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插秧歌》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6课芣苢插秧歌

一、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薄言采之____________

(2)薄言掇之______

(3)薄言袺之__________

(4)薄言襭之_________

(5)唤渠朝餐歇半霎___

(6)秧根未牢莳未匝______

(7)照管鹅儿与雏鸭______

2.下列对《芣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表现出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棵地拾,到一把把地捋,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在节奏、意境、韵律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到,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惊蛰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一年之计在春耕,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故而,..①..,春忙也来了。四时五谷,皆始于此。

春忙如故,农事寻常。除了春光春色,古代的诗人们也将目光瞄向田间地头,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这些诗句,既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也描绘出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在现代化的今天,劳动形态也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②..,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连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锐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连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

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③..。有的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的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

3.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引用了诗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十亩之间①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②兮。行与子逝③兮。

【注】①选自《诗经·魏风》。②泄泄:舒畅和乐的样子。③逝: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三句写女子在一片桑园里悠闲自在地采桑,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

B.诗中每句后面都用语气词“兮”字,这就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舒缓而轻松的心情。

C.本诗与《芣苢》都运用了《诗经》中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表现手法,音韵优美,令人神往。

D.本诗与《芣苢》都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充满诗情画意,体现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2.《十亩之间》《芣苢》刻画的劳动场景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却相似,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初夏的江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第二首诗写渔者在江上往来,因喜爱鲈鱼美味,而不惜冒险出没在风浪里。

C.两首诗皆语言质朴生动,毫无斧凿之痕迹;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两首诗皆写景亦写人,但写法各不相同,第一首先景后人;第二首人即是景。

4.两首诗的描写对象都是劳动者,但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插秧歌

契此①

手捏青苗种福田②,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③,后退原来是向前。

【注】①契此:五代时期的僧人,俗称“布袋和尚"。②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③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于秧苗成长。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叙事: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B.三、四句议论:秧苗需根须清净才能长成稻谷,插秧时感觉是后退,其实是前进。

C.诗歌在用词上朴素易懂;在修辞上采用通感,“稻”通“道",耐人寻味。

D.与本诗相比,杨万里的《插秧歌》重在表现插秧的繁忙艰苦,更具生活气息。

6.请简要谈谈“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掇:拾取,摘取。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渠:第三人称代词,他。

莳:移栽,种植。

照管:照料,照看。这里是“提防"的意思。

2.B

【解析】“反映出当时的劳动者身负沉重的压迫”于文无据。

3.【答案】①惊蛰来了②而是人需要耕种③中小学劳动教育还要改进方式

【解析】第①处,结合“惊蛰一到"万物生长、“从惊蛰开始”就要春耕,以及“故而"和后文“春忙也来了”可知,横线处应填“惊蛰来了"之类的内容。第②处,由横线前的“不是耕种需要人”,可推知前后之间是“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而且是对照并列关系,据此可确定此处应填“而是人需要耕种”。第③处,根据后文可知,所填内容针对的是“中小学劳动教育",前文说“劳动形态的新变化”,而后文讲的是劳动教育方式,故此处可填“中小学劳动教育还要改进方式"之类的内容。

4.【答案】①内容上,引用诗句,体现了古代诗人是如何在诗句中表现农人农事的。②结构上,既承接(衔接)前文内容“诗人们……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又引出后文“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以及“描绘出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③引用诗句使文章更具美感,更有文采(文化气息)。

【解析】内容上,诗句写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人们为了生计,走进田间地头耕种,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引用诗句,体现了古代诗人是如何在诗句中表现农人农事的。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承接(衔接)前文“诗人们……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又引出后文“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描绘出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此外,充满古典气息的诗句内容凝练,语言简洁生动,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使文章更具美感,更有文采(文化气息)。

5.【答案】如果错过与自然连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

【解析】文中画横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错过”对应的应该是“钝化",故可将“锐化”改为“钝化";二是“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的主语应该是“感觉",而不是“中小学生”,故可在“是"前加“这些感觉”。

二、能力提升

1.D

【解析】“都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劳动的过程"错误,本诗描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但没有细腻生动地描绘劳动的过程。

2.【答案】①劳动场景不同:《芣苢》主要描写女子采摘时的劳动场景及她们娴熟的采摘技艺;《十亩之间》侧重描写采摘后从桑园归家的场景。②情感相似:都流露出欢乐、欣喜之情。《芣苢》通过一系列动词的变换,表现紧张、热烈的劳动过程,体现喜悦、欢快的心情;《十亩之间》描写了女子采摘结束的画面,突显的是收获后的满足、轻松、和乐。

3.B

【解析】“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并非渔者,而是食鱼者。

4.【答案】①相同之处:两首诗都写了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寄寓了对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赞美。②不同之处:翁诗通过描绘明丽的风光和农忙景象,展现自然之美与劳动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