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货币均衡理论货币均衡理论对于货币均衡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很少专门将其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研究,大多是将他们的货币均衡思想隐含在他们的货币、经济理论中。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在货币供求理论上重点探讨货币需求理论。在当时的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流通中世纪的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需求。直到20世纪30年代,对于货币供求均衡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物价水平上。30年代大危机之后,将货币均衡的研究扩展到货币数量与物价、利率、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等问题上来。20世纪的货币均衡理论不再是单纯的货币供求是否相等的简单的判断,而是与宏观经济均衡紧密相连,成为研究货币经济中宏观经济均衡得以实现的条件,货币失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如何促使货币失衡恢复到均衡等问题的理论。第2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一、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理论最早集中分析货币均衡问题的经济学家是维克赛尔1898年的《利息与物价》,1906年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货币均衡思想。维克赛尔认为,经济均衡的关键在于货币均衡,而要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三个条件:1、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2、资本的供求平衡,即储蓄等于投资;3、商品的一半价格水平稳定不变三个条件中,维克赛尔认为第一个均衡条件具有决定性意义维克赛尔认为,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发生背离,货币均衡条件得不到满足,经济的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发生向上或向下的波动。自然利率的变动是无法认为控制的,而货币利率却在中央银行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使两种利率相一致的唯一办法就是调节货币利率。维克赛尔是在充分就业的假定下展开分析的,他的所谓的经济波动(累积过程)仅是指价格水平的变动,而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并不发生变化。第3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维克赛尔创新与以往的货币均衡理论之处:1、将利率因素引入到货币供求影响物价水平的机制中;2、通过自然利率与货币利率的经常背离论证了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3、从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的角度阐述货币均衡是经济均衡的条件,认识到货币对于经济有着重大的作用。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即将货币均衡纳入到整体的经济运行中,探讨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关系以及货币失衡所引起的经济后果。第4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二、缪尔达尔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缪尔达尔是瑞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出版了《货币均衡论》一书,在维克赛尔货币理论的基础上,对货币均衡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维克赛尔的三个均衡条件进行了重大修正1、对第一个条件的修正把维克赛尔的第一个均衡条件表述为货币利率与资本预期收益率相等,进而表述为现有实际资本的资本价值(等于预期净收益处以预期收益率)与它的再生产成本(等于预期净收益除以货币利率)相等。2、对第二个均衡条件的修正表述为储蓄与总价值投资相等缪尔达尔用总投资代替维克赛尔的新投资3、对第三个条件的修正货币均衡由更为一般的第一和第二两个条件决定,而不由稳定的价格水平决定。第三个条件在决定货币均衡时不再重要,而且在现实中,价格水平的变动并非均匀。第5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三、哈耶克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发展在1913年出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哈耶克提出了著名的货币均衡理论——中立货币说。观点: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变动货币数量,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要使货币保持中立,必然需要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哈耶克的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三个比例相等哈耶克继承了维克赛尔货币均衡与失衡对经济的均衡与失衡有重要作用的观点,但将货币均衡的条件改变为保持货币数量的固定不变。第6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四、凯恩斯及其后继者的货币均衡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求的均衡点由利率体现。货币供求的对比状况决定着利率变动的方向。由于货币具有三个特征:生产弹性等于零;替代弹性几乎等于零;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造成货币供求发生尖锐的矛盾,市场利率便有趋高的倾向,造成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引起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的半通货膨胀理论进一步论证了在非充分就业的社会常态下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带来十足的通货膨胀,只会发生半通货膨胀。货币失衡通过利率传导到经济运行,致使宏观经济失衡——这是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市场机制不能自发调整经济恢复均衡,均衡的恢复需要政府经济政策的干预——这是凯恩斯货币经济理论的终结点。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发展和完善了凯恩斯的货币政策理论,提出了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IS-LM模型表明经济体系内在的均衡力量能在经济的变动中自动将两市场调整至均衡。第7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均衡理论五、弗里德曼的货币均衡理论弗里德曼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并利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货币需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适应,就必须稳定货币供给。货币不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可以改变经济的运行过程——这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在货币作用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通过保持货币均衡实现经济均衡的思想几乎成为20世纪西方所有经济学家殊途同归的结论,这也许就是货币经济学最终研究的目的。第8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
(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第9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理论货币与经济关系是货币金融理论研究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之一。在20实际30年代以前,争论的焦点是货币对于经济有没有实质性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认识到,货币不仅能对经济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经济的运行过程,货币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内生变量。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转向货币究竟应该在经济中起什么作用。在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中,对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货币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货币因素来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同时尽可能地限制和消除货币的消极作用。第10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研究货币与经济关系的问题,首先要研究货币对实质经济是否有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这是属于货币中性论和非中性论的问题。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在经济中保持独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经济活动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作用。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主要区别: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仅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还是会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一、对货币中性理论的研究基本前提:经济活动的行为者都是有理性的,他们不受货币幻觉的影响。货币中性论包括两个基本命题:1、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能对储蓄、消费、投资等实际变量产生实质性影响变改变产量、就业量和实际收入,只能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2、保持货币中性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改变时货币中性可能遭到破坏,从而扰动经济,因此应该尽量保持货币中性,以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第11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1、古典学派完全否定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代表人物:萨伊、瓦尔拉斯观点:否定货币经济的存在,否定货币对实物经济的实质性影响。把货币当作与实际经济过程并无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萨伊认为,实际经济中出现的暂时经济波动是由货币因素之外的各种实物因素的变化造成的。瓦尔拉斯认为,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出现超额供给和超额需求的这种暂时的不均衡将通过自发的价格调整而迅速消除。一般均衡理论排除了货币存在的必要,“货币其实是多余的”。因此,在萨伊和瓦尔拉斯看来,货币只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第12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2、货币数量论以“货币中性”作为基本命题并得到较大发展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货币数量决定。(1)早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思想早期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中性思想的描述可追溯到大卫·休谟在1752年的著作《利息论》、《货币论》、《贸易平衡论》观点:货币数量变动能够影响物价,但它所影响的是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而不能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约翰·穆勒提出了“货币机械观”的理论,描述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可有可无。(2)近代货币数量论对货币中性思想的发展交易方程式:MV=PT剑桥方程式:M=kPY第13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两种方程式都是建立在同样的假设前提之上:第一,交易方程式是建立在交易量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不受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而是由生产、分工、商品交易的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剑桥方程式中的Y被假定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完全是由非货币的实物因素决定的;第二,v或k被假定为不因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不便常数。由此可见,不论早期货币数量论还是近代货币数量论都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仅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不影响就业、产出和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另外一些西方学者研究发现,不能这样简单的看待货币与物价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维克赛尔和哈耶克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仅会引起绝对价格水平的变动,而且会引起相对价格水平及其他经济变量的变动。第14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3)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中性理论发展为: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论观点:货币数量对国民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起着唯一的支配作用。通过传到机制的分析,弗里德曼认为,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能会对经济的实际产生发生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价格存在时滞,工资合同短期内也来不及调整。在短期内,货币数量的变动既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又引起实际产出的变动,货币是非中性的。长期内的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非货币的因素,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第15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3、维克赛尔的理论突破——将货币中性观建立在货币对经济具有实质影响的基础之上。观点:货币对经济有主动的和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在资本形成和资本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货币流通速度是变化的,仅就媒介职能而言,货币是中性的。但就货币的储藏职能来说,货币在执行交易媒介职能的同时还媒介资本的积累与借贷、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换,因而是非中性的。货币对物价水平进而对经济的影响过程是间接的,它要通过利率来发挥作用。提出了累计过程理论4、哈耶克继承维克赛尔理论并将其发展成为系统的货币中性理论观点: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但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是保持中立,这样对经济的影响最小。货币的任何失衡都对经济发展起负作用。三个比例相等货币保持中性的条件是:货币总流量不变;一切价格随供求状况的变化而完全伸缩自如;一起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运动的正确预测的基础上。第16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5、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建立起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瓦尔拉斯定律间存在内在的不一致性,即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在解释相对价格决定时没有对绝对价格水平的决定做出解释,而传统货币数量论在解释绝对价格水平时没有对相对价格的决定做出解释,造成价格决定过程的两分法。帕廷金通过引入“实际余额效应”对上述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肯定的回答,并得出了“货币是中性的”基本结论。将希克斯-汉森的IS-LM模型改建为一种由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共同组成的四市场宏观经济模型,将实际货币余额引入市场,阐述了财富存量变化对各市场需求函数的影响。货币数量变动经济主体财富存量变动在四市场产生实际余额效应改变总需求对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物价变化从相反方向产生实际余额效应再次对总需求产生影响最后达到与货币量同比例变动、市场供求恢复充分就业均衡的状态结论:从长期动态的均衡上承认了货币数量论的“货币中性论”;在短期的比较静态均衡上承认凯恩斯货币非中性的主张,,从而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修正的货币中性理论
第17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6、“自然律假设”: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论自然律假设。认为在市场出清的前提下,各经济行为主体对通货膨胀的正确预期而产生的相应行为所形成的总产出、总就业和失业水平,即为“自然”水平。卢卡斯:货币唯一能影响的只能是名义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在合理预期条件下,实际利率是由经济中的内生因素决定的。巴罗:提出了货币非中性假说。前提是不完全信息,不规则的、不可预期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呈现非中性。第18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二、对货币非中性理论的研究1、凯恩斯从宏观货币经济的角度研究了货币非中性问题凯恩斯认为,货币量与流动性偏好的对比决定利率,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对比决定投资,投资决定就业和收入。在货币和物价水平的关系,凯恩斯批评了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否定了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货币量与物价同比例变化的观点。货币量变化会影响物价,也会影响产量,但首先通过影响利率水平来影响产量而不是物价。2、现代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的修正和发展(1)新剑桥学派的观点观点:货币的变动对实际经济变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新剑桥学派赞同凯恩斯关于货币通过利率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作用,但不同意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决定利率的观点,建立了借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而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因素,又有货币市场因素,是存量和流量的结合。第19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2)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析观点:货币量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为介质来进行传导。提出了新的利率决定理论,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提出了IS-LM曲线。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供求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托宾认为: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形式,它的变动通过金融资产可得性和金融资产价格的相对变动影响利率结构,进而引起资产结构的调整,最终导致投资乃至收入的变化。(3)新凯恩斯主义通过建立有微观基础的宏观理论对货币非中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新凯恩斯主义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相对价格粘性为基本理论,以“非市场出清”假设,在吸收理性预期等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在工资、价格粘性的作用下,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变动。第20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货币与经济关系理论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新凯恩斯主义从长期劳动合同和合同的交错签订说明名义工资具有粘性从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理论三个微观角度说明实际工资具有粘性从不完全竞争、菜单成本、交错价格调整、投入产出关联和加成定价等方面说明了价格具有粘性第21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关于货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争论的焦点在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总体上来说,关于货币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主要有三种: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一、促进论观点: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者大多持这一观点。凯恩斯提出了半通货膨胀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促进论观点。认为通货膨胀通过强制储蓄、扩大投资实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货币因素建立货币增长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察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多数支持了促进论的观点。第22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萨缪尔森创立的“世代交叠模型”和克劳尔建立的“货币先行约束”模型都支持“托宾效应”的存在,即货币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托宾建立了新古典货币增长模型、H·罗斯、斯泰因建立了“凯恩斯-维克赛尔型货币增长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货币增长(通货膨胀)影响资本密度(人均资本),并进而影响实际产出,这就是所谓的“托宾效应”第23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二、促退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尽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坚持通货膨胀的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导致经济衰退。1、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依据其货币短期非中性和长期中性的基本理论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产出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货币的增加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若长期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不仅不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并带来严重的后果。2、哈耶克认为,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均衡增长,通货膨胀只在短期内具有正效应,而长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3、弗莱堡学派:极力主张反对通货膨胀,高通货膨胀只会导致经济衰退。4、供给学派:总体上坚持促退论的观点5、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会打击生产和投资,造成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阻碍经济增长,必须对通货膨胀加以根治。第24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三、中性论坚持中性论观点的主要是合理预期学派。观点: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人们对未来的通货膨胀能合理地加以预期,而充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实际就业量等不产生任何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和短期内都是不存在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通货膨胀是中性的。另外,80年代兴起的新货币经济学对主流货币理论过分强调货币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货币不应成为货币经济学研究的基础。甚至断言要取消货币,通过取消货币来实现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的统一,并进而回避哈恩难题。代表人物:格林菲尔德、伊格尔第25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经济周期理论的货币分析在20世纪出现过较大的反复,从维克赛尔提出货币经济理论并用货币因素分析经济周期问题以后,对经济周期的成因及波动程度的货币解释在西方理论界一度较为盛行;40-50年代处于消沉;60年代以后又重新崛起。一、20世纪初用货币因素分析经济周期的理论20世纪以前,古典学派依据“货币面纱观”,否认货币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20世纪初,维克赛尔通过建立货币经济理论阐明了货币对经济均衡和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累积过程理论。维克赛尔第一个强调了货币对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他没有将货币因素看成是形成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认为经济的波动是由引起自燃利率变动的实物因素的变动导致的。此后的各种理论对经济周期引发的原意及波动的程度做出的解释不同,但大多数理论都认为与货币因素有关。第26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理论研究的深入二、20世纪20-30年代货币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理论研究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一次有关货币与经济波动的大论战,主要参与者:霍特莱、哈耶克、凯恩斯等1、英国经济学家霍特莱:完全用货币信用因素来解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周期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非货币因素没有周期性,经济循环归因于一个弹性货币和以刚性储备为根据的银行政策。2、哈耶克运用“货币投资过度论”来解释经济周期问题。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危机的爆发是由于充分就业条件下银行部门人为地膨胀信用引起的投资扩张,破坏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供求均衡比例。哈耶克主张依靠自愿储蓄来发展经济,发对通过信用膨胀和通货膨胀来人为地刺激经济。第27页,共3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凯恩斯认为引起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变动。经济周期是由投资的波动引起的,决定投资的因素有两个: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装作业合同范例
- 天价豪宅拆迁合同范例
- 商标异议合同范例
- 使用林地合同范例
- 井盖验收合同范例
- 正规电脑供货合同范例
- 电脑设备供货合同范例
- 医药公司委托销售合同范例
- Unit 9 Yes,I can!(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制)(2024)英语一年级上册
- 辐射安全管理复习题
- 机关食堂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否定前缀归纳un-.im-,in,il-,ir-,dis-等
-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 2023-2024学年承德市双桥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 近代化学发展时期课件2
- 《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
- 五金标准件手册
- 园林植物栽培与环境
- 寺庙消防安全规定
- 学会正当防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