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一、必备文学常识
1.《春》朱自清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震动诗坛。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
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
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
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
(1)作者简介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
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
我”,亦即“忘我”的意思。“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2)中心思想: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
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3.雨的四季刘湛秋
(1)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
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2)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
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4.《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
①.作者:曹操(155一—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
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
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②、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
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②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3)《次北固山下》
①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②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
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4)《天净沙•秋思》
①作者: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
之称.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
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一一被
称为“秋思之祖”。
②主旨: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1)作者: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
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
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原籍河北涿(ZhU6)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
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出血
逝世。史铁生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2)主旨: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对母爱的赞美。
6.《散步》莫怀戚
(1)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有《散步》《诗礼人家》等。
(2)中心思想:作者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
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身后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
(1)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
有《沉船》《戈拉》。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她的创作以宣扬“爱
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金色花》中心思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
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
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3)《荷叶母亲》中心思想
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
伟大的母爱。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1)文学常识: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
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
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
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2)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跟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
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
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1918
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一《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2)中心思想: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
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
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10.《再塑生命的人》
(1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
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
善机构。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一一我以后的生活》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等。
(2)中心思想: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真实地记叙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突出了
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高超教育艺术,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
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和求学中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11.《《论语》十二章》
(1)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限(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
称“孔孟”。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
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
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
1.《峨眉山月歌》
(1)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
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2)主旨: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
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2.《江南逢李龟年》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
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2)主旨: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
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作者: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至河南洛阳。
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
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
闻笛》。
(2)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
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4.《夜上受降城闻笛》
(1)作者:李益(748年一829年),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
年)登进士第。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贞元十三年(797年)任幽州
节度使刘济从事。贞元十六年(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优美诗篇。元和后入朝,
历任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右散骑常侍、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自
编从军诗50首,今存《李益集》2卷。
(2)主旨: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
的哀愁之情。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12、《纪念白求恩》
(1)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
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相关背景: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
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
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3)中心思想: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H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
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
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3、《植树的牧羊人》
(1)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
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一一阿尔卑斯山和
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中心思想:一是歌颂人性说。文章通过写植树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植树,表现了他的慷慨无私
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对植树的热爱,让世界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希望,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二是善待自
然说。文章通过牧羊人坚持不懈地植树,最终把荒漠变成绿洲,启示我们只要善待自然,大自然也一定会
给与我们丰厚的回馈。三是寻找幸福说。文章讲的是一个牧羊人在妻子和独生子去世后,离群索居,搬到
高地,把“树”当作亲人,通过植树找到自己的幸福,把荒漠变成了绿洲,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作者:莫顿•亨特(1927年〜1998年)(美),早年曾经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
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同时也是
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还是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的专业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间》、《可怜的
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2)主旨:通过“我”的脱险经历告诉人们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困难吓倒,不管这困难多么吓人,都
要努力去克服它。
15、《诫子书》
(1)作者: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
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
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
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2)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16、《猫》
⑴作者: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
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主旨:作者通过对三次养猫过程不同感想的叙写,流露出一种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敢于自责的
感情。因误伤并不通人性的猫后那样严厉的自责,则反映他是一个善良、正义。严于自省、富有良知的知识
分子。
17、《动物笑谈》
⑴作者: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文章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曾获
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主旨: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
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和平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的
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18、狼
⑴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对其作品予以高度评价,“写鬼写
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书斋名,“志异”是记叙奇异
的事。
(2)主旨: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
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9、皇帝的新装
(1)作者: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2)主旨: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
没落。
20、《天上的街市》
⑴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诗集《女神》
《星空》,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2)主旨: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
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21、《女婿补天》
(1)作者出于《淮南子》(卷六.览冥训)•《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叶淮
南王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编撰的一部著作。:
(2)主旨:本文记叙了传说中的女婿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类,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把天空的窟窿补
好的故事。赞美了女婚善良和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
22、寓言四则
(1)《伊索寓言》
①伊索,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
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代表寓言:《狼和小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
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农夫与蛇》的故事就
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蚂蚁和蝉》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好逸恶劳。
(2)《穿井得一人》
吕不韦,战国末秦相。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
家代表作,由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
十篇。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3)《杞人忧天》
《列子》的作者,旧题为列御寇著,也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寇,战国道家人物。选自《列子•天
瑞》»《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第六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
1、秋词其一
(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
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
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
寿城春望”。
(2)主旨: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
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夜雨寄北
(1)作者: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
(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骄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
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主旨:通过对归期的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强烈的思念之情,言浅情浓。
3、H—月四日风雨大作
(1)作者:陆游(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主旨:表达诗人的爱国热情,诗人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
情。
4、潼关
(1)作者:谭嗣同(1865—1898),中国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今辑有
《谭嗣同全集》。
(2)主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以及对万马齐喑、风雨如磐的社会现实的隐隐忧虑。此
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折射出诗人一种冲决一切罗网、昂扬进取的心态。
二、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1、作者: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作品介绍:《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也是鲁迅惟一一部散文集,写于1926年,最初在《莽
草》上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12篇文章中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
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
爱农》等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3、作品的主要内容:
(1)《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回忆性散
文。
(2)《朝花夕拾》题目意义:“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旧事重提”:“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
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
4、各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狗•猫•鼠》一一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一一即
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
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
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
偷地奸笑。
(2)《阿长与〈山海经〉》一一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
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一一所谓《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
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最反感“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最不可思议的是“卧冰求鲤”,形象地揭
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五猖会》一一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
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表现了父亲对儿
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暗示着对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的批判。
(5)《无常》一一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喜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
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
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
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
理要求。
(7)《父亲的病》一一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陈莲河等“名医”的行医态度、
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揭露庸医害人
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8)《琐记》一一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
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
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一一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
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一一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
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
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5、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长妈妈一一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
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
(2)藤野先生-----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他朴素而
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
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3)范爱农-----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
协,也无法像N次方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正直、倔强)
(4)父亲一一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
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在
父亲去世之际,听从衍太太的指示,一直在床边大喊大叫)。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爸爸是无情的,他没有关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却一味地敷衍孩子,令孩子自
尊心受损,便会度日如年。(严厉、慈爱)
(二)《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1499~1582),明代著名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
人。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
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
惯官场的黑喑,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这本光怪陆离的小说,使吴承恩在中国小说史上占
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价值。
2、创作背景
吴承恩生活在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
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
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
也敏锐地感觉到了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西游记》取材于玄奘取经的故事。玄奘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646年,玄奘口述西行见闻,
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
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
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
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
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在饱读前人有关著述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充分准备和资料积累,于71岁那年才动笔创作。
他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7年左右才完成了这部堪称世界文学瑰宝的《西游记》。
3、主要内容: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
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
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重点
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为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
材料。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
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
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
取回真经。
经典故事:
(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
(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8)火烧盘丝洞
(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
4、人物一典型情节一性格特征:
★孙悟空:
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
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
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典型情节、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性格特征一一桀瞥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无所畏惧、幽默:但有
时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搞恶作剧。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
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
神。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
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
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
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典型情节一一调戏嫦娥、高老庄招亲、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性格特征一一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
朴憨厚。战斗勇猛,知错能改、吃苦耐劳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
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
“旃檀功德佛”。)
典型情节一一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逼婚
性格特征一一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
好坏不辨。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典型情节一一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
性格特征一一稳重踏实、细心周到、精明事故、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
老实忠诚、默默无闻。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5、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
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6、阅读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
育着成功。
7、阅读方法指导:精读和跳读
精读内容
(1)学生看两遍《西游记》之精选章节,约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包括:
第1一7回(石猴出世至大闹天宫后被压五行山下止);
第8回•附录、第12回(基本概括了唐三藏取经前的一切);
第18、19、23回(八戒取经前生活的交待及其性格最经典刻画段落,收沙僧);
其它最有特点的妖怪或取经情节是:
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第27回(尸魔白骨精)第28-31回(黑松林黄袍怪,特别是31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第40—42回(圣婴大王红孩儿)第44—46回(车迟国斗三仙)
第57-58回(真假美猴王)第59-61回(三调芭蕉扇)
第74—77回(狮陀洞降三魔)第78—79回(比丘国斗白鹿)
第98—99回(全书内容及风格之总结章)
(2)阅读要求
第一遍为情节速读,要求写情节概述(约花1周);
第二遍为批注精读,其中第1—7回,第18、19、23回,第27、57—58、59—61回选择精批,其余章节定
为略批(共约花3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的《春》是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文中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
图、春雨图、迎春图。
B.曹操是东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创作的名篇《观沧海》是一首近体诗,作品展现了诗人的宏
伟抱负和博大胸襟。
C.《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诗,其中“次”是停宿的意思,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他是河南洛阳人。
D.《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
沟》等。
【答案】B
【详解】B.“近体诗”错误,《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体诗。故选B。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B.《世说新语》是由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中的文章以短篇为主,在写
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做任何夸饰,语言简练,意味隽永。鲁迅曾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C.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后改名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作有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著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等50多部诗集。
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获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B
【详解】B“由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表述错误,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故选B。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莫泊桑;《范进中举》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驳论文《中国人失掉
自信力了吗?》和小说《故乡》的作者是鲁迅。
B.《藤野先生》中我去仙台学医,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但是由于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
件,我决定弃医从文,分别时藤野先生还把他的照片赠给我。
C.绍兴的两个名医都替父亲看过病,他们用药平常但是药引奇特,特别是陈莲河先生,每次所开的药引即
买不到也找不到,比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对,要原配”。
D.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依次写了石猴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孙行者大闹黑风山、尸魔三戏唐
三藏、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悟空计盗紫金铃等情节。
【答案】C
【详解】C该情节出自《父亲的病》,“经霜三年的甘蔗”不是陈莲河先生开的,是之前那位名医开的。
故选Co
4.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二十四孝图》中描绘的孝道文化,既有值得提倡的部分,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也有应
该批判甚至摒弃的部分,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
B.《琐记》中,衍太太鼓励小孩子冬天吃冰,鼓励孩子们比赛打旋子,衍太太是个会教育孩子的人,孩子
们都喜欢她。
C.《父亲的病》,作者在缓缓道来的行文中并没有正面批评庸医,但字里行间满含对庸医的讥讽。
D.藤野先生是鲁迅十分敬重的老师,他认真为鲁迅订正讲义,修改他的血管解剖图,是一个认真负责、严
谨治学、关爱学生并且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答案】B
【详解】B.错误,《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负面人物。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
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
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价形象。故选B。
5.下列对名著及文化常识理解有■送的一项
A.在《艾青诗选》中,长诗《向太阳》《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
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主要出现了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老先生这六
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按照作品表达方式分为叙事
诗和抒情诗。
D.“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大学》《中庸》《论
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答案】B
【详解】B.“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理解错误。《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中感
激、怀念的有: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寿镜吾老先生,作者对衍太太这样的小人是十分憎恶
的。故选B。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
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C.《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全文以抒情为主,兼叙述和说
理,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
D.郑振铎先生的《猫》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怜爱,从而让我们有了更多
感悟。
【答案】C
【详解】C.《纪念白求恩》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
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
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以议论为主,兼以叙述和抒情。故选C。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题。
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巧摆八阵图,空城计,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是他作为足智多谋化身的
集中展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表态正是他作为忠臣形象的真实写照。
B.和诸葛亮类似,梁山泊军师吴用则是《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智取生辰纲,双掌连环计,智赚玉麒
麟,梁山泊十面埋伏,都是吴学究运筹惟幄、善谋智取的著名战例。
C.在《西游记》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几个神魔人物形象中,猪八戒是最富有人情味的一个。
他既有贪吃懒做还好进谗言的缺点,也有善良憨厚又率真乐观的优点。
D.与猪八戒具有喜剧色彩形象相类似,《红楼梦》中最接地气的人物则是三进贾府的乡下老太婆刘姥姥。
她贫穷卑微而谙于世故,精明圆滑而善于讨好,语言粗俗别具一格,自嘲取乐甘做笑柄。
【答案】A
【详解】A.“三顾茅庐”不能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故选A。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出自老舍的《春》。
B.李白是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们学过他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D.《皇帝的新装》选自美国作家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答案】B
【详解】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C.鲁迅的《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安徒生是丹麦作家。
故选B。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
方式反映现实。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
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等。
D.《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他的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
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
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B项错误,儒家的“四书”是指《论语》《大
学》《中庸》《孟子》。
10.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
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
亥年生的肖猪。
C.《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鲁迅的散
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C
【详解】C错误,《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是占希腊作家伊索的代表作。故选C。
11.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婚姻法律咨询合同:诉讼离婚与协议离婚选择策略
- 2025版门楼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环保型排水系统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派遣教师劳动合同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抵押借款合同范本(全新修订版)2篇
- 2025年度成人外语培训机构课程及教学资源转让合同4篇
- 2025年度钢构结构检测分包服务合同
- 2025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经营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货运货物安全处理合同范本大全4篇
- 林地生态补偿与扶贫合作合同(2025版)3篇
- 脑梗死合并癫痫病人的护理查房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300题及答案
- 犯罪现场保护培训课件
- 扣款通知单 采购部
-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IATF16949包装方案评审表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1 运行方案说明
- 北京房地产典当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