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建议用时:30分钟)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之一。北京市近年的记叙文考查都是考的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涉及的考点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记叙事件的的理解与概括、人物形象、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的表达、阅读感悟、文章题目等。在题型上以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复习备考中,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深入理解每一个考点的内涵,明确每个考点所对应的题型、解题思路与方法、答题格式,在整体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准题目答案指向的范围,规范地对试题进行准确的解答。(一)(2023·北京海淀·一模)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小题。为祖国河山立传①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②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石。③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①退飞。”④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⑤1929年,22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⑥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⑦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照片,时间是1938年,武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⑧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②,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胸中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1954年春末,他与好友张行、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⑨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⑩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⑪1956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忧如置身水晶宫中的“漓江胜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⑫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注:①鹢【(yì)】一种水鸟。②【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1.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①____,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现了他②____;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③____;抗战时,④____,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2.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2)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3.阅读文章第⑧-⑪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身上的具体表现。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二)(2023·北京顺义·二模)阅读《父亲的簸箕》,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簸箕杨明①回老家探望父母,大街上飘来一阵叫卖簸箕的吆喝声:“卖簸箕喽——刚编织的簸箕,不结实不要钱呐。”卖簸箕的人骑着咣啷作响的“二八”自行车,车架子两边整齐地吊着金黄、赤白各一串的新簸箕。②我心里正寻思着这年头居然还有卖簸箕的,谁要啊?却见父亲火急火燎地从家里冲了出来,跟我匆匆打个招呼,就转头看簸箕去了。我进了院子和母亲没说几句话,父亲买了个新簸箕笑吟吟地回家了。③“爸,您怎么还买簸箕啊?这年头谁还用?我记得家里不是有一个吗?”我嗔怪父亲说。“庄稼人,怎能离得了簸箕呢?”父亲笑着说,“原先的那个簸箕啊,早就用不成了,挂在偏房的角落里睡觉。”④家乡的簸箕是用竹片编织的,一米方圆,边上有用竹片围绕的檐。没有现代的打谷机时,簸箕是打米后用来吹糠的好家伙,是晾晒东西的好物件,收放轻松方便。我无数次看到父亲端起簸箕一上一下颤抖着,那些没用的糠灰在父亲翻花样的簸动中,纷纷扬扬脱离簸箕落在地上,铺起一层雪白。⑤记得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父亲留住卖簸箕的匠人在家免费吃了一顿晌午饭。父亲的好客,感动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匠人,他让父亲找来沉淀很久的竹篾丝,从自身带的皮革包里取出做簸箕的工具,动手为我家编织起簸箕来。匠人虽然理了个寸头,但根根挺立的白发依然像一层霜,染白他的头顶。匠人精细编织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簸箕完工,还特意用葛藤包了边,经久耐用。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⑥就是那只簸箕,父亲用它筛选过稻米、高粱、大豆、玉米以及麦粉。春天里,父亲会用簸箕晾晒在盐水里烫了烫的小笋子,小笋子晒干了用油炸熟,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夏季时,父亲会用簸箕摊铺着金黄的金银花,小喇叭形的金银花像躺在床上一样在那里舒舒服服睡了个美觉;秋天,簸箕里盛满尖尖的红辣椒,带着露水,鲜灵得很,还有茄瓜、刀把头菜、瓜藤根做的榨菜;冬天来了,簸箕里晾开的是一根根红薯条,父亲将它们置放在屋顶,让那微凉的霜花包裹着薯条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那些打过霜的薯条格外甜,每次我抓一把红薯条在同学们眼前炫耀,那些发誓不再跟我玩的伙伴都会乖乖地靠拢我,跟我甜言蜜语起来,又成了好朋友。⑦簸箕见证过我们一家人五谷丰登的年景,也经历过饥荒年代带给我们的历史性酸楚、疼痛,它扎实的边缘被父亲的双手磨蹭得单薄,粗糙的地方被打磨得光滑滑的,能照出人影。簸箕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慢慢苍老了自己。⑧看着父亲捧着新簸箕高兴的样子,我才明白:簸箕是揣在父辈心窝窝上的一个宝,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蕴涵着光阴的芬芳气息。⑨现在,家乡的人也极少用簸箕筛米掂谷物了,细米白面,商场超市应有尽有,随到随购,簸箕英雄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偶尔用它扬扬豆秸,盛盛东西什么的,也是可有可无、不关痛痒的物件了。可父亲对簸箕的感情一如既往,农闲时把它倒腾出来,有个缺口断层的地方,父亲会坐下来用竹片儿精心修补得完好无损。簸箕放在一角久置不用,老旧得不成样子,父亲却不时拿出来用抹桌布仔细拭擦,擦拭得它一尘不染像个出嫁的新娘。我和弟弟劝过他几次,将破簸箕处理掉算了,父亲都执意不肯。⑩如今,安坐在时光深处的父亲满鬓风霜,腰弯背驼,但他依旧时不时地去看看旧簸箕,用他毫无力气的粗糙手掌轻轻摩掌着那只旧簸箕,就像和他的忘年交之间默契而又无声地进行着述说、交流。⑪原来,簸箕与家里的每一件老物件一样,都住在父亲精神世界的春天里,谁也休想把它们从父亲心里掠走!那是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4.本文现实与回忆交错,请你依照原文顺序概括父亲与簸箕的故事。①回老家探望父母,正遇见父亲急匆匆去买新簸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的含义。6.本文中的父亲和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请结合文章和下面文段的内容,简述如何理解“精神世界的春天”。“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李森祥《台阶》节选)(三)(2023·北京丰台·二模)阅读《温暖的篱墙》,完成各题。温暖的篱墙①篱墙是用密植的竹子、树木或交叉的枝条等做成的墙。过去,人们经常可以看见篱墙规规矩矩地立在人家和林子之间,排在蹊径和田地之间,兢兢业业地守着农人的路。②春天的篱墙是迎春花编织的柔软的摇篮,里面安睡着一整个阳春的暖意,嫩绿鹅黄。夏至则是芳华缤纷,白色的栀子,金银的忍冬,紫色的木槿,粉红的蔷薇,还有各色不知名的花儿,缀满篱墙,肆无忌惮。“我就是要开花,就是要开花!”虽然任性,但并不争,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花朵,美美地相拥笑闹,仿若这天地是自家的。稻香浮动、寒露沾衣时,百花静静地睡去了,篱墙却在薄暮浓稠的雾霭里,悠然地捧起清瘦的菊,细细地嗅,细细地赏。待到严冬,鸟静池寒,篱墙依旧怀揣着缕缕暗香,在了无人迹的茫茫雪原,在霜色凝重的漫漫长夜。③除了莺燕蜂蝶,鲜花盛开的篱墙也引来了顽童。篱墙不是很高,那些花朵成日里在我们眼前招展。儿时的我时常凑在篱墙跟前数蔷薇的花瓣,嗅忍冬的清香,有时候,便忍不住上手想要摘一朵。但我那不安分的小手总会被大人们拍打下来,“哎呀!你惹它干什么,它会吃鼻子的!”“摘下它来,你脸上会长麻子的!”村里的大人们总拿这种话唬小孩子。那时的我将信将疑,趁大人不在依然偷摘,但总是会被篱墙四周伸出的枝杈划伤小手。我因此乖巧了不少。再没有生出采摘鲜花、欺扰生灵的心思了。后来,也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吃鼻子花”和“长麻子花”,它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敬畏。对于篱墙来说,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间更能开出长春的花朵。④上初中时,在骑车上学的路上,我为了避开石板桥上的一处塌陷,直直地撞上了篱墙。自此,我的脸上多了一小块疤,但我从未怨过它。若没有篱墙拦住我,我定然会冲进母亲新辟的菜园,连人带车跌进松软潮湿的泥土,压坏那畦刚刚睁开眼睛的嫩秧苗。如此,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多亏那排篱墙,让我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篱墙保护了我啊!⑤篱墙保护我的,不止这一桩。那年我上高中,梅子黄时,淫雨霏霏,我被一道数学题磨得心烦意乱。似乎听到雨声里夹杂着游丝般的猫儿啼哭。我套上靴子,拿起竖在门后的黑伞,顺着微弱的啼声寻找。啼声的尽头是稻田,新出的稻穗上还挂着点点白花。我打开篱墙上的那扇小门,小心翼翼地拿伞支开了那片掩着啼声的稻子。我的老天爷!哪里有什么猫儿,眼前分明是一场蛇鼠对峙!只见那蛇直直地支起上半身,颈项膨得像两把黑亮锋利的刀,头部高高昂起,口中嚣张地吐着信子。在离它不过一尺的地方,一只灰色的鼠正在歇斯底里地怒吼。这生死关头的怒吼竟被我听成了猫儿啼!我看得呆了,手中的伞不慎滑落。蛇受了惊,霎时间转移了视线,待到它重整旗鼓,那只鼠已然不见踪影。因为被我惊扰,那蛇很不甘心,于是张开大嘴向我进击。我来不及多想,转身冲出篱墙。回到家中,透过窗户张望,那条动作极快极猛的蛇竟没有跟过来。我想是因为篱墙阻拦了它,篱墙又一次保护了我,帮我隔开了难以预料的风险。⑥篱墙在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连上花边,也将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小心翼翼地隔开,这是篱墙的智慧。(取材于汪淑贤的同名文章)7.文章写了“我”和篱墙之间的往事和“我”的感悟:儿时,我想摘篱墙上的花朵被大人制止,后来我懂得了①___;初中时,我②___却未心生怨恨,因为我明白了应该理性看待得失;高中时,我___③,我理解了不要贸然越界。8.文中的成语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成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9.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篱墙的智慧”的理解。(四)(2023·北京昌平·二模)阅读《蘸汁豆腐》,完成下面小题。蘸汁豆腐①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中午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午饭。②进门,一个女孩笑意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③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相衬。④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⑤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一下。”⑥女孩抿抿唇,简单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⑦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⑧“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⑨她的脸忽然有点儿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语气又【甲】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⑩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碍于面子我们要了一份。⑪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⑫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这豆腐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那种老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很纯正。⑬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菜,但的确可口。⑭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听到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⑮以后,我们常常来这家饭馆吃午餐,女孩已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⑯我们偶尔也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份,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我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畅,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让她这么卖力地推荐。⑰那天有同事过生日,我们要了个小单间,没想到服务的还是她。⑱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贵一些的菜,点完菜她没马上出去,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⑲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⑳“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菜?是不是卖多了,你能拿提成啊?”㉑她的脸登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着急地涨红了,慌忙地摆着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㉒“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㉓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㉔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间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我来饭店上班,店里管食宿,爸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他们每天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爸求了半天,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女儿……”㉕窄小的空间,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讲述一个关于爱与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蹬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着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时,母亲会飞快地取出一些小点心、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一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㉖女孩不再说话,【乙】地看着我们。㉗好半天,竟然没人说话,最后还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㉘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㉙“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㉚“真的爱吃。”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㉛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眼泪忽然掉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㉜从那以后,每次去吃饭,不管能不能遇到那个女孩,我们都会主动点一份蘸汁豆腐,并告诉所有相熟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家常菜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有删改)10.文章围绕“蘸汁豆腐”依次写了女孩和我们的故事。女孩首次向我们推荐蘸汁豆腐,①____;后来女孩试探着推荐蘸汁豆腐的时候,我们大多都会要上一份;②___,我们每人点了一份蘸汁豆腐;从那以后,不管能不能遇到那个女孩,③____。11.请你在【甲】【乙】两处选择一处,补充一个词语,并结合语境简要说明理由。12.文中“蘸汁豆腐”饱含丰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五)(2023·北京门头沟·二模)阅读《家乡的二月天》,完成下面小题。家乡的二月天①家乡的二月天,矜持、羞涩、犹怀抱琵琶的女子躲在春的身后,时不时向你抛个媚眼,要么露一点她的裙裾、抑或绣花的鞋尖、抑或云鬓上闪光的玉簪,撩动人心,就是不肯展露芳容。你求之心切,期待着春之大幕拉开后的惊鸿一瞥。②南山上,阴凹处的斑斑残雪,如朵朵破碎了的白云落在山坡,静默中等待阳光热吻的那一刻,将自己幸福中融化。阳面的黄土坎上,貌似干枯的青黑色藤条上,一朵小小的迎春花眨着眼睛向你张望,你不由得一阵惊喜,端详,一朵、两朵……每个藤条上,一粒粒细细碎碎的金色花苞顾盼生情,在酝酿着一场盛大绽放。③温情的风,迎面送来一缕淡淡的似曾相识的芳香,你不禁心神荡漾,目光追着香的方向寻去,不远处一树粉黛——山桃花,是山桃花。“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折一花枝带回家,小心地插在花瓶,置于案台,仿佛满室都是春的气息,把早春二月天的童话,书写在关于桃花的故事。④白天还是阳光融融的暖,不料夜间偷偷落了一场春雪,不过不像冬雪那样,给大地裹一件厚厚的棉衣,而是像新娘身上的洁白婚纱,轻盈袅娜,不到中午便消失得没有了踪影。田野的泥土黑黑的、润润的,衬着园子里嫩绿绿的小菜,看一眼如同抹了清凉油使人醒眼醒脑。如此画面,我是熟悉到骨子里的。连同田间劳作的农人,渐露葱茏的麦苗地,拉长了我遥远的记忆。⑤趁着雪后地里有墒(土壤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湿度),最适合种洋芋。在粮食紧缺的年月,洋芋是必不可少的辅助食物。家乡的所谓春种,就是从二月天种洋芋拉开序曲的。家家必种洋芋,我家如是。掏出土窖中蛰伏了一个冬日的洋芋,选最大最饱满看相周正的做“种子”。母亲教我和妹妹“破子”——把一个囫囵的洋芋按照芽窝的布局切割成小块,每一块都要带几个芽窝,这样利于保证发芽。把切割成的小块洋芋与草木灰搅拌,先前白粉粉水嫩嫩的切面成了灰头灰脸的怪物,母亲说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和虫咬。不知何因,我特喜欢切割洋芋子,感觉好玩,像做有趣的手工。⑥种洋芋的活儿,家家户户全家总动员,老幼齐出动。男人用镬头刨窝,娃娃们挎着篮子下子,女人用铁锹埋粪;我家种洋芋,你家种洋芋,他家也在种洋芋,隔着一线疆界,大声相互拉闲,各自种着生活的希望,描绘一幅早春农事图。我挎着玲珑可爱的小竹篮,跟着父亲刨的土窝来来回回跑,把洋芋子像模像样地放进去,好似在种植一个美好的梦。⑦麦田拔草、敲土疙瘩,是二月必做之事。如今一闻见除草剂熏人的味道,就由衷怀念往昔拔草的场景。背上背篓,带上小板凳、小手锄、水、馍馍,一家人去麦苗田,消磨一天时光。其实还不到草儿猛发的时候,说拔草还不如说是晒太阳。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睡意便悄悄而来,眼睛禁不住迷糊起来。索性放下手中的活,躺倒在地,仰望蓝天,心儿追随着轻风、飞鸟在天地间漫游。手指尖染绿了,粗糙了,生出了倒刺,但不影响心情。那惬意的感觉,那麦苗清香的味道,久不散去。⑧麦田里的野草多是无毒的,比如“笈笈草”、“婆婆丁”之类的,可喂猪,也可以渣酸菜,别看这不起眼的野草,那可是大地赋予农家人的珍呢。这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渐而被高速时代瓦解,残留的碎片成了温暖时光的打火石被我们深深珍藏。⑨有关家乡二月的记忆,也珍藏在天空飘飞的风筝中。⑩“风筝!风筝!爸爸,妈妈,我要放风筝!”⑪“爷爷,爷爷,我要放风筝!”⑫不知什么时候,天空飞起一只大大的“鸟”,娃们好奇地仰望,缠着我们非要放风筝不可。孩子一回乡下,许是玩伴多了,许是环境变了,玩性大发,生出野性。乡村没有卖风筝的,我们哄孩子改天上街再买。哪里听得进去?倒是爷爷神通广大,答应给他们制作。⑬几个小娃蹲在爷爷面前,眼睛睁得大大圆圆,看着爷爷给做风筝。削好竹篾,扎好骨架,找来花花绿绿的塑料纸,糊上去,简单的土制风筝就做好了。看其样,非鸟非兽、非虫非鱼、非花非草,丑陋不堪。可孩子们的喜欢全挂在脸上,一人举着一只他们认为美丽无比的大风筝,向空旷的大地跑去。⑭麦苗还贴着地皮,踩踏无妨,因而麦田就成了放风筝的广场。几个小屁孩举着风筝在自家地里跑,爷爷背着手,眼睛笑成了一条缝,跟在后面不住地喊:“小心!小心!小心绊倒了!”娃们完全不顾爷爷的呼喊,使劲地跑啊、跳啊、喊啊,那个城里来的娃娃,没跑几步,一个狗吃屎绊倒在地,转瞬一咕噜翻身爬起,继续跟着伙伴奔跑……⑮还有什么地方比乡村更适合放生呢?大人、孩子来此,都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和回归。⑯家乡的二月天,是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是一部发黄的黑白老电影,是一支迎娶新娘的乐队从山的那边款款走来;家乡的二月天,坎塄上的一朵迎春花、山坡上的一树山桃花、天空的一只风筝、院畔的一树木棉、屋檐下的一对燕子……都在小声诵读着春天的诗行。不经意间,迎来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有删改)13.家乡的二月天带给作者很多美好回忆:山花、残雪、麦田、农人等,拉长了“我”遥远的记忆;_______,让“我”感觉好似在种植一个美好的梦;麦田拔草、敲土疙瘩、挖野菜,_______做风筝、放风筝,______。14.品味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田野的泥土黑黑的、润润的,衬着园子里嫩绿绿的小菜,看一眼如同抹了清凉油使人醒眼醒脑。15.文章结尾说“家乡的二月天,是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是在小声诵读着春天的诗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六)(2023·北京西城·二模)阅读《故乡花开》,完成下面小题。故乡花开①我的老家是湖北赤壁市大田畈的莲花塘。莲花塘的桃花涧山腰上,有一片竹林围着的菜园。园中央一棵梨树,长势雄健茂盛,枝干根根向上。晚春时节,梨树开花,风吹梨花雨,落地一片白。由于怕孩子们等不及果实成熟就糟蹋它,大人早早地用刺蓬围住了主干。直到阔叶间成熟的梨儿肚皮撑白了,早馋得不行了的孩子们踮起脚,用长竹篙东一个西一个地敲得差不多了。但每每树顶上总会有三两只硕大的梨儿够不着。胆儿大一点儿的孩子爬上光溜溜的梨树干,起劲一摇拽,一只只肥梨从枝叶间坠下,不知哪一只“嘭”地砸在我的脑门上,来不及哭就眉开眼笑了。②莲花塘水草丰沛,果子树成片成林,最多的当数李树。屋后,婀娜的李树郁郁葱葱,素净的李花挤挤密密。抓住某根粗枝一顿狂摇,便下起了李花雨,天上一阵雨,地上一片白。真正果实累累的李树,多生在港汊泽畔、塘边井口。青的绿的红的黄的李子们成串、满枝,点缀在茂密的枝叶之间,把枝条都压弯了。李树好攀,树不高,枝干多,登之如拾级而上,一脚勾稳斜枝,信手揪来一颗李子,拂去一层白霜就入了口。③莲花塘的桃树数量不多,几乎生长在最好的位置。花期一到,枝放艳丽,蕊吐芬芳,满枝的桃花放肆地开,难见几片绿叶了。满溪满沟地簇拥,漫山漫坡地绽放,似绿水青山间的霓裳少女,用粉红点燃了春天的风情。桃花多而密,果儿却不多,但只要有果,就一定是绿叶不掩丹霞。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常常梦到突然发现绿叶里掩藏着嫣红的桃儿,或者是遇到纷纷扬扬的桃花雨,那是躲都躲不开的桃花运。有一年天热了,我和小伙伴窜进谁家的院墙,吱溜溜地爬上桃树冠,突然吱呀呀一声,木门开了,谁家老奶奶搬了竹椅在树荫下歇着。这可苦了我们,不敢下树,摘的几个毛桃塞在短裤背心里,毛茸茸的奇痒难耐。终于等到老太眯着了,赶紧如猿猴探涧般蹑手蹑脚地溜之大吉。跳进莲花塘,衣裤一褪,蘸着塘水啃青桃,嘻嘻哈哈,得意忘形。④桃红李白梨儿青,幼时贪恋的是果,记忆里留存的却是花,尤其是雨中的花。第一次看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才七八岁。记得是一大早走过岭上,前夜走过的梨树下一夜之间变成一片白,白得像老师的白粉笔,雨意迷迷蒙蒙地浸渍着,感觉空气都是梨花味,像是明清的一幅写意画。有时一场夜雨,大人会说,睡吧,明儿早起看桃雨。果然,第二天清早上学的路上、村口、山坳里,落红一片,踩着的,是一脚春泥。⑤莲花塘的花儿们争奇斗艳,但要比拼香气,当数兰草花、栀子花。这两种花儿并不十分妖艳,却是香气逼人。兰草花叶儿不硕大,花色不艳丽,那逼人的幽香却能撞击你的嗅觉,直抵你的心扉。花脚下的泥土并不肥沃,但风雨不凋其香,贵贱不移其位,岁月不改其志。幽兰不择土壤,不攀高枝,甘守贫瘠与荒凉,甘于寂寞与孤独,却留清气在人间,是花中的君子。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是品高之人追求的境界。与兰草花的幽香相比,栀子花有着不可抵挡的清香。栀子花白得没有一丝杂质,花瓣或开或闭,开着香力四射,合着香气不减,色不俏艳却很坦白,花不热烈香却浓烈。它藏在深绿灌叶丛的树心处,不伴花柳,不事张扬,只见叶浓,不见花开,让你醒悟到内敛的力量、朴素的力量。采一束兰草花插在有水的瓶里,斗室生香;摘几枝栀子花挂在衣角前襟,是最好的装饰物、最好的香水味。故乡的兰草花和栀子花,得雨露之滋养,乃天地之精华,是智慧的奇葩,有人生的味道。⑥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果熟果落,村里没人在意,没有林妹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叹,没有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惆怅。就像村里的庄稼、村里的毛头小子,一茬又一茬在成长,留不显迹,走无涟漪。我应该也算是其中的一茬,只不过移栽到了北方的京城,但根须依然连着水草肥美的南方,枝丫依然向着遥远的山冲,仍然是莲花塘的味道。⑦我奢望着,什么时候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院落,院里种着几株桃、李、梨树,一丛的兰草花,一树的栀子花,让我在静谧中,听那夜夜的花开。(取材于刘汉俊的文章)16.作者围绕幼时贪恋故乡的果,写了和小伙伴所做的事及心情。①____________时,眉开眼笑;②____________时,轻松愉快;偷摘毛桃,跳进莲花塘蘸着糖水啃青桃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本文对花的描写颇具特色。请从③④段中任选一处抄写在答题卡上,结合上下文,从修辞方法或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角度,赏析其妙处。18.“我奢望着,什么时候能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院落,院里种着几株桃、李、梨树,一丛的兰草花,一树的栀子花,让我在静谧中,听那夜夜的花开。”请结合全文,从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两个角度说说作者会听到什么。(七)(2023·北京平谷·二模)阅读《岁月深处的暖灯》,完成下面小题。岁月深处的暖灯赵丽宏①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已经有五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记的,是曾经鼓励、指点、帮助过我的那些文学编辑。其中一位,便是徐开垒先生。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崇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发表之前我并没有收到通知,以为稿件已石沉大海,或许被扔进了哪个废纸篓。样报寄来时,附着一封简短的信。我至今还清楚地记着信的内容:“大作今日已见报,寄上样报,请查收。欢迎你以后经常来稿,可以直接寄给我。期待读到你的新作。”信后的落款是“徐开垒”。③读着这封短信,我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虽然只是寥寥几十个字,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徐开垒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我读过他不少散文。他的《雕塑家传奇》《竞赛》和《垦区随笔》,曾经打动少年时的我。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开垒先生在主编《文汇报》副刊。对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步入文坛的初学者,开垒先生不摆一点架子。此后,只要我寄去稿子,他都很快回信。在信里他没有空洞的客套话,总是给我真诚热情的鼓励。如果对我的新作有什么看法,他会一二三四地谈好几点意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即便退稿,也退得我心悦诚服。他曾经这样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起点不低,可以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所以对你要求高一点。如果批评你,你不要介意。”我怎么会介意呢,我知道这是一位前辈对我的挚切期望。④开垒先生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对朋友,对同事,对作者,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都一样诚恳。记得一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手里提着一篓苹果。那时食品供应紧张,这一篓黄香蕉苹果,是我排很长时间的队,花三元钱买的。我觉得第一次去看望老师,不能空着手。到了开垒先生家里,他开始执意不收这篓苹果,后来见我忐忑尴尬的狼狈相,才收下。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话:“以后不要送东西,我们之间,不需要这个,你又没有工资。我希望的是不断能读到你的好文章。”这样一句朴素实在的话,说得我眼睛发热。春节过后,开垒先生突然到我家来,走进我那间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他说:“我知道你在一间没有阳光的屋子里写作,我想来看看。”先生的来访,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走的时候,开垒先生从包里拿出一大袋咖啡粉,放在我的书桌上。那时,还看不到“雀巢”之类的外国品牌咖啡,这包咖啡粉,是他从海南岛带回来的。此后,开垒先生多次来访问我的“小黑屋”,和我谈文章的修改,有时还送书给我。开垒先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也不善言辞,面对自己尊敬的前辈,我总是说不出几句话。有时,我们两个人就在台灯昏暗的光线中对坐着,相视而笑。在他的微笑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年轻后辈深挚的关切。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⑤1977年恢复高考,我曾犹豫要不要报考大学,觉得自己走文学创作的路,不上大学也没关系。我找开垒先生商量,他说:“有机会上大学,就不应该放弃。”他告诉我,他当年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是在抗战时期,大学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他还对我说,大学毕业后,可以到《文汇报》来编副刊。开垒先生的意见促使我决定参加高考。不久后,我成为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学生。进大学后,我常常寄新作给开垒先生,他一如既往地鼓励我。记得读大二时,我写了一首长诗《春天啊,请在中国落户》,表达了对中国刚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欢欣和期待。诗稿寄去不久,就在《笔会》副刊上以很大的篇幅发表,在校园里引起不小的轰动。经开垒先生发出的这首诗,如今还经常在全国各地被人们朗诵。⑥1982年初我大学毕业,开垒先生曾力荐我去《文汇报》工作,最后我选择去了上海市作家协会。虽然有点遗憾,开垒先生还是为我高兴,他说:“也好,这样你的时间多一些,可以多写一点作品。”1983年,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开垒先生知道后,比自己出书还要高兴。他说:“第一本散文集,对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你要认真编好。”我请开垒先生为我作序,他慨然允诺。他很细致地分析我的作品,谈生活和散文创作的关系,还特别提到了我的“小黑屋”。每次,我翻开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读序文中那些真挚深沉的文字,就感觉开垒先生坐在我的对面,在一盏白炽灯的微光中娓娓而谈,我默默倾听,推心置腹之语,如醍醐灌顶。⑦人生的机缘,蕴涵着很多因素,言语说不清。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选自2021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文章有删改)19.本文回忆了“我”和徐开垒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请按照文章写作顺序,梳理内容。(1)徐先生对“我”的投稿总是及时回信。(2)_______________(3)徐先生建议“我”考大学,并在大学期间鼓励“我”创作。(4)__________20.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1)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2)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21.有的同学认为文章题目改为“徐开垒先生二三事”更好,你觉得哪个题目好,选出来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重点07记叙文阅读(一)(建议用时:30分钟)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之一。北京市近年的记叙文考查都是考的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涉及的考点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记叙事件的的理解与概括、人物形象、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的表达、阅读感悟、文章题目等。在题型上以填空题和简答题为主。复习备考中,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深入理解每一个考点的内涵,明确每个考点所对应的题型、解题思路与方法、答题格式,在整体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准题目答案指向的范围,规范地对试题进行准确的解答。(一)(2023·北京海淀·一模)阅读《为祖国河山立传》,完成小题。为祖国河山立传①徐州南关尹小桥的广大北巷十七号,是李可染的旧居。大门坐南朝北,镶有青松和仙鹤浮雕的影壁旁有曲折缠绕的紫藤和婆娑弄影的翠竹,充满诗情画意。穿过圆门往右折,一座旧式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②旧居的三间南屋,是李可染当年的居室。卧室外墙上,引人注目的是他三位师长的照片,一为徐州乡贤钱食芝,一为著名画家林风眠,一为艺术大师齐白石。③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十三岁时,一次到徐州公园游玩,看到一位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作画,以后一连几天他都去看,先生动了心,要教他学画,这位先生就是钱食芝。从此,李可染便成了先生的“研墨童子”。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画了一大帧山水,并附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鹏捕上,余惭鹢①退飞。”④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典礼上,他对乡亲们说:“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⑤1929年,22岁的李可染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拿起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⑥在艺术上对李可染指点最多、帮助最大的,当然还是白石老人。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李可染在齐师身边10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之奇绝,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⑦卧室外间的画桌旁有一张李可染手拿画板的照片,时间是1938年,武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田汉很快给他回了信,把他安排在三厅绘画木刻科。李可染怀着满腔激情,创作了控诉日寇罪行的《无辜的血》《侵略者的炸弹》等大幅宣传画,又和好友力扬一起,每天提着墨汁桶到武汉街头画抗日漫画,刷写标语……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成为唤起民众齐心抗战的响亮号角。⑧旧居里的两方印章也十分抢眼,一方是“可贵者胆”,另一方是“所要者魂”。新中国成立不久,李可染在中央美术学院执教时,遇到了许多困惑,自“五四”以来不断被提及的中国画的去留问题更使他愁肠百结。白石老人的一首诗使他茅塞顿开:“逢人耻听说荆关②,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胸中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他决心效法恩师“自有胸中甲天下”的大胆独创精神,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不受“宗派夸能”的干扰,决心对死气沉沉的中国画进行改造,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与活力,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画的灵魂。1954年春末,他与好友张行、罗铭结伴去江南写生,行前,他请著名篆刻家邓散木雕刻了这两方印章以壮行色。⑨南方的早春三月,绿油油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竹林中的粉墙黛瓦,隐在远方天际的白帆……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当看到云从窗户涌进来又从门里涌出去,他写生的兴趣被激发,《文殊院望天都峰》就是在风吹云破的十分钟内抢出来的。自此,黄山的密树丛林、奇峰怪石、烟云雾霭便时时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⑩三个月后,他们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办了展览。李可染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占了画展的半数之多。画作一经展出,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著名画家黄永玉赞美他们的展览“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天地”。画家吴冠中多年后曾说:“这个规模不大的画展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不可等闲视之。他们冲破了陈陈相因、日趋衰亡的传统技法的程式,创作了第一批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的新山水画。新中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⑪1956年,李可染带着学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历时八个月写生、创作。忧如置身水晶宫中的“漓江胜境”,璀璨多彩的“黄山烟霞”,桃花初放的“春雨江南”、帆影点点的“长江三峡”……祖国河山的瑰丽和壮观,使李可染焕发了艺术青春。之后,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恢宏气势和博大情怀,使李可染激情难遏,他手挥如椽大笔,又创作出了《万山红遍》《昆仑》《长征》《井冈山》等传世巨作。旧居里悬挂的一件件墨宝珍品,是李可染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真情记录,是他执着追求艺术的生动写照,是他对祖国、人民、生活真诚热爱的坦诚流露。他不畏艰难险阻,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跋山涉水,呕心沥血,一次次为祖国河山立传,他笔下苍劲腴润、葱郁华滋的锦绣河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伟大……⑫李可染生前,许多海外人士去拜望他,赞扬他是了不起的大画家。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取材于任愚颖同名文章,有删改)注:①鹢【(yì)】一种水鸟。②【荆关】荆浩、关仝,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1.读完文章,我们了解了李可染以笔墨“为祖国河山立传”的绘画人生。少年时,①____,可见他对绘画的热爱;求学时,在画板一角写上“王”字,表现了他②____;求师时,手书白石老师印语,表现出他③____;抗战时,④____,表现了他对侵略者的满腔激愤;执教后,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祖国真挚之情的体现。2.品味文章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1985年李可染旧居修葺完工,八十多岁的他对着老师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一躬。(2)李可染听了总是谦和地笑笑,淡淡地说:“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3.阅读文章第⑧-⑪段,结合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在李可染身上的具体表现。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答案】1.示例:他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或:看完先生作画后能将山水画背临下来)

画好素描的坚定决心(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

对时间的珍惜

他投笔从戎进行抗日宣传

2.示例:“深深”,写八十多岁的李可染鞠躬幅度之大,表现他仍不忘启蒙老师的恩德,满怀对老师的深情厚意。“淡淡”写李可染说话时语气平淡,面对众多海外人士的赞扬,他明确表示自己首先是一个爱国者,表现了他谦和的态度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3.示例:李可染认为,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能深刻认识事物,才能产生思想感情,才能产生意境。李可染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可贵者胆”是指他和好友克服困难、数月写生,大胆创新,为中国画寻求突破的决心和勇气。“所要者魂”是指他们的作品描绘了祖国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人民的新气象、新生活,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蓬勃发展。【解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第③段中的“李可染自小就酷爱绘画,每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总能博得邻人围观”可得:他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根据本段中的“回到家中,他竞能把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使老师大为惊讶”可得:看完先生作画后能将山水画背临下来。根据第⑤段中的“画板一角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毋宁死”可得:好素描的坚定决心(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根据第⑥段中的“卧室外壁门旁,悬挂着李可染手书的白石老人印语:‘痴思长绳系日’,旁有跋:‘此白石师自刻印语,深感吾师惜阴精神,因书以自励。’”可得:珍惜时间。根据第⑦段中的“李可染给正在武汉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的田汉去信,询问可否投笔从戎”和“这些宣传,在人们心中撒下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火种”可得:他投笔从戎进行抗日宣传。2.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1)“深深”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中的是“鞠了一躬”,强调了李可染在向老师的照片鞠躬时,幅度非常大。联系后句中他对乡亲们说的话“是钱老师带我走上了艺术之路,如果没有钱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可知,他的这一动作表现了对启蒙老师钱老师的感激之情,饱含着对昔日老师的深情厚意。(2)“淡淡”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在句中强调的是他说话时语气的平淡。联系句中睥“总是谦和地笑笑”可知,面对着众多海外人士的赞扬,他表现出了谦逊的气质和态度。联系他说的话“我首先是一个爱国者”可知,他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爱国者,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情怀。3.考查筛选信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语段可知,李可染认为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才能产生思想感情,最终产生意境。联系第⑧段和第⑨段中所写的李可染和一些画家去江南写生的经历,根据第⑨段中的“他们第一次,用毛笔和宣纸写生。他们边走边画,鞋子磨破了,李可染就用个厚纸板垫在鞋里,他硬是穿着这样的鞋走了几个月。在写生的最后一站黄山,李可染只能睡在天都峰下一间小屋子的门板上,遇到下雨天还要打着雨伞睡”可知,他和好友们克服了困难,历时几个月,把“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真挚热爱之情,都通过笔端融进了一幅幅画作之中”。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为中国画寻求突破时的决心与勇气,这就是题干中提到的“可贵者胆”。根据第⑩段中的“他们运用我国绘画传统的水墨技法,描绘了祖国锦绣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祖国人民的新气象和新生活”和“新中国成立30余年来的山水画新风格蓬勃发展,大都是从这个展览会的基点上开始生长的”可知,他们的作品描绘了祖国河山的明媚和壮丽,反映了人民的新气象、新生活,推动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蓬勃发展。这就是题干中提到的“所要者魂”。(二)(2023·北京顺义·二模)阅读《父亲的簸箕》,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簸箕杨明①回老家探望父母,大街上飘来一阵叫卖簸箕的吆喝声:“卖簸箕喽——刚编织的簸箕,不结实不要钱呐。”卖簸箕的人骑着咣啷作响的“二八”自行车,车架子两边整齐地吊着金黄、赤白各一串的新簸箕。②我心里正寻思着这年头居然还有卖簸箕的,谁要啊?却见父亲火急火燎地从家里冲了出来,跟我匆匆打个招呼,就转头看簸箕去了。我进了院子和母亲没说几句话,父亲买了个新簸箕笑吟吟地回家了。③“爸,您怎么还买簸箕啊?这年头谁还用?我记得家里不是有一个吗?”我嗔怪父亲说。“庄稼人,怎能离得了簸箕呢?”父亲笑着说,“原先的那个簸箕啊,早就用不成了,挂在偏房的角落里睡觉。”④家乡的簸箕是用竹片编织的,一米方圆,边上有用竹片围绕的檐。没有现代的打谷机时,簸箕是打米后用来吹糠的好家伙,是晾晒东西的好物件,收放轻松方便。我无数次看到父亲端起簸箕一上一下颤抖着,那些没用的糠灰在父亲翻花样的簸动中,纷纷扬扬脱离簸箕落在地上,铺起一层雪白。⑤记得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父亲留住卖簸箕的匠人在家免费吃了一顿晌午饭。父亲的好客,感动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匠人,他让父亲找来沉淀很久的竹篾丝,从自身带的皮革包里取出做簸箕的工具,动手为我家编织起簸箕来。匠人虽然理了个寸头,但根根挺立的白发依然像一层霜,染白他的头顶。匠人精细编织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簸箕完工,还特意用葛藤包了边,经久耐用。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⑥就是那只簸箕,父亲用它筛选过稻米、高粱、大豆、玉米以及麦粉。春天里,父亲会用簸箕晾晒在盐水里烫了烫的小笋子,小笋子晒干了用油炸熟,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夏季时,父亲会用簸箕摊铺着金黄的金银花,小喇叭形的金银花像躺在床上一样在那里舒舒服服睡了个美觉;秋天,簸箕里盛满尖尖的红辣椒,带着露水,鲜灵得很,还有茄瓜、刀把头菜、瓜藤根做的榨菜;冬天来了,簸箕里晾开的是一根根红薯条,父亲将它们置放在屋顶,让那微凉的霜花包裹着薯条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那些打过霜的薯条格外甜,每次我抓一把红薯条在同学们眼前炫耀,那些发誓不再跟我玩的伙伴都会乖乖地靠拢我,跟我甜言蜜语起来,又成了好朋友。⑦簸箕见证过我们一家人五谷丰登的年景,也经历过饥荒年代带给我们的历史性酸楚、疼痛,它扎实的边缘被父亲的双手磨蹭得单薄,粗糙的地方被打磨得光滑滑的,能照出人影。簸箕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慢慢苍老了自己。⑧看着父亲捧着新簸箕高兴的样子,我才明白:簸箕是揣在父辈心窝窝上的一个宝,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蕴涵着光阴的芬芳气息。⑨现在,家乡的人也极少用簸箕筛米掂谷物了,细米白面,商场超市应有尽有,随到随购,簸箕英雄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偶尔用它扬扬豆秸,盛盛东西什么的,也是可有可无、不关痛痒的物件了。可父亲对簸箕的感情一如既往,农闲时把它倒腾出来,有个缺口断层的地方,父亲会坐下来用竹片儿精心修补得完好无损。簸箕放在一角久置不用,老旧得不成样子,父亲却不时拿出来用抹桌布仔细拭擦,擦拭得它一尘不染像个出嫁的新娘。我和弟弟劝过他几次,将破簸箕处理掉算了,父亲都执意不肯。⑩如今,安坐在时光深处的父亲满鬓风霜,腰弯背驼,但他依旧时不时地去看看旧簸箕,用他毫无力气的粗糙手掌轻轻摩掌着那只旧簸箕,就像和他的忘年交之间默契而又无声地进行着述说、交流。⑪原来,簸箕与家里的每一件老物件一样,都住在父亲精神世界的春天里,谁也休想把它们从父亲心里掠走!那是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4.本文现实与回忆交错,请你依照原文顺序概括父亲与簸箕的故事。①回老家探望父母,正遇见父亲急匆匆去买新簸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由此,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匠人编织的簸箕都成了好朋友”的含义。6.本文中的父亲和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请结合文章和下面文段的内容,简述如何理解“精神世界的春天”。“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李森祥《台阶》节选)【答案】4.示例: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匠人为父亲精心编制了一个簸箕。

一年四季,簸箕见证了父亲辛勤劳动的成果。

现在虽然很少用簸箕,父亲依然精心修补擦拭它。

5.示例:父亲的热情好客感动了卖簸箕的匠人,匠人用精心编织的簸箕回报父亲的情谊。父亲珍视这精细耐用又饱含情谊的簸箕。簸箕也像朋友一样帮助父亲完成了很多生活中的劳作。

6.示例:本文中,簸箕见证了父亲一生辛勤的劳作,是父亲“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是父亲珍藏的精神追求。《台阶》中,高高的台阶是父亲一生追求的目标,是他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是父亲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同的寄托。台阶与簸箕都折射出主人公精神世界里的春天,是他们的毕生追求。【解析】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第⑤段“记得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父亲留住卖簸箕的匠人在家免费吃了一顿晌午饭。父亲的好客,感动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匠人,他让父亲找来沉淀很久的竹篾丝,从自身带的皮革包里取出做簸箕的工具,动手为我家编织起簸箕来。匠人虽然理了个寸头,但根根挺立的白发依然像一层霜,染白他的头顶。匠人精细编织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簸箕完工,还特意用葛藤包了边,经久耐用”概括得出:我读六年级的那个春天,匠人为父亲精心编制了一个簸箕。根据第⑥段“春天里,父亲会用簸箕晾晒在盐水里烫了烫的小笋子,小笋子晒干了用油炸熟,吃起来脆脆的、香香的;夏季时,父亲会用簸箕摊铺着金黄的金银花,小喇叭形的金银花像躺在床上一样在那里舒舒服服睡了个美觉;秋天,簸箕里盛满尖尖的红辣椒,带着露水,鲜灵得很,还有茄瓜、刀把头菜、瓜藤根做的榨菜;冬天来了,簸箕里晾开的是一根根红薯条,父亲将它们置放在屋顶,让那微凉的霜花包裹着薯条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那些打过霜的薯条格外甜”概括得出:一年四季,簸箕见证了父亲辛勤劳动的成果。根据第⑨段“父亲对簸箕的感情一如既往,农闲时把它倒腾出来,有个缺口断层的地方,父亲会坐下来用竹片儿精心修补得完好无损。簸箕放在一角久置不用,老旧得不成样子,父亲却不时拿出来用抹桌布仔细拭擦,擦拭得它一尘不染像个出嫁的新娘”概括得出:现在虽然很少用簸箕,父亲依然精心修补擦拭它。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⑤段“父亲的好客,感动了这个远道而来的匠人,他让父亲找来沉淀很久的竹篾丝,从自身带的皮革包里取出做簸箕的工具,动手为我家编织起簸箕来。匠人虽然理了个寸头,但根根挺立的白发依然像一层霜,染白他的头顶。匠人精细编织了整整一个下午,才将簸箕完工,还特意用葛藤包了边,经久耐用”可知,父亲跟编织簸箕的匠人成了好朋友的意思是:父亲的热情好客感动了卖簸箕的匠人,匠人用精心编织的簸箕回报父亲的情谊。根据第⑥段“就是那只簸箕,父亲用它筛选过稻米、高粱、大豆、玉米以及麦粉”、第⑩段“如今,安坐在时光深处的父亲满鬓风霜,腰弯背驼,但他依旧时不时地去看看旧簸箕,用他毫无力气的粗糙手掌轻轻摩掌着那只旧簸箕,就像和他的忘年交之间默契而又无声地进行着述说、交流”等句子可知,父亲跟匠人编织的簸箕成了好朋友的意思是:父亲珍视这精细耐用又饱含情谊的簸箕。簸箕也像朋友一样帮助父亲完成了很多生活中的劳作。6.本题考查对比理解能力。根据第⑪段“簸箕与家里的每一件老物件一样,都住在父亲精神世界的春天里,谁也休想把它们从父亲心里掠走!那是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可知,簸箕见证了父亲一生辛勤的劳作,是父亲“生命里某段时光的鲜活再现”是父亲珍藏的精神追求。《台阶》以“台阶”为线索,通过父亲为“台阶”而奋斗,阶是父亲一生追求的目标,成为父亲精神世界的春天,是他吃苦耐劳的动力源泉。“台阶”浓缩了父亲辛苦而矛盾的一生,以强大的精神理想为支柱,攀登上具有生命意义的“台阶”。据此分析,台阶与簸箕都折射出主人公精神世界里的春天,是他们的毕生追求。(三)(2023·北京丰台·二模)阅读《温暖的篱墙》,完成各题。温暖的篱墙①篱墙是用密植的竹子、树木或交叉的枝条等做成的墙。过去,人们经常可以看见篱墙规规矩矩地立在人家和林子之间,排在蹊径和田地之间,兢兢业业地守着农人的路。②春天的篱墙是迎春花编织的柔软的摇篮,里面安睡着一整个阳春的暖意,嫩绿鹅黄。夏至则是芳华缤纷,白色的栀子,金银的忍冬,紫色的木槿,粉红的蔷薇,还有各色不知名的花儿,缀满篱墙,肆无忌惮。“我就是要开花,就是要开花!”虽然任性,但并不争,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花朵,美美地相拥笑闹,仿若这天地是自家的。稻香浮动、寒露沾衣时,百花静静地睡去了,篱墙却在薄暮浓稠的雾霭里,悠然地捧起清瘦的菊,细细地嗅,细细地赏。待到严冬,鸟静池寒,篱墙依旧怀揣着缕缕暗香,在了无人迹的茫茫雪原,在霜色凝重的漫漫长夜。③除了莺燕蜂蝶,鲜花盛开的篱墙也引来了顽童。篱墙不是很高,那些花朵成日里在我们眼前招展。儿时的我时常凑在篱墙跟前数蔷薇的花瓣,嗅忍冬的清香,有时候,便忍不住上手想要摘一朵。但我那不安分的小手总会被大人们拍打下来,“哎呀!你惹它干什么,它会吃鼻子的!”“摘下它来,你脸上会长麻子的!”村里的大人们总拿这种话唬小孩子。那时的我将信将疑,趁大人不在依然偷摘,但总是会被篱墙四周伸出的枝杈划伤小手。我因此乖巧了不少。再没有生出采摘鲜花、欺扰生灵的心思了。后来,也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吃鼻子花”和“长麻子花”,它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敬畏。对于篱墙来说,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间更能开出长春的花朵。④上初中时,在骑车上学的路上,我为了避开石板桥上的一处塌陷,直直地撞上了篱墙。自此,我的脸上多了一小块疤,但我从未怨过它。若没有篱墙拦住我,我定然会冲进母亲新辟的菜园,连人带车跌进松软潮湿的泥土,压坏那畦刚刚睁开眼睛的嫩秧苗。如此,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多亏那排篱墙,让我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篱墙保护了我啊!⑤篱墙保护我的,不止这一桩。那年我上高中,梅子黄时,淫雨霏霏,我被一道数学题磨得心烦意乱。似乎听到雨声里夹杂着游丝般的猫儿啼哭。我套上靴子,拿起竖在门后的黑伞,顺着微弱的啼声寻找。啼声的尽头是稻田,新出的稻穗上还挂着点点白花。我打开篱墙上的那扇小门,小心翼翼地拿伞支开了那片掩着啼声的稻子。我的老天爷!哪里有什么猫儿,眼前分明是一场蛇鼠对峙!只见那蛇直直地支起上半身,颈项膨得像两把黑亮锋利的刀,头部高高昂起,口中嚣张地吐着信子。在离它不过一尺的地方,一只灰色的鼠正在歇斯底里地怒吼。这生死关头的怒吼竟被我听成了猫儿啼!我看得呆了,手中的伞不慎滑落。蛇受了惊,霎时间转移了视线,待到它重整旗鼓,那只鼠已然不见踪影。因为被我惊扰,那蛇很不甘心,于是张开大嘴向我进击。我来不及多想,转身冲出篱墙。回到家中,透过窗户张望,那条动作极快极猛的蛇竟没有跟过来。我想是因为篱墙阻拦了它,篱墙又一次保护了我,帮我隔开了难以预料的风险。⑥篱墙在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之间连上花边,也将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小心翼翼地隔开,这是篱墙的智慧。(取材于汪淑贤的同名文章)7.文章写了“我”和篱墙之间的往事和“我”的感悟:儿时,我想摘篱墙上的花朵被大人制止,后来我懂得了①___;初中时,我②___却未心生怨恨,因为我明白了应该理性看待得失;高中时,我___③,我理解了不要贸然越界。8.文中的成语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成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9.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篱墙的智慧”的理解。【答案】7.敬畏生灵

骑车撞上篱墙受伤

被受惊扰的蛇追赶8.答案示例:兢兢业业意思是做事谨慎、认真、踏实。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篱墙如同认真、踏实的人一样守护农田和道路,表达了作者对篱墙的赞美。肆无忌惮意思是恣意妄行,毫无顾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春天篱墙上各种花儿盛开时烂漫热烈的特点。

9.答案示例:篱墙的智慧是指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间更能保持长久的欣赏,更能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更能悄然隔开难以预料的风险。正是因为篱墙阻隔,我们才能更长久的感受花朵的美丽和芬芳。篱墙的两次保护,不仅让我避免跌入菜园,毁损秧苗,更让我避开了蛇的追击。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篱墙的智慧。【解析】7.本题考查文本理解。根据③段“后来,也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吃鼻子花’和‘长麻子花’,它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敬畏”,可知儿时,我想摘篱墙上的花朵被大人制止,后来我懂得了“敬畏生灵”;根据④段“若没有篱墙拦住我,我定然会冲进母亲新辟的菜园,连人带车跌进松软潮湿的泥土,压坏那畦刚刚睁开眼睛的嫩秧苗。如此,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多亏那排篱墙,让我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篱墙保护了我啊!”可知初中时,我“骑车撞上篱墙受伤”却未心生怨恨,因为我明白了应该理性看待得失;根据⑤段“因为被我惊扰,那蛇很不甘心,于是张开大嘴向我进击。我来不及多想,转身冲出篱墙。回到家中,透过窗户张望,那条动作极快极猛的蛇竟没有跟过来”,高中时,我被受惊扰的蛇追赶,我理解了不要贸然越界。8.本题考查词句理解。示例: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根据“规规矩矩地立在人家和林子之间”“排在蹊径和田地之间”“守着农人的路”,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篱笆比做一个忠于职守的人,认真、踏实的守护农田和道路,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篱墙的喜爱与赞美。肆无忌惮:意思是恣意妄行,毫无顾忌。根据“夏至则是芳华缤纷”“我就是要开花,就是要开花!”可知这里把春天里各色的花当做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里,篱墙上各种花儿盛开,对周边环境毫无顾忌,任意而热烈的开放,从而表达了对篱墙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绪失常。根据“这生死关头的怒吼竟被我听成了猫儿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灰色的鼠当时紧张的状态。9.本题考查文本理解。根据第③段“后来,也明白了那些所谓的‘吃鼻子花’和‘长麻子花’,它们都有着同一个名字——敬畏。对于篱墙来说,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间更能开出长春的花朵”,可见篱墙的智慧是指恰到好处的距离比亲密无间更能保持长久的欣赏;根据第④段“若没有篱墙拦住我,我定然会冲进母亲新辟的菜园,连人带车跌进松软潮湿的泥土,压坏那畦刚刚睁开眼睛的嫩秧苗。如此,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多亏那排篱墙,让我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篱墙保护了我啊”,可见篱墙的智慧是指恰当的保护,能避免酿成更大的灾祸;根据第⑤段“我来不及多想,转身冲出篱墙。回到家中,透过窗户张望,那条动作极快极猛的蛇竟没有跟过来。我想是因为篱墙阻拦了它,篱墙又一次保护了我,帮我隔开了难以预料的风险”,可见篱墙的智慧是指篱笆及时的保护,能悄然隔开难以预料的风险。因此,有了篱墙阻隔,我们才能更长久的感受花朵的美丽和芬芳。篱墙的两次保护,不仅让我避免跌入菜园,毁损秧苗,更让我避开了蛇的追击。这些经历让我感受到篱墙的智慧。(四)(2023·北京昌平·二模)阅读《蘸汁豆腐》,完成下面小题。蘸汁豆腐①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中午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午饭。②进门,一个女孩笑意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③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布裤,阔阔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相衬。④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干净甜美,笑容真诚饱满。⑤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有同事问:“小妹,有啥好吃的,推荐一下。”⑥女孩抿抿唇,简单报了三两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不错的……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长胖……点一份吧。”⑦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⑧“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⑨她的脸忽然有点儿红了,摇头,小声说:“不是的。不过……”语气又【甲】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⑩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6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碍于面子我们要了一份。⑪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⑫不似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这豆腐颜色好看,味道也纯,像小时候吃过的那种老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很纯正。⑬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不是店中招牌菜,但的确可口。⑭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听到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⑮以后,我们常常来这家饭馆吃午餐,女孩已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了,脸依然会微微泛红。⑯我们偶尔也会拒绝,但大多时候会要上一份,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我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越发丰富,说起来越发流畅,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让她这么卖力地推荐。⑰那天有同事过生日,我们要了个小单间,没想到服务的还是她。⑱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替。因为有热闹事,我们破例要了贵一些的菜,点完菜她没马上出去,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⑲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⑳“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菜?是不是卖多了,你能拿提成啊?”㉑她的脸登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着急地涨红了,慌忙地摆着手:“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㉒“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㉓女孩的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不许说出去。”㉔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间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花。我来饭店上班,店里管食宿,爸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他们每天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爸求了半天,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女儿……”㉕窄小的空间,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讲述一个关于爱与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花,然后大清早蹬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晚,也总会早早起来,装作无意碰到,帮着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时,母亲会飞快地取出一些小点心、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一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㉖女孩不再说话,【乙】地看着我们。㉗好半天,竟然没人说话,最后还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我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㉘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㉙“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㉚“真的爱吃。”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㉛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眼泪忽然掉了下来,她边擦边不好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