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美国读者反应批评运动的代表人物斯坦利·费什说:“解释策略的根源并不在我们本身,而是存在于一个适合于公众的理解系统中。”也就是说,阐释策略的根源不在于阐释者本身,而在于合乎公众的理解系统,而这个理解系统就是指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公众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公众所处时代的主流精神或公共理性等。按照解释学的视角,朱熹对古礼的阐释,将其置入公众理解系统的“俗”中,方为“家礼学”阐释之“策略根源”。因此,朱熹阐释古礼的一种路径与方法,就是将其置入唐宋社会转型后庶民的现实生活环境与背景,融入庶民的思维行为与习惯,并纳入宋明理学(朱熹时代的哲学主流精神)解释框架中,以理“格俗”,使《家礼》得到公共度量的有效阐释。朱熹制《家礼》以“理”贯之,并赋予礼之天理内涵,将孔子的道德之礼、制度《周礼》创造性转化为朱熹式“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他强调:“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入于私欲,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入天理者,方能称礼;入私欲者,皆为非礼。因此,以“天理”为本而“格俗”,必须将不合“礼义”之本者,果断“以礼废俗”。朱熹的《家礼》,便既秉承圣人制礼主旨与大义,也合乎宋明理学之精神。面对宋代追求奢靡的社会风气之俗,《家礼》开启“尚俭反奢”之风,主张人品是婚姻的第一要素,婚姻双方不应该一味贪图对方的财产。《家礼》虽保留“纳采”一礼,但必以“议昏”为先,警告世人,须先察其婿与妇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贵。如果想因妇财以致富,依妇势以取贵,则有损丈夫之志气。《家礼》虽然将不合“礼义”之本者“以礼废俗”,但却将合“天理”“礼义”之本者,“以俗合礼”,以“从俗”“从简”为导向,调和古礼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排异,使之简便易行。《家礼》吸收了唐宋社会新世俗,将合乎经义、不害礼义的习俗纳入礼文之中,将一些适应人们生活又不违背礼义的“俗”,及时纳入冠、昏、丧和祭礼之中,并适度变革古礼,进行“合礼化”的阐释。正如古礼所云“礼从宜,使从俗”以及“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也。朱熹通过对古礼的公共阐释,通过对古礼之“理”的格致,展开对宋代时下“俗”的批判与吸收,重建儒家古礼对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意义,在内化于民众的自觉行动中,实现见之明、信之笃、守之固。这种将外在之“礼”与内在之“理”圆融不二、将坟典之“礼”与市井之“俗”安顿整齐的公共阐释思路,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与思考。(摘编自毛国民《朱熹〈家礼〉以理格俗的有效阐释》)材料二:家礼以维系人伦关系为轴心,既含有伦理道德规范,又包括待人接物的日常礼节和冠婚丧祭人生礼仪,蕴含着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机制。个人处于伦理关系之中,相互存有伦理义务,不同于西方原子式个体,仅注重个人权利。人们在家礼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不仅“谨名分、崇爱敬”,亦即培养起对家人的亲爱和尊敬意识,使自己的生命充盈着深情厚义,而且通过特定人生仪式的恰当表现,以获得社会认可和归属感。家礼作为维系家族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能够对家族成员进行严格的制度规约和道德劝诫,从而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以便维持家族的持久稳定。当自上而下的国家管理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时,宋明儒者转而采取自下而上的整齐家族、教化社会的活动方式。“礼下庶人”、增设祠堂等都有助于家族血缘共同体的建设,从而发挥散宗收族的凝聚和教化作用。历代儒者高度关注与重构家礼,是因为“化民美俗”是其改善世道人心的基本方式。他们以道自任,一方面对于现实生活中违背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异端风俗予以辨证和批判,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到礼仪制作和实践之中,倡导推行新礼。从而实现移风易俗的教化目标。宋明儒者有鉴于以王权为中心的等级森严的朝廷礼仪,容易造成君臣与君民之间的情感疏离与关系阻隔,如天渊然,在社会上难以发挥礼教的功能。所以,他们致力于建设以人与人之间的礼敬为中心的家礼乡仪,重新恢复尊卑长幼等差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承担起了导化世风的历史使命。毋庸讳言,传统家礼文化也存在着与现代伦理观念与礼仪规范相悖之处,对此,我们需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对其进行评析和转化,找准当代人的礼仪标准、安顿当代人的社会生活秩序。(摘编自王钧林、王法强《家礼教化功能探析》)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阐释策略根源所在的理解系统,是指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公众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公众所处时代的主流精神或公共理性等。B.面对宋代追求奢靡的社会风气,《家礼》虽保留“纳采”,但提倡“尚俭反奢”,对方品行是婚姻的第一要素,不应一味贪图财产。C.家礼能对家族成员进行严格的制度规约和道德劝诫,若家礼、族规缺失,一个大家族就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导致分崩离析。D.宋明儒者致力于建设家礼乡仪,重新恢复等差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是因为等级森严的朝廷礼仪在社会上难以发挥礼教的功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乃天理节文,人事之仪则。“天理”是“论俗”标准,合为“礼”,不合为“非礼”,这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暗合。B.“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张陈其婿之室”,《家礼》中“铺房”仪节,古礼中是没有的,但是在当时可用,这是“从俗”的表现。C.家礼文化中的伦理关系,是人们无论处于何种角色都相互负有伦理义务,这与中国古代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是一致的。D.修撰家谱、祭拜祖先等方式能使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得以不断确认和巩固,从而形成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家族归属感。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证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古之人自少至长,于其所在皆致谨焉,而不敢忽。故行跪揖拜,饮食言动,有其则:喜怒好恶,忧乐取予,有其度。(方孝孺《幼仪杂箴》)B.凡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礼记·内则》)C.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家人》)D.一乡及临乡之中,有遇荒年不能自活者,吾子孙审实,量作粥活之。(湛若水·《甘泉湛氏家训》)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5.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赋予传统家礼文化以当代内涵。【答案】1.C2.C3.B4.(1)论证思路清晰,运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说理严密。(2)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方式,更具可读性。(3)论证语言严谨,如“按照解释学的视角”“适度变革古礼”等限制性语言,“不在于……而在于……”等关联词,逻辑性强。5.(1)要结合当代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时代主流精神,对家礼文化进行公共阐释。(2)要积极挖掘家礼文化中化育百姓,整齐家族,“化民美俗”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加以传承。(3)对于一些与现代伦理观念与礼仪规范相悖之处,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对其进行评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若家礼、族规缺失……分崩离析”无中生有。结合“家礼作为维系家族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能够对家族成员进行严格的制度规约和道德劝诫,从而增强家族的凝聚力,以便维持家族的持久稳定”可知,家礼、族规是维持家族稳定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家族运转的必要条件。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与中国古代对女子三从四德的要求是一致的”错。家礼以维系人伦关系为轴心,个人处于伦理关系之中,相互存有伦理义务,而古代女子三从四德,只是强调女子的义务,所以不同。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意为人人都需要遵守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B.侧重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顺从,不符合家礼提到的“相互存有伦理义务”;C.意为家族中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各自的义务,扮演好各自的角色;D.是化民美俗,导化世风的具体表现。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能力。①论证结构上,材料一运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开头首先提出观点:阐释策略的根源不在于阐释者本身,而在于合乎公众的理解系统,而这个理解系统就是指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公众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公众所处时代的主流精神或公共理性等。然后,下文分别具体解说朱熹对古礼的阐释,就是将其置入唐宋社会转型后庶民的现实生活环境与背景,融入庶民的思维行为与习惯,并纳入宋明理学(朱熹时代的哲学主流精神)解释框架中,以理“格俗”,使《家礼》得到公共度量的有效阐释。论证思路清晰,说理严密。②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朱熹对古礼的阐释……”是举例论证,“他强调:‘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入于私欲,虽有意于为善,亦是非礼,无人欲即皆天理。’”是引用论证,使论证说理更加透彻,更具可读性。③论证语言上,论证语言严谨,如“按照解释学的视角”“适度变革古礼”“有效阐释”“将一些适应人们生活又不违背礼义的……”等使用限制性语言“适度”“有效”“一些”等,“不在于……而在于……”“如果……则”使用关联词,增强了语言逻辑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他们以道自任,一方面对于现实生活中违背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异端风俗予以辨证和批判,另一方面也积极参与到礼仪制作和实践之中,倡导推行新礼。从而实现移风易俗的教化目标”可知,要结合当代公众的生活环境与背景、思维行为与习惯以及时代主流精神,对家礼文化进行公共阐释。②结合“所以,他们致力于建设以人与人之间礼敬为中心的家礼乡仪,重新恢复尊卑长幼等差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承担起了导化世风的历史使命”可知,要积极挖掘家礼文化中化育百姓,整齐家族,“化民美俗”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并加以传承。③结合“毋庸讳言,传统家札文化也存在着与现代伦理观念与礼仪规范相悖之处,对此,我们需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对其进行评析和转化,找准当代人的礼义标准、安顿当代人的社会生活秩序”可知,对于一些与现代伦理观念与礼仪规范相悖之处,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对其进行评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赶火车彭小庆(1)搬新家后,爸妈的生活只剩下拼命挣钱还债,我们几乎都忘了赶火车的事。但等到稻田插了秧、灌了水,青蛙开始呱呱唱叫的时候,妈妈居然兑现了她的诺言——带我们去赶火车。(2)爸爸吃完饭闷声闷气地收碗,他反对妈妈张罗这样的麻烦事,每天做生意已经很辛苦了,天不亮他就得去进货,折腾这些个穷心思干什么!妈妈说又不要你去,你在家睡觉,我带她们去。爸爸不说话了,但是做事的手脚又重了些。(3)爸妈辛苦一天,得先去睡一会儿。到了晚上十二点半,我们准时出发。妈妈说那趟火车三点到站,我们走过去时间还宽裕得很。妈妈和表姐一人打一个手电筒,我和姐姐跟在旁边就出发了。我们正在爬去镇上的那段坡路,表姐回头看了一眼说,姑妈,有人来了!那是爸爸!姐姐高兴地说。真的是爸爸,看那高高的个子和走路时笔直的身姿,不是爸爸是谁!妈妈说你怎么来了,要你在家睡觉。爸爸把手电筒横着晃一晃说,走,走!我们就继续走,爸爸在后面像保镖一样跟着。上坡后,我们没往镇上的路走,而是走了相反的方向。这条路我从来没有走过,懵懵懂懂地跟着他们,心里紧张又期待。(4)前后望不到头的马路只有我们一行人带着一团团影子在移动,路灯疑惑地照耀着我们。灯光的照射让我们的脸都泛着暗暗的橘红色,五官在自己的投影里模糊不清。此时的空气和时间都像是凝固的冰粉,凉凉的、硬硬的,我们在其中穿梭,仿佛逆流而上。(5)柏油马路没走多久,我们就从路边下了一个小坡,前面未知的路变黑了,我们已进入山中。前后都是大树,它们连成一片,在天空中形成一幅巨大的剪影,像一头吃人的大怪兽。我那时爱看书,借同学的彩图版《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看,也借好朋友爸爸的《故事会》《今古传奇》看,看了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在心里描摹出很多形象来,胆子就格外小。每天一个人在楼上睡觉前还要看看床底下有没有藏了怪物或者坏人。后来,爸妈在镇上盘了间店铺,晚上也要守在那里不回家了。我一个人在家住着,却不能跟爸妈描述那些形状各异的恐惧。爸爸说不怕,把门锁好。妈妈就会讲我没用、无能,在自己家待着还会害怕。因此,恐惧又让我感到羞耻。(6)我们已经走到了一片黑乎乎的山路上。一阵山风吹来,我攥着爸爸的衣袖,手心全是汗。姐姐也走到爸爸身边来了,低着头走路,唯恐踩到什么似的,爸爸就时不时把手电光照到她脚下。我赶紧扯爸爸的袖口,他又让手电光照一照我的脚下。(7)没一会儿,我们终于钻出山林,到了铁路上。这是铁路,神奇的铁路!妈妈说沿着铁路就可以走到火车站。爸爸看了一下夜,快两点了。妈妈说还来得及,半个小时就到了。(8)不知又走了多久,拐了一个弯,突然就看到前面隐隐约约的亮光。妈妈说快到车站了,亮灯的地方就是火车站,我们去那里歇一会儿,买票、上火车!姐姐们在铁路中间开始跑起来,把爸妈丢在了身后,我跌跌撞撞地跟着,老远就看见站台侧面有台阶可以爬上去。我们加快脚力冲了过去。刚爬上站台,一个男人就拿着手电筒晃我们。(9)你们干什么的?他问。姐姐说我们来赶火车的。赶什么火车?哪一趟?我们说不上来。我回头喊妈、妈。爸妈忙跑过来,也爬上了站台。妈妈因为之前生病发胖,爬上台阶后气喘吁吁。爸爸说我们要赶火车去下水那个镇。那个人披着的深蓝色制服,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泛出绿色,他也有一张带着投影、五官模糊不清的脸。他说这么近,还要半夜来赶火车去吗?妈妈把气嘱匀了说,孩子们没坐过火车,专门带她们来赶一趟,只到下水镇,再走回去。(10)那个人把妈妈认真打量了一番,说,可是现在几点了?爸爸看了看他的老式机械表,说两点半,还早。(11)还早?那个人上半身微微后倾一下:那趟车一点五十就走啦!(12)我们几个人同时不可置信地喊出声来:“啊——”(13)啊什么啊。明天再来吧。记住赶那趟车得一点半到。那个人抖一抖肩膀,把制服披得更周正些。他说回去吧回去吧,然后转身进了大房子旁边的一个小房间。(14)我们在站台上东张西望,似乎那个人说的并不作数,他是个外行,根本不懂火车。那趟能带我们去下水镇的火车,凌晨三点一定会稳稳地停在我们面前。(15)爸爸叹了口气,把长袖衬衣的下摆从军绿色裤子的腰间抽出来,解开扣子,露出里面的白色背心。他总是打扮得像个兵。姐姐烦躁起来,不耐烦地说,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自言自语,我明明记得是三点啊,那趟车我赶过的,怎么会搞错!火车调速就会改时间,这蛮正常,爸爸慢悠悠地说,我们在山林子里听到的那辆火车应该就是我们要赶的那一趟。(16)没有赶到火车,我肯定很失望,可是难过的情绪转瞬间就消失了。我第一次走了那么远的夜路,见识了那么多的深夜风物,第一次走了铁路,到达了从没见过的火车站,知道了火车会按时开走不等人,这些事都多么令人振奋啊!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17)可我害怕他们的失望,我希望他们能保持来时的好心情。我还为妈妈感到难过。我从小就知道妈妈总是在努力地做一些她认为对我们好的事,却总是费力不讨好。就像坚持给我们转商品粮的事,钱出了不老少,事儿没赶上趟。我很同情她。(18)站台上铺着平整的水泥地板,人来人往的脚步把它们打磨得很光滑。我在站台上跑起来,张开胳膊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像一只笨拙的丑小鸭在练习起飞。他们几个人一字排开立在站台边上,仍旧望着火车该来的方向。跑了一阵子,我停下脚步。空气中有风吹来拭过铁轨的声音,有枕木吸收露水纤维鼓胀的声音,有蟋蟀在草丛中轻盈一跃的声音,有鸟儿在树梢的巢里扇动翅膀的声音,有电流走过电线接通灯丝的声音,有四散的光线和飞蠓碰撞的声音,有穿制服的人在房间里均匀呼吸的声音,似乎还有很远的地方火车奔驰时发出呜呜的声音……一瞬间,我们五个人仿佛被施了魔法,定在了站台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一开始极力反对赶火车,后来又加入进来,并细心地关照我们,这一前后不同的表现暗示了生活的压力,突显出深沉的父爱。B.穿深蓝制服的人告诉我们已错过那趟火车,而我们仍心存希冀在站台上东张西望,表明我们内心对费尽周折仍错过火车这件事的不甘。C.妈妈总是在努力地做一些她认为对我们好的事,却又费力不讨好,得不到我们的认可,比如这次赶火车但最终没赶上的经历,因此我很同情她。D.赶火车过程中,“我”的心情从紧张期待到害怕,到激动,到失望,再到满足,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也解释了“难过的情绪转瞬间就消失了”的原因。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的主要叙述者是一个小孩子,孩童的口吻透露出冷静与懂事,这有利于形成文章温暖而有力量的表达风格。B.“此时的空气和时间都像是凝固的冰粉”这一表述化抽象为具体,既符合了“我”作为孩童的认知,又是对“我”当时真实感受的生动再现。C.本文多次出现“晚上十二点半”等时间词,串联起了赶火车的过程,凸显了赶火车的不易和我们对赶上火车的期待。D.本文通过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让作品中“我”的形象丰满立体,真实细腻,具有打动读者的力量。8.文章第(5)段为什么要写“我”小时候经历害怕的内容?9.作者以五人定格在站台上的瞬间为结尾,颇有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A8.①丰富了我怯懦、胆小的孩童形象;
②用插叙的方式补充说明我的成长经历;
③为最后写我的情绪变化做铺垫;
④调节叙述的节奏,舒缓紧张的气氛。9.①一家人被夜晚铁道上的各种声音所感染,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失望,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
②一家人仍旧望着火车该来的方向,这暗示着不管现状如何,他们将始终对远方的火车以及火车代表的外部世界、理想生活充满希望;
③不管结果如何,追求梦想和目标的过程都是美好的,是值得记忆、珍藏的;
④对赶火车的经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对人生求而不得、起伏悲欢等丰富多重的生命体验的定格。【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得不到我们的认可”错。结合“可我害怕他们的失望,我希望他们能保持来时的好心情。我还为妈妈感到难过”“我很同情她”“这些事都多么令人振奋啊!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可知,妈妈的所做得到了我的认可。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冷静”错,结合“我们已经走到了一片黑乎乎的山路上。一阵山风吹来,我攥着爸爸的衣袖,手心全是汗。姐姐也走到爸爸身边来了,低着头走路,唯恐踩到什么似的,爸爸就时不时把手电光照到她脚下。我赶紧扯爸爸的袖口,他又让手电光照一照我的脚下”可知,此处表现不够冷静。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此段回忆“我”小时候经历害怕的情节属于插叙,可以结合插叙的作用思考。形象上,“胆子就格外小”“睡觉前还要看看床底下有没有藏了怪物或者坏人”“恐惧又让我感到羞耻”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我怯懦、胆小的孩童特点;此处穿插我那时爱看书,看了些奇奇怪怪的故事,胆子就格外小。后来,我一个人在家住着还会害怕。此部分丰富了文章内容,用插叙的方式补充说明我的成长经历;此段写我害怕的心理,最后我们虽然没赶上火车,但我“难过的情绪转瞬间就消失了”“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并且一家人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所以这部分内容为写我的情绪变化做铺垫。前文写“此时的空气和时间都像是凝固的冰粉,凉凉的、硬硬的,我们在其中穿梭,仿佛逆流而上”写了“我”紧张、害怕的真实感受,此处转而写小时候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叙述的节奏,舒缓了紧张的气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此题要求作答结尾的意味即意蕴,可以从表层、深层、主旨义等角度思考。结尾写他们因感受到夜晚铁道上的各种声音而定格在站台上,表明他们一家人被这些声音感染,暂时忘却了之前因没有赶上火车的失望,沉浸在夜晚的宁静之中;火车通向外面的世界,所以火车象征着理想和希望,他们此行就是为了实现坐火车的愿望,愿望虽没实现,但他们“仍旧望着火车该来的方向”不愿离开,这暗示着不管现状如何,他们将始终对火车代表的外部世界、理想生活充满希望;火车虽没赶上,但他们却听到了夜晚铁道上的各种声音,他们在赶火车的这趟行程中,收获了别样的体验,说明只要努力追求梦想和目标,不管结果如何,这一过程是美好的,是值得记忆、珍藏的;一家人专门为赶这趟火车在漆黑的夜晚走了很远的路,结果却错过了火车没有赶上,我们不可置信地喊出“啊”“爸爸叹了口气”“妈妈自言自语,我明明记得是三点啊”,一家人很失望,但最后却定格在别样的体验中,这也是对人生求而不得、起伏悲欢等丰富多重的生命体验的定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毁廉也。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此谁有之哉?”鲍焦曰:“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嫌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谓不样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选自《韩诗外传·卷一》,有删减)材料二:盗跖曰:“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选自《庄子·杂篇·盗跖》,有删减)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丘A所谓B无病C而自灸也D疾走E料虎头编虎须F几G不免H虎口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指抛弃,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相同。B.适,指恰好,与《孔雀东南飞》中“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去”的“适”意思不同。C.趋,指小步快走,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趋”意思相同,与“步”意思相对。D.轼,指车厢前做扶手横木,与“轮”“轴”“辕”都是古代车子主要组成部分。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贡认为鲍焦与社会无法划清界限,鲍焦认为,贤者看重出仕,却不看重隐退;廉者易感到羞耻,却不在意死亡,于是便死在了洛水边。B.君子认为鲍焦品行刚硬,德行不够深厚,他立下了与天地等同的志向,不能自我宽容,矫饰行为非议世事,因此为人“不祥”。C.盗跖列举了六个被世人称为有道德的圣贤,认为他们轻视生命,把生命浪费在名声上的行为不可取,与他的“全真”主张相悖。D.《庄子·杂篇·盗跖》写了盗跖反驳孔子的话并对孔子严加斥责,称之为“巧伪”之人,盗跖的态度大大出乎柳下季的意料。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爽廉毁,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2)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无往见跖邪?14.请结合材料中盗跖的言语和孔子的神态推断孔子对鲍焦的评价。【答案】10.DEF11.A12.D13.(1)行为过错,清廉败坏,但是如果仍不愿意放弃,是被利益迷惑了。(2)近来,好几天没有见到你,心里怅然若失,看你的车马有像行了远路的情状,该不是去跟跖会面了吧?14.盗跖认为鲍焦被虚名所困,死得轻贱,不念及本性,不爱惜生命,和死狗、死猪、乞丐没有区别,孔子在与盗跖这番交谈后,怅然若失,面如死灰,由此我们推断孔子对鲍焦的品质操行是认可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正是常言说的没有生病而给自己扎针一样,急急忙忙跑去,撩拨老虎的头,编织老虎的胡须,差点不免于老虎的口中啊!句末“也”表判断,其后D处断开;“疾走”大意是“急急忙忙跑去”,单独成句,其后E处断开;“料虎头编虎须”并列短语,“几不免虎口哉”表意完整,其前省略主语“丘”,F处断开。综上应在DEF三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抛弃;留给,送给。句意:天下抛弃道德教化的人太多了。/所以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B.正确。恰好;女子出嫁。句意:恰好会有这样的下场!/这个女人贫穷卑贱,刚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C.正确。句意:孔子拜了两拜就快步离开了。/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盗跖的态度大大出乎柳下季的意料”错误,从柳下季所说的话“得无往见跖邪”“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可知,柳下季早有所料。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爽”,过错;“舍”,放弃;“于”,被。(2)“阙然”,怅然若失的样子;“行色”,行了远路的情状;“得无……耶”,该不是……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文中盗跖说到“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盗跖认为鲍焦被虚名所困,死得轻贱,不念及本性,不爱惜生命,和死狗、死猪、乞丐没有区别。在听了盗跖的话后,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夫,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意思是“拜了两拜就快步离开了,出了门上了车,手里的缰绳三次失去掉落,两眼茫然什么也看不见,脸色如同死灰一样,他靠着车前横木低着头,喘不过气来”。孔子在与盗跖这番交谈后,怅然若失,面如死灰,由此我们推断孔子对鲍焦的品质操行是认可的。参考译文:材料一:鲍焦衣服破烂,露着肌肤,提着个草编的筐子,里面装着些野菜,在路上遇到了子贡。子贡说:“您怎么到了这种地步啊?”鲍焦说:“天下抛弃道德教化的人太多了,我又怎能不落到这步田地呢?我听说,社会不理解自己却还不停为社会干事,是自己行为的过错;君主不任用自己却还不停求君主任用,是败坏自己的清廉。行为过错,清廉败坏,但是如果仍不愿意放弃,是被利益迷惑了。”子贡说:“我听说:抨击自己所处的社会的人,那就不要凭借这个社会的利益来生存;认为自己君主污浊昏庸的人,那就不要踏上他所统治的领土。非议这个社会却又采它的野菜,《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土地和野菜又是谁拥有的呢?”鲍焦说:“唉!我听说贤明的人看重出仕但也能说辞就辞掉官职;清廉的人容易感到羞愧而从不在意死亡。”于是扔掉筐子里的野菜,然后就死在了洛水边。有识之士听到了,说:“耿介清廉的人真刚直啊!山坡太陡峭,就不会很高;水流太狭窄弯曲,就不会很深;品行太过于刚硬,德行就不会深厚。如果立下与天地等同的志向,那么这个人是不幸的人。鲍焦可以说是不幸的人!他的气节和度量不够深厚,恰好会有这样的下场!”《诗经》说:“算了吧,老天已经做好一切了,还能说什么呢!”材料二:盗跖说:“世人所说的贤士,就如伯夷和叔齐。他们拒绝当孤竹国君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尸骨也未能埋葬。鲍焦粉饰自己的行为不满现实,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劝谏没被采纳,背上石头自投河中,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最为忠心了,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给晋文公吃,晋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愤怒离去,抱着树木被火烧死。尾生跟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如期赴约,水漫上来他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淹死了。这六个人,跟被抛弃的死狗和漂流的死猪、拿着瓢子讨饭的乞丐相比有何区别,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你孔丘所说的那套东西,都是我要抛弃的。快点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以用来保全真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孔子拜了两拜就快步离开了,出了门上了车,手里的缰绳三次失去掉落,两眼茫然什么也看不见,脸色如同死灰一样,他靠着车前横木低着头,喘不过气来。回到鲁都东门外边,恰好遇上柳下季。柳下季说:“近来,好几天没有见你,心里怅然若失,看你的车马有像行了远路的情状,恐怕是前去跟盗跖会面了吧?”孔子昂起头看天,长叹道:“是啊。”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意愿了吧?”孔子说:“是的。我正是常言说的没有生病而给自己扎针一样,急急忙忙跑去,撩拨老虎的头,编织老虎的胡须,差点不免于老虎的口中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相和歌辞·蜀道难唐·张文琮梁山①镇地险,积石阻云端。深谷下寥廓,层岩上郁盘。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注]①“梁山”即“高梁山”“大剑山”,主峰在今四川剑阁境内。晋时张载《剑阁铭》所谓“岩岩梁山,积石巍卷”就是说的这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侧重于对梁山一带山川之险的描写,写出了山高谷深、岩陡壁峭之貌。B.五、六句通过“飞梁”“危峦”等写蜀道仰望之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C.七、八句写骑马而至的诗人发出“斯路难”的感喟,表现了蜀道的难不可攀。D.全诗用“积石”“深谷”“绝岭”等景象,以浪漫主义笔法尽言梁山蜀道之阻。16.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都发出了“蜀道之难”的感慨,请结合内容,比较两首诗抒情特色的异同。【答案】15.D16.同:(1)直抒胸臆。两诗都以抒情结尾,直言“蜀道之难”。(2)借景抒情。两诗都通过描摹自然环境之艰难,渲染了蜀道的壮丽奇险,表达了诗人的惊叹惶悚之情。异:(1)张诗抒情平淡克制;李诗善用反复,多次咏叹“蜀道之难”,使诗歌的抒情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2)张诗通过描摹眼前实景,以此抒发感情;李诗善用想象、夸张、用典等,虚实结合以抒发强烈情思。(3)张诗感叹“斯路难”,意在表达对蜀道之难的感叹;李诗则内容饱满,发出了对奇崛自然与困苦人生的嗟叹,旨趣丰富,情感厚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浪漫主义笔法”错。本诗直接以含有一定历史意蕴的现实蜀道之景为“揽辔独长息,方知斯路难”的现实感叹张本,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结合以抒发现实感叹为主要目的的诗作,现实主义意味浓郁。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张文琮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这两首诗都描写蜀道山川之险峻,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李白的《蜀道难》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篇韵律与散文交错,文句起伏跌宕,笔触肆意纵横。诗中诸多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整首诗展现出宏伟的气象,广阔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创作个性。本诗以雄浑壮丽的景观表现道路的险阻,通过描绘山峰的高耸和岩石的重叠,展现了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用笔触形容驾驶车辆的人停下休息,通过驾车的人的视角,表达了对蜀道险难的深切体验。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作品通过描绘蜀道险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哲理的反思,使读者对于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有所启示。根据以上分析,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异与同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快阁》中,黄庭坚巧用典故,表明自己决意归隐江湖,不存世俗机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作者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时的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玉”质细而坚硬,温润而有光泽,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万里归船弄长笛②.此心吾与白鸥盟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沧海月明珠有泪⑥.蓝田日暖玉生烟(示例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鉴”“沧”“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A。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实力和实干。越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遭人歧视的时候,越需要争气;越是在受制于人的时候,越需要争气。干出了成绩,取得了成功,就是最有力的争气。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B。斗气就是赌气、撒气。怄气,往往你争我斗说气话、发脾气。①或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贬损他人,②伤人里子更伤人面子;③或互不相让,“顶”在那里“掰手腕”,④非得争高低、论输赢、决强弱,等等。⑤赌气、撒气、怄气,或许能解一时心头之气,⑥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⑦而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大叹“既生瑜何生亮”,结果斗气而亡。⑨蜜蜂蜇人好比斗气,“把整个生命拼在对人的一刺之中”。人可以较真不可以较劲,斗气就是在较劲和翻脸。争气是强者的阶梯,斗气是弱者的拐杖。要争气,不要斗气。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B.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19.序号②中“伤人里子更伤人面子”改成“伤人面子更伤人里子”;序号⑦中“而且”改成“反而”;序号⑨中“蜜蜂蜇人好比斗气”改成“斗气好比蜜蜂蜇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人靠什么争气?不是靠嘴巴吹出来的”“争气实际上争的是志气和骨气,最终还得靠实力和实干”可知,争气是靠实力和实干干出来的,故此处可填“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B处,根据“斗气就是赌气、撒气”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真正懂得争气、学会争气的人不应斗气,故此处可填“是不会也没必要去斗气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②语序不当,应先说“面子”,再说“里子”,应将“伤人里子更伤人面子”改成“伤人面子更伤人里子”;⑦不合逻辑,关联词使用错误,前句“实际上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后文“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应将“而且”改成“反而”;⑨语序不当,主客体不当,句子的主体说的是“斗气”,应将“蜜蜂蜇人好比斗气”改成“斗气好比蜜蜂蜇人”。(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请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20.下列选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处的“雨”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沈沈”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B.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C.冀南一带农村将彩虹叫作“绛”,但不能用手指。我想,农人对彩虹这种气象景观有神秘感,赋之祥瑞之意,以手指之,则为不恭。D.倾盆大雨自天而降时,沉默的群龙倏地“咆哮”起来,无数白龙一齐奋力吐水,千百条水流飞泻而下,訇然落地。21.语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着不同的语言节奏,说说两者不同的表达效果。(1)杏花。春雨。江南。(2)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22.文中加点的句子“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如果改成“春雨潇潇听到秋雨绵绵”,语意上有什么不同?【答案】20.B21.第一句三个名词独词成句,强调突出,引发人的注意和思考,丰富联想,表达作者对汉字以及汉字所代表的家国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不断句,不标点,一气呵成,让意象密集地出现,突出雨下得酣畅淋漓,也增强了雨中的画面感,强烈表达作者的家乡之恋。22.“绵绵”形容春雨的细微、柔和,映射着作者少年听雨时未经人生风雨的朦胧和浪漫。“潇潇”形容秋雨的萧瑟、凄冷,表现出作者中年听雨时一腔旅恨万般离愁的凄凉和忧愁。改过之后春雨和秋雨的特点缺少与人心理感受的映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引号表强调。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1)“杏花。春雨。江南”,三个名词独词成句,句号表示稍长的停顿,读起来需要一词一顿,起强调作用;结合后文“六个方块字,或许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就在那里面”可知,这三个词,六个字,就是作者心目中美丽的祖国,这样表达更能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2)“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两句,句式较长,不断句,一气呵成,让“桥上”“船上”等意象密集地出现,突出雨下得酣畅淋漓,也增强了雨中的画面感,强烈表达作者的家乡之恋。【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中,“绵绵”形容春雨的细微、柔和,“潇潇”形容秋雨的萧瑟、凄冷。由“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可知,原句不仅能映射着作者少年听雨时未经人生风雨的朦胧和浪漫,也表现出作者中年听雨时一腔旅恨万般离愁的凄凉和忧愁。而改过之后“春雨潇潇”“秋雨绵绵”不符合春雨和秋雨的特点,缺少与人心理感受的映照。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赶火车》叙述了父母带孩子赶火车却未赶上的经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露天音乐会赞助合同(2篇)
- 湖泊周边草坪施工合同
- 高校特聘博士人才引进合同范本
- 耳鼻喉科护士聘用合同范本
- 轨道交通锅炉更换工程合同
- 体育场馆石材铺设施工合同
- 杭州二手房交易售后服务合同
- 婚礼宴会厅租赁合同范本
- 临时演员聘用合同样本
- 终止调解协议书
- 第21套操作真题211小题题目
- 2023版押品考试题库必考点含答案
- 养羊场应急预案演练
- 了解慢阻肺疾病 控制治疗慢阻肺课件
- 粒缺伴发热指南 -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 昆明天大矿业有限公司寻甸县金源磷矿老厂箐-小凹子矿段(拟设)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GB/T 9978.5-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5部分:承重水平分隔构件的特殊要求
- GB/T 7409.3-2007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 GB/T 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 GB/T 39965-2021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
- GB/T 27806-2011环氧沥青防腐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