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与妻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设想:
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其次,理解文中林觉民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本课教学思想的特色,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情感。课文中林觉民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妻子与国家,任何一方都不忍舍弃。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直面这一两难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对激发学生的使命意识、爱国情感和由家至国的责任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
教学难点
两个爱如何统一。
突破口:理出文章中体现思想情感脉络的关键句;剖析第二、四段中的说理。因为在这节中,作者在深爱妻子的基础上,把情感推广升华,延伸到天下更多的夫妻感情,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将个人之爱升华到家国之爱,
计划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二、背景和资料
1、九十年前,中国也有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引出林觉民——《与妻书》2、资料介绍: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林觉民。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福建闽侯人。1907年自费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家乡,约集革命同志,参加广州起义。4月24日《绝笔书》,表示为“光复神州,重兴祖国"而献身的决心。27日起义发动时,随黄兴攻两广总督署,受伤被俘,从容就义。译著有《六国比较宪法论》、《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
3、朗读全文。解答文字疑难。
三、研习课文:
《与妻书》解题:“与妻书”即丈夫给妻子的书信,丈夫给妻子写家书本属寻常,然而无数家书在历史长河中寂然,此信却穿透了百年的时光,至今读之,仍令人无不动容,以至泫然涕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封信?林觉民在信中到底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请概括文中林觉民的情感(语言要简洁,动笔写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小组交流后发言)
明确:
1、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2、为天下人谋永福(以天下人为念之大情怀)
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问题一:林觉民是如何表达对妻的至爱之情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品读,分角度概括,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
明确:1、直抒胸臆;2、回忆往事;3、嘱托身后。
泪墨齐下,字字泣血,皆出肝胆肺腑。时时处处吐露着对妻子的无限眷恋和不舍,按理,这不舍应当是离开的牵绊,然而林觉民却说:“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问题二:如何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品读,小组交流讨论后发言)
明确:一颗仁爱、博爱之心,无私,宁牺牲自己为天下人的心。
难点:第4段“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像战斗檄文(排比手法),一颗愤慨揭露当时政府社会黑暗现实、深切同情人民疾苦之心宛然可见,这颗心纯洁到为天下人牺牲己之所有;这颗心高尚到为民族命运慨然赴死;这颗心令敌人也肃然起敬。
在杜鹃啼血的三月,林觉民手持步枪,腰缠炸药,在枪林弹雨中攻入总督府,重伤被俘,受审时,面对林觉民逼人的英气,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对身边的人说:“惜哉!此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
一封与妻书,九曲回肠,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如何不丈夫。一封与妻书,儿女情长、英雄气壮,英雄之气、儿女之情,两者交相辉映,时隔百年,读之依然令人落泪心恸。
问题三:请想一想,世殊事异,时过境迁,为什么今天《与妻书》仍然能将我们感动?(思考,动笔写出自己的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发言)
林觉民对妻子至爱情深和他革命者的高尚情怀,典故的引用、化用,反复、排比等修辞的运用,林觉民的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都是其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剖肝沥胆,皆自肺腑汹涌而出的真情。《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让我们想起前些日子学过的《小狗包弟》,谢冕推荐此文时说:“文字十分平实,内容却震撼人心。”巴金一部《随想录》皆源出一个字——“真"。
刘勰《文心雕龙》“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所以,今天想告诉同学们的是——“真情为文"。
至精至诚乃能至真,至真才能动人,文辞是情感的附丽,有了真情,优美的文辞才能熠熠生辉,跨越时空的距离,跨越百年、千年乃至万年,而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上。
四.补充拓展: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现在福建省福州市)人。他的父亲在当地中学堂任国文和图画教师。林觉民1900年进入福建高等学堂,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年轻时代就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思想先进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曾动员自己的妹妹、嫂嫂和妻子到女子师范学堂读书。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学习,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还写了《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论文和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起义响应。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于是他改变计划,回到福州,召集在福州的同盟会会员十余人,筹办军火,在福州西郊西禅寺制造炸药。为了避开清政府的耳目,原计划叫自己妻子陈意映装扮孀妇,以出殡的形式,把炸药装在棺木里,运往广州。但是陈意映已怀孕八个月,难以长途跋涉。后来只好由方声洞的妹妹方声璧等人化装掩护,秘密到达广州。那已是4月27日,他们立即投入起义。林觉民率领敢死队冲入两广总督衙门后堂,发现总督张鸣岐已逃走,就愤然点了一把火,在退出东门时,同迎面冲来的大队清兵遭遇,血战中,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在清朝官吏审讯时,林觉民康慨陈词,纵论世界大势和献身革命的道理,怒斥清廷的昏庸反动,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五.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民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满清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认真总结了过去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选八
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缺乏广泛的响应与支持,又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支,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人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上百名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岗,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六.基础障碍扫除
1.展示加点字(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配上拼音)
意映卿卿如晤(wù)_几家能彀(gòu)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jīn)嗟夫(jiē)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bàng)使之肖吾(xiào)
2.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范读旨在以教师的美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吟诵涵泳,体味文中的儿女情长和革命豪情。
3.朗读质疑
(1)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停顿恰当。
(2)质疑活动
策略: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解决的,举手质疑。
4.讨论交流
(1)落实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意义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____完毕
②适冬之望日前后______恰好
③吾之逃家复归,汝泣告我_____请求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_能承受
⑤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_____确实,的确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______怀孕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自身
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_____信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_____写
⑧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_____代词,他
吾亦望其言是实______代词,那
独善其身__________代词,自己
汝其勿悲__________副词,表示期望
(2)了解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②瓜分之日可以死
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切瓜一样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敬爱"和“爱护”;后一个“老"与“幼”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解释为“老人"和“小孩”。
④汝幸而偶我
名词活用为动词,嫁给
⑤当尽吾意为幸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3)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体察句子的语气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敬爱自己的老人,要扩大到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要扩大到爱护别人的小孩。
②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在我之前死。”
③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这就是我敢于(为天下人)去死而不顾你的原因。
5.诵读设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恐汝不察吾衷",“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请问作者的“吾衷"是什么又是怎样言衷的
(3)诵读策略:指导同学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诵读中思考上述两个问题,从原文中找到回答的依据。
6.讨论活动
(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为什么要悲呢“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为什么要诉“吾衷"“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这两个为什么就引出了全文的主旨——“忍悲为汝言吾衷”。那么“吾衷"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自然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①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③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④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汝清静过日而已。”
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情说得真切,理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得感人。
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①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恐日日为吾担忧"。
②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这样就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览场地设备租赁合同(14篇)
-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微机原理与应用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种子质量检验理论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民族大学《用户研究与体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竞技武术套路5》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辽宁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色谱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信息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课程标准解析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
- 公司办公室5S管理规定(实用含图片)
- (完整版)餐饮员工入职登记表
- 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图片讲解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 2022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咳嗽与咳痰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应用题100题
-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材料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 重庆铁塔公司配套设备安装施工服务技术规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