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4页
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科医师晋升副主任高级职称(两例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表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十二指肠腺鳞癌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学上由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成分共同组成。有关该肿瘤的文献报道不多并以个案为主,且详细描述或探讨影像学表现的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十二指肠腺鳞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女性,51岁。因“持续性右上腹痛1个月,加重3天”于2013年2月20日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坦,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一约8cm×6cm肿块,边界清,肿块固定,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血WBC11.2×109/L,NE72.3%,RBC2.31×1012/L,HGB61g/L,PLT380×109/L;粪OB3+;尿WBC(定量)34个/μL;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均正常。患者2男性,83岁。因“皮肤及巩膜黄染9个月,超声示壶腹部占位”于2012年12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形态不规则的包块,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内为部分肠段,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血PLT94×109/L;肿瘤标志物CA19‐9>1200U/ml,AFP、CEA正常;粪尿常规正常。1.2检查方法CT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256层iCT、德国西门子SensationCardiac64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常规层厚、层间距5.0mm,重建层厚、层间距1.0mm。患者空腹,于平扫前10min口服温水800~1000ml。平扫(扫描范围:膈顶至髂骨)后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300mgI/ml)80ml,之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管,流率3.0ml/s。注射后25s、60~70s、120s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在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MPR重建。钡餐造影检查:采用日本岛津数字化多功能透视/摄影系统Flexavision。患者口服产气粉3g后,再口服220%硫酸钡混悬剂100ml,行常规胃肠气钡造影检查。透视及点片为自动毫安、千伏调节,影像分辨率为12bit。2结果2.1影像学表现患者1CT表现: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上段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大小约16.7cm×9.8cm的厚壁空洞样肿块,其轮廓呈分叶状,内外壁均凹凸不平,相应肠腔明显扩大,其内见气液平面影;增强扫描肿块内部强化不明显,外层壁呈线样环状强化,病灶与肝Ⅳ、Ⅴ、Ⅵ段分界不清,胃幽门部受压变窄,且分界不清,肝右段、胰、脾及双肾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腹腔内未见游离性积液(图1)。造影表现: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上段不规则团片状龛影,大小约9.3cm×6.9cm,边缘毛糙,相应肠腔结构不清,胃幽门部轮廓不光整,胃呈“钩型”,大小弯侧轮廓尚光整,胃体部黏膜规则(图2)。患者2CT表现:十二指肠壶腹部可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8cm×1.9cm,边界不清,密度尚均匀,CT值约41HU,注入对比剂后,病灶较均匀性轻度‐中度强化,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CT值分别为52HU、66HU、63HU,病灶略向十二指肠肠腔内突起,主胰管、副胰管及胆总管受压、不同程度扩张,直径分别为5.9mm、4.7mm、8.5mm,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病灶与胰头部分界不清,胰体尾部形态尚可,实质萎缩,肝实质密度均匀,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腹腔内未见游离性积液(图3)。2.2随访结果患者1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后、降部上段后壁巨大凹陷性病灶,底部不平,覆污秽苔。予活检4块,取质检脆、易出血。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鳞癌。患者已为恶性肿瘤晚期,无法手术根治,为提高生活质量,于2013年3月1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右叶下一黄色硬质不规则肿块,大小约8cm×6cm×6cm,固定并侵犯肝脏,腹膜未见颗粒状癌结节,遂行胃空肠吻合术。患者术后短期情况较好,3月17日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病情持续恶化,3月20日患者病危。患者2患者于2012年12月1日行保留幽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表面未扪及明显结节,盆腔及腹壁未见明显转移结节,Kocher手法将胰头翻起直至腹主动脉左侧,触及胰头部有一肿块,大小约2cm×1cm,质地中等,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病理诊断:(十二指肠壶腹部)腺鳞癌,大小3cm×3cm×2cm,胰周淋巴结(0/2)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CK7(大部分+)、TopoⅡ(+)、CK20(‐)、P53(‐)、CDX2(‐)、P16(‐)、P63(少部分+)、Ki‐67(40%)。3讨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仅为0.035%~0.048%,占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3%,腺癌是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而原发于十二指肠的腺鳞癌非常少见。由于缺少大宗病例的系统性研究,关于腺鳞癌的组织学起源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①多能性上皮干细胞转化为鳞状细胞和腺细胞;②肠黏膜腺上皮鳞状化生,胃肠道的腺体化生可能是导致腺鳞癌的主要原因;③腺癌转化为鳞状细胞癌;④两种恶性肿瘤的碰撞。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上腹不适,进展期常表现为溃疡、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本组2例十二指肠腺鳞癌具有如下临床特点:①中老年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②发生于十二指肠的降部区域;③确诊时临床病程为中晚期。影像学检查为十二指肠腺鳞癌的诊断提供有用信息,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横轴位与MPR结合能较好的显示周围器官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分析本组病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十二指肠腺鳞癌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为:①肿瘤较易发生囊变坏死,当坏死区与肠道相通时,形成厚壁空洞样肿块。本组病例1即为此表现。这是因为鳞癌生长迅速,其倍增时间仅为腺癌的一半左右,易因血供不足而发生液化坏死;②肿瘤的实性部分在CT平扫上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度‐中度强化。这与鳞癌和腺癌成分的比例有一定关系,鳞癌细胞多呈实体巢状排列,中央乏血供,而腺癌以腺管状或筛状排列,间质及血供丰富。本组2例强化模式均为少血供表现,病例1病灶边缘呈线样环状强化,其病理基础可能为肿块外层壁主要以腺癌成分为主;③肿瘤发生于胰胆管十二指肠连接区时,常伴有胰管、胆管的扩张。本组病例2具有此特点,此时与胰腺癌较难鉴别,但一般而言,胰头癌造成的胆系梗阻较壶腹癌明显;胰腺癌与壶腹癌均可产生双管征,但前者扩张的胆总管与胰管接近,而后者两管之间有一定距离;④直接侵犯周围器官或肠系膜、腹腔内扩散;⑤肿瘤可导致肠腔狭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