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方案)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练案”资料:第3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_第1页
(金版方案)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练案”资料:第3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_第2页
(金版方案)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练案”资料:第3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_第3页
(金版方案)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练案”资料:第3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_第4页
(金版方案)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练案”资料:第31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返回练案31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解析:“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故A、B错误;“S”型增长曲线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故C正确;“S”型增长曲线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故D错误。C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由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雄性个体导致性别比例失调,有可能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答案:D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K值是环境的最大负荷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B.若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C.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后D.若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环境阻力出现在e点后解析:K值是环境的最大负荷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故A错误;若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c点之前,故C错误;若图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前,故D错误。B4.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培养液必须灭菌,故A错误;由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培养酵母菌时不必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故B错误;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计数准确,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故C错误。D5.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解析:t1~t3时间内甲种群呈“S”型增长,乙种群呈“J”型增长,故A错误;t4~t5时间内乙种群处于增长期,但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故B正确;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C正确;由图可以推断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故D正确。A6.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故A正确;由图Ⅲ可以看出,有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减小,故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否则会破坏环境,故C正确;人类改造自然的前提是不能破坏生物圈的稳态,故D正确。答案:B7.一般情况下,可用于预测某地区未来50年人口数量变化动态的是()A.现有人口的数量和密度B.人群的年龄组成C.人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人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8.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A.5.2×104B.3.25×105C.5.2×103D.3.25×104解析:设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x,则由题意可列出下列式子:(4×0.1)/13=10000/x,解得x=3.25×105。B9.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豚草0.30.61.11.52.3狗尾草10.09.286.85.5龙葵3.02.00.40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解析: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豚草是外来物种,豚草的入侵导致龙葵灭绝,狗尾草数量减少,因此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且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故A、C项错误;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故D项错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故B正确。答案:B10.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时,原因是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主要原因是

。答案:(1)“S”型N/2增长型(2)t1~t2在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较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不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解析:分析题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率由小变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1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

政策。(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死雄性个体,会使害虫的年龄组成变为

图所示的类型。(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当地政府通过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

图所示的类型。答案:(1)A、B、C(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计划生育(3)C(4)A解析:图A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属于增长型。我国70年代时的人口就属于该类型,表现为人口大幅度增长。图B曲线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相当,属于稳定型。图C曲线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在捕鱼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捕捞。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配,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取“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12.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分析回答:实验一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实验组ABCD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实验二进一步进行了下表有关实验。(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

,每次计数时要做

。(2)实验一:图中曲线②代表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