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宁波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以安全生产、放心消费为目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较高水平。但随着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与农业部门所承担的职责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根据局党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采取实地检查、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我市监管队伍建设现状(一)监管队伍体系基本建成。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建设,一是按照“一把手工程”的要求,以横向到边为目标,我市农业局内部形成了“1+3”为主体的监管队伍体系。其中“1”为综合监管队伍,“3”为检测认证、行政执法和技术指导3支队伍。二是按照“从农田到餐桌”生产过程全程监管的要求,以纵向到底(地)为目标,在指导健全县(市)区“1+3”监管队伍的基础上,加快了乡镇“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基本建成。目前,全市初步构建了覆盖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具体构成如下表:(二)监管机制运行基本正常。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紧紧依靠现有的监管力量,积极指导县(市)区、乡镇开展各项工作,运转基本正常。“一把手工程”好比“马首”,体现局长负责制,提出监管工作目标和战略,强化责任考核追究,与下级部门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制,靠前指挥,带头推动,统筹部门资源,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健全农产品生产过程“全员监管、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确保质量安全。“1+3”队伍体系好比四条“马腿”,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监管工作。综合监管队伍做好上级的参谋,组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和相关工作方案,牵头组织专项整治,组织督查、考评和反馈等工作。监测认证是监管的技术支撑,开展农产品与农业环境等检测,搞好检测数据分析会商,客观评价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反映存在的风险产品和风险参数;承担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品牌推进等职能。行政执法队伍依法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可靠,又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事件和不合格样品处理的主要力量。农技和畜牧兽医等队伍作为指导生产的技术力量,牵头实施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指导落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从源头上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好比“马身”,主要承担农民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任务,把监管要求落实到村、落实到主体、落实到田头。(三)监管队伍作用基本发挥。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这一基本要求,采用顺推倒逼这一根本方法。一手抓顺向的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一手抓逆向的执法监管,强化产地安全、投入品监管、生产控制、包装标识和质量追溯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顺向看,通过加大宣传教育、示范推广和质量认证等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标准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从逆向看,通过加大专项整治、执法查处和监测抽检力度,农产品质量监管难题不断破解,违法行为不断得到遏制,风险评估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市食安办组织的调查显示,在六类食品中,消费者感到相对放心的是“当地菜场食品”及“当地初级食用农产品”;在六个主要监管部门中,农业部门以91.7%的消费者认可度位列第一,也是唯一一个认可度超九成的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机构队伍尚不完备。总体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机构、人员和力量上与监管工作的要求还不很适应,矛盾还比较突出。第一、综合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多数处兼职状态。截至目前,除市农业局已经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与科教处合署办公以外,慈溪、余姚、奉化和镇海等地编办也已批准单设或挂牌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监管科室,其余县(市)、区在争取设立专职科室的过程中进度不一,有的还没有启动程序,监管科室挂靠在不同的单位。第二、检测队伍方面,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但相对于市政府“千人4批次”的检测实事工程的要求,当前的检测能力还不足,通过认证的检测项目少,不少新的风险参数没有能力检测,检测的人员也严重不足。第三、执法队伍在农资监管方面,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源头保障,但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农产品依法处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突出的是个别地方至今还没有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开展困难。第四、农技推广队伍体系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如何从推广农业标准化、指导农民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指导服务,职能需进一步明确,工作晕头转向加强。(二)乡镇监管机构的实际运行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前二年的工作,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体系已经建立,建制、定岗、定人,从制度上落实了乡镇一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但是乡镇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弱化农业的现象,农业干部被借调到工业和城建部门较多,在着编不在岗的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制定几项制度、挂牌上墙、确定几名人员等措施,随着人员的频繁调动和其他业务的忙碌,三项农业公共服务容易流于形式,容易造成名不副实的状况,调查显示这种迹象明显,形势严峻。(三)协同机制运行不够顺畅。一是从外部环境看,食安办倾向于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交给农业部门全程管理,在初级农产品和环节监管方面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联动也比较少,要真正形成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十分困难。二是从自身内部看,队伍的独立性和监管工作的系统性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在遇到具体工作的时候,暴露出了监管队伍的协同作战与工作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从监管内容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监测与生产的关系,监测与执法的关系,监管与行业指导的关系等,这些关系还不够顺畅。(四)监管力度和效果不够均衡。一是行业管理方面,“三品一标”、农资和畜产品质量由于主体规模化程度高,监管效果较好。种植业产品质量主要是面对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管理上虽采取了较多办法和措施,但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整治效果有待提高。但是,也存在着主观的原因。二是区域监管方面,余姚、慈溪、奉化等地已经争取设立专门科室,各地部门内部监管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就相对明确。三是监管工作内部,工作力度上存在上头重、下头轻;重农资、轻农地;重产品监测、轻生产过程的现象;在组织机构设计上,存在重赋予职责,轻职权授予等问题。(五)队伍存在畏难情绪。调研中很多同志反映此项工作辛苦且责任大,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有型的抓手少,有些工作甚至感到没有价值,感觉无奈,畏难情绪明显,队伍的思想认识与监管要求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思想上的问题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依法、科学、有力、有序地推进的一大障碍。对策与建议(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是控制农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监管职责正常履行、监管工作明确到位为检验标准,必须在完善上下功夫,在提高上做文章,在发挥作用上动脑筋,深化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把我市的监管队伍建设成为思想先进、职能明确、人员到位、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指导有力的工作队伍,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有效的支撑。(二)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提高市、县(市)区“1+3”监管队伍。尽快督促指导县(市)区建立健全“1+3”监管机构,配备人员、落实经费、强化手段、提升能力。检测认证队伍,以提高检测能力,加快发展“三品一标”为目标。特别是在检测上要加大检测项目认证力度,实现常规项目检得准确而且权威,非常规项目能检得出,以满足生产和监管的需求。农技队伍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职能,在农技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一岗双责”,在推行农业标准化,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事故调研和处理等方面发挥技术依托作用。完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在农资监管的源头治理的基础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职能,提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执法力度。二是加快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和生产主体的条件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建全基层“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决定和省政府、省编办有关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切实加强乡镇监管队伍的能力建设。根据承担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每个乡镇至少要有2-3名专业技术人员、2-3套速测仪器、1间检测用房以及督导、巡查、抽样、办公的设施设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检验检测等设施的武装,充分发挥“大学生”等政策优势,全方位提升主体水平,促进其在意识、能力上与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相适应,责任真正能够体现在工作中,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农业的发展。三是突出培训和宣传工作。突出监管队伍宣传队、播种机、搅拌机的角色,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宣传“一二三”行动:打造一个平台,建立健全常规培训和宣传制度。开展“双百活动”,在全市开展百场培训和百场宣传活动,百场培训以监管队伍素质提升为主,对市、县、乡三级队伍体系开展轮训并考核验收,务必使这个体系定位准、能干事、会干事、有合力。百场宣传活动注重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开展宣传,树立“放心消费”是重要监管内容的理念,打开监管思路,突出抓好开展以生产经营主体为宣传主角的宣传活动,把主体搅起来,提升主体水平,提升消费信心,提升生产与消费的对接力度,可以结合各地农业节庆活动、农业科技下乡等载体,灵活安排,突出宣传实效。整合公共资源组建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宣讲团,制作一批培训宣传课件,编印一套培训宣传教材,并上传至宣传培训平台,支持菜单式宣传培训需要。(三)确保安全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一是要加强关键控制。监测的不合格样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焦点和关键点,是监管工作监测、执法和行业指导各种关系的连接点和监管循环的节点,是引起监管队伍思想困惑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依法处理监测不合格样品是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目前监管工作最实在、最有效的手段。我们需要拿出勇气,拿出决心,拿出恒心进一步深化处理。需要检验检测作保证,从行政执法着手,用技术指导推动,发现一个解决一个。特别是对本地产品,要实行监管重心下移,以县、乡为中心,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解决。二是要强化政策联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和根本保障。特别是要抓住龙头企业、合作社两类生产主体和农业“两区”建设主体,明确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义务和责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审核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和享受补贴政策的第一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要依法把现代农业项目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保证不偏离现代农业“优质、安全、生态”的内涵要求,特别是防止现代农业项目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三是要协调纵横关系。向上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困难问题,贯彻政府负总责的要求。部门之间要加强联动,发挥市农安办的协调作用,弹性处理部门职责界限,形成监管工作合力,共同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好。对县(市)区要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县(市)区加强监管队伍建设、落实监管经费、强化监管措施。以“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为抓手,以全面全程贯彻无公害生产技术和标准为着力点,加快实施“整建制”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方式,实化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四是要强化责任考核。制定和完善农业局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加强责任制的考核,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推进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落实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三项”制度,深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四项“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四)提升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构建智慧农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一是建设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系统,通过采集和分析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