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5.2 外交关系的突破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基础达标]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图是1949~2008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3.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万隆会议③中日邦交正常化④重返联合国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4.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图一)。1975年12月,毛泽东主席会见了福特总统及其夫人和女儿(图二)。在图一到图二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有()图一 图二①中国透露出与美国和解的信息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与美国正式建交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5.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种说法本质一致的地方是()A.美国始终坚持采取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B.美国始终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D.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7.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8.从1973年中日两国互设使馆,互派大使已经有38周年,但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建交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A.美国态度 B.经贸关系C.历史问题 D.台湾问题题号12345678答案[能力提升]9.阅读下面三幅图片:请回答:(1)依据图片,概括70年代新中国三大外交成果是什么?三幅图片有什么内在联系?(2)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3)先给图二拟个标题,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史实分析中美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4)影响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共同障碍是什么?应怎样扫除障碍,保障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案解析】1.D2.B3.A4.D5.C6.A7.C8.C9.(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激发了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又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2)第三世界(或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之密切相联。(3)跨越大洋的握手或破冰之旅。“斗则两伤”:从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中美对抗造成了中国经济技术落后,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美国也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则两利”:70年代后中美关系改善并走向正常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变了美国与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