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被压扁的沙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被压扁的沙子》

教材分析

《被压扁的沙子》是八年级下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一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篇短文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是古老的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在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本文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被压扁的沙子》与另一篇《恐龙无处不有》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学生须加强对说明文的研读,以便于形成对说明文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实际情况这一契机,运用“大语文”观念,适时开展说明文教学。

教学目标

1.获取主要信息,把握说明的内容,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理请说明思路,学习事理说明文层层推进,注重逻辑的特点。

3.通过比对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和分析能力。

4.认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比对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说明思路,学习事理说明文层层推进,注重逻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称霸地球多年的恐龙却在6500多年前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跟随阿西莫夫开展一场探究之旅。

二、学习任务一筛选信息,了解内容

学生活动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文章的重要的信息

1.什么是被压扁的沙子?“被压扁的沙子"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吗?

2.文中提到科学界对恐龙的灭绝有哪几种说法?

3.斯石英有什么特性?

4.作者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预设:

①被压扁的沙子即斯石英。本文的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原因。

②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③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状态下会变成极为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最后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这种变化过程非常缓慢的,可保持数百万年。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④撞击说。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⑤作者通过对斯石英的介绍,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说。

三、学习任务二:比对阅读,研读文本

1.学生活动二比读说明顺序

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说明顺序上的相似之处。

预设:

《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

从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推导出大陆在漂移,地壳在运动这一理论。从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入手,在研究“被压扁的沙子"的过程中发现地球曾受到严重的撞击,从而找到答案。

2.学生活动三比读说明方法

两篇短文用到哪些相同的说明方法?找到文章中具体的句子,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预设:

《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

说明方法举例子举例子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作用:举例说明在南极海岸附近发现了恐龙化石,具体阐释上述观点,并为下文问题的提出做铺垫。作用:说明并不是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引出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又一个原因——“火山说”。

列数字列数字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的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泛大陆的发展史,令人信服。作用: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在适宜的温度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作比较作比较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作用:把南极生物的命运与其他同类作比较,强调了地壳运动给被携带到南极的生物带来的不幸。作用:说明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沙子重得多。

3.学生活动四比读事理,明确观点

两篇文章说明的事理各有不同,共同反映出作者的什么观点?

说明事理共同观点

《恐龙无处不有》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板块构造"理论或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生动,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告诉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一粒粒被压扁的沙子,那里面蕴涵了地球曾经经历的一场可怕的劫难、一个时代悲剧。

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斯石英》就没有了语言的形象生动性。

5、那么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四、课堂小结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的推理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灭绝原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逻辑严谨说理充分,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又一杰作。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事理说明文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并且运用这种思路进行了写作练习,大家表现都非常好。我们的作者阿西莫夫曾经说过:“只有经过严酷的考验,人类才能不断前进,走向发展的高峰。危险的环境和危机感,才是驱使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征服新事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