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南省四大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学生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义利之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课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不过其明朗化和具体化则在春秋战
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遭到重大破坏,人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
而忘却社会礼法和道德义务。这种情况下,“义为利本,见利思义”的义利思想便应运而生。
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对“义利之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孔子承认了“嫌贫爱富”
的人性前提。一般来说,人人皆向往富贵的生活而厌弃贫贱的生活,这种欲望具有人性的合理性。甚至孔子自己
也向往富贵的生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第二,孔子认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获得利益一定
要符合“道”,即儒家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当义利冲突时,要舍利取义。因此,《论语》中说“子罕言利”。
孔子还将义利的不同取舍作为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成为君子,在行为准
则上要以“义”为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以“人民之利”为义,他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
济众”,要求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这不仅符合安邦兴国的原则,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义利之辨”上,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观,但也有一定的改革和
扭曲。孟子认为“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人心本善,追逐利益是人“不能尽其才”的表现。因此,孟子
在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了逐利的危害性。当梁惠王问他有什么利于魏
国的建议时,孟子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去利、非利以存仁义,仁义为人性所固有,是至高无
上的原则,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当义利冲突时,自然要“去利取义”。为了义,连自身最大的利益生命都可以
舍弃掉。孟子的义利观和孔子的义利观相比较,孔孟一致认为义利之中“义”是第一位的,这对中国的君子人格、
道德修养和民族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孟子“舍生取义”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义重如山、义薄云天的
民族精英,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孔孟的不同之处在于,孔子承认追求利益的人性合理性,在追求“义”
至高的原则下义利调和;而孟子则从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使义利趋向对立,这给董仲舒的“义
利之辨”和宋儒的理欲之辨一定的启发,这种价值导向在历史上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宋明理学大力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同时,以陈亮、叶适等代表工商者利益的事功学派发出了反对的
声音。陈亮提出“道在物中”“因事做则”,“道”不是独立于事物之外而存在的精神本体,而是事物内在的固有
的规律,与民生日用等实事是分不开的。因此,陈亮注重做事取得的实际效果,而反对空谈“义理”。他认为“耳
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肯定了人欲就是人性。由之,追求利益是符合
人性的,也符合事功原则,关键在于人们的利欲满足要有处有辨。人欲是追求利益的人性前提,天理是追求利益
的社会制约,“利”要以“义”为指导,“义”要在“利”中显现,“义利双惠”,天理人欲可并行。
材料二:
中国传统哲学历来重视“义”对“利”的指导作用,主张义利矛盾时,舍利而取义。在对“利”的态度上,
则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义利关系也经历了义利相关、义利对立、义利双惠三个历史阶段。
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有其闪光点,也有其谬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借鉴和发扬传
统义利思想中的精华,克服和弥补其缺陷,根据时代要求,挖掘其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高度重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这对处理当前我国个人利益、集体利
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义”,
而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是“利”。“利”必须符合“义”,当义利冲突时,必须舍利取义;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冲突时,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只有这样,个人利
益和眼前利益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的“正义谋利,名道计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正当利
益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客观地讲,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性中的必然。“存天理,灭人欲”是违
反和压抑人性的。因此,要敢于求利、求富。但是,要敢于求利、求富绝不是“放于利而行”,而是市场主体合
理竞争、公平交易、诚实信用、遵纪守法,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有利于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的“义为利本”,甚至“正其谊不谋其利”对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传统儒家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条件和行为规范,是儒家
伦理的崇高追求。他们反对唯利是图、自私堕落,提倡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这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相
契合。
(节选自段红智,于爱英《儒家的“义利之辨”及其现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义利之辩”是随着井田制瓦解出现的哲学课题,明朗于春秋战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
B.孔子强调应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不但是安邦兴国之道,更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C.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给董仲舒的“义利之辩”和宋儒的理欲之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D.孟子否定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便义利对立,因此而产生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仁义是人性所固有,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至高无土的原则,所以追逐利益只是人“不能尽其才”的
表现。
B.与孟子不同,孔子认为在义利取舍时将“义”摆在第一位,这成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也对中国的民族精神
产生了巨大影响。
C.“舍利取义”是对“义利之辩”的一种回答,也是社会伦理规范,更对处理当下的关于“义利”的现实问题
有重大意义。
D.中国传统哲学对义利关系的认识历经曲折,我们要根据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掘其现代价
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中同有的“义利观”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B.“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黄宗羲《原君》)
C.“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叶适《进卷•大学》)
D.“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则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荀子•性恶》)
(4)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
(5)请根据材料一梳理“义利之辩”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龟市的炒面
曾颖
①距我家一里远,有条小街,叫五桂寺,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异常热闹。此地是否原有一座
长着5棵桂花树的寺庙,已不可考,乡人更喜欢叫它“乌龟市”。
②乌龟市曾有一个供销社门市部,油盐酱醋、五金百货,甚至还有些玩具和小人书,那里是我童年时最向往
的地方。但因为没有钱,只能隔着玻璃,眼巴巴地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已攒够了钱,从营业员手中接过小人书或飞
行棋……
③除了这些,我最喜欢的,就是供销社综合食堂。相比于橱窗里隔着玻璃的梦想,这里的东西更直观也更实
在,还能闻到香气,眼睛、鼻子甚至耳朵,都能“打上牙祭”。
④食堂没有菜谱,墙上一个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当日采购员买来的菜食,能做出来的无非就是回锅肉、
粉蒸肉、红烧肉、麻婆豆腐之类的。
⑤食堂门口有3个摊儿,一个卖蒸菜,一个卖烧饼,一个卖烧面,都由一个红鼻子大叔掌管著。大叔先前在
城隍庙夜市摆摊卖烧面,后来不许私人摆摊了,他便被供销社连摊儿带人招了进去,虽然收入大不如前,但风不
吹雨不淋,卖多卖少没人唠叨、也乐得清闲,虽表面上看照看的是3桩生意,但干的活儿却并不比先前单干时多。
蒸笼里常常无肉可蒸,烧饼摊儿除了冬至节前一晚会稍忙一点儿外,其他时间还算清闲。那时,搞来羊肉是件难
事,但怀旧的人家,在棒子骨汤里撒几根香菜,也要冒充一下羊肉汤过过瘾;而烧饼,却是这模仿秀中必不可少
且唯一正宗的演员。
⑥所以,红鼻子大叔主要照看的,还是他最擅长的烧面。他也因此成为我最喜欢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的
地位不亚于东门糕饼店做糖的黑鼻子大叔。
⑦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醉
意。膨胀的大鼻子挤压着两颗惺松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醪糟的肥猫。他的头一年四季都油光锋亮,两只耳朵像
刚吵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一条曾经可能是白色的灰色围腰像勒在气球上一般,绑在他一
直没停止膨胀的腰上,如同一个肚兜一只需往他怀里塞进去一条大鲤鱼,他便是个老年版的大阿福。
⑧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烧面的技术。有一个暑假,在长长的五十几天里,我几乎天天跑到食堂门口,
看他把敲得梆梆响的响皮,炸成金黄的黄叶,然后切成细条,放进翻滚的骨汤里,放面,放海带丝和萝卜丝,再
往里一大勺一大勺地放盐、味精以及笑粉水,舀起来一拉成线,在空中划一道妖烧的弧,然后倒入炸好的肉丸子,
等有人来买时,用粗瓷海碗盛了,再撒上几颗青白鲜亮的葱花,热气袅袅,魅惑无比。然后满意地用勺子在锅边
敲两下勺,像是给这套完美的表演,画一个句号。
⑨炒面的售价一毛二,这虽是穷乡里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但烧面里又有酥肉又有圆子还有海带丝萝卜丝
和面,吃完了还可以饶上半碗汤,香喷喷热乎乎软绵绵地滑入久不见荤腥的肚子,那份美劲儿,就甭提了。即使
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从裤腰上解下钱袋抖搂抖搂挖出几张票子,捋直了,小
心放到案板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红鼻子大叔的一套舀面表演,两声勺响,颤巍巍端起,一喝一大口,然后长长地
伸出舌头,吐出一口热气,烫得再凶也舍不得吐。
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口中丰茂的水分,捏捏空空的口袋,或把摊子前随意一个中老年妇
女,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喝下碗中剩下的
一小口汤...
⑪这跟砸图书馆柜台的玻璃一样,只是恍惚的幻想。
⑫多数时候,我都能战胜这份狂想,瘪瘪地离开。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乡下人从背篓里的红布里,抓出
两把米,“哗哗”放到秤盘上,红鼻子大叔拎起来看了看,倒进身后的缸里,拿起面勺,在烧面锅里给他舀了大
大的一碗。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
⑬米是最硬的硬通货!我怎么忘了这茬儿?
鳗当即溜回家里,从米缸里抓出几把米,用手帕包了,老鼠过街一样倚着墙脚,溜回烧面摊前,感觉前后
左右,都是眼睛……
现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烧面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还
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边,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
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
⑯他的话音不重,但却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捧起那袋米像捧着一团烧红的炭,烧熟的虾米一般满
身通红羞愧而弯曲地离开。
⑰IB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
⑱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问而取。
⑲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炒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2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是以“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环境、人事,展开故事的。虽然视角有限,但孩子真切而细腻
的观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对红鼻子大叔的外貌、言行和“我”的行为都有生动的描写。少作直接的心理描写,而以言行描写来反
映人物心理是本篇的描写特点。
C.红鼻子大叔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我”的变化和成长也烘托出红鼻子
大叔的人性之美。
D.“供销社门市部”“供销社食堂”和“后来私人不许摆摊了”这些名称和叙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当时
的社会现状,笔墨很精简。
(2)关于小说语言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讲叙时用词鲜活,常常使用比喻,使通篇的语言生动凝练。而随着叙述内容的不同,语言时而深情,时
而幽默,时而庄重,又呈现出一种变化之美。
B.“两只耳朵像刚吵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与“长着一对招风耳朵”相比,前者描写更
生动传神,人物更有喜感。
C.作者用“抖搂抖搂挖出”“捋直”“小心”“眼巴巴”等词状写乡人买烧面时的动作和神态,写活了农民虽然
贫穷吝啬但无法抵御烧面诱惑时的情形。
D.当“我”看到有人用米换面时,“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作者用生动又充满童稚的语言写
活了“我”的猛然灵机一动。
(3)小说结尾说:“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烧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红鼻子大叔的那碗
煌面,又给了我们哪些营养?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小说因为篇幅有限,所以用笔极简,但本文情节动态展开从第⑪段才开始,这是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贝啰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
而无怨鹏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
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
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曲程,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
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
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
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朕尊为帝王,富有四净,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
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
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
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日:“公所奏对甚善!非公,
叶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B.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C.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D.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品秩,指官品与俸秩。庸代官员根据品级来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
C.四海,指天下,全国各地。文中与“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中“四海”同意。
D.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也可以指第一人称“我的”“我”,这一用法常表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古代帝王有所兴建,百姓对大禹和秦始皇的态度不同。太宗认为主要是因为大禹为公而秦始皇是为私。
B.太宗要求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任意骄奢可能使国家危亡。
C.帝王喜欢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是为了放纵逸乐,而百姓之所以不希望如此,是因为劳苦疲累。
D.太宗指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就会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②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5)贞观二年营建楼阁一事,公卿大臣为何再三恳请?唐太宗为何始终不答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与朋友在船上依依话别,对饮离杯,真有百事成空之感。
B.首联两句虚实结合,回忆京口,寄慨深沉,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C.颔联用互文手法,写两人当前的情况,已是大殊昔日,白发成翁了。
D.尾联希望友人妙笔点染溪山,不妨稍作迂回,登凌风亭,一访胜景。
(2)杨载有言,“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试简析本诗颈
联“转”在何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一文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极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
7H:,。
(2)《陈情表》中作者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o
(3)“桑”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它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上述对碳中和几个基本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碳中和需要聚焦,不必也不应该①
,可以多方贡献,但关键和重点必须是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从国际经验和发展潜力看,
零碳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不断凸显,呈现市场挤出化石能源的态势,化石能源的“压舱石”地位短期是存在的,
也是必要的。但其属性意味着不可能驶向可持续的未来;碳中和不仅不是经济增长阻力,而且还是高质量发展的
源动能:由于占比不高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需要中和,少许化石能源作为应急备用,因而碳移除技术②
。但是空间有限,与当前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相比,具有数量级的差异,需要发展但不必寄
予厚望;不仅碳中和在整体上不缺钱,而且还引致多重红利的释放,.因而能源领域的各种资金源流巨大,零碳能
源生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强;投资高碳具有多重风险,包括高碳锁定延滞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风险,化石能源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被市场挤出造成巨额资产闲置浪费的风险、加剧和放大能源安全的风险等;碳中和目标年
是2060,勿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进程,不必③,但需要综合谋划、有序推进,不能等,
不宜缓,抓住并放大机遇,贡献并引领全球碳中和进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上面画波浪线处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碳中和在整体上不仅不缺钱,而且还引致多重红利的释放,因而能源领域的各种资金源流巨大,零碳能源生
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强。
B.碳中和在整体上不仅不缺钱,而且还引致多重红利的释放,因而能源领域的各种资金源流巨大,零碳能源生
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强。
C.能源领域的各种资金源流巨大,零碳能源生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强,因而碳中和在整体上不仅不缺钱,而
且还引致多重红利的释放。
D.能源领域的各种资金源流巨大,零碳能源生产和终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强,因而碳中和在整体上不仅不缺钱,
而且还引致多重红利的释放。
(3)文中画横线处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不运用修辞。应该如何表达?
原句:化石能源的“压舱石”地位短期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但其属性意味着不可能驶向可持续的未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学季,各大电商平台开启了儿童图书的促销大战。由于选择多,价格优惠,网购图书成为家长的首选。
图书价格是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当前,各大线上售书平台大力促销,三折、五折乃至更低折扣不断刷新眼球。
不少家长反映,一些高折扣的书籍与线上展示的有较大差别,或是内容毫无价值的劣质图书。①家长
在儿童书籍购买上同样注重品质,平台更应关注图书质量不能仅一味地以价换量。
()。儿童图书阅读者大多是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体相对敏感,对图书材料的品历有更高的要求。一
项关于儿童图书质量的调查显示,纸张质量差是购买儿童图书的家长们反映的最大问题。止匕外。家长普遍担心劣
质的图书可能会对儿童的视力、脑部发育等造成影响。
内容把关是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的要求。对于图书类商品而言,图书的首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在某种程度
上来说,知识的价值决定了图书的价值。儿童时代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都对平台
的内容把关提出更高要求。②,网购儿童图书存在错别字较多、经典故事大幅压缩或胡乱改编等情
况。事实上,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图书时很难阅读到有关这本书的所有信息,因此,平台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
保障。
网络销售无疑给家长们带来了③,在便利的基础上,让家长们能安心购买,让儿童能安全阅读,
更是平台方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儿童图书的首要指标是材料质量
B.材料质量是儿童图书的首要指标
C.儿童图书的首要指标是身心健康
D.身心健康是儿童图书的首要指标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谦让之智斯为大智;谦让之勇斯为大勇。
——《弟子箴言•崇礼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两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年湖南省四大名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教师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义利之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课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不过其明朗化和具体化则在春秋战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遭到重大破坏,人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而忘
却社会礼法和道德义务。这种情况下,“义为利本,见利思义”的义利思想便应运而生。
作为儒学创始人的孔子对“义利之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孔子承认了“嫌贫爱富”
的人性前提。一般来说,人人皆向往富贵的生活而厌弃贫贱的生活,这种欲望具有人性的合理性。甚至孔子自己
也向往富贵的生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第二,孔子认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获得利益一定
要符合“道。即儒家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当义利冲突时,要舍利取义。因此,《论语》中说“子罕言利”。
孔子还将义利的不同取舍作为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成为君子,在行为准
则上要以“义”为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以“人民之利”为义,他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
济众”,要求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这不仅符合安邦兴国的原则,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义利之辨”上,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观,但也有一定的改
革和扭曲。孟子认为“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人心本善,追逐利益是人“不能尽其才”的表现。因此,
孟子在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了逐利的危害性。当梁惠王问他有什么利
于魏国的建议时,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去利、非利以存仁义,仁义为人性所固有,是至
高无上的原则,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当义利冲突时,自然要“去利取义”。为了义,连自身最大的利益生命都
可以舍弃掉。孟子的义利观和孔子的义利观相比较,孔孟一致认为义利之中“义”是第一位的,这对中国的君子
人格、道德修养和民族精神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孟子“舍生取义”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义重如山、义薄
云天的民族精英,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孔孟的不同之处在于,孔子承认追求利益的人性合理性,在
追求“义”至高的原则下义利调和;而孟子则从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使义利趋向对立,这给董
仲舒的“义利之辨”和宋儒的理欲之辨一定的启发,这种价值导向在历史上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宋明理学大力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同时,以陈亮、叶适等代表工商者利益的事功学派发出了反
对的声音。陈亮提出“道在物中”“因事做则”,“道”不是独立于事物之外而存在的精神本体,而是事物内在的
固有的规律,与民生日用等实事是分不开的。因此,陈亮注重做事取得的实际效果,而反对空谈“义理”。他认
为“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四肢之于安逸也,性也”,肯定了人欲就是人性。由之,追求利益
是符合人性的,也符合事功原则,关键在于人们的利欲满足要有处有辨。人欲是追求利益的人性前提,天理是追
求利益的社会制约,“利”要以“义”为指导,“义”要在“利”中显现,“义利双惠”,天理人欲可并行。
材料二:
中国传统哲学历来重视“义”对“利”的指导作用,主张义利矛盾时,舍利而取义。在对“利”的态度
上,则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义利关系也经历了义利相关、义利对立、义利双惠三个历史
阶段。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有其闪光点,也有其谬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借鉴和
发扬传统义利思想中的精华,克服和弥补其缺陷,根据时代要求,挖掘其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高度重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这对处理当前我国个人利益、集体
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义”,
而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是“利”。“利”必须符合“义”,当义利冲突时,必须舍利取义;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集体利益冲突时,当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只有这样,个人利
益和眼前利益才能实现,国家和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的“正义谋利,名道计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个人正
当利益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客观地讲,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性中的必然。“存天理,灭人欲”
是违反和压抑人性的。因此,要敢于求利、求富。但是,要敢于求利、求富绝不是“放于利而行”,而是市场主
体合理竞争、公平交易、诚实信用、遵纪守法,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有利于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的“义为利本”,甚至“正其谊不谋其利”对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
设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传统儒家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条件和行为规范,是儒
家伦理的崇高追求。他们反对唯利是图、自私堕落,提倡克己奉公、大公无私,这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相契合。
(节选自段红智,于爱英《儒家的“义利之辨”及其现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义利之辩”是随着井田制瓦解出现的哲学课题,明朗于春秋战国,可追溯到殷周时期。
B.孔子强调应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不但是安邦兴国之道,更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C.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给董仲舒的“义利之辩”和宋儒的理欲之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D.孟子否定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便义利对立,因此而产生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孟子认为仁义是人性所固有,是必须遵守和实行的至高无土的原则,所以追逐利益只是人“不能尽其才”的
表现。
B.与孟子不同,孔子认为在义利取舍时将“义”摆在第一位,这成为了君子的行为准则,也对中国的民族精神
产生了巨大影响。
C.“舍利取义”是对“义利之辩”的一种回答,也是社会伦理规范,更对处理当下的关于“义利”的现实问题
有重大意义。
D.中国传统哲学对义利关系的认识历经曲折,我们要根据时代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掘其现代价
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中同有的“义利观”的一项是C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B.“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黄宗羲《原君》)
C.“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叶适《进卷•大学》)
D.“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则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荀子•性恶》)
(4)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
(5)请根据材料一梳理“义利之辩”的发展过程。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
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论证发展过程的梳理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梳理。
【解答】(1)A.“随着井田制瓦解出现的哲学课题,明朗于春秋战国”错误。“义利之辩”出现在殷周时期,随
着井田制瓦解而具体明朗化。
B.正确。
C.“孔子和孟子的义利观”错误。原文是指孟子对“利”的看法“给董仲舒的‘义利之辩’和宋儒的理欲之辨一
定的启发”。
D.“因此而产生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冲突”错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可能会产生冲突,是客观事实,并不
是因为孟子的观点才会出现,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B。
(2)B.“与孟子不同”错误。孔孟都认为在义到取舍时将义摆在第一位,在这一点上,孔孟是一致的。
故选B。
(3)C.叶适的意思是“不能离开事物而谈论所谓超越的道德本体”,不能作为材料中“义利观”的论据。
故选C。
(4)由“首先,中国传统哲学的义利之辨高度重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这对处理当前我国个人利益、集
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
'义',而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是‘利'”可知,儒家思想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强调“义”;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中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传统“义利观”中的“义工
由“孔子以‘人民之利’为义,他强调'修己以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要求统治者'因民之利而利之',
这不仅符合安邦兴国的原则,也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中国传统哲学历来重视'义'对'利'的指导作用,主张
义利矛盾时,舍利而取义”可知,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见利思义”,即获利一定要符合“义”,当代社会
中,社会个体创造价值,创造幸福生活都要在符合“义”,也就是符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
观的基础上进行,当我们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冲突时,要舍利取义。
(5)由“‘义利之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哲学课题,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不过其明朗化和具体化则在春
秋战国”可知,殷周时期已有“义利之辩”,但模糊抽象的理解;
由“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遭到重大破坏,人们往往为追求个人利益
而忘却社会礼法和道德义务。这种情况下,'义为利本,见利思义’的义利思想便应运而生”“第一,孔子承认了
‘嫌贫爱富’的人性前提”“孔子认为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获得利益一定要符合'道',即儒家所主张的社会伦
理规范。当义利冲突时,要舍利取义”“孔子承认追求利益的人性合理性,在追求'义'至高的原则下义利调和”
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孔子的义利观,承认求利的合理性也强调义的重要性;
由“孟子在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并且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到了逐利的危害性……””而孟子则从
人性规定上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使义利趋向对立,这给董仲舒的‘义利之辨’和宋儒的理欲之辨一定的启
发,这种价值乎回仕历史上又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可知,孟子的义利观,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一直延续影响
到宋儒的理欲之辩;
由“在宋明理学大力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同时,以陈亮、叶适等代表工商者利益的事功学派发出了反对的
声音……'利'要以'义'为指导,'义'要在'利'中显现,'义利双惠',天理人欲可并行”可知,宋明时期
陈亮与叶适提倡“义利双惠”。
答案:
(1)B
(2)B
(3)C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能充分体现出儒家
思想中所主张的社会伦理规范,是传统“义利观”中的“义二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了“见利思义”,即获利
一定要符合“义”,当代社会中,社会个体创造价值,创造幸福生活都要在符合“义”,也就是符合“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当我们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冲突时,要舍利取义。
(5)殷周时期已有“义利之辩”,但模糊抽象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孔子的义利观,承认求利的
合理性也强调义的重要性;孟子的义利观,将义与利对立起来,一直延续影响到宋儒的理欲之辩;宋明时期陈亮
与叶适提倡“义利双惠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1小题,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龟市的烧面
曾颖
①距我家一里远,有条小街,叫五桂寺,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异常热闹。此地是否原有一座长着
5棵桂花树的寺庙,已不可考,乡人更喜欢叫它“乌龟市”。
②乌龟市曾有一个供销社门市部,油盐酱醋、五金百货,甚至还有些玩具和小人书,那里是我童年时最向往的地
方。但因为没有钱,只能隔着玻璃,眼巴巴地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已攒够了钱,从营业员手中接过小人书或飞行
棋……
③除了这些,我最喜欢的,就是供销社综合食堂。相比于橱窗里隔着玻璃的梦想,这里的东西更直观也更实在,
还能闻到香气,眼睛、鼻子甚至耳朵,都能“打上牙祭”。
④食堂没有菜谱,墙上一个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当日采购员买来的菜食,能做出来的无非就是回锅肉、粉蒸
肉、红烧肉、麻婆豆腐之类的。
⑤食堂门口有3个摊儿,一个卖蒸菜,一个卖烧饼,一个卖烧面,都由一个红鼻子大叔掌管著。大叔先前在城隍
庙夜市摆摊卖烧面,后来不许私人摆摊了,他便被供销社连摊儿带人招了进去,虽然收入大不如前,但风不吹雨
不淋,卖多卖少没人唠叨、也乐得清闲,虽表面上看照看的是3桩生意,但干的活儿却并不比先前单干时多。蒸
笼里常常无肉可蒸,烧饼摊儿除了冬至节前一晚会稍忙一点儿外,其他时间还算清闲。那时,搞来羊肉是件难事,
但怀旧的人家,在棒子骨汤里撒几根香菜,也要冒充一下羊肉汤过过瘾;而烧饼,却是这模仿秀中必不可少且唯
一正宗的演员。
⑥所以,红鼻子大叔主要照看的,还是他最擅长的烧面。他也因此成为我最喜欢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的地位
不亚于东门糕饼店做糖的黑鼻子大叔。
⑦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醉意。
膨胀的大鼻子挤压着两颗惺恼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醪糟的肥猫。他的头一年四季都油光程亮,两只耳朵像刚吵
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一条曾经可能是白色的灰色围腰像勒在气球上一般,绑在他一直没
停止膨胀的腰上,如同一个肚兜一只需往他怀里塞进去一条大鲤鱼,他便是个老年版的大阿福。
⑧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燎面的技术。有一个暑假,在长长的五十几天里,我几乎天天跑到食堂门口,看
他把敲得梆梆响的响皮,炸成金黄的黄叶,然后切成细条,放进翻滚的骨汤里,放面,放海带丝和萝卜丝,再往
里一大勺一大勺地放盐、味精以及英粉水,舀起来一拉成线,在空中划一道妖姨的弧,然后倒入炸好的肉丸子,
等有人来买时,用粗瓷海碗盛了,再撒上几颗青白鲜亮的葱花,热气袅袅,魅惑无比。然后满意地用勺子在锅边
敲两下勺,像是给这套完美的表演,画一个句号。
⑨烧面的售价一毛二,这虽是穷乡里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但烧面里又有酥肉又有圆子还有海带丝萝卜丝和面,
吃完了还可以饶上半碗汤,香喷喷热乎乎软绵绵地滑入久不见荤腥的肚子,那份美劲儿,就甭提了。即使再贫困
再抠门的赶场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从裤腰上解下钱袋抖搂抖搂挖出几张票子,捋直了,小心放到
案板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红鼻子大叔的一套舀面表演,两声勺响,颤巍巍端起,一喝一大口,然后长长地伸出舌
头,吐出一口热气,烫得再凶也舍不得吐。
⑩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口中丰茂的水分,捏捏空空的口袋,或把摊子前随意一个中老年妇女,
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喝下碗中剩下的一小
口汤……
⑪这跟砸图书馆柜台的玻璃一样,只是恍惚的幻想。
⑫多数时候,我都能战胜这份狂想,瘪瘪地离开。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乡下人从背篓里的红布里,抓出两把
米,“哗哗”放到秤盘上,红鼻子大叔拎起来看了看,倒进身后的缸里,拿起面勺,在炒面锅里给他舀了大大的
一碗。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
⑬米是最硬的硬通货!我怎么忘了这茬儿?
⑭我当即溜回家里,从米缸里抓出几把米,用手帕包了,老鼠过街一样倚着墙脚,溜回烧面摊前,感觉前后左右,
都是眼睛……
⑮红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烧面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还意犹
未尽地舔了舔碗边,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挑土,
败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
⑯他的话音不重,但却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捧起那袋米像捧着一团烧红的炭,烧熟的虾米一般满身通
红羞愧而弯曲地离开。
⑰!K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
⑱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问而取。
⑲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烧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2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小说是以“我”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环境、人事,展开故事的。虽然视角有限,但孩子真切而细腻
的观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对红鼻子大叔的外貌、言行和“我”的行为都有生动的描写。少作直接的心理描写,而以言行描写来反
映人物心理是本篇的描写特点。
C.红鼻子大叔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他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旨;“我”的变化和成长也烘托出红鼻子
大叔的人性之美。
D.“供销社门市部”“供销社食堂”和“后来私人不许摆摊了”这些名称和叙述,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当时
的社会现状,笔墨很精简。
(2)关于小说语言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讲叙时用词鲜活,常常使用比喻,使通篇的语言生动凝练。而随着叙述内容的不同,语言时而深情,时
而幽默,时而庄重,又呈现出一种变化之美。
B.“两只耳朵像刚吵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与“长着一对招风耳朵”相比,前者描写更
生动传神,人物更有喜感。
C.作者用“抖搂抖搂挖出”“捋直”“小心”“眼巴巴”等词状写乡人买烧面时的动作和神态,写活了农民虽然
贫穷吝啬但无法抵御烧面诱惑时的情形。
D.当“我”看到有人用米换面时,“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作者用生动又充满童稚的语言写
活了“我”的猛然灵机一动。
(3)小说结尾说:“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烧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红鼻子大叔的那碗
烧面,又给了我们哪些营养?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小小说因为篇幅有限,所以用笔极简,但本文情节动态展开从第⑪段才开始,这是为什么?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
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语言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
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设置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小说中有多处对“我”的心理描写。如“或把摊子前随意一个中老年妇女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
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饮尽碗中剩下的一小口汤……”又如“老鼠
过街一样依着墙脚,溜回烧面摊子前,感觉前后左右,都是眼睛”。
故选B。
(2)C.“吝啬”错。“抖楼抖搂挖出”是因为收得紧,“捋直”“小心”是爱惜钱和尊重红鼻子大叔的劳动,“眼
巴巴”是等待烧面时的专注和急切。
故选C。
(3)结合“红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烧面给我”可知,红鼻子大叔
发现“我”从家里偷米后,并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让“我”免费吃了烧面,它教育我们对待一个孩子,包
容他的弱点,呵护他的自尊;
结合“红鼻子大叔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挑十,败
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可知红鼻子大叔让“我”免费吃了炒面后,又把米还给“我”,用
俗语对“我”进行了委婉的教育,它教会我们要用适当的言行,去唤醒一个孩子的良知。
结合“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
不问而取”可知,它教会我自律,“我”在红鼻子大叔的教育下,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以管住自己的嘴,要控制
住自己的欲望,要防止因小错误不断发展而酿成大错误等道理,大叔的教诲令“我”受益终生。
因此“这也许是五桂寺上那碗烧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大叔通过这碗面,给我们的也是精神
上的营养。
(4)首先梳理⑪段之前的情节结构:第①段作者从“乌龟市”这一地名起笔,第②③④段依次介绍“此地”“此
门市部”“此食堂”;第⑤段接着顺笔引出“次会面摊”和红鼻子大叔,然后第⑦⑧段“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
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醉意”“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
烧面的技术”集中笔墨,描写大叔“精彩”的外貌和“更精彩”的做面技术;第⑨段“即使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
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再写过路农民对炒面的普遍喜爱,最后第⑩段“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
口中丰茂的水分……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
喝下碗中剩下的一小口汤……”写“我”对一碗烧面的神往。
分析可知,⑪段以前的内容主要表现故事发生的年代物质贫穷馈乏的状况,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燎面的鲜美无比,
给人的无比诱惑,以及“我”对炒面的垂涎和神往。而下文开始写“我”禁不住诱惑,偷拿家里的米换美味的烧
面吃,红鼻子大叔的那碗烧面给“我”上了一堂成长课。可见,从开篇到第⑪段,是主要情节开始前必要的交代
和铺垫,没有这些铺垫,后文情节显得突兀,缺少打动人的力量,人物形象也不会如此生动和鲜明。
答案:
(1)B
(2)C
(3)大叔通过这碗面,给我们的也是精神上的营养。①“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它教会我们自律,抵御声
色味等等感官上的诱惑;②大叔“没什么反应……舀了一大碗燎面给我”,它教育我们善待一个孩子,解他的欲
求,包容他的弱点,呵护他的自尊。③它教会我们要用适当的言行,去唤醒一个孩子的良知,让他自觉矫正行为
上的偏差,健康成长。
(4)从开篇到第⑪段,是主要情节开始前必要的交代和铺垫:作者从“乌龟市”这一地名起笔,依次介绍“此
地”“此门市部”“此食堂”;接着顺笔引出“烧面摊”和红鼻子大叔,然后集中笔墨,描写大叔“精彩”的外貌
和“更精彩”的做面技术;再写过路农民对烧面的普遍喜爱,最后写“我”对碗燎面的神往。可见,这部分内容
既再现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物质贫穷馈乏的状况,又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烧面的鲜美无比。它使后文展开的动态故
事合情合理,感人肺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贝啰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
而无怨鹏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
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
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曲巷,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
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
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
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朕尊为帝王,富有四净,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
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
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
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
叶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B.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C.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D.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B.品秩,指官品与俸秩。庸代官员根据品级来发放俸禄,以九品区分职级,作为发给俸禄的标准。
C.四海,指天下,全国各地。文中与“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中“四海”同意。
D.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也可以指第一人称“我的”“我”,这一用法常表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同为古代帝王有所兴建,百姓对大禹和秦始皇的态度不同。太宗认为主要是因为大禹为公而秦始皇是为私。
B.太宗要求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任意骄奢可能使国家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编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至2030年花色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滑叉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开开股合同范例
- 基坑支护劳务合同范例
- 房子维护合同范例
- 陕西师范大学《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聚酯工业长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机械设备保修合同范例
- 商铺代收快递合同范例
-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标准
- 广东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试题
- 文件分发、回收记录表
- 抖音直播电商swot分析论文
- 2021反有组织犯罪法ppt
- 中职生家访记录内容
- Q∕GDW 10250-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规程
- 客运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培训(57页)
- 新概念 二 Lesson 75 SOS
- 吹风机成品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指引
- 固定资产情况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