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

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以摩尔根发观的北美印第安人部落易洛魁人氏族为依据,运用古代希腊人、罗马人、

凯尔特人和德意志人氏族的大量历史资料,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

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②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天然基因

③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④私有制代表着低下落后的生产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恩格斯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中解析了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

的社会前提。①③正确。

②:私有观念不是人所固有的天然基因,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说法

错误。

©:私有制是一种生产关系,本身并无先进和落后之分,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出现适

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当时私有制代表着一种更高的生

产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以铁犁牛耕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农业,在战国以至秦、汉时代逐步进入成型期。汉代耕犁的

制造不断改进,并最早创用犁壁,有力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生产力进步性的主要

表现是()

①打破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民的束缚②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

③使人类开始摆脱蒙昧野蛮的时代④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以铁犁牛耕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农业,在战国以至秦、汉时代逐步进入成型期,

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另外,封建制生产关系的

确立,使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在战国以至秦、汉时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并未打破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民的束缚。

①说法错误。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

明时代的门槛。而战国以至秦、汉时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o

3.中国古代以礼治国,礼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唐《天圣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堂舍

不得过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明朝大致延续了唐朝的规定,违礼制者,

依僭越之罪处罚。该规定()

①规范了地主阶级内部关系②缓和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

③体现了礼制的至高无上性④体现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唐《天圣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

过五间七架。明朝大致延续了唐朝的规定,违礼制者,依僭越之罪处罚。该规定规范了地主

阶级内部关系,也体现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度。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这一规定是对地主阶级内部关系的规范,而没有缓和封建社会阶级矛盾。②与

题意不符。

③:在封建社会,君主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o

4.列宁说:“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剑子

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

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下列资本家采取的措施中属于“牧师职能”的是

()

A.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B.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C.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劳动价格D.调整产品结构,严密分工协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C: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改善工人待遇,提高劳动价格是资本家采取的缓和

阶级矛盾的措施,c符合题意。

A: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会加剧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

B: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不会缓和资本家和工人的

矛盾,B不符合题意。

D:调整产品结构,严密分工协作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但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o

5.当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刚刚一年,就有人误判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甚至有人随即提出“后

危机时代”说。事实却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世界金融危机,再到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危机,

时至今日,资本主义世界仍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中。这一现象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

①劳动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下降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④社会生产结构失调造成生产过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劳动人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不断下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

因,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

③④:根据所学知识,资本主义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和

社会生产结构失调造成生产过剩,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1873年,恩格斯在分析普鲁士的革命斗争形势时就提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

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广大工人和农民为它争

得的。”恩格斯的分析告诉我们()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

B.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农民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工人阶级能担当起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B:“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

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广大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恩格斯的分析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符合题意。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之一,与材料无

关,A不符合题意。

C: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农民阶级没有作为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且材料与农民阶级无关,C不选。

1):资产阶级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工人阶级没有担当领导资产

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o

7.马克思不仅从近代以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考察中发现了现代无产阶级,更从巴黎公

社的伟大革命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立了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过渡

到无阶级社会的思想。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

①是反对个别企业主、破坏机器的经济斗争

②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③将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④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马克思不仅从近代以来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历史考察中发现了现代无产阶

级,更从巴黎公社的伟大革命中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确立了通过无

产阶级专政过渡到无阶级社会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

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并且将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③符合题

意。

①:早期的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反对个别企业主、破坏机器的经济斗争,而材料中这一时期

的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将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

制度。①不合题意。

④:材料中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不是科学理论基础。

④不合题意0

故本题选C。

8.《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党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从

根本上奠定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理论基础。《共产党宣言》()

A.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B.提供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方案

C.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与特点

D.描绘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伟蓝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系统阐述了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原理。A与题意不符。

B:《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提供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

方案。B说法错误。

C:《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C正确。

I):《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而不是描绘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宏伟蓝图。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不可遏止的时代吸引力。它从19世纪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中的

一个小小学派,发展到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根本原因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马克思主义

()

①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雄厚物质基础

②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之路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为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指明了途径

A.①0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力量,但不是提供物质基础,

①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之路,从而赢得了

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当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②符合题

意。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不可遏止的时代吸引力”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

理论品格,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③符合题意。

@: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

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

自由和解放的道路,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0.十月革命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已经意识到中国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太陈旧,应当用新制

度取而代之,并试图通过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来拯救中国,但现实却证明,这条道路在中国

行不通。其决定性因素是()

A.工人阶级还比较年轻B.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

C.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

【答案】C

【解析】

【详解】A:题干谈的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与“工人阶级还比较年轻”

无关。A与题意不符。

BD:现实证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和“缺乏

先进政党的领导”是重要因素。BD不符合题意。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导致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决

定性因素。C观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o

11.“不忘初心,追梦前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某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了

“我与伟大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在下列征文表述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的是()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

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弘扬抗疫精神,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

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

现实道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①②正确。

③: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错误。

④: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在2020年将要

实现的目标,都不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完成下面小题。

12.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对过度时期总

路线基本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A.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由个体农业改为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3.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改造的实质是()

A.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

B.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改革调整

【答案】12.A13.C

【解析】

【12题详解】

A:过度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符合题意。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B不符合

题意。

C: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历史,C不符合题意。

D: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取得的成就,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题详解】

A: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A不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改造未完成中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关,B

不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符合题意。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非上层建筑的调整,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近代以来中

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

①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②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

③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历史性飞跃

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

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①正确。

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

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②正确。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而不是实现了从专制政

治向人民民主的历史性飞跃。③与题意不符。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

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5.社会进步是通过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具有所中

必然性,是不可阻挡的。而社会进步又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可避免的要遭到旧势力和反动

阶级的反抗,这是社会进步曲折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

()

A.是否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

B.人民群众是否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

C.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I).上层建筑能否服务于先进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

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符合题意。

A: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不是看生产资料是私有还是公有,主要应看这个社会的生产关

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错误。

B: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B说法错误。

D: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上层建筑应该是

为经济基础服务的。D排除。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材料一德国电影《阿德龙大酒店》是一部以阿德龙大酒店为背景的“编年史”,

讲述了自1904年开始的近100年德国历史,从第一代阿德龙大酒店的创建,到1997年第二

代阿德龙大酒店正式开张的全过程。虽然主要是写个人的命运,但处处也都会找到这段历史

的痕迹。剧中阿德隆大酒店的创建历时三年,堪称欧洲顶级饭店,所用豪华装饰材料都是从

殖民地掠夺来的,就连男主人公送给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礼物,一枚13克拉的钻戒,也是从一

名黑人手上抢来的。

材料二美国电影《根》简介:1750年,在西非冈比亚,一黑人男婴呱呱落地,奥摩罗

骄傲地为儿子取名为昆塔•肯特。宾娜和奥摩罗看着他们的儿子一天天长大,心中无比欣慰。

16岁的肯特和其他男孩一起,离开家人,跟随部落中德高望重的前辈在森林中学习生存技艺。

然而,不幸的肯特在一次独目外出时,被白人奴隶贩子抓住。17岁的肯特就这样被一根索链

剥夺了他作为人的自由、权利与尊严,像牲口一样被野蛮地带上了去美洲大陆的轮船。他离

开了熟悉的鼓声、熟悉的黑非洲。离开了父母、亲人,和周围同他一样命运的人们,开始了

屈辱而悲惨的奴隶生涯。然而,从这一刻起,争取自由的火焰在昆塔•肯特心中如此强烈而

执着地燃起。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结合上述材料,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这句话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前提和起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

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

作为资本,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本主义社

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

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人间,

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德国电影《阿德龙大酒店》和美国电影《根》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确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

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的理解。属于认识类主观题,根据设问指向可知,本题考查的知

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的相关知识。考生应调动教材知识并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回答。根据材料中:阿德龙大酒店所有

的豪华装饰材料,包括男主人公送给他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礼物都是从殖民地掠夺来的;美国

电影《根》中昆塔•肯特被白人奴隶贩子带去美洲大陆,开始了屈辱而悲惨的奴隶生涯,考

生可以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形

成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一结论,印证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来

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一观点。

【点睛】“认识类”主观题

一、主要设问方式:设问有“如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如何评析、评价什么行为”等等。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策略一:判断表态一一阐述道理一一明确做法。策略二:是什么一一

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

施来解决问题。

17.材料一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康帕内拉的“大阳城”,从傅立叶的“法郎吉”到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犀利辛辣的批判,对未来社会作出

了生动描绘并真正付诸实践,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只能沦为空想。

材料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伟大发现之后,以它为理论基础,对自

由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发出了资本主义丧钟就要敲响、

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历史预言。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珠规律,坚实奠

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空想社会主义什么只能沦为空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剩余价值学说是如何坚实奠定科学杜会主义理论

基石。

【答案】(1)①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剥削工人阶级而生存,在其内

部,不可能建立起平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关系,空想社会主义的构想不能实现。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才能推翻资产阶级

统治,脱离政治斗争和工人运动,不可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以理想的方式建立

社会主义国家不具有可行性。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从根本上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只能沦为空想。

(2)①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

人剩余劳动的秘密,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

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这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

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坚实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空想社会主义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

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沦为空想,考生要从以下几个角度

进行分析,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依靠

剥削工人阶级而生存,在资本主义阶级统治的国家内部,不可能建立起平等的、生产资料公有

制的社会关系。第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伴随着基本矛盾的激化社

会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只有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脱离政治斗争和

工人运动,不可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强调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更

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懂得依靠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来改变社会。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剩余价值学说是如何坚实奠定科学杜会主义理论基石的,考生要

结合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一: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

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敲响

了资本主义丧钟、说明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历史预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

指导。第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

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珠规律,

推动了科学杜会主义的发展,坚实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点睛】为什么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首先,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它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哲学基

础,为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它

揭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而把各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从社会历

史领域中驱逐出去。②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③它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

的社会历史地位。④它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指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存在、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是

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理论基石•①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②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

历史使命,找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③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

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因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不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半规律,而且剖析了资本主义

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现实基础

之上,使社会主义真正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18.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

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世

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据此,有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终站”。

苏东脱变不到三十年,突如其来,然而又是必然而至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打破

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梦幻。纵观改革开放的中国,却出现了一番“西方不亮东方亮”“风

景这边独好”的景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社会主

义运动驶出低谷,马克思主义彰显出真理的强大威力。

你对“历史终结论”持何种态度?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理

由。

【答案】历史终结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苏东剧变不到三十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的。

(2)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

趋势,观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这标志着社会主义运

动驶出低谷,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

问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详解】本题包含两个小问,要求考生说明对“历史终结论”持何种态度,同时运用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第一小问:历史终结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由于虚无的历史观、抽象的人性论和疲软

的现实解释力而沦为脱离实践的理论空想,所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第二小问: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相关知识,考生要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作答,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决定着资

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苏东脱变不到三十年,突如其来,

然而又是必然而至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梦幻,这体

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其发展的始终。第二: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纵观改革开放的中国,却出现了一番“西

方不亮东方亮”“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世界力量对比的深刻

变化,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驶出低谷,马克思主义彰显出真理的强大威力,这反映了历史发

展的趋势。

【点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具体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

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

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9.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

的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39年底到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三篇著作,以对中国国情的精确分析为基础,提出中国现实

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中间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

级专政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论证过社会发展的五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却从自己所处的

国情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使广大

党员和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前景,极大地鼓舞了他们胜利的信心。

结合材料,阐明文中所述“中国革命两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

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

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

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

完成后一个,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解析】

【分析】

该题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背景,要求学生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

的具体内容及相互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解答该题要求考生熟悉教材知识,对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有清晰的把握,并在些基

础上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革

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

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

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