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1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2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3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4页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授课教师:2024-01-31《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目录CONTENCT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意义情感体验与共鸣点挖掘跨文化对比与中外文学交流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及拓展延伸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生平主要成就鲁迅生平及主要成就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其中《呐喊》、《彷徨》等小说集以及大量杂文作品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犀利的社会批判著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时代背景鲁迅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封建帝制的崩溃、新文化的兴起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时代因素都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学氛围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崭露头角。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活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时代背景与文学氛围作者简介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朴实、自然、真挚的情感表达著称,深受读者喜爱。创作背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精神,表达了对鲁迅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诗中也寄寓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忧虑。作者臧克家简介及创作背景02文本解读与赏析结构明晰风格独特情感深沉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将“有的人”分为两类,分别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现代白话文为基础,融入古典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形成独特的诗风。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鲁迅的敬仰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歌整体结构与风格特点80%80%100%意象运用及象征意义探讨通过这一意象的反复出现,对比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诗歌中的“活”与“死”并非指生理状态,而是象征着精神的永生与堕落。如“野草”、“春风”等,均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有的人”意象“活”与“死”的象征其他意象01020304对比手法排比句式反复吟唱讽刺与挖苦语言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分析部分诗句的反复出现,形成回环往复的美感,加深读者的印象和理解。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诗歌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将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劣进行对比,突出主题。诗歌中对某些人和现象的讽刺与挖苦,既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愤怒,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03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意义

对鲁迅精神遗产传承与发扬弘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诗歌传达出对鲁迅爱国情怀的崇敬和继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传承鲁迅的批判精神学习鲁迅敢于直面社会黑暗、勇于批判时弊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发扬鲁迅的人文关怀秉承鲁迅关注人性、关注民生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人文关怀精神。揭露社会黑暗面批判封建残余思想呼唤社会变革对社会现实批判意识体现针对封建残余思想进行批判,呼吁学生摒弃陈腐观念,树立科学、进步的思想观念。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呼唤社会变革和进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变革精神。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残酷现实,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03追求真善美在探讨人性善恶和生死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01探讨人性善恶诗歌通过对人性善恶的描绘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复杂性。02反思生死观念通过对生死观念的探讨,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对人性善恶、生死观念思考04情感体验与共鸣点挖掘通过诗歌中对鲁迅形象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从而引发自己的共鸣。对鲁迅的敬仰与怀念诗歌中提到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等语句,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反思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读者能够在诗歌中找到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探索,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探索读者情感共鸣点分析感受诗歌的韵律与节奏01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氛围。想象与联想02根据诗歌中的描绘,想象鲁迅的形象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联想自己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情感沉浸与体验03将自己置身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之中,深入体验作者对于鲁迅的敬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等复杂情感。情感体验过程描述123将诗歌中描绘的不同人物形象进行对比,深入理解作者对于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判和态度。通过对比加深理解将诗歌置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中进行解读,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通过诗歌的启示,探讨自己对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追求,实现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提升。探讨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情感升华途径探讨05跨文化对比与中外文学交流题材选择中国纪念性文学多关注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等,而西方则更偏向于个人经历、情感表达等。表达方式中国作品注重抒情和叙事相结合,西方则更注重心理描写和哲学思考。价值取向中国作品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西方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中外纪念性文学作品比较鲁迅被塑造为文化巨人、民族魂,关注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具有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东方视角鲁迅被视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受到国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西方视角东方视角下鲁迅形象更加高大、神圣,西方视角下则更加客观、多元。形象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鲁迅形象塑造差异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将鲁迅作品和思想传播到更广泛的国际读者群体中。促进文化传播拓展研究领域弘扬鲁迅精神跨文化交流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弘扬鲁迅精神,推动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正义、自由等普世价值的追求。030201跨文化交流在传承鲁迅精神中作用06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设计通过讲述鲁迅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创设背景情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与鲁迅精神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扮演鲁迅或其他相关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对课文理解。融入角色情境情境导入法应用示例小组合作探究法实施步骤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探究问题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成果展示各小组将探究成果进行展示,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照片、手稿、视频等资料,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教学资源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鲁迅的精神风貌。强化感官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优势分析07课堂互动环节及拓展延伸开放性问题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适时追问与点拨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追问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问题本质,拓展思维深度。针对性问题设计结合课文内容,设计针对鲁迅思想、作品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问互动策略制定学生个人展示鼓励学生以个人形式展示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独特见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课堂辩论或演讲组织课堂辩论或演讲活动,让学生就鲁迅及其作品的相关话题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展示交流机会提供课后作业设计根据课堂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