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4:明清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结合清朝(鸦片战争前)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史实,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2、联系清朝(鸦片战争前)君主专制加强、国家制度与社会变化、传统秩序面临危机和调整等方面变化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角度考查变化的背景和影响。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时期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2、君主专制的加强(1)奏折制度: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军机处的设置: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大兴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严密控制思想文化,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二、疆域的奠定1、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对台湾的管辖(1)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台湾府的设立: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准噶尔叛乱: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3)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3)清朝对新疆的管辖: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清朝对西藏的管辖(1)册封制度:清初,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封以“达赖喇嘛”尊号。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册封。(2)颁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3)管理制度: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5、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6、清朝的疆域(1)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它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管理:内地分立18省,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出现(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2)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表现(1)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2)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3)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3、闭关锁国政策(1)背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内容: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3)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2、影响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军机处设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二、中国古代统一国家长期发展的原因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中国独特的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条件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历史上多数重大的政治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内向性,二是中国地理条件之整体的统一性具有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3、文化传统。古老的中国文化,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历经儒家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这种思想一再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维护和促进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4、民族融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与统一国家的发展至为密切。由于民族融合,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间凝聚意识不断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不断扩大和深化。正是因为有历史文化的认同,才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凝聚力,才有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1.(2023年辽宁卷)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是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维护国家一统,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年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年重庆卷)康乾二帝常在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赵翼曾描述乾隆时的摔跤表演:“由来角觝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毱炼脚力,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君不见教坊子弟也随行,经月不陈默相妒。”此处“深意”指(

)A.耀兵威于异域 B.敦教化以厚风俗 C.寓绥远于讲武 D.倡戏剧以娱万民【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康乾二帝通过狩猎、宴乐、摔跤、拔河等活动,联络蒙古王公,目的在于寓绥远于讲武,C项正确;耀兵威于异域是古代外交而非民族政策的目的,排除A项;敦教化以厚风俗并非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深意”,排除B项;倡戏剧以娱万民与康乾二帝“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清代嘉庆、道光之际,一些士大夫著述《皇朝藩部要略》等,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历史纳入“国史”范畴进行书写。19世纪中后期,一批探讨陆地边界问题的专论如《帕米尔图说》等相继问世,一些知识精英寄情于海防地理著述的编撰或刊刻。这些活动(

)A.扩展了清王朝的海陆疆域 B.以宣扬传统宗藩观念为宗旨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D.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2.雍正时期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取缔陋规”“追查亏空”等政策,效果显著。但是批评之声也接踵而至,比如雍正惩贪,批评者说“朝廷惩盗臣而重聚敛之臣”;再如雍正好抄家,他们便借打牌之名,讽刺雍正是“抄家和(hú)”。据此可知,这些批评者的目的是(

)A.攻击皇权 B.整饬赌风 C.否定改革 D.打击官绅3.清朝康熙帝强调:“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帝认为:“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乾隆帝提出:“自古至今,主中华而称正统者,率可知矣。”据此可知,清朝前中期统治者(

)A.秉持了大一统的观念 B.承袭了农耕文明传统C.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D.着力维护宗藩体系4.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 B.对外贸易日益走向萎缩C.闭关锁国政策卓有成效 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5.清朝康熙后期,台湾商人“雇船装贩,凡港路可通,争相贸易”,使台湾米粮、蔗糖等输入大陆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从大陆易换布匹等手工业品而回。至乾隆年间,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这反映了当时(

)A.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B.政治统一促进了两岸贸易C.经济互通强化了国家认同 D.政府以经济手段争取民心6.清朝入关后,各地驻防的将军、都统、提督大多都是从一品,比正二品的总督、从二品的巡抚只高不低。但耐人寻味的是各地总督、巡抚一般都被朝廷授予部院职务,如两江总督本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者即为从一品。清廷这种设置意在(

)A.提高两江总督的地位 B.体现分层级控制的原则C.分散武将的统兵权力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官箴书是由士人编撰的为官准则格言,明清时期盛行的官箴书着重谈的是如何跟与上下级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而以往所重视的道德劝诫色彩则被淡化。这反映了(

)A.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B.官员行政拘泥规则C.国家治理理性化倾向 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8.雍正帝即位之初,感慨:“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相率而遵道遵路,以继治平之政绩?”基于此,雍正帝(

)A.设立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沿用奏折制度 D.改革科举制度9.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承旨书谕”“只供撰述于其间”展现了军机大臣们的一种面相的话,议复则让我们看到了军机大臣的另外一种面相……在议复过程中,封疆大吏所奏之事被军机大臣否决的情况时常发生,皇帝一般支持军机大臣的意见。该学者旨在强调清代(

)A.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军机处在决策中有重要话语权C.军机处并未成为法定机构D.强化对中央官员的控制与监察10.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清大臣对皇帝奏折,皆自称“奴才”。这反映出(

)A.皇权至上观念得到强化 B.儒家纲常伦理深入人心C.政治统治凸显民族色彩 D.尊君卑臣观念逐渐萌生11.元明时期,多使用“华夷一统”来反映社会状况。清前期,官方文献忌讳以满族为“夷”,拒绝将“华”置于“夷”之前,通常使用“中外一统”作为替代;清中期以来,官史文献中“中华一统”等文句接续出现。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民众国家认同增强 B.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C.华夷观念逐渐消除 D.文化共同体发生根本改变12.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政府在广州城西南沿江设立洋货行,称“广州十三行”,下图是多国国旗飘扬的广州十三行,马尼拉大帆船风光不再。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中国国际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确立 D.生产方式对国际地位的影响13.清王朝规定,蒙古、新疆、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都归理藩院的直属机构理刑清吏司管辖。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这一做法旨在(

)A.完善边疆司法体制建设 B.促进佛教事业发展C.强化对边疆的治理效能 D.因俗而治因地制宜14.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按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序号史事①内阁、文字狱、《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改土归流②《农政全书》、倭寇、乌思藏、甘薯③淝水之战、《禹贡地域图》、士族专权、迁都洛阳④《千金方》、两税法、“长庆会盟”、“天可汗”A.③④①② B.④①②③ C.③④②① D.①③④②15.康熙年间,台湾多次纂修府志。府志中记载了平台有功的将领,并载明“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等。台湾府志的纂修(

)A.申明了台湾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 B.规划了台湾与内地统一建制原则C.系统介绍了台湾地区的社会风貌 D.记录了台湾社会制度巨变的历程16.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A.根源于赋税制度变化 B.顺应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D.导致清朝政治腐败加剧17.实录是历代官修史料汇编,其记载了封建帝王的言论和活动。《清实录》以保存完整著称,但康雍乾三朝对清初实录作了大量修改和加工,使之失去了初修时的面目。康雍乾时期对实录的修改意在(

)A.提升清朝形象 B.延续治史传统 C.吸收汉人文化 D.消除民族矛盾18.对沿袭自元朝的土司制度,明政府在较进步地区采取“改土归流”,即中央派流官进行管理;相对落后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还有部分地区施行“土流兼治”。康雍乾时,朝廷对违法的土司实行降级或革职的举措。这些举措(

)A.改变了西南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结构 B.消除了民族地区与中央关系对立C.推动了国家权力在土司地区的延伸 D.延缓了土司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19.元大都的布局形制最接近《周礼·考工记》规划理念,即“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特点;明太祖在南京建帝王庙,对历代帝王圣贤进行祭祀;清乾隆年间,享祀帝王人数多达188位,包括各民族政权的帝王。上述现象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民族交融 B.文化认同 C.政治延续 D.疆域开拓20.1662年,康熙皇帝钦批将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作为东北北部的边疆大吏,宁古塔将军负责管辖本地区的驻防官员、兵丁粮饷、调兵出征、开垦荒地,还兼管朝贡、商贾杂税、刑狱缉拿等事务。这说明,宁古塔将军的设置(

)防止了沙俄入侵 B.强化了边防力量 C.体现了因俗而治 D.加强了君主专制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边疆治理自古以来就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或者相关政策来加强管理。材料

1989~2018年30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边疆重点地区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边疆关注时段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边疆治理策略设置都护府、册封、和亲、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根据材料,请从表中选取相关关键词进行组合,以边疆治理为核心,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具体史实予以阐释。(要求:写出组合,主题明确,史实清楚,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述合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嘎尔尼使团分乘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大型轮船,于1792年9月从朴次茅斯港起锚,绕道好望角,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6月抵达澳门,登陆中国。从英使登陆之后,清朝官员与英使团一直就}l2见皇帝的礼仪问题进行协商和争论。乾隆帝因英使是来为自己祝寿,故下旨对英使予以优待,但仍将英使视为“贡使”,故要臣下引导英使行“三跪九叩”礼。但马嘎尔尼以不合英国礼俗、有伤大英帝国的尊严为由拒绝接受。——摘编自付萍萍等《现代民族与封建民族的冲突: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论析》材料二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创作的表现“马嘎尔尼访华”的讽刺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漫画进行合理解读。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嘉庆、道光年间,一些士大夫将历来被视为“荒遐之地”的蒙古、新疆等地纳入“国史”范畴;19世纪中后期,一批关于海陆地理的著述出现,这些均反映出随着晚清国家危机的凸显,士大夫精英集团对边疆的重视程度提高,体现了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相连,D项正确;士大夫和知识精英对边疆地理的著述活动,并不能扩展清王朝的海陆疆域,排除A项;“传统宗藩观念”是古代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外交关系时的一种思想观念,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向西方学习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清朝(中国)。雍正时期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取缔陋规”“追查亏空”等政策,打击了贪官,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遭到一些人的批评讽刺,这些批评者的主要目的是否定改革,C项正确;批评者并未攻击皇权,排除A项;整饬赌风与材料中部分官员借打牌之名讽刺雍正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批评者本身就是官绅,其批评雍正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官绅,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天下一家,万物一源”“主中华而称正统者,率可知矣”可知,清朝统治者都在强调国家大一统观念,主要为了维护自身统治,A项正确;国家大一统观念并非是农耕文明的传统,排除B项;清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内关系,非对外的宗藩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清朝时严格限制出海船只携带的粮食数量,意在限制出海的时长和距离,阻碍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D项正确;清朝时期,丝、茶等大宗商品大量外销,并非“禁绝”,排除A项;清朝时期对外贸易继续发展而非走向萎缩,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规定,未体现实行效果,不能断定“卓有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康熙后期……两岸每年的贸易额已达‘数百万元’之数”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后期台湾和大陆的交易频繁,这是由于康熙统一了台湾,便利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商业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不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统一对经济交流的影响,没有涉及经济交流对国家认同的推动,排除C项;材料中的商业为两岸之间的民间贸易,并非政府的经济手段,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但耐人寻味的是各地总督、巡抚一般都被朝廷授予部院职务,如两江总督本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者即为从一品”,可知清朝入关后,各地驻防的将军、都统、提督,大部分是由武将担任,总督、巡抚一般有文官担任,通过加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可以制约武将的统兵权力,C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武将统兵权力的分散,并不是提高两江总督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总督、巡抚的设置,对各地驻防将军、都统等的节制,并不是分层级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看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盛行的官箴书着重谈的是如何跟与上下级打交道、如何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而以往所重视的道德劝诫色彩则被淡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官员治理国家强化务实性,更加理性,淡化道德教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官员治理国家淡化道德教化,并不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排除A项;“官员行政拘泥规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官箴书是由士人编撰的为官准则格言,并非法律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导未切,诰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并结合所学可知,基于此,雍正帝沿用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项正确;设立军机处,是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大兴文字狱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与材料“宣达下情,洞悉庶务”不符,排除B项;雍正帝时并未改革科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承旨书谕”“被军机大臣否决”“皇帝一般支持军机大臣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并不是只“承旨书谕”,还可以通过议复把他们自己的认知与观点贯彻到军国大计的决策当中,使其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由以上分析可知,清代军机大臣在决策中有重要话语权,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没有限制皇权,排除A项;军机处并未成为法定机构,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军机处的职责等,不是对官员的控制与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四拜或五拜”“三跪九叩首之制”“跪”“尔”“奴才”可以看出,君尊臣卑等级不断强调,皇权至上观念得到强化也进一步强化,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纲常伦理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民族色彩,排除C项;在先秦时期尊君卑臣观念逐渐萌生,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明清时期中国。元明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华夷一统”的观念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一方面,清政府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统治者试图进一步淡化华夷之别,“中华一统”的观念进一步得到发展。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B项正确;材料所述“华夷一统”“中华一统”反映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而非国家认同,排除A项;华夷观念当时仍然存在,没有“消除”,排除C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和文化共同体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非根本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86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垄断了亚洲和美洲的海上贸易,17世纪是“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时代;1686年后的广州十三行各国旗帜飘扬时,宣告了西班牙在亚洲影响力的终结;而西班牙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方式的落后,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当时中国外贸确实处于出超,但是从材料无法得出贸易出超和入超状况,排除B项;英国是18世纪确立起日不落帝国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在案件的执行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可以罚牲畜来代替惩罚,对无力缴纳者或案情有疑者,可以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则可免罪”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对于边疆地区民事、行政和命盗刑事案件的处理,国家治理方式较为柔和,对百姓相对宽容,这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增强对辽阔帝国的治理效能,C项正确;“完善边疆司法体制建设”并非材料所述做法的最终目的,排除A项;“顶佛经入誓,做出保证”,体现清政府处理案件的灵活和以民为本,这一做法并非为了促进佛教事业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方式,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强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定条件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大兴文字狱,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①是清朝;明朝徐光启撰写了《农政全书》,倭寇常袭扰东南沿海地区,西藏地区被称为乌思藏,甘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②是明朝;东晋与前秦发生了淝水之战,西晋初年,裴秀主编了《禹贡地域图》,东晋南朝时期士族专权,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千金方》由唐朝孙思邈所著,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公元821年,唐穆宗时期,与吐蕃会盟,唐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双方重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史称“长庆会盟”,唐太宗被西北各族君长称之为“天可汗”,④是唐朝。因此正确排序是③④②①,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府志记载先后有平定台湾的有功将领,然后记载平定之初的制度建设,最后记载二十年来的建设成就,即“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强调了台湾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台湾在中央政府统治下的建设和发展,这表明篑修府志的目的之一是申明台湾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A项正确;“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说明台湾地区的建制原则和内地并不统一,排除B项;C项错在“系统”,排除C项;了台湾社会制度是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16.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末至南宋(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C项正确;赋税制度变化属于重要原因,而根源是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B项;人口增长与政治腐败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但康雍乾三朝对清初实录作了大量修改和加工,使之失去了初修时的面目”可知,作为记载封建帝王言论与活动的实录却在康雍乾三朝被大量修改和加工,且是官方行为,最终使其失去了初修时的面目,不难得出在修改和加工的过程中,肯定会对其进行美化和修饰,进此提高清王朝统治者的形象,A项正确;延续治史传统与清王朝修改实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无信息表明是受到汉人文化影响才对实录进行修改,排除C项;消除民族矛盾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土司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以及对违法的土司实行降级或革职,强化了明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国家权力在土司地区的延伸,C项正确;材料所述主要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改变,短期内不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根本性影响,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密切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推动而非延缓了土司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前朝后寝”“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明太祖在南京建帝王庙,对历代帝王圣贤进行祭祀;清乾隆年间,享祀帝王人数多达188位,包括各民族政权的帝王。”及所学可知,元大都的布局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化的理念,明清时期的帝王庙是祭祀传说时代帝王、前朝帝王及有文治武功之名臣的建筑,这都体现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对文化认同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朝、明朝、清朝属于不同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政治延续”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权开拓疆域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宁古塔将军是清代黑龙江流域设立的军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政治、军事、经济、边防等各项事宜,强化了边防力量,B项正确;“防止了”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强化边疆力量,不能体现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边疆,体现不出君主权力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21.例一:组合:唐朝、边疆治理。论题:唐朝边疆治理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统治者对边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繁荣。阐述:唐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于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路,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北路,使得西域地区道路畅通社会安定。其次,在西南地区,唐政府不仅册封了皮罗阁为云南王,还在7世纪前期,唐太宗以和亲的方式让文成公主入藏,加强同吐蕃的联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和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