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针灸医案的研究_第1页
明代针灸医案的研究_第2页
明代针灸医案的研究_第3页
明代针灸医案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针灸医案的研究针灸医案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证实录,无论成功还是误治,都真实地记录了医生的诊疗过程,直接地反映了医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这是中医治学的真凭实据。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在金元和清朝之间,居于承前启后的位置、起着桥梁作用的明代,其留存于世的针灸医案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搜集、整理明代针灸医案,从医案入手对明代针灸医案特点及明代的针灸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对针灸在明代的应用特点、治疗病种、学术特点及价值的探讨,可以推知明代医家在针灸诊疗中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指导现代针灸临床。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针灸医案的研究者、学习者展示明代针灸医案的特点、发挥前人的成绩,启迪思路,开拓视野,为当代针灸医案、针灸学学术史的互补沟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与线索。1明代针灸医案的保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医案的记录与流传,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之中,保存了大量的历代医案记录和专辑。①无论是韩氏“六法兼施”、吴崑“七书一引”,还是后期喻昌对医案格式的增砖添瓦,都对医案的具体要求和形式内容作了详尽的说明。②该时期针灸医案的记载特点是完整、简明、扼要而实用,内容比较全面,符合一般医案的书写。③明代针灸医案有多种方案风格,有顺序式、倒叙式、夹叙夹议式、先案后议式、方论附案式、去繁就简式、先误后正式等记叙方式,各种风格,不一而足。2丰富了针灸医案所涉及的病证、病种本论文搜集466则明代针灸医案,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丰富了针灸医案所涉及的病证、病种。①内科杂病方面,由于医家的临证经验不同,对同一病证的证候归纳、治法、方药、选穴、施术等也不径相同,体现了证型的多样性和医家经验的丰富性。②明代常见的外科病病种广泛,据收集的医案示,共有46种,以痈疽类居多,该时期的外科针灸医案具有病种丰富、内外同治的特点。③本论文收录的妇产科针灸医案共7则,虽是零金碎玉,集腋成裘,其治疗经验对于我们现代针灸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价值。④儿科针灸医案中以胎毒发丹、惊风、疔、痈等病居多,治疗上以针、砭法为主。⑤明代五官科针灸医案主要涉及目疾、咽喉疾病、鼻疾,治法灵活多变,尊古而不泥古,不囿于常法,但某些疾病在治疗上也存在共性。⑥明代医家大胆地记录了一些失治、误治的针灸医案,认真对待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可以从成功中受到正面的教益,还可以从失败中汲取反面训戒。3深入细致发展了针灸理论,丰富了治疗方法①明代针灸医案的治法特点表现为针、灸、药、砭、按跷的综合运用,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疗效,体现了中医学术结构的完整性;在针具的选用上,以“九针”为主;明代医家重视针刺手法的应用,尤其对于一些疑难杂症、顽疾往往运用特殊的针刺手法。②明代大部分针灸医案记载的治疗手段多用灸法,施灸的方法和材料也是非常丰富的,且对灸量的要求也颇为严格。③明代针灸医案中散存了少量的砭法医案,说明当时医家仍在沿用砭石这种传统疗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4明代著名针灸医家的典型医案分析明代医家精研深思,别出心裁,发挥铺衍,创立新说,他们的医案,确实能从临证角度印证自己的理论观点。①杨氏治病时主张针灸药并用,取穴精少的同时也注重针刺手法的应用,并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证时打破传统“人神禁忌”的束缚。②虽然凌汉章的针灸医案仅10则,但从中可反映凌云治病时辨证详细,治效如神。③高武为明代针灸名家,他不仅精于针灸术,还更重视传针灸之道。高氏博采众长,推崇东垣针灸学术思想。④汪机擅长用砭灸法治疗外科疾病,并认为针法浑是泻而无补,其针法多用在痈、疽、疮、疡之脓成作痛的医案中,而对于病邪大甚,元气已伤之虚证,决不用针。⑤薛己妙用托里八法,善于针砭决脓放血治疗外科疾病。以薛立斋为代表的外科灸法,是在继承了明前医家们治疗痈疽、发背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⑥陈实功内治外症,主张辨证寒热虚实,判定提纲挈领的消、托、补三法,重视脾胃之调理;陈氏外治外症,融历代医家外治法且多有创新,尤其在刀针手术上,治疗时强调“开户逐邪”,“使毒外出为第一”。5明代针灸医案的整体特点与存在的不足①整体特点:针灸医案数量最多;内外妇儿五官皆涉及,以外科医案居多;重用灸法,灸治外科。②存在的不足:重复的医案较多,单纯针方的医案较少;针具作为外科手术用具的偏向性较强;记述玄隐,理论与实践反差较大。研究认为,明代是针灸学发展的鼎盛、创新时期,明代医家在总结前人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针灸医案,以案阐医理,各抒己见,推动了针灸学的整体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