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试行)》_第1页
《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试行)》_第2页
《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试行)》_第3页
《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试行)》_第4页
《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技术导则

(试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O二二年九月

前言

为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人行道品质,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人

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城﹝2020﹞3号)和浙江省省委、

省政府深入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的精神,在总结试点人行道建设与管理经验,参

照国家标准和城市建设行业现行规范,广泛征求各方面相关意见基础上,编制此

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路侧带布置、人行

道及附属设施净化、重点场所人行道净化、编制依据和图集。

主编单位:宁波市市政设施中心

宁波工程学院

参编单位: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

浙江省长三角城市基础设施科学研究院

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编制人员:何天涛、陈佳琪、胡余勇、张水潮、杨书林、吴小英、郭英、

陈斌、周明妮、胥树华、高昂、汪飞佳、徐永宁、应科杰、

杨哲、朱杰峰、韩建华、季必锋、钟欢、吴寻、王卫雷、

郑卓然、冯震宇、张彩云

主要审查人员:宋必红、王健伟、钟峥

1总则

1.0.1为指引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实现人行道畅通、

安全、舒适为目标,提出人行道净化措施,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净化工作,指导范围包括道路红

线内人行道本身及其余路侧带空间,道路红线外侧过渡空间作为延展范围。

1.0.3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浙

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定义

2.0.1人行道净化sidewalkpurification

通过清理违法占用人行道设施、规范人行道设施设置、优化人行道养护管理、

改善步行环境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人行道畅通、安全、舒适。

2.0.2路侧带roadsidebelt

车行道最外侧路缘石至道路红线范围为路侧带。路侧带由人行道、绿化带、

设施带等组成。

2.0.3人行道sidewalkbelt

路侧带中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2.0.4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effectivewidthofsidewalk

指行人实际可通行的区域,不包括设施、树池等侵入人行道并妨碍通行的部

分,不受道路红线范围限制。

2.0.5绿化带greenbelt

路侧带中为行车及行人遮阳并美化环境,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且与人行道明确

分隔的条形场地。

2.0.6设施带facilitybelt

路侧带中为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安置空间且与人行道明确分隔的

条形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绿化带与设施带结合设置。

2.0.7路侧带公共设施roadsidefacilities

设置于城市道路中路侧带范围内的设施,包括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0.8公益设施publicwelfarefacilities

公益设施包各类标识标牌、交通设施、照明设施、智慧多功能杆、井盖、消

火栓、废物箱等。

2.0.9公共服务设施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交车站设施、自行车存车架和围栏、座椅、邮筒、公用

电话亭、广告信息牌、报刊亭、交警岗亭、活动厕所和环卫工具房、配电与变电

设施、弱电设施、充电设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路内停车设施、花池等。

2

3基本规定

3.0.1人行道净化工作应结合人行道日常养护、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多层次

全面推进。

1应加强对路侧带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消除设施安全隐患。

2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中应尽量推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

一”集约设置,保障人行道通行空间。

3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交通场站、商业区等重点场所宜

根据场所特色和需求提升人行道空间品质,改善步行环境。

3.0.2路侧带上任何设施的设置不应减小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得影响、危

害行人安全。

3.0.3人行道净化应合理协调地面设施与地上、地下管线设施的关系。

3.0.4人行道净化材料选择、设施建设,应兼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行

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人行道通行空间。

3

4路侧带布置

4.0.1路侧带应优先保障行人基本通行需求,统筹考虑各类设施设置要求,确

保人行道畅通、安全、舒适。

4.0.2路侧带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组成,如图4.0.2所示。

图4.0.2路侧带布置示意图

4.0.3路侧带中人行道、设施带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流量、所处区域、周边业态等因素综合考虑,人行道

宽度宜符合表4.0.3的规定,特殊情况下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学

校、医院、商业、交通场站等重点路段,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m。

2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局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受限路段可结合周边建筑

退线空间统筹考虑。对行道树池进行平整化处理的,行道树池的1/2有效宽度计

入人行道宽度。

3设施带宽度应符合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不应小于1.5m,

各种设施布局应综合考虑。设施带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但应避免各种设施间以

及设施与树木间的相互干扰。

4

表4.0.3人行道宽度(单位:m)

道路类别适宜宽度最小宽度

快速路辅路、主干路≥4.02.0

次干路≥3.52.0

支路≥3.02.0

学校、医院、商业等公共场所集中路段≥5.04.0

火车站附近路段≥5.04.0

长途汽车站附近路段、轨道交通出入口、综合客运枢纽

≥4.03.0

出入口周边50m范围内

4.0.4人行道铺装应结合街道空间统筹考虑,在沿线建筑紧靠路边区域,人行

道铺装应铺设至建(构)筑物边线。

4.0.5人行道最小净高为2.5m,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有侵入人行道建筑限界和

影响视距的设施。

4.0.6人行道设计应充分考虑与道路红线外用地的竖向顺接,尽量避免形成反

坡,防止积水。

5

5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净化

5.1一般规定

5.1.1人行道净化应对路侧带上附属设施进行统一规范、调整和提升,交通设

施、照明设施等公益性设施宜布置在设施带内。条件允许时,配电与变电设施、

弱电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在道路红线外。

5.1.2严格控制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放,确有必要的要充分研究论证,并应保

障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1.5m。

5.1.3公益设施设置优先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1宽度不小于5m的路侧带,可设置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宽度小于5m且不小于3.5m的路侧带,除公益设施外不宜设置公共服务

设施。

3宽度小于3.5m的路侧带,应只设置公益设施。

5.1.4布置在设施带内的设施宜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保证设施设置后人行道有

效通行宽度不小于2m。

5.1.5交叉口视距三角形限界内,路侧带上不应设置影响安全视距的公共服务

设施。

5.1.6设施应安装牢固,安装后地面应平整,基础部分不得裸露出路面。

5.1.7设施不应压占管线检查井,并留出管线维修的合理空间。

5.1.8设施不应压占设施带内绿化树池,不应影响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5.1.9交叉路口、出入口和人行横道两端应设置缘石坡道,坡面应平整、防滑。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

5.1.10各类设施应设置铭牌,铭牌上应标明设施名称、设施编码、主要参数、

单位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

5.1.11因施工需要占用人行道时,宜通过临时借用绿化、建筑退线空间等保证

人行道通行宽度不低于原有宽度,特殊情况下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

1.5m。

5.1.12人行道周边基坑挖掘作业期间,应对支护结构自身、已施工的主体结构

和邻近建(构)筑物等进行施工监测,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6

5.2人行道

5.2.1人行道线形应尽量平直、连续,不得随意弯曲、缩窄人行道设置港湾式

公交停靠站、渠化交叉口等。若确实需要压缩人行道的,该段人行道宽度缩减不

得超过40%,且压缩后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2米。

5.2.2人行道净化应保证人行道铺装、无障碍设施、缘石等处于完好状态,保

障人行道连续、畅通。

5.2.3人行道实施路面裂缝、松动、变形、残缺修复或其他开挖工程时,宜使

人行道结构、样式、铺砖模数、色彩与原路面一致。

5.2.4人行道路面修复应同时满足基础和铺装质量要求,基础路床压实度≥

90%,基层压实度≥93%,填筑材料宜采用级配砂砾或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铺装

新老接茬齐平,高差不大于5mm。

5.2.5停放机动车的人行道和有机动车出入的人行道口,人行道铺装层以下结

构采用机动车道结构,铺装层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5.2.6人行道内机动车停车位使用过程中不应影响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停车

位及行车区应与人行通道之间设置物理或明显高差隔离,并加强停车管理。

5.2.7盲道设置宜直线连续,不得间断,减少不必要的转弯等情况,不应采用

连续变向弯曲、连续变向转折等影响盲人行走的铺设方式。

5.2.8盲道铺设应避开障碍物,任何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5.2.9盲道砖触感条和触感圆点因磨损导致高度不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应更换盲道砖。盲道更新时,盲道砖的材料、颜色应与周边已有盲道相协调,并

与相邻人行道铺装的颜色形成对比,起到警示作用,宜采用中黄色。

5.2.10人行道进出口宜优先选用全宽式缘石坡道,宽度应与人行道宽度相同,

全宽式缘石坡道坡口宽度不应小于1500mm,坡度不应大于1:20。为满足排水要

求,缘石坡道下口横坡应与道路排水方向一致。

5.2.11在较宽人行道设置缘石坡道时,可采用扇形单面坡或三面坡,扇形单面

坡道坡口宽度不应小于1500mm,三面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0mm,

坡度均不应大于1:12。可采用整体浇筑方式,使坡面更平缓。

5.2.12缘石坡道上下坡处不应设置雨水箅子。

7

5.2.13缘石坡道应清晰可辨,无障碍物,缘石坡道上不得设置灯杆、交通标识

等。

5.3杆件、箱体整合

5.3.1杆件、箱体整合要求按现状及新改扩建道路区分。

5.3.2现状路侧带上废弃的杆件应拆除。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范围内的小型杆

件应拆除、大型杆件应移位,原有标识整合至路灯杆或大型设施杆件。

5.3.3在满足行业标准、功能要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新改扩建道路路灯杆

与交通设施杆件应进行合杆设计,整合原则按表5.3.3。

表5.3.3路灯杆与交通设施杆件整合原则

路灯交通设施合杆原则

大型指路标志、分道标志、旅游区标志应合杆

小型指路、旅游区、注意行人、施工标志、禁止左转等

应合杆

交通标志设置位置相对灵活的标志

小型人行横道、单行路、停车让行、禁止驶入、线形诱

宜合杆

导标等设置位置相对固定的标志

路灯

大型信号灯应合杆

智能卡口、行程OD调查、微波流量检测等设置位置相

应合杆

智能交通对灵活的系统

可变信息标志及违法监测、交通监视、小型信号灯、视

宜合杆

频安防监控等设置位置相对固定的系统

5.3.4新改扩建道路根据道路建设规模和要求,可按照GB/T40994《智慧城市

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和DB33/T1238《智慧灯杆技术标准》

的要求建设智慧多能杆。

5.3.5现状路侧带上废弃的箱体应拆除。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范围内或妨碍道

路交通视距的箱体应移除并整合。

5.3.6整合后的箱体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各类箱体应设置在道路红线外,无条件设置在道路红线外的,宜设置在绿

化带内;无条件设置在绿化带内的,可设置在设施带内,并满足交叉口视距三角

形限界要求;

2盲道及缘石坡道两侧各0.25m范围内不应设置各类箱体;

8

3各类箱体距绿化树池、管线检查井距离不小于1m;

4有行人通行的区域,悬挂在高处的箱体底部离地高度不低于2.5m。

5.3.7新改扩建道路配套设置的各类箱体应按照“多箱合一、分仓使用”的要

求进行整合,确保设置安全合理、功能齐全安全、箱体美观协调、便于维护管理。

5.3.8需整合的机箱包括信号灯、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可变信息标志、

主动发光交通标志、路灯、治安监控、城市管理监控、光缆交接和无线通信等设

施的配套机箱。

5.3.9整合后综合机箱分为有源综合机箱和通信光缆交接综合机箱。有源综合

机箱主要整合智能交通、治安监控、城市管理、照明、电力、通信等含有电力及

网络传输控制的机箱,且电压低于380V;通信光缆交接综合机箱为无电源机箱,

主要整合各通信运营商的光缆交接箱体。

表5.3.9综合箱分类及功能

单仓推荐尺寸

综合机单仓分层分室

序号单仓类别(长×宽×高)功能描述

箱说明

(mm)

通信光中型单面光

1750×360×1460单独一个仓室

缆交接交仓放置运营商光缆交接

综合机中型双面光箱,根据需求配备仓室单独一个仓室,

2750×620×1460

箱交仓前后开门

内部分为三个

既能实现本地电力计

空间:电力计算

算,又能为路灯设备提

室、路灯电源控

供电源及控制,实现遥

3综合电源仓900×480×1350制室、综合机箱

测遥控等功能,同时为

配电室(为综合

综合机箱各仓内用电

机箱内各仓室

负荷提供电源

配电)

根据综合杆设

为综合杆上各类设施

施要求分层分

有源综提供安装仓位,并提供

室设置,包括:

合机箱供电、接地、布线等服

智能交通监控

务。可扩展增加通信设

室、治安监控

4综合设备仓750×480×1350备安装仓位,提供安装

室、通信设备

空间及供电、接地、布

室、城市管理监

线服务。当路段综合杆

控仓及预留综

抱杆机箱>2套,单独

合室,宜前后开

设置综合设备仓

信号灯控制安放交通信号灯控制单独一个仓室,

5900×480×1350

仓设备机箱需前后开门

9

5.4隔离设施

5.4.1隔离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人行道路安全、畅通的基本要求,不得压缩人

行道宽度。设置要求:

1隔离设施应安装(放置)牢固,避免尖锐角,警示标识干净、整洁、反光

明显。

2安装中需要避让管线、检查井井盖等设施。

3隔离设施安装保证竖直放置,基础不外露或外露顶面与人行道铺装同高。

4同一路口,隔离设施材质形式应一致,同一道路材质形式宜一致。

5.4.2为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可在人行道出入口合理设置阻车桩:

1阻车桩的净间距不应小于900mm,外露高度宜为350mm~500mm,同时

与盲道间距大于等于250mm。

2阻车桩色彩与造型应统一,并与道路环境景观相协调。阻车桩材质、样式

可参考图集。

5.4.3为保障行车安全,阻车桩在夜间应有良好的视认性,阻车桩应在中上部

粘贴Ⅴ类反光膜或涂刷反光漆。

5.4.4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不宜在同一平面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为共板断

面,宜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分隔栏杆或铺装不同材质的路面,明确区

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

5.4.5人行道与外侧地面高差大于0.7m时,宜在人行道外侧设置固定人行护

栏。

5.5行道树

5.5.1人行道建筑限界内及影响路侧带设施功能发挥的行道树枝条应及时修

剪:

1信号灯、标志牌、电子警察监控等交通设施前,安全停车视距范围内的行

道树延伸出的枝叶应修剪,保证不遮挡车辆与交通设施之间的视线;

2城市道路路口与机动车道相邻的分车绿带内,在安全停车视距内的距地面

高度1m~3m的绿化设施应修剪成通透式视觉效果,不遮挡驾驶员视线;

3市政路灯旁,乔木枝叶与市政路灯照明设施水平距离宜不小于1m;

4剪除行道树分枝点以下的枝条,不遮挡行人、车辆视线。行道树乔木定干

10

高度宜2.8m~3.5m。

5.5.2行道树树根拱起严重、树穴出现破损时应及时修复,树根可适当断根或

不断根处理。断根处理时,应尽量减少对根系的破坏和周边土壤的扰动,断根后

应采用伤口防腐剂处理,恢复树池边侧石结构稳定,并与周边路面铺装衔接平顺。

不断根处理时,应通过适当抬高和增宽隆起式树穴侧石的方式保护树根,可砌筑

花台、座椅等。

5.5.3树池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树池边框应与人行道相接平顺;当树池出

现剥落、露筋、翘角或拱胀变形,铸铁类和再生塑料类的树池出现断裂或缺失,

应及时维修更换。

5.5.4人行道空间不宽裕且需种植行道树时,宜将行道树树池做平,箅子材料

可用铸铁、不锈钢或其他材料,箅子样式可参考图集。

5.5.5行道树树池不应裸露泥土,不应使用不透水的混凝土封闭树穴。当采用

盖板时,盖板需安装平整,避免出现盖板翘起、碎石外溢、沙土流失等安全隐患。

5.6公交停靠站、非机动车停放点

5.6.1公交停靠站台的设置,应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标准。新建、改建道路配

建公交候车亭时,不宜占用人行道。

5.6.2停靠站台设置在路侧带上,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2m,可设置常规公交

候车亭;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2m时,可采用通透式简易候车亭或只设置站牌。

5.6.3当人行道中设有盲道等无障碍设施时,应与公交车站的盲道相连接。

5.6.4人行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不应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确有特殊情况需

设置的应保障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1.5m。

1路侧带宽度小于3m时;

2非机动车停放点占用盲道或距盲道距离不足0.25m;

3人行道斜坡、人行横道线等两侧、公交停靠站站台边缘外5m范围内;

4人流密集的建筑、场所出入口门前两侧各10m范围以内;

5道路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内以及距转角缘石曲线端点外15m范围内;

6在桥梁、隧道出入口两端20m范围内。

11

5.6.5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可在停放区内设置文明停车感应线、停车架或在

地面施划停车位指引标线。

5.6.6共享单车停放需求较大的区域,可在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安装智能化引导

设备(电子围栏),引导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停放。

5.7井盖

5.7.1检查井盖材料性能、强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23858

要求,检查井井盖的新建、改建、扩建、大中修和日常养护维修应满足浙江省《城

镇道路检查井建设及改造技术导则(试行)》《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导则(试

行)》要求。

5.7.2检查井盖安装后应无损坏、响动、翘跛、错盖等现象,井盖周边应整齐

美观、无松散、离析、开裂、脱层等现象。人行道上检查井盖与路面的安装高差

应在3mm~5mm以内,井盖与井座高度差不大于1.5mm。

5.7.3商业繁华地区电力井宜采用下沉式井盖,使嵌入在井盖表面的砌块与原

路面材料相同,切割线直顺、纹样相衔接、修复面规整美观。

5.7.4人行道上设置的井盖宜为方形,边框宜与人行道平行,便于步道砖的铺

砌。为便于日常开启检修,可采用滑动、模块式组合等新型井盖。

5.7.5盲道遇到井盖时,井盖周边采用限位措施,防止盲道错位,确保盲道连

续。

5.7.6新建道路人行道宜结合地下管线铺设实行“多井合一”设计,同沟共井,

分舱室管理,减少路面井数量。

12

6重点场所人行道净化

6.1一般规定

6.1.1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交通场站、商业区等重点场所

周边人行道,宜通过优化人行道空间布局、完善设施功能等措施,保障人行道通

行畅通、安全、舒适。

6.1.2重点场所人行道净化范围宜扩展至出入口两侧100m范围内。

6.1.3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商业区等重点场所应根据相关

规范配建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按表6.1.3选取。配建非机动车停车场(库)

应设在基地红线内,不得设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内。

表6.1.3重点场所非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指标

项目非机动车停车位

场所

内部外部

教职工(车位/每百教职工)30—

小学

学生接送(车位/每班)—3

教职工(车位/每百教职工)30—

幼儿园

学生接送(车位/每班)—5

门诊部(含急诊部)

2.05.0

综合医院、专科(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

医院住院部(车位/每床位)0.30.5

其他(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1.4—

社区卫生站(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2.02.5

疗养院(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1.0—

农贸市场(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2.55.0

便民服务场所(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1.21.0

大中型商业(建筑面积>1000m2,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1.83.0

大型超市(建筑面积>10000m2,车位/每100m2建筑面积)1.65.0

13

6.1.4重点场所在满足配建指标后,仍存在非机动车停车供需矛盾现象的,应

糅合设计建筑退线与人行道公共空间,实现非机动车停放有序、行人通行顺畅。

6.1.5人行道路面除常规块材铺装外可结合场所及周边环境原有主色调选用彩

色沥青铺装。

6.1.6树穴和花池宜采用生态木、定制铁艺等作为上部盖板,造型宜与周边人

文环境相协调。

6.1.7设置座椅时,可选用耐候性材料,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6.2学校

6.2.1围绕儿童安全通学需求,推进既有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道路空间的适

儿化改造,为儿童创造安全畅行的通学环境。

6.2.2学校周边人行道可根据学校特色,采用与学校建筑风格相适应的铺装,

宜选用新型材料丰富地面铺装样式。

6.2.3通过人行道地面铺装颜色、图形、符号引导学生及家长有序通行。

6.2.4净化学校出入口周边设施,保障人行道通行空间,消除放学时的拥堵情

况、营造文化景观环境。

6.2.5小学、幼儿园周边人行道设施宜柔化处理,采用包边、倒角、包裹等措

施,选用软性材料,防止磕碰。

6.2.6建设完善的校园周边安全设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周边道路应全覆盖设

置视频监控系统。

6.3医院

6.3.1宜利用建筑退线及医院出入口两侧人行道空间,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

位,增设无障碍、休憩座椅、扶手护栏等微设施,为就医市民营造舒适的人行环

境。

6.3.2两侧人行道护栏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基础上,宜在不同高度上设置木质扶

手,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mm~900mm;设置双层扶手时,

上层扶手高度应为850mm~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mm~700mm。

14

6.3.3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圆形扶手的直径应为35mm~50mm,

扶手采用防滑、热惰性较好的材料,冬天和夏天手感舒适。扶手应与背景有明显

的颜色或亮度对比。

6.3.4阻车桩可结合医院救助元素进行设计,设置净距不应小于900mm以满足

轮椅通行需求。

6.3.5人行道与医疗建筑之间宜采用丰富的绿化形式,减少道路上行驶车辆对

医疗建筑造成的干扰。

6.4农贸市场

6.4.1优化农贸市场及沿街商铺布局,选用优质的铺装材料,整合店铺立面设

计,加强非机动车停车管理,营造整洁、有序的人行道空间。

6.4.2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道路铺装面板尺寸,尽量减少面板拼缝,确

保人行道铺装平整度。

6.4.3农贸市场周边人行道铺装宜选用防滑、耐磨耐脏、不易积水的铺装材料。

6.4.4考虑道路排水并与两侧地坪标高相配合,农贸市场周边人行道横坡度宜

采用2.0%~3.0%的单面坡,坡向应朝向雨水设施设置位置的一侧。

6.5便民服务场所

6.5.1因地制宜在社区服务中心、城管驿站等便民服务场所周边人行道上增设

便民设施,通过完善无障碍设施和配置休憩设施、雕塑小品等举措,提升人行道

空间品质。

6.5.2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轮椅坡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0m,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6.5.3便民服务场所周边可根据需求增设辅助性栏杆扶手,保障行人安全。

6.5.4可依据便民服务场所周边场地条件进行口袋公园、迷你花园等建设。

6.5.5围墙周边种植藤蔓类植物形成垂直绿化分隔墙,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6.6交通场站

6.6.1火车站、汽车站、轨道站点、综合交通枢纽等场站周边人行道有效通行

宽度不应小于3m,应满足行人通行及行李推拉的空间需求。

15

6.6.2轨道站点出入口应满足人流疏散要求,轨道站点出入口前的踏步前缘

10m以内的区域不宜设置非机动车停放点,可施划禁停区域。非机动车停放区可

结合轨道站点出入口、冷却塔、风亭、垂直电梯等设施周边空间就近设置。

6.6.3交通场站周边人行道铺装形式及材料应方便行李推拉,并应坚实平整、

防滑。

6.7商业区

6.7.1大中型商业、超市周边人行道宜和商业广场空间协同设计,分离行人通

行空间和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保障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3m,满足人流集

疏散及通行的空间需求。

6.7.2外卖车辆停放需求大的路段宜设置专用停车区,方便外卖车辆上下停靠。

6.7.3共享单车停放供需矛盾明显区域,可在周边道路设置共享单车调蓄点,

派专人运维管理。

16

7编制依据

1《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GB/T51439-2021

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

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5《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

6《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

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

8《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

9《检查井盖》GB/T23858-2009

10《智慧城市智慧多功能杆服务功能与运行管理规范》GB/T40994-2021

1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

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15《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

16《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7《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18《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

19《智慧灯杆技术标准》DB33/T1238-2021

20《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

21《城市行道树种植与养护技术规范》DB33/T2486-2022

22《城镇道路检查井新建及改造技术导则(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2021年12月

23《城市道路检查井盖技术导则(试行)》,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

24《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建城﹝2012﹞

13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17

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2年9月

25《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

城乡建设部,2013年12月

26《关于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的意见》(建城﹝2020﹞

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1月

27《关于开展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建设和城市道路智慧化改造等试点工作的

通知》(浙建城函﹝2020﹞348号),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9月

18

8图集

序号图名

1阻车桩(一)(花岗石材质)

2阻车桩(二)(花岗石材质)

3阻车桩(三)(不锈钢材质)

4树池盖板(一)

5树池盖板(二、三)

6树池盖板(四)

7滑动盖板

8座椅

19

䱱䖜ẟδжε01

䱱䖜ẟδӂε02

䱱䖜ẟδпε03

ṇ⊖ⴌᶵδжε01

ṇ⊖ⴌᶵδӂεȽδпε02

42

ṇ⊖ⴌᶵδ഑ε03

Q

┇ࣞӋⴌ01

目录

1总则..............................................................................................................1

2术语和定义..................................................................................................2

3基本规定......................................................................................................3

4路侧带布置..................................................................................................4

5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净化..............................................................................6

5.1一般规定............................................................................................6

5.2人行道................................................................................................7

5.3杆件、箱体整合................................................................................8

5.4隔离设施..........................................................................................10

5.5行道树..............................................................................................10

5.6公交停靠站、非机动车停放点......................................................11

5.7井盖..................................................................................................12

6重点场所人行道净化................................................................................13

6.1一般规定..........................................................................................13

6.2学校..................................................................................................14

6.3医院..................................................................................................14

6.4农贸市场..........................................................................................15

6.5便民服务场所..................................................................................15

6.6交通场站..........................................................................................15

6.7商业区..............................................................................................16

7编制依据....................................................................................................17

8图集............................................................................................................19

1总则

1.0.1为指引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实现人行道畅通、

安全、舒适为目标,提出人行道净化措施,特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净化工作,指导范围包括道路红

线内人行道本身及其余路侧带空间,道路红线外侧过渡空间作为延展范围。

1.0.3城市道路人行道净化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浙

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定义

2.0.1人行道净化sidewalkpurification

通过清理违法占用人行道设施、规范人行道设施设置、优化人行道养护管理、

改善步行环境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人行道畅通、安全、舒适。

2.0.2路侧带roadsidebelt

车行道最外侧路缘石至道路红线范围为路侧带。路侧带由人行道、绿化带、

设施带等组成。

2.0.3人行道sidewalkbelt

路侧带中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2.0.4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effectivewidthofsidewalk

指行人实际可通行的区域,不包括设施、树池等侵入人行道并妨碍通行的部

分,不受道路红线范围限制。

2.0.5绿化带greenbelt

路侧带中为行车及行人遮阳并美化环境,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且与人行道明确

分隔的条形场地。

2.0.6设施带facilitybelt

路侧带中为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安置空间且与人行道明确分隔的

条形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绿化带与设施带结合设置。

2.0.7路侧带公共设施roadsidefacilities

设置于城市道路中路侧带范围内的设施,包括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0.8公益设施publicwelfarefacilities

公益设施包各类标识标牌、交通设施、照明设施、智慧多功能杆、井盖、消

火栓、废物箱等。

2.0.9公共服务设施publicservicefacilities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交车站设施、自行车存车架和围栏、座椅、邮筒、公用

电话亭、广告信息牌、报刊亭、交警岗亭、活动厕所和环卫工具房、配电与变电

设施、弱电设施、充电设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路内停车设施、花池等。

2

3基本规定

3.0.1人行道净化工作应结合人行道日常养护、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多层次

全面推进。

1应加强对路侧带及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消除设施安全隐患。

2道路改扩建或专项整治中应尽量推行“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

一”集约设置,保障人行道通行空间。

3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便民服务场所、交通场站、商业区等重点场所宜

根据场所特色和需求提升人行道空间品质,改善步行环境。

3.0.2路侧带上任何设施的设置不应减小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得影响、危

害行人安全。

3.0.3人行道净化应合理协调地面设施与地上、地下管线设施的关系。

3.0.4人行道净化材料选择、设施建设,应兼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行

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人行道通行空间。

3

4路侧带布置

4.0.1路侧带应优先保障行人基本通行需求,统筹考虑各类设施设置要求,确

保人行道畅通、安全、舒适。

4.0.2路侧带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组成,如图4.0.2所示。

图4.0.2路侧带布置示意图

4.0.3路侧带中人行道、设施带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流量、所处区域、周边业态等因素综合考虑,人行道

宽度宜符合表4.0.3的规定,特殊情况下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学

校、医院、商业、交通场站等重点路段,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m。

2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局限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受限路段可结合周边建筑

退线空间统筹考虑。对行道树池进行平整化处理的,行道树池的1/2有效宽度计

入人行道宽度。

3设施带宽度应符合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要求,不应小于1.5m,

各种设施布局应综合考虑。设施带可与绿化带结合设置,但应避免各种设施间以

及设施与树木间的相互干扰。

4

表4.0.3人行道宽度(单位:m)

道路类别适宜宽度最小宽度

快速路辅路、主干路≥4.02.0

次干路≥3.52.0

支路≥3.02.0

学校、医院、商业等公共场所集中路段≥5.04.0

火车站附近路段≥5.04.0

长途汽车站附近路段、轨道交通出入口、综合客运枢纽

≥4.03.0

出入口周边50m范围内

4.0.4人行道铺装应结合街道空间统筹考虑,在沿线建筑紧靠路边区域,人行

道铺装应铺设至建(构)筑物边线。

4.0.5人行道最小净高为2.5m,净空要求范围内不得有侵入人行道建筑限界和

影响视距的设施。

4.0.6人行道设计应充分考虑与道路红线外用地的竖向顺接,尽量避免形成反

坡,防止积水。

5

5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净化

5.1一般规定

5.1.1人行道净化应对路侧带上附属设施进行统一规范、调整和提升,交通设

施、照明设施等公益性设施宜布置在设施带内。条件允许时,配电与变电设施、

弱电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宜布置在道路红线外。

5.1.2严格控制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放,确有必要的要充分研究论证,并应保

障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1.5m。

5.1.3公益设施设置优先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1宽度不小于5m的路侧带,可设置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宽度小于5m且不小于3.5m的路侧带,除公益设施外不宜设置公共服务

设施。

3宽度小于3.5m的路侧带,应只设置公益设施。

5.1.4布置在设施带内的设施宜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保证设施设置后人行道有

效通行宽度不小于2m。

5.1.5交叉口视距三角形限界内,路侧带上不应设置影响安全视距的公共服务

设施。

5.1.6设施应安装牢固,安装后地面应平整,基础部分不得裸露出路面。

5.1.7设施不应压占管线检查井,并留出管线维修的合理空间。

5.1.8设施不应压占设施带内绿化树池,不应影响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5.1.9交叉路口、出入口和人行横道两端应设置缘石坡道,坡面应平整、防滑。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

5.1.10各类设施应设置铭牌,铭牌上应标明设施名称、设施编码、主要参数、

单位信息、联系方式等信息。

5.1.11因施工需要占用人行道时,宜通过临时借用绿化、建筑退线空间等保证

人行道通行宽度不低于原有宽度,特殊情况下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

1.5m。

5.1.12人行道周边基坑挖掘作业期间,应对支护结构自身、已施工的主体结构

和邻近建(构)筑物等进行施工监测,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6

5.2人行道

5.2.1人行道线形应尽量平直、连续,不得随意弯曲、缩窄人行道设置港湾式

公交停靠站、渠化交叉口等。若确实需要压缩人行道的,该段人行道宽度缩减不

得超过40%,且压缩后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2米。

5.2.2人行道净化应保证人行道铺装、无障碍设施、缘石等处于完好状态,保

障人行道连续、畅通。

5.2.3人行道实施路面裂缝、松动、变形、残缺修复或其他开挖工程时,宜使

人行道结构、样式、铺砖模数、色彩与原路面一致。

5.2.4人行道路面修复应同时满足基础和铺装质量要求,基础路床压实度≥

90%,基层压实度≥93%,填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