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客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L积累词语,品味严密、准确的语言。
1.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分析、
2.了解不同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
概括文章思路。
系。
2.探究文本是如何引发哲学的思
3.阅读中国古代科学的相关文章,了解中国古代在
考的。
天文学上的贡献。
魂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中国计量史界的领军人物一一关增建
生平:关增建,1956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科学史博士
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
长、党总支书记。
成就: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着作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他和丘光明被
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探寻背景】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一一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
为激烈。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
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
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
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美文阅读】
科学的探索,精神的高度
27日上午,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
名队员成功登顶,顺利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
巍巍珠峰,亘古耸立。作为观察她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珠峰始终在运动,
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是人类的不懈追求。测高过程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一
批国产现代测量设备纷纷亮相,5G信号首次覆盖珠峰峰顶,为精确获得珠峰高度提供技术赋
能。登山队员和测绘人员克服高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挑战三次冲顶,终于将五星红旗插上地
球之巅,同时也抵达了一种精神的高度。攻坚不畏难,山高人为峰。登顶珠峰展现了一往无
前的英雄气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给中华儿女带来了巨大的精神
鼓舞。
攀登珠峰,充满危险与艰辛,往往是在面对诸多“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登山如
此,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亦是如此。回望新中国70多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从一穷二白
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缺衣少食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正是在一次次艰难的
攀登中,一步步抵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天,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刻,历久弥新的攀登精神,更是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种力量,是祖国至上的爱国情怀。60年前,面对“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人肯定上不
去珠峰”等质疑,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不信邪,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为国攀
登”,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有能力登顶珠峰。在世界之巅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我们心中
最美的风景。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鞭策,召唤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进取、追求卓越,
为建设更强盛的中国尽一份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这种力量,是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登顶珠峰,一路险象环生,靠的是一种不向高山低
头、不被困难折服的精气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当
前,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前进路上
还有不少难关需要攻克。在此关键时刻,更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奋力跨越各种艰难险阻,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种力量,是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登顶珠峰,也是团队合作的胜利。为了这次珠峰重
测,接应人员、修路人员、保障人员默默奉献,确保冲顶人员安全顺利抵达峰顶。团结是铁,
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因为万众一心,我们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因为团结
奋斗,我们定能汇聚起14亿人的强大合力,在风雨洗礼中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传奇。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中国测量登山队登顶珠峰之际,恰逢2020年全
国两会即将胜利闭幕。新的征程向着未来延伸,新时代中国在阔步前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攀登者,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脚步。
【素材快递】
聚焦:科学探索
02/20
华中农大团队找到控制鱼刺基因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基因,“吃鱼不挑刺”有
望成为现实。该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编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
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O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
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摘编自《人民日报》)
科技创新需要一股拼劲儿
马伟明41岁时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有人劝他,既已功成名就,不必再那么拼。
他却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要想在科技创新
领域不断发现新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离不开这种焚膏继琴、兀兀穷年的拼劲
儿。
在打造“国之重器”的国防科技领域,像马伟明这样的“探险者”并非个例。“一生为
国铸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倾情“北斗”的''牧星人”谭述森,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的“歼一10之父”宋文聪...他们胸怀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沸腾的血,忘我工作、砥砺奋进,
将一项项高端科技成果推向世界前沿。(摘编自人民网)
黄大年:生命,为祖国澎湃
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
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
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回国手续。黄大年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
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精彩语段
(1)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
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
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
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
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
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2)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
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探月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
航天科技高峰,让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3)''身处遥远的太空,我们为伟大的党和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一定精心操作,确保
各项试验圆满顺利”“我们的太空家园很温馨、很舒适”……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感言,表
达着他们对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决心,也传递着广大航天人实现航天梦的坚定信心。面向未
来,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航天
人的团结拼搏,中国航天事业必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必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新的
壮丽篇章!
【基础知识】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一、成语积累
1.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2.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3.相形见细: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4.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5.可见一斑: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6.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
7.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易错识记
(1)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2)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3)相形见细: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4)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5)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二【运用】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藏在草丛中的斑马,因为有身上的保护色,很难被天敌发现,但动物保护员总能在草丛中发
现它们,可处;用。(X。此处望文生义。)
2.医院特检科的采血员水平很高,二针见假,用不着扎第二针。(X。此处望文生义。)
3.一些外来人口,对钱塘江潮水的威力不以为然,轻易镖水过江,结果酿成悲剧!(X。此处应
用“不以为意"。)
【重点01】理清思路
1.梳理本文的结构思路。
04/20
1.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明确】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
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
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特点、秉持的原则等。
【重点02】主旨归纳
【明确】《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着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
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
【重点03】问题探究
L阅读课文,概括“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明确】(1)宣夜说: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2)盖天说:天是一
个穹形,地也是一个穹形,就如同心球穹,两个穹形的间距是八万里。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穹
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盖天说认为,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远了
就看不见,离得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3)浑天说: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
2.“天圆地方”说对天地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这个学说认为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目标二:鉴赏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方法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旷世之争的?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从整体上看,本文是一个总分总的逻辑顺序。第一段由西方的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引
出我国古代的浑盖之争;最后一段总结浑盖之争,主要指出这个争论的意义;中间段落介绍我
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浑盖之争的过程。文章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按照时
间顺序来说明。这种安排既使说明的层次清晰,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过程。
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中在说明浑盖之争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
【明确】主要采用了:①作比较,如第8段,将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争论
的话题一目了然。②引用,为了说明双方观点的不同,作者直接或间接引用了扬雄、王充、葛
洪、何承天、刘焯、朱熹等人的话,使说理更加充分真实。
【重点04]梳理文章脉络
L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明确】①西汉扬雄写了着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
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
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在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
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
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面,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
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
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
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出“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
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U能力拓展
1.我国古代的这场旷世之争有何值得肯定的地方?
【点拨】(1)古人的这场争论,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
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
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2)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
入到这场争论之中,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都是符合
学术发展规律的,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2.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来看,浑盖之争有什么特点及意义?试概括说明。
【点拨】特点: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
意义: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
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它表
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
06/20
1实践飞跃
1.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
目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研讨了科学哲学、科学史问题。试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
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课文在陈述大量史实的基础上
表明文章的观点并引发哲学思考,事实充分而富有理性。
2.《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较多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
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这样可使说明更具说
服力。请你使用引用的说明方法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J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IC到5℃,可贮藏30天左右。还应进一步设法延
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日夜兼程飞骑从
南方运送至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
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
对这件事的嘲讽。
(摘编自《南州六月荔枝丹》)
羔分层提分
题组A基础过关练
一、语言基础及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的科学意义o建望远镜是瞄准21世纪的
科学前沿,寻找暗物质、暗能量。宇宙中有99%的质量和能量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
特性是什么。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
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中国“天眼”有多大?沿着FAST的圈梁走一圈用时43分钟。“天眼”的“眼眶”是一
圈钢铁结成的圈梁,登上圈梁往下看,巨大的天坑里,地排列着一个个“网结”。
FAST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FAST口径有
500米,组成的球形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
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
小o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
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
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
波,()o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毋庸置疑星罗棋布参差不齐息息相关
B.不容置喙星罗棋布参差错落休戚相关
C.毋庸置疑阡陌纵横参差不齐休戚相关
D.不容置喙阡陌纵横参差错落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
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B.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希望这个最
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C.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也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
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D.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也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
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和宇宙起源之谜。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调整视线的指向,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
角
B.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
向
C.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D.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
角
08/20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关增建
①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
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殊不知,在东方的中国,
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旷世之争,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着名的
②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下面是《晋书•天文志》的有
关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盘①,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
而滂沱四F贵②,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
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日丽③天而平
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句股重差④推算影极游,
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
③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
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
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
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④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天是个圆球,
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
同,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在
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
如缕,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
流O
⑤这场争论涉及与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着名学者扬雄撰写了着名
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比如,
他提出,按盖天说的说法,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也是高高在上的,人
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由于太阳太高了,导致人产生了视觉错误的缘故。但是,
即使人眼会因观察对象的距离远而产生视觉错乱,水平面和光线的传播是客观的,它们是不
会出错的,那么就在高山顶上取一个水平面,以之判断日的出没。实验证明太阳确实是从水
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向上传播的,这与盖天说的推论完全相反,证明盖天说是错
误的。这是扬雄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对盖天说所作的批驳。整体来说,他从八个方面对盖天说
所作的批驳,有理有据,是盖天说无法辩解的。
⑥但是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
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着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天转从地
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甚不然也。”王充的责难是颇有说服力的,
因为按当时的人的理解,太阳是依附在天球上的,天从水中出入,就意味着太阳这个大火球
也要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
⑦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
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
验的哲学观念。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这场争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这些,无疑
都是这场争论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⑧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这场争论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争论的影
响下,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这场争
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体现了
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
完全有理由说,这场争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
的史册。(有删改)
【注①盘:同“盘”,木盘,古代盛水器皿。②6贵:下降。③丽:依附。④重差:汉代天
文学家测望太阳高、远的方法,后发展为中国传统数学主要的测望方法。
4.标题中的“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在文中具体是指o
5.根据第②段引言,以下选项中不符合“盖天说”主张的是()
A.天地都是圆拱形状,天地互相平行。
B.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距离是8万里。
C.太阳和日月星辰是依附在地壳上运动的。
D.天地的距离是可以用数理推算出来的。
6.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勾股定理”是在这场争论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确定的。
B.这场争论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与学术问题的解决。
C.文学、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10/20
D.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7.以第⑤段扬雄的相关批驳为例,分析这场争论是如何表现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同学读完第⑥段中王充对浑天说的批驳,从图书馆借来《隋书・天文志》阅读,看到
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家何承天对此的解释后产生了疑惑,何承天的辩解是否能修补浑天说理论
上的漏洞?请对小明谈谈你的看法。
“是故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于海。日为阳精,光曜炎炽,一夜入水,所经
焦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B能力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古有女娟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
幻想,延展到如今“脚踏实地”地考察研究。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
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在使用
的“携带供给型“。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然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
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第三代属
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
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
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
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①,却又远在天边。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
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
设备来②。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③,
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B.“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
C.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D.“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
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
①公元1054年7月4日,清晨的东方,天空中贸然出现了一颗非常耀眼的客星。②这颗客
星甚为壮观,③根据《宋会要》等古籍所记载,④在最初的二十多天里,⑤它不仅白天可见,而
且晚上非常耀眼。⑥尽管它在此后亮度变暗,但仍然持续了近两年左右的时间。⑦在中国古代,
客星可能表示彗星或者超新星爆发,⑧前者又常常带有不祥之意,因此这颗客星的出现想必也
曾引起不小的恐慌。⑨如今,天文学的进步,我们对古代的很多天象记录有了更为科学的认识。
二、阅读鉴赏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材料一: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
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
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
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尚书•尧典》
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
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
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
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
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
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
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
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闵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
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
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
12/20
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
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
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
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
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
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和清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
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
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
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
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
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材料二:
历法源于天文,古代天文与历法是一回事。夏、商、周三代处于观象授时时期,直到战国
初公元前427年发明《殷历》“甲寅元”(四分历),中国才进入历法时代。
观察太阳的运行规律,古人形成了“日”与“年”的时间概念。太阳东升西落,一个白天
一个夜晚合为一日。中国古代最主要纪日的方法是干支法,即运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成六十甲子循环纪日。据可靠资料,公元前
720年,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至今近三千年,干支纪日从未间断过,成为世界上迄今
所知最长的纪日文字记载。古人立竿测影,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夜晚最长。日影最短
的一天为夏至日,白昼最长,每年春夏秋冬循环一次。《尚书•尧典》载''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表明夏商时期古人已确定回归年长度为366日,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称为一“岁”)。
至迟到春秋时期,后人更加精确测定回归年长度为365又1/4日。
历史上采用过的纪年方法有王位纪年法、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
纪年法等。自汉武帝元鼎元年到民国,年号纪年法与干支纪年法一直并用,如1898年戊戌(干
支纪年)变法,是光绪二十四年。
月相的变化使先民掌握了时间长度''月至迟到春秋时期观测出月相从满月(望)到下一
个满月平均需要29.53日。12个月约为354日,与回归年365又1/4日相差11日强。每三年
差33日多,超过一个月。古人为调配月与回归年的长度,采用了“置闰”的方法,保证月份与
季节的相应。春秋时期,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律。调配年、月、日的关系,是
中国古代历法的主要任务,也是历史上频繁改历的原因。
古人通过“观象授时”,至战国时已形成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一套农事历,指导农耕
生产,每一节气均与二十八宿、北斗的运行、土圭测影长度、各地物候相关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古天文历法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
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从西汉到唐代中国古代天文学逐渐走向成熟,除了留心记录奇异天象外,还不断提高天体测
量的精度,后者是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
C.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
星观测最勤,且有些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D.干支法是指运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成六十甲子进行循环纪日的一种纪日法。它是中国
古代最重要的纪日方法,同时也是世界上迄今所知出现时间最早的纪日法。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
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仍有不同。
B.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时间早于历法。天文学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而历法源于天文,
直到《殷历》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历法时代。
C.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1,这是中
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戊戌变法发生于光绪二十四年,不同在于前者属于干支纪年,后者属于年号纪年。这说明在
1898年还存在着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兼用的现象。
7.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记录星象预测吉凶
B.观察天文预测节气
C.测量天体坐标位置
D.研究天体内部规律
14/20
8.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观象授时”的含义和意义。
9.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题组C培优拔尖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节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历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
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部分——天文志。由此可见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
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方天文学在16世纪以前发展较缓慢,只是在
近几百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
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每一个月又被分为三旬。由此可知,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着作。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仪
器,并提出了“浑天说”。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宋元时期我国创制了
《授时历》,并制作了简仪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处于衰落阶段。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星象关系密切。以天人感应为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具特色
的占星学。占星学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昭示天命及其变化,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基础。在星象观
测中,天文仪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圭表、浑
仪和简仪等。天文仪器的不断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
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从最早的成文历法《四分历》开始,历经多次改革。据统计,从古至
今使用过的历法有一百多种。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这些历法分属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三大系统当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
基础;阴历则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计算基础;阴阳合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
周期制定的历法。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僧一行等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编制的《大
明历》弥补了前人缺漏,唐代僧一行修订的《大衍历》多有创新,此外,僧一行通过在全国13
个点的天文测量得到了北极高度相差1度、南北相差351里80步的结论,这个数据在当时世
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在天文理论方面,两汉时,人们提出了“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中黄”。进
而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边际,模糊地提出了宇宙的无限性。科技史学
家李约瑟认为这种宇宙观非常进步,与同时期的希腊任何学说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我们必须承
认''宣夜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宇宙模型,且对古代中国产生的作用也远没有“浑天说”大。
古代中国人还建立了“盖天说”的宇宙模型,它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中
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不仅在当时处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现代,许多数据仍然具有十分重要
的研究意义。如金牛座蟹状星云被天体物理学家认出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痕迹,而在
我国古籍中已找到了关于这次爆发的详细记载。
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节选)
中国古代在观测天象过程中对宇宙也有认识,形成了一些宇宙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
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以为“天圆地方”“天似盖笠,地法覆盘”。这是对天地结构比较直观的认识,起源
于周初。它对古代天文学的影响很大。汉代成书的《周髀算经》利用影长测量数据试图把盖
天说构造成一个天地几何模型,说明日月出入、昼夜变化等各种天文现象。但由于天地平行和
圭表影长“千里差一寸”的基本假设有误,结果并不理想。不过盖天说对绘制星图、测量天体
坐标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汉代有一种星图叫作“盖图”,大概就是按盖天说的原理绘制的。此
外,天体的赤道坐标在中国古代是“入宿度”和“去极度”,与盖天说并不矛盾。
汉代出现了浑天说,大概出现在太初改历之时。东汉张衡的《浑天仪注》对浑天说有非常
形象的描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可见浑天说的本质就是对天球的
认识。浑天说对后来天文观测的影响很大。有了浑天说,就有了浑仪,并且有可能在浑仪上加
黄道、白道等,使天体位置测量越来越精密。
宣夜说是一种认为宇宙无限的气宇宙论,是汉代的都萌提出的学说。认为“天”并没有一
个固定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这种宇宙论虽然
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却启发人们对宇宙本原和天体演化的认识。宋代
理学家朱熹更是根据这种气宇宙论提出了关于宇宙演化的猜想。他认为宇宙起先只是阴阳二
气,两者旋转摩擦,摩出一些渣滓,结在中央,便形成地。气之清者就上升成为日月星辰,在外周
转不停。这个宇宙演化理论虽然还很粗糙,但其气漩涡论却比西方着名自然哲学家笛卡尔的宇
宙演化漩涡说早400多年。
中国古代宇宙论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官体
系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西方的传统开始于古埃及巴比伦,到古希腊时期形成星座体系,以
神话中的事物为主。中国星官体系则完全不同,是把人间帝王社会搬到了天上。天地是名副其
实的对应。正是有了这种对应,中国古代的天与人之间才那么的接近。“天文”永远与“人文”
16/20
密切关联,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其根本的目的是探究天人关系,正如司马迁所说,“究天人
之际”。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不重要。其实情况并不这
么简单。当我们探索宇宙越深入,就越发现我们人类是与宇宙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天文学
探索宇宙中的地外生命,就是出于对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只有当我们关心人,才可能更
好地探索宇宙;也只有当我们更多地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节选)》中,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天文仪器的革新不无关系,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天文仪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圭表、浑仪、简仪等。
B.《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节选)》中,阳历的基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阴历的基础是
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只有阴阳合历调和了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才是最科学的。
C.《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节选)》中,宣夜说对天文测量和天文历法没有产生实际
作用。这种宇宙论认为“天”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在气体中飘浮游动。
D.《中国古代天文学:何为“天极"(节选)》中,根据朱熹的“气漩涡论”,地是在中央的,是
阴阳二气旋转摩擦出的渣滓,日月星辰是在地之外周转不停的,是阴阳二气之清者。
2.中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天地对应和天人对应对现代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篇文章与《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都是对我国古代天文学情况的介绍,都提到了“盖
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这三种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在介绍这三种学说的时候,它
们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
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
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则是最受注目的星辰。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
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
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的有几颗璀璨的星辰,名为
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
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
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
经•小雅•大东》曰:“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日:“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
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国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
似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
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
纲”,或书作“天罡”。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
有旋天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
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
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鹃冠子》记载了下
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
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则冬至……
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
北斗星在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日一夜即“跑完”一周。
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
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恒星的中天
测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古人
眼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卖车协议书范本针对二手车市场3篇
- 2024年旅行代理商航空票务协议
- 2024年度停车场管理代理协议版
- 17GRC产品线条加工及安装服务协议(2024版)版
- 2024年度网络安全审查与合规合同
- 2024年国内货车租赁及运输合作合同范例版
- 2024年房产交易独家代理合同9篇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防护与风险评估合同
- 2024年文山多功能活动场地租赁合同版
- 2024年度综合零售店员聘用与顾客服务满意度提升合同3篇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4实训报告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共37张PPT)
-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有你真好》名师选编教案(六篇)
- 测量监理个人年终总结
- 泛光照明施工方案设计
- 《毕淑敏文集》电子书
- 幼儿园中班语言:《谁的尾巴》 课件
- 羊屠宰工艺流程图及工艺
- 【能源化工类】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就业及去向分析报告
- 工程中间交接证书
- 山东桥梁索道维修改造工程监理大纲(542内容丰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