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总结-含划重点_第1页
2023年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总结-含划重点_第2页
2023年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总结-含划重点_第3页
2023年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总结-含划重点_第4页
2023年预防医学期末复习总结-含划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

名解: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的特点:1.思维的整体性2.服务的针对性3.实践的主动性

预防医学的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管理学、三级预防措施。

名解:健康: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

健康的组成:1.身体健康:复稳性应变;非稳性复合

2.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情绪和精神。

3.社会健康:独立、人际关系、责任

一个人在面对逆境时,能够通过抵抗、恢复和适应来维持和改善功能发挥能力的水平称为复原力

辛福感包括:1.感知生活满意度2.所体验的情感3.自我实现和觉得有意义

健康决定因素:

1.社会经济环境:(1)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2)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3)教育;(4)就业和工作

条件

2.物质环境:⑴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2)建成环境

3.个人因素:(1)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况;(2)个人的卫生习惯;(3)个人的能力和技能;(4)人类生物

学特征和遗传因素动险东唐为*馅次五鹰影芍就表蕤喘膂微,感礴洞梅总警

4.卫生服务

滋iS肉用腺,叫人年证1Q砂事税人防线金一

储,为亦源彗移核曾斓念员跟他嗯货逆人相学谱豺畤磁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生态模型的特点:1.多重性;2.交互性;3.多维性

三级预防:

1.第一级预防:通过采取措施促进健康,或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以及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

病的发生。保障全人群健康的社会和环境措施和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

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

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者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

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生命。

任何疾病或多数疾病,不论其致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除针对其危险因素,致力于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对那些病因和危艳里素不明确的,有难以早期发现的疾病,只有施行第三级预防

预防的高危谕飘矗)和预防的全人群策略(远端)一?匏七

名解:健康的生命全程路径:一种保证健康的生命起始,并根据整个人生各关键时期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措施

来提高健康干预有效性的策略。

第九章健康行为干预

名解:健康行为:个体为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预防行为(平衡膳食、合理运动)、疾病行为(不确定是否患病,求助行为)、患

者行为(被确诊或自信患病,主动获得治疗、主动休息)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知识、信念、价值观

2.促成因素:技术和资源

3.强化因素:行为者周围的人或行为者自己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的三个水平:

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健康信念模式(HBM)、阶段变化理论(TTM)

2.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SCT)

3.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名解:自我效能:一个人对自己实施或放弃某一行为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

成功采取一个导致期望结果的行为

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核心是个人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对预防性行为的相对

益处和障碍的认识,以艾滋病为例

行为变化阶段:

1.无打算阶段:未来6个月没有意识到或觉得没有能力改变问题

2.打算阶段:6个月内打算采取行动

3.准备阶段:将于1个月内改变行为,过去1年内已经有所行动

4.行动阶段:过去6个月内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

5.行为维持阶段:维持新行为长达6个月

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个体信念方面,主要强调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个体

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而是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

的形式,并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

名解:健康教育:有计划的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

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

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

名解:增权: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作出明智的选择,核心是它不能够被给予,

必须是自己获得。

名解:健康促进:增加人们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的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健康的过程。

健康促进的行动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支持环境

3.强化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式

健康促进的3项基本策略:

1.倡导

2.增强能力

3.协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健康促进包括了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

是健康促进策略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和方法之一,是重

要的基础和先导,融合在健康促进的各个环节之中。但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促进战略思

想为指导,健康教育欲改善人们的行为需要得到环境和政策的支持。

名解:咨询:一个有需要的个体和一个能提供支持和鼓励的个体,通过讨论使有需要的

个体获得自信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

1.评估(ask/assess):包括行为、病情、知识、技能、自信心

2.劝告(advice):

3.达成共识(agree):制定目标

4.协助(assist):找出障碍,给出办法

5.安排随访(arrange)

健康咨询的原则:

①建立友好关系

②识别需要:倾听

③移情:理解和接受

④调动参与:增权

⑤保守秘密

⑥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

①提高认识

②分析决定因素

③制定可行的目标

④自我激励

名解:健康素养:在进行与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有关的日常活动时,获取、

理解、评价和应用健康信息来做出健康相关决定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知识、动机和能

力。

名解:健康共治: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路径”引导社会组织、

企业和公众为了健康和福祉共同采取的行动。

第十章烟草的控制

名解:环境烟草烟雾暴露/二手烟/被动吸烟: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主流烟雾和卷

烟燃烧产生的测流烟雾。

名解:烟草依赖疾病:使用烟草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成瘾,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

其本质是尼古丁依赖。

有害物质: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氨、硫化氢、氧化氢

全球大约每隔6秒有一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烟草流行概念模型

阶段四

r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

r

男性吸烟女性吸烟

(^

)

*

s^

普男性死亡

Y

重3o-

2o-女性死亡

lo-

5A戒烟法(简短戒烟干预)

ask:询问所有患者关于吸烟的问题

advice:建议吸烟者戒烟

Assess: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5R动机干预:相关性、益处、障碍、风险、反复

assist:提供戒烟药物或者行为咨询治疗等

arrange:安排随访

戒烟干预指导:

1.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提供简单的戒烟帮助,处方戒烟药

2.对于尚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5R动机访谈

3.戒烟者复吸的预防:对于复吸者:对于他们以往的戒烟尝试表示肯定,并鼓励他们

重新开始戒烟;对于最近戒烟者:肯定成功,回顾戒烟好处,提供帮助;对于已成功戒

烟:和其探讨成功的经验,对于遇到问题的解答

4.针对从未吸烟者的快速干预策略及措施:给予表扬并鼓励继续远离烟草。

常见的戒烟药物:

①尼古丁替代疗法(NRT)

②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阻断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

③伐尼克兰

戒烟过程遇到的常见问题:

①戒断症状

②增重

③多次复吸

④缺少社会对戒烟的支持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MPOWER战略:

MPOWER战略:

①monitor: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

②protect:保护人们不接触烟草烟雾

③。ffer:提供戒烟帮助

@warn:警示烟草危害

⑤enforce:代表执行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规定

⑥raise:提高烟草税

中国在2003年11月10日签署公约,称为第77个签约国,在2006年1月生效。

第十一章合理营养指导

名解:营养: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以满足机体生理功

能、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体力活动所必需的生物学过程。

名解: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

境中摄取的物质。

名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值(DRIs):为保障人体合理摄入营养素,避免缺乏和过

量,在推荐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的一组参考值。

RDA包括:

①平均需要量(EAR):一半人

②推荐摄入量(RNI):

名解: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需

要量的某种营养素摄入水平。

RNI=EAR+2SD(标准差)

③适宜摄入量(AI):观察或实验所得,无法推算RNI时可用AI代替

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⑤宏观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范围

⑥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PI-NCD)

⑦特定建议值(SPI)

蛋白质:

名解:必需氨基酸(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

中获得的氨基酸

9种必需氨基酸:亮、异亮、赖(谷物蛋白质限制氨基酸)、蛋、苯丙、苏、色、缴、组

2种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酪氨酸

名解:条件必需氨基酸:在代谢障碍或某一生理状态下,不能大量合成来满足机体需要的

氨基酸。

名解: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的某一种或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过低,导致其他必需氨

基酸不能被充分利用,是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简答: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被消化

吸收的程度和被人体利用的程度三方面来评价。

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评价指标:

名解:①生物价(BV):食物蛋白质被消化吸收后在体内利用的程度

②氨基酸评分(AAS):反应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程度

③蛋白质净利用率(NPU):消化率乘以生物价,反应消化和利用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RNI:男:65g/d女:55g/d

脂类:

名解:必需脂肪酸(EFA):人体必需且自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

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

EFA的功能:构成磷脂的组成成分、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参与胆固醇的代谢

脂类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占每日能量20%〜30%,亚油酸2.5%〜9.0%,a-亚麻酸0.5%〜2.0%

碳水化合物:

分类:单糖、双糖、寡糖(海藻糖)和多糖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排便

2.增加饱腹感

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改变肠道菌群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50%〜65%,膳食纤维25g/d

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值称为能量系数

人体的能量需要:

1.基础代谢:60%~75%

2.身体活动:25%~50%

3.食物的热效能(TEF):5%〜10%,蛋白质30%,碳水化合物5%〜6%,脂肪4%

-5%

膳食能量:男性2250kcal/d女性1800kc胃性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碘、铁、锌、硒、铜、铝、铭、钻

钙:

RNI:800mg/d,老年人:AI1000mg/d

来源:奶制品,小虾皮、海带

谷类中的植酸、蔬菜中草酸、膳食纤维及脂肪酸影响钙的吸收;蛋白质、维生素D促进

吸收。

锌:

RNI:男性12.5mg/d女性7.5mg/d

缺乏会产生异食癖

来源:海产品、红肉及动物内脏

铁:

RNI:男性12mg/d女性20mg/d

来源:海带、肉、鱼、动物肝脏、动物全血、黑木耳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

水溶性维生素:剩下的

维生素A:

缺乏:夜盲症;干眼病

过量:毒性

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骨质疏松

过量:中毒

维生素C(抗坏血酸):

缺乏:坏血病

来源:新鲜蔬菜和水果,深色蔬菜和酸性水果

维生素B1(主要来源粮谷类):

缺乏:脚气病

维生素B2:

缺乏:皮炎、轻中度缺铁性贫血

叶酸:

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管畸形(脊柱裂和无脑儿)、蛋氨酸代谢障碍,导致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

名解:营养不良: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不良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

解释营养不良的概念后,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导致缺乏病,世界上流行的四大营养缺乏病: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营养素摄入过多

可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等

名解:合理膳食/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数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能量和营养

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从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膳食。

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1.食物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

2.保证食品安全

3.科学的烹饪加工

4.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5.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薯类食物250g~400g,

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占50%以上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每周至少5天中等强度,累计150分钟,每天6000步

3.多吃蔬菜、奶类、大豆: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液态奶300g

4.适量吃鱼、蛋、禽、瘦肉: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

350g,平均总量120〜200g/d。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食盐不超过6g,油25~30g,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

下,7〜8杯水(1500〜1700ml),酒精:男不超过25g/d,女不超过15g/d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奶及奶制品

大豆及坚果类25~35g

畜禽肉4O-75g

水产品4O-75g

蛋类4O~5Og

孕中期铁的RNI增加4mg/d,孕晚期增加9mg/d。

维生素D还是10ug/d。

婴幼儿的合理喂养: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其中母乳喂养最佳,

健康母乳含有婴儿期所需、比例最适宜、容易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多种免疫物

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力。

满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

名解:临床营养/患者营养:研究人体处于各种病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和营养输注途径的

科学。

名解:营养风险筛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问题和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估的

过程。

名解:治疗膳食:根据不同的病理与生理状况,调整患者膳食的营养成分和性状,治疗或

辅助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的膳食。

名解:肠内营养:具有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因机体病理、生理或一些治疗的特殊

要求,需要利用口服或管饲等方法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经胃肠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和营

养素,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支持疗法。

名解:肠外营养:通过肠道以外的方式即静脉途径,输注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达到纠

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的目的的营养补充方式。

名解:营养调查:通过各种手段精确的了解某群体或特定个体的营养指标水平,以判断

其营养和健康状况,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测量、营养相关疾病的临床调查和营养水平的

生化检测四个部分。

名解:营养教育: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活动,是

营养干预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本膳食

1.普通膳食

2.软食:低热、咀嚼困难

3.半流质膳食:食欲差、发热、产后

4.流质膳食:高热、急性炎性胃肠疾病、体质重度虚弱、大手术后第一次进食

治疗膳食

1.低蛋白膳食:蛋白质20g~40g/d,适用于有肝、肾病病人

2.低盐膳食:盐1〜4g/d,水肿明显者1g/d,适用于高血压、心衰、急性肾炎等水钠潴

留患者

3.低瞟聆饮食:瞟聆150〜250mg/d,适用于痛风、高尿酸及结石患者。

膳食调查法

1.称重法

2.记账法

3.回顾法

4.食物频率法

5.化学分析法

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BMI:24.0〜27.9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肠外营养液的置管方式:1.中心静脉营养;2.周围静脉营养

主观整体评价(SGA):临床营养状况评估的“金标准”

第十二章身体活动促进

名解:身体活动/体力活动:由于骨骼肌收缩导致机体能量消耗明显增加的各种活

动。

名解:有氧活动/耐力运动: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的、时间较

长的、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名解:无氧活动: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的身体活动形式,一般为肌肉短时间

而强力的收缩活动。

名解:身体活动程度:单位时间内身体活动的能耗水平或对人体生理刺激程度。

身体活动的类型:

㈠按能量代谢分类:①有氧运动;②无氧运动

㈡按日常生活分类:①职业性身体活动;②交通往来身体活动;③家务性身体活

动;④闲暇时间身体活动

㈢按生理功能分类:①有氧活动;②抗阻力活动(举哑铃、俯卧撑);③关节柔韧

性活动(芭蕾、体操、划船器训练);④身体平衡和协调性练习(太极拳、普拉

提、瑜伽)

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

1.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心率=220-年龄,靶心率为身体活动应到达的适宜心率,

后者与前者的百分比,推荐最大心率百分比的60%〜75%为中等强度,85%为安全

上限。靶心率:中止运动后10s脉搏数,然后乘以6表示1分钟脉率

2.自我感知运动强度(RPE):0〜10级RPE量表(Borg量表),5〜6级中等强度

(可以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就如尽力快走一样),7〜8级有疲惫感。老年人和体

弱者用合适

3.代谢当量(MET,梅脱):身体活动消耗与安静坐姿时的能量消耗之比,1梅脱

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的氧,或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1.05kcal

(44kJ)o3〜6为中强度

身体活动的频度(周)和持续时间(分钟)

身体活动总量:决定健康效应的关键,个体身体活动强度、频率和每次活动持续

时间的综合度量。

身体活动量等级分类:

1.静态生活方式

2.身体活动不足

3.身体活动活跃

4.身体活动高度活跃:超过300分钟

18~64岁年龄组身体活动推荐量:

1.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等强度,或二者组合

2.有氧活动应该每次至少持续10分钟

3.成人增加有氧活动,达到每周300分钟中等强度或150分钟高等强度或二者结合

4.每周至少2次进行大肌群参与的强肌肉活动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①制定运动处方要个体化,具有针对性

②制定运动处方要循序渐进

③制定运动处方要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④制定运动处方要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

身体活动咨询的5A模式:

1.询问与评估

2.建议

3.共识

4.帮助

5.随后的安排

制定个体化运动方式:

1.运动前风险评估:①自我评估:身体活动准备问卷(PAR-Q);②专业评估:

分为低危、中危、高危

2.确定身体活动目标量:遵循FITT原则:确定身体活动的频度、强度、时间和类

3.确定活动进度

4.预防意外情况和不适的处理

单纯性肥胖运动处方: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5次,每天30〜60分钟,者大量出汗的情况下,应合理安排补

液,每天减少500〜1000kcal,每周减少0.5〜1kg较为适宜

2型糖尿病:①增加运动量的进度安排;②适时监测;③运动时的足部保护

运动伤害分为外伤和急性心血管事件

自我评估时,年龄超过69就要直接争取医生建议

第十三章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名解:疾病的筛检: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展时间可能很长,如果在疾病的早期

或无症状期通过一些检测手段发现这些疾病。

名解:整群筛检/普检:疾病发病率很高的情况下,对一定范围内人群进行普遍筛

查。

名解:选择性筛检: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选择高危人群进行筛检。

名解:主动筛检:采取主动出击,通过组织的宣传介绍,动员群众到筛检服务点进

行检查。

名解:机会性筛检:属于一种被动性筛检,将日常性的医疗服务和目标疾病的患者

筛检结合起来,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筛检。

疾病早发现的方法:

①整群筛检与选择性筛检

②主动筛检与机会性筛检

筛检原则:

㈠筛检的疾病:

①该地区现阶段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死亡率或患病率较高);

②对所筛查疾病或状态的自然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③对所筛检的疾病或状况的预防效果及其副作用有清楚的认识

㈡筛检试验:

①筛检方法的可接受性;

②筛检方法或程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㈢医疗保健系统方面:

①对筛检阳性者随访;

②在展开一项特殊疾病的筛检计划前,在计划里应明确让筛检并被诊断的患者得到

有效治疗;

③疑难病症者也必须给予治疗;

④干预措施应该易于被筛检人群所接受;

⑤明确目标人群;

⑥明确用于判断筛检试验阳性结果的截断值

㈣伦理问题:

①遵循尊重个人意愿、有益无害、公平等一般伦理学原则

②知情

③个体的预期寿命是否长于无症状患者早期筛检的获益时间

④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

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

1.疾病的病理特点和速度

2.检验方法的灵敏度

确定筛检频率需注意的问题:

1.疾病的危险度并不是决定筛检频率的因素

2.首次筛检和以后重复实施筛检频次

多项筛检产生较多的假阳性结果

首次筛检结果往往理想,但被筛检次数越多,越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太长的筛检间隔将增加重要疾病漏诊的危险

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乳房铝靶摄影筛检

30〜65岁女性通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每五年进行宫颈癌筛查

50〜75岁的成人进行结直肠癌的筛检

脑卒中:

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

1.风险因素筛查:

①早期筛查问卷: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脑卒中家族史、体育活动情况,以及既往

脑卒中、高血压、房颤和心瓣膜等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②早期症状辨识:(1)突发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涎;(2)突发视力模糊

或失明;⑶突发语言表达或理解困难;⑷突发严重的不明原因头痛、呕吐;⑸突发不

明原因的头晕、走路不稳

2.实验室检查

3.血管超声:颈动脉超声技术

4.脑卒中早期筛检的流程与规范:

①建立健康档案

②脑卒中筛检流程

③开展目标人群的强化管理

冠心病:

1.危险因素筛检:

①问卷调查

②血液学指标

③对于确诊有高血压的人群进行动态血压及检眼镜、眼底血管照相检查,进一步评估

血压水平及有无眼底损害

2.心电图检查:被筛检的人群均应进行进行

,/3.心脏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主要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运动负荷超声

3点*波心电图或核素负荷试验

4.动态心电图,即Holter

魅赛、隔油曲布蝴专用超w动4

糖尿病:

1.实验室检测:①空腹血浆葡萄糖检测(FPG):最常见;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金标准;③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近2〜3个月血糖;④尿糖检测

乳腺癌:

乳腺核磁检查:无射线、无损伤和高对比分辨率

20〜39岁不推荐筛检

40〜45岁适合机会性筛检,每一年1次乳腺X线检查

46〜69岁适合机会性筛检和人群普查,每1〜2年1次X线检查

70岁或以上适合机会性筛检,每两年一次

宫颈癌:

1.传统巴氏涂片

2.液基细胞学

3.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4.筛检:①开始筛检:性生活3年左右,不晚于21岁

②终止筛检:有宫颈癌病史或70岁以上妇女

③筛检间隔:第一次筛检后,应用巴氏涂片的妇女应每年进行筛检;HPVDNA检测

作为30及以上妇女的宫颈癌一线筛检方案

结直肠癌:

1.粪便潜血检测:不能分辨癌性和非肿瘤性出血,初筛手段

2.粪便DNA检测:不需要多次留取样本

3.内镜:痛苦

临床上筛检糖尿病常用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检测法,所花费时间短、抽血次数少,并

同样能够诊断IGT及糖尿病。

逐言.上人舒,就裾便取"先/外…内,全臂欣,化(I”闭)砥/)5呼割吹

y/步yw"H

第十四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名解: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

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名解: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

的全部过程。

名解:易感人群:有可能发生传染病感染的人群/对某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具备免疫力

的确定人群

名解: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名解:病原携带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带菌、带毒、带虫者的

统称。

名解: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的

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名解: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当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

名解:传染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名解:感染谱:机体感染病原体后,经过传染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轻重不等的临床表

现。

名解: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患者、医院职工、就诊患者、探视者或陪住

者等在医院获得的感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特征:

1.古老传染病死灰复燃:结核病、霍乱、疟疾、性病

2.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性病但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

病:消化性溃疡;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丙型和戊型肝炎;③以往不存

在,新发现的传染病

3.某些病毒感染后导致肿瘤的发生

传染源:

1.患者:①潜伏期:根据期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②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强;③恢复期

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的重要依

2.病原携带者:①潜伏期病原携带者:麻疹、白喉、痢疾、霍乱;②恢复期病原携

带者:伤寒、白喉、霍乱、乙型肺炎;③健康病原携带者: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肝炎

3.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①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森林脑炎、旋

毛虫病;②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病:阿米巴病;③人畜共重的人畜共患病:葡萄球菌

病;④真性人畜共患病:牛绦虫、猪绦虫病。

传播途径:

1.经空气传播:①经飞沫传播:流感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②经飞沫

核传播:白喉杆菌、结核杆菌;③经尘埃传播:结核杆菌、炭疽杆菌芽抱

2.经水传播

3.经食物传播

4.经接触传播

5.经节肢动物传播:季节性、地区性多

6.经土壤传播

7.医源性传播

(以上都以为水平传播)

8.垂直传播:①经胎盘传播:风疹、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②上行性传播:葡

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③分娩时传播

疫源地:

形成条件:①传染源存在的时间;②传染源活动的范围;③疾病的传播方式;④周围

人群免疫力;⑤环境条件

消除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到外

界环境的病原体;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

未受感染。

感染谱:

1.以隐形为主的传染病:流脑、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

2.以显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麻疹、水痘

3.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的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疾病条件:病原体和宿主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1.传染病报告:甲(鼠疫、霍乱)、乙、丙三种喳种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①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和SARS必需

隔离治疗;②留检:对甲类传染病接触者,医学观察: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

者。

3.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杀虫

㈡传染病流行间歇期的措施:

1.预防接种:①人工自动免疫:(1)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

苗;⑵灭活疫苗:霍乱、百日咳、伤寒;⑶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白喉类毒素;⑷亚

单位疫苗;(5)重组疫苗;(6)DNA疫苗:未在现实中使用

②人工被动免疫

③被动自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3.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

1.免疫效果评价: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2.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3.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

第十五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管理

名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

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名解:生命全程/全生命周期: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从受精卵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完整过

程。

名解:慢性病健康管理: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组织慢性病专业医生及护

理人员,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

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的病程、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

低医药费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管理模式。

名解:慢性病自我管理:通过系列健康教育课程教给患者自我管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和

医生交流的技巧,帮助慢性病患者在得到医生更有效的支持下,主要依靠自己解决慢性

病给日常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

中国慢性病的流行特点:

①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②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不断提高: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

健康饮食

③潜在慢性病患者众多

④慢性病疾病负担加重

吸烟、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四者可以同时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和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病发生与发展的生命全程模型:

1.关键期模型:特定时期的暴露对器官、组织和身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持久的、终生

的影响,永久性和不可逆转

2.后期效应修正的临界模型:后期生活可能会改变关键时期暴露对后来疾病风险的影

响,是关键期模型的延伸

3.风险累积模型:着重于暴露的总量和次序

4.路径模型/风险链模型:生理、心理和社会途径暴露的整合

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内容:

1.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

①设计:明确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和转归…明确患者的划分和评价危险因素,并确

定临床指南…

②实施:具备适合的技术和管理制度,包括患者的持续服务计划,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

的基础结构、医院内部和健康教育的计划。

③评价

④推荐:基于前三者评估该项慢性病健康管理计划在市场上推荐的前景

2.慢性病健康管理要素:①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②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团队;③建立

各部门的协作;④建立社区临床信息系统;⑤医生培养: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临床指南

慢性病自我管理的内容:

1.患者自我管理:(1)自我管理任务:①医疗和行为管理:按时吃药等;②角色管理:工

作、社会交流;③情绪管理。

⑵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制订决策的技能、寻找和

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能以及目标设定与采取行动的技能

2.社区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

3.医生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

4.支持医生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支持的系统改变

WH。防治原则和方法:

1.强调生命全过程干预

2.提升个人和社区能力

3.全民健康覆盖

4.管理现实、已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各国参与,各组织参与

5.寻找循证策略

6.尊重人权

7.公平公正的方法

8.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与团结

9.多部门行动

目标:死亡率和发病率、国家系统应对、慢性病危险因素防控

中国慢性病防治原则和方法:

①坚持统筹协调;②坚持共建共享;③坚持预防为主;④坚持分类指导

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2.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3.强化规范诊疗,提高治疗效果

4.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

5.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6.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7.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8.增强科技支撑,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

中国慢性病防治目标和主要指标:

到2020年30〜70岁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

到2025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健康管理,过早死亡较2015降低20%

第十六章环境相关疾病及其预防控制

名解:环境: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

体。

名解: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名解:二次污染物: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

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名解: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造成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名解: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徙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

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名解:健康效应谱: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当中的分布

名解: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

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会出现降低

名解:环境污染性疾病: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恶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环

境污染因素,统称为环境污染性因素,因此在暴露人群中引发的疾病称为〜

名解:生物标志物:几乎包括反映生物系统与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因素间相互作用

的任何测定指标

名解:急性中毒: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入大量污染

物可造成急性中毒

名解:煤烟型烟雾事件: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

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尘。

名解:光化学烟雾事件: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强烈日光紫外线照

射下,经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淡蓝色烟雾。

名解:介水传染病/水性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受这种水

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名解: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使某些地

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

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名解:危险度评价:对暴露于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该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因素可能引

起的健康效应及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预测环境污染物对暴露人群可能产生

的有害效应的概率。

人类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和社会环境

环境因素组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

非电离辐射按波长分为紫外线、可视线、红外线及由微波、广播通讯等设备产生的射频

电磁辐射

环境污染物影响健康的因素:

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机体和环境三方面因素:

1.暴露途径

2.剂量-反应关系

3.暴露时间

4.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①相加作用;②独立作用;③协同作用;④增强作用;

⑤拮抗作用;

5.人群易感性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1.急性危害:短时间大量进入环境,短时间出现不良反应:①大气污染烟雾事件;②过

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③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慢性危害: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无机氟的长期暴露可造成

骨骼系统和牙釉质的损害,甲基汞长期暴露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受污染的空气:多环芳爆类(煤和石油的不完全燃烧)中的含苯并茂最多,具有强致癌

先天性水俣病是由于母亲妊娠期摄入甲基汞,通过胎盘而引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

碍。

大气污染:

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来源:①工农业生产;②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③交通运输;④其他

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①煤烟型烟雾;②光化学烟雾: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酮类、过

氧化氢

2.慢性中毒

间接危害:

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爆

2.形成酸雨:PH小于5.6的酸雨降水,二氧化硫、NOx

3.臭氧层破坏:氟氯烧、NOx,臭氧层每减少10%,导致紫外线接触量升高15%〜20%

4.大气棕色云团:小儿佝偻

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1.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发病快、患病人多,病因难鉴别,离开后症状可缓解

2.建筑物相关疾病:可以明确诊断、离开污染源后症状不会很快消失,需要治疗

3.化学物质过敏症

水体污染:

来源: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3.农业污水;4.其他

危害:①介水传染病:可暴发流行,病例分布于供水范围一致;②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

危害:甲基汞中毒(t詹语、形态不稳、语言不清、狂躁不安)、甲型肝炎病毒

.土壤污染:

来源: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长期性

对健康的危害:

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①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抵抗力最弱的霍乱弧菌:8-10

天;②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③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

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①农药污染;②重金属污染:痛痛病(镉中毒)大量钙流失;③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特点:①明显的地区性分布;②与环境中元素水平相关

2.影响因素:①营养条件;②生活习惯;③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碘缺乏病: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平原高于沿海

地方性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及机制:

摄入过量氟,人体摄入氟总量超过4mg/d,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供给

缺乏,机体对氟的敏感度增高。8〜16岁小于等于2.4mg/d,16周岁以上小于等3.5mg/

do发病机制一般认为过量的氟破坏了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损害细胞

原生质以及抑制胶原蛋白合成

2.病区类型

①饮水型病区;②燃煤污染性病区;③饮传茶型病区

3.临床表现:

⑴氟斑牙:永不消失

⑵氟骨症:①症状:疼痛、肢体变形、神经衰弱综合征

②体征:肢体变形

③X线表现:骨结构改变:A.密度增高:骨小梁均匀变粗、致密,骨皮质增厚,骨髓腔

变窄或消失,尤以腰椎、骨盆明显。B.密度降低:多见于脊椎、骨盆和肋骨

3.防治措施:针对病区类型来减少氟氟摄入量

危险度评价的组成:危害鉴定、暴露评估、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生物标记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含量高低可反应机体对其毒性的接触水平)、效应生

物标志(反映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疾病)、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一类地区性中毒性疾病称为公害病

光化学烟雾:印度博帕尔毒气泄露,异氨酸甲酯

第十七章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卫生服务

名解: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等劳动者中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名解:法定职业病/可赔偿疾病: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用法令的形式

对职业病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得到法律认可后的职业病,相关职业人群即可得到相

应的赔偿和健康保障。

名解: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在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劳动者罹患某种疾病或

潜在的亚临床疾病出现症状、体征或原有疾病加重,而去除职业有害因素后,疾病又

能明显缓解。

名解:职业性外伤/职业性伤害/工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外部的重力等物理

因素直接作用,引起组织器官的突发性意外伤害。

名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并对职业人员对健康、人身安

全及作业能力造成有害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名解:生产性毒物: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存在于作业环境中的毒物

名解:职业性化学中毒: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名解: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2013年职业病:10类,132种

法定职业病的特点:

①病因明确;②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③接触人群中一定比例发病,发病大多同

道;④尚无特效疗法,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法定职业病分类: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种+6种

2.职业性皮肤病

3.职业性眼病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金属及类金属毒物:铅、汞、镉、铭、碑;刺激性气体:

氨气、氯气、氮氧化物;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甲醇、酚、三硝基甲苯、四氯化

碳、汽油、甲苯、二甲苯;杀虫剂类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8.职业性传染病

9.职业性肿瘤:11种,苯所致白血病,贝塔-蔡胺、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10.其他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职业多发病):

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

②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

③骨骼肌肉损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韧带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

⑤生殖功能紊乱:月经紊乱、早产、流产

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⑴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与助剂、农药

⑵常见职业性化学中毒:

①金属及类金属毒物:铅中毒损害神经、造血、消化系统,出现低色素性正常细胞性

贫血;汞中毒损害神经、消化系统,出现口腔炎、震颤和易兴奋;镉中毒损害肾脏和

骨骼,痛痛病

②刺激性气体:氨气、氯气、氮氧化物

③窒息性气体:单纯性窒息性气体:甲烷、氮气、二氧化碳;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一

氧化碳、硫化氢、氧化氢

④有机溶剂

⑤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可引起眼晶状体浑浊,导致化学性

白内障

⑥高分子化合物及助剂

⑶生产性粉尘:空气动力直径小于15um为可吸入粉尘,小于5um为呼吸性粉尘

2.物理因素:①异常气象条件:高气温、高气湿、高气流、强热辐射、低气温;②异

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③噪音、振动;④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

线、射频辐射、激光;⑤电离辐射:X射线等

⑴高温作业:工作场所温度比室外高2摄氏度及以上,分为高湿强热辐射作业、高温

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

⑵噪音:首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听阈提高10〜30dB,远离噪音可以恢复,表现

为听力适应和听觉疲劳;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听力损失、听力损伤和噪音性耳聋(法

定职业病)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与处理:

1.职业史的问询(WHACS):

①做什么工作的?

②具体岗位是什么?

③在工作中接触过什么特别的有害因素?

④同事有类似表现吗?

⑤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满意吗?

2.其他诊断依据:

①生产环境监测资料

②病史及临床检查

③实验室检查

3.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法定职业病的报告:

急症室、门诊部、住院部的接诊医生为职业病责任报告人

凡发生两人以上或有死亡的可疑急性职业病,职业性炭疽1人以及群体性职业病中毒

时,接诊医生必须立即报告,同时在24小时内填写《职业病报告卡》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名解:食品安全: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价值,不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损伤

名解:食品污染:在各种条件下,致使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品或使食品变

质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名解: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险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当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名解: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

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名解:食物中毒:经口摄入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

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食品安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食品安全法规

3.食品安全规章

4.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等不得定制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

第一阶段: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

第三阶段: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中细菌污染指标及食品卫生学意义:

1.食品中菌落总数以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①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②预测食品的

耐保藏性

2.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①食品粪便污染的指示菌;②肠道致病菌污染食

品的指示菌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落是评价食品卫生程度和安全性的指标

霉菌产毒特点:

①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②同一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③所产生毒素

不具有严格专一性;④需要一定条件

一-主要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黄曲霉毒素(AF):除奶类食品主要受黄曲霉毒素M1,其他最常见的是黄曲霉毒

素B1,而且毒性也最强,一类致癌物,前致癌物

在湿热、潮湿、多雨环境中易繁殖,食品防霉是根本措施

婴幼儿奶粉中不得检出AFM1,代乳品不得检出AFM1,牛奶中AFM1应小于等于

0.5ug/L,其他食品中AFB1应小于等于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