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定远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周末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題,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四川宜宾一模·24)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认同

D.推动了战国变法2.(2018·河北衡水四月大联考·2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唐太宗形象出处“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旧唐书》“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王夫之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3.(2019·山东济宁一模·26)《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4.(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8月联考·27)明代中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D.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5.(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28)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虽以“求强求富”为口号,但始终侧于以“求强”为核心的军事工业进行近代化建设和经营;而日本明治维新在“殖产兴业”口号指导下,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也大力兴办民用工业,这一观点认为两国早期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原因是()A.是否统筹好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B.是否处理好国企和民企关系C.是否统筹好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D.是否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6.(2018·四川宜宾三模·30)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7.(2016·山西太原高三期末·13)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速度加快。据一份公函记载:“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公函中这一信息意在()A.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

B.增加军需供给防备日军侵犯C.提高华东地区战略国防地位

D.强调安定国内仍为首要任务8.(2019·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31)表2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几个经济数据的统计表。该表统计数据表明()项目195019511952195319541955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8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36156180166158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54218255315314表2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制表A.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C.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D.建国初期重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9.(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模·32)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10.(2018·吉林长春二模·34)2017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尽管不满,特朗普于8月2日还是签署了这项法案,并发表一份怨气十足的文字声明。美国国会此举()A.降低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使总统无权否决该法案C.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

D.使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11.(2019·四川蓉城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4)表3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时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1930年229078019311280770这表明当时苏联()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12.(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35)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二、材料阅读13.(2018·广东茂名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材料二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7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8分)14.(2019·福建南平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棉花国之旅》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奥森纳撰写的考察报告,曾获得2007年度法国“经济图书奖”。该著作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内容简介如下:进入18世纪,欧洲人开始钟情于棉织品,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为此,在北纬37度以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世界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旧大陆供应棉花。19世纪中期,一个难能可贵的道德思考在联邦政府中荡漾,联邦政府想取缔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南方断然拒绝,并决定从联邦中分裂出去。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接踵而至。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反映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说明它与“棉花”的关系,并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简要说明关系,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15.(2018·山东潍坊二模·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其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今后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同时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摘编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意义。(7分)16.(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战争起源于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由于当对北方控制在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劳动党手中,美国为了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在日内瓦会议后迅速介入南方,并在1956年支持南方的吴庭艳成立越南共和国。越南南北方两个政权分立的局面由此长期化。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决定,通过有限的军事干涉支持南越政权,使用军事手段消灭解放武装力量。越南的国内冲突此由发展为美国参加的战争。——摘编自郭辉《战争回声》材料二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在不涉及我们自身存亡的事务中,要判断什么是另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应由国际社会进行公开辩论来决定。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多《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越南战争的影响及启示。(7分)17.(2017·山西一模·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义净(635—713),七岁入土窟寺修习佛教内典。贞观二十二年(648),正式出家为僧,先后来到佛教中心洛阳、长安,修习佛经。此时,佛教各派纷争,观点歧异,典籍记载与解释亦互不统一。高宗成亨二年(671),义净从广州出发搭乘商船远赴印度取经求法。在印度十几年间,义净向当地名僧学习经典,研究瑜伽、中观、因明、俱舍论等学,并进行佛教经典的翻译,同时考察印度佛教教规和社会习俗。大约在垂拱元年(685),义净乘船离开印度东归。归国途中,义净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印度和南海各地的资料。武周证圣元年(695),义净回国,并带回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佛经、金刚座真容一铺和舍利三百粒。武则天对义净的归来十分重视,亲自率众人到洛阳上东门外迎接,诏命义净住在洛阳佛授寺。此后,义净先后在洛阳、长安的寺院翻译佛经。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月,义净圆寂,享年七十九岁。——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净取经求法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义净的贡献。(9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的民族融合。材料“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促进了民族认同,故选C项;材料强调民族融合,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融合,与冲击贵族政治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民族融合,与推动战国变法无关,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可知《旧唐书》与王夫之对唐太宗的形象都是尊重历史事实的,故A项错误;《旧唐书》与王夫之都是根据相应的历史史实对唐太宗作出评价,而非没有确切的定论,故B项错误;“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可知《旧唐书》中对唐太宗的评价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形象,而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与明清之际批判君主专制有关,故C项正确;据材料,对唐太宗不同的历史叙述在于所占的立场不同,而非揭示历史的本质,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营田”上劳作的是“流亡”之人,通过“营田”这种方式,稳定了“流亡”之人,即社会秩序也稳定下来,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政府是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题干只是述及了把“流亡”之人安排在“营田”上进行劳作,没有述及商品经济,排除B项;题干叙述的不是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排除D项。4.【答案】A【解析】巡抚最初是临时差遣机构,属中央派遣到地方的督察机构,材料中对巡抚掌管的权利和地位不同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故A项正确;巡抚的设置主要是统一协调地方权力,不是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也不是削弱地方行政权力,故B项错误;故C项错误;巡抚完善地方官制而不是中央官制,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观点说明洋务运动以求“强”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主,以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为辅,没有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而日本维新两者并重,较好的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材料也没有体现国企和民企的关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对社会进行了广泛动员,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故C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得知,国民政府并未加快国防军工业向内地迁移,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准备将“济南、金陵二厂”“移于安全地点”,并没有增加军需供给的信息,故B项错误;由材料得知,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除“济南、金陵二厂……暂不迁移”外,并未在华东采取提高战略国防地位的措施,故C项错误;一··二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所以担心因迁移工厂导致“剿共”军备供应的减少,故D项正确。8.【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工业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1956年,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排除A项;19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排除B项;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工业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没有涉及重工业基础以及工业结构,排除D项。9.【答案】C【解析】由材料“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可知真正拥有民主权利的是具备一定财产的公民,没有财产的劳动者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故选C项;材料强调实现公民权利的局限性而非雅典公民范围的局限性,排除A项;由材料“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可知雅典公民是国家统治者,能够参与国家政治,体现民主自由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而非审判制度,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三权相互独立,所以此举不可能降低政府的行政权力,故A项错误;在美国宪法中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故B项错误;美国国会的此举是符合美国宪法要求的,行使了宪法赋予国会的职权,故C项正确;立法权和行政权是相互独立,不存在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题干中“1930~1932年”可知,当时苏联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体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故选C项;受国际环境影响,苏联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当时苏联经济建设受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1928年之前,时间不符,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而这正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故选C项;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是表象,控制力加强的原因在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排除B项;二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排除D项。13.【答案】(1)特点:中国: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5分)(一点2分,答够3点得5分)西方: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4分)(一点2分,2点4分)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4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1点1分,2点2分,3点4分)(2)影响: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任答3点,6分)认识: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2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中国)根据材料一“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得出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一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得出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根据材料一“改书院为学堂”得出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西方)根据材料二“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得出教育面向大众;根据材料二“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得出国家扶持基础教育;根据材料二“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得出基础教育义务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后……甲午战后……1901年”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得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材料一“也逐渐传播西学”结合所学近代西学传入中国得出西学的传播;根据材料一“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得出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西方)根据材料二“国家逐步干预教育……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1918年《费舍教育法》规定”得出国家政府的重视;根据材料二“到了19世纪……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二“到了19世纪……到1900年”结合所学19世纪60、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出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2)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得出打破传统教育格局;根据材料一“也逐渐传播西学”得出传播近代科学文化;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得出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根据材料一“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习所替代”结合所学学堂主要传播西方文化得出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第二小问认识,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分析得出: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14.【答案】【示例一】历史现象:英国工业革命。关系: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增加。评价: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革。它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引发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同时,工业革命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联系,确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还带来了环境、道德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示例二】历史现象:美国南北战争。关系:美国南部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评价: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并没有解决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解析】“提取一个反映世界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的要求,根据材料“进入18世纪,欧洲人开始钟情于棉织品,刚刚发明纺织机械的英国人决定来个接力赛,曼彻斯特和周边地区遍布的纺织厂急需原料,为此,在北纬37度以南英属美洲殖民地的所有地区都种植了棉花。要收摘棉花,就需要人手,于是第一次世界化自行组织起来,非洲也不幸地加入了这场集体舞。一百年过去了,美国获得了独立,但并未停止向欧洲旧大陆供应棉花。”可得出这一切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关联,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个重大历史事件锁定为“英国工业革命”然后说明其与棉花的关系,并根据所学对其进行评价即可。15.【答案】(1)特点:注重思想动员;措施全面系统;有制度和法律保障;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8分)(2)意义:培养了技术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7分)【解析】(1)据材料“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得出注重思想动员;由材料“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得出措施全面系统;据材料“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得出有制度和法律保障;据材料“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得出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据材料“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充分发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得出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2)据材料“掘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得出培养了技术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据材料“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和“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得出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从材料“在城市要适应提高企业”和“在农村要适应调整产业结构”可知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据材料“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16.【答案】(1)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决议承认越南独立;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介入越南事务,造成越南的分裂;美国扶植的吴庭艳政权在南方实行恐怖独裁统治,遭到越南劳动党领导的人民的反对;美国采用军事干涉的方式支持吴庭艳政权。(8分)(2)影响:印度支那人民流离失所;消耗美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美国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之中);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