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题库含答案解析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A.气质B.兴趣C.习惯D.理想参考答案:A【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心理过程包括()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参考答案:D【解析】略。3.下列选项中()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参考答案:D【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4.吃酸梅流口水是()A.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参考答案:B【解析】略。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A.想象B.记忆C.意识D.反射参考答案:D【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6.司机在看见“减速慢行”的标志后马上放慢车速,这是()在起作用。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操作性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参考答案:B【解析】看到语词或者听到语词,都是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7.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是()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心理学参考答案:B【解析】构造主义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8.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A.1789B.1798C.1897D.1879【参考答案】D【解析】略。二、多项选择1.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有()A.感知B.记忆C.思维D.信念参考答案:ABC【解析】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2.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是()A.兴趣B.思维C.运动D.感觉参考答案:ABD【解析】心理发展研究心理现象即心理现象结构表当中的内容。三、判断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参考答案:√【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和源泉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具有主观性,具有个人的特点,同时,在反映的选择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刻性等方面,也都会有所不同,并形成了对客观事物反映上的个别差异。2.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华生,强调意识的结构和人格的结构存在潜意识。()参考答案:×【解析】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第二章

认知过程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一、单项选择1.不仅为记忆思维、想象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提供材料,也是动机、情绪、个性等一切心理活动基础的是()A.视敏度B.心理C.运动能力D.感知觉参考答案:D【解析】感知觉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但它却给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必要基础,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感知觉不仅为形成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提供了材料,也是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2.天空中有云彩飘动,人们会感知到月亮在云中穿行,这属于()A.动景运动B.自主运动C.诱导运动D.瀑布效应参考答案:C【解析】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3.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例如:一般女生心细胆小;男生胆大、粗心。这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参考答案:D【解析】刻板印象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4.当一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心理现象是()A.刻板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参考答案:C【解析】晕轮效应指的的,某人某方面有魅力,其余特征会做相似判断,该说法属于晕轮效应。5.闭着眼睛倾听会更清晰、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产生冷觉、冷色调的室内布置会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这些现象表明()A.感觉具有相互作用B.注意力分散会增加不适感C.幻觉依托于实际D.心理暗示影响人的真实感受参考答案:A【解析】不同感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其中,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因此,题干中“闭着眼睛倾听会更清晰”就属于视觉丧失后对听觉的补偿;“冷色调的室内布置会让人产生凉爽的感觉”就属于典型的联觉现象。故题干中的例子说明了不同感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上课时,当我们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时,黑板上的字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壁、老师的讲解、周围同学的翻书声等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我们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时,教师的声音便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周围同学的翻书声、进入视野的一切便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7.教师批改作业时多采用红笔标注,这体现的知觉特征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恒常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理解性参考答案:C【解析】知觉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选择性主要强调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关系。题干用红笔则就是在强调对象的优先知觉。8.变色龙会根据周围调节自身颜色,从而达到避免被人发觉的目的。这主要是利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参考答案:B【解析】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会影响知觉选择性,题干中变色龙利用的即为知觉的选择性。二、多项选择1.灯泡灭了,但是在黑暗中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还浮现在眼前,这是一种()A.感觉后像B.视觉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参考答案:ABD【解析】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感到眼前有一个同灯泡差不多的光源出现在黑暗的背景里,这时出现的就是正后像。正后像属于视觉后像的一种,而视觉后像是感觉后像中比较显著的现象,故答案选A、B、D三项。2.知觉的特性包括()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E.理解性参考答案:ABCE【解析】知觉的规律包括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3.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态度定势参考答案:ABD【解析】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态度定势都可能会造成以偏概全,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因此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二、判断1.错觉是特定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对事物的歪曲知觉,是可以克服的。()参考答案:错误【解析】错觉是必然产生的,不能克服。2.只要有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就会产生感觉。()参考答案:错误【解析】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所以要想产生感觉,除了有外部刺激,感觉器官还要有感受性,比如盲人就看不见作用于他的外界刺激。第二节记忆一、单项选择1.记忆的()是指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回忆起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的品质。具体表现为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一挥而就等。A.持久性B.准备性C.敏捷性D.正确性参考答案:B【解析】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2.人对化学公式、乘法法则、一年有四季等公式、规则、概念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编码记忆D.长时记忆参考答案:B【解析】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个体对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概念,定理、公式和规则等。因此,答案为B。3.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参考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4.实验证明,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上再过度学习达到()时,效果最好。超过这个程度,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称为无效功劳。A.50%B.100%C.150%D.200%参考答案:A【解析】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5.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时记忆效果好,这一现象可以用()解释。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检查困难说D.同化说参考答案:B【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消退。6.考试时由于情绪紧张,很熟悉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合理解释这种遗忘现象的理论是()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提取失败说D.动机说参考答案:D【解析】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经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7.朋友聚会,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之为()A.遗忘现象B.舌尖现象C.挫折现象D.抑制现象参考答案:B【解析】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称为“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8.下列遗忘观点与“及时复习策略”相一致的是()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参考答案:A【解析】消退说,又叫痕迹衰退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适用于解释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及时复习策略认为,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识记后遗忘很快就会发生。因此,对于新学习的材料,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二者观点都是关于学习之后,知识很快随着时间遗忘。故二者观点一致。二、多项选择1.识记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基础。要提高记忆效果,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识记。影响识记的因素有()A.识记的目的与任务B.活动任务的性质C.识记材料的数量与质量D.识记的情绪状态参考答案:ABCD【解析】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2)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2.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时,其试卷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更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原因有()。A.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B.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C.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D.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参考答案:ABCD【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又被称为“重现”,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是比再认更为复杂的一种恢复经验的形式。3.记忆最后一环节,提取信息包括()A.辨别B.再认C.重现D.呈现参考答案:BC【解析】记忆的三个过程是:识记、保持和再现,其中最后一环节为再现,再现又分为再认和回忆,回忆也称重现。4.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策略包括()A.及时复习B.合理分配时间C.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D.阅读和重现交替进行参考答案:ABCD【解析】有效的复习包括:(1)复习时机要得当,应做到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间隔复习、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应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可以采用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三、填空1.艾宾洁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__________在识记得最初阶段遗忘速度_____________,以后逐步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不均衡的较快减慢第三节表象和想象一、单项选择1.课堂上,当老师读到“傣家竹楼”的时候,同学们头脑中出现了傣家竹楼的形象。这种现象属于()A.重现B.表象C.闪回D.回忆参考答案:B【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回忆又叫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2.法国作家根据目击证人的描述画出嫌疑犯的画像,这属于()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参考答案:B【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题干所述为再造想象的典型实例。3.小时候,很多人都爱以凳子为马,坐在凳子上假装骑马,专家说,儿时的这种游戏是有好处的,能够发挥想象的()功能,增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A.预见B.替代C.补偿D.调节参考答案:B【解析】想象的功能包括:(1)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知识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4)调节功能,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题目中把凳子当马,属于想象的替代功能。4.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创造了祥林嫂的艺术形象,他是把旧中国许多妇女的遭遇集中后创造出来的形象,这种形象的构成方式属于()A.综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参考答案:D【解析】典型化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选D。5.一年级学生常常在上课时看到前排女生戴的发饰,便不自觉地把发饰上的小彩珠想象成五颜六色的糖果,这种想象属于()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关键词“不自觉”,体现无意注意,即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6.抬头仰望天空变幻莫测的浮云时,脑中就产生起伏的山峦,柔软的棉花,活动的羊群,嘶鸣的奔马等形象,看到冬季玻璃上的冰花时,就会觉得像梅花,像树叶。以上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参考答案:D【解析】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题干中所述都是无意想象的具体表现。二、多项选择1.表象的基本特征有()A.直观性B.概括性C.整体性D.可操作性参考答案:ABD【解析】表象的特征表现为:(1)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第四节言语与思维一、单项选择1.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2.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遍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至,这一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A【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和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成人也有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3.看见“朝霞”后下雨,看见“晚霞”就放睛,即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参考答案:B【解析】概括性包括两层含义:(1)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2)将多次感知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体现了概括性的第二层含义。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体现了思维的()。A.间接性B.敏捷性C.概括性D.深刻性参考答案:A【解析】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推知“绿肥红瘦”,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5.“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说明个体在思维的()上表现较好。A.广阔性B.深刻性C.敏捷性D.灵活性参考答案:C【解析】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迅速正确,能当机立断。“眉头一皱,计上心头”体现了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是对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应,根据凭借物于思维形态思维可分为()。A.非形式逻辑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B.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C.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D.抽象思维,具体思维,宏观思维和具体思维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7.在老师讲完课文后,小红能把课文中各个段落结合在一起,掌握中心思想,这属于思维过程的()。A.分析B.抽象C.综合D.比较参考答案:C【解析】综合是把部分联合为一体,题干“把各个段落结合在一起”,体现综合。8.一个人把某种护肤品说得天花乱坠,我们会猜测他是这种护肤品的推销员。这种思维是()A.动作思维B.理论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参考答案:C【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直觉思维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突发性)、猜测性的特点。未逐步分析各种可能就猜测他是这种护肤品推销员,这种思维属于直觉思维。9.曹老师在练习课上常常要求同学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同一道题目,并且利用小组形成竞争,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曹老师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A.分析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直觉思维参考答案:B【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曹老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0.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最后得到唯一的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A.动作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参考答案:B【解析】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聚合思维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规则,产生逻辑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11.总结出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即生物,而舍弃那些“会不会飞爬行”“会不会行走”等非本质特征,这就是思维的()过程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参考答案: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所以此题应选抽象与概括。12.下列选项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特征的是()A.开创不同的方向B.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C.不落窠臼D.透过现象看本质参考答案:A【解析】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也叫思维的变通性。故A项是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特征;B项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特征;C项“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多指文章、作品),故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特征。D项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选A项。13.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参考答案:D【解析】变式就是变换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属性,使本质属性保持不变而非本质属性或有或无,以便突出本质属性。14.陈老师,上课时要求学生写出带“月”字旁的汉字,小亮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较多相关汉字,这体现了其思维的()A.变通性B.综合性C.独特性D.流畅性参考答案:D【解析】流畅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越多,流畅性越大。小亮能够在短时间内写出较多的相关汉子,这体现了其思维的流畅性。15.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A.比较B.变式C.正例与反例D.概括参考答案:C【解析】鸡属于鸟,是正例,蝙蝠不属于鸟,是反例。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发散性思维主要特征的是()。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参考答案:ABC【解析】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等特点。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A.分析B.综合C.比较D.概括E.抽象参考答案:AB【解析】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与综合。三、判断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个人激励的策略。()参考答案:错误【解析】头脑风暴法又叫集体讨论法,属于集体激励策略。2.小学儿童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参考答案:错误【解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第五节注意一、单项选择1.在心理学理论中,“注意”不包括的功能是()。A.选择功能B.适应功能C.保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功能参考答案:B【解析】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2.教师授课时,常常通过粉笔的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参考答案:D【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3.下列有关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A.注意的分散和转移是个体无意识的行为B.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的调节和监控C.有意后注意不应在课堂中出现D.有意注意也可以是没有目的的注意参考答案:B【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所以是有意识的行为;因此,A项错误。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在有意注意阶段,主体从事一项活动需要意志努力,但随着活动的深入,个体由于兴趣的提高或操作的熟练,不用意志努力就能够在这项活动上保持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应该在课堂上出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C项错误。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因此,D项错误。注意具有选择、保持、调节与监督三大功能,但注意最重要的功能是调节与监督功能。因此,本题答案选B项。4.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要连续几个小时态度紧张的工作,这说明注意具有()品质。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参考答案:B【解析】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5.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参考答案:A【解析】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6.上完一节饶有兴趣的课,学生不受该节课影响,自觉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分散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参考答案:D【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二、多项选择1.为了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教师可以()A.对自己发布的课堂任务进行详细解释B.严厉批评不听讲的学生C.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分组和时间D.有同学开小差时立即停止讲课15.参考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措施有:(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如对自己发布的课堂任务进行详细解释。(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分组和时间。(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此,答案选A、C两项。而B、D两项中的做法不仅不能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反而会打断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分心。2.人类的注意有多种类型,按照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注意可以分为()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参考答案:ABC【解析】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三、判断1.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作注意的分散。()参考答案:错误【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而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故题干中的说法错误。2.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课,一会儿翻书,一会儿在本子上写。这位小学生的注意状态是稳定的。()参考答案:正确【解析】注意的分配仍处于注意的稳定性之下。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过程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1.情绪是心理活动中的监控者,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情绪起协调、组织的作用,消极情绪起破坏、瓦解的作用。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A.适应功能B.信号功能C.健康功能D.组织功能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和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和组织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具有干扰、破坏作用。2.“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的功能。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情绪情感功能的应用。情绪的健康功能表现为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情绪。题干中强调小丑能给大家带来欢乐,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属于健康功能,因此本题选D。3.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画家徐悲鸿的《八骏图》,体会作品中的自由与力量,鼓舞学生积极向上。这种情绪属于()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自豪感参考答案:A【解析】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术老师带学生欣赏《八骏图》所产生的情感属于美感。4.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这些情感属于()A.责任感B.义务感C.道德感D.理智感参考答案:D【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5.《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在春暖花开之际,写下了伤感的《葬花吟》。这体现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理智参考答案:A【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6.强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B.应激C.热情D.激情参考答案:D【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7.一名新教师,初上讲台时,经常慌乱紧张。这种情绪属于()A.激情B.心境C.应激D.压力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新教师,初上讲台时,因为不熟悉,所以慌乱紧张,这种情绪状态属于应激。8.当学生嘲笑老师个子矮小时,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A.升华B.补偿C.幽默D.宣泄参考答案:C【解析】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题干中的老师正是运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了学生嘲笑自己的尴尬情况。9.一位同学上课时因做小动作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下课后他用脚踢了同桌,并责怪同桌没有提醒他,其心理防御机制属于()A.转移B.替代C.投射D.补偿参考答案:A【解析】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合理化、转移、投射、升华、认同、补偿等。其中转移又称移置,是指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受到老师批评,下课后用脚踢了同桌,属于转移。二、多项选择1.情感是与社会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可分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幸福感参考答案:ABC【解析】略2.情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情绪状态可以分为()A.激动B.心境C.激情D.应激参考答案:BCD【解析】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激情、心境、应激三种。3.下列关于情绪和情感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易错)A.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B.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C.情绪具有情境性,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D.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参考答案ABCD【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2)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三、判断1.文饰,又称合理化,指个体通过歪曲现实达到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作用,包括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等表现形式。()参考答案:正确【解析】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通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两种表现:(1)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2)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两者均是掩盖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2.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参考答案:正确【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动机功能。本题为课本原话,20版山香教材284页。第二节意志过程一、单项选择1.意志行动的关键阶段是()A.动机斗争B.制订计划C.执行决定D.采取决定参考答案:C【解析】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和完成阶段。2.随年龄增长学生在没有教师或家长的监督时,也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意志的()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坚持性参考答案:A【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一般来说下学生还不善于自己主动地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而是由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并要在成人的帮助和监督下才能完成任务,到了高年级已能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自觉性不断发展。3.有的人遇事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是意志缺乏()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参考答案:B【解析】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武断。4.“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描述的是意志缺乏()的表现。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参考答案:D【解析】意志的坚韧性(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这是意志缺乏坚持性的表现。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体现了()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参考答案:A【解析】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双趋冲突。6.李强既想竞选班长,又怕失败会丢面子,这样的冲突我们称之为()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参考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既想竞选班长,又怕失败丢面子体现的就是趋避冲突。7.“前怕狼,后怕虎”属于下列哪种心理冲突()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参考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前怕狼,后怕虎”是指无论是向前还是先后都有危险,都想逃避,因此体现了双避冲突。二、多项选择1.意志品质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需要有目的地加以培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方面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A.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B.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C.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D.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参考答案:ABCD【解析】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2)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3)发挥教师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4)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参考王雁《普通心理学》)2.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出现在意志行动的采取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包括动机斗争、确立行动目的和选择行动方法等,意志行动中的冲突主要有()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避式冲突参考答案:ABC【解析】意志行动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等环节。动机斗争分为四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三、判断1.教师对做事总是虎头蛇尾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参考答案:错误【解析】虎头蛇尾的学生主要是指学生在行为中不能坚持下去,因此对于虎头蛇尾的学生主要培训学生的坚持性,该说法错误。2.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人才有意志活动。()参考答案:正确【解析】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与客服困难相联系的心里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只有人才有意志活动。出自黄希庭《心理学导论》,该说法正确。第四章个性心理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一、单项选择1.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于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是()A.信念B.需要C.兴趣D.动机参考答案:D【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题干是对动机概念的描述。2.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参考答案:B【解析】动机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例如,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3.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A.兴趣B.需要C.动机D.理想参考答案:A【解析】兴趣的定义。4.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求知需要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5.小学生希望得到友谊,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需要B.归属于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参考答案:B【解析】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支持是属于归属与爱的需要6.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希望被人认可、关爱、赞许等维护个人自尊心的需要属于()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C【解析】考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题干描述为从被人认可、关爱中维护自尊心,所以选择C。7.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B.安全需要是最低层次的需要C.低级需要的基本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D.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较低层次的需要就不存在了参考答案:C【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故A项说法错误。生理需要位于需要的最底层,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故B项说法错误。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故C项说法正确。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故D项说法错误。因此,答案选C项。8.在教育领域,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性需要是()A.安全需要、自尊需要B.自尊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D.自尊需要、求知的需要参考答案:B【解析】爱与归属感的需要是学生交往的动力,在学校环境中,师生交往,同伴交往既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学习的内容。尊重需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具有好胜心、求成欲,因此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这一特点。求知需要是成长性需要不是缺失性需要,故排除CD。二、多项选择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众多需要区分为两大类,其中,成长需要包括()。A.生理需要B.审美需要C.求知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参考答案:BCD【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生理、安全、归属于爱、尊重、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前四个属于缺失性需要,后三种属于成长性需要。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文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层次关系上看,处于最基层(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的两个需要是()。A.安全需要B.生理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参考答案:BC【解析】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处于最基层(最低层次)和最高层次的两个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判断1.学生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求知的需要。()参考答案:错误【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题干所述体现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节

能力一、单项选择1.发展学生智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思维力B.想象力C.观察力D.注意力。参考答案:A【解析】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2.有大器晚成者,也有少年早慧者。这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互补性D.阶段性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所述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主要体现了个体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小红是某小学一名学生,她特别擅长绘画,这说明小红具有很好的()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识能力D.实践能力参考答案:B【解析】一般能力是指认知能力,是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特殊能力指专门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题中描述属于特殊能力。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的是()。A.晶体智力B.情境智力C.遗传智力D.流体智力参考答案:D【解析】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其中流体智力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4.下列选项中,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法正确的是()A.流体智力与个体的天赋有关B.晶体智力较少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C.流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D.晶体智力是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参考答案:A【解析】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其发展趋势是30岁左右达到顶峰,30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降低,流体智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故A说法正确,C、D说法错误;晶体智力是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其发展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故B错误。5.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具备哪种智能类型的人善于确立目标、评估他人能力和弱点、监控自己的思维()A.语言智能B.人际关系智能C.自我认知智能D.数理逻辑智能参考答案:C【解析】自我认知智能较高的人倾向于确立目标、评估他人能力和弱点、监控自己的思维。6.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他们用()这一概念示智力水平。A.智商B.离差智商C.智龄D.比率智商参考答案:C【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最早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龄的关系。7.一个实际年龄10岁的小学生经过智力测试鉴定,智力水平为15岁,那么其智商是()A.80B.100C.120D.150参考答案:D【解析】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小学生的智商是150。8.对同样的试卷组织两次评分,评分结果相差悬殊,这表明测验的()A.有效性差B.区分度差C.可信度低D.难度低参考答案:C【解析】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题干中,一份试卷前后两次的评分结果相差悬殊,说明测得的结果不可信,测验的信度低,本题选C。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点,考生注意辨析二者的区别。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若是一个能够测得想要的数据或是能依据测验结果准确地预测后来的行为,说明测验的效度高。题干表述没有体现效度,A项不选。9.测验时能够测量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表明该测验的()一定高。A.效度B.标准化C.信度D.难度参考答案:A【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故测验时能够测量出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其效度一定高。10.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参考答案:D【解析】区分度指对答题者在该项题目上的区分情况。测验的区分度越高,越能鉴别出答题者能力的高低。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参考答案:ABC【解析】色彩鉴别力属于特殊能力。2.关于能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比知识发展要慢很多D.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本题答案:ACD【解析】B是知识的概念。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有()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E.创新度参考答案:ABCD【解析】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没有创新度,所以选ABCD。4.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综合系统,这一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三个维度。A.内容B.形式C.操作D.结果参考答案:ACD【解析】吉尔福特在多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StructureofIntellect,SOI)理论,他否认有普遍因素G的存在。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成果)三个维度去考虑。三、判断1.晶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晶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答案:错误【解析】题干所述为流体智力的概念和发展特点。2.韦克斯勒的智力测验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参考答案:错误【解析】韦氏智力测验用离差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因此题目说法错误。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一、单项选择1.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参考答案:A【解析】胆汁质的特点,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2.具有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兴趣容易变换的行为特点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抑郁质D.黏液质参考答案:B【解析】多血质的人动作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活泼好动、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容易转移,兴趣易变化,有高度灵活性。3.小丽遇事沉着、冷静,但做事比较死板,缺乏灵活性,其气质类型属于()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盖伦对气质类型的分类,题干表述为粘液质的特征。详见河南20版山香教材313页。4.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参考答案:D【解析】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5.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是()A.强、平衡、灵活B.强、平衡、不灵活C.强、不平衡、不灵活D.弱、不平衡、灵活参考答案:A【解析】多血质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灵活。6.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做好教育工作,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重视,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A.多血质和胆汁质B.胆汁质和抑郁质C.抑郁质和粘液质D.粘液质和多血质参考答案:B【解析】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由于兴奋性太强或太弱而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对这两种极端类型的学生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故答案选择B项。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参考答案:C【解析】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8.热爱集体与自私自利,创新与保守,自尊与自卑属于()(易混)A.性格特征B.气质特征C.意志特征D.能力特征参考答案:A【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9.关于性格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B.性格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C.性格有好有坏,始终具有道德评价的意义D.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是它一旦形成就一成不变参考答案:D【解析】性格的可塑性强,因此D项说法错误。10.有关气质与性格关系,错误的是()A.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B.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C.气质表现得早,性格表现得晚。D.气质可塑性大,性格可塑性小。参考答案: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因此表现得早,受神经活动的影响,因此可塑性小。二、多项选择1.针对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培养()A.善于交往的能力B.坚持到底的精神C.扎实专一的精神D.足智多谋的能力E.富有自信的精神参考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对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2.作为一种心理特征,气质通常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等方面A.速度B.强度C.灵活性D.指向性参考答案:ABCD【解析】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三、判断1.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或改造人的气质。()参考答案:正确【解析】性格与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2.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稳固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主要受后天因素影响,因而没有好坏之分。()参考答案:错误【解析】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好坏、优劣之分,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教与学的规律D、学校环境参考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它既包括学习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因此,答案为C。2.根据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属于()A.自然学科B.社会学科C.应用学科D.交叉学科参考答案:D。【解析】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故选D。3.西方历史上和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分别是()。A.桑代克和廖世承B.桑代克和房东岳C.裴斯泰洛齐和房东岳D.卡普捷列夫和廖世承参考答案:A【解析】略4.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了解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A【解析】观察法可以了解被试自然状态下的表现,且不能反映因果关系。5.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单组实验法D.等组实验法参考答案:B【解析】实验性研究方法是在控制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操纵教育教学情境中的一些变量而研究其效应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人的心理现象的某些科学依据。实验室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数据比较可靠,结论能经受考验。(2)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教育实际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教育心理学的自然实验的基本形式有三种。①单组实验。它是指同一组被试先后两次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的恒定,然后对实验因素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和比较。②等组实验。根据实验条件,将被试随机分成条件相同的多组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照的方法,即将被试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影响,控制组则不接受实验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两组被试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将实验因素所产生的结果加以观测和比较,考察差异的显著性,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作用。等组实验的要点在于保证各实验组的起点同质。③循环组实验。它是单组和等组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各实验因素在各组中轮流施行。由于采用循环的形式,各组条件可不必完全相同,同一时间内各组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比较实验结果,再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实验,再比较结果。(出处:张大均《教育心理学》,17-18.)6.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体现的原则是()A.教育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参考答案:A【解析】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二、多项选择1.关于教育心理学发展进程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有()A.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是在初创时期B.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生在成熟时期C.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完善时期D.合作性研究是成熟时期的成果E.反思性研究是完善时期的成果参考答案:ABE【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出现在成熟时期。合作性研究是完善时期的成果。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了学生和教师之外,还包括()A.教学内容B.教学环境C.教学媒体D.教学理念参考答案:ABC【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3.学习与教育的子系统包括()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馈过程参考答案:ABC【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以下属于观察法优点的是()A.观察结果方便检验和证实B.是收集第一手资料最直接手段C.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利于了解真实现象D.对观察现象往往可进行重复观察参考答案:BC【解析】观察法的优点表现为:(1)观察法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直接的观察,因而能获得较详尽的第一手资料。(2)观察法是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被研究的现象很少受“环境的干扰”,因而观察的结果真实、可靠,更接近于现实。(3)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进行的,因而能对观察对象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三、判断1.最早提出“教育的心理化”的主张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参考答案:√【解析】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2.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王老师对学生李某长期进行追踪研究制订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开展教育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法。()参考答案:×【解析】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单项选择1.青少年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特性,体现了青少年适应发展的()A.整体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参考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概念: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和评价要充分尊重、利用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并阐明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这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3.学生个体在童年期,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于外,而在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较大发展,对情感的体验开始向深与细的发展,但很脆弱。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整体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A【解析】略。4.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到达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表明个体的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参考答案:A【解析】考查不平衡性的概念。详见20版山香教材334页。5.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A.整体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本题答案:C【解析】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让这个时期的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寻求独立,另外他们的心理相当脆弱,还达不到成人的成熟程度。6.“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A.环境B.教育C.遗传D.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B【解析】略二、多项选择1.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不平衡性参考答案:A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让小学六年级学生研究癌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把对六年级小学生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2.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在()A.男女性别的差异B.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C.个体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同D.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参考答案:AB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表现:(1)不同个体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之间的差异;(2)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异;(3)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倾向;(4)男女群体之间的差异。三、判断1.“关键期”是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茨提出的,也称为敏感期,错过关键期的儿童将无法通过补偿性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参考答案:×【解析】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关键期一旦错过,很难弥补,只是很难发展到之前的水平。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是决定个体发展的唯一因素。()参考答案:×【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第二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1.小花第一次在动物园看见松鼠时,指着松鼠对爸爸说:“爸爸快看,是猫。”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现象属于()A.同化B.顺应C.认同D.刻板印象参考答案:A【解析】同化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表述的现象属于同化。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距离无关,这说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A.形式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前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参考答案:A【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能分离出所有有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这个问题涉及物体的质地、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等,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系统操纵某一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变量去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通过系统探索,解决这个问题。3.老师问小刚:“你有姐姐吗?”小刚回答:“有一个姐姐。”老师又问:“那你姐姐有弟弟吗?”小刚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那小刚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解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思维具有不可逆运算,题干所述体现的即为不可逆运算。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客体永久性”概念形成的认知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A【解析】皮亚杰(瑞士)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一特点即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5.学生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A.酝酿期B.最近发展区C.同化和顺应D.感知运动阶段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故答案选B项。6.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儿童()完成一系列相关任务。A.能独立B.能自主C.能在同伴帮助下或成人指导下D.完全不能参考答案:C【解析】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儿童能在成人帮助下完成一系列相关任务。二、多项选择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动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面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途径有()A.同化B.理解C.认知D.顺应参考答案:AD【解析】适应的途径有两个,同化和顺应。2.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A.获得了守恒概念B.不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C.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D.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参考答案:C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具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故选CD。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有()。A.建立了守恒的概念B.出现了去自我中心C.思维可以逆转D.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E.解决问题需要具体事物支持参考答案:ABCE【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去自我中心、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等。具体运算阶段能够进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进行逻辑思维必须依赖实物和直观形象,故不选D项。4.7-12岁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表现为()A.思维有具体性B.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C.多命题形式进行D.去自我中心参考答案:ABD【解析】C属于形式运算阶段5.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A.最近发展区B.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C.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D.家庭对儿童的作用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维果斯基的理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思想: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三、判断1.顺应是指已有经验结构不能把新的经验成分吸收和纳入自身之中时,个体调整原有经验结构,从而形成能包含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2.七至十二岁的小学生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参考答案:√【解析】关于皮亚杰认知四阶段划分,感前具形(2、7、11),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节点也有写为“12岁”。因此可认为此题正确。第三节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1.小悦为人热心,不论是在熟悉还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她都乐于助人,这体现了其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整体性D.功能性参考答案:B【解析】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也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征。题干中,小悦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热心帮助他人,这表明其人格特征具有稳定性,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故本题选B。2.青少年自觉按照一定的行动目的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作()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意识参考答案:A【解析】书上原话。3.某学生做完作业后,只有在教师要求进行统一检查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自我检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指导该学生发展()能力。A.自我认识B.自我监控C.自我体验D.自我调节本题答案:B【解析】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题干中的描述属于自我监控。4.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是()。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本题答案:C【解析】少年期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半成熟、半幼稚。5.初中生常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该阶段的学生处于()A.亲密对孤独感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信任对不信任阶段D.勤奋对自卑感阶段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问题。6.马上要小升初的强强在学习上有着非常强的胜任感,每当自己在考试中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就会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不可能成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当前强强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B.形成主动感C.形成“希望”品质D.建立同一性参考答案:A【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可知,6~12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胜任感。在这一阶段,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养成乐观、进取和勤奋的性格;反之,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根据题干中的描述可知,强强又很强的胜任感,但遇到失败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因此,可知其当前的主要发展认为是获得勤奋感。二、多项选择1.人格具有的特征有()A.整体性B.独特性C.稳定性D.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参考答案:ABCD【解析】社会性体现的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所以全选。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以下处理冲突正确的是()A.3-6岁自主与怀疑的冲突B.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C.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D.18-24岁的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参考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3-6为主动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