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汇编:《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附例题+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汇编:《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附例题+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汇编:《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附例题+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汇编:《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附例题+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汇编:《资治通鉴》《梦溪笔谈》(附例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篇

二十三、《资治通鉴》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

山西)流水乡人。故又称"流水先生"。宝元二年(1039)进士,历签书苏州判官、

馆阁校勘、同知谏院等。神宗即位,为翰林学士,以反对王安石变法,乃求外任。熙宁

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后改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余年,编修《资治通鉴》。

元丰七年(1084)书成,迁资政殿学士。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进尚书左仆射,

主持朝政,尽废新法。不久病逝,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文多史著及章奏书状。巨

著《资治通鉴》不仅于史料"网罗宏富",而且构思精密,语言简洁洗练,"叙之井井,

不漏不烦"(李慈铭《越缉堂读书记》);既对历史作客观记载,亦不乏文学情采。其

中“赤壁之战""沈水之战""李想雪夜入蔡州”等章节,犹为世所传诵。其他如《谏

院题名记》《乞罢陕西义勇札子》《陈三德上殿札子》等,内容充实,感情执着强烈。

《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文"虽不以词章为重,论其气象亦包括诸家,凌跨一代"。其诗

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雨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亦清

新疏淡。论诗专著《续诗话》,品第诸诗极精密,有独到之处。著述宏富,除主编《资

治通鉴》二九四卷外,其他主要有《稽古录》二十卷、《流水纪闻》十六卷、《温国文

正司马公文集》八十卷等传世。生平事迹见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司马温公神道碑》

《宋史》卷三三六。明司马露、马峦编有《司马温公年谱》六卷,清顾栋高编有《司马

温公年谱》八卷、《遗事》一卷。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

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记事上

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

后共1362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

价。书名用"资治通鉴",是表明编撰的目的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提醒后世的

统治者要以历史的得失为借鉴,更好地加强对国家的统治管理。其中如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观水之战、淮西之战等许多篇章,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史学佳作。下面是一些经典

篇章的介绍。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讲述的是东汉献

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至次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之赤壁(长江南岸,今

湖北蒲圻西北)地区,大败曹操水军的著名战略性决战。

曹操以强大的兵势,不战而使刘琮投降,企图顺江东下,一举而并江东。但他对孙

权的实力估计过低,对孙、刘联盟给自己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因而产生了骄傲轻敌的

情绪。在孙、刘方面,军事力量虽远不及曹操,但双方都有远见卓识的决策人物,如诸

葛亮、鲁肃、周瑜,都力主抗操。在强敌面前,周瑜、黄盖等人也能知己知彼,以己之

长制敌之短,充分发挥了南军擅长水战的优点,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情绪,采用诈降、

火攻,一举袭破操军。

《资治通鉴》在记载这一战役时,采用了独特的叙述视角,不是从正面去描写战争

的具体状况,而是抓住了决定这一战争胜败的关键点去分析透视,将鲁肃如何与孙权定

计、吴蜀如何定交、诸葛亮如何智激孙权等事一一道来,于末尾再才交代战争的结果。

沈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国主苻坚下诏大举伐晋,在全国征兵。八月,苻坚

从长安启程,秦军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从各地一齐

向南进发。这时的苻坚非常骄傲,出发前连东晋皇帝、宰相俘虏后的官号、公馆都准备

好了。

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率水陆军共八万余人迎战。苻坚听说晋军攻到,便与苻融登上

寿春城观看形势,见晋军部伍严整,又望八公山(安徽寿春北)上的草木,以为皆是晋

兵,不免有些惊恐。谢玄派人要求苻坚把阵地后移,以便晋军渡过;肥水决战,苻坚企图

在晋军半渡时发动突然袭击,便挥军后撤。不料队伍因此大乱,又有人在阵后连呼苻坚

败了,于是秦军一退不可复止。晋军乘胜追击,秦军死者相枕于路。苻坚为流矢所中,

单骑逃回淮北,及到洛阳,检点余众,不过十余万人。

【作品价值】

借鉴价值

《资治通鉴》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司马光创作《资治通鉴》的目标极

为明确,就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正道,要为统治者总结历史得失成败,帮助宋代君主更

好地继续统治。司马光在编写过程中强化了政治方面的内容,总结政治管理经验,重视

礼制和民生,分析用人和用权,讲究权变和平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执政参考书。历代

执政者、名臣、学者都非常重视这部书,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对于普通人,我们可以从

《资治通鉴》中学习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虽然时代不断变迁,但像诚信、宽容等

基本价值是永恒不变的。《资治通鉴》中的诸多历史真实故事会使我们对于现实生活有

更深刻的领悟。

学术价值

司马光是一个集政治、思想、学术于一身的大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

于选人用人,创作了学术巨著《资治通鉴》,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史学来说,《资

治通鉴》含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创造了「通鉴学」;对文献学来说,司马光等提出的制

作丛目、考异等方法,具有独创性;对文学来说,《资治通鉴》叙事逻辑严谨,善于营

造气氛,遣词造句准确;对理学来说,《资治通鉴》中的重要思想推动宋明理学的发展;

对政治学来说,《资治通鉴》中的史论部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管理功能。

二十四、《梦溪笔谈》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宋科学家、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定

元年(1040)随父至闽中。至和元年(1054)为沐阳县主簿。嘉祐八年(1063)举进

士。治平元年(1064)为扬州司理参军,三年居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熙宁七组1074)

修起居注,次年为回谢辽国使,颇壮国威。九年权三司使,次年为蔡碓诬劾罢。元丰五

年(1082)为龙图阁直学士,后贬均州团练副使。绍圣初复官,二年卒于润州。"括

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四库全书总目》)。文章"典

则","有古作者之遗范”(同上)。著《梦溪笔谈》质朴无华,明快精当。游记文如

《苍梧台记》等则清新俊秀。诗亦清俊高迈,富于意境,如《夜登金山》《郎延凯歌》

等皆是,《姑孰溪》等小诗则清新明丽。沈括著述甚丰,《宋史•艺文志》曾著录二十二

种(今人胡道静又补十八种)。惜亡佚甚多,今存者仅《梦溪笔谈》《长兴集》等。生

平事迹见《宋史》卷三三一。今人张荫麟有《沈括编年事辑》,又有胡道静《沈括事迹

年表》等传记资料。

【内容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

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

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

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

三)、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

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

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

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

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作品价值】

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

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

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

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

当成韩愈的画像。

止矽卜,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

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

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

冶炼中对"猴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

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

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相关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时,上既躬修玄默,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

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漫息。

六月,诏日:"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

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

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太子家令晁错对策高第,擢为中大夫。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

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日"智囊"。错又上言宜削诸侯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上虽不尽听,然奇其材。诏日:"间者数年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

不明,未达其咎。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而食之甚

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

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

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

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

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

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游食

之民未尽农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父不能保

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膜,

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民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

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

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

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方

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帝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五卷)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认同无为政治思想,与民休养生息,使得西汉初期社会呈现出经济发展、

人口繁衍生息的好局面。

B.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根本大业,他认为农民辛勤劳作还要缴租税,就和商贩没

有区别了,提议免除租税。

C.汉文帝治国善于反思自己,当他了解百姓严重缺乏粮食,就反思出现这些失误

的根源是自己愚蠢。

D.汉文帝明于用人纳言,对晁错的进言他并没有照单全收,对于自己的困惑他敢

于交给朝廷要员广泛议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时,巴、蜀四郡凿山通西南夷,干馀里戌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暑

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费以巨万计而无功。上患之,诏使公孙弘视焉。

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部分文字断句(限6处)

《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

梁间之野马",又韩催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

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此物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

马阳焰即此物也。

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就反思出现这些失

误的根源是自己愚蠢"错误。"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思是:朕愚蠢而不聪明,不知

道出现这些灾害的祸根是什么。

参考译文:

这一时期,文帝自身谦逊自守,而将相大臣都是老功臣,少文采而多质朴。君臣以

导致秦灭亡的弊政为鉴诫,论议国政讲究以宽厚为本,耻于议论别人的过失,这种风气

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于自己的官位,百姓乐于自己

的生业,府库储蓄每年都有增加,人口繁衍。六月,文帝下诏书说:"农业,是天下的

根本,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现在那些辛苦勤劳的农民,还要缴纳租税,这样

做,使从事农耕本业和从事工商末业的人没有区别,说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不完

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九月,下诏令各位侯王公卿郡守推举贤良能直言极谏的人,

皇上亲自问策。太子家令晁错对策得到高等,升任中大夫。晁错为人刚直而又严峻苛刻,

因辩才而得到太子的宠信,太子家里称他为"智囊"。晁错又上书文帝,谈论应该削减

诸侯王的实力以及应该改的法令,上书共计三十篇。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用他的意见,

却对他的才能另眼相看。文帝下诏说:"近来连续几年歉收,又有旱涝和疾病的灾害,

朕十分担忧。朕愚蠢而不聪明,不知道出现这些灾害的祸根是什么。估计土地没有比以

前减少,而统计百姓的人口也没有比以前增加,按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来计算,现在比

古代还要多,但百姓的粮食却严重缺乏,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源在哪里?莫非是由于百姓

之中从事工商末业而损害农耕本业的人多,造酒大量耗费了粮食,六畜吃得太多了吗?

这些大大小小的原因,我不知道哪个是最主要的。可以由丞相、列侯、二千石官员、博

士共同议论这个问题,有能够帮助百姓的意见,可按照各自的思路,去做深远的探讨,

无所隐瞒地全都告诉我!"晁错向皇上进言说:"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

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

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

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现在全国

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

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

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

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

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

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

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百姓呢,

在于君主用什么办法来管理他们,•他们追逐利益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东南西北。

珠玉金银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然而人们还是看重它,是君主

使用它们的缘故。珠玉金银这些物品,轻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里,可以周游全国

而无饥寒的威胁。这就会使臣子轻易地背弃他的君主,而百姓也随便地离开家乡,盗贼

受到了鼓励,犯法逃亡的人有了便于携带的财物。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在地里,在一定

的季节里成长,收获也需要人力,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成事;几石重的粮食,一般人拿不

动它,也不为奸邪的人所贪图;可是这些东西一天得不到就要挨饿受冻。因此,贤明的

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

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