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课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1页
第06课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2页
第06课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3页
第06课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4页
第06课 藤野先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鲁迅学习目标概括典型事件,理清文章的线索,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1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先生的伟大形象。3感受作者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先生的怀念。1101第一课时诵读导入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①风雨如磐(pán):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②寄意寒星:作者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③荃(quán):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④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黄帝被称为汉族始祖,由此引申为“中华民族”或“中国”。

【诗意】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理解,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鲁迅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成为“民族魂”。鲁迅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藤野先生》,从中认识两位人物——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体悟他们的平凡,敬仰他们的伟大!诵读导入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鲁迅人物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解剖学老师兼副班主任。曾给予鲁迅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藤野先生寿镜吾:令童年时期的鲁迅信服、敬畏的启蒙老师。章太炎:青年时期的老师。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02年3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鲁迅由日本回国。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1904年1906年1909年8月1926年8月文体知识

散文的概念: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写真人真事,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文体知识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字词积累烂漫(

)樱花(

)绯红(

)油光可鉴(

宛如(

)发髻(

)驿站(

)杳无消息(

)掌故(

)裹挟(

)落第(

)抑扬顿挫(

)畸形(

不逊(

)匿名(

)正人君子(

)诘责(

呜呼(

)凄然(

)深恶痛疾(

)教诲(

解剖(

)瞥见(

)好意难却(

)mànzhèng读准字音

yīnɡfēijiànwǎnjìyìyǎojīhuìgùcuòluòxiéxùnjiéwūqīnìpōuwùpiēquè字词积累标致:不逊:匿名: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深恶痛疾: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照人。鉴,照。傲慢无礼。逊,谦虚。读准字音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活动任务一任

务理情节事件一概括事件

浏览课文,根据段落提示和地点转换,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序号段落地点事件11-3东京24-5仙台36-11412-15516-19620-22723824-28929-311032-351136-38北京概括事件

浏览课文,根据段落提示和地点转换,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序号段落地点事件11-3东京“我”在东京的见闻24-5仙台“我”在仙台的优待。36-11初识藤野先生412-15添改讲义516-19纠正解剖图620-22关心解剖实习723了解中国女人裹脚824-28“匿名信”事件929-31“看电影”事件1032-35告别藤野先生1136-38北京怀念藤野先生梳理情节将概括的事件按下面的标准进行分类。1.“我”在东京的见闻;2.“我”在仙台的优待;3.初识藤野先生;10.告别藤野先生;11.怀念藤野先生第一类:写“我”经历的事件:第二类: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事件:第三类:影响和改变“我”做法的事件:4.添改讲义;5.纠正解剖图;6.关心解剖实习;7.了解中国女人裹脚;8.“匿名信”事件1.“我”在东京的见闻;8.“匿名信”事件;9.“看电影”事件梳理情节

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和藤野先生看似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1.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2.文章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暗线:“我”的爱国之情,即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梳理情节

把藤野先生放在作者的生命成长历程中去记载,更突出先生的伟大以及对我的重大影响。这就是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回忆对象和叙事者经历交织

回忆性散文:指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即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回忆者自身。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藤野先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和藤野先生,梳理了文章中的典型事件,通过事件分类,我们明析了所有事件与藤野先生的关系和文本交织的两条线索,最后明确了回忆性散文“回忆对象和叙事者经历交织”的基本特点。课后作业1.积累“读读写写”字词。2.推荐阅读回忆性散文:丰子恺的《梦痕》。板书设计藤野先生在东京见闻感受初识先生交往经过惜别先生怀念先生鲁迅在仙台在北京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我”的爱国之情1102第二课时

讨论:你觉得怎样的人才堪称“为人师者”?讨论导入知识渊博、负责、公平、有爱心、教学生学会思考……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老师呢?藤野先生是不是具有“师者风范”呢?活动任务一任

务品师者风范二初识先生

鲁迅先生初遇藤野先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出相关段落,仔细品读,完成下表。情境演绎读一: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先生“出场”

初识先生

鲁迅先生初遇藤野先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找出相关段落,仔细品读,完成下表。先生“出场”

描写方法文本语句人物特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幽默亲切初识先生

★“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是什么书?从中你除了感受到先生的治学严谨之外,还感受到什么?

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藤野先生对中国古老先进的文明怀有敬意先生“出场”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改为“我叫藤野严九郎……”好不好?为什么?

给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能表现先生给人的幽默感,亲切感。初识先生

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是如何“八卦”老师的?找出相关语句,用八卦的语气来介绍介绍藤野先生。感受先生的形象。情境演绎读二: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先生“八卦”

生活俭朴、不拘小节回忆先生改换语句读一:

原文: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改句:“拿来我看。”‍

用感叹句,更能表现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对鲁迅的关爱,又看到了他严格要求学生,甚至到了严厉的地步。添改讲义

回忆先生改换语句读二:

原文: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改句: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文法的错误一一订正,连许多脱漏的地方都增加了。

文法的错误不是先生教学的范围,放在后面更能突出先生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鲁迅的关爱。添改讲义

回忆先生改换语句读三:

原文:“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改句:“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虽然原句的语言啰嗦,改句更简明得体,但原句更能表现先生要求严格、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品格。纠正解剖图

回忆先生改换语句读四:

原文: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改句: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说“敬重”而不说“迷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总算”表明了先生对鲁迅一直关心。关心解剖实习

回忆先生品味语句读一:

原文:在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品析“叹息”和“看一看”的作用)

“叹息”是先生对中国女人裹脚的同情和遗憾,表现先生的心地善良;“看一看”则是先生求实精神的表现。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揣摩先生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

默读第24—28段,想象藤野先生听到鲁迅讲述日本学生控诉他有作弊行为的匿名信件后,推测藤野先生会有怎样的反应,说说你推测的理由。

用“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我的推测的理由是:

”说话。

提示:结合藤野先生的个性特征,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描绘。情境说话一

揣摩先生阅读链接资料,思考:鲁迅被污蔑的原因。

链接资料一: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支那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支那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如此环境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态度和言行?

在充斥着狭隘民族主义思想的日本,面对弱国的留学生,藤野先生丝毫没有民族偏见,他给予鲁迅悉心的关怀和诚挚的帮助,虽然微弱,却是难得的温暖,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和超越国界的大爱。揣摩先生

默读第32-37段,想象并补充鲁迅告诉藤野先生自己将不再学医后,藤野先生“想说话,却没有说”的心理活动留白,说说你的依据。

用“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想:

。我的依据是:

”的句式说话。

提示:结合上下文的议论抒情句,揣摩藤野先生的矛盾心理。情境说话二

这种想法和希望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人格?

体现了藤野先生投身医学研究,以传播医学为己任,对学术有一种超越国界、真诚纯粹的信仰和热爱。这种人格无疑亦是伟大的。评价先生朗读下面这段文字,思考:鲁迅对藤野先生为什么称“伟大”?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对于“我”: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对于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中国医学进步对于医学: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医学无国界先生伟大课堂总结

藤野先生是伟大的。伟大在于他的正直无私。如果说,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是一位优秀教师对学生学术上的帮助,那么,诘责干事无礼污蔑则是心灵上的援助。他对弱国留学生的无比信任和无私帮助,是开在鲁迅孤独寂寞心田里最温暖的花。藤野先生是在艰难困苦岁月中,给鲁迅鼓励最大、感激最深的的恩师;藤野先生给鲁迅继续战斗的勇气和振奋人心的力量。藤野先生是普通的日本教师,他和蔼,他严谨,他求真,他关心学生,但他是伟大的,伟大在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他是一位真正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他是鲁迅先生颠沛流离中最温暖的记忆‍。课后作业

藤野先生,当之无愧是一位令人难忘的良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个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师者。

请以《记忆中的

》为题,选取几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一位恩师形象,跟同学们分享你和老师的故事。板书设计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求实严谨幽默和蔼、工作认真循循善诱、关爱学生鲁迅为中国为学术平凡且伟大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1103第三课时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行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鲁迅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精神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一个民族的精髓,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这节课,我们循着课文《藤野先生》去聆听一首铿锵的民族魂音,探寻青年鲁迅的心路历程。活动任务一任

务听民族魂音三明学医之由结合下列两则链接材料,探究鲁迅为什么东渡日本学医?

链接材料一: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鲁迅《琐记》

链接材料二: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呐喊>自序》

链接材料三:鲁迅先生有三十五年交情的挚友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仙台学医》中深情回忆:他的学医,是出于一种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的宏愿,以便学成之后,能够博施于众。国内:毫无出路;出国:学医救国救民出国目的: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学医之由明学医之由从哪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初到日本时鲁迅的心情?请品读体会。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也”表明在日本东京见到的情况和在中国一样,“无非”一词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失望、痛苦和愤懑。东京见闻让作者产生了失望的心情的具体事情(原因)是什么?试概括。

清国留学生公园赏樱花;清国留学生会馆学跳舞。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麻木不仁的生活令鲁迅失望、厌恶、不愿与他们为伍。明学医之由朗读下面两段语句,自选角度赏析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

东京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东京见闻明学医之由

示例1:运用细节描写,细致地描绘了“清国留学生”的头发样式,或“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或“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这种既想赶时髦又想对清王朝表忠心的怪异模样,令人发笑。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示例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般”“脖子扭几扭”这样嘲讽的话语,揭示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思进取、麻木的本质。表述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

示例3: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标志”本是“漂亮”的意思,这里运用反语,是“丑陋”的意思,强烈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失望和愤慨之情;“精通时事”运用反语,实指“懂得跳舞之类无聊的事情,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附庸风雅,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东京见闻明学医之由

去仙台途中写“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有什么作用?

表现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和爱国主义思想,也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离开东京

从作者把在仙台受到优待归结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大概”表示推测,其中包含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出国目的——寻求救国之路,而牵动鲁迅先生的情绪的处处、时时始终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我们从鲁迅先生选择学医的原因中听到了一曲铿锵的民族魂音。探弃医之因阅读24—28节,梳理“匿名信事件”,完成下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弱国国民的无奈和愤懑匿名信事件事件匿名信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我”考试及格,日本“爱国青年”认为“我”考试舞弊。以借讲义的名义检查“我”的讲义;写匿名信要“我”“悔改”;出通知影射“我”得到了教员的漏题。在藤野先生的帮助下,消灭了流言,退回了匿名信。“我”对“匿名信事件”的感受是什么?探弃医之因

探究:“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后的冒号和“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后的分号的作用。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冒号引出下文,指有以下的“中国人”夹在里面;分号前面表示被日本兵捕获的中国人和围着看热闹的中国人是一类,是愚昧麻木的中国人;分号后面表示看影片的“我”是一类,是身在其中却清醒的中国人。看电影事件探弃医之因

演读:他们都拍掌欢呼“万岁!”(注意:“拍掌”“酒醉似的喝彩”,一起“欢呼”“万岁!”以及感叹号)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看电影事件

感受:“看电影事件”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日本“爱国青年”受军国思想毒害之深;中国民众的麻木不仁;“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探弃医之因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鲁迅弃医的原因。

链接材料四: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呐喊>自序》弃医之因

鲁迅先生怀着一颗学医救国的赤诚之心东渡日本,可是,他在日本却看到: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一群中国人精神麻木,中国人精神疾病重于肉体疾病‍。寻从文之路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思考:鲁迅从文的原因。

链接材料五: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链接材料六:“鲁迅在弘文学院的时候,常常和我讨论下列三个相关的大问题:

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

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他的病根何在?

他对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毕生孜孜不懈,后来所以毅然决然放弃学医而从事于文艺运动,其目标之一,就是想解决这些问题,他知道即使不能骤然得到全部解决,也求于逐渐解决上有所贡献。因之,办杂志、译小说,主旨重在此;后半生的创作数百万言,主旨也重在此。”

——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从文之路

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