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虎门销烟》教学设计《虎门销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十四个生字,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鸦片销毁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电影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电影《林则徐》片段。
2、谈观后感,自然导入。
师:作为一名中国人,这部电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恒久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论。)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苦痛,是谁敢在当时自告奋勇,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师生齐说)林则徐,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宏大的禁烟英雄,学习《虎门销烟》。
了解当时的背景,必定会激起学生们内心无比的激愤之情。
激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留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相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词语。
(老师要留意巡察,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
4、全班沟通。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6、说说文章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一件什么事。
有意识的告知学生要把工具书带进课堂,培育学生遇事自己解决的实力。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力。
学生参加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整体感知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想象画面激发情感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细致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重要词句来谈读懂的内容。学生可能说到的有:
1、林则徐禁烟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支持。
重点如下:
(1)、当群众知道虎门销烟的消息后,人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留意“笑嘻嘻”“兴奋”“大声地喊”以及“三个不怕”,想像当时的场面。)
这些语言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观看销烟的人数之多。(留意“人流如潮”)
(3)、销烟过程中民工干劲十足。(抓住民工的动作,并体会表示依次的词语的用法)
人们面对销烟场景所产生的感慨。理解“今日,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反问句)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动着。”
激励学生想象当时销烟时的场景,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林则徐禁烟很坚决。
重点如下:
(1)、林则徐高坐台上。(留意从两个“不管”和一个“都”中去体会。)
(2)、林则徐对外商说的一番话。(理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林则徐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
3、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提问:林则徐为什么要禁烟?(留意理解“东亚病夫”和三个“多少”的含义;人们受鸦片残害之大。)
林则徐销烟有什么意义?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的故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实力。
学生各抒己见,抒发自己特性化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体会总分的段落结构。
体会中国人对鸦片的痛恨之情。
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体会销毁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学生通过想象更能够近一步的理解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不仅熬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实力,更激起了学生对祖国的酷爱。
有重点的指导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熟读成诵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慧了,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下面就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试着背给你的小伙伴听。
学生从读到感悟,再到背,是一个情感不断提升的过程。激励学生熟读成诵,也是在无形中教给孩子一个好的读书方法,让孩子终生受益。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记忆生字说话练习
1、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辨别生字。
2、学生自己找窍门,然后小组内沟通。
3、老师要特殊强调“妻、历、督”的写法。
4、指导学生用“首先……然后……再……”说一段话。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参加的主动性高。
培育学生表达实力,体会表示依次的词语的用法。
(二)拓展延长课外积累
师: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许多赞誉的政治家,闻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多读一些介绍林则徐的文章,信任大家的收获会更大。
为学生供应参考材料,利于学生针对性的学习。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2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务,中国社会以此为分水岭,结束了泱泱大国的天朝梦,逐步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起先了最黑暗的历史进程。这段历史进程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恒久的痛,但在这段进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则成了现代中国人的珍贵财宝。
学习《虎门销烟》,最为重要是通过感受、体会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务中的人物情感、行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化呢?明显,空喊口号、空有热忱、空去景仰都不是爱国主义教化,真正的爱国主义教化应是使学生通过对这一历史事务思索:今日,我们要怎么做才最有益于咱们这个国家。因此,在教学中,我留意引入大量的历史资料与现代事务,结合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情感内涵的把握,努力使学生明白真正的爱国须要我们认清自己,踏实努力,避开历史悲剧的重演。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详细的教学中,其策略为以读激情、以读促思、以读促写,做到内化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工具性和其承载的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
1、以读激情。如第四、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通过有效地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课文第五自然段,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虎门销烟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一层层激发学生情感,如你的朗读似潺潺溪水,你的朗读似奔腾江河,你的朗读似咆哮大海,最终促进了学生情感的爆发,真实地体会销烟之壮——壮我民心,壮我国威。又如课文第四自然段,细腻地描绘了老百姓在销烟后的激烈喜悦之情,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百姓的喜悦之情,我引入鸦片对人体、对民众损害的资料,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做到了读有味、读有情、读有思。
2、以读促思。这一教学策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读,二是对补充文本的读,我认为其次种读如能建构在第一种读的基础上,将是相得益彰,互有裨益的,而非是所谓的脱离文本,主次不分。下面谈对文本的读。以其次自然段的教学为例,课文具体地描述了销烟时来的各种人等,且每一人等皆以自己独有面目出现,这就特别值得引发学生思索: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面目。如百姓为何闻讯赶来,官员何以身着朝服,外国商人何以面对中国百姓?这些问题的思索,必定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化,进而体会虎门销烟的`非凡意义。再谈对补充文本的读。我们须要承认的是,思索须要翅膀,语文阅读的思索更须要翅膀,翅膀在何处?——老师补充的恰当的课外文本。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需替学生接好翱翔的翅膀。本课教学末,当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百姓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欢欣鼓舞、向往将来的时候,我适时引入虎门销烟后的诸多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思索,明白我们今日纪念虎门销烟,是要牢记历史,感怀先贤,更是激发壮志,为国努力,避开悲剧重演。
3、以读促写。语文学习的最干脆目的便是学习语言,会读会说会写。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学会表达。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说说课文的内容,然后读书想想课文是怎么把事情说清晰的,进而学习并驾驭课文的表达方法,再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做到了按部就班,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明显。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相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三、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林则徐以刚好代背景。
1、了解时代背景以及林则徐事迹。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熟读课文,老师正音。
二、学习驾驭本课生字词。
1、老师指导本课重点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饰忽然宏大壮举
2、练习写字。
三、学习一、六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写字。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索
你们知道伊拉克和美国的斗争吗?谁能说说美国为什么那么简单就攻占了整个伊拉克并且活捉了他们的总统萨达姆呢?(板书:实力虎门销烟)
二、读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把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的意义都都说清晰
(老师板书:宏大壮举)
三、学习其次自然段
老师过渡:
历史的车轮划过一百零一六十七载,今日我们只能借助影片,去虎门感受这一宏大壮举,回味那激烈人心的一幕。
1、老师播放影片。引导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看到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多的词来。
3、学生自由读课文其次自然段并汇报。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水泄不通”,并拓展“人山人海”“人流如潮”等描写人多的词语,突出语言文字训练。
4、都有哪些人来了?
1)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多的感觉来。从“身着朝服”,你体会到了什么?
2)假如你是“外国商人”,面对虎门销烟,你会怎样想?
5、外国商人是如此厉害,咱中国老百姓怕不怕?相机理解“彩旗林立”。
6、林则徐怕吗?读出文中的话来回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读句子,指导读。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起先了。
2、读第三自然段后半部分,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主要讲什么?(听读)
3、学生汇报,试着在头脑里中形成清楚形象的“销烟图”,并说一说。
4、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怎么说的?
老师小结:第三节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详细,更加有条理。我们看大屏幕,把这段话记住了。
大屏幕显示:(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只见一群群,先再然后。”
5、用“先……再……然后”说话。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老师过渡:告知老师,销烟就一天吗?就这么一点鸦片吗?学生回答。老师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潺潺的溪流到奔腾的江河再到咆哮的大海,一步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2、老百姓有什么反应呢?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3、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指导。
学生个别读——学生评价——评价学生读——出示资料激发感情——学生再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4、虎门销烟至此结束了,它销去的仅仅是害人的鸦片吗?
5、学生自由谈,老师引读最终一段,体会“壮”。
1)学生快速通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能体现“壮”。
2)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化感受“壮”。
6、老百姓对鸦片销毁后的生活有什么期盼呢?假如你是孩子,你对将来有怎样的向往?假如你是母亲,你对将来有什么有什么期盼?自由说说。
7、引入鸦片斗争等资料,引发学生思索。
8、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事与愿违的结局呢?我们今日学习和继承先辈们爱国精神,可以做些什么?
9、老师激情总结,引读最终一句。
板书:我们中国人是不行欺侮的。
是啊,只有踏实努力,不断增加实力,我们才能义正词严地告知全世界(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行欺侮的。
也只有这样,全世界才会明白(引读)——我们中国人是不行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历史意义。
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走进虎门销烟现场,感受老百姓激烈的心情,了解虎门销烟的宏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媒体:自制《虎门销烟》课件(文字、图片、声像),老师运用电脑等现代教学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虽已到了中年段的末期,但由于生活的年头与虎门销烟事务相隔久远,因此,对鸦片给当时中国造成的危害不甚了解,所以对老百姓当时的欢呼雀跃、销烟的历史意义也没有干脆的感受,这些客观状况造成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到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在虎门寨销毁了二百多万斤鸦片。
2、这节课,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跨越时空,去销烟现场看一看那值得纪念的一幕。
二、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课文。再次阅读,你们又有哪些疑问呢?请在书中做个记号。
(一)质疑
(是怎么销烟的?为什么采纳盐巴、石灰销毁鸦片的方法?老百姓为什么那么兴奋?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
(二)沟通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销烟的?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
(1)通过这句的介绍,你能说说销烟有哪几个步骤吗?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有3个步骤
(3)为什么采纳这样的方法?
2、害人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观看的老百姓特别激烈,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
追问:成千上万的人大声叫喊、大声欢呼,此情此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望见?
3、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觉得这销烟现场像过节一样呢?读一读。
4、千上万的老百姓为什么那样的激烈、兴奋,?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给鸦片害惨了。那时侯,鸦片犹如一个恶魔,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很多中国人沉迷于鸦片中,中毒上瘾。)
请看下面一组真实的照片:(出示历史照片)
虽然,他们的面容不一,却有着一样瘦弱的身体,为什么?因为鸦片!鸦片使得他们不思劳作,鸦片使得他们败尽家业!
大片的田地荒芜,大量的白银外流。多少老百姓在苦痛地.挣扎,又有多少年轻的妻子泪眼相伴!
最可怕的是:当时的军队中,很多士兵手拿两杆枪,一杆是作为武器的枪,锈迹斑斑;另一杆就是烟枪,油光锃亮。当时的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
现在,深受其害的老百姓望见鸦片被销毁,怎能不激烈不兴奋?!
他们会激烈地叫什么?喊什么?
谁再读读第四节?
让我们走近些,再看看这激烈人心的一刻。(看录像)
5、目睹这壮举的除了有受到鸦片残害的中国人,还有应邀前来的外国商人。林则徐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呢?
(看看中国人销烟的决心,警告)
那,外国商人看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如第6节所说的,他们的嚣张气焰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据史料记载,销烟前,外国商人根本不信任林则徐会把鸦片全部销毁。此时,亲眼目睹销烟过程的外国商人在沮丧之余,也不得不佩服林则徐。当时,就有外国商人向林则徐脱帽致敬。(出示史料照片)
6、你能勾画一下心目中林则徐的形象吗?(看图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依次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老师简洁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老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索: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索题学生沟通。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其次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知我们什么?
(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自读课文其次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沟通。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壮丽的场面。
(3)探讨:
①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说明禁烟大快人心)
②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说明政府禁烟决心很大)
③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到场观看?(让外国人看看中国人民的威严)
(4)齐读课文。
3、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1)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画出课文中详细写怎样销烟的。依据出先……再……然后……的依次。
(3)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体会销烟的巨大成果。
(4)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礼炮轰鸣”“群情沸腾”“成千上万”“激烈得跳啊,叫啊”“响彻”等词句的理解,想像当时欢场雷动的场面,体会到虎门销烟得民心,顺民意。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沉重地打击”“不行欺侮”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3、回读第一自然段,你现在明不明白为什么说“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呢?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销烟的成果及意义来说一说。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第5题齐读文中销烟经过的章节,留意动词的运用。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留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外完成。
五、布置作业。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依次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教学难点:
在感悟中培育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生气!)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宏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思索: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宏大壮举。(板书)
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概盛大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探讨,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
2、生沟通、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务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饰得格外壮美。(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美,示意今日这里气氛特殊。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敞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非常关切,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丽;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起先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丽、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剧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白中国人民禁烟的坚毅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务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依次?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日,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兴奋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终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气概。)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激昂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宏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行欺侮的!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另有3个多音字要驾驭,理解并熟记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用表示依次的词语“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想象,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2、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学习林则徐坚决抵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学生通过相识鸦片的危害,激发学生远离毒品的思想。
课前打算:
学生查找一些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一些关于鸦片的资料,还有鸦片斗争时期中国的现实状况,你情愿与大家一起交谈吗?
学生对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可以畅所欲言地与同学们进行沟通。
二、初步感知
师:的确,外来的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是灾难,是苦痛,谁敢在当时自告奋勇,救人们于水火之中,这个人的名字就是林则徐,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宏大的禁烟英雄的事迹。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出本课14个要求认读的生字,留意文中的三个多音字,遇到不相识的通过查字典解决。边读边留意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互助识字。(老师要留意巡察,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
小组内相互拼读生字,解决不懂的词语。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解决。
3、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师:生字都相识了,课文也读得流利了,再细致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学生汇报:
林则徐销烟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课外资料来谈。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不仅在当时给帝国主义以重创,震惊了世界,而且在人类禁毒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师:当你了解了虎门销烟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朗读的重点应放在三和五自然段上,因为这两段充分的体现了林则徐销烟的决心和销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喜悦。
师:下面我们再仔细的读一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你的好挚友,假如你能背过来那就更好了。
学生选择性的读,并试着背诵。
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选择段落读一读或背一背。
四、书写生字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驾驭,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相识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培育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宏大意义。
试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打算:
《鸦片斗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支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驾驭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打算:观看《鸦片斗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恒久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子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相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驾驭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饰忽然宏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说明词义,了解词语驾驭状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8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随着课文的描述回到一百零一多年前,感受虎门销烟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务?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个或一句话来说明。
过渡:课文说虎门销烟是“壮举”,那么“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请看大屏幕)这个宏大、有气魄的举动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严。
2.下面请同学们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是一个壮举,用“—”画出来,并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体会?
3.学习一~三自然段。
(1)谁能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壮举。
(2)学生汇报沟通。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个壮举。
a.你体会到了什么?
b.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
过渡:可以看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真是大快人心。
③文中还有两个词说明人多,看谁找到了。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喧闹、壮丽,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那么销毁鸦片时的场面又是怎样壮丽的呢?谁找到了给大家读一读。
(2)是用什么方法销烟的,分几个步骤呢?
(3)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几步的先后依次。
(4)你能用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5)那么老百姓的反映怎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激烈、兴奋)
(6)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播放视频)
5.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怎样?从他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威严扫地、狼狈)
三.加深感悟
1.师引读: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的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让我们齐读最终一个自然段。
2.放下书,我们来观赏几张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3.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数据。(观看课件)
4.让我们再次齐读最终一自然段。
5.读完后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四.总结。
虎门销烟这件事被称为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恒久记住1839年的6月3日。恒久记住一个人物——林则徐。
板书:
虎门销烟长中国人志气
壮举
灭外国侵略者的威严
五.自我反思:
《虎门销烟》一课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宏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化的好教材。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心情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丽,让学生自己读了其次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丽,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觉“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师类之护师(初级)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教师培训:校园安全
- 第 4 单元评估检测题(B卷)(单元测试)(无答案)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中国乙丙共聚物市场发展状况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5-2031年
- 北师大定积分高中知识
- 天然气知识培训课件
- 固定资产管理课件
- 小学语文优教课件
- 电力安规考试题及答案
- 教练班钢管考试题及答案
- a320飞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分析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高职配套教学课件
- 【课件】第3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英语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Unit6优质课课件1
- 误吸的护理应急预案
- 小件物品寄存和随车托运登记表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手压式手电筒设计(棘轮机构及电路设计)
- 基础降水井封井方案
- 产品被预警、召回、索赔、退货及顾客投诉管理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