夫无法归家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飞来双白鹄吴迈远eq\a\vs4\al\co1(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逢罗复逢缴①,雌雄一旦分。,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②。,岂不慕前侣③?为尔不及群。,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注】①罗:罗网。缴:指箭。②江:江边。③前侣:前面的同伴。13.下列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这两句写出幸存的那只鹄尽管为别离悲伤,但幸好有了新的伴侣。B.“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这两句说它们遭到了地面上人们的伤害。两个“逢”字,见出人世的险恶,仿佛人间在嫉妒它们似的,非得拆散它们不可。C.“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是写雄鹄的悲哀,痛苦的哀鸣在各处传布。一“流”一“出”,也见出雄鹄寻觅雌鹄的行动。D.这首诗突出了鹄雌雄分离是由于罗网和弓箭的伤害,是外在势力破坏所致,是“社会”悲剧。这就大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A[A项,这两句话写出了雄鹄的极度悲哀,用别人的“乐”来衬托自己的“悲”。]14.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双”字描述这对白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歌开头四句描述了一双白鹄在高空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嬉戏着,遨游着,自由快乐亲昵的情景。一连用三个“双”字,突出它们的形影不离,恩爱之深。(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商妇①吟林景熙②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注】①商妇: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②林景熙:在南宋时任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装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世后作者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显得格外强烈。B.“长忆”两句写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只说送行人戴缺月而归的形象,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C.“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茫,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了作者的“思君之意”,使其力透纸背。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D[D项,“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真的修辞手法”错,本诗并未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16.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