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教学目标1.通解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旨的能力。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1教学目标1.通解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旨的能力。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3.培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教学目标1.通解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旨的能力。

2.2回顾讨论:选文中大鹏达到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明确:大鹏没有达到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大鹏要向南飞行,还须依靠海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待”的。它虽然能够在九万里的高空翱翔,没有阻碍,看似自由自在,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反过来说,它受了风的制约。因此,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回顾讨论:选文中大鹏达到真正的逍遥了吗?为什么?明确:大鹏没3明确:文中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另外,对比手法的使用也比比皆是,反反复复对比,有力地引出了庄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列举前两段运用的典型的修辞手法列举前两段运用的典型的修辞手法4尧让位于许由尧让位于许由5

3、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3、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与6思考:本段中的日月、爝火、鹪鹩、鼹鼠分别比喻什么?日月------------?爝火------------?鹪鹩------------?鼹鼠-------------?许由尧许由思考:本段中的日月、爝火、鹪鹩、鼹鼠分别比喻什么?日月---7

4、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厉而年谷熟。吾是以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惟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汝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4、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8肩吾问连叔:“我听接舆说了一件事,大而无当,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没有边际,让人找不着北,有点不近人情,我感到很惊讶。”连叔问肩吾:“接舆都跟你说了什么?”肩吾说:“接舆说遥远的姑射山上,有一位神人,长得冰清玉洁,像小女孩一样柔和,吸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乘坐云气,驾驭飞龙,翱翔于天地之间。他的精神很专注,能使世间万物不受伤害,年年庄稼大丰收。我认为他这是胡说八道不可信。”肩吾问连叔:“我听接舆说了一件事,大而无当,就像天上9连叔说:“嗯,我听说瞎子不能见识色彩的绚丽,聋子无法领略音乐的美妙。难道只有身体有瞎聋吗?认识也一样有瞎聋啊。这恐怕说的就是你这样的人吧。接舆所说的神人,他的德行,能将万物混同为一体,使天下自然太平。虽然世人向他祈求天下太平,他哪里需要刻意地去努力治理天下呢?这样的神人,外物伤害不了他,洪水滔天淹不死他,天下大旱到使金属和石头都熔化了、山脉都烧焦了,他也不会感觉热。他随便抖落的灰尘,都能造就出尧舜这样的圣人,他又怎么可能去刻意去管理天下呢?连叔说:“嗯,我听说瞎子不能见识色彩的绚丽,聋子无法领略音乐10

5、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5、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11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④。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⑤。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12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种下后,结出的果实可以填塞五十斗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种下后,结13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14思考:庄子给惠子讲宋人卖冻疮药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宋国人有冻疮药,却不会利用它,为了眼前的利益把冻疮药卖给了一位游客,而吴王却利用它打败了越过。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见识尚浅陋而被成见蒙蔽。本段旨在论证“至人无己”。所谓“无己”,就是不被成见,知识,欲念,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蔽塞。思考:庄子给惠子讲宋人卖冻疮药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15主旨归纳选文先借“鹏之徙于南冥”的故事将大鹏与蜩、学鸠、斥安鸟对比,然后由物及人讲述了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从而从反面阐述了世间万物均“有所恃”,算不上逍遥的道理,为从正面表明自己的观点蓄势;文章最后,庄子以正面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无己”“无名”“无功”才能逍遥。主旨归纳16字音识记1.坳堂之上(ào)

2.榆枋(fānɡ)3.夭阏(è)4.决起而飞(xuè)5.爝火(jué)6.数数然(shuò)7.泠然(línɡ)8.蟪蛄(huìɡū)9.无用而掊之(pǒu)10.斥(yàn)字音识记17通假字1.藐姑射之山(通“邈”,理解为远)2.而御六气之辩(通“变”,理解为变化)3.而爝火不息(通“熄”,理解为熄灭)4.夫知亦有之(通“智”,理解为思想,智慧)5.犹时女也(通“汝”,理解为你)6.而后乃今培风(通“凭”,理解为凭借)7.北冥有鱼(通“溟”,理解为海)8.其翼若垂天之云(通“陲”,理解为边缘)9.三飡而反(通“餐”,理解为饭食)10.小大之辩(通“辨”,理解为分别)通假字18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19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20古今异义1.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天空飘浮的生物或空气、尘埃等物体今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体3.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古义:错综华美的色彩以及花纹今义:篇幅不长的单篇作品古今异义21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古义:大江大湖今义:四方各地;旧时指到各处流浪靠卖艺为生的人5.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某事实,后文加以转折6.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7.野马也,尘埃也古义:田野上空浮游蒸腾的云气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22词类活用1.鹪鹩巢于深林名词作动词,筑巢2.然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飞向南方3.而我犹尸之名词作动词,在其位而无所作为4.时则不至名词作状语,有时5.此亦飞之至也动词作名词,极点6.其坚不能自举形容词作名词,硬度7.越有难形容词作动词,发动战争词类活用23文言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何不虑以为大樽省略句3.以游无穷者省略句4.而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5.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6.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7.鹪鹩巢于深林状语后置句8.吾闻言于接舆状语后置句文言句式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2课《鹏之徙于南冥》优质课件25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夭阏(yāoè)抢(qiǎnɡ)榆枋而止B.蓬蒿(pénɡɡāo)藐姑射(shè)之山C.形骸(ɡāi)以盛(shènɡ)水浆D.舂(chōnɡ)粮越有难(nàn),吴王将使将(jiànɡ)解析:A项,“抢”应读qiānɡ;B项,“蒿”应读hāo,“射”就读yè;C项,“骸”应读hái;“盛”应读chénɡ。答案:D一、基础达标解析:A项,“抢”应读qiānɡ;B项,“蒿”应262.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三飡而反②将旁礴万物以为一③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④客得之,以说吴王⑤而征一国者⑥藐姑射之山⑦辩乎荣辱之境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①③⑤⑥⑦D.①②⑥⑦解析:①“飡”通“餐”,“反”通“返”。③“纟光”通“纩”。⑤“而”通“能”。⑥“藐”通“邈”。⑦“辩”通“辨”。答案:C2.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解析:①“飡”27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B.三飡而反,腹犹果然C.则其负大舟也无力D.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解析:A项,“不过”,不超过;B项,“果然”,吃饱的样子;C项,“无力”,没有力量。与现代汉语相同。D项,“文章”,错杂的花纹。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解析28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世蕲乎乱治理,治乱B.魏王贻我大瓠之种给予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善良D.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职业解析:C项中的“善”,擅长,善于。答案:C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解析:C项中的“29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