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网的设计9700字(论文)】_第1页
【GPS控制网的设计9700字(论文)】_第2页
【GPS控制网的设计9700字(论文)】_第3页
【GPS控制网的设计9700字(论文)】_第4页
【GPS控制网的设计9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PS控制网的设计摘要众所周知,利用GPS系统实测各种用途的控制网可以达到降低外业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获得较高的相对定位精度和低成本的目的。为此我们首先应做好GPS网的优化设计,这也是达到此目的的关键。本文从GPS控制网的点位选择,图形设计及测量方案等方面入手,探讨了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通过对GPS定位的方法与测量、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分类以及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流程的理论作概述,进一步分析GPS控制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式,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关键词:GPS控制网;设计;测量DesignofGPScontrolnetworkAbstractAsweallknow,usingGPSsystemtomeasurethecontrolnetworkforvariouspurposescanreducethelaborintensity,improveworkefficiency,andachievehigherrelativepositioningaccuracyandlowcost.Therefore,weshouldfirstdotheoptimizationdesignofGPSnetwork,whichisalsothekeytoachievethisgoal.StartingfromthepointselectionofGPScontrolnetwork,graphicdesignandmeasurementscheme,thispaperdiscussestheoptimizationdesignofGPScontrolnetwork.Inthispaper,throughthemethodofGPSpositioningandmeasurement,GPScontrolnetworkoptimizationclassificationandoptimizationdesignofcontrolnetworkflowtheorybriefly,furtheranalysisGPScontrolmeasurementdata,andfinallythroughthecaseanalysis,empiricalanalysis.Keywords:GPScontrolnetwork;design;measurement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国外研究现状 11.2.2国内研究现状 21.3研究内容 22相关理论概述 32.1GPS定位的方法与测量 32.1.1定位方法的分类 32.1.2GPS基本测量量 32.2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分类 42.3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流程 43GPS控制测量中的数据处理 53.1GPS数据预处理 63.1.1基线向量解算 63.1.2基线质量评定 73.2GPS起算基准选取 73.2.1地面起算控制点取舍 83.2.2兼容性计算分析 93.3GPS网平差处理 93.4GPS网比较分析 114GPS控制网设计的案例分析 124.1项目概括 124.2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原则 124.3GPS控制网设计方案 124.3.1选择有利的GPS点位 124.3.2三等GPS控制网对起算点的精度检核 134.3.3三维无约束平差 134.3.4选择最佳测量时间段 145结论 15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GPS可用于军事、交通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调查和探险、土地利用调查和日常生活,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航海等领域。不同方面和领域。GPS与现代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测量了地球表面的三维坐标方法,从静态到动态,从数据处理到实时定位和导航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在载波相位差分法中,GP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相对定位精度,在小范围内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GPS技术的发展为大地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精度测量方法。GPS测量不需要两点测量,从天气角度看,可以直接得到三维坐标的精度高、速度快、节省成本、操作方便,GPS技术已成为地球测量的重要手段。1.1.2研究意义作为大地测量的前期工作,场地测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掌握现场情况后,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测量工作的技术设计和现场工作。在技术设计阶段,如何安排最合理的控制点,选择最佳的观察程序是绘图工作的关键环节。同样,在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中,优化GPS网测量方案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对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已进行了很长时间。赫尔穆特教授发表了关于“测量的合理性研究”的论文;1882年Shreiber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正义的基准网络配置方法,优化基线网络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网络优化设计控制措施的开创性工作而产生的。但是受限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和计算机计算能力以及图形显示能力的低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深入研究陷入了停滞阶段。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才又重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重视[1]。此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1976年,在第七届精密工程测量国际会议中,荷兰的Baarda教授提出了评价控制网质量的三项标准,即精度、可靠性与经济性,并引入准则矩阵的概念,为控制网的优化设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精度标准。斯图加特大学的Grafarend教授在对控制网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优化问题分为四类,并在1972年和Schafffn教授一起提出了著名的Taylor-Karman结构,按照TK结构构造的准则矩阵具有均匀和各向精度相同的特点[2]。为了加强国际合作,IAG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成立了重点研究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大地网计算辅助优化设计”专题研究小组和偏重于探讨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的“大地网最优化设计”专题研究小组。1.2.2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众多学者也开始对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顾孝烈等人首先探讨了工程边角网的优化设计问题;李德仁研究了顾及精度与可靠性的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1990年,陶本藻在分析了我国控制网二类优化设计的进展后,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1992年,周秋生根据控制网机助优化设计系统原理,研制了一个机助设计系统。随着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领域和工程测量领域,GPS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于来法、郑国宁研究了应用点位精度矩阵相关性优化GPS网的数学模型;周拥军、施民比较了GPS网与常规网的异同点,给出了GPS网平差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刘立龙、林文介分析了GPS控制网设计的指标,运用了蒙特卡洛法进行优化设计;张松林、张正禄等学者基于全边角网和全边方位角网模拟法设计的计算思想,提出了一种GPS平面控制网的模拟设计方法[3]。此外,还有众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优秀的结果,就不再一一介绍。1.3研究内容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为下文做铺垫;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主要是对GPS定位的方法与测量、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分类以及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流程的理论作概述;第三部分是GPS控制测量中的数据处理。首先对GPS数据预处理以及起算基准选取进行分析,其次分析GPS网平差处理,最后进行GPS网比较分析;第四部分是GPS控制网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实证,首先对项目进行概括,其次概述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原则,最后是GPS控制网设计方案;第五部分是结论,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2相关理论概述2.1GPS定位的方法与测量2.1.1定位方法的分类利用GPS进行定位的方法有多种。若按参考点的不同位置,则可分为:(1)绝对定位(或单点定位):即在地球协议坐标系中,确定测量中心相对于地球质心的位置,然后参考点可以被认为与地球的质心一致。(2)相对定位:即在地球协议坐标系中,确定测量站与地面参考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用户的接收器处于工作状态,则定位方法可分为两部分:(1)静态定位:在定位过程中,接收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处于静止状态。但严格地说,静止是相对的。在卫星大地测量中,所谓的静止状态通常指的是固定点的位置,周围的点保持不变或者变化非常缓慢,因此可以忽略测量周期。(2)动态定位:即在定位过程中,接收天线处于运动状态。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中,还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为了缩短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除了基本定位方法外,还存在一些快速定位方法,如准动态相对定位法和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法[4]。2.1.2GPS基本测量量使用GPS定位,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可以通过GPS卫星观察和某种观察来进行购买。GPS卫星信号包含各种定位信息,根据不同要求,可以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其中包括:·根据码相位测量得出的伪距;·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得出的伪距;·由积分多普勒计数得出的伪距差;·由干涉法测量得出的时间延迟。然而,当使用积分多普勒计数方法时,期望的观察时间通常更长(例如几个小时),而接收机的振荡器在观察过程中需要高度的稳定性。对测量方法的干扰,所需设备还是比较贵的;数据处理也比较复杂。所以这两种方法,目前在GPS中的定位,很难获得广泛的应用。广泛使用的基本测量有两种主要类型,即码相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5]。所谓码相位测量,即测量GPS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C/A码或P码),到达用户接收机天线(测量站)的传播时间,因此这种测量方法,也称为时间延迟测量。2.2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分类控制网的解析优化设计法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确定目标函数,列出约束条件,建立最优设计问题的数学模型,选择合适的搜索优化算法,找出严格优化解的过程问题。参照国际公认的Grafarend提出的测量控制网优化分类方法,GPS控制网优化设计也可分为四类:第一,零类设计问题,又称基准选择问题,即为一个己确定网型与测量方案的自由网选择一个最优的参考系,包括投影而、投影带、起算点等。己知设计矩阵A和权阵P,确定站点坐标向量X及其协因数阵Qx,Y,使坐标向量X的方差之和达到最小。第二,一类设计问题,又称图形结构设计问题,即为使坐标向量X的协因数阵Q与事先设计的准则矩阵Qx,Y,最为接近或使网内局部精度达到预期,在已知权阵P的情况下,确定网的设计矩阵A。第三,二类设计问题,又称测量值权的分配问题,即确定最优的GPS控制网测量方案。本阶段已知控制网的设计矩阵A,需要设计的是权阵P。第四,三类设计问题,即己有GPS控制网的改造方案的设计问题。控制网的改造包括加密、扩展、补测等[5]。三类设计需要解决的是在改造质量要求一定的前提下如何使工作量最小或是改造经费一定的情况下,如何使网的改造效果最佳。在实际的优化设计问题中,实际上很难将问题简单的归为哪一类设计问题,通常是不同类设计的交叉综合,三种类型的设计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类和两种类型的混合,如果第一种、第二种类型的设计必须在零类设计之前解决。因此,各种设计问题通常并不严格分开。2.3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流程控制网络的优化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要开发优化方案,必须解决四个部分的迭代过程。这四个部分是:(1)提出优化的任务(2)制定网的设计方案(3)进行方案评价(4)进行方案优化优化流程如图2-1所示:开始开始提出优化任务提出设计方案实地勘察是否满足一些要求在实地能否变动网形改善优化结束图2-1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流程3GPS控制测量中的数据处理卫星定位数据处理,一般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自动进行。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软件的功能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3-1所示,包括数据粗加工和预处理,基矢量计算和基线网络调整,坐标系转换或与地面网络的联合调整。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粗加工预处理基线解算定时定位数据库管理系统

GPS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处理,高程问题的解决

数据库图3-1数据处理流程3.1GPS数据预处理铁路,公路等GPS地面控制网络是施工总体控制网络的建设,网络的稳定性,准确性或与施工质量无直接关系。因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优化GPS地面控制网络的观测资料,分析控制网络的稳定性使网络布局合理。3.1.1基线向量解算基线向量解是使用卫星相位观测或其在卫星定位中的差分观测来解决两次同时观测之间的基线矢量坐标差的过程。在数据预处理之前,删除观察值的总值,即循环的检测和修复[6]。由于要测量的站的近似坐标相对于基站的精度相对较低,并且影响站的距离和传播时间的计算,因此有必要连续迭代以提高站的近似坐标精度以校正卫星信号传输时间和相应的星历坐标。整个星期更接近整数,以获得良好的基线矢量结果。通过计算基线和计算测量部分相对于基数的所有非基线的总基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所有基线。GPS基线矢量计算考虑了观察期间信号不连续性造成的数据消除,发现和删除观测总数据,由星座变化引起的未知参数增加,进一步消除传播延迟校正和接收机的混响评估等问题。GPS基线矢量解决方案采用LEICA接收机提供商业软件LGO软件,及时观察数据。基线结果的解决是一个单独的解决方案,采用改选卫星,去掉信一号接收条件较差、周跳出现较多的某颗卫星,切断卫星信号不是很好的时间和变化高度角提高基线结算结果的方法,对于单独的解决方案,对于重新测试或删除处理的基线不满意。轨道GPS现场基地结算采用广播星历,相位观测双差分技术,解决方案数据采用率达到99%以上。使用双差分固定溶液的基线结果表明,剩余残留量(Rms)小于1厘米,以满足规格要求[7],固定溶液的可靠性因子为98%以上。3.1.2基线质量评定为了提高GPS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有必要对基线计算的质量进行检验,根据一些指标(RMS、比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一般包括以下几项检核:1)同步环坐标分量及全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差: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式中n为同步环的边数,为相应级别规定的测量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2)非同步环坐标分量及全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坐标分量闭合差限差: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适中n为独立环边数:3.2GPS起算基准选取GPS控制网的建设依赖于现有的控制网络。如果起始点与所提出的GPS网络不兼容,就会造成GPS控制网的失真和失真,造成GPS网的精度受到破坏。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高电平控制点作为GPS扩展网络的初始数据,将直接影响到扩展网络的精度,或者导致GPS控制网络失控和控制过多。根据控制网布设原则,在选定地面起始点时,必须充分分析现有地面控制网的信息,并考虑控制网的网络结构[8]。在实际的GPS控制网测量中,测量区控制点的结果是由于测量区域的范围,调查区比较复杂。特别是在铁路工程控制网等大型GPS网络控制下,为了满足设计精度要求,有必要选择不同的地面控制点作为出发点。这些情况很可能造成地面起始点和GPS网的不兼容,导致GPS网变形,无法满足相应的GPS测量精度。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获得可靠的测量结果,必须在地面起始点进行性能分析。3.2.1地面起算控制点取舍根据规范,基线向量约束调整校正不限调整结果(不包括同一名称的总误差校正)参考对应的数字:dV△X、dV△Y、dV△Z(为相应等级GPS网的边长精度),当可以考虑兼容的初始数据和GPS网约束时需要选择地面控制点。根据GPS网络兼容性要求的分析(约束平差GPS丛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绝对值较大的基线分量应与兼容性不好的起算点相关),使用从地面起点模拟方法,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快速、准确,并考虑通过人工分析相关的影响,进行判断和校正,不断调整选择的过程中,目标值是接近极限,从而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9],具体过程如图3-2所示:…………..全网起算点等权约束平差GPS网精度失控或相对超控输出平差结果剔除兼容性不好的起算控制点起算控制点补测图3-2起算点兼容性模拟法分析流程分析了满足现场兼容性要求后的出发点和最终约束调整结果。若能满足设计精度,则可作为约束调整结果。在分析和选择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兼容的过程。当差分结果相差较大时,一般比较合理地选择地面点分布的程序。如果在选择中删除不兼容点,原网络有大面积失控或超出公差精度,应进行部分兼容性分析,确定出发点之后,直至满足设计要求。3.2.2兼容性计算分析这里,以武广客运专线某段控制网为实例进行分析。在测区范围内可供选择的高级联测点有二等三角点(A031、A035、A038,A041、A050、A080),起算点兼容性分析如下:1)作为已知的GPS网约束平左,与四向量与三修正结果无限调整先把全网6个二等三角点(A031,A035,A038,A041、A050、A080)的小于2的相同的基准修正的绝对值,其中1条为全网较差绝对值最大值,而修改四线参考向量和无约束平差的相关A031(不包括相同的总差异)。基线校正的绝对值大于2,即A031和A041是兼容性差的出发点[10]。2)把A031为未知点,其余5点为约束点的调整,在A080和6条基线校正的校正结果,三无约束平差结果(剔除异常值)相同的基线校正数的绝对值大于2,确定A080点兼容性差。3)把A031、A041为未知点,其余4点为观察点,然后调整限制,调整结果没有发现基线向量校正和无约束平差结果(不包括总误差)对GPS大于2倍基线校正后的绝对值,但三基线向量与A050数目有关,没有修正约束平差结果(不包括基线校正的总误差)的绝对值比较大,A050兼容性不是很好,但兼容性要求。4)在分析了兼容性要求后,分析了地面起点和最终约束调整的结果。调整后的精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其结果是约束调整的结果。3.3GPS网平差处理从图3-3中可以看到,网平差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部分是由用户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网络调整前,建立坐标系,已知经纬度点、平面坐标、高程等;2.网平差的实际进行,这部分是软件自动完成的;3.分析和控制结果的质量,这是用户分析和处理的一部分。坐标系、网平差设置坐标系、网平差设置已知坐标输入,如经纬度、平面坐标、高程等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网图检查三维无约束平差

三维

二维

水准拟合

质量分析和控制图3-3网平差过程为了研究GPS网的内部精度综合,可能总误差可以被检测到,和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进行调整[11]。在基线计算质量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GPS网的内部精度和现场测量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用总矢量校正法检验了总误差。通过分析基线向量三分量、最弱点误差、最弱边相对误差和后单位权误差的残差,可以确定三维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质量。利用商用软件LGO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以A031的单点定位解为起算数据,精度统计如表3-1、表3-2所示。表3-1三维基线残差基线残差<1.0(cm)1.0-2.0(cm)>2.0(cm)最大误差最小误差总数X基数百分比7940-1.25-0.0183占总数百分比85.2%4.80%100%Y基数百分比73912.630.0383占总数百分比88.0%10.8%1.2%100%Z基数条数701212.00-0.0183占总数百分比84.3%14.5%1.2%100%表3-2维基线相对误差、三维点位误差相对误差区间<1/100万1-100-1/50万>1-50万最佳值最差值总数区间个数3723231/5556万1/16万83占总数百分比44.627.727.7100%点位误差<1.0cm1.0-2.02.0最大值最小值总数区间个数131101.590.5024占总数百分比54.2%45.80100%3.4GPS网比较分析GPS网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分析两阶段GPS平面网的直角坐标有显著差异。根据规范要求的最小精度(≤1.2cm),两个点的GPS网络允许值如下:根据网的两期二维平差坐标,计算点位较差:故两期网点较差应满足:分析GPS控制网的外符合精度,统计4个二等三角点与原测控制网坐标较差值的情况,如表3-3所示。表3-3控制网的外符合精度点号A031A035A050A080dx(cm)-2.41-0.41-2.97-0.64dy(cm)1.061.630.01-2.49d△(cm)2.631.682.972.57可以从3-3看到,GPS控制网和高精度,整个电网结构强,精度完全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分到最大2.97厘米,最小值为1.68cm、差异的控制点是满足“《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限差要求(与原有控制点的坐标较差=50mm),说明GPS点误差较小的网络规模,证明GPS控制网的可靠性。4GPS控制网设计的案例分析4.1项目概括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受开发区委托,我们测量GPS控制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由于面积大,山地为主,丘陵地区,为了提高变化可靠性测试,使用电子水准仪建立第三级调整网络是一级的高程控制网,三级测量GPS控制点作为GPS高程拟合的起点[12]。测量中心位于121度07度子午线附近。地图呈水平平坦、丘陵、山地和高山,平均海拔约150米,相对于1990坐标系,大地水准面高度约为9.6米。根据常规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200),高斯平面的长投影长度大于2.5米/公里。4.2GPS控制网优化设计原则GPS控制网的布设应根据其用途、准确,所需的卫星状态,类型和数量的接收器,调查区的现有数据,测量地形和交通条件,即网络的设计应在效率、精度和经济性,从而达到用户的要求。4.3GPS控制网设计方案4.3.1选择有利的GPS点位选择合理的GPS点是GPS控制网测量必不可少的前提。GPS点的正确选取将直接影响GPS测量的精度、成本和二次测量。因此,除了遵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外,在GPS控制网之前,还要注意以下几点:GPS点应该远离公路。由于道路上的车辆容易受到路边GPS测量造成的多径误差,而测量人员和设备也非常危险。GPS点应该远离茂密的树木。由于茂密的树木和树叶往往阻碍信号,特别是在枝叶潮湿时极易引起信号失锁,产生周跳,造测量误差。GPS点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的无线电信号反射,并具有电视台、电台等的无线电信号功能。无线电信号造成GPS测量数据的多径误差,甚至信号丢失被锁定,从而导致屏蔽。没有必要确保相邻点之间的可见性,但在第一控制网络中经常使用GPS网络以实现各种目的。为了确保有定向点和检查点,所以在选择GPS点时,你应该考虑点之间的视觉问题。在部署GPS网络时,有时可能遇到的基线长度超过50km。在这一点上,一周内未知的解决方案和周期性的跳跃检测和修复是非常困难的,这一次应该增加长基线中间的GPS点的数量。因此,拦截基线的长度在10km和15km以内,利用这些短基线来解决未知的整周问题,从而解决了长基线的困难。4.3.2三等GPS控制网对起算点的精度检核对起算点的检核联测略图详见图4-2的粗长实线部分。首先用GPS对4个国家二等三角点II是顾家围子山(点号为100),II是九目山(点号为101),II炮山(点号为102),II是磁山(点号为104),进行内部符合精度的检测。固定100号点、101号点、102号点、104号点中任意一点平差后的精度统计情况详见表4-1:表4-1对起算点的精度检测统计表基线边号理论边长实测边长差值△S(m)相对精度△S/SI100-10415417.717615417.72310.00551/2803221100-10218688.274318688.06430.21131/88444100-1018186.67808166.71430.03541/230754101-1047636.26757636.54260.27511/27758从表4-1中可以看出号点的准确度、点数和号点的准确度都是最高的,所以从一开始就对整个网络进行了号点和号点的调整。4.3.3三维无约束平差该网的总基线数为条,基线向量改正数详见表4-2,表4-3,点位中误差统计表详见表4-4。表4-2基线向量改正数精度统计表基线向量改正数误差区间0-11-22-33-4Vx百分比97.66%2.34%0%0%Vy个数、百分比98.44%1.56%0%0%Vz百分比98.44%1.56%0%0%表4-3基线相对精度统计表误误差区间间1/10万-1/20万1/10万-1/50万1/150万百分比0%8.7%91.3%最弱边为一,其相对精度为远远小于完全满足精度要求。表4-4三维无约束平差点位中误差统计表中误差类别X中误差MxY中误差MyZ中误差Mz点位中误差Wp最大值(cm)0.821.141.151.82点号20202020在坐标系统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的薄弱点是点20点误差1.82cm,最佳点是38号点,并且误差0.50cm。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图表描述,如图4-1、4-2所示。G01、G02和G03、G04,为新开发的GPS网络,新的布局点基本上是没有障碍的,按三的GPS接收机测量,分别测量6段,1图形程序优于1-B图形程序。因为1-b方案中AB、BC、CA3段基线在同一时段测量,A、B、C3点都有规标,测量时间有特殊要求,导致很难满足。除了一段时间外,间隔时间只有一个点,而且更容易得到满足要求的时间。图4-1原图图4-2优化后图4.3.4选择最佳测量时间段GPS投入运行后,GPS卫星可以达到全球三维覆盖,不一定具有更好的图形分布。因此,在测量前,需要计算卫星的天数和可见的卫星分布和GDP值,以制定测量计划,即选择最佳测量周期,将GDP值降至最低。通常认为测量周期越长,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然而,测量周期的长度对于正确解决相位歧义是重要的。从获得的数据量来看是毫无疑问,测量周期越长越好。然而,当收集足够数量的测量数据并且可以正确地解决歧义时,持续测量时间并且不能增加测量时间并且不能测量数据的质量。相反,从另一方面来看,接收机在晶体振荡器中使用,频率稳定只能达到10-8次。测量周期越长,由接收机时钟误差引起的误差引起的误差越大。以这种方式,测量周期的长度的选择存在问题,以前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测量时间段取决于测量任务书中所需的精度,基线长度的差异以及使用的GPS接收机之间的差异。通过大量的不规则性增加测量时间来提高测量精度也是没有用的,这也浪费人力。无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GPS测量。5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