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_第1页
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_第2页
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_第3页
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_第4页
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资考试普通心理学主观题汇总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认知过程一.简答论述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2017河北)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前)(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具体方法(前)(3)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观察习惯(中)(4)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后)(5)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后)2.主张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方面:①刺激物的绝对强度;②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③对象的活动性,也即活动律;④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此外,还有组合律,即知觉对图形的组织原则。

(2)主观方面: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③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3.简述艾宾浩斯遗忘规律。(19年德州临邑案例、18年济南商河)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采用节省法,根据保持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认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及时复习。4.影响遗忘的进程的因素(16年吉林)(1)材料的性质(2)系列位置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度学习)(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5.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18年济南商河、17年安阳汤阴)(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两多两结合)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口诀:十次方知味6.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3)活动任务的性质;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5)识记的方法。口诀:目太轻,质量法7.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提高,到16岁趋于成熟;

(2)同一年龄的中学生,受所记材料性质的影响,记忆效果不一样;

(3)中学生短时记忆广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大;

(4)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效果都不断提高,但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5)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要记忆手段;

(6)抽象记忆在中学阶段占据主导地位。8.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6年烟台莱山区)(一)在教学发展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1)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2)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语以及实物标志的含义(3)教师要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幻想。口诀:科学语言表相思9.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口诀:元灵积极表愿景10.

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9年驻马店市直、18年商丘市直、驻马店经开区、许昌市直、16年周口、15年安阳)创造性思维是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他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培养方法如下:(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口诀:启发想象,评价训练方法11.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创造技法:(18年郑东新区简答)(1)头脑风暴法(2)系统探求法(3)联想类比法(4)组合创新法(5)对立思考法(6)转换思考法(7)检查单法口诀:联合对(付)监考(我)头痛12.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8年周口中心城区论述)(1)激发求知欲,增强思维的自觉性;(2)创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13.思维品质的特性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思维品质的特性是:①思维具有广阔性与深刻性;②思维具有独立性(独创性)与批判性;③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④思维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

(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②运用启发式的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加强言语交流训练④发挥的定势的积极作用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口诀:定时方调研14.联系实际试述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2)提供概念范例,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适当运用比较;(3)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口诀:感知正反变表体15.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7年管城小学简答)(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8年许昌市直简答)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②培养间接兴趣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16.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2017四川)(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口诀:内外和睦兴(旺)二.案例:深谙教学之道的校长建议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多用彩色笔标注,不着奇装异服,用抑扬顿挫的声调问问题。结合案例,请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分析校长建议的依据。参考答案: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既可以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又可以成为造成学生学习分心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应该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教师穿奇装异服上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会使注意力分散到与学习无关的事物上。(2)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新颖性和活动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就应努力在讲演、板书和教具使用中施加这些影响。因此,建议教师授课时重点内容用彩色笔标注、声音抑扬顿挫,这样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三.辨析1.记忆一篇文章,往往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平顶山市鲁山县)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系列位置效应就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例如,学习一篇课文,一般总是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则容易忘记。其原因是:课文的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则受两种抑制的影响,因而最容易遗忘。2.注意的转移即注意的分散。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分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四.名词解释1.投射效应:由于个体具有某种特征,因而推断到他人也有与自己相同特征的心理现象。2.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辅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规则,产生逻辑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3.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或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5.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而多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与可行。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一.简答论述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6年安阳市直)(1)区别:①二者赖以产生的需要有所不同。情绪多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机体本身的活动以及感知觉相联系,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多地跟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和理性观念相联系,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②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③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显得更加深沉,它经常以内隐形式或微妙的方式流露出来(2)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又受已形成情感的制约。所以,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2.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口诀:调问题练体态3.意志品质的培养(18年商丘市直、特岗,16年周口、15年淮阳论述)(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口诀:我见养母示范错4.请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抗挫折力。(19年特岗)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贫乏,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还不能正确地对待行动过程中的挫折,这些挫折会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各种变化。例如,挫折产生时,学生会寻找不正当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推诿自己应负的责任,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同时,挫折会使人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使一个人减少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失败感、愧疚感和思想负担。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通常的一些做法是

(1)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避免挫折的方法;常见的积极适应方式有理智的压抑、升华、补偿、幽默、合理宣泄、认知改组等。(2)面对挫折,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战胜挫折,有时候也可以用限制批评、惩罚的方法来制止那些不当的表现。

(3)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受力。二.案例三.辨析四.名词解释退行: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经掌握的高级的技巧和方式,用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第四章

个性心理一.简答论述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8鲁山、登封选调案例、16年焦作山阳区)(1)生理需要: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最强有力的需要(2)安全需要: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获得安全感(3)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对社会价值的追求;自尊和受人的尊重(5)求知的需要: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6)审美需要: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潜能发挥,自己价值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其中前四个需要是缺失需要,后三个是成长需要,并认为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成长需要是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的。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8年南阳宛城案例、18年济南市中区)(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兴趣的形成和表现上有很大的差异。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口诀:评价教学活动要广泛迁移知识特征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18年东区案例、15年烟台莱山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言语智力:说话、阅读、书写逻辑—数学智力: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视觉—空间智力:认识环境、辨别方向音乐智力:辨识声音与韵律表达运动智力: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人际智力:与人交往和睦相处的能力自知智力:认识自己并选择生活方向的能力启示:(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对每个学生都报热切的希望。(2)科学的智力观: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多种智力同等发展。(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优势,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对症下药。(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优势,只要发展合理,都可以成为优秀人才4.能力、知识与技能的关系(2016江苏简答)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能力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高分低能)5.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19年鹤壁论述)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的能力6.简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017商丘永城论述)(1)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3)教育与教学。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智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智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7.学生能力的培养(19驻马店驿城区论述)(1)注重对早期能力的培养(2)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3)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4)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5)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6)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口诀:元妃早知是因才(能)8.气质与教育(19年郑东案例)(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2)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5)组建学生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机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加强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对抑郁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9.性格与能力的关系(2017安徽)区别

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

(1)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

(2)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联系

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1)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①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②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

(2)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的性格特征随之发展。

(3)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10.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16年周口、南阳镇平简答)(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口诀:我(们)几个集体抢饭馆11.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之间的联系:

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

气质对性格的影响表现在:①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②气质影响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

性格对气质的影响表现在:①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②性格是个性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点,它对气质和能力有显著影响。

(2)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①气质受遗传、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环境、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12.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家庭(2)学校教育(3)同伴群体(4)社会实践(5)自我教育(6)社会文化因素二.案例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各层次之间不但有先后顺序之分而且有高低之别,只有当低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认为,对于一般人而言,从基本需要到成长需要大致有七个层次。简述你从教之后的最高层次需要及实现这一最高层次需要的个人努力和环境期望。参考答案:(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其强弱将人的需要分为七层,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我从教之后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2)①个人努力方面: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了解,研究学生不断进行专门的训练;课后进行教学反思。②环境期望方面:期望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能够配备微格教室,以方便教师的成长训练期望能够获得一定的在职培训,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构建合作学习小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辨析1.

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是有智力水平决定的(19年山东菏泽)。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智商,常常被看作预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变量。对此,许多心理学家就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普鲁克特和推孟收集了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与智商的有关数据。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智商高的学生成绩也好。也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智商与学业成绩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且这种相关程度会随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学科性质、学生年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智力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2.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①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③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④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⑤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等,比如记忆广度,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流体智力的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其彼此间的关系。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还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4.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但是遗传只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四.名词解释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简答论述1.联系实际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7年特岗论述)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试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理论意义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①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④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3.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得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请就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

(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果。老教师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现象。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是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它的研究成果能为科学地进行教与学提供指导,促进学校教育实践。

(3)教师如果学了教育心理学,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4)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来说本身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可以弥补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从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当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并且将这些理论具体应用于实践当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这有助于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对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除学习心理等传统领域受到重视外,还呈现出如下新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一.简答论述1.试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6年惠济区)(1)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2)在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己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3)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4)初中生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他们也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5)初中生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6)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这个时期突出的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7)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2016浙江、17年荥阳)(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①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出现成人感、自尊感增强和出现自卑感;②自我开始分化;③能够更自觉地评价别人的和自己的个性品质,但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个性品质的能力与高中生相比较,水平还不高而且也不稳定。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②自我意识的组成成分分化;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④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⑤自我评价逐渐成熟;⑥自尊心强;⑦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3.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p476)

(1)友谊占据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相对小学生而言,友谊在中学生心里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另外,男女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双方都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生兴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适度。

(2)小团体现象突出。中学生中“结伙”的小团体现象十分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中学时期个体非常需要同伴的认同和肯定,被团体孤立的痛苦远远大于接受团体规则时的不愉快,因此,中学生团体具有塑造人、影响人、制约人的功能,团体成员间有高度的忠诚感。中学生需要优越感,需要被尊重,有些中学生在学习上很难得优越感,但他们可以在这种小团体中找到成就感,找到被认可的感觉。中学生需要小团体的存在,他们以在团体交往中,发展自我意识,并学会怎样与同龄人相处。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变得富有批判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减弱,师生关系有所弱。中学时期师生关系存在“初二、高二”现象,即初二、高二是师生关系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两个年级的生关系和其他年级相比,表现得更不亲密、更多冲突和更多疏远。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中学生与父母的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迅速下降,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等。到了高中阶段,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5)网络虚拟人际关系的建立。4.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般规律(18年济南市中区案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5.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教育:制约着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方向、趋势、速度和程度(4)主观能动性: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作用)6.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8年济南商河、济南市中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与发展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3)个人主观因素。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016港区、山东省属论述)(1)感知运动阶段(0~2):①客体永久性;②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③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④延迟模仿的产生;(2)前运算阶段:①早期的信号功能;②自我中心性;③不可逆运算;④不能够推断事实;⑤泛灵论;⑥不合逻辑的推理;⑦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具体运算阶段:①去自我中心性;②可逆性;③守恒;④分类;⑤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演绎推理;③类比推理;④抽象逻辑思维;⑤可逆与补偿;⑥反思能力;⑦思维的灵活性;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8.简述维果斯基(也称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17年管城)试述“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16年二七、19年濮阳经开区)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1)在维果斯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9.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转化的发展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不断发展;抽象一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②维果斯基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维果斯基提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他认为,发展大部分得益于由外向内,即个体通过内化,从情境中汲取知识,获得发展。内化说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4)“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包含的两层含义。

①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5)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一教学支架的应用。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可采用教学支架,进行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能独立完成任务。10.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哪些?如何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19年高新区、18年漯河案例、18年济南市中区、17年安阳县)

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与性格差异。

(1)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认知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因材施教。这要求我们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学生的性格差异包括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包括:①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②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11.学生性格特征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8年中原区简答)苏联心理学家: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二.案例三.辨析四.名词解释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第三章

学习理论一.简答论述1.试述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17年安阳县)(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应用到教学活动上,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斯金纳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程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的程序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2)程序教学的原则①小步子原则。学生所用的教材或程序教学机器要将学习的内容分为许多小单元,小单元之间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相邻小单元之间的难度差距小学习者容易成功。②积极反应原则。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产生学习行为就要及时给予强化以保证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③自定步调原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选择最适宜的学习进度,这样学生容易成功学习动机强。④及时反馈原则。及时反馈,也就是说让学生立刻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回答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保持学习行为进行下阶段的学习。⑤低错误率原则。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将错误率减小到最低,以达到强化效果。2.试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学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理论(试误说)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一理论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具体而言,对教育有以下指导意义(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2)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4)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的后果。3.强化理论对学习的意义1、强化的应用(1)在学习过程中,强化物有很多种,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2)在对学生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3)奖励运用必须得当,否则便会强化不良行为。3、惩罚的应用(1)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2)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3)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地少用惩罚。(4)惩罚应紧跟在错误行为之后,与错误行为之间建立联结。4.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2)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他认为这三类因素互为因果,每两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因此这一理论又被称为三元交互作用论。(3)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5.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18年中原区、18年焦作市直论述、17年安阳县)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结构教学论或认知一发现学习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6.简述苛勒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9年驻马店驿城区简答)(1)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形。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完形)。(2)学习的过程——顿悟过程。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的顿悟而获得的成功。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7.比较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理论(19濮阳经开区)

(1)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②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③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2)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主要说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主要是有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学生在学校中的有意义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③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组织学习的策略一先行组织者

(3)①接受学习不同于发现学习。发现学习过程比接受学习过程多一个发现即解决问题的阶段因此,前者比后者复杂。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智力发展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也不同。大量的材料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而各种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解决的。③这两种学习的功能也有交叉重叠现象,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知识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发现学习也有扩大知识和检查知识理解得如何的作用。但在儿童的发展中接受学习比发现学习出现稍晚。接受学习的出现意味着儿童达到了较高水平的认知成熟程度。比较范畴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形成S-R联结学习者把学习材料内化,将所学的内容内化到认知结构中来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内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基本理解,强调学习的过程通过有意义的接受掌握知识,强调学习的结果学习材料无特定要求有组织、有序列、有内在逻辑的8.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9开封市直、17年驻马店经开区简答)(1)客观条件: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9.加涅九大教学事件(1)引起注意(2)告诉学习者目标(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诱导学习表现(行为);(7)提供反馈、(8)评价表现;(9)促进记忆和迁移。10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与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有何不同?

(1)在概念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是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2)在学习结果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是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学习,即新的学习材料如何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积累,是渗到个人的行为之中,渗入到他为了未来而选择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学习使其态度和人格发生变化,是智德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

(3)在概念范畴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属于认知范畴,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属于知情统一。

11.试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生中心的教学观的主要内容。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2)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

(3)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①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②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③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④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⑤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4)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它包括①真实或真诚②尊重、关注和接纳;③移情性理解。12.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17年管城)建构主义者提出教学过程包含的步骤和环节为:

(1)分析教学目标,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教学的“主题”;

(2)创设情境,即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设计信息资源,即确定本主题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所起的作用;

(4)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即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式教学,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出不同的设计;

(5)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如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合作和建构学习共同体;

(6)评价学习效果,主要围绕自主学习能力、作学习过程中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进行;(7)强化练习,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这是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区别于传统教育理论的教学过程观。

在教学上,建构主义者提出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经验,并重视与学生相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应当是学生所关注的,可引起他们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教学,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所谓“少”是指主要讲授基本的科学概念、规则、理论、模式,但和认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不是重在学习抽象的、理论化的、脱离情境的知识。“精”则指要求学得深入、细致,理解科学的本质,进而使得学生终身受益。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传统课堂对于课程内容的传递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而且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建构主义课堂对于课堂内容的呈现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而且强调核心概念的掌握。1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18年商丘永城论述)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解释新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2)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1)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因此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并形成相应的知识。14.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这对教育有什么启示?(16年山东省属)(1)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主动建构性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不单是信息的累积过程而是一个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主动进步和发展的过程。(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的社会互动性,得出一种合作学习的教育策略即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形成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个人的学习也变成集体经验的积累过程。(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情境性强调知识、学习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实际应用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习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并形成相应的知识。

15.论述建构主义学生观在教育中的应用

(18年驻马店市直论述)(1)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通过对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即使是年龄非常小的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2)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搜集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领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是不可亵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1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

(1)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的新的假设和解释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3)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4)教学观,建构主义上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与课堂内容的呈现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而且强调核心概念的掌握。

(5)教师观,建构主义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认为教学不是由老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二.案例三.辨析1.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平顶山市鲁山县)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因此,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不是学习。2.

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3.

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但是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药物、物理或者化学等其他刺激引起的。4.

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斯金纳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惩罚等。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正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所以,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负强化是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是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5.

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答案:(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2)程序教学属于个别化教学,它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运用于教学的典范。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知识按照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予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四.名词解释1.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个体做出反应从而逃避厌恶刺激,使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2.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3.自我强化:指人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过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4.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5.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第四章

学习心理一.简答论述1.学习动机的激发(17年经开区简答、17信阳光山案例、16年安阳市直简答)(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口诀:创情景,设目标,控难度,表期望,运用奖赏与表扬,提供反馈要及时,竞争教育少不了好奇反目,难赏表征2.如何有效运用表扬(15年新安县)(1)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表现出期望行为并对其适当的行为进行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心态,赞扬、奖励一般比批评、惩罚更具激励作用(2)表扬的时候应注意:①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并且具体可行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②表扬应该是针对优于常规水平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平常就做得比较好,那么就不宜对他达到常规水平的行为进行表扬。而对那些平时表现不佳,但是有所进步的学生,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③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3)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适度而善意的批评有时也能促进学习。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恰到好处既要赏罚分明,又要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题对接:某老师的困惑:为了充分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不遗余力地表扬学生,该表扬的我大力表扬,不该表扬的我也表扬,该批评的我一句话也不说。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美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学生头脑中的纪律意识越来越淡薄,我万不得已稍加批评,他们恨不得跟我对着干;更要命的是,学生产生了“表扬疲劳症”,我很难看到表扬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位教师的困惑,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3.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2019年二七区、山东滨州)(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理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口诀:银幕小区1.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在个体拥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许多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学习中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①教师可以通过为他们选择难易合适的任务,让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②让他们观看和想象那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的成功操作,通过获得替代性经验和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的进行;③教师还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错误判断,形成正确的自我效能感判断。

2.训练归因。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①“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②“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是智力学习方法,还是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这种归因训练的好处在于,在学生做“努力归因”时联系现实,在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真题对接:小明面对接连的考试失利非常沮丧,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作为老师应如何帮助小明恢复信心?4.简述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关系。(18年商丘永城)(1)按学习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2)研究表明,内部学习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3)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动机发生作用时,个体的学习活动较多的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励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8年商丘市直案例、15年新安县)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呈倒U型曲线。6.联系教学实际,试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法。(19年驻马店驿城区案例、17年济南高新区简答)(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的学习。(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该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手。方法包括:①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的发展经历了有趣、乐趣到志趣的逐步深化过程。(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这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口诀:需要立志获效能,迁移兴趣促归因7.简述焦虑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因此,焦虑对学习并不是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生学业产生的影响不同,教师可使学生处于一种适当的焦虑水平,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8.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2)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并给子加强,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由于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对学生还应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9.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其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8年济南济阳)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10.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时间管理?(19年中原区案例、17年安阳市直)(1)帮助学生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教导学生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指导学生灵活利用零碎时间。11.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5年航空港案例)(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口诀:煮花生特见效12.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迁移(18年枣庄市中区、17年安阳汤阴、16年东区简答)(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这句话给予教育者的启示是,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口诀:室内测评13.学习迁移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6年周口,补充)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而且,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也是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可以说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无所不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迁移的作用体现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解决也就成为空谈。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原有的经验结构才更为完善、充实,从而建立起能稳定地调节个体活动的心理结构,即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精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应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和培训系统的设计,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编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成效的考核等方面利用迁移的规律可以加快教学和培训的进程。1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8年临沂论述)(1)学习材料的特点——相同要素说(2)原有的知识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口诀:才(子)学知情,(用)心能指导1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9年上街、2017内蒙古论述)(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1)唤起记忆的愿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增强记忆的信心。(3)教授记忆的方法:①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②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③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④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⑤有效运用记忆术⑥适当过度学习⑦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4)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16.言语直观具有哪些特点?(17年安阳市直)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还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