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综述涉农企业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科技信息大爆炸式的飞速传播,目前世界上主流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类:(1)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由农业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管理和实施的全国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推广服务经费,国家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按比例从预算中划拨资金,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施这类体系的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等。例如:日本农业技术推广就是以政府机构和农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推广机构是与政府垂直管理推广体系并行的各级农协。农协作为民间合作组织,主要对农业技术和农家生活进行指导工作,充分获得日本农民的信任以及日本政府的扶持。[1]根据1997年日本普及事业调查研究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农民获取的72%农业情报和61%的生活改善情报来自农协。[2](2)政府领导,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型典型代表是澳大利亚的推广工作,州农业部派出农业技术专家在全州各地建立农业研究所和技术咨询站,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澳大利亚的科研与开发部门共有约86000名,主要包括16家政府科研单位,6个非盈利的科研组织,45所高等教育院校,私营企业的实验室以及联邦政府的科研与推广机构。[3](3)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子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某些规模化的商业性生产组织为了自身研发、生产活动而建立的推广体系,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组织独立拥有的橡胶技术推广体系。这类体系目的性和反馈能力强,但地域性限制大。[4](4)非政府组织的民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如法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以行会的形式进行,他们为农民提供作物和畜禽良种,以及技术服务。[5](5)特定面向对象的农业推广体系。比如在欧洲,会成立专门向农村妇女推广适用性与针对性更高的农业技术以及健康知识。一些国家的宗教组织也参与到农业推广工作中来。[6]2国内研究综述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出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雏形。早在亮舜时代,后稷就已经懂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从事“教民稼樯、树艺五谷”。新中国成立以后,百业待兴,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依然是固国立本的关键,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除此之外,学界也展开了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组织建构、服务模式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高启杰教授根据农业推广的目标、对象、内容、策略方式与方法、组织形式与环境,把农业推广模式分为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和综合资讯模式5大类。[7]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策部门及推广机构应当进行周期性的回顾总结,以保证推广服务工作与当时的农业生态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及社会文化条件相一致。杨清岭等人通过对农民的心理调查提出了连锁辐射农业推广模式,从“辖射中心”向创新型农民进行新技术的推广,然后依次带动其他类型的农民。[8]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一项重要的问题:即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目前我国的年产出科技成果达7000多项,应用到现实生产中的仅有2000多项,转化率仅占30%-4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70%-80%的先进水平。究其原因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广手段(高启杰和朱希刚,2000)[9]。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追求学术的高水平和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缺乏考虑科技成果向社会利益的转化效率,很少考虑到农户对技术的真正需求(胡瑞法等,2003)[10],导致了农业推广的有效性低。而目前被我国学者普遍认可的方式是以政府、科研单位、教育部门为一大主体,涉农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科技示范园区为另一大主体,联合农户,这三大主体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三大主体在农业推广中各司其职,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课题研究,政府通过行政能力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李俊利.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2]李平.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绩效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3]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4]王向辉.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5]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6]米松华.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3.[7]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8]王艳花.陕西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9]陈廉.我国农业企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10]朱世桂.中国农业科技体制百年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11]苏荟.云南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12]钟秋波.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13]罗富民.四川南部山区农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14]魏锴.中国农业技术引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3.[15]任修霞.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16]张淑辉.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17]焦源.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18]李博.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19]鞠德明.黑龙江垦区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20]刘淑娟.关中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4.[21]唐钱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方向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22]冀宏.基于技术范式升级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23]邓旭霞.循环农业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铁氧体软磁市场竞争状况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重晶石市场运行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连接器制造市场发展趋势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级活性炭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及前景规模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脐橙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羊藿苷提取物行业发展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5上海市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电网企业信息化市场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案例研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文创艺术职业学院《地球物理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简答题归纳总结
- 保障性住房资格申请表
- 2023高二开学第一课《蜕变》-主题班会
-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详解课件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建造与运行管理指南
- 围手术期疼痛护理课件
- 外国新闻传播史-张昆课件
- 圆圈正义:作为自由前提的信念
- 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