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6:两次鸦片战争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结合晚清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3、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结合晚清前期中国知识界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主要史事,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4、联系晚清时期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认识社会生活领域变化的表现及特点,着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19世纪中期的世界(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逐步确立。(2)经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外交:争夺殖民地,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侵略扩张。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2、19世纪中期的中国政治: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科技落后,处在传统状态军事: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使用的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二、两次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蓄意要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2)经过:1840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和士兵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3)结果: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先后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借口:“亚罗号”事件(2)经过: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8月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中国战败,英法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开眼看世界林则徐,代表作《四洲志》,介绍西洋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徐继畬,代表作《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一、明清繁荣下的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部分国家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工场手工业发展,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进入机器生产阶段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未发展为近代科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学产生外交海禁与闭关锁国殖民扩张,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二、时空观念下的两次鸦片战争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扩大从战争的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联合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历时两年多,第二次延续四年之久;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签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从战争的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更多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市场被彻底打开,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2023年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2.(2023年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后,……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容如海禁等规定被逐渐打破,还新制定了打击拐卖人口、保护海外华侨的法律规定,可知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这体现了条约对中国国内法的影响,但这不能概括题干中“清朝根据局势变化修订和新出台法律”等相关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并未采取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年辽宁卷)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日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末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排除C项;材料反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年山东卷)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比重年份货物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钢铁 B.棉纱 C.米 D.棉布【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1~1921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设问不符,排除AC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年天津卷)下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
)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年份英国对华贸易额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折合为英镑)出品进口1850157.4584.96.11853175.0825.657.91855127.81066.4139.11856221.61065.2321.9A.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B.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C.以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D.列强瓜分狂潮的出现【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0年至185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对华贸易额始终是进口远大于出口,使得英国流入中国的白银逐渐增加,不能满足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加速了列强对华的进一步侵略,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B项正确;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性质改变,与英国对华贸易情况无关,排除A项;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抢夺中国权益的加剧,未体现以夷制夷主张,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下面是清道光帝给某大臣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其前请之通商贸易五处,除福州地方万不可予,或另以他处相易外,其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均应准其来往贸易,不得占据久住,香港仍坚持赏借’。”这一谕旨(
)A.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即使依靠鸦片盈利,英国也没有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地位,上海从英国进口的货值先升后降,1854年尚低于1845年。这反映了(
)A.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很有限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C.自然经济对外来经济的抑制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成果显著3.19世纪中期以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田赋。1901年清政府财税收入约8820万两,其中,田赋收入为2650万两,关税收入也是2650万两。在关税收入中,海关税收为2380万两,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税收只有270万两。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时期(
)A.海关税收成为主要税源 B.财政收入大幅攀升C.农民生存压力得到缓解 D.财税结构发生变化4.“清朝将欧洲使节视为朝贡使节,欧洲政府寻求平等待遇的诉求也被一再驳回。而欧洲人则认为平等贸易是一项自然权利。最终,文化的冲突爆发了战争,中国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一表述掩盖了(
)A.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B.中外制度文化的差异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5.《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 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6.鸦片战争后,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璞鼎查,在英国国会上狂热地宣布:“所有英国兰开夏郡纱厂之出品,以供中国一省制袜之需,尤恐不足焉。”当外国商人兴高采烈地把各式各样的产品运进中国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滞销就是亏本。这一结果源于(
)A.晚清国人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 B.目给自足小农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C.清廷“天朝上国”观念深刻影响 D.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布局7.1861年汉口开埠后,一方面,根据日益扩大的贸易需求,产生了新的行业。汉口的洋布、洋纱、五金、华洋百货和西药等行业在开埠后产生或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原有的土货原料购销行业发展壮大。以茶叶为例,开埠后建立了大批茶行。这表明汉口开埠后(
)A.开始与国际市场建立联系 B.成为国际金融大都市C.商品生产的能力大大增强 D.商业出现分化和改组8.鸦片战争以前,一些资本薄弱的中国行商缺乏周转资金,在销售了外国货物以后不能筹款归还,而外国商人却乐于不收账款,以很高的利息借与行商,过几年以后再结算,就出现数目庞大的“商欠”。这表明当时(
)A.十三行经营理念严重落后 B.列强开始对华进行资本输出C.近代金融信贷制度的缺失 D.近代民族工业资本较为薄弱9.外交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核心利益,也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下两则史料的变化体现出晚清政府(
)史料一1851年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后伊犁将军亦办理边界事务,而较重要的问题均由俄国枢密院与清朝理藩院进行交涉。史料二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规定,停止俄国枢密院与理藩院交涉制度,由俄国外交大臣与中国军机大臣直接交涉,平等照会。A.仍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B.因压力出卖国家利益C.外交思想随时代进步 D.朝贡体系的土崩瓦解10.魏源认为,英夷国律例,凡他国商携违禁货物入境者,罚其货价三倍。是即科以彼国之法,亦无可辞。其非因缴烟土而停贸易又明矣。这反映出魏源(
)A.把师夷长技延伸到政治领域 B.肯定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 D.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夷狄观念11.1863年,天津港所进口商品中以棉布、糖等为主的生活资料的进口值占整个进口总值的31.2%,到1883年又增长到80.7%。与此同时,棉纱、机器、木材和铁路材料等产品所占比重,却始终未超过1%。这反映了此期天津港腹地(
)A.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B.市场开放程度较低C.工业基础异常薄弱 D.民众消费理念沛后1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就连外国驻华公使阿礼国也不禁感叹说:“哪有国家像中国这样低的外贸税率呢?”。清政府的这种做法()A.限制中外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B.便于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C.扭转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 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13.林则徐在编译《四洲志》时是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在介绍国家时从离中国较近、与近代中国接触较多的安南开始,由近及远,由东向西地介绍暹罗(今泰国)、缅甸、印度、巴社(今伊朗)等亚洲国家,而英国、俄国被放在20位之后。这种编译顺序(
)A.反映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层次性B.符合中国人对世界的传统认知C.向国民完整展现了世界的轮廓D.推动了《四洲志》在国内的传播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详细辑录了《瀛寰志略》中介绍英国“火轮船”的文字:“近年英吉利制火轮船递送文书,由印度海驶至亚丁入红海。”此外,魏源所撰《英吉利小记》中对火轮船也有专门介绍:“河桥五道,河中多火轮舟……火轮舟行最速,所以通文报。”魏源此举(
)A.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B.找到了救亡图存的有效路径C.唤醒了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 D.回应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挑战15.清末,汉口、上海、福州、宁波等地颁布章程或告示,禁止制贩假茶、劣茶。在上海,江海关要求各洋商在沪购运绿茶时,“秉公抽提,各该号茶商均以化学实验,如再验有滑石、白蜡等粉渲染、欺伪各弊,即将该号箱茶全数充公严罚”。这可用于说明(
)A.茶叶成为中外贸易主要商品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茶叶生产实现了工业化D.茶叶品质影响中外贸易16.“美国政府应为美国人要求在中国的治外法权权利,这不是要中国让与的问题,而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以保持其对国境内外人的管辖权的。”这(
)A.标志着中国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犯B.表明当时国际法排斥属地主权原则C.体现出中国近代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说:“俄夷与英夷虽未能遽离为二…若假以辞色,使知中国相待,与英夷迥不相同,亦可用为驯服英夷地步。如咪夷既不助恶,即用以转。大约夷人重利,英夷操五口之利权,为各夷所歆美。法夷助恶,固欲分沾其利。”由此可见,当时咸丰帝(
)A.对列强侵华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B.准备发动人民群众以抵御外辱C.意图以夷制夷来维护国家安全 D.筹划与外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18.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在英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署。英方为此专门绘制了《〈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一图(下图),作者在画面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进行了精细设计。这些设计《南京条约》的签订与钤印(
)1.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者英,但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2.画面前景左下侧绘有一个文件箱,点明了“签约”的主题,右下侧绘有一只小狗,象征忠诚。A.反映英国谋求对华商品输出 B.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C.真实再现当时条约签订场景 D.打破了传统夷夏观念19.洋(机)布排挤土布的过程(1840-1894)年份184018601894全国棉布应有供给量(万匹)60005.962459.568624.6其中:洋(机)布(万匹)比重(%)27.30.461988.43.189708.814.15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其中:自给布(万匹)商品布(万匹)28215.031517.728780.931690.129879.929035.9该表反映了(
)A.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B.外国商品优势凸显C.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晚清台湾产樟脑每石售价50元,利润达30%以上,行销日广,价值日增,西人甚爱。清廷于是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引发洋人“自由贸易”之争。1868年,英军开往安平港口,闽浙总督被迫渡台与英方订立《樟脑条约》,废除樟脑官办并进行赔偿。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派官办产业路线已趋破产 B.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C.台湾地区近代化水平高于内地 D.清朝政府主动适应国际规则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海关1861-1910年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年代进出口正税(库平银)洋商税占进出口税%华商税占进出口税%186118661871187318781883188818931898190319101,500,5071.080,1482.143,1101.982,3612.475,7792.357,5033.658,8113.674,9964.820,6577.198,9907.405,55110010010099.6991.4990.5891.5189.5092.2194.0293.180000.318.519.428.4910.507.795.986.82——摘编自汤象龙编著《中国近代海关税收和分配统计—1861-1910》“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其海关税额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中国棉布商业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各进销环节已基本建立,形成了一个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销售网(见下图)。——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从材料中提炼信息,概括一条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特征概括符合史实,理由说明充分。)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其前请之通商贸易五处,除福州地方万不可予,或另以他处相易外,其广州、厦门、宁波、上海四处,均应准其来往贸易,不得占据久住,香港仍坚持赏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与英国的外交时,主要关注对于英国赏借“香港”,不开放“福州”等细节问题,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于国家主权的破坏,说明当时的清政府还隐含着“天朝上国”观念,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是咸丰帝在位,不是道光帝在位,排除A项;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才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天朝上国观念对外交影响”,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即使依靠鸦片盈利,英国也没有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地位,上海从英国进口的货值先升后降”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英国并没有改变对华贸易逆差的地位,这折射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是有限的,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响很有限”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逐渐产生,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期(中国)。根据材料“1901年清政府财税收入约8820万两,其中,田赋收入为2650万两,关税收入也是2650万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的财税收入中,田赋收入和关税收入各占了约30%。这表明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财税结构发生了变化,尽管田赋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其相对重要性已经下降,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田赋收入为2650万两,海关税收为2380万两,其地位与田税相当,故海关税收成为主要税源之一,“海关税收成为主要税源”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主要表现901年清政府财税收入,没有和其他年份的财政收入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财政收入大幅攀升”的结论,排除B项;晚清时期农民生存压力很大,“农民生存压力得到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阐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将鸦片战争的爆发归咎于文化的差异,这种对鸦片战争原因分析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于是发动对中国的侵略,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外文化制度差异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英法联军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可知,清政府对《南京条约》中有关平等文书往来的内容深感不安,说明清政府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D项正确;宗藩体制涉及国内皇帝与宗亲、功臣等实力集团的关系以及国际上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特殊的传统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与担忧国门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认为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会供不应求,但他们却发现外国的商品在中国不是滞销就是亏本,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有排他性,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淡薄,排除A项;“天朝上国”的观念不会影响英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与中国对外贸易布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1年(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受汉口开埠影响,出现了新的行业,可知商业出现了分化,另一方面,原有的行业中,以外国需求为主的行业发展突出,说明出现了改组,D项正确;开始与国际市场建立联系,叙述不准确,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武汉在国际上地位的论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品产量的叙述,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以前,一些资本薄弱的中国行商缺乏周转资金,只能向外国商人借高利贷,这表明当时中国缺失近代金融信贷制度,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十三行的经营理念,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项;这一时期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通过史料一中“与理藩院进行交涉”到史料二中“平等照会”的变化,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外交理念与实践逐步摆脱天朝上国思想,朝着近代民族国家、国际法要求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清政府同意与俄国平等照会体现天朝上国理念受到冲击,排除A项;接受平等照会总体上是在遵从近代外交规则,而非出卖国家利益,排除B项;晚清朝贡体系土崩瓦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魏源认为英国法律中对于携带违禁物品进入英国的,罚其货价三倍,这是参照他国做法实行的,属于国际通行做法,因此收缴鸦片并非英国停止和中国贸易的理由,由此可见,魏源希望参考英国的做法来解决贸易纠纷,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西方的法律制度,B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未提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A项;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排除C项;从称呼上看,魏源并未突破夷狄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1863年到1883年,天津港进口的商品主要以生活资料为主,生产资料所占比重始终很低,说明此时国内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薄弱,对生产资料需求有限,C项正确;生产资料进口比重低可以说明工业基础薄弱,但无法说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排除A项;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市场开放程度并不低,排除B项;民众消费以生活资料为主,所以生产资料进口比重低不能说明民众消费理念滞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有利于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不利于保护国内市场,B项正确;清政府实施“值百抽五”的低税率,并不会限制中外贸易,也不会起到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排除A项;清政府的这种做法便于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未体现这种做法扭转贸易逆差开辟海外市场,排除C项;《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近代的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林则徐按照距中国由近及远的方式介绍外国,体现了中国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传统认知相符,B项正确;该编译顺序主要反映中国认识世界的思维,与近代外交的层次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个别国家,无法推出其完整展现了世界的轮廓,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洲志》在国内并未受到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详细辑录了《瀛寰志略》中介绍英国“火轮船”的文字,在《英吉利小传》中对火轮船也有专门介绍,说明魏源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意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回应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挑战,D项正确;魏源此举回应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挑战,材料内容与传统文化无关,排除A项;魏源没有找到救亡图存的有效路径,排除B项;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未提出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禁止制贩假茶、劣茶”“验有滑石、白蜡等粉渲染”“充公严罚”等可知,政府对茶叶的质量管理做出明确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茶叶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政府重视茶叶质量是出于外贸利益的考量,故这可用于说明茶叶品质影响中外贸易,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商品,无法得出“茶叶成为中外贸易主要商品”的结论,排除A项;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在鸦片战争之后,而B项的“开始”一说材料证据不足,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化学实验”,但这与茶叶生产并无关系,并且“中国茶叶生产实现了工业化”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是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就是说,像当时中国那样一个国家是没有资格主张一般的属地主权原则”和所学可知,排除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资格,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违反了国际法所公认的主权原则,说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具有不平等性,D项正确;据材料无法说明“开始”的说法,而且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排除A项;当时国际法认可属地主权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割地的内容,未涉及领土完整的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若假以辞色,使中国相待,亦可用为驯服英国夷地步”可知当时咸丰意图以夷制夷来维护国家安全,C项正确;当时对列强侵华未有本质清醒认识,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发动群众,排除B项;平等关系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8.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居于画面正中位置的人物是中方负责签约的钦差大臣者英,但在他头顶的正上方绘着一幅英国女王的肖像画”“右下侧绘有一只小狗,象征忠诚”可知,英方在《南京条约》签订过程中,绘制相关场景,突出英国的国家地位,丑化中国形象,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B项正确;五口通商反映英国谋求对华商品输出,排除A项;该场景绘制并未真实再现当时条约签订场景,具有丑化内涵,排除C项;材料与打破传统夷夏观念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1894年(中国)。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近代以来洋布在中国的销售量不断增加,但土布产量的绝对优势和土布里排除商品布后自产布仍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说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和自然经济在当时中国仍然顽强生存,C项正确;该表反映了小农经济仍占优势,未涉及经济结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洋布是指用机器织成的布,并不是外国商品,未体现外国商品优势凸显,排除B项;该表反映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和自然经济在当时中国仍然顽强生存,“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可知,台湾的樟脑主要销往西方国家,且西方国家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反对清政府插手和限制樟脑贸易,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反映列强的经济侵略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依附性,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将樟脑贸易改为官办是洋务派的主张,且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处于刚刚开始的时期,尚未到已趋破产的阶段,排除A项;樟脑属于原料,其生产需要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实力要求不高,仅凭此不能断定台湾近代化水平高,排除C项;清政府是在英国的胁迫之下废除樟脑官办的,并非“主动适应”,排除D项。故选B项。21.论题:从中国海关的进出口税比例的变化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特点。首先,洋商税收占比的逐渐上升揭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增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众多通商口岸,并赋予外国商人在华贸易的特权。这导致洋商得以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和航运优势,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1861年到1910年,洋商税收占比从100%逐渐曲折发展到93.18%,而同期华商税收占比则从0%曲折发展至6.82%。这一显著变化不仅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性渗透,并且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这也揭示了中国传统商业势力在面对外资竞争时的困境,以及近代化的艰难。其次,华商税收占比的波动下降揭示了中国传统商业势力在面对外资竞争时的困境。尽管部分华商试图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自我革新,但由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往往难以与洋商抗衡。此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海关税率的设定往往偏袒洋商,进一步削弱了华商的市场地位。这使得华商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进而影响了其税收占比。此外,税收比例的变化还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海关制度的改革。在这一时期,清政府为了加强海关管理、提高税收效率以及维护国家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关制度改革。例如,引入西方的会计和管理方法,提高海关征税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华商与洋商之间的竞争压力。综上所述,上海海关1861-1910年华商与洋商进出口税比例的变化不仅揭示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和渗透,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及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和海关制度的改革。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洋商税占进出口税%”与“华商税占进出口税%”的数据变化结合题干“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其海关税额统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状况。”可知,其论题:从中国海关的进出口税比例的变化看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特点。其次,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根据材料“洋商税占进出口税”的数据变化“从100%到89.50%再到93.18%”可知,洋商税收占比的逐渐上升揭示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众多通商口岸,并赋予外国商人在华贸易的特权。这导致洋商得以利用其资本、技术、管理和航运优势,在中国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离职申请书
- 初中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 小学音乐教案
- 【语文课件】小小养殖场课件
- 《备选方案选择分析》课件
- 初二家长会课件
- 【语文课件】小蜜蜂课件
-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 2024年危险化学品氧化工艺安全作业证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知情同意书
- MOOC 临床医学导论-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演示文稿
-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 储罐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
- 小学数学计算练习-一年级上学期口算练习(600题打印版)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三年级上册++第8课《呵护我们的眼睛》课件
- 技术开发补充协议范本
- 美食一条街方案
- 钢管英寸对照表(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