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古代帝王的称号,有所谓德号及地号,德号以其所做的事业为根据,地号则以其所

居之地为根据。据此下列属于地号的称呼是()

A.有巢氏B.燧人氏C.神农氏D.陶唐氏

2.下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张中,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民贵君轻

B.兼爱尚贤

C.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

3.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可

察官秩万石之丞相;唐代官仅七品的察院长,可察尚书省。隋、唐时期监察御史也称巡

按使主要掌分察州县,还“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及知太府司农出纳”。可见古代

中国()

A.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监察体系

B.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C.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

D.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制度

4.我国北方一直含有畜牧业的成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成分较前代不断增加,这

一变化是北方农业的一次重大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调整()

A.根源于气候条件的变化B.促进了少数民族不断南迁

C.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成果D,是统治者政策推动的结果

5.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

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

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市民阶层的世俗化文化倾向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6.《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城“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

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据此可知()

A.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B.北宋时已经出现了晓市

C.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D.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

7.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

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经形成了

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B.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8.清制规定,蒙古王公、回部伯克、四川土司、蒙藏喇嘛等,每年要轮班在年节时入

京,秋季到避暑山庄朝觐皇帝。来朝者,隆重礼遇,除各按品秩供给路费、赏赐外,还

与内地王公一体参加朝会宴饮。此举0

A.意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B.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有利于巩固国家大一统局面D.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

9.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

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

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10.1862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有

文字难辩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一京师

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映了清政府()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11.如图所示为开平矿务局于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股票。该股票可用于说明()

分股局矜■

4

聚5A

金M

色"4M

1A

公*

渚4a

4州

教2

加A

aq弋

素.-'t

6・

工i

g/

4一

科£

弋M

A伞*

力点

5.身

一A

是»J

-上

省省省者者柒a

U:

•^墓4

4的Jl

:*r

-A.r一

A.官僚阶层开始关注外部世界B.洋务派追求国家富强的努力

C.政府加大对工业的直接投资D.晚清军事工业近代化的起步

试卷第2页,共8页

12.下表为《纽约时报》上孙中山形象的变化。据此可知,《纽约时报》0

年份孙中山形象年份孙中山形象

1896亡命的中国佬1911.10反清政党的领袖

1911.11大总统的不二人选1913.4在野的的反叛者

1918.6失意之人1923转向苏俄的机会主义者

1925.3亚洲历史上三大人物之一

A.追求客观真实公正B.夸大领袖个人作用

C.反对中国民主革命D.秉持西方价值观念

13.袁世凯当政后,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

助提倡之义。”据统计,从1912年到1916年间,北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

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说明()

A.北洋政府仍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

B.北洋政府采取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措施

C.北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社会风气

D.北京政府注重依法推进民族经济发展

14.彭德怀说,“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打击了国

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这次战役”的示意图是()

15,“月卜山>

费B

r才二W¥@

\IAi\vatu

山\1

CG/,1Mi

'一

/I

日罩入侵路线

中JtSRIk*结区

15.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加强战略大后方的三线建设。在此期

间,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的43.5%。到70年代末,形成固

定资产1400亿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由此可以推知,三线建设()

A.确立起工业在中西部的主体地位B.加快了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C.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布局D.奠定了中西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16.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

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

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7.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

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

可知,该体系()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D.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18.19世纪中期,英国利物浦每年有数千艘船运来紧压的生棉包。成千上万的工人负责

将这些生棉包通过货车,火车运到欧洲的纺纱厂。利物浦商人成了全球性棉花种植、制

造和销售网络的主导者,在孟买阿波罗码头,美国南部种值园,商人们都紧张地等待着

“利物浦价格”,材料反映了()

A.奴隶制度是利物浦聚集财富的手段

B.英国已成为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C.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美国南部成为英国掠夺原料的殖民地

19.十五六世纪欧洲各国大量铸造金银币。起先,铸造权归国王所有,后来一些贵族(必

须要有大的领地)和城市、甚至政府官员也开始铸造货币。货币可以在欧洲范围流通,

各国政府也同意让质量较好的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市场体系形成B.强大王权助推国家崛起

C.商品交易规模扩大D.文艺复兴鼓励发家致富

20.有学者认为:“议会只能以人民的福利为立法的宗旨,以人民的授权为存在的基础,

试卷第4页,共8页

其权力不能滥用和转让并随时可以被人民收回,立法机关仅在制定法律时才存在,其成

员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这旨在强调()

A.议员应由人民选举产生B.法制是民主的前提和保障

C.立法权应受到严格限制D,立法要体现全体人民利益

21.“从1864年到1869年的5年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中,德国占了89项。

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间,德国取得了136项重大发明,而当时英、法两国合起来

才91项。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

一台汽车,都诞生在德国。”材料主要表达了()

A.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英国法国

B.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科技走在前列

D.科技创新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

22.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23.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

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

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4.20世纪60、7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学生运动、妇女权利运动、保护环境的生态

运动等新社会运动,冲击和挑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权力结构,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指

导的工人阶级运动不同,但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活动是分不开的。这反映出

马克思主义()

A.指引着人们追求社会公正和文明B.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受到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高度重视D.为工人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

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

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

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

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

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

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

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

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

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一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

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

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

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

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元朝时海路更加畅通。明朝开始海禁,然郑和近30年七下西洋,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由于仅为官方外交,劳民伤财,缺乏民间参与,给政府带来

沉重的经济负担,明成祖去世后很快就停了。清朝更加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

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到后来只许广州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贸易,

海上丝路走向衰落。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动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有人将其同美国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

相提并论。“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代,从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

庭抗礼的对立气氛。这个被冠以“欧洲复兴计划”的工程,明确将8个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排除在外。“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是时

代的新生儿,既遗传了古人开古丝绸之路、追求交流合作的基因,又洋溢着涤荡冷战残

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志向。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

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

试卷第6页,共8页

方理念的,“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古丝绸之路纵横万里、跨越千年,关键

在于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

步。

——摘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

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与实施

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2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

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

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

“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

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

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

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

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三、论述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

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它见证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宝

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曾侯乙编钟长城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物依照其特点、历史文化背景、规模大小有很多分类,结合所学从以上三幅文物图片

选取一幅进行分类,按照其类别、历史文化价值拟定出一个题目并进行阐释。(要求:

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古代帝王的称号有德号和地号,地号以所居之地为根据,传说尧被封

在唐,所以以地号称为陶唐氏,D项正确;有巢氏、燧人氏和神农氏都是根据所做的事

业为根据,三人的事业分别为教人建造房屋、使用火和农业,排除ABC项。故选D项。

2.C

【详解】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

成时期,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民贵君轻、兼

爱尚贤、无为而治尽管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但是并不能代表当时社会发展趋势,故C

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本题答案就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3.D

【详解】六百石的刺史可监督官秩三千石的郡守,官秩千石的御史中丞可察官秩万石的

丞相,七品察院长可察尚书省等,说明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卑察尊,以小制大”的监察

制度,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监察制度的独立性和体系化,排除A项;监察官员位

高权重与“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

未体现古代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和选任,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是民族交融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不断

南迁,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生产经验的传播,使整个北方畜牧业成分较之前代不断增加,

C项正确;气候条件不是其变化的根源,排除A项;少数民族不断南迁是经济结构调整

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B项;各族统治者的政策推动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

项。

5.B

【详解】由材料“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

变革与矛盾”可以得出,宋代比较注重君臣关系的相关内容的记载,体现了士人企图实

现君臣共治的理想,B正确;理学的核心在于维护皇权,与材料所述无关,排除A;题

干涉及君臣关系,与市民阶层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社会舆论的作用的相关信息,

排除Do

6.B

【详解】由材料“至晓即散”可知,北宋时已经出现了晓市,故选B;唐代已有夜市,

排除A;材料只能显示商业的活动时间及商品的种类,看不出规模,排除C;材料未就

试卷第9页,共12页

城市的职能进行比较,无从得出D项结论,排除。

7.D

【详解】根据“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可知明末清初的江

南地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是为了生产面向市场的商品,由此可知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种植,D项正确;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种植,而非手

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江南地区也没有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排除AB项;南宋时期经

济重心就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题干清朝制度规定,蒙古、回部、四川、蒙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每年

都要轮班在年节入京,秋季也要到避暑山庄觐见,同时与内地王公一起参加朝会和宴饮,

这些做法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和内地与边疆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国家大一

统局面的巩固,C项正确;题干中的做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但这不是目的,

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因地制宜,排除B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政局稳定的表述过于

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

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

“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

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

材料中未体现。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的能力。本题以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考查学生对清末

代中国应对社会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

10.D

【详解】从题目可知,在《中英天津条约》条款规定下,中国开始官办英(外)语教学,

是清政府开办近代教育的开始,故D项正确。题目主要是外语教育及其开办的原因,未

涉及外交理念,故A项错误。题目体现的是面对新情况进行教育改革,不是迎合列强的

侵略要求,故B项正确。题目与洋务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所以选D。

U.B

【详解】据注释和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为了解决资金问

题公开募股筹资,说明这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体现了洋务运动“求富”的宗旨,B项正

试卷第10页,共12页

确;A项错在“开始”,早在鸦片战争后,地主官僚阶级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排除

A项;C项错在“直接”一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工业,排除D项。故选

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中美国《纽约时报》对于孙中山的定位可以看出,当孙中山的政治影

响力较弱之时,《纽约时报》认为孙中山是亡命的中国佬;当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秉

持的政治理念与西方价值观趋于一致时,《纽约时报》对孙中山的评价较高,而当1923

年国共两党接触,孙中山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影响时,《纽约时报》认为孙中山是机会主

义者,评价急转直下,这说明《纽约时报》对于孙中山的评价秉持的是西方价值观念,

D正确;从《纽约时报》对孙中山的评价用词来看,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排除A;“亡命

的中国佬“‘‘反叛者"“机会主义者”等评价说明《纽约时报》并未扩大领袖的个人作用,

排除B;辛亥革命时期,《纽约时报》对孙中山的评价较高,而且在1911年10月称孙

中山为“反清政党的领袖”,说明其并不反对中国的民主革命,排除C。

13.B

【详解】根据材料“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北

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可知这些法规有利于推进

实业发展,顺应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潮流,即顺应了时代发展,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

政府的民主性质,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气的改进,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民族

经济的发展,D错误。

14.A

【详解】根据材料“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以及彭德怀等信息可知,

这是百团大战,A正确;B中的“华东野战军”意味着当时是解放战争,排除B;C是台

儿庄战役,是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排除;D是孟良固战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

排除。

15.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线建设到70年代末,形成固定资产1400亿

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促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D项正确;确立起

工业在中西部的主体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加快了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化的进

程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布局的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材料中“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市

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

试卷第11页,共12页

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分析数据可得出:市场在价格中的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看不出计划经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

向城市,与材料中的时间“1993年底”不符,排除;C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只是

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排除。

17.B

【详解】罗马法中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

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这都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同时

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纠纷,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立法

相关内容,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无关,排除A;题干涉及的是经济相关内容,而且近代

契约精神不可能在古罗马确立,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

18.C

【详解】根据“英国利物浦每年有数千艘船运来紧压的生棉包。成千上万的工人负贡将

这些生棉包通过货车,火车运到欧洲的纺纱厂,利物浦商人成了全球性棉花种植、制造

和销售网络的主导者,”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全球各地的棉花都运至利物浦,

反映出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排除A;材料

没有涉及重工业,排除B;材料并不是在强调美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排除D。

19.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铸币权的范围扩大,并且货币可以在欧洲范围流通,各国

政府也同意让质量较好的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反映当时欧洲的商品交易规模扩大,C

项正确;世界市场体系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排除A项;材料信息中一些贵族

也有铸币权,反映当时的王权并不是强大的,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商品交易规模扩

大,文艺复兴鼓励发家致富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题干强调了议会立法宗旨是人民的福利,需要得到人民的授权,而且其立法权

不能转让,但是可以被收回,其存在的价值体现在立法上,而且其成员需要受到法律约

束,这些都是对立法权的相关限制,C正确;题干主旨是议会立法权实行原则和条件,

而非议会产生方式,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立法宗旨是为人民的福利并不等同于

立法必须体现全体人民的利益,排除Do

2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技术创新领先英法,并迅速转化

为生产力,助力其完成统一,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说明科技创新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

试卷第12页,共12页

中迅速崛起,D项正确;19世纪中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实行,“德国通过第二次

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法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只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的中心观点,B项错误;德国直到1871年才

完成统一,材料中提到的不少科技进步出现在统一前,C项错误。

22.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为凡尔赛

体系是在制裁德国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华盛顿体系束缚着日本的发展,致使德国和日本

必欲冲破之,也就是说未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更大冲突的种子,故法国元

帅福煦有此“预言”,故选D。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3.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欧洲加强联系合作的程

度日益加深,所以A项正确,BCD表述过于绝对。

2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参加的社会运动都会产生

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指导的不完全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的社会

运动主要反对资产阶级的,排除C项;材料中指导的不完全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

D项。故选A项。

25.(1)“左”倾错误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政治经济体制

冲突;

(2)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解】第⑴问,“主要原因”,依据材料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左”倾思想

束缚、人们认为包产到户是复辟资本主义和包产到户和当时政治经济体制冲突等角度回

第(2)问,“特点”,由材料信息“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

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

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o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o1980

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2年9

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

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概括得出。“意义”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

试卷第13页,共12页

进农业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新中国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

查时空意识、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三农问题是历史的长效热点,考生一定

要注意。改革部分的的高考命题,一般都是脱离教材,考教材之外的历史,这就给我们

平时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平时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只重点讲解与必修相关

的课程即可,重点放在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上。选修部分命题大多是概括、指出、分

析、评价之类的,这些设问方式一定要重点训练。

26.(1)原因: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的受阻;科技和造

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重视海外贸易。

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逐渐减少,造成了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使中国与世界潮流形成隔绝,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2)不同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背景: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美苏冷战局面开

始形成,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欧洲各国经济遭到二战重创,亟待外来援助。

“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日趋明显;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目的:马歇尔计划借帮助西欧恢复发展经济,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为其称霸世界

而服务;使西欧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对社会主义阵营实行冷战的需要。

中国“一带一路”是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推动实现互联互通,

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

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详解】(1)本题根据材料一“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

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

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陆上丝路的受阻、科技和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统治者推行对外开放政

策和重视海外贸易等方面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再据材料一“清朝更加加

封闭,康熙在开海禁后仍不许与西方贸易,乾隆开始全面闭关锁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

可从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不利于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减少、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世界潮流形

成隔绝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海上丝路走向衰落产生的影响。

(2)本题根据材料二“马歇尔计划……一开始就带着意识形态的浓厚色彩和分庭杭礼

试卷第14页,共12页

的对立气氛……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势中应运而生……更造

福沿线各国人民,推动了欧亚大陆国家的整体繁荣和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美苏

冷战局面、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欧洲各国经济亟待外来援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等方面说明马歇

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的主要不同点。再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西欧、称霸世

界、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弘扬和平友好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加强经贸往来、形成互利

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等方面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实施的目的主要不同点。

27.(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

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

【详解】(1)根据“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

践”得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20世纪50年代,留

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得出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

根据“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得出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

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

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

量强国’”得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这些科学家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

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8.示例1:青铜乐器(定位准确)

千年绝响一一战国曾侯乙编钟(题目,阐述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

奇迹”。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

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礼乐之器它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

国文明的一个璀璨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是人类历史文化宝

库中的珍贵遗产。(结论)。文物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

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

守有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认真观察三幅图片并依据特点、历史文化背景、规

模大小、材质等进行分类;然后,结合所学三幅文物图片选取一幅进行分类,按照其类

试卷第15页,共12页

别、历史文化价值拟定出一个题目并进行阐释。如,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乐器,由此命

题为“千年绝响一一战国曾侯乙编钟”。阐述,依据所学知识得出:曾侯乙编钟是至今

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它的出土

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作为礼乐之器它蕴含着丰富的礼乐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的一个璀璨

的缩影,是中国先秦社会的文化符号。最后,得出结论: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

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

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

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D.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2.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

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

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3.南宋画家李唐绘制了《村医图》,如图所示。画面中,医生在众人帮助下用艾草熏灼

的方法为患者医治创伤。据此可知,该画作()

试卷第16页,共12页

A,以都市生活为绘画题材B.体现了普通百姓的经济诉求

C.反映医术在民间的推广D.凸显艺术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4.乾隆时期,扬州徽商拥有的资本居然高达四五千万两白银。乾隆朝最鼎盛时国库所

存白银也不过七万多两。因此,乾隆帝感叹道“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一现象说明

0

A.康乾盛世的记载明显浮夸B.民间资本的积累初具规模

C.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动摇D.商帮群体的实力均很雄厚

5.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发起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动手开荒种菜,学

习纺纱,激励了解放区军民生产的热忱。1943年毛主席接见杜林森时说:“你一天开荒

六亩多地,功劳很……我看你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旨在完成农业生产的自给B.兼顾经济发展与政治斗争

C.工作重心转向反抗国民党D.实现了边区经济自给自足

6.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

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几

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TheQuestonafTaingtoa.

Drinkuethebearandreturnthebotegeously.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7.1948年秋天,"(北平)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节拍,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

典的前途,但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语言文字是普

试卷第17页,共12页

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

信心增长。”北大魏建功等人筹划编写字典()

A.配合了解放战争进程B.体现学人的家国情怀

C.为了提高国人识字率D.适应新中国经济建设

8.从1987年至1995年,我国的GDP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

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

A.H■•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

C.亚太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D.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9.古雅典的一些赛事是以部落为单位的,比赛是部落间的竞争,参赛者代表的是整个

部落,最终的奖品也是授予获胜部落的全体公民,比如奖品是一些金钱或一头公牛。雅

典这类赛事的设置()

A.促进了各种体育活动的普及B.意在增强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C.加快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D.说明平等自由是雅典基本原则

10.列宁认为,一国之内不能有两个政权,其中必有一个要化为乌有,不是临时政府吃

掉苏维埃,就是苏维埃吃掉临时政府。之后,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

一思想()

A.动摇了沙皇政权的统治B.推动了俄国革命的发展

C.加速了二月革命的爆发D.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1.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卢梭不但是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植物学

家。伏尔泰在英国期间深入研究了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后来写下科学著作《牛顿哲学

原理》。康德在46岁之前的主要著述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由此可知()

A.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精神思维相近

B.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欧洲国家进步

C.自然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前提和基础

D,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造就启蒙运动

12.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

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间。下列选项中,

能为我们提供答案的是()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④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试卷第18页,共12页

A®®®B.®3@c.®@@D.©©3®

二、材料分析题

13.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

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

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

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

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

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

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

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

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目录(部分)

试卷第19页,共12页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活动课

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材料中提炼一种近现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概

括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试卷第20页,共12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