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_第1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_第2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_第3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_第4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教学总是以教材为例子,“教”学生“学”,使学生获得并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激发思考、陶冶情操、精进表达等,总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化”教材为应得素养。一、课标解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内容,但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它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在同一层面上,不具备比较单一的内容目标。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从三年级下册开始,统编教材独立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旨在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合理规划活动过程,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基于以上特点,教师要关注单元的目标定位,关注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要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方案,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起点教学。二、教材编排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和古代绘画艺术。《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也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而编排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积极的传统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保守和落后的传统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阻碍作用。文化: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会收集资料、会交流资料、会表达过程。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写过节日或节日故事,读写要紧密结合,教学时人文要素和语文主题可双线推进。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识字;能正确读写“欧洲、保存、智慧、创举、历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3.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学会照样子仿写。4.收集有关的传统节日富饶资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人交流,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古诗三首》要求弄明白写出了节日什么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实际上是体会中国造纸术的优点这一意思;《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能说出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由点及面,层层深入。三篇课文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一个意思,条理清楚,特点凸显,是由阅读指向写作的较好范例。本单元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收集和交流的实践活动较多,由收集到交流再到习作,贯穿整个单元始终,逐层推进,所以,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另一难点,也是表达方面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注意由读到写,读写结合。(三)教材目标定位1.目标定位(1)课程标准对本学识字、写字的目标要求。第二学段识字、写字目标第1条:“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2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把握呢?我认为,首先,正确区分语文书后横线条中和方格中的字。横线条中的二类字有的是在本篇课文中首次出现,有的是以前出现过、却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现在横线条中就要求学生必须会认、会读,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检查的。对于一些繁字、难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既不可用时过多也不能一略而过。方格中的一类字有的是以前就认识但不要求写的,有的是本节课刚出现就要求写的。只要是这里面的字,必须做到“四会”,即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其次,要加强写字教学。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特别是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力求写字的质量。三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学习生字基本上可以放手了。但放手不代表不重视。注重识字写字教学,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坚持不懈地紧抓不放,才能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我们在处理第二学段的生字时,可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学生的自学掌握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课前可以通过查字典、上网、查资料等方法解決大部分生字的读音、结构、字义等等。在自学过程中把解决不了的生字词记下来,通过课堂交流解决。一般这两个环节后,90%的生字都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第二步:在学习课文时,不再全部分析讲解生字。只选出学生容易出错的或比较复杂的或比较典型的生字进行讲解,课堂上适当拿出时间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第三步:下午课前书法练习,掌握生字生词。第四步:利用早读或课堂上的时间进行听写,反馈。第五步:及时、经常复习现固。生字问题不是掌握就可以了,还要在以后的课文中经常巩固运用、经常检查、检测,对个别掌握比较慢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铺导、学生结对子辅导、小组辅导等形式给以帮助。三年级识字教学要区别与ー、二年级。因为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到了三年级要进行过渡到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识字。教材中要求学生认字的数量只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2)课程标准对本学段阅读的目标要求。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第1条:“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条:“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3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4条:“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①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学习默读,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中年级我们仍然要重视、加强默读的指导,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解决问题。如《纸的发明》课后第一小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目的是听听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善于疏导,进行归纳,明确哪些问题学生之间能够自己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要突出重点、难点问题,"顺学而导"。②中年级要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元日》中的“一岁除”的“除”;《清明》中“欲断魂”的“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课文中对有些字词作了注释,应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诗句中还有一些字词没有注释,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了解它有哪些解释,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选择确切的解释。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內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比如《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围绕一句话写具体的描写等,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通过仿写,尝试将阅读中获得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加以运用。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第1条:“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材料共同讨论”。第2条:“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综合性学习在本单元采用穿插编排的形式,共分四次进行。第一次出现在导语,第二次、第三次都是以“活动提示”的形式穿插在课文之后,最后一次才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出现。“传统文化”“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的三根主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错,彼此融合。因此,单元编排的主要意图呈现出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三线平行的样态。在考虑本单元目标时,要能同时兼顾,形成“三线统整”的目标体系。2.教材定位“衔接性”“发展性”“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特点。读教材,既要一篇一篇横向读,还要与前后教材比较着纵向读,以理清脉络、前后联系。比如: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着力于在“一段话的理解”上下功夫,而第四单元则以显性编排,由“理解”向“概括”进一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然后在“交流平台”中对要素及方法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初步概括的能力。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选的是民谣《传统节日》,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古诗词,还有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以及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都围绕传统文化展开。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以时间先后为序,选取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节日习俗、景象、情感的。通过读懂诗句让学生感受古诗描绘的节日气氛,了解古诗涉及的节日风俗习惯,学习本课时,可将课文学习与后边的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了三首古诗,对传统节日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通过在课文中的阅读教学结合课后的活动提示进行方法的指导,最后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环节,选一个传统节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也是开展活动的资源。《纸的发明》设置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感受蔡伦改进造纸的过程,感受造纸术的优点。为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作阅读铺垫,在“词句段运用”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结合前边课文中的例子,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蔡伦造纸的步骤。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感悟赵州桥的“美观”,体会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三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交流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统编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线”组织结构单元内容,隐性的人文主题在单元导读页提示,并隐含在课文中;显性的语文要素在单元导读页提示,并在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语、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中明示。使“语文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检测,并且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融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三、教学建议一旦读懂教材,离用好教材就不远了。用好教材,首要的是用好教材丰富的资源,落实编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本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开展综合性学习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合理规划活动进程,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收集、整理、展示中华传统节日相关习俗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在本单元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将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了解综合性学习内容和要求,并制订活动计划。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需要加以指导。1.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1)说说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2)读教材36页,明确活动任务。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活动提示”,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2.如何达到活动目标。(1)思考想研究哪些中华传统节日?(2)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传说,人们活动,有关诗词,实物,习俗演变。(3)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问周围的人,书中查阅,网络查阅:文章、音像资料。如何记录和整理获得的资料。表格式记录,文字表达式记录,音像资料记录。搜集资料过程注意事项。时间安排,注意安全,交际礼貌,资料整合,便于交流。3.组建小组,制定计划。(1)根据研究节日,自由组建小组。教师适当干预(可考虑设综合组)。(2)时间5天,做好计划安排。时间安排,如何分工,活动进程,如何交流。此环节通过组长组织并讨论完成,老师提出明确的讨论内容,如:每组选两个传统节日进行了解,搜集资料,哪位同学负责哪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用什么方式记录。组员之间既要有合作,又要有分工,还要有自主完成的部分。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在讨论后完成表格。提供自评表,按要求开展活动。(二)及时检查,针对问题,加强过程性指导。在了解了可以从哪些渠道搜集资料,重点搜集哪些方面资料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但“放手”不是“放任”,在单元的第二次活动提示中,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表格,了解小组交流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并参考小泡泡中提示,讨论需要补充哪些资料,怎样展示活动成果。教师应通过过程性的干预和指导,为学生坚持自主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保障。(三)搭建展示平台,分享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综合性学习的成果的展示可以安排2-3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活动成果。展示前,教师先安排好各小组成员座位,把课桌拼接在一起。明确评价展示活动成果的标准,依据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标准体現在组员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组员互评评价表2.小组展示互评表评价表明确评价标准后先发放小组组员互评评价表,小组内讨论完成并上交。可以按小组展示、环节展示、设定环节+自由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在小组展示汇报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组展示互评表进行及时总结和点评,让下一组展示的同学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最后进行本次活动的总结,学生交流自己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表扬表彰活动表现最优秀的小组,指出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四、备课策略和案例“我眼中的传统节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其核心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在展开教学时,让学生在经历“我眼中的传统节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同时,学习语文要素,感受传统文化。(一)起——诵读想象,了解“诗歌中”的传统节日。

1.查找摘录资料,感知文化符号。本单元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文学意象,它们的背后都包含着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如《元日》中的爆竹、屠苏、桃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登高、茱萸等,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同伴交流等形式,充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2.因地制宜,融合文化元素。除了用好课文资源之外,还可以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材。如《清明》中的祭祖、踏青,可以让学生诵读校本教材《诗意二十四节气》,了解清明是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祖先曾经如此“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展现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3.想象节日情境,建构文化意义。如中秋节、重阳节时,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说说自己所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带领学生在节日情境的想象与描述中,充分感受并认同存在于意象背后的民族情怀,完成对传统文化“意义”的自主建构。

(二)承——选题合作,研究“我眼中”的传统节日。

围绕“我眼中的中华传统节日”大课题,小组合作讨论:一是选择确定小课题——研究哪一个传统节日;二是研究的方式,通过采访调查、查找资料、实践操作等;三是研究的内容,民间传说故事、习俗活动类型、描写节日的文章作品、诗歌、书画作品、传统工艺制作、家乡古老的习俗等;四是记录资料的方式,表格、文字、录音、拍照等;五是具体分工,搜集资料,时间为一周左右。

(三)转——阅读文本,学习“围绕中心表达”的言语图式

学习《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是依据文本了解这些古代文化成就,二是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表达策略,运用图式学习介绍。

1.在阅读中学习介绍。教学《纸的发明》,首先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图表形式(课文后习题一)梳理“纸的发明历程”,并学习说明性介绍;细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连续动作“剪—浸—捣—捞—晒”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学习运用文中信息说清楚“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的原因”。

2.在比较中建构“图式”。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共通的结构“图式”:围绕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通过从多个方面、列举多种表现来进行具体介绍,都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借助“图式”学习表达。指导学生运用“图式”说一说或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并通过实践运用进一步稳固言语图式。

(四)合——实践运用,展示“我眼中”的传统节日

1.小组交流,成果展示。

小组内相互交流,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对材料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资料。根据获取的资料信息,从中选择最适合的内容作为成果展示的内容,商议成果展示的形式。比如:讲述传说故事、诗歌诵读、手工制作、手抄报展示、书画作品介绍、微信美篇传播……在介绍时,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准备时间为一周。最后,分组展示成果,小组内成员相互补充,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补充,开展师生互动性评价。

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基础达标。(35.5分)1.用“____”选出正确的读音。(4.5分)档案(dǎngdàng)作坊(zuōzuò)鸡爪子(zhǎozhuǎ)积累(lěilèi)吏治(shǐlì)石拱桥(ɡǒnɡɡònɡ)周济(jǐjì)毛驴(lúlǘ)鸟笼(nónɡlónɡ)2.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6分)[术数]______量______学医____________语[洲州]苏______沙______亚______德______[宝保]______安______护珍____________贝3.看拼音,写字词。(10分)zhìhuìlìshǐshèjìmùtóngchuàngjǔJìshùwěidàjīngyànōuzhōubǎocún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7分)学()五()()()闻名()()遥望双龙()()名()中()来来(____)(____)形态()()(____)(____)楚楚(1)古时候用“______________”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2)我会仿照画“____”的词语写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会用画“”的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词填空。(4分)价钱价格(1)用蚕丝织成的帛()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2)由于连年丰收,农产品()低廉。发明发现(3)人们用蚕茧制作丝绵时(),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4)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之一。6.句子训练。(7分)(1)造纸术影响了世界。(扩句,至少扩两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仿写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标点。(2分)桥面两侧有石栏eq\x()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eq\x()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eq\x()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eq\x()有的刻着两条飞龙eq\x()前爪相互抵着eq\x()各自回首遥望eq\x()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eq\x()二、教材回顾。(1题6分,2~5题每空0.5分,6题3分,共18.5分)1.根据提示,写出传统节日以及含有传统节日的诗句。(1)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贴春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扫墓踏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高插戴茱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座桥不但________,而且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清明上河图》画的是____(南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____________,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______________。4.造纸术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________________上,或者铸刻在____________上。后来,又刻在____________上。再后来,在________________上写字。西汉时代,人们用______来造纸。东汉时代,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现在纸的家族里有书写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房四宝指________________,雅人四好指________________,梅兰竹菊是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指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指____________。6.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想一想,刚刚过去的或马上要过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你是怎么过的或准备怎么过呢?和大家说一说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拓展。(16分)(一)课内阅读。(7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的设计()的创举()的桥身()的石料2.用文段中加点的关联词造句。(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被称为创举的设计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1分)4.这种设计的好处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画上“____”。(2分)(二)课外阅读。(9分)苏州园林之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是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的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向北而开,门前有一座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有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堪:__________________宜:__________________环: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2.读画线的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山因为有水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水因为有山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已用“∥”分为三层,请写出每层的大意。(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沧浪亭特点的话,画上“”。(2分)四、习作展示。(30分)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请从传统美食、传统工艺、民族艺术、传统服饰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感兴趣的,介绍给大家。参考答案: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1.dàngzuōzhuǎlěilìgǒngjìlǘlóng2.数数术术州洲洲州保保宝宝3.匠省赵县赵史伟创举智慧录史册4.富车世界回首戏珠扬外往往各异清清(1)学富五车(2)示例: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3)示例:蝴蝶谷的蝴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5.(1)价钱(2)价格(3)发现(4)发明6.(1)示例: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影响了整个世界。(2)示例:植物园里有上百种植物:有美丽的牡丹,有浪漫的玫瑰,有挺拔的槐树,有婀娜的柳树,有碧绿的龙柏,有大型的仙人掌,有灿烂的白玉兰……(3),:,;,,;。二、1.(1)春节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清明节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3)重阳节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坚固美观承上启下3.北古都风貌生活情景4.龟甲和兽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蚕丝织成的帛麻示例:复印纸餐巾纸5.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花中君子望闻问切示例:京剧行当生旦净丑6.示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一天或者提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材料是糯米和红枣。在这天,我们除了吃粽子,还会佩戴香囊,可以避邪驱瘟。三、(一)1.精妙伟大巨大精选2.示例:我们既要好好学习文化课,又要好好学习艺术课。3.这么长的桥……拱形的小桥洞。4.这种设计……节省了石料。(二)1.可以,能够。合适。围绕。就。2.温柔可爱刚劲有力3.(1)全园景色简洁古朴,以自然为美。(2)园外的景色因水而起。(3)园内布局以山为主。4.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是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四、[思路点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无处不在。首先,按要求想一想写什么。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构思,把它写下来。提示:要把内容按照一个中心意思写清楚。例文略。实践作业:“我眼中的传统节日”语文综合性实践作业。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纸与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以及纸的家族种类,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纸?纸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完成调查报告。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以及《习作: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和《语文园地》,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花钟》通过观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蜜蜂》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小虾》通过观察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知道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进而感受观察的乐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认真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留心观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26个生字,会写2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能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3.能体会并积累课文中生动、准确的词句,能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4.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5.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二)单元学习内容梳理2000年开始实施的教学大網(试用修订版),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替代“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归纳段落大意”等相关“段的教学”目标要求,此后,课程标准(2001年版、2011年版)延续上述表述,“段的教学”逐步淡出教师的视野,但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缺少抓手,渐渐成为中段教学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以层次递进的段落教学组元、整体设计的单元教学系统,让“段的教学”强势回归,有效化解了教材段落编排模糊不清的弱点,突破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其中第四单元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为阅读要素,编排《花钟》《蜜蜂》两篇精读课文、《小虾》一篇略读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等,集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抓手。ー、注重整体,纵横联系,读懂单元教材“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特点。第四单元教材教学解读,要突出整体,纵横联系,既要抓住语文要素长线发展系列,又要抓住单元要素内在关联,从而突显单元整体的核心和灵魂。1.纵向把握,读出发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中年级“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关键一环。梳理已使用的6册统编教材,(见表1)“把握内容”要素发展脉络清晰。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以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发展序列呈现。低段围绕“提取信息,了解内容”,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属于隐性安排。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典型段落引路,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三年级下册教材,集中火力,“段落教学”更加密集,力求教有“干货”,学有所依。第三单元,沿用典型段落编排方式,着力在“一段话意思的理解”上下功夫。而第四单元则以显性编排,由“理解”向“概括”进一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培养学生初步概括的能力。第七、八单元,由“一段”向“一篇”逐步过渡,呈现了组段成篇的隐性编排思路。如此,从教材纵向编排体系上加以把握,由“句”到“段”再到“篇”的学习路径清晰可见,本单元居于“句”与“篇”的桥梁作用愈发明显。2.横向关联,读懂系统。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系统。中、高段教材普通单元一般以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来编排。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沿用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体例,多层次推进单元阅读要素的落实。单元导语开门见山,直接点出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要素,通过精读课文《花钟》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蜜蜂》一课通过增加要素、改写摘句,完成蜜蜂实验示意图,把蜜蜂实验观察过程说清楚。而略读课文《小虾》在课前导语中提示了教学重点,对已学的方法进行巩固和运用。“交流平台”则重点对“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方法进行梳理小结。这样,单元导语提示任务,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方法,通过反复操练和巩固,真正形成让语文要素有教的经历、学的过程、用的情境,让“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要素自然落地。3.点上聚焦,读好方法。循20世纪90年代人教版教科书“读写例话”编写体例,“交流平台”通过对话交流、片段解析,或成果展示、呈现发现,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梳理学习重点,总结学习方法,是一单元一得的落脚点。本单元“交流平台”,以片段解析形式,聚焦单元阅读要素,对如何找出关键语句,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进行梳理、总结与提升。解析分两部分,首先是梳理了概括段落大意的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关键语句概括,如《花钟》第1自然段中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首句。这一方法相对浅显,学生易于掌握。二是改造、转化关键语句概括,这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花钟》第2自然段首句,虽也是关键句,但因其是问句,需要改写成陈述句,才能用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改写摘句方法,在《花钟》第3自然段以及《蜜蜂》一文中进一步发展,需要学生关联上下文,增加要素,加以删改、提炼,以达成概括大意的要求。其次是提示关键句在一段话中的可能位置,总结出精准査找关键语句的方法。从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开始,学生了解了一些课文是有关键语句的,本册第三单元要求进一步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清楚的,并且初步感受关键语句在语段中的段首位置。本单元由段首继续拓展,呈现了段中关键语句,如《花钟》《蜜蜂》。找到了,找准了,概括才有支架。二、基于学情,教出方法,学好“摘句概括语文要素的落实,需要通过精准教、精细学精致练,实现“一单元一得”。1.依学而教,精准教到位。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段话的大意”要素时,可由“关键语句”一词展开,让学生关联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说对关键语句的认识,了解其理解、掌握程度。《花钟》一课教学,就要以此为起点,展开精准教的过程。具体可分六步走:第一步,由题人手,初步读文,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花钟”的语句,聚焦第3自然段首句,初步感知“跟课文标题、主要内容直接相关的语句,就是关键语句”并借机了解该关语句处于段首位置。第二步,再次读文,整体把握,让学生逐段画出描写“花钟”的语句,通过交流、梳理、体会,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现象一揭示原因一实际运用”的脉络。第三步,聚焦“归纳现象”部分,借助关键语句,教出方法。先读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一关键语句,让学生了解这一段是围绕这个句子来写的。概括自然段大意时,可以摘录这类能直接反映全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这是最简便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走进语段,分别注意时间、花名、开放时的状态,通过朗读、想象、关联、对比等方式,品味不同花朵陆续开放的不同姿态,体会同一意思不同句式(语言)表达的妙处。最后借助课后“小练笔”,以“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为总起句,拓展延伸,想象表达。第四步,同桌合作,尝试运用“摘录句子一概括大意一品味语言一尝试运用”的方法,学习“原因揭示”语段。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将摘录的问句进行改写,用陈述句“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来概括大意。第五步,放手自主,再次关注“实际运用”语段,运用学到的方法改写句子概括段意。指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关键句子适当删减,増加要素,实现段意的精准概括。第六步,回归整体,小结方法。借助课文和板书,让学生感受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梳理小结“摘录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如此,基于学情,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教得精准,学生的学方能扎实、有效。2.扣点而导,精细学充分。有了精准的教,学生已初步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简便方法。教学《蜜蜂》一文,要以导为主,导好“摘句概括法”的同时,导好“摘词概括法”,精细导,不断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1)导“题”,整体把握内容。先由题切入,引导提问:“围绕蜜蜂,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内容?"接着,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尝试概括。再展开交流,运用改写摘句方法,概括“实验程”“实验结论”大意,借此植理出课文“实验目的一实验过程一实验结论”的脉络。(2)导“说”,概括实验过程。聚焦第2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我”做实验的动作词。之后,同桌合作以“动作+事情”方式概括实验经过,并填入课后练习的“示意图”或者实验记录单中。(见表2)接着,引导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句式练习说话。这过程,既理清了实验步骤,同时落实了单元习作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为完成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打好基础。(3)导“品”,体会语言准确。由实验导向观察,让学生找出“我”或者女儿观察发现的语句,概括蜜蜂的行为的变化,填人实验记录单。概括过程中,既要关注蜜蜂的行为,还应关注作者的表达,通过删减“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进行比较,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举一反三,找出类似词句,体会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感受作者法布尔治学为文的科学严谨。(4)导“思”,再次梳理方法。回归整体,让学生借助表格中的关键词,说说实验经过,以及实验中的发现,促进单元习作要素的落实。同时,引导学生将课文、记录单对照,再次感受关键词、句在语段中的位置,杭理总结“利用关键词句概括大意”的方法,加深对摘句摘词概括法的认知。以点展开,螺旋上升,导得细致,自然学得充分。3.顺境而用,精致练扎实。《小虾》是略读课,可用来检测单元阅读要素的学习效果。(1)用导语,明确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就是落实课后思考练习课前导语。”通过读课前导语,明确本课两个学习目标:一是概括第3自然段大意,二是积累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2)用摘句,概括大意。让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画出中心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并以之概括段意。之后,可进一步通过“增加要素,改写摘句”方法,概括第4自然段大意,实现概括段意的进阶,体现教学增长点。(3)用积累,丰厚语言。缸里的小虾活动时,三个“有的”让人感受到它们的自由自在。生气时,“蹦”“舞”“张”“摆”一系列动作,尤其是“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让人眼前仿佛呈现出小虾“张针舞脚”的有趣画面………这些细致生动的描写正是学生语言与文本语言的差异处。教学时要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抄一抄”,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不断丰盈,“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4)用平台,总结提升。学习至此,“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习操练基本告一段落,此时,让学生自由交流“摘句概括”的方法可谓水到渠成。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交流平台”,前后几篇课文关联,加以印证。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语句及其可能出现的位置的认识,而且梳理总结出“直接摘句”“直接改写摘句”“增加要素改写摘句”三种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同时也将为第七单元学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打好基础,一举数得。教材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张力,必然生发多元理解,必然要求创造性实施,只要用心琢磨,必然各有所得。第四单元检测卷一、基础训练营(39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在下面画横线,并依次改正。(4分)比较(jiào)陌生(mò)灼伤(zhuó)口吻(wěn)怒放(lù)适应(shí)花圃(pǔ)逆风(lì)腹部(fǔ)(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3.加偏旁组新字填进括号里,使之与后边的字组成词语。(6分)(1)且:()国()成()妹(2)乔:()傲()嫩()梁(3)佥:()查()蛋()拾(4)余:沿()()法()改4.写反义词。(3分)干燥()遥远()陌生()激烈()减少()安静()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6分)争()斗()昙花()()五颜()()含苞()()鲜花()()确()实()6.句子练习。(12分)(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例: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我把蜜蜂放在纸袋里。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他用显微镜观察水。他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讨论并阅读了《草房子》这本书。(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牡丹花开了。(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鸡破壳而出。(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什么原因呢?(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展示厅(5分)7.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发现。三、课本直通车(11分)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2)________________,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3)下午三点,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4)听说蜜蜂有____________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我”知道了它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__,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________。9.判断。(4分)(1)植物的开花时间只与光照有关。()(2)《蜜蜂》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3)虾是一种卵生动物。()(4)关键语句都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不需要再做其他工作。()四、阅读检阅台(20分)10.课内阅读。(10分)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