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作用(针对性训练)-202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原卷版)_第1页
开头的作用(针对性训练)-202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原卷版)_第2页
开头的作用(针对性训练)-202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原卷版)_第3页
开头的作用(针对性训练)-202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原卷版)_第4页
开头的作用(针对性训练)-202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训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习一一说明文阅读针对性训练02(开头的作用)

训练1(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模拟)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

们较少晒太阳,结果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

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也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

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

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

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提示,维生素D可

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

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

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

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

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微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

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

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鳍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

鳍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和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

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

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

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

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

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

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险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

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

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

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选自《百科知识》)

1.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

2.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能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B.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

中重要的一环。

C.目前,国际医学专家对引发冬季流感的病因已经达成共识。

D.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4.阅读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哪些预防流感的方法?

训练2(2022•江苏无锡•中考模拟)

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的背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随着预报的准确度大幅提

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这一场预测天气的革命是如何悄然发生的?

②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已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这主要是得益于数值

天气预报的贡献。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

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③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监测变为包含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监测,

气象学飞跃发展为大气科学,气象预测也从天气图经脸预报发展到如今的数值天气预报。

④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时至今日,卷津第

”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极大地保护了

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

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

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

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

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

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天有不测风云”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④自然段加点字“较准确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随着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大幅提升,人们都已经习惯根据天气预报来指导出行。

B.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进步,气象监测从单纯的站点检测变为由气象卫星遥感的全球检测。

C.“数值天气预报是指以物理数学理论为基础,用电子计算机做出的客观定量预报”这一句运用了下定

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向读者阐释了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D.曾庆存院士提岀的“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国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

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

训练3(2022•陕西宝鸡•中考模拟)

古代塑料原来是它半城

①“如胶似漆”这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实际上,“胶”和“漆”这两种物质的发现也是中国人对世界

文明作出的贡献。在此,我们以“漆”为例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

②《庄子》中有“漆可用,故割之”,这是中国采割生漆的最早记录。天然漆,又名大漆、生漆,从漆

树皮内流出时呈乳白色,凝固后变为棕红,长久放置后氧化变黑,“漆黑”一词正是来源于此。在添加了古

代最常见的朱砂颜料后,就变成红漆。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漆器,大多以黑、红两色为主。

③作为一种油溶性树脂,漆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漆酚、漆酶,它们极易引起皮肤过敏。在一定的温度和

湿度下,漆酶能催化漆酚的氧化作用而生成半醍(kun),经过半醍的催聚,使漆酚多聚成链;再经过过氧

交联,使链交织成片状漆膜;如果与麻布、纸片复合,则可交集成为体状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这种漆膜的

固化反应过程就是高分子化学反应过程。

④生漆本身就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也是目前人类所知最早使用的天然涂料。纪录片《我在故宫修

文物》中,漆器修复师用半凝固的生漆涂抹在器物表面,使得器物表面干燥后,形成了一层坚牢、光亮的

薄膜,此举不仅保护木材,而且明亮美观,还具有一定的耐热、耐酸碱的能力。

⑤古人用“胶”和“漆”这两种物质作比,显然在当时已经开始使用胶和漆,并且对其特性有了比较

深入的了解。我国考古学家曾在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现过一只漆木碗。史料记载,在古人早期的

生活用具中,木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保护木器,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涂上一层漆,因此木胎漆器获

得了很快的发展。商代贵族拥有大量的漆器已不是一件稀罕事。1950年,在河南安阳市武官村的商代贵族

墓葬中发现了很多雕花的朱漆木器。1972年,在河北藁(gio)城台西村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多种漆器。

有的胎已腐朽,而漆壳尚可辨识,它们都是朱地黑漆,有精美的花纹图案。这些都足以证明商代的漆器制

作工艺已具有一定水平。此后,从春秋战国到汉代,漆器工艺迅速发展,小到发簪、餐具、乐器,大到桌

案、御座,也都是由漆器制成。

⑥《齐民要术》中有专章论述漆器的制造。怎样可以延长漆膜的耐久性?贾思勰认为,“盐醋浸润,气

彻则皱,器便坏矣”。此外,朱砂亲油性好,用朱砂调和,既变成了红漆,也具有耐久性。环境潮湿容易发

霉怎么力*?”一曝使干”,即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杀菌,减少发霉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漆工们还发现,

漆膜的干燥速度和漆膜的质量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密不可分。虽然基于当时的条件,他们可能并未意

识到这就是漆酶的氧化作用,但是却在实践中创造了“荫屋”——为漆器的干燥固化创造了一个温度、湿

度适宜又无灰尘污染的环境。

⑦中国古代漆器具有着轻便、防水、美观、不怕摔、易塑形等特点,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更被称为

“古代塑料”。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1986年时曾说:“漆器可能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⑧漆器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文明史和历代经济生活繁荣发展的标志,大量出土的漆器文物历经几千年仍

完好如初,它们所显示的耐久性和光泽度都是现代合成高分子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1.文章第一段以成语开头,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庄子》中有“漆可用,故割之”,这是中国采割生漆的華千记录。

3.第⑤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联系文章,谈谈你对人类自古对新鲜事物不断探索发现精神的认识与启示。

训练4(2022•广西河池•中考模拟)

鲸落,世上最壮美的重生

①''大海深处,广袤荒漠。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一朝鲸落,

万物重生。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②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炳耀副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样一首小诗。与此同时,“我国科

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也成为了网络热词。近日,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

航次(TS16航次),返回三亚救助局码头,同时带回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随船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一

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③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它与热液、冷泉一同促进了深海

生命的繁荣。请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有研究者发现,在北太平洋深海中,一个“鲸落”可能就维持了

至少有43个种类1.249万个生物体的生存。这里形成的生物群落,甚至可以延续上百年。

④“鲸落”的形成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一样的生物群落:

⑤首先是食腐动物,如盲鳗、睡鲨,还有少量的石蟹、鼠尾鱼和数百万只两足动物等。它们会消耗掉

刚刚沉入海底的鲸尸上大量的肉和脂肪。

⑥当它们离开后,“鲸落”生态便会被多毛纲、连虫目和一些蜗牛为首的软体动物包围,甚至会培养出

一些在别的环境中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物种——食骨端虫就是“鲸落”中诞生的特有物种。至今科学家已发

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它们会吃掉剩下的一些组织碎片以及之前生物所留下的残渣,比如鲸骨中的

沉淀物。

⑦下一个阶段是,,硫化”阶段,主角是数量庞大的厌氧细菌,它们会进入鲸骨中去分解骨骼中的脂质,

并排出硫化氢。所以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不过并不影响这里的生命活动海底的贻贝、哈蝌、帽

贝和海螺等生物会以这些厌氧细菌为食,因此它们会在骨架周围攀附生长。

⑧最后,当鲸的所有养分都被利用完,骸骨中含有的矿物质便会慢慢变成礁岩或沙粒。也就是说,可

能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聚集着无数生命的海底礁石,在数百年前其实就是一具海洋生物的遗骸。

⑨海洋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一共也不足50个。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发现一

个“鲸落”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死掉的鲸都会成为“鲸落”。

⑩因为鲸脂相对于海水的密度较低,所以很多鲸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上,有一些会随波逐流搁浅在海

滩上。比如抹香鲸头的上部有巨大的脑油器,露脊鲸有着厚实的鲸脂层,它们死后都会漂浮在水面。就算

是一些因密度大而能缓慢下沉的鲸尸,因为体内脏器与之前的食物腐化的缘故而产生大量气体,也可能会

重新浮出水面。比如座头鲸和蓝鲸等。

(11)只有少数下沉的鲸尸因为各种因素才会完美"鲸落”,成为海底的一片“生命绿洲从“鲸落”的

骸骨,可以看到其浪漫壮丽的一生。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作为延伸,开启了更多生命。(有改动)

1.第①段引用小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2.本文说明对象是鲸落,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3.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第⑥段画线句子“至今科学家已发现了至少16种这样的新物种”中加点词“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

训练5(2022•河北石家庄•中考模拟)

大国重器

①合作社所在的田地里,一台播种机正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沿着路线匀速前进,进行播种工作。仔细

观察发现,驾驶室内竟然没有驾驶员,这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拖拉机作业横平竖直,没有一点差池!

今年开春我们合作社的8000亩辣椒播种就靠它了。”合作社负责人在田间地头看着远处的播种机高兴地说。

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②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

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目前包括55颗轨

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

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双星定位”:以两颗在轨卫星的已知坐标

为圆心,各以测定的卫星至用户终端的距离为半径,形成两个球面,用户终端将位于这两个球面交线的圆

弧上。地面中心站配有电子高程地图,提供一个以地心为球心、以球心至地球表面高度为半径的非均匀球

面。用数学方法求解圆弧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可获得用户的位置。

③完成全球组网后的北斗三号系统完全对标世界一流,现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欧洲

伽利略、俄罗斯GLONASS呈现出“四足鼎立”的局面。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

忠贵介绍,作为国之重器,北斗导航卫星单机和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

设计师杨长风说,北斗系统采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了混合导航星座,这可以保证在全球任何位置、任何时

间都可以给出精准的定位。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的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

低纬度地区性能优势更为明显。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都基本分布在单一高

度轨道上。“处在中圆轨道的北斗卫星,能够绕着地球‘满场飞',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处在地

球静止轨道的北斗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便于实现区域服务。而位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的北斗卫星,则

始终聚焦服务亚太地区。”陈忠贵说。“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进一步提

升了北斗独有的短报文通信服务。”杨长凤说,在应急情况下或是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区域,装有北斗短报

文模块的北斗终端可以通过短报文进行紧急通讯。北斗三号的信息发送能力从原来的一次120个汉字,提

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通信带宽也进一步提升,从50万用户能力提高到500万用户。

④北斗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大国重器,越来越深入人心,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开始使用北斗系统。

目前,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

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它能够提升农药、肥料使用的精度,

从而降低成本、扩大产量。据估计,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可以毫不夺张地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后中国最为重要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创

新。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北斗导航系统的意义将显得更为重要。

1.文章开头段从村民们围观无人驾驶播种机作业谈起,有什么样的好处?

2.为什么说北斗导航系统对标世界一流?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3.第④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据估计”能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举他吋,卫星导航技术带动的平均增产可以达到10%,平均成本能够降低15%。

训练6(2022•湖北襄阳•中考模拟)

为什么全世界都迷恋冰墩墩

①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一墩难求”,连摩纳哥亲王都想多要一个,因为带一个回去不好给龙风胎

交代。没有人能抵挡冰墩墩的魅力,亲王的孩子也是一样。日本记者连体育资讯都不播报了,改为播报冰

墩墩的资讯,“花滑的情报没有,但是我有冰墩墩。”火爆程度让冰墩墩上线即售罄,不少人甚至彻夜排队

只为一墩。冰墩墩彻底火了,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

②为了实现“墩自由”,网友们还打起了设计者的“主意”。设计者:“很抱歉,我们什么也没有。”冰

墩墩为什么能让全世界都如此上头?其实,冰墩墩最初的灵感只是冰糖葫芦。但由于食物无法承载国家形

象,所以选择了熊猫作为容纳物。

③于是带売的大熊猫出现了,由于头部边缘还有一圈象征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所以某种角度看上

去,还有点像一只漏了馅的芝麻汤圆。不得不说,这形象物选得真是太对了。毕竟,看到圆滚滚的熊猫谁

不想摸两把。对大熊猫,全世界有一大批爱慕者。这种圆滚滚似乎天生就让人喜爱,谁会拒绝一个胖胖萌

萌、特别黏人的吃货呢?

④为什么熊猫可以戳中我们的萌点?外形上,黑黑的眼圏为它增加了乖巧感,没有黑眼圈的熊猫会让

人感到它的脸隐藏了一丝兽性与杀意,失却了萌感。黑白配色使它有一种不一样的气质,白中有黑,黑中

有白。这似乎与中国的太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低调匀称的黑白色与中国人无论在审美还是性情上,

都有着很高的契合感。

⑤另一种说法是,人类的审美以“趋近己类为贵”为一大特征。“审美活动一旦打开,审查与被审查便

不会对等。”熊猫的外表与人类的五官区分有着类似的地方。因而更容易受到人类的喜爱。笨拙的动作,夸

张的躯体,整体以圆润构成的轮廓....

⑥外在形象使得熊猫从一开始就能够让人对其降低戒备,甚至让人觉得有种别样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憨态可掬,撒娇卖萌,像极了小时候的人类。

⑦作为当代一种代表“萌”的特殊符号,可爱天真、单纯无邪拥有萌感的熊猫可以轻易地冲破人们的

心理防线,打破文化壁垒,走向世界。

⑧在被理性侵蚀的当代社会,对可爱的追求成为全世界都需要的治愈人心的一种诉求。熊猫由此成为

中国文化中象征和谐稳重的符号,离开故土,走向更大的世界。

⑨对熊猫痴迷的可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都抵挡不住它的魅力。

⑩最初,我国通常将熊猫作为礼品送给其他国家。而1982年之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

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

(1D1984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中国开启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在方案中规定:“他国租借一只

熊猫,每年需向中国支付100万美元,如因人为原因造成熊猫死亡,需向中国赔偿50万美元,繁殖生下的

小熊猫到了3岁必须归还中国。”即使如此,各国依旧乐此不疲地向中国“租借熊猫”。我至2016年年底,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已与10个国家的12家动物园建立科研合作关系,研寃中心先后有26只大態猫旅

居海外。

⑫在外国人心目中,大熊猫温柔敦厚、憨态可掬,代表着中国释放出的善意与友好。

⑬而对中国来说,相比“龙图腾”“睡狮”等符号,熊猫更契合当前中国所强调的“和谐观念,从而更

好地减少国际上的负面影响。(选文有改动)

1.读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世界都迷恋冰墩墩”的原因。

2.本文开头段列举摩纳哥亲王、日本记者、“不少人”的例子有何作用?

3.文中划横线句“这似乎与中国的太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句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内容,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本文采用了由果到因,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全世界迷恋冰墩墩”的原因。

B.冰墩墩最初的设计方案选中了冰糖葫芦做容纳物,但由于食物承载国家形象显得不够生动,所以换成

了大熊猫。

C.“为了实现‘墩自由’,网友们还打起了设计者的‘主意'”一句的意思是:网友们从线上线下买不到

冰墩墩,只能请设计者帮忙,让他们拥有冰墩墩。

D.冰墩墩从某种角度看上去,有点像一只漏了馅的汤圆是因为它头部边缘有一圈象征国家速滑馆的“冰

丝带”。

训练7(2022•浙江•九年级期末)

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

⑴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

中畅游,林峦浑秀,烟波浩渺,画中人物放声吟唱,渔樵耕读悠然自得。

⑵舞剧《只此青绿》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让“我见青山多抚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

象。观众穿越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世界,探究一卷山河,何以青绿千载。

⑶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嬉图》“动”了起来。三维动画“复原”了《冰嬉图》

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为冬奥会留下生动印记……

⑷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珍稀古画,离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似乎有一些距离。然而近年来,“高冷”古画在创

意、技术与艺术的合力之下大放异彩,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文化生活。

让古画动起来

⑸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古人因而有徜徉画中山水的“卧游”

之说。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实现可能。

⑹登录网站“故宫名画记”,千年名作的超高清数字影像令人大饱眼福,无限放缩功能让细节纤毫毕见。

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

下一秒视角便己经跃升到空中,偏瞰群山。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

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你可以从船上视角跟随音乐进入北宋繁华的河道,

感受《清明上河图》的人声鼎沸和车水马龙:也可以随着屏幕上光影颗粒的缓缓移动,亲见《千里江山图》

绘制的细节过程,欣赏青绿山水在昼夜不同时段下的景色变幻。

⑺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

让古画融起来

⑻打开青年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视频,看到的是一幅静中有动的古代画卷:淡黄色的背景有如一

卷展开的宣纸,几位演奏者发髻高缗,身着古代服饰,古琴、笛萧、大鼓、中阮,信手弹拨吹奏,悠扬乐

声从古画中流消出来。这一系列“古画音乐”的视频在互联网上收获数以亿计的播放量。

⑼在时下的国风国潮中,以“画境”统摄传统要素和当代形式,在融合性表演情境中展现文化的古韵

与新貌,已经成为一种创作趋势。舞蹈《唐宫夜宴》就伴随着娇憨可爱的唐代女乐官的舞姿,徐徐展现《簪

花仕女图》《捣练图》《备骑出行图》等画面。

⑩这不仅是艺术形式上音、舞、诗、画的结合,也是文艺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是媒介形式上的优势互

补。年轻人身着汉服游逛历史文化街的时候,会适时举起手机进行直播:短视频网站上,网友自发生产着

海量的国风内容:动漫游戏嫁接古画背景、民乐配乐和非遗技艺体验,也很受用户欢迎……人们通过多种

方式实现与传统文化的“超链接”。

让古画活起来

(11)系列短片《此画怎讲》让画作上的人物自己开口了,以古画《果亲王允礼像》为主题的一集,巧借

直播形式,通过“果亲王”对身边文房摆设、身上服饰妆容的介绍,把画作元素风趣解读出来,甚至由一

盆墨兰花里的灵芝,说到兰芝竞秀、君子之交的传统文化寓意,由画像的面容立体、层次分明,引出清代

“海西画派”将中国传统画法和西方阴影透视相结合的知识点。

⑫“古画会说话”意在以亲切的面貌、活泼的语态,拉近古画与当代人的距离,让更多人感受传统与

当下的息息相通。传统“活”在当下、文化传承有“我”,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中级取自信和底气,推动国

风国潮的创意奔涌。

⑬当然,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只是开始;静下来、沉下来、传承创新下去,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2022年3月18S)

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各指的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文章开头所举的古画以亲切活泼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的三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3.这篇文章发布在官网上,点赞数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

这个评论的理解。

训练8(2022•辽宁抚顺•九年级期末)

人体细胞如何发“电报”?

①“滴……滴滴……”,寂静的深夜里,情报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发报,把紧急军情传递给战友。这种谍

战片中的场景,也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生——数以亿计的细胞,通过传递信号使构成人体的60万亿个细胞团

结一心。

②细胞们是如何“发报”的呢?

③细胞间传递的竟然也是电。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这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的生

物电。早在公元18世纪,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就发现了生物电。生物体可以产生电流,产生电流的原理

过了一百多年才逐渐被科学家知晓。20世纪50年代,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脸发现了静息

电位。霍奇金将直径为0.1毫米、内部充满海水的毛细玻璃管,纵向插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作为细

胞内电极,将另一电极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通过电压钳在毛细玻璃管尖端和细胞外电极之间记录到约

60毫伏的电位差,细胞内为负电位。霍奇金的发现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首次记录到

细胞的跨膜电位,为电生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④过了20多年,科学家才确认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的跨膜流动引起的。钾离子丰学分布在细胞内,即

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

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有一种“漏钾通道”,只允许钾离子通过。因此,钾离子会顺着浓度差向细胞外流动,从

而形成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带正电荷的钾离子流动会形成一种阻碍其流动的电场力,使电位差在负60

毫伏左右达到平衡。

⑤当细胞受到刺激——其他细胞传来的电流,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就会开放。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

远高于细胞内,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波动。如果通过仪器

来观察,它就像一个尖峰,好比发报机传出的那一声短促的“滴”声。接下来,它可以传遍整个细胞膜,

再通过细胞间的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细胞。该电位因其接受刺激的大小而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即产生每秒钟

次数不等的电信号,形成一连串类似摩尔斯电码的“滴……滴滴……滴滴滴……”将信号不断传递开去。

⑥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发“电报”功能,比如血细胞、骨细胞、表皮细胞、毛发细胞都不会产生生物

电,也就无法发“电报”。人体中具有发报功能的是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是非常活跃的“情报

员”,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机体的内外环境,忠实执行着“情报工作”。如果说神经细胞是消息灵通的“高

级特工”,那么肌细胞和腺细胞这些“基层特工”除了收发情报还要执行任务,也就是收到电信号再通过生

理生化反应引起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心跳、呼吸、走路、说话、思考问题和新陈

代谢,等等。

⑦下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我们就知道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把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可

以做出各种行为、执行各种功能的生命有机物的物质,就是肉眼看不见的永不消逝的电话动。

1.说说选文开头段的妙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⑤段的说明内容。

3.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掉?为什么?

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即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专送的一项是()

A.细胞间传递的电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的生物电,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

B.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验,首次记录到细胞的跨膜电位,这个研究意义重大。

C.当细胞受到刺激,带负电荷的钠离子使细胞出现电位波动,它可以传遍整个细胞膜。

D.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发“电报”功能,血细胞、骨细胞、表皮细胞等就不会发“电报

训练9(2022•江西上饶•中考模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