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新教材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素养检测——等级性学业考试(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9年上半年热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面对未来太阳将要毁灭的可怕现实,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并寻找新的家园。该计划分为三步走: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如果地球搬家第一步取得成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受到严重影响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 D.稳定的太阳光照2.地球抵达新家园后,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C.河外星系 D.银河系【解析】1选B,2选D。第1题,若地球停止自转,仍然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但昼夜交替周期变得很长,则地球面向太阳的一侧温度变得很高,背对的一侧温度变得很低,昼夜温度变化范围变大。地球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和太阳光照情况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太阳光照依然较稳定。第2题,地球虽然被弹射出太阳系。然后又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但依然位于银河系之内。(2020·聊城高一检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解析】3选C,4选B。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在各类植被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并且高值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纬度变化和海拔变化,故选C。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该地位于岷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温度高,枯枝落叶较多,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因此含量较多,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和温度。(2020·济宁高一检测)下面两图示意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5.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10时前后 C.正午前后 D.日落前后6.第一天比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大,可能是 ()A.云量多 B.大气污染重C.天气晴朗 D.太阳高度角大【解析】5选C,6选C。第5题,第一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2~13点,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1~12点,因此该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第6题,云量多、大气污染重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太阳辐射强度减小。天气晴朗,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强。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因此第一天、第二天太阳高度角无法比较。(2020·济宁高一检测)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气象仪器,箭头指示风的来向。左图为浙江省某中学的校园气象站,风向标安装在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右图为浙江省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7.此时,当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8.该中学可能位于 ()A.衡州 B.温州 C.台州 D.宁波【解析】7选A,8选C。第7题,浙江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集热板面朝南侧,根据风向标中箭头指示风的来向与太阳能集热板之间的关系,判断当地此时的风向为东南风。第8题,根据右图中等压线进行风向的判断,右图中衡州吹西北风;温州吹西南风;台州吹东南风,宁波吹东北风,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吹东南风,位于台州。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是非洲南部两个重要港口城市,两城市的自然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非洲南部区域图。据此完成9~11题。9.伊尼扬巴内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荒漠10.伊尼扬巴内比鲸湾港年平均气温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地形 C.洋流 D.纬度11.鲸湾港西侧海域形成渔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上升流 ②寒暖流交汇③离岸风 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9选B,10选C,11选B。第9题,图中显示,伊尼扬巴内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向岸的东南信风控制,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水汽量较大。沿岸暖流流经,对当地的气候起到增湿的作用,区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因此,伊尼扬巴内为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植被为热带草原。第10题,伊尼扬巴内与鲸湾港纬度、地形均相似,但伊尼扬巴内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作用,鲸湾港沿岸有寒流经过,起到减温作用,这导致伊尼扬巴内比鲸湾港年平均气温高。第11题,鲸湾港西侧海域形成渔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这里有本格拉寒流和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本格拉寒流属于上升流,离岸的东南信风导致表层海水流走,底层冷海水上泛,表层海域的饵料较多,鱼类多,形成渔场。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12.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C.海水堆积作用 D.风化作用13.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 ()A.南风—北风 B.东风—西风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北风—西南风【解析】12选A,13选D。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沙丘中新月形沙丘链最多,且高出海平面很多,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海水堆积而成,而风化作用也不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链。第13题,该地新月形沙丘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2019年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引发了大量关注。“利奇马”一度中心附近风力达17级以上,并且以超强台风强度登陆我国,成为浙江历史上登陆最强的几个台风之一。据此回答14、15题。14.关于台风形成条件及移动路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C.要有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D.台风的移动路径受控于北赤道暖流和日本暖流15.本次台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①多个内陆城市会在家门口看到“海”②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③我国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造成猛烈降雨④引发吉林市的风暴潮造成大暴雨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14选D,15选B。第14题,台风的移动路径是受控于大气运动(风)而不是洋流。第15题,台风给所经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给沿海地区带来风暴潮,以及由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故①③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20·济宁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下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下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简述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3)假如济宁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民居建为“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和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第(2)题,主要是利用了石质地面和树木热力性质的差异。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第(3)题,认为合理,主要从利于通风降温角度分析;认为不合理,主要从不利于冬季的保温分析。答案:(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房子坐北朝南,一方面可获得充足的阳光,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2)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3)合理。济宁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不合理:济宁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图A和图B为非洲局部地区简图。图A中乙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沿海小镇(M镇)年平均雾天高达125天,图B中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1)比较1月和7月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原因。(2)分析乙海域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3)简述M镇多雾天的原因。【解析】第(1)题,1月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好望角附近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水平气流相对较弱,即风力较小,对船速影响较小;7月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好望角附近海域受西风带影响,风力较大,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顺风航行,有利于加快船速,因此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7月比1月快。第(2)题,乙海域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洋流角度进行分析。乙海域位于低纬度,沿岸盛行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该风把岸边表层海水吹向大洋中间,底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了上升流,把底层营养元素带至表层,表层浮游生物生长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集聚,形成渔场。第(3)题,M镇多雾天的原因应从水汽、洋流、大气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图中显示,M纬度低,附近海面蒸发量大,水汽充足;沿岸有本格拉寒流(上升流)流经,对当地具有降温作用,接近洋流表面大气中的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洋流表面的大气较冷,容易形成平流逆温,抑制对流,空气稳定,大雾容易较长时间维持。答案:(1)7月航速比1月航速快。原因:7月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顺风航行,航速较快。(2)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了上升流,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3)纬度低,蒸发量大,水汽充足;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水汽易凝结;下层变冷,对流弱,空气稳定,容易形成大雾。(任选2点)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植物猎人”是指四处寻找珍稀植物,并引种他乡获取利益的探险者。20世纪初,英国“植物猎人”威尔逊三次进入中国四川省西部的贡嘎山区,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和种子,将很多珍稀的园林植物引种到了英国。此后,贡嘎山的壮丽风光引起国际登山界的关注,但登顶难度远大于世界上大部分8000米级的山峰。1987年,我国在贡嘎山的海螺沟成立了集冰川、温泉、原始森林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磨西镇位于海螺沟的沟口,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体,现已成为海螺沟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下图为贡嘎山局部地区示意图。(1)从气候角度分析贡嘎山吸引英国“植物猎人”的主要原因。(2)从磨西镇到河流源头,树种的丰富度先升后降,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植物猎人”是指四处寻找珍稀植物,并引种他乡获取利益的探险者。所以贡嘎山吸引英国“植物猎人”的主要因素从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珍稀植物和该地植物能够在英国存活(两地气候特征相似);读图贡嘎山纬度较低,海拔高,垂直方向水、热条件变化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植被种类多;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贡嘎山海拔较高的部分区域气候温凉,与英国气候相似,便于引进植物存活。第(2)题,影响树种丰富程度的因素可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分析。沟口地区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为丰富,但植被种类少,主要考虑人类活动(根据材料过去以种植业为主体,现已成为海螺沟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减小,同时受地形抬升,降水增多,树种增多;海拔继续升高,水热不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树种减少。答案:(1)贡嘎山的纬度较低,高差大,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显著,植物种类多。贡嘎山的较高海拔地带,气候温和湿润,与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利于植物引种。(2)沟口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树种较少;随着海拔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减小,降水增加,树种增多;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仅适宜耐寒树种的生存,所以树种减少。19.(2020·北京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湖泊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1)推断图a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并说明原因。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变迁。图b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2)概括自1300年至2000年之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