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etroleum&NaturalGasesandOilfieldWatersSection1石油(Petroleum)Section2
天然氣(NaturalGases)3
Section
油、氣的穩定同位素(StableIsotopesofPetroleum、gases)Section4
油田水(OilfieldWaters)Section1
Petroleum1石油的化學組成(ChemicalCompositionofPetroleum)2石油的分類(ClassificationofPetroleum)3海陸相石油的基本區別(BasicDifferenceofMarineandContinentalPetroleum)4石油的物理性質(PhysicalPropertiesofPetroleum)Whatispetroleum?Whatisascientificdefinitionaboutpetroleum?Whatisthedifferenceofpetroleumandnaturalgas?Whatisthedifferenceofmarineandcontinentalpetroleum?Youcanfindtherightanswerinthechapter!
Section1
PetroleumWhat?
Petroleumisaflammableorganicoreinporespaceofrockunderground,whosemaincomponentsisliquidhydrocarbon。
Petroleumismixturesof
hydrocarbons。
地下油氣藏中的石油是氣態液態及固態烴類(gaseous、liquid、andsolidhydrocarbon)及其衍生物的混合物(oritismixturesofhydrocarbonramification),在成分上以烴類為主,含有數量不等的非烴化合物(non-hydrocarboncompound)及多種微量元素(manifoldtraceelements)。
在相態上以液態為主,溶有大量烴氣及少量非烴氣以和數量不等的固態烴類(hydrocarbon)及非烴類物質(non-hydrocarbonsubstance)。
不同油氣藏中組成石油的各種成分和相態的比例是因地而異的。因此,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常數(chemicalcompositionandphysicalconstant)
石油沒有確定的化學成分,因而也就沒有確定的元素組成。但其元素組成還是有一定的變化範圍(varietyrange)。(一)、Elementcomposition
石油主要由碳carbon(C)、氫hydrogen(H)、硫sulfur(S)、氮nitrogen(N)、氧oxygen(O)等元素組成(表)。一、ThechemicalcompositionofpetroleumElementcompositionsofcrudeoil(weightpercent)
原
油
產
地元
素
組
成CHSNO中
國
大慶(薩爾圖混合油)85.7413.310.110.150.69勝利(101混合油)86.2612.200.800.41-弧島油田84.2411.742.200.47-大港油田(混合油)85.6713.400.120.23-江漢油田(混合油)83.0012.812.090.471.63克拉瑪依油田(混合油)86.1313.300.040.250.28前蘇聯雅雷克蘇80.6110.361.05痕量8.97烏克蘭84.6014.000.141.251.25老格羅茲尼86.4212.620.32-0.68卡拉-布拉克87.7712.37--0.46美國
文圖拉(加利福尼亞州)84.6012.700.401.701.20科林加(加利福尼亞州)86.4011.700.60--博芒特(德克薩斯州)85.7011.000.702.61堪薩斯州84.2013.001.900.450.45(據石毓程,1980補充)
原油中含硫量變化很大(sulfurcontentchangesgreatly)
,從萬分之幾(克拉瑪依,0.05%)到百分之幾(委內瑞拉,5.48%)。根據含硫量可把原油分為高硫原油(high-sulfurcrude)(含硫量大於1%)和低硫原油(low-sulfurcrude)(含硫量小於1%)。原油中的硫(sulfur)主要來自有機物的蛋白質(proteininorganicsubstance)和圍岩的含硫酸鹽礦物(sulfatemineralcontainingsulfurinwallrock)如石膏(gypsum)等,故產於海相環境的石油較形成於陸相環境的石油含硫量高。
原油中含氮量(nitrogencontent)在0.1-1.7%之間,平均值0.094%。90%以上的原油含氮量小於0.2%。
原油的含氧量(oxygencontent)在0.1-4.5%之間,主要與其氧化變質程度(degreeofoxygenationtransformation)有關。
除上述5種主要元素(majorelement)之外,還從原油灰分(石油燃燒後的殘渣)中發現有鐵(Fe)、鈣(Ca)、鎂(Mg)、矽(Si)、鋁(Al)、釩(V)、鎳(Ni)、銅(Cu)、銻(Sb)、錳(Mn)、鍶(Sr)、鋇(Ba)、硼(B)、鈷(Co)、鋅(Zn)、鉬(Mo)、鉛(Pb)、錫(Sn)、鈉(Na)、鉀(K)、磷(P)、鋰(Li)、氯(Cl)、鉍(Bi)、鈹(Be)、鍺(Ge)、銀(Ag)、砷(As)、鎵(Ga)、金(Au)、鈦(Ti)鉻(Cr)、鎘(Cd)等3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雖然種類繁多,但總量僅占石油重量的萬分之幾,在石油中屬traceelement,亦或稱之為灰分元素(ashelement)。
在石油微量元素(traceelement)中,以釩(Vanadium)、鎳(Nickle)兩種元素含量高、分佈普遍,且鑒於其與石油成因有關聯,最為石油地質學家所重視。
V/Ni比值可做為區分是來自海相環境還是陸相環境沉積物(distinguishseafaciesenvironmentand
continentalfaciesenvironmentsedimentary)的標誌之一。
一般V/Ni>1被認為是海相環境(marinefaciesenvironment)
。
V/Ni<1為陸相環境(continentalfaciesenvironment
)。(二).Compoundofpetroleum
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C、H、S、N、O,但由這5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卻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機化合物(organiccompound)。籠統地說,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多是有機化合物,作為雜質混入的無機化合物(inorganiccompound)不多,含量甚微,可以忽略不計。石油的化合物組成,歸納起來可以分為烴和非烴(hydrocarbonandnon-hydrocarbon)兩大類,其中烴類是主要的,這與元素組成以C、H占絕對優勢相一致。飽和烴或烷烴或石蠟烴(鏈烷烴及環烷烴)不飽和烴--烯烴、芳香烴和環烷-芳香烴Compoundofhydrocarbon1.Compoundofhydrocarbon(1).saturatedhydrocarbon在石油中飽和烴(saturatedhydrocarbon)在數量上占大多數,一般占石油所有組分的50-60%。可細分為正構烷烴(n-paraffin)、異構烷烴(i-paraffin)(同分異構體isomers—具有相同成分但具不同分子結構從而具不同特性的物體)和環烷烴(naphthene)。
直鏈的正構烷烴(n-paraffin)平均占石油的15-20%(體積),輕質原油(lightcrudeoil)可達30%以上,而重質原油(heavycrudeoil)可小於15%。石油中已鑒定出的正烷烴(n-paraffin)自C1-C45,但石油大部分正烷烴(n-paraffin)碳數≤C35。
Innormaltemperatureandpressure,正烷烴C1-C4為氣態,C5-C15為液態,C16以上為固態(天然石蠟)。Thedistributionofdifferencetypesn-paraffinasfollowingchart:由圖可見,儘管正構烷烴的分佈曲線形態各異,但均呈一條連續的曲線,且奇碳數與偶碳數烴的含量總數近於相等。上述正烷烴分佈特點與成油原始有機質、成油環境和成熟度有密切關係,因而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石油中帶支鏈(側鏈)的異構烷烴以≤C10為主,常見於C6-C8中;C11-C25較少,且以異戊二烯型烷烴最重要。石油中的異戊二烯型烷烴,一般被認為是葉綠素的側鏈-植醇演化而來,因而是石油生物成因的標誌化合物。這種異構烷烴的特點是每四個碳原子帶有一個甲基支鏈。現已從石油中分離出多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其總量達石油的0.5%。其中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鮫烷)和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植烷)。研究表明,同一來源的石油,各種異戊二烯型化合物極為相似。因而常用之作為油源對比的標誌。異戊二烯烴同系列立體化學結構圖環烷烴(naphthene)在石油中所占的比例為20-40%,平均30%左右。低分子(<C10)的環烷烴(naphthene)
,尤以環戊烷(cyclopentane)(C5-五員環)和環己烷(hexanaphthene)(C6-六員環)及其衍生物(ramification)是石油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一般環巳烷(hexanaphthene)多於環戊烷(cyclopentane)
。中等到大分子量(C10-35)的環烷烴(naphthene)可以是單環到六環。石油中環烷烴以單環和雙環為主,占石油中環烷烴(naphthene)的50-55%,三環約占20%,四環以上占25%左右。在石油中多環環烷烴的含量隨成熟度(maturity)增加而減少,故高成熟原油中1-2環的環烷烴顯著增多。
Innormaltemperatureandpressure,環丙烷(C3H6)和甲基環丙烷(C4H8)為氣態,除此之外所有其他單環環烷烴均為液態,兩環以上(>C11)的環烷烴為固態。
(2).
Unsaturatedhydrocarbon
石油中的不飽和烴主要是芳香烴(aromatics)和環烷-芳香烴(naphthene-aromatics),平均占原油重量的20-45%。石油中已鑒定出的芳香烴(aromatics)
,根據其結構不同可以分為單環、多環和稠環三類。單環芳烴包括苯(ben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dimethylbenzene)等。多環芳烴有聯苯(diphenyl)、三苯甲烷(triphenymethane)等。稠環芳烴包括萘(naphthalene)(二環稠合),蒽(anthracene)和菲(三環稠合)以及苯並蒽和屈(四環稠合)。芳香烴(aromatics)在石油中以苯、萘、菲(benzene、naphthalene、phenanthrene)三種化合物含量最多,其主要分子也常常是以烷基(alkyl)的衍生物(ramification)出現。如前者通常出現的主要是甲苯(toluene),而不是苯(benzene)。
環烷-芳香烴包含一個或幾個縮合芳環,並與飽和環及鏈烷基稠合在一起。石油中最豐富的環烷-芳香烴是兩環(一個芳環和一個飽和環)構成的茚滿和萘滿以及它們的甲基衍生物。而最重要的是四環和五環的環烷-芳烴,其含量及分佈特徵常用於石油的成因研究和油源對比。因為它們大多與甾族和萜族(terpene)化合物有關,而甾族和萜族化合物是典型是生物成因標誌化合物(biomarkers)。2、Non-hydrocarbonCompound0fPetroleum
石油中的非烴化合物是指除C、H兩種主要元素外,還含有硫或氮或氧,亦或金屬原子(主要是釩和鎳)的一大類化合物。石油中這些元素的含量不多,但含這些元素的化合物卻不少,有時可達石油重量的30%。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1)Sulfurcompounds
硫是碳和氫之後的第三個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為多見。目前石油中已鑒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將近100種,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H2S)和噻吩(含硫的雜環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重質石油中含量較為豐富。(2)NitrogenCompounds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較為少見,平均含量小於0.1%。目前從石油中分離出來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種,主要是以含氮雜環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以含釩和鎳的金屬卟啉化合物最為重要。
原油中的卟啉類型與沉積環境有密切關係,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葉綠素(A)與原油中的卟啉(B)、植烷(Ph)、姥鮫烷(Pr)結構比較圖
(G.D.Hobsoh
etc.,1981)(3)OxygenCompound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鑒定出50多種。包括有機酸、酚和酮類化合物。其中主要是與酸官能團-COOH有關的有機酸,有C1-24的脂肪酸,C5-10的環烷酸,C10-15的類異戊二烯酸。石油中的有機酸和酚(酸性)統稱石油酸,其中以環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員酸和六員酸。幾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環烷酸,但含量變化較大,在0.03-1.9%之間。環烷酸易與鹼金屬作用生成環烷酸鹽,環烷酸鹽又特別易溶於水。因此地下水中環烷酸鹽的存在是找油的標誌之一(Sotheexistenceofnaphtheneingroundwaterisoneofindicationfindingpetroleum)。(三)、DistillationofPetroleum
石油是數以百計的若干種烴類和非烴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每種化合物都有自己的沸點和凝點。石油的餾分就是利用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點的特性,通過對原油加熱蒸餾,將石油分割成不同沸點範圍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餾分。分割所用的溫度區間(餾程)不同,餾出物(餾分)有所差異(表)。Theapproximatedistillationrangeofpetroleumproducts
餾分輕餾分(低沸餾分)中餾分(中沸餾分)重餾分(高沸餾分)石油氣(醚)汽油煤油柴油重瓦斯油潤滑油渣油溫度(℃)<35(<40)35-190(40-180)190-260(180-230)260-320(230-405)320-360360-530(405-515)>530(>515)
(四)、Thecomponentsofpetroleum
石油組分分析是過去在石油研究中曾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Thecomponentsanalysisofpetroleumwasoneofabroadmethodsinresearchingpetroleuminthepast)。它是利用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對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選擇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選用不同有機溶劑和吸附劑,將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個組分。一般在作組分分析之前,先對原油進行分餾,去掉低於210℃的輕餾分,切取>210℃的餾分進行組分分析。
凡能溶於氯仿(chloroform)和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的組分稱為油質(oiliness),它們是石油中極性最弱的部分,其成分主要是飽和烴和一部分低分子芳烴。
溶於苯的組分稱為苯膠質(benzenecolloid),其成分主要是芳烴和一些具有芳環結構的含雜元素的化合物(主要為含S、N、O的多環芳烴)。用酒精和苯的混合液(或其他極性更強的如甲醇、丙酮等)作溶劑,可以得到酒精-苯膠質(或其他相應組分),此類膠質的成分主要是含雜元素的非烴化合物。用石油醚分離,溶於石油醚的部分是油質和膠質。剩下不溶於石油醚的組分(但可溶於苯、二硫化碳和三氯甲烷等中性有機溶劑,呈膠體溶液,可被矽膠吸附)為瀝青質;後者是渣油的主要組分,其主要成分是結構複雜的大分子非烴化合物。Theaverageconstitutesofelementincolloidandasphalt
重量百分比(%)H/C原子比CHS+N+O膠質84.09.26.81.30瀝青質85.08.17.31.14石油的分類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採用的參數各異。目前石油地質學上較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爾特(1978)提出的分類。下麵對該分類作一簡單介紹。
該分類主要是依據原油中各烴類的含量比例關係,以烷(石蠟)烴、環烷烴、芳烴+S、N、O化合物三個參數作為三個端元,採用三角圖解來劃分原油類型。注意該方案中所用參數是原油中沸點>210℃餾分的分析數據。該方案是考慮到飽和烴含量對於石油性質有重大影響,且飽和烴分佈上在50%處為兩個眾數的最小值,可以明顯地將芳香型原油與石蠟型-環烷型原油分開(圖)。二、Classificationofpetroleum
在>210℃石油餾分中的濃度石油類型石油中硫的含量(近似值)每一類樣品的數目S>50%AA<50%P>N且P>40%石蠟型石油<1%100P≤40%且N≤40%石蠟-環烷型石油217N>P且N≥40%環烷型石油21S≤50%AA≥50%P>10%芳香-中間型石油>1%126P≤10%N≤25%芳香-瀝青型石油41TheclassificationtableofpetroleumS=飽和烴AA=芳香烴+膠質+瀝青質P=石蠟烴N=環烷烴
樣品總數=541
海陸相石油的特徵有著明顯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石油類型(typeofpetroleum)
含蠟量(waxcontent)
含硫量(sulfurcontent)
釩、鎳含量與比值(contentandratioVanadiumandNickel)
碳穩定同位素的分佈(distributionofcarbonstableisotope)
三、Basicdistinguishofmarineandcontinentalpetroleum(一)、Thetypesofpetroleum
海相石油以芳香-中間型和石蠟-環烷型為主(Marinepetroleumgivesprioritytothetypesofaroma-middleandparaffin-naphthene)
,飽和烴占石油的25-70%,芳烴占總烴的25-60%。
陸相石油以石蠟型為主,部分為石蠟-環烷型(Continentalpetroleum
givesprioritytoparaffin
typeandactsparaffin-naphtheneinpart),飽和烴占石油的60-90%,芳烴占總烴的10-20%。
(二)、Waxcontent
含蠟量高是陸相石油的基本特徵之一(Thehighwaxcontentisoneofbasiccharactersincontinentalpetroleum)。Intheworld,高蠟石油都產於陸相環境中
。Inourcountry,根據陸相石油的分析資料,含蠟量(waxcontent)普遍大於5%,一般為10-30%,個別可達40%以上,而海相石油含蠟量均小於5%,一般僅0.5-3%(Itislessthan5%inmarinepetroleum,commonlyonly0.5-3%)。
(三)、Sulfurcontent
海相石油一般為高硫石油,而陸相石油一般為低硫石油(Marinepetroleumiscommonhighsulfur,butcontinentaldoesincontrast)。含硫量主要與蒸發鹽或碳酸鹽母岩的沉積環境(主要是鹽度)有關。(四)、ContentandratiooftraceelementVanadiumandNickel
石油中釩、鎳的含量和比值也是海陸相石油的區別之一(ContentandratiooftraceelementVanadium、Nickel
areoneofdistinctionsformarineandcontinentalpetroleum)。海相石油中釩、鎳含量高,且V/Ni>1;而陸相石油中釩、鎳含量較低,且V/Ni<1。此外,釩、鎳主要存在於卟啉類化合物中,海相石油富含釩卟啉,而陸相石油富含鎳卟啉。(五)、TheDistributionofCarbonStableIsotopes
海陸相石油的碳穩定同位素組成也有明顯差別。據廖永勝(1982)統計,第三系海相石油的δ13C值一般大於-27‰,而陸相石油的δ13C值一般小於-29‰。不同時代海、陸相石油的δ13C值可有一定幅度的變化,但兩者的差別仍是基本的。四、Physicalpropertiesofpetroleum熱值導電性光性螢光性蒸發與揮發凝固和液化溶解性粘度比重和密度顏色(一)、Colors
在透射光下石油的顏色可以呈淡黃、褐黃、深褐、淡紅、棕色、黑綠色及黑色等色。原油顏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則顏色愈深(Colorsofcrudeoilslieonthecontentsofcolloid、pitch。Themorecontentsare,thedeepercolorsare.)。(二)、Specificgravitiesanddensities
液態石油的比重,在我國和前蘇聯是指在101325Pa下,20℃(或15.5℃)石油與4℃純水單位體積的重量比。歐、美各國則是用101325Pa下,60℉(15.55℃)石油與4℃純水單位體積的重量比,通常稱之為API度。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常以API度為單位。
石油比重一般介於0.75-0.98之間。通常把比重大於0.9的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石油。Intheworld,原油大多為輕質石油;重質石油居次要地位。比重最大的可達1.0以上,這種石油用一般方法難於開採。
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品質(densityisqualitiesofsubstanceinavolume)。密度單位形式上與比重差別不大,一般用g/ml或g/cm3。密度與物質本身的成分和體積變化相關。液體石油的體積,在常壓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地下石油的密度不僅與溫度壓力有關,還與溶解氣量有關,且後者才是影響石油密度的本質因素。溶解氣量增加則密度降低。地表和地下溫、壓條件不同,不僅影響石油體積,更主要的是由於溶解氣量的差異,導致石油物質組成的差異,實質上是改變了石油的品質。地下石油含有較多的溶解氣,是地下石油密度較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fundamentcause)。Theexpansioncoefficientofdifferspecificgravitiespetroleum
比重API度平均膨脹係數(體積/單位體積1oF)0.67780.0080.67-0.7278-650.0070.72-0.7764-510.0060.78-0.8550-350.0050.85-0.9734-150.0040.97-1.07814-0(三)、Viscosities
粘度是反映流體流動難易程度的一個物理參數。粘度值實質上是反映流體流動時分子之間相對運動所引起內摩擦力的大小。粘度大則流動性差,反之則流動性好。石油粘度是制定石油開發方案、油井動態分析及石油儲運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粘度分為動力粘度、運動粘度和相對粘度。石油地質學上通常所用的粘度多指動力粘度。石油粘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小分子的烷烴、環烷烴含量高,粘度就低;而石蠟、膠質、瀝青質含量高,粘度就高。
石油粘度隨溫度升高、溶解氣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粘度常低於地表。在地下1,500-1,700m處,石油的粘度通常僅為地表的一半。
(四)、Dissolutions
石油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實際上各種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有機溶劑,換言之,各成分之間具有互溶性。其中輕質組分對重質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顯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這種溶解作用正是重質組分得以實現運移的有效途徑。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隨分子量的增加很快變小,但隨不同烴類化學性質的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其中芳烴的溶解度最大,可達數百到上千PPm;環烷烴次之,一般為14-150PPm;烷烴最低,僅幾個到幾十個PPm。在碳數相同時,一般芳香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如巳烷、環巳烷和苯分別為9.5、60和1,750mg/l,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態烴。
當壓力不變時,烴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芳香烴更明顯。但隨含鹽度和壓力的增大而變小(McAULIFFE,1979)。當水中飽和CO2和烴氣時,石油的溶解度將明顯增加。(五)、Solidificationsandliquescence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溫度沒有固定的數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間可以出現中間狀態。富含瀝青的石油在溫度降低時無明顯凝固現象。石油的凝固點與粘度和重質石蠟的含量有關,尤其與後者關係密切。富石蠟的石油在溫度下降到結蠟點時,即伴隨石蠟晶出而出現凝固現象;高粘度原油一般富含石蠟,10℃左右便會變成粘糊狀或固體狀;石油凝固點的高低與含蠟量及烷烴碳原子數具有正相關性。凝固點高的原油容易使井底及油管結蠟,給採油增加困難。輕質石油凝固點很低,所以一般低凝固點的石油為優質石油。(六)、Evaporationsandvolatilizations
蒸發和揮發都是指在常溫常壓下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二者可視為同義詞。蒸發側重於汽化現象本身,而揮發則是側重於表述這種現象的動態過程和結果。石油蒸發時輕組分優先逸出;而通常石油的揮發性即指其輕組分以氣體形式離開石油散發掉的現象和事實;其結果同是使石油的比重增大。
(七)、Fluorescences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發螢光的特性稱為螢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具有螢光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光子,隨後放出波長較長而能量較低的光子,產生螢光。飽和烴不發螢光。螢光性可能與存在雙鍵有關。螢光色隨不飽和烴及含雙鍵的非烴濃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烴呈天藍色,膠質為黃色,瀝青質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螢光性,可以用紫外燈鑒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瀝青類物質的存在。在有機溶劑中只要含有10-5瀝青類物質即可被發現。(八)、Rotarypolarization
大多數石油都具有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動面旋轉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幾分之一度到幾度之間。絕大多數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僅有少數為左旋。石油的光性主要與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結構上存在不對稱碳原子(又稱手征碳原子或手征中心)有關。而通常存在手征碳原子的甾、萜類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誌化合物。因此光性可以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重要證據之一(Rotarypolarization
actsoneofimportanceevidencesasorganiccauseofpetroleum)。(九)、Conductions
石油及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電阻率(Petroleumanditsproductsarehighthankiteconductions),石油的電阻率為109-1016Ω·m,與高礦化度的油田水(電阻率為0.02-0.1Ω·m)和沉積岩(1-104Ω·m)相比,可視為無限大。石油及其產品都是非導體(Sopetroleumanditsproductsareallnon-conductors)。(十)、Thermalvalues
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其主要經濟價值就在於它的熱能(Asimportantenergysources,themaineconomicvaluesrestwiththermalvaluesofpetroleum)。石油的熱值因石油的品質差別而有所差異,比重在0.7-0.8kg/l的原油為44.5-47MJ/kg;比重為0.8-0.9kg/l的原油為43-44.5MJ/kg;比重為0.9-0.95kg/l的原油為42-43MJ/kg。與煤比較(煤的熱值為22-32MJ/kg),大約1.5噸煤的熱值才相當於1噸石油。Section2NaturalGases
天然氣是一種高效、高能、低污染的特殊能源,從廣義上理解,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Naturalgasesisoneofspecialenergysourceshavinghigheffect、highpower、lowcontamination;inbroadsense,itincludeswholenessgasesexistinginthenature)。
根據其存在的環境,索柯洛夫(В.А.СΟКΟЛΟВ,1971)將天然氣分為八類(表)。Theclassificationofnaturalgases氣體類型(按存在環境分類)基本化學成分Ⅰ、大氣N2,O2Ⅱ表層沉積物中氣a.土壤及底土氣CO2,N2,O2b.沼澤及泥炭中氣CH4,CO2,N2c.海底沉積中的氣CO2,CH4,N2d.氣水合物CH4(C2H6,C3H8)·nH2OⅢ沉積岩的氣a.油田氣CH4,C2+,N2,CO2b.氣田氣CH4,N2,CO2c.煤油氣CH4d.分散吸附氣CO2,CH4e.地層水中的溶解氣(水溶氣)CO2,CH4
Ⅳ、海洋中溶解氣CO2,N2Ⅴ、變質岩中氣CO2,N2,H2Ⅵ、岩漿岩中氣CO2,H2Ⅶ地幔排出氣a.熔岩噴出氣CO2,H2,SO2,HCl,HFb.大洋中脊噴出氣CO2,H2,H2S,SO4,CH4c.深斷裂氣CH4,H2d.溫泉氣CO2,CH4Ⅷ、宇宙氣H2,H,He實際上(Inpractice),目前研究較為充分的是以沉積岩為主體的地殼上部岩石圈中的天然氣,特別是以烴類為主的氣藏和油氣藏中的天然氣(偶然發現的非烴氣藏僅作為附帶)。因此,在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學中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地殼上部岩石圈中(inlithosphereofthetopearth’scrust)以烴類為主的天然氣。一、TypeofnaturalGases天然氣的類型存在的相態分佈特點與石油產出的關係游離氣溶解氣吸附氣固體水溶氣聚集型分散型伴生氣非伴生氣游離氣氣藏氣氣頂氣凝析氣油溶氣水溶氣煤層氣緻密地層氣
氣水合物
Hydrocarbonsaremaincomponentsofnaturalgasesinnaturalgas(petroleum)pools)。通常以甲烷佔優勢,並有數量不等的重烴氣(C2+)。在某些石油伴生氣(氣頂氣和油溶氣)中,重烴氣含量可以超過甲烷。非烴氣在絕大多數氣藏氣中為次要成分,常見的非烴氣有N2、CO2、H2S、CO、SO2、H2、Hg等,以及痕量到微量的惰性氣體如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氡(Rn)等。在某些氣藏中非烴氣體也可以成為主要成分,如N2氣藏、CO2氣藏、H2S氣藏等。二、Chemicalcomponentofnaturalgases據雅庫琴尼(В.П.ЯКУЧеНИ,1976)對世界上不同時代,不同構造單元的2,000個氣藏、15,000個分析數據的統計結果表明,世界上絕大多數氣藏的成分是以烴氣為主(Intheworld,hydrocarbonsaremaincomponentsofnaturalgasesinbulknaturalgaspools)。烴含量高於80%的氣藏數占總數的85%以上,90%以上的天然氣儲量集中於烴含量在90%以上的氣藏中。氮氣為主的氣藏占氣藏總數的百分之幾,含量在90%以上的不到1%。以CO2和H2S為主的氣藏也不足氣藏總數的1%。世界上若干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油氣田中的天然氣成分如表所示。Thesimplecomponenttableofnaturalgasesinsomepetroleumandgasfieldsallovertheworld
地區及油氣田名稱時代成分CH4C2+CO2H2SN2其他前蘇聯西西北利亞氣田K97.8-99.91痕量到0.8550.1-0.680-0.0040.45-1.690-.07阿塞拜疆凝析氣田N91.3-97.931.58-8.660-0.5奧倫堡凝析氣田P1—C381.55-91.0-3.21.3-4.52.4-7.4羅馬什金油田D40.049.90.109.0美國胡果頓氣田P74.311.40014.0潘漢得油氣田Ar+P91.36.380.101.0中
國聖燈山氣田P194.570.990.2402.430.02大慶油田K183.8213.00.110.58老君廟油田N64.935.00.1荷蘭格羅寧根氣田P181.33.50.3014.0北海英國赫威特氣田本塔爾砂岩(T)83.198.390.080.028.4赫威特砂岩(T)92.135.490.0202.32.366法國拉克氣田J3—K168.665.579.9215.520.33(一)、Thehydrocarbonconstituentsofnaturalgases
天然氣的烴類組成一般以甲烷為主,重烴氣次之(methaneinfirstplace,weighthydrocarboninsecondplace)。重烴氣以C2H6和C3H8最為常見;>C4者較少見。Inmostsituation,含量隨碳數增加而減少;但在有的氣藏中也可見C3H8和C4H10異常高的現象。重烴氣中C4-C7除正構烷烴外,有時還有少到微量環烷烴和芳烴。一般常根據重烴氣的含量將天然氣劃分為濕氣和幹氣(wetgasesanddrygases)。但不同學者所用的參數、量值及具體的劃分方案不盡相同。在天然氣地質學上常用重烴氣含量5%作為劃分幹氣和濕氣的界限,C2+≥5%稱為濕氣,C2+<5%稱為幹氣。典型的濕氣和幹氣以及歐、非、美洲若干有商業價值的天然氣烴類組成如表所示。
天然氣組成%(體積)資料來源CH4C2H6C3H8C4H9>C5H12非烴典型濕氣84.66.45.32.61.1
Heron(964)幹氣96.02.00.60.31.1利曼(英,北海)94.83.00.60.20.20.2Tiratsoo(1979)非洲利比亞71.416.07.93.41.3/阿爾及利亞86.59.42.61.10.10.3尼日利亞88.16.32.10,31.12.1聖弗朗西斯科(美,加州)88.597.011.930.280.032.06洛杉磯(美,加州)86.58.01.90.30.23.1華盛頓特區95.152.840.630.240.11.04Thehydrocarbonconstituentsoftypedrygas、wetgasandnaturalgasesinsomeareaofEurope、Africa、America
天然氣的烴類組成變化很大(Thehydrocarbonconstitutionsofnaturalgaseschangelargely),如我國柴達木盆地聶中的氣藏氣,甲烷含量為99.5%,重烴(C2H6)含量僅0.035%,C1/C2+為2843,H/C原子比為3.999;而俄羅斯格羅茲尼的石油伴生氣,甲烷含量僅30.8%,重烴(C2H6-C5H12)含量卻高達69.2%,且其中C3H8-C5H12各占20%左右,相應地,C1/C2+為0.445,H/C原子比為3.02。這兩個例子可作為天然氣烴類組成兩個極端的代表,其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影響天然氣烴類組成的因素很多,成氣原始有機質類型(thetypeoforganicsourcematerialforgasoccurs)、成氣演化階段(theevolvementphaseofgasoccurs)、產狀類型(themodeofoccurrence)、保存條件(thepreservecondition)以及次生變化(thesecondarychange)等都能影響其烴類組成。但從統計的角度來看,純氣藏的重烴氣含量一般較低,多數不超過10%,石油伴生氣的重烴氣含量相對較高,凝析氣居中。前蘇聯學者А.М.МaМИДОВ(1967)曾對巴庫及鄰近地區大量天然氣烴類組成作過統計:石油伴生氣C2+平均含量為10.2%,凝析氣為5.47%,氣田氣為2.25%。(二)、Thenon-hydrocarbonconstituentsofnaturalgases
在以烴類為主的天然氣聚集中,一般將非烴氣體成分視為雜質(impurity)。但有的非烴氣體含量達到一定的品位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同時,研究非烴氣體,對了解天然氣的形成、運移等也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天然氣中的非烴氣體有所認識。天然氣(主要是氣藏氣)中常見的非烴氣有N2、CO2、H2S、CO、SO2、H2、Hg蒸氣及惰性氣體,有時還有少量含硫、氮、氧的有機化合物。非烴氣的含量一般小於10%,但亦有少量氣藏非烴氣體含量可超過10%,極少數是以非烴氣體為主的氣藏,如N2氣藏,CO2氣藏,H2S氣藏。
1.Carbondioxide(CO2)
CO2是一種無色、無臭、略帶酸味、有一定毒性的氣體。大多數氣藏幾乎總含有CO2
,我們總希望CO2含量越低越好。但CO2可以為主形成氣藏。聚集起來的CO2也有其經濟意義。世界上已發現的CO2氣藏,大部分在地史上或近代為火山活動地帶。在美國、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巴基斯坦等國,都有CO2含量很高的天然氣藏。我國松遼盆地、華北盆地、蘇北盆地、三水盆地都碰到有以CO2為主的氣井,其中以三水盆地沙頭圩氣藏(水深9井)CO2含量最高,達99.55%。此外,在雲南滕沖、祿豐縣青豆沖和利烏場以及楚雄盆地還發現多處CO2氣苗,CO2含量在76-98%之間。
2.Nitrogen(N2)
N2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不活潑的氣體,是地球大氣圈的主要成分,占大氣圈的75.51%(重量)。N2在地殼中只有0.002%,在以烴氣為主的天然氣中N2含量一般在少量到20%。
在地下也存在以N2為主的氣藏。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都有這樣的氣藏,其中以加拿大西加拿大盆地巴伊爾德克特-希爾斯氣田N2含量最高,達96.6%。我國主要見於鄂爾多斯盆地、汾渭盆地以及鄂西、江漢等地區,其中以鄂爾多斯盆地保1井N2含量最高,達95.6%。雲南也發現有N2氣苗,其中滕沖縣大塞子水池和羅漢沖劉家寨氣苗,N2含量分別為98.906%和99.35%。3、Sulfuretedhydrogen(H2S)
H2S是一種具有腐蛋臭味的有毒可燃氣體。常與烴類氣體伴生,是一種在開採烴類氣體中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副產品。一般油、氣藏中含量很低。國外H2S含量較高的有如法國的拉克氣田H2S含量為17%;西加拿大盆地的某些氣田(克羅斯非爾德氣田、瓦捷爾頓氣田、哈爾馬坦氣田),H2S含量高達20-53%;還有土庫曼、烏茲別克、墨西哥、伊朗等國的某些氣田中,也發現有H2S含量較高的天然氣。國內外研究均較為一致地認為,含H2S高的氣藏多出現在碳酸鹽岩儲層中,且多與硫酸鹽-碳酸鹽岩組合的地層有關。我國H2S含量大於1%的天然氣全產在碳酸鹽岩儲層中,如臥龍河氣田、中壩氣田等。
4、Hydrogen(H2)
H2是一種具有很高熱值(23,000-33,900千卡/kg),也是所有已知氣體中最輕的(8.5g/m3)氣體。在地下天然氣中H2含量很少超過3%。自然界純H2氣藏罕見,高濃度的H2氣藏主要見於俄羅斯,如俄羅斯地臺西部耶爾斯克和克列斯捷茨井,產出氣體全由氫氣組成;還有勒拿河中游一口鑽至寒武紀灰岩的井中,溶解氣含98%的H2;其他還有一些地點含H2量在15%-87.4%之間。5、Carbonmonoxide(CO)CO是一種無色、無臭的可燃氣體(熱值不超過2418千卡/kg)。CO一般與高溫析出氣伴生,含CO的氣藏多與火山或泥火山爆發噴出的氣體加入有關。在自然界未遇到過單獨或為主存在的CO氣藏。6、Sulfurdioxide(SO2)
SO2也存在於與火山活動有關的氣體中。若天然氣中含SO2,也當與火山活動有關。如埃特納火山(為一硫質噴氣孔),在1956年析出氣體中含SO2高達94.1%(還有5.9%為N2)。
7、Hydrargyrumsmoke汞蒸氣(Hg)
汞是常溫下唯一的液態金屬,俗稱"水銀"。內聚力很強,比重大(20℃時為13.546g/cm3)。由於其特有的高揮發性,因而有很高的蒸氣壓,在自然界絕大部分(高達99.98%)呈分散狀態,僅有0.02%聚集成為礦藏;加之腐殖質對汞有很強的吸聚力,所以天然氣中普遍含有汞蒸氣。我國天然氣中含汞量在0.004-39.2μg/m3,平均為0.47μg/m3。高含汞的天然氣主要為煤成氣。
8、Inertgases
惰性氣體在空氣(大氣)中含量很低,在地下沒有形成游離氣聚集。它們通常以摻和物形式存在於氣藏中,其含量很少超過1%。氦氣例外,某些氣藏He含量可高達百分之幾。
天然氣是多種烴類和非烴的氣態混合物。在常溫常壓下以氣態存在的烴類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異丁烷及新戊烷;非烴類有氫、氮、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惰性氣體(Naturalgasesaremanifoldgaseitymixturesofhydrocarbonsandnon-hydrocarbons。Innormaltemperatureandpressure,gaseityhydrocarbonshavemethane、hexane、propane、butane、isobutaneandneopentane;non-hydrocarbonshaveH2、N2、CO2、H2Sandinertgases.)。在地下高溫高壓下,C5-C7烷烴和部分環烷烴、芳烴及有機硫化物也可以呈氣態存在。三、Physicalpropertiesofnaturalgases(一)、Specificgravitiesanddensitiesofnaturalgases
天然氣的密度定義為單位體積氣體的品質。在標準狀況(101325Pa,15.55℃)下,天然氣中主要烴類成分的密度為0.6773kg/m3(甲烷)-3.0454kg/m3(戊烷)。天然氣混合物的密度一般為0.7-0.75kg/m3,其中石油伴生氣特別是油溶氣的密度最高可達1.5kg/m3甚至更大些。天然氣的密度隨重烴含量尤其是高碳數的重烴氣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隨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天然氣的相對密度(relativedensities)是指在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天然氣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或者說在相同溫度、壓力下同體積天然氣與空氣品質之比。天然氣烴類主要成分的相對密度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氣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間,亦隨重烴及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Instandardcondition,天然氣的比重與密度、相對比重與相對密度在數值上完全相同。天然氣中常見組分的密度和相對密度值如下表所示。化合物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相對密度甲烷CH416.0430.67730.5539乙烷C2H630.0701.26931.0382丙烷C3H844.0971.86141.5225丁烷C4H1058.1242.45352.0068異丁烷C4H1058.1242.45352.0068戊烷C5H1272.1513.04542.4911異戊烷C5H1272.1513.04542.4911新戊烷C5H1272.1513.04542.4911巳烷C6H1486.1783.63742.9753庚烷C7H16100.2054.22993.4596環戊烷C5H1070.1352.96042.4215環巳烷C6H1284.1623.55262.9057苯C6H678.1143.29742.6969甲苯C7H892.1413.88913.1812二氧化碳CO244.0101.85771.5195硫化氫H2S34.0761.43801.7165氮N228.0131.1822
1.9672Densitiesandrelativedensitiesofordinarycomponentsinnaturalgases(101325Pa,15.55℃)
天然氣在地下的密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隨壓力的增加而加大(Thedensitiesofnaturalgasesdecreasewithenhancingoftemperatureandincreasewithaddingofpressure)。但鑒於天然氣的壓縮性極強,在氣藏中,天然氣的體積可縮小到地表體積的1/200-1/300,壓力效應遠大於溫度效應,因此地下天然氣的密度遠大於地表溫壓下的密度,一般可達150-250kg/m3;凝析氣的密度最大可達225-450kg/m3。(二)、Criticaltemperatureandcriticalpressure
在自然(地面或地下)條件下(Innaturalcondition(groundorunderground)),氣體是否以氣態存在取決於溫度和壓力。這就涉及到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criticaltemperatureandcriticalpressure)的概念。純物質的臨界溫度系指氣相物質能(通過加壓)維持液相的最高溫度。高於臨界溫度時,無論加多大壓力,都不能使氣態物質變為液態。在臨界溫度時,氣態物質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壓力稱為臨界壓力。高於臨界壓力時,無論多少溫度,氣、液兩相不可能共存。天然氣常見組分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如表所示。
化合物沸點(℃)(101325Pa)凝固點(℃)(101325Pa)蒸氣壓力(101325Pa,℃)臨界溫度(℃)臨界壓力(101325pa)甲烷-161.49-182.48(340.228)-82.5745.44乙烷-86.60-183.23(54.436)32.27
48.16丙烷-42.04-187.6912.92996.6741.94丁烷-0.50-138.363.511152.0337.47異丁烷-11.72-159.614.913134.9436.00戊烷36.07-129.731.059196.5033.25異戊烷27.88-159.911.390187.2833.37新戊烷9.50-16.572.433160.6331.57巳烷68.73-95.320.337234.2829.73庚烷98.43-90.580.110267.1127.00環戊烷49.25-93.840.675238.6044.49環巳烷80.726.540.222286.3940.22苯80.095.530.219289.0148.34甲苯110.63-94.970.0702318.6440.55二氧化碳-78.50--31.0672.88硫化氫-60.33-82.8926.810100.3988.87氮-195.78-210.00--146.8933.55Criticaltemperatureandcriticalpressureofordinarycomponentsofnaturalgases對於各烴類組分來說,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57℃,乙烷為32.37℃。因此它們在地下除溶於石油和水或形成氣水合物之外,均以氣相存在。丙烷臨界溫度為96.67℃,在低於該溫度時,在適當的壓力下即可液化。因此丙烷及碳數更高的烷烴,在地下大多以液相存在,僅有少量與甲烷、乙烷呈氣態或溶於石油或溶於水(數量更少)存在。烴類混合物的相圖以甲烷-乙烷雙組分混合物的相圖為例加以說明。
Thephasechartofmethane-hexanemixtures甲烷-乙烷混合物的相圖曲線1,10分別代表甲烷和乙烷為100%的氣體,曲線2,3,4,5,6,7,8,9則分別代表具不同混合比例的甲烷-乙烷的混合物。可見混合物的臨界壓力大大高於參與混合各組分的臨界壓力。Thephasechartofmorecomponentsofhydrocarbons
Intheformationofunderground,當氣層溫度處於K與K1之間,如圖中溫度在82.5℃時,低壓下物系以氣態為主,氣-液兩相平衡,隨壓力上升液相逐漸增多,符合正常凝結的概念(增壓凝結);當壓力增加達到B2後,壓力繼續增加液相(油相)反而減少,待達B1點則完全氣化(更確切地說是氣液兩相界限完全消失,成為非氣非油的凝析油氣流體)。這與正常蒸發概念完全相反(增壓蒸發),稱之為逆蒸發現象(retrogradeevaporation)。反之,從B1到B2點的過程,與正常凝結現象呈反向(減壓凝結),稱之為逆凝結(retrogradeevaporation)。凝析(油)氣藏的形成就是逆蒸發之相態轉變所致。而氣藏開採時凝析物(油)由逆凝結而析出。從上面的敘述可以得出如下概念:等溫壓縮過程的蒸發現象叫做逆蒸發(retrogradeevaporation)
,也可稱之為反溶解。在一定條件下輕液態烴表現出在烴氣介質中被蒸發(溶解)的特性,從而在自然界形成一種含溶解狀態液體的氣體,這種氣體叫做凝析氣(condensategas),這種氣體的地下聚集就是凝析氣藏(condensategasdeposits)。氣體混合物等溫膨脹時形成凝析液的現象叫做逆凝結(retrogradeevaporation)
。(三)、Solubilityofnaturalgases
天然氣能不同程度溶於水和石油兩類溶劑中。
1、Solubilityofnaturalgasesinwater
天然氣和水是屬於不易互溶的氣-液系統。天然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常用享利公式來表述:
Rg=C·P式中Rg--溶解度,表示單位體積水中溶解的氣體體積數(m3/m3);C--溶解係數或享利係數(m3/m3.atm)P--氣體壓力(對混合氣體計算各組分的溶解度時,為各組分的分壓,atm)。
享利公式表明,solubilityandsolutioncoefficient和氣體壓力的乘積成正比。不同成分的氣體其溶解係數有相當大的差別,在常溫常壓下天然氣常見組分在水中的溶解係數如表所示。Thesolutioncoefficientofordinarycomponentsofnaturalgasesinwater(20℃,1atm)天然氣組分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異丁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氮氣溶解係數0.0330.0470.0370.0360.0250.872.580.016
天然氣在水中的溶解係數不僅取決於氣體組分與水的互溶能力(這是本質的),還與溫度和含鹽度有關。壓力是直接影響溶解度更為重要的因素,溶解度隨壓力增加而增大,在低壓(<10MPa)時,溶解度隨壓力呈線性增加,而壓力較高時,溶解度增加呈一條上升的曲線。此外,烴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還與水中CO2含量有關,當地層水被CO2飽和時,烴氣溶解度會明顯增大。
氣體水含鹽度(mol)溫度(℃)壓力(atm)溶解係數甲烷蒸餾水-410.0469蒸餾水-1510.0369蒸餾水-17250.0319氯化鈉溶液0.519250.0249氯化鈉溶液3.018250.0109天然氣(烏克蘭)淡水-20250.0341天然水4.2222250.0089Thesolubilityofmethaneandnaturalgasesindifferencetemperaturesalinityandpressinwater2、Solubilityofnaturalgasesinpetroleum
天然氣與石油具有互溶性,因此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比如甲烷,在標準狀況下石油中的溶解係數為0.3,比其在水中的溶解係數大9倍(甲烷在水中的溶解係數為0.033)。
影響天然氣在石油中溶解度的因素很多,考慮在地層條件下,其中最重要的是formationpressure、componentofnaturalgasesandthecontentoflightcomponentincrudeoil.
首要因素是壓力,天然氣的溶解度隨壓力升高增大.在高壓下,石油可溶解數倍於自身的天然氣體積。●天然氣的組分上,重烴氣特別是碳數較高的重烴氣含量愈高,溶解度愈大。●原油組分方面,在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天然氣在低碳數烴類含量高的輕質原油中比重質原油中的溶解度要高得多。●溫度對天然氣溶解度的影響是隨油層溫度的升高溶解度降低,但其影響效應遠低於壓力的效應。
無論是溶於地層水還是原油中的天然氣,在條件發生改變時,其中的溶解氣都有可能脫離地層水或原油成為游離氣,並在適當的條件下聚集成為氣藏。特別是在油(氣)藏中,當壓力降低時,天然氣會自石油中析出,且各組分的析出與其溶解度相對應,甲烷最先開始析出,然後是乙烷、丙烷、丁烷等同系物依次析出。(四)、Visciditiesofnaturalgases
前已述及,粘度是指流體分子間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內摩擦力的大小。天然氣的粘度就是天然氣分子間內部摩擦力的一種量度。
天然氣粘度是研究天然氣運移、開發和集輸的一個重要參數。天然氣的粘度很小,在地表常溫常壓下,只有n×10-2-10-3MPa.s。遠比水(1MPa.s)和油(1-n×10MPa.s)粘度為低。天然氣粘度與氣體組成、溫度、壓力等因素有關。在接近大氣壓的低壓條件下,壓力對粘度的影響很小(可忽略),粘度隨溫度增加而變大,隨分子量增大而減小;而在較高壓力下,天然氣的粘度隨壓力增加而增大,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分子量增加而增大。此外,天然氣粘度還隨非烴氣體增加而增加。(五)、Absorbedandabsorptionfunctionsofnaturalgases
氣體與固體表面接觸所發生的關係,可以有吸收作用,也可以只有吸附作用,亦或兼而有之。吸附作用與吸收作用是有區別的,氣體與固體表面接觸並滲入固體物質內部(直至飽和)的現象叫做吸收作用(absorbedfunction);而氣體被固體吸收的初步過程是氣體分子被固體表面分子所吸引,這一現象叫做吸附作用(absorptionfunction)
。由於常常不能確定是吸附作用還是吸收作用,故把氣體(或液體)在固體表面發生的作用籠統稱之為吸著作用。(六)、Diffusionsofnaturalgases
氣體擴散是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物理化學現象。按引起擴散的主導因素可分為濃度擴散和溫度擴散。按擴散介質可分為氣體在氣體中擴散(自由擴散)、氣體在液體中擴散和氣體在固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创业培训学习协议
- 二零二五版污泥运输与污泥处理项目环境风险评估合同范本3篇
- 2025版职业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3篇
- 河道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
- 铁路声屏障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教育贷款担保合同范例4篇
- 通信传输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押证不押车借款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5版电子产品售后回租业务合作协议书(全新)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快递业务承包合同范本6篇
-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AQ 6111-2023》知识培训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六西格玛(6Sigma)详解及实际案例分析
- 机械制造技术-成都工业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机制 助产学课件
- 广东县级农商银行联社高管候选人公开竞聘笔试有关事项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课件
- 射频技术在疼痛的应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