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高一(下)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
1.1602年,荷兰人将14家以东印度群岛地区为主要据点的贸易公司,依据出资人的资金额
组成一家股份制公司,即“联合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对外扩张的集
中资本,甚至荷兰政府也将贸易垄断权和行政权等特权折合成股份入股。该公司的成立()
A.反映了商业革命导致社会对货币需求的扩大
B.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
C.体现了价格革命对荷兰封建经济制度的冲击
D.表明当时商业资本的运营方式出现新变化
2.如图所示为文艺复兴中诞生的著名画作。这反映出()
达•芬奇《最后的晓餐》未开明基罗《创世纪》
A.人文主义者坚持以神为中心B.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
C.近代人文思想带有神学印迹D.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的积极推崇
3.19世纪中期,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47.1%,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打破了
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
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D.使得传统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4.巴黎公社在政权体制上取消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
与此同时,公社成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构。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完成了解放无产阶级的任务B.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D.给予资本主义制度毁灭性打击
5.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艮地产生的最明
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6.189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总统威廉•麦金莱曾宣布一项重要决议,即“仁
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
文化与公平的正义。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A.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B.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C.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D.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7.“门罗宣言”发表于1823年,它表明了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
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间主权的相关事务。由此可知,美国发表“门罗
宣言”旨在()
A.谋求美洲的和平发展B.支持拉美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C.遏制欧洲列强的崛起D,确立美国在拉美的优势地位
8.1881年,面对苏丹马赫迪起义的强大力量,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由马赫迪担任北苏丹国王,
马赫迪予以驳斥:“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不需要国王的封号。”这说明
()
A.苏丹民族意识有所觉醒B.马赫迪追求君主立宪
C.资产阶级主导民族抗争D.英国殖民统治的瓦解
9.下表是1870〜1913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据此可推知()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70〜1913年工业生产增长倍数1.31.94.6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
A.世界大战爆发具有一定必然性B.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C.二十世纪初英国丧失霸主地位D.大国竞争推动技术进步
10.1917年俄历2月23日(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由于首都彼得格勒面包短缺,
妇女们上街抗议示威,并引发了全市罢工,反对饥饿、反对战争,最终演变成二月革命。这
说明当时俄国()
A.资产阶级统治不得人心B.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C.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二月革命具有自发性
11.列宁认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这样的实际决定
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可用于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是一次失败的探索B.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十分曲折
C.苏俄政府应加快推进农业集体化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符合苏俄的国情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非洲大陆的商品输出和
经济控制,同时又因战争的需要,不得不在非洲发展和战争有关的采矿业、加工工业和经济
作物种植业。这一现象()
A.标志着殖民地国家近代化转型的开始B.为非洲国家的独立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C.说明非洲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D.反映出列强的殖民活动细化了国际分工
13.二战期间,美国在欧洲与反法西斯国家结成同盟国,主张用西方民主制取代法西斯专制,
以保证美国战后在欧洲政治行动的自由;同时,美国在苏德战场出现转折之后,改变对苏联
的合作策略,采取既削弱又遏制,促使苏联出兵日本的政策。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中的策
略()
A.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B.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C.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根本宗旨D.直接导致了美苏冷战爆发
14.二战后期,面对孱弱的中国,罗斯福认为:中国不仅会在东亚,也会在全世界起到维护
和平与繁荣的作用,并强调“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
具有世界性,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罗斯福的这一言论主要基
于当时()
A.大国一致原则的构想B.民族自决原则的兴起
C.全体一致原则的践行D.机会均等原则的确立
15.早在1944年,罗斯福就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及,(美国)“负有领导
国际社会之责任”。杜鲁门则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而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
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并在东欧建
立“安全带”。这表明()
A.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地区
C.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16.如图是漫画家丁聪于1950年创作的漫画《麦克阿瑟的魔术》。该漫画()
A.反映了日本对冷战的态度发生转变B.旨在讽刺美国践行“杜鲁门主义”
C.标志着日本民主化改革的彻底失败D.折射出当时世界格局出现新变化
17.下表为1970年和1976年美国部分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时间制造业/采矿业公共事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服务业
1970年1997.2万450.4万1504.0万353.6万368.7万1162.1万
1976年1973.9万450.9万1769.4万359.4万431.6万1464.8万
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B.“福利国家”的日益完善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D.经济“滞胀”危机的加剧
18.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失衡,重工业比例过大等弊端,从农业方面着
手改革,用农产品采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生产指
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这些措施()
A.有利于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
C.保证了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D.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9.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统一基金”“信贷清理资金”,制订了“共同振兴
东部计划”,通过了“投资补贴法”等对东德地区进行大量经济扶持。但在柏林墙倒塌30年
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
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德国()
A.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B.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C.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D.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20.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相继出兵镇压了马来(西)亚共产党游击队、肯尼亚“茅茅运
动”等,使英国背上了约70亿英镑的国际债务和200亿的国债。此外,不仅亚非独立国家纷
纷指责英国的这一帝国主义行径,美国也指责其妨碍了西方对苏冷战中自由世界的团结。这
些现象()
A.表明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已出现质变B.推动了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的加剧
C.利于推动英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D.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开始分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而
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这是因为法国早已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农
民基本摆脱了领主的统治,而且己变为土地所有者。但是,正因为如此,农民对残存的封建
权力就更难忍受。作为土地所有者,农民才会对封建制度强加在地产上的多种负担感到痛苦
和愤慨;贵族不再拥有统治领地的权力,贵族的特权乃至他们本身的存在也就愈加可疑。
——摘编自刘北成《托克维尔关于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解释》
材料二:大革命时期,《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结社、集会等政治权利。在
这样的情况下,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一些政治团体开始接纳女性会员。1791年9月,《妇
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到来。革命共和派女公民俱乐部就创
立于此时,它是“一个女无套裤党人的组织,其成员主要来自巴黎的下层妇女”。1793年夏
天,革命妇女们以共和国女公民的身份参加了盛大的公民庆祝活动,这表明妇女的政治参与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摘编自姚静《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妇女俱乐部(1789〜179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已经发生的变革并分析大革
命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法国大革命对于妇女解放的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提拉克作为印度近代一位伟大的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被甘地尊称为“现代印度之父”。
他认为17世纪前的印度处于一个神光朗照、统一的黄金时代,并积极对印度教经典进行新释
义以号召群众,利用宗教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他还大力标举印度宗教传统
中行动主义的一面,认为:“如果人与神寻求合一,他必须也寻求与围绕他的世界相交融,
并为世界而工作。”这为印度资产阶级正在进行的社会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
一摘编自欧东明《提拉克的民族文化复兴思想》
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即坚信真理的力量或爱的力量,由甘地在反南非政府对印度
人民的歧视和压迫的运动中首倡,在印度反殖民斗争中不断升华,在诸多国家民族运动中得
以体现。它成为近现代手无寸铁的民众对抗专制独裁政府的一种武器。甘地赋予了它一种伦
理和道德的色彩,不仅使它在诸如种族、种姓、部落、社群、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价值观念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使它逐渐成为一种改造国家的武器,成为一种平稳运转的政治管理机
器。
——摘编自迪帕克•马利克《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百年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提拉克民族文化复兴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甘地“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思想的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表是部分苏联学者对于十月革命的看法。
彼沃瓦十月革命是一次偶然事件,是布尔什维克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所采取的主观行
罗夫动,不存在任何客观规律
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它遵循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决
拉斯文定性作用。这场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相
互独立的社会制度;促进了民族主义的高涨,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米哈伊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一个延续,是俄国资产阶级的经济、社会乃至工业革命的整
尔•瓦耶体进程的一部分。十月革命解决的主要任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应当是一场资产
伊科夫阶级革命
布拉夫十月革命是人民大众创造新生活的根源,它还是一场文化革命。十月革命的冲击带
卡给人们的是一股强大的新潮流,是社会主义新型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方式
俄罗斯
由十月革命所开启的苏联历史虽然有痛苦的悲剧,但不能抹杀由十月革命所激发的
左翼学
人们大规模建设新社会的创造潜能,以及由此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者
一摘编自陈红《俄罗斯国内关于十月革命的不同评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十月革命的看法,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
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
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
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
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
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
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
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
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
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
在内的公共开支。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
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I.【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欧洲商业革命,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如股份制公司出
现,D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适应海外贸易的扩大,而不是导致社会对货币需求的扩大,排除
A项;
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初步形成,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展,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早期殖民扩展的相关知识分析。
本题考查荷兰的殖民扩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A.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心,故A项错误;
B.文艺复兴打击了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故B项错误;
C.据图示信息可知,《最后的晚餐》、《创世纪》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人文主
义思想,但都是以宗教为体裁,说明近代人文思想仍带有神学印迹,故C项正确;
D.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的排挤和打击,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文艺复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妇女们
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会角色,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女性在家
庭中的经济贡献以及其在社会关系网中扮演的新角色,说明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的生
活,使得其走出家庭,进入社会,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生活的变化,不是阶级结构变化,排除A项;
女性生活的变化,不能得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C项;
工业革命提高了女性的家庭地位,冲击着传统家庭模式,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代之以普遍选举制为基础的人民代议制”可知,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未完成解放的任务,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反对一切旧有的政府统治形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并未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毁灭性打击,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设上的创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A.材料中明显涉及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殖民侵略会产生一个新世界,为殖民地
创造新生的契机。
B.材料强调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殖民侵略,没有对殖民地产生任何积极作用,而是给殖民
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选项符合材料意思。
C.材料没有涉及到殖民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衰落,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世纪中期以前,
有些殖民地还处在奴隶社会,选项表述不准确。
D.材料没有涉及到殖民地社会人才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殖民地社会新的生产关系和原来生
产关系的变化。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早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的特征来
分析材料。
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而言: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出现全球性的经
济关系。
2.对殖民国家而言:不仅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和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而言: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
生变化;种族灭绝;抢劫和掠夺财富;贩卖黑人奴隶。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
慈的文化与公平的正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真实目的是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只是
名义上推崇仁慈和公平,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对全世界的影响,故B项错误;
美国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并不是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无法得出美国的现代化建设状况,故D项错误。
故选:A0
本题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
传统的基础上,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文化与公平的正义”,结合美国殖民扩张的目的分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殖民扩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反对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统治,并试图将美洲划为自己的势力范
围,故选D项;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ABC三项与史实相悖,故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要求学生结合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除了需要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外,不需要国王的封号”可知马赫迪民
族意识强烈,A项正确;
材料与君主立宪无关,排除B项;
无法判断是否为资产阶级主导,排除C项;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要求学生结合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德国、美国工业产值增长迅速,经济发展后来者居上,但是
殖民地位次却仍旧低于英法,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要求
重新瓜分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具有必然性,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世界市场扩大的表现,排除B项;
二战之后,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标志着英国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
材料介绍的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情况,没有涉及技术革新状况,排除
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了一战背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一战背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俄历2月23日““妇女们上街抗议示威,并引发了全市罢工”等可知,
二月革命的爆发由群众自发的游行示威扩大化而引发的,故选D项;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此时俄国尚处于沙皇统治时期,排除A项;
“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
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II.【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特殊的过渡方法”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方式,属于间接过渡。因此材料“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是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
国家,这样的实际决定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反映的是新经济政
策的实施符合苏俄的国情,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该政策符合国情,非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十分曲折,排除B项;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同时又因战争的需要,不得不在非洲发展和战争有关的采矿业、加工工业和经
济作物种植业”,可以看出因为战争的需要,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发展与战争相关的行业,客观
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为之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二战对非洲的影响,无法得出殖民地国家的近代化状况,排除A项;
仅从材料,可以了解到帝国主义国家对非洲的侵略,无法得出非洲的贡献,排除C项;
仅从非洲一地的状况,无法得出殖民活动对国际分工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保证美国战后在欧洲政治行动的自由"、“改变对苏联的合作策略,
采取既削弱又遏制”可知,美国意图在战后插手欧洲事务以及遏制苏联强大,都是出于维护美国
自身安全和霸权利益的需要,维护本国根本利益,C项正确;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材料未涉及美国浓厚的民族主义
色彩,主要体现反法西斯主义和民主主义,排除A项;
美国在二战中的一些战略有利于推动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但是对苏联的策略变化是破坏同盟的
表现,排除B项;
美苏关系在二战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形成了根本冲突,两国在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影响了世界的局势和格局,直接导致了冷战
的爆发和持续,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
这就有利于把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1943
年罗斯福提出:英国、苏联、中国、美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
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在罗斯
福的坚持下,中国最后成功进入“世界警察”集团,并最终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体
现了罗斯福大国一致原则,A项正确;
民族自决权原则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除B项;
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成员一
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机会均等原则”是19世纪末期美国提出的一项对中国的政策方针,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
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保
障国家安全战略发生矛盾,即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D项正确;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对欧洲的争夺,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国家利益矛盾,非冷战加剧国际局势动荡,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中国漫画家丁聪讽刺麦克阿瑟控制日本作为亚洲冷战的桥头堡,美国践行杜鲁门主义,
B项正确;
1950年日本被美国控制,对冷战的态度没有变化,排除A项;
彻底失败说法绝对,排除C项;
1950年代世界格局仍旧是两极对峙,排除D项。
故选:B0
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76年比1970年的美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
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C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7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政府减少了福利支出,适当减少了政府对经
济的干,排除AB项;
经济“滞胀”危机的加剧不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用农产品采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少农副产品
生产指标数量:鼓励庄员发展畜牧业等副业”可知,叙述的是赫鲁晓夫时期采取的农业改革措施,
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
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充分利用了商品货币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这些措施只涉及发展农业经济的内容,无法保证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表述有误,排除C项;
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并未真正摆脱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
故选:A0
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
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柏林墙拆除,随后两德统一,但统一了将
近30年的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依然巨大,说明统一后德国在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真正实现民
族融合等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D项正确:
贫富差距、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是材料的表象,但材料强调的是统一后德国融合道路的艰难,排除
AB项;
统一后的德国并未出现分裂危机,排除C项。
故选:D0
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统一,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统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
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A.此时仍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出现质变,故A项错误;
B.这些现象并未推动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的加剧,故B项错误;
C.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开始分化,未涉及英国是否会调整对殖民地的政策,故
C项错误;
D.根据材料“此外,不仅亚非独立国家纷纷指责英国的这一帝国主义行径,美国也指责其妨碍了
西方对苏冷战中自由世界的团结。”可知美国对英国的行为产生异议,可知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
开始分化,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美苏冷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美苏冷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小题1】变革:封建土地依附关系瓦解,大量农民成为自耕农;贵族特权的逐渐消
失。(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法国封建权力的削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进一步解决人们
的思想。(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2】意义:女性获得了政治权利;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女性解放起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高一(下)数学必修第二册6.2.3向量的数乘运算【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2) 北师大版
- 《上学时间》(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2-北师大版
-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物体(7)-西师大版
- 第十章浮力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 2024年人工心肺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教学设计
- 202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护理学概述课程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
- GB/T 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GB/T 13915-2013冲压件角度公差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瑜伽师地论(完美排版全一百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