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文体复习_第1页
三种文体复习_第2页
三种文体复习_第3页
三种文体复习_第4页
三种文体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种文体复习三种文体复习阅读课标推荐文言文记叙文散文议论文说明文2阅课标推荐文言文2诗词题目类型:

1、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对某句诗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

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4、结合具体诗句对名家诗词内容风格比较赏析。(李白、杜甫、苏轼)3诗词题目类型:1、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题要领一、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三、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二、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4答题要领一、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1、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答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首词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2、含哲理句子: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象征意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

3、从修辞入手:运用的修辞+作用(生动写出景物或事物的某种特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诗人巧设比喻,把北风比作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既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4、从传神字词入手(动词、形容词、声音颜色味道视觉听觉味觉)51、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5一、析动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案: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二、炼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三、特殊词

a.

叠词: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历历:一个一个清清楚楚。萋萋:茂盛的模样。这两个叠词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

b.表颜色的词: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一、析动词6记叙文考点7记叙文考点7记叙文考点1.概括(文章)某一段的(故事情节)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意思。(概括)2.分析句子的含意,分析某一段的作用。(理解)3.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品味这句话在好在什么地方?(赏析)5.分析人物形象。6.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感悟)7.文中采用什么写法8记叙文考点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解题思路A.面对一篇记叙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子(与题目有联系位置较特殊单独成段与本文主题相关等)B.看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原句能概括用原句,不能概括时也要从原文中找原句进行概括整理。11解题思路11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A.概括文章内容

压缩语段提炼关键句子信息概括公式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人+地方+时间+事件。123.解决各类型的方法或步骤【重要能力】12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位于文章开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总领全文。2.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3.设置悬念,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4、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交代内容。点明行文线索。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或开启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对人物或事情起对比烘托的作用。位于文章结尾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大致为1.照应开头或题目与开头呼应。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深化中心升华主题。4、言尽意无穷。耐人寻味,发人深省。13B.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13C.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题公式:××××等词用得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动作或形态(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去写)表现了人物……的感情。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形象生动、清新优美、富有感染力、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委婉含蓄、准确严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结合文体、语境、修辞和具体语句选用分析)14C.加点的词语在文中作用?做题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答D.赏析句子:品味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1.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赏析(如词语的妙用修辞方法)2.从整个句子的主要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赏析3.答题格式一般为:(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E.读了本文之后给你的启示或道理要解决这类主观性试题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条理分明。有个人的特殊见解。思想要健康,格调要积极乐观。需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去写的可适当结合,但不可过长。15D.赏析句子:品味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15F.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情操。要对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分析2;评价人物:要具体写出人物性格品质情操等,明确表明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欣赏、赞美、喜爱、敬畏等)做到客观公正。G。补充一点:根据每道题后面的分值可按步骤答题即:2分答题时至少答两条。一般采用N加一格式。16F.分析人物形象16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7)吸引读者、新颖。(8文眼;揭示文章中心。17归纳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17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排比(增强气势)、夸张(突出特征印象鲜明)、反复(强调,感染力强)、借代、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用、对比(突出特点,使鲜明)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8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能准确辨析)18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9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20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21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摘录或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体会文章蕴藏的感情品味文章生动的语言表达阅读的感悟和体验散文阅读考点22指出行文思路和线索散文阅读考点22考点突破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能利用的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3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4从文章标题入手,围绕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等问题思考。23考点突破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3考点突破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2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3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语句。①句段作用:总领全文、呼应前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②结尾作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24考点突破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24

三、表达方式通常会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寓情于叙,寓情于景、寓情于议。四、品味语言词语的妙用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2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3词语的表达作用。4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六、表现手法1.内容方面:托物言志、对比反衬、铺垫烘托、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层深入借景抒情

2.结构方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承上启下、首尾照应25三、表达方式通常会是记叙、描写、议论、抒议论文考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6议论文考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6解题思路A.面对一篇议论文首先要看题目边读边思考,初步领会整篇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文中特殊的句子,找出作者所持的见解与主张(即论点)。B.结合下面的问题,了解所问的内容是什么,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一道题一道题的解决问题。C.问题的答案要善于从文章中找原句。27解题思路27找论点的方法:

一、要看文章的标题二、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⑷结尾归纳;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判断的句子。28找论点的方法:

一、要看文章的标题二、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首段的作用1.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2.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3.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29首段的作用尾段的作用29议论文的语言

品味语言的方法1.解析词句的含义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2.生动准确严密鲜明主观性试题答题格式为:1、文章关键句+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或现象+自己的见解。2、言之有理,语句通顺,言简意赅。30议论文的语言主观性试题答题格式为:30说明文考点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分析其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