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默写《枫桥夜泊》。
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品味、
积累课文中的相关语句。
4.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能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
态变化。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
学习内容学习重点
教材内容:1.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2个
・阅读:词语。
1.《古诗词三首》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默写《枫
2.《四季之美》桥夜泊》。
3.《鸟的天堂》3.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
4.《月迹》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品味、积
•习作:_____即景累相关语句。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4.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
运用、日积月累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补充资源:《筑渝道上》
(是否再增加一些补充资源?)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是五上第七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
的天堂》是精读课文,《月迹》为略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通过具体生动
的描写,表现了景致的情趣。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
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四季之美》按
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
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
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月迹》记叙了中秋夜几个孩童从屋里到院子、从院子到河边寻找月亮的过程,
以儿童化的语言描绘了皎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夜色,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充满
童趣。
第七单元编排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
的方式专门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本单元的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但是每篇课文又充满每个
作家独特的情趣和韵味,《四季之美》娴静委婉,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时分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
翩飞舞的情景、还有秋天黄昏时大雁比翼而飞的景致,凸显了四时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
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则清新雅致,既有对月亮爬竹
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月光洒满院子的静态描写,在一群孩子对月迹的追逐之中,显示出明月神秘又
慷慨的性格,对童心的描写更是既传神又逼真,营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艺术境界,体现出作家敏锐的感受
力和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
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习作《即景》是在“初步体会课
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
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景物变化的要求。要求观察
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
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本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重在抓住单元的人文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发现自然景物的变化,感受
世界的奇妙和美好。引导学生走进名家名作,通过品味、朗读和积累,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自然之美,培
养初步的文学品鉴能力。用心观察大自然的某种景观或自然现象,感受自然界动静之间的奇妙和美好,用
笔记录下观察所得。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四时景物皆成趣。诵读名家笔下
的四季之美,说说自己发现的自然之趣;感受月夜旅程中的诗情,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走近颤动着生
命的那棵南国的树,记录充满变化的自然景物,在品读与鉴赏中,体会动静之美,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
任务一四时景物皆成趣
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2.内容安排
任务课时学习内容
《四季之美》
四时景物皆成趣3语文园地之“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三之“词句段运用”之二
2《古诗词三首》
美在夜深人静时
1《月迹》
无处不是生命
2《鸟的天堂》
2
习作《_____即景》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整合“三个任务、六个活动”进行学
习,将识字写字、课文学习、习作、课外阅读统整在“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的主题情境中,学生在朗
读、品鉴与积累中感受自然之美妙。
第一个任务是“四时景物皆成趣”,重点是领略作家笔下的自然美景,交流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活动
-“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让学生走进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家
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联系上下文,体会相关语句的动态描写。活动二“说说我发现的自然之趣”,
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拍照、录视频等多种方式,交流分享自己眼中的自然妙趣,仿照《四季之美》,用
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并进行交流。同时,布置观察任务,立足于观察对象的“变化”,
填写好观察记录单。
第二个任务是“美在夜深人静时”,重点是感受月夜下独特的景致和诗人作家寄托在月夜景色中的情
感。活动一“感受月夜旅程中的诗情”,学习《古诗词三首》,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借助注释和插图,或通过质疑答疑的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境,了
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体会诗人蕴含在风景中的情感。活动二”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自学略
读课文《月迹》,找出觉得有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再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交流
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月夜景色,谈谈自己对月亮有过哪些神奇的想象,说说自己月迹下的美好童年生活。
第三个任务是“无处不是生命”,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景物中涌动的生命的活力,体会自然的生机与
美好。活动一“走近颤动着生命的那棵南国的树”,阅读巴金《鸟的天堂》,通过问题理清课文思路,探究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感受“鸟的天堂”的特点,感受大榕树静态描写和群鸟飞鸣的动
态描写,体会作者文章末尾处的感叹,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活动二“记录充满变化的自然景
物”。学生展示前期的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到的某种景物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构思文章,围绕要求完
成习作并交流展示精彩片段。
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充满情趣和韵味,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
体会景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学生要能熟读成诵。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品味、积累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一定要注意
语文要素中“初步”这个词。在教学时要在具体的阅读中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认识,而在表达方法的学习
上不宜提太高的要求,不要硬性灌输概念或者讲得过深过细,以免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学生只要把握课
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初步课文的表达方法即可,不要求对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更不要让
学生机械地区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任务一四时景物皆成趣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四时景物皆成趣!
活动一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穿越时空诗词对话”,由白居易的诗引出本文的作者,初步体会本文与白诗语言的共通点。“整体梳
理四季景致”,由篇入手,梳理文脉;由词归类,从词语中初步感受四季的景致。''合作体会风景之美”,由
自我批注到小组交流,通过六个步骤交流感受,关注春天的色彩之美、夏天的光影之美、秋天的物动之美、
冬天的对比之美。“感受动静结合之美”,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手法修改相关文字。''布巴景物观察任务”,为
本单元的习作做提前观察。
建议安排2课时。
1.穿越时空诗词对话
(1)根据词语猜诗句。第一组:日出、江花、江水。第二组:绿蚊、酒、红泥、火炉
(2)引出本文作者。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许许多多国家都会遣派使者来大
唐学习,比如说日本,这些遣唐使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在日本刮起了一阵“唐风”,而白居易呢,因为
他的文章通俗易懂,粉丝无数!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一清少纳言。
2.整体梳理四季景致
(1)初读散文寻找景致。一边读一边圈注,在四季中清少纳言觉得最美的时刻。
(2)词语归类初步体会:一边读一边按课文所描写的季节进行分类,说说这些词语给你的感觉。
红晕、漆黑、萤火虫、大雁、成群结队、比翼而飞
凛冽、火盆、走廊、闲逸、夜幕降临、心旷神怡
3.合作学习研读风景(这个版块,建议能把每个段落的独特表达之处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便于
老师们把握指导和反馈的重点和要点)
(1)批注自学,研读课文。找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批注你爱上这个季节的理由。
(2)六个步骤,交流学习。
读:读一读描写自己喜欢的这个季节的段落。
找:找一找这个季节的景致。
说:说说喜欢这个段落的理由。(聚焦叠词和动词)
想: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
结:总结段落的写法。
诵:借助图片诵读出景致的美感。
4.感受动静结合之美
(1)回顾本课所学写法。相似结构的建筑之美;描写景物时的动静结合;叠词所表达的细腻之情;色
彩的大胆运用;多种感官来写景物;多重对比的灵活结合:书写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2)多种策略移情修改。出示一段文字,用上以上的策略进行改写。(建议:给出一个指导样例)
5.布置景物观察任务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需要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
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
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拍一张照片。完成预学单。
预学单
照片粘贴
自然现象自然景观
观家到的景
物有什么
景物有哪些
变化
活动二说说我发现的自然之趣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通过晒一晒前期拍摄的照片,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某个景观或景物,初步感受自然之趣。从仿写语句
到仿写片段,用文字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建议安排1课时。
1.晒观察:展示自己拍摄的有关自然景物或者自然景观的照片、视频。
2.说印象:向同伴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某个景观。
3.仿语句:学习“语文园地”词语段运用第二题,读例句,体会作者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方法,仿照
着写一写。
4.写片段:仿照《四季之美》,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建议给出评价分级指标!)
5.评景致:听一听并评一评同伴们的笔下的景致。
任务二美在夜深人静时
白天,大自然美不胜收。夜晚,大自然更有独特的美。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活动一感受月夜旅程中的诗情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学生自主收集描写月夜美景的视听资料,借助资料营造情境,感受月夜景色。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
出诗情,感受古诗的韵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受诗句中蕴含的诗人情感。
建议安排2课时。
1.学习《山居秋暝》,感悟“诗中之画
(1)了解背景。回忆有关“田园诗派”的诗歌知识。王维的诗被苏轼称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让我们一同感受《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
(2)读通诗句。打开平台,听范读,上传朗读,师生互评,做到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句子。
(3)读懂诗意。借助注释和资料,读懂每句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景物之美。(标出重点词句的理解)
(4)联想画面。说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描绘的景象,体会
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情朗读,积累背诵。
②体会情感:本文是康熙二十一年,作者随康熙皇帝到关外慰问巡视时创作的,看到关外军士生活艰苦,
闻听风雪交加之声,作者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这里可以多补充些资料,为学生体会情感做铺垫。)
(5)鉴赏意境。山中有人,有树,有水,为什么诗人写此山为“空山”?结合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
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2.学习《枫桥夜泊》,感悟诗人愁绪。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①读一读: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句子。
②圈一圈:画出的诗中景物。
③品一品:抓住诗中景物,品读诗人心绪。(给出重点词句品读的要点)
(2)小组汇报,诵读古诗。引导学生读诗句想画面,从而感悟诗情。
3.两诗对比异同,把握不同情感。
(1)引导学生朗诵两首古诗并比较这两首古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哪些角度或方面做比较?给出
建议或比较的支架。)
相同点是两首古诗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区别在于第一首《山居秋暝》写的是一种自由、幽静、惬意之
美,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而第二首《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景色处处透露出诗人的寂寞
愁绪,写出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忧愁。
(2)诵读两首古诗,把握不同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研读写景的古诗,我们要着重把握诗人的情感,
透过景物描写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味别样的古诗境界。
4.学习《长相思》,感受将士征途的绵绵乡愁。
(1)解诗题,知作者。复习词的有关知识,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作者。
(2)读通顺,明意思。
①细细读: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②明诗意:这首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结合具体的字词说说,串词成句,理解全文。
(3)巧设疑,品词情。
①引导质疑:作者身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呢?作者的心在哪儿?
(4)明中心,诵读词。
①拓展名句:课件出示《菩萨蛮》中的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纳兰性德为何事
而“轻离别”?
②诵读诗情: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纳兰性德的
《长相思》。通过诵读感受这份诗情。
活动二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建议安排1课时。
1.巩固字词,具化学习任务。
(1)读准名字,初识作者。
①读自述,读准凹(wa)o
作者自述:
“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
娃“,理想于通顺,我写“平凹”,正视
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
境可见也。”
②读介绍,识作者。学生交流对贾平凹的初印象。
(2)检查预习,巩固字词。(预设哪些字词需要巩固?)
(3)出示导语,明确任务。
2.导图归纳,朗读品悟情感。
(1)理顺月迹,地点分类。
理一理月迹
(2)朗读品悟,感受意境。
①独立自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②同桌互学: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谈谈自己的感悟。
③同班分享: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交流自我感悟。
(3)联系作品,品悟文章哲思。
“月亮”,是贾平凹情有独钟的文学创作对象。联系作者在《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相关语句,说
说对“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这句话的理解。
社会的反复无常的运动,家庭的反应连锁的遭遇,构成了我是是非非、灾灾难难的童年、少年生
活,培养了一颗羞涩的,委屈的甚至孤独的灵魂。
慰藉以这颗灵魂安宁的,在其漫长的二十年里,是门前屋后那重重叠叠的山石,和山石之上的圆
圆的明月。.....夜里,我在山地上行走,明月总是陪伴着我,我上山,它也上山,我下沟,它也下沟。
——《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1983
3.阅读批注,体会动静描写。
(1)自由交流,丰富写法认识。学生交流对''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的理解。(如孩子们寻
月心情的变化和感受,丰富的想象力等)
(2)借用“交流平台”,示范批注。
(3)练习批注,体会动静描写。
独立自学: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批注“动静描写”的阅读感受。
小组互学:把自己的批注读给小组同学们听。(给出一两个范例)
同班分享:小组内选出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说感受给大家听。
(4)布置作业,拓展写法特色。
课文中还有人物心情变化、想象等描写,也充满了趣味,让人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5)联读作品,推荐课外阅读。视频播放《朗读者: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片段
2019年第2期朗读者的作家就是贾平凹,请听主持人董卿对他的介绍。(是否可以给出文字,照顾到
边远地区没有数字化学习工具的教师运用)。课外,让我们一起做贾平凹作品的朗读者,继续了解贾平凹。
任务三无处不是生命
大自然,涌动着蓬勃,充满着生机。它的一呼一吸,尽展生命之力;它的一静一动,都是独特景致。
让我们靠近它,感受它,读懂它。
活动一走近颤动着生命的那棵南国的树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体会景物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通过发现观察角度的不同,看到的景物也是变化的,初步
感受课文是怎样写出景物变化的,并将这种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将榕树与鸟建立联系,
感受鸟儿与榕树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和谐与美好,体会作者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
生命的赞叹。
建议安排2课时
1.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读准多音字。枝干的数(shti)目不可计数(shU)不禁(jin)应(ylng)接不暇
(2)理解词语。出示视频、照片、文字介绍(理解哪些词?)
鸟的天堂:是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独木成林的大榕树,在广东新会——梁启超的故乡,树上栖息着很
多鸟,被当地人成为“雀墩”。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到“雀墩”游玩,看到了漫天飞舞的小鸟,心情雀
跃,停船欣赏鸟飞鸟落,久久不愿离去。回到上海后写了散文《鸟的天堂》,记述了这次快乐的旅程,这篇
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文学》杂志上,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动荡的年代,名家笔下的这方乐土,引起了人们广
泛的兴趣和向往,“小鸟天堂”从此得名,今天成了新会著名的旅游景点。
(3)关注文体。
这是一篇游记。游记: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常见的游记有以下三种:记录行程为主是记叙型游记;
抒发感情为主是抒情型游记;描绘景物、景观为主是写景型游记。这一篇属于哪一种呢?
2.利用表格,梳理内容。
第一次第二次
时间傍晚
看到的景物
特点
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
3.用心观察,说变化。(这个标题和下面的教学活动不是很匹配)
(1)感受大榕树之茂盛。
①默读7、8自然段,画出写榕树茂盛的句子,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②再读第8自然段,你认为这一段中用的最好的一个词是什么?
③总结:作者是怎样把大榕树的茂盛写出来的?
从几方面写清楚:数量形体颜色生命力
准确表达:好像展示堆似乎
(2)感受大榕树之热闹。
①默读12、13自然段,画出写鸟多、热闹的句子,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
②总结:写出当时场面的变化,写出鸟的形态、颜色、姿态,从面到点写,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多用同句式短句。
(3)体会动静结合描写的妙处。
①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课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段落。
②找找《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月迹》几篇文章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思考:只写静,好吗?
只写动,好吗?
4.建立联系,品变化。(这个标题和下面的教学活动不是很匹配)
(1)作者描写出鸟的天堂热闹、壮观的景象,还具体描写了大榕树,鸟儿们和大榕树有关系吗?有什
么关系?
(2)理解作者的感叹之言。
5.体会情感,感悟生命。
(1)引入阅读链接,体会“生命”的意义。
刚才我们提到了“生命”,这是课后链接中的一段话,选自巴金爷爷的《筑渝道上》,这段话中也写了
“生命”,小声读读这段文字。
(2)回到文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回到课文中,你能找到哪些使你的眼睛舒畅、使你的呼吸畅快、使你的心灵舒展,甚至是带给你美好
享受的“生命”呢?
(3)拓展阅读,延续生命之美。
《鸟的天堂》一课,巴金爷爷让我们在动、静之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与跃动,其实像这样的文字还有
很多。出示《海上日出》《的突泉》等节选文字,进行品读。
读着这些文字,我们感受到景物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同时,还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灵动之美。这
就是文学的魅力!
活动二记录充满变化的自然景物
【设计意图与教学建议】
创设交流的情境,举办“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摄影展,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通过例文引
路,梳理相关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迁移学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抓住景物的变化,展示形态,并运
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这样写出来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才会具体、形象,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给人美好
的感受。
建议安排2课时。
1.创设情境,明确要求。
(1)交流观察单,说说自己观察的景物是什么?有什么变化?
(2)班级即将举办“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摄影展。出示参展要求:每张照片需配一篇美文,把你
拍摄时眼睛所看到的美景更好地展现出来,让观众能通过文字,看到照片里的美景动起来,感受到世界的
奇妙和美好。
2.回忆课文,梳理方法。
(1)按顺序,有条理地写。时间顺序:春夏秋冬、空间、方位、由远及近……
(2)联想加想象,让景物活起来。联系《月迹》《索溪峪的“野”》片段,先读再思考:作者是怎样
让美景动起来的?
3.迁移运用,展示评价。
现在就从照片中选择自然现象里的一刻,或者其中一处景物,用上我们刚才教的方法,在学习单上写
一写,看是否能让照片动起来,以便成功入展。
题目_____________即景
补充
选择一刻景象或一把它想象或联想为什
处景物么事物
试着写一写这个片
段,让景物活
起来,动起来
同桌变身后和之前的景物像吗?(是否》
评价变身后它的动作发生改变了吗?(是否)
四、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单元教学建议
1.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设计调整了原教科书的编排,一是将语文园地的古诗《渔歌子》与
《四季之美》一同学习,形成了一个组块;二是把《语文园地七》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与相关课文
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体现的是学用结合的教学理念;三是把单元课文的教学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先学
习《四季之美》,诵读名家笔下的美景,说说自己眼中的美景,布置习作的观察任务。《古诗三首》和《月
迹》都涉及到了“月夜”,所以整合在一起教学,感受“景语之中的情语”。最后学习《鸟的天堂》,感受
无处不在的生命,通过习作展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2.关于识字写字。坚持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有机结合。首先,在初读时,选择重点的字、词、句等组
块出示,集中学习。然后在朗读课文中渗透多种方法开展随文识字,巩固集中识字成果。本单元形声字较
多,可以充分利用造字规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3.关于朗读。本单元的朗读重点是古诗,对于古诗的朗读,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方法,比如读出古诗的
节奏。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还可以借助图画、文字、视频等资料,帮
助学生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受诗情。
4.关于习作。只有真实情境才能激发写作内驱力,实用文“写以致用”的特点使得《即景》
这一次习作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单元主题情境下,学生参与“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一主题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参与活动的同时完成写作任务。
5.关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
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专门培养学生的文学品鉴能力。本单元的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
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相关的语句,想象相关的画面,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之美。
(二)单元线上学习包的设计与使用建议
任务一四时景物皆成趣
活动一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读读吧】利用平台的“拖拽匹配”功
一边读一遍按课文所描写的季节进行分类,说说这些词语给你的感能,让学生按一定规律将词语重
觉。新排列组合,并利用平台的分享
红晕、漆黑、萤火虫、大雁、成群结队、比翼而飞功能,交流自己的感想,激发学
凛冽、火盆、走廊、闲逸、夜幕降临、心旷神怡生学习的兴趣。
【自学吧】
读:读一读描写自己喜欢的这个季节的段落。
找:找一找这个季节的景致。借助“录音与视频”功能把自
说:说说喜欢这个段落的理由。(聚焦叠词和动词)学的收获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与
想: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分享。
结:总结段落的写法。
诵:借助图片诵读出景致的美感。
【写作吧】
出示写作策略供学生写作时参
写作策略:相似结构的建筑之美;描写景物时的动静结合;叠词所表达的
考。利用平台的修改、展示功
细腻之情;色彩的大胆运用;多种感官来写景物;多重对比的灵活结合;
能,学生自主修改相关语段,并
书写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上传到平台进行分享。
出示一段文字,用上面学到的写作策略进行改写。
【拍摄吧】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需要提前布置观察任务,把拍摄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平
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利用手机进行照片或视频的拍摄,台,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完
做好观察记录,为本次习作拓展思路,积累素材。成预习单并上传。
要求: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拍一张照片。完成预学单。
活动二说说我发现的自然之趣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说说吧】利用平台的展示功能,让学
展示自己拍摄的有关自然景物或者自然景观的照片、视频,并向同伴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景色或
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某个景观。同伴听一听并评一评。景观,同伴进行点评。
【写作吧】
借助平台展示功能,鼓励学
仿语句:学习“语文园地”词语段运用第二题,读例句,体会作者把
生根据例句和课文进行仿写。在
一个画面写具体的方法,仿照着写一写。
仿写语句和片段中可以任意选
仿片段:仿照《四季之美》,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
择其中一项。
致。
任务二美在夜深人静时
活动一感受月夜旅程中的诗情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读读吧】
(1)学生点击推荐阅读,可以看到有关“田园诗派”的知识和关于
利用平台的“点读”功能,
王维的生平、诗歌特点的介绍。
将古诗中的生字、读音呈现出
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眺等诗人
来,学生可以点击倾听,自主学
形成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
习。用规范的朗读录音作为示
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
范,学生在反复跟读中感知朗读
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古诗的基本耍求。
向往。
利用平台插入功能在古诗
(2)点击王维田园诗中的任意一首诗的题目,可以听朗读、看注释、
诗句中插入停顿节奏线。或者通
查阅相关资料。
过拍照功能直接上传自己的节
《鸟鸣涧》
奏划分。借助“录音与视频”功
《送元二使安西》
能,鼓励学生自主录制诵读视
《鹿柴》
频,互相评价。
《竹里馆》
《过香积寺》
《终南山》
(3)打开平台,听三首古诗词的范读,上传朗读,师生互评,做到
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句子。出示注释和资料,读懂每句诗的意思。
【写写吧】
利用平台拍照功能,将自己
(1)利用宏程平台“点读”功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三首》
的“默写纸”拍照上传,师生共
中的生字。
评。
(2)出示背诵提示,补充背诵,然后全文背诵,填空式默写。
活动二寻找童年时光中的月迹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理文吧】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理清月迹的活动。把完成的思维导图拍照上
传至平台,与同学交流。
【读读吧】利用平台录音功能,上传自
把描写“月亮”的句子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己找到的语句,把阅读感受与大
家分享。
【批阅吧】借助宏程平台批注功能,与
在书上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批注“动静描写”的阅读感受。同伴分享自己对文中动态描写
和静态描写的语句,说说阅读感
受,做到人人参与。
任务三无处不是生命
活动一走近颤动着生命的那棵南国的树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理文吧】把完成的表格拍照上传至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理清文章脉络。平台,与同学交流。
【读读吧】利用平台录音、分享的功
找出课文中描写大榕树茂盛和热闹的语句,说说对动态和静态描写的能,体会静态、动态描写的好处。
感受。
活动二记录充满变化的自然景物
线上支持(资源、工具、测评)设计意图
【摄影展】
上传拍摄的有关自然景物或
把前一阶段观察时拍摄的有关自然景物或者自然景观的照片、视频展
者自然景观的照片、视频,进行
示在平台上,跟同学分享观察所得。
展示交流。
【写写吧】借助宏程平台拍照功能,上
利用拍照功能,上传学生的一篇习作,集体进行修改。传一篇例文,师生在平台上一起
将自己修改习作的痕迹上传平台,大家互评互议。学习修改的方法,共同修改例
拍照上传自己最满意的习作片段,互相评议。文。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习作。借助拍照或录音功能,分享
自己的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
趣与热情。
利用投票功能,选出最佳习
作,鼓励学生认真写作,细心修
改。
(三)单元学生用书使用建议
本单元的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主题一致,以“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为单元主题情境,重组单元课
文和语文园地等相关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聚焦,重点更加凸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生
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富有个性的活动。
学生用书的使用要关注高年段阅读理解、习作表达的学习,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
说、读、写的能力。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22个词语。学习用钢笔正确书
写。
“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会走进文字,诵读名家笔下的四季之美,体会初
夏秋冬四个季节中作者最喜爱的时光。引导学生联系己有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我发现的自然之趣”,在
说说想想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世界的奇妙美好,感受生活的生趣。
“美在夜深人静”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经典的古诗词中,品读王维“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的意境美,体会张继这个客船夜泊者的羁旅之思与家国之忧,感受《长相思》中将士在外对故乡的
思念和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与贾平凹•起在月光下寻找童年的快乐时光。
“无处不是生命”这个任务中,要鼓励学生充分感受朴实文字中蕴含着的作者对蓬勃生命的惊喜,感
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带来的好处,并用多种形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习作中,要通过交流,分
享自己对大自然中美丽瞬间的感受,把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化成文字在笔下流淌出来。通过自读修改、互评
修改、集体修改等方式,学习用修改符号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练习、测评及建议
(-)单元评价与测评目标
1.识字与写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认识认识1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
(2)会写22个词语,会用熟字组成新词,扩展词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朗读与背诵
(1)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关注诗中的景和情,说出自己的体会,背诵《古诗词三首》,
默写《枫桥夜泊》。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
态描写,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品味、积累相关语句。
3.习作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练习、测评设计说明
本单元主题是“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识字多为形声字,要写的字大都是已学部件的组合,大部分
字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阅读由古诗和写景美文组成,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了景致的情趣。朗读重
在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精致独特的韵味,对于优美的段落或篇章,要
求学生能诵读成诵。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求是“学习描
写景物的变化”。这是在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
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
求。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本单元的练习、测评的设计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培养识写能力。注重单元课文的朗读,进一步强化对生字词的巩固,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
力。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来
理解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仿写中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围绕本单元的
语文要素,学生从阅读实践中提取了可迁移运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还要在阅读和表达等练习活动中继续运
用,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3.重视表达训练,提高读写能力。创设真实场景中的话题,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本单元布置学
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某一景物或者景观,通过展示“随手拍”,交流最喜欢的一幅照片,创设乐写愿写、有话
可写的写作情境,练习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步训练,同步提升。
(=)练习设计案例
1.汉字,我会学
选择本单元的形声字,说说怎样识记这些字,录音上传你的学习方法,怎样写好这些字,拍照上传平
台进行展示。
,,我认为推写的字何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本G元的影声字,说说怎样识记这物字,杂音上传你的学习方法.
2.语句,我会积累
选择本单元能够给你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语句,上传录音。
3.诗句,我会填
(1)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归来。
⑶两个()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舞鱼肥。
我发现括号里填的都是,
我会写带“鸟”字的成语:、、
(四)单元测评案例
点贽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我们感叹于大诗人王维、张继和纳兰性德眼中的景与心中的情融为一体;惊叹于日本作家清少纳言抓
住了四季中美丽的瞬间;感染于巴金所欣赏到的颤动着生命的大榕树;留恋于贾平凹童年时的月迹,月亮
属于每个人的喜悦……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美妙的风景,需要我们慢下来,驻足欣赏。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寻找,好好欣赏吧!
例:
(1)砍赏一下:留意身边的美妙景致
我观察到了身边的一个美妙景致,我能用笔记、录音、录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变化着的美景。
(2)介绍一下:我能整理拍摄的资料,举行一个小小的“摄影展”,向同学和老师介绍这个景致的
变化之美。
【设计说明】
1.考查指向
(1)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感受能力。能否根据要求有目的地观察周围的景物或景观,并全身心地感受。
能否根据主题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一处,进行拍照或录像。
(2)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否正确理解并整理已收集的观察材料,通过阅读补充相关需要的写作方法。
(3)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否根据活动主题,观察景物特点,写下景致之美。
(4)综合学习能力。能否调动所学,综合相关材料,完成“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摄影展。
2.涉及的课程内容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初步感受景物的静态和动态之美。
(4)积累课内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3.答题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材料。
(2)能完成“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摄影展介绍词,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能使用积累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其他的语言材料完成习作。
(4)有表达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快乐。
4.情境设计理由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趣”,学习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
物的变化,设计“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这个情境,学生将继续浸润在本单元情境之中,从课本走进生
活,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通过自主观察,编写摄影展的介绍词,举办身边美景的摄影展这些
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再次进行信息提炼,信息整合,探究理解,迁移运用,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体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运营培训合同协议
- 油罐车出租合同书9篇
- 私人二手房买卖合同(精简版)7篇
- 购买房屋并办理过户合同6篇
- 有关融资租赁合同(二)7篇
- 电子废料处置服务合同10篇
- 研磨机买卖合同10篇
- 视光学校培训合同5篇
- 2016一级建造师铁路工程备考题
- 国际海上运输保险合同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七类作业JSA分析记录表格模板
- 心理统计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完整答案详解
- 技术经纪人练习题集附有答案
- 内科学讲义(唐子益版)
- GB/T 4357-2022冷拉碳素弹簧钢丝
- GB/T 19845-2005机械振动船舶设备和机械部件的振动试验要求
- GB/T 14614-1993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和性能测定法粉质仪法
- 酱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红楼梦》贾府平面图
- 养老机构全套服务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