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考纲 1.发展的含义(hányì)。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第三十七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页,共41页。 最新考纲第三十七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页,共41页。第二页,共41页。第二页,共41页。判断正误1.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 (2012·上海卷,19A)2.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 (2012·天津(tiānjīn)卷,3③)3.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2012·福建卷,36②)4.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2012·江苏卷,31A)5.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013·重庆卷,11B)第三页,共41页。判断正误第三页,共41页。状元笔记1.[闪记] 新事物胜旧事物,无可比拟合规律; 新物优越合利益,艰难曲折别泄气。2.[口诀] 事物发展两状态(zhuàngtài),量变加剧质变起; 超过范围和限度,质量互变不停息。 适度原则要牢记,促成飞跃不失机; 平时注意量积累,防微杜渐别姑息。第四页,共41页。状元笔记第四页,共41页。判断正误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3.×[量变(liàngbiàn)与质变有本质区别。]4.×[事物发展是量变(liàngbiàn)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5.×[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liàngbiàn)。]第五页,共41页。判断正误第五页,共41页。1.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在把握“发展的实质”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mièwáng)”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变化。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两类,不可混淆。核心考点一发展(fāzhǎn)的实质和趋势考点(kǎodiǎn)精讲第六页,共41页。1.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核心考点一发展(fāzhǎn)的实质特别提醒:发展(fāzhǎn)的普遍性和实质第七页,共41页。特别提醒:发展(fāzhǎn)的普遍性和实质第七页,共41页2.正确认识前进(qiánjìn)性和曲折性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区别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第八页,共41页。2.正确认识前进(qiánjìn)性和曲折性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联系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方法论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第九页,共41页。联系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此考点主要采用主、客观试题的形式(xíngshì),考查学生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的理解和运用。命题(mìngtí)探究第十页,共41页。此考点主要采用主、客观试题的形式(xíngshì),考查学生 发展的实质【典例1】(2012·江苏卷)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知识(zhīshi)定位:事物发展的道路、发展方向,系统优化法等。 解题关键:读懂题干的意思,储存介质的不断发展直接体现了发展的前进性。第十一页,共41页。 发展的实质第十一页,共41页。 解析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选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tǒngyī),并不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A错误。题干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方向,而不是道路,B不选。题干没有涉及存储介质的内部结构问题,D不选。 答案C第十二页,共41页。 解析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说明事【训练1】自然界和人类(rénlèi)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 ()。 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的理解。A错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量变并不是事物的发展,C正确,B、D错误。 答案C第十三页,共41页。【训练1】自然界和人类(rénlèi)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 发展的趋势【典例2】(2013·上海卷)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对西方元素的追逐走向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将之与现代元素相嫁接的过程。这表明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 ()。 A.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C.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D.遵循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 知识定位:事物发展的状态,认识的过程。 解题关键(guānjiàn):理解题干材料的哲学寓意。第十四页,共41页。 发展的趋势第十四页,共41页。 解析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对西方元素(yuánsù)的追逐到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并与现代元素(yuánsù)相嫁接的过程,说明现代中国文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具体与抽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C两项不符合题意;从意识出发的认识路线是唯心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D项排除。故选A。 答案A第十五页,共41页。 解析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对西方元素(yuáns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xiànɡqián)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正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第十六页,共41页。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第十六页(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qiánjìn)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qiánjìn)。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qiánjìn)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qiánjìn)。第十七页,共41页。(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qiánjìn)中有【训练2】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题干并没有(méiyǒu)把新旧事物作比较,①不符合题目要求,④与题无关。题干强调人生不摔跟头、不碰壁就不能长大,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第十八页,共41页。【训练2】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易错点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训练3】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yìxiāng)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易错矫正(jiǎozhèng)第十九页,共41页。易错点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易错矫正(jiǎozhèng解析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kèɡuānɡuīlǜ)、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才是新事物,①排除;④观点错误。②③是对网上祭祖的正确看法,选B。答案B剖析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shìfǒu)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对新事物的判断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尤其应注意不要被披着新事物外衣的旧事物所迷惑。第二十页,共41页。解析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kè认识事物发展(fāzhǎn)的两种状态核心考点二发展的量变(liàngbiàn)和质变状态考点(kǎodiǎn)精讲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根本的、显著的呈现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第二十一页,共41页。认识事物发展(fāzhǎn)的两种状态核心考点二发展的量变联系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第二十二页,共41页。联系辩证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部分的一个高频考点,近年(jìnnián)各地高考均有涉及,侧重于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命题(mìngtí)探究第二十三页,共41页。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部分的一个高频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典例3】(2013·江苏卷)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世界上的一切(yīqiè)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知识定位: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解题关键:“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指向量变与质变。第二十四页,共41页。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二十四页,共41页。 解析题干的关键句“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xiāoshī)”,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变化、发展,没有体现联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该观点本身错误,故C项排除;内部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该观点本身错误,故D项排除。 答案A第二十五页,共41页。 解析题干的关键句“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xiā【训练4】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过:“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D.要优化事物内部结构促使事物发生质变 解析贝多芬这句话旨在说明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量的积累达到一定(yīdìng)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故选B项。其余三项本身正确但与贝多芬这句话的主旨不符。 答案B第二十六页,共41页。【训练4】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过:“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 综合考查发展的观点【典例4】(2013·上海卷)德国《团结报》曾推出过完全手写的头版,意在警告人们不要因为使用电脑书写而荒废了手写技能。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kànfǎ):第一种是,电脑书写可以提高书写效率,符合时代潮流;第二种是,电脑书写使人产生依赖,造成提笔忘字,不宜过度使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kànfǎ)的合理性。 知识定位:事物发展的状态、趋势。 解题关键:评析两种观点的合理性,主要是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支持该观点。第二十七页,共41页。 综合考查发展的观点第二十七页,共41页。解析第一种观点,是支持新事物的,故可用新事物的优势评析;第二种观点,要保持原有的性质(xìngzhì),故适合于适度原则。答案评析第一种看法: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电脑书写虽然有缺陷,但它可以提高书写效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我们应该积极促进它向前发展。评析第二种看法: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对电脑书写产生依赖是长期使用电脑书写的结果,这种依赖必然会引起质变,造成提笔忘字。因此,对待电脑书写我们应该坚持适度原则。第二十八页,共41页。解析第一种观点,是支持新事物的,故可用新事物的优势评析;第【训练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共同努力的伟大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dànshēng)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十九页,共41页。【训练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结合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fāzhǎn)观的?解析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发展(fāzhǎn)观所包括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材料中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可概括出答案。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fāzhǎn)的,发展(fāzhǎn)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fāzhǎn)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fāzhǎn)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三十页,共41页。结合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易错点2量变一定引起质变【训练6】下图是新华社发布(fābù)的一张漫画,它反映的是汽车从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到反而成为累赘的过程。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易错矫正(jiǎozhèng)第三十一页,共41页。易错点2量变一定引起质变易错矫正(jiǎozhèng)A.事物的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质变是事物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指事物成分排列结构的变化D.量变的积累(jīlěi)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人们的出行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导致了乌龟的速度。这体现了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故D符合题意。答案D剖析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zhìbiàn),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zhìbiàn)。第三十二页,共41页。A.事物的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然结果剖析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易错点3质变是量变的总和【训练7】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kēxué)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第三十三页,共41页。易错点3质变是量变的总和第三十三页,共41页。解析(jiěxī)华罗庚的意思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③正确,选B。②④本身说法错误。答案B剖析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准备(zhǔnbèi),质变是结果,但不能简单认为质变是量变的总和。第三十四页,共41页。解析(jiěxī)华罗庚的意思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没有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 热点回放 信息(xìnxī)解读第三十五页,共41页。 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第三十五页,共41.柬埔寨王国商业部部长占蒲拉西认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和东盟关系发展迅速。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只有中国安全渡过了,并且经济还在高速平稳增长,带动了东盟国家的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liánxì) B.事物的联系(liánxì)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liánxì)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liánxì)是有条件的 解析中国的发展带动了东盟的发展,说明事物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普遍联系(liánxì)的,故C项正确。 答案C第三十六页,共41页。1.柬埔寨王国商业部部长占蒲拉西认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和东2.10年前,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3年前,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年来,“10+1>11”的魔力方程式,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与东盟10国的共赢之路。“10+1>11”的魔力方程式启示我们 ()。 A.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C.必须(bìxū)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特殊性 解析“10+1>11”注重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的优化,体现了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 答案C第三十七页,共41页。2.10年前,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3年前,中国与东3.中国与东盟在近期乃至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存在诸多重要契合点,双方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十分诱人。中国将继续奉行(fèngxíng)“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新一届政府将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不断巩固和深化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与有关东盟国家间的分歧。 (1)新一届政府为什么要坚持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你对我国巩固和深化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认识。第三十八页,共41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